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植提纲

药植提纲

系统的分类和地位
林奈两界系统:
植物界:细菌、蓝藻、绿藻、金藻、褐藻、红藻、粘菌、真菌、 苔藓和维管束植物
动物界:原生动物、多细胞动物
魏克特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集注》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 第一本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宋以前草本学大成
《本草纲目》 集历代药学大成,自然分类先驱
《中国植物志》包括全部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对有关植物的名称、形态、分布、生长环境和药用部位有详细记载

第一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重点要求)
典型植物细胞(模式植物细胞):将各种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一个细胞里加以说明,该细胞称为典型植物细胞或模式植物细胞。
典型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等,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质、质体、细胞核、液泡等,
原生质:细胞结构和生命的物质基础,成分复杂,是主要以蛋白质与核算为主的复合物
质膜,功能:选择透过性、渗透现象、调节代谢、识别细胞
第二章:细胞器:
1)质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具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分为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类囊体有规律剁叠形成基粒
b.有色体:辅助进行光合作用
c.白色体:普遍存在于贮藏组织细胞中,合成淀粉的叫造粉粒,合成贮藏蛋白质的叫蛋白质体,合成贮藏脂肪和脂肪油的称为造油体。白色体在光照下可发育成叶绿体,当质体失去所增加的物质也可转变成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都是由前质体分化而来,可以相互转化)
(2)线粒体:双层膜,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嵴的数量变化常可作为判断线粒体活性和细胞活力的标志
(3)内质网:粗面:合成、运输蛋白质,产生构成新膜的脂蛋白和初级溶酶体所含的酸性磷酸酶;光面:是脂类的合成场所。两种内质网可相互转化。粗面内质网的发达程度可作为判断细胞分化程度和功能状况的一种形态学标志。
(4)高尔基体:①合成和运输多糖,合成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参与细胞壁合成,②其还与溶酶体形成有关,③与细胞分泌也有关系;
(5)溶酶体:①细胞内消化(主要),②保护作用,避免自身消化,③聚集脂肪的功能。
(6)核糖体:非膜结构,蛋白质:核糖=2:3,是蛋白质合成工厂
(7)微体:单层膜

,直径0.2-1.7微米,主要有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二者是同一细胞器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现形式。过氧化物酶:与叶绿体和线粒体共同参与光呼吸过程,可分解细胞代谢产生的有毒过氧化物。乙醛酸循环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将贮藏的脂肪转化成糖
(9)液泡:与内质网紧密结合,形成连续系统,主要功能是积累参与细胞内分解活动,调节渗透压,参与细胞内物质的积累与移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
(10)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其所构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骨架系统,它与遗传系统和生物膜系统并称细胞内三大系统。作用:稳定细胞形态,承受外力、维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细胞运动和物质运输,以及细胞壁的合成。
第三章:细胞壁
包围在原生质体外,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与液泡、质体共同成为植物区别动物的三大结构特征
1,化学组成:构架物质是纤维素,木质素是构成细胞壁的另一中药物质,增加细胞壁的机械强度,但不是所有细胞壁都含有木质素。
2,细胞壁的层次: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a.胞间层:是细胞分裂时最早形成的分隔层,位于相邻细胞的细胞壁之间。主要成分是果胶质。 用硝酸和氯酸钾混合液、氢氧化钾或碳酸钠溶液等试剂,将植物药材解离后进行观察鉴定。
b.初生壁:是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细胞壁,位于胞间层和质膜之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质,以及半纤维素和糖蛋白。
c.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体积不再增大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累积的细胞壁层。增加机械强度,纤维素含量高,具有方向性。
3,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胞形态、控制细胞生长 ;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 ;防御与抗性
细胞壁的特化: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原生质体分泌一些物质填充到细胞壁的纤维素骨架中,改变细胞壁的性质,使细胞壁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称细胞壁的特化。
a.木质化(纤维、导管):是细胞壁内填充了木质素 作用:加强了机械支持 鉴别:间苯三酚试液和浓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 氯化锌碘——显黄色或棕色
b.木栓化(周皮类细胞):填充了脂肪性的木栓质 作用:保护作用 鉴别:苏丹Ⅲ试剂——橘红色或红色 遇苛性钾加热木栓质溶解成黄色油滴状
c.角质化(初生壁的表皮细胞):脂肪性的角质 作用:增强对植物内部组织的保护作用 鉴别:苏丹Ⅲ——红色

d.粘液质化:细胞壁中果胶质和纤维素等成分变成粘液的变化 作用:利于种子萌发 鉴别:玫红酸钠乙醇溶液试液——可染成玫瑰红色 钌红试液——可染成红色
e.矿质化(硅

质化):是细胞壁填充了硅质(如二氧化硅或硅酸盐)或钙质等 作用:增强了细胞壁的坚固性,是茎、叶的表面变硬变粗糙,增强植物的机械支持能力 鉴别:加氢氟酸——溶解 不溶于硫酸或醋酸
5.胞间连丝(细胞正常通过,保持细胞间生理上的有机联系)和纹孔(分为单纹孔、具缘纹孔、半具缘纹孔):是相邻细胞间物质和信息彼此联系的桥梁,有利于细胞与环境、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流,物质运输。
复合中层 :具有次生壁的细胞,初生壁较薄,仙灵两细胞初生壁和胞间层形成类似整体的结构。
次生壁较厚,分为内中外三层,中层次生壁最厚。
第四章:
后含物:一般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
淀粉: 淀粉粒的核心为脐点,环绕脐点产生明暗相间的同心轮纹,称层纹(乙醇脱水消失)
单粒淀粉:只有一个脐点;复粒淀粉:有两个以上的脐点,各自有层纹围绕;半复粒淀粉:两个以上脐点,除各自层纹外,最外侧还有共同层纹。
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中膨胀糊化,直链淀粉遇电业显蓝色支链淀粉紫色。
菊糖: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加10%α-萘酚的乙醇溶液后加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晶体:与植物自我解毒有关
a,草酸钙结晶:是植物细胞代谢中产生的草酸与钙结合形成的晶体,形成草酸钙可以减轻草酸过多对细胞的毒害。
单晶:甘草根、黄皮树的树皮、莨菪(双晶)
针晶:常见与粘液细胞中,如半夏块茎、黄精和玉竹的根状茎;不规则分散在细胞中,如苍术根状茎、龙舌兰叶片
簇晶:人参根、大黄根状茎、椴树茎、天竺葵叶
砂晶:砂晶聚集的细胞颜色较暗,易于其他细胞区别
柱晶:射干、淫羊藿
草酸钙结晶不溶于稀醋酸试液,加稀盐酸溶解无气泡产生、但遇10%-20%硫酸试剂能溶解,并形成针状的硫酸钙结晶析出
生理活性物质:酶、激素、抗生素、维生素
分裂:有丝分裂:G1,S,G2,前,中,后,末。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单倍、二倍、多倍体。

植物的组织:分生、薄壁、保护、机械、输导、分泌

第五章 根
根: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功能:固着、吸收、输导、支持、贮藏、繁殖
分类:主根和侧根、纤维根;定根和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
根的变态:贮藏根:肉质直根、块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寄生根、呼吸根、附生根
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从内到外:表皮、皮层、维管柱(内皮层 中柱鞘、韧皮部、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
第六章 茎
茎:茎的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茎上着生叶和腋芽的部位称节,节与节

之间称节间,木本植物的茎枝上还分布有叶痕、托叶痕、牙鳞痕和皮孔等。

芽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1)定芽;芽在茎上生长有一定的位置。定芽又分顶芽,生于茎枝顶端的芽;腋芽(侧芽),生于叶腋的芽,有的植物腋芽生长位置较低,被覆盖在叶柄的基部内,知道叶脱落才显露出来,称柄下芽;副芽,一些植物顶芽或腋芽旁边生出的芽。
(2)不定芽;芽的生长无一定位置,不是从叶腋或枝顶发出,而是生在茎的间节、根、叶及其他部位上的芽。
按茎的质地分木质茎、草质茎、肉质茎;
按茎的生长习性分直立茎、缠绕茎、攀援竞和匍匐茎。
茎的变态可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和地下茎的变态两大类型。地上茎的变态包括:(1)叶状茎或叶状枝,茎变为绿色的扁平状或针叶状;(2)刺状茎,茎变为刺状常粗短坚硬不分枝;(3)钩状茎,通常呈钩状,粗短,坚硬,无分枝,位于叶腋,由茎的侧轴变态而成。(4)茎卷须,常见于具有攀援茎植物,茎变为卷须状,柔软卷曲,多生于叶腋;(5)小块茎和小鳞茎,有些植物的腋芽常形成小块茎,形态与块茎相似。(6)假鳞茎,附生的兰科植物的基部肉质膨大呈块状或球状部分。
地下茎的变态:(1)根状茎;(2)块茎;(3)球茎;(4)鳞茎,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维管柱包括初生维管束(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束中形成层)、髓和髓射线(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位于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内同髓部,外达皮层。)。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初生构造后,维管束和形成层进行分裂活动,形成次生构造使茎加粗。
次生木质部是木本茎次生构造的主要部分,是木材的主要来源。次生木质部是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和木射线组成。次生韧皮部常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韧皮射线是次生韧皮部内的薄壁组织。
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特点:
表面通常具有木栓组织,少数具有表皮或鳞叶;
皮层中常有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皮层内侧有时具纤维或石细胞;
贮藏薄壁细胞发达,机械组织多不发达;
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单子叶植物茎一般没有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终身只具初生构造,不能无限增粗;
单子叶植物茎的最外层是由一列表皮细胞所构成的表皮,通常不产撑周皮。
表皮以内为基本薄壁组织和散布在其中的多数维管束,因此无皮层和髓及髓射线之分。
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结构特征:
少有周皮,表面仍为表皮或

木栓化皮层细胞;
皮层常占较大体积,常分布有叶迹维管束;
内皮层大多明显,具有凯氏带;
有些植物根状茎在皮层靠近表皮不部位的细胞形成木栓组织。
第六章 叶
叶:叶起源于茎尖周围的叶原基。发育成熟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
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
常见的叶片分裂有羽状分裂、掌状分裂和三出分裂三种;依据叶片裂隙的深浅不同,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三种。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单叶。
一个叶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叶片的,称复叶。复叶分为: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和单身复叶。叶轴缩短,在其顶端集生3片以上小叶的,称掌状复叶;叶轴长,小叶片在叶轴两侧排成羽毛状的称羽状复叶。
叶序
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次序或方式称叶序。常见的叶序有下列几种:
(1)互生 指在茎枝的每个节上只生一片叶子,各叶交互而生;
(2)对生 指在茎枝的每个节上着生相对两片叶子,有的与相邻的两叶成十字排列成交互对生;
(3)轮生 指每个节上轮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
(4)簇生 指2片或2片以上的叶子着生短枝上成簇状。
叶的变态
叶的变态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苞片(生于花序中或花序基部的变态叶)、鳞叶、刺状叶、叶卷须、捕虫叶。
叶片的结构
一般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表皮 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也有由多层细胞构成的称复表皮。
叶肉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栅栏组织紧接上表皮下方,而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这种叶称两面叶;而植物的叶在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的,称等面叶。
叶脉 主要为叶片中的维管束,主脉和各级侧脉的构造不完全相同。主脉和较大侧脉是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中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属于等面叶的类型。
第七章 花
花:花通常是由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其中雄蕊群和雌蕊群是花 重要的能育部分。
花梗又称花柄,通常呈绿色、圆柱形,是花和茎的连接部分,使花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
花托是花梗顶端稍膨大的部分,花被、雄蕊群、雌蕊群均着生其上;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一朵花的萼片彼此分离的称离生萼;萼片互相连合的称合生萼。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位于花萼的内方。常见的花冠类型有:十字型(花瓣4枚,分离,上部外展呈十字形)、蝶形(花瓣5枚,分离,上面一枚位于最外方且最大称旗瓣,侧面2枚较小称翼瓣,最下

面2枚最小,顶端部分常连合并向上弯曲,称龙骨瓣)、唇形(花冠下部筒状,上部为二唇形,上唇常2裂,由2枚裂片连合而成,下面由3枚裂片连合而成)、管状、舌状、漏斗状、高脚蝶状、钟状、辐状或轮状。
雄蕊群
雄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的总称,典型的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花丝为雄蕊下部细长的柄状部分,其基部着生于花托上,上部承托花药;花药为花丝顶部膨大的囊状体,是雄心的主要部分。
雄蕊的类型
(1)单体雄蕊 花中所有雄蕊的花丝连合成一束,呈筒状,花药分离;
(2)二体雄蕊 花中雄蕊的花丝连合成2束;
(3)多体雄蕊 雄蕊常多数,花丝连合成数束;
(4)聚药雄蕊 雄蕊的花药连合成筒状,花丝分离;
(5)二强雄蕊 花中有4枚雄蕊,其中2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
(6)四强雄蕊 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
雌蕊群
雌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从称,位于花饿中心部分。
雌蕊是由心皮构成的,外形似瓶状,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柱头:是由雌蕊顶部稍膨大的部分,为承受花粉的部位。花柱:是柱头与子房之间的连接部分,起支持柱头的作用。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的囊状部分,常呈椭圆形、卵形等形状,其底部着生在花托上。
雌蕊的类型:
单雌蕊:是由1个心皮构成的雌蕊;
离生雌蕊:是由一朵花内多数离生心皮构成的雌蕊;
复雌蕊:是由一朵花内2个或2个以上心皮彼此连合构成的雌蕊;
子房的位置:
子房上位:花托扁平或隆起,子房仅底部与花托相连,花被、雄蕊均着生在子房下方的花托上,称子房上位,这种花称下位花;
子房下位:花托凹陷,子房完全生于花托内并与花托愈合,花被、雄蕊均着生于资方上方的花托边缘,称子房下位,这种花称上位花;
子房半下位:子房下半部着生于凹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上半部外露,花被、雄蕊均着生于花托的边缘美称子房半下位,这种花称周位花。

胎座及其类型:
(1)边缘胎座:由单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沿腹缝线的边缘着生;
(2)侧膜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相邻两心皮连合的腹缝线(侧膜)上的胎座。
(3)中轴胎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多室,胚珠着生在各心皮边缘向内伸入于中央而愈合成的中轴上,其资方室数往往与心皮数目相等;
(4)特立中央胎座
(5)基生胎座
(6)顶生胎座
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一朵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花称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称不完全花
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

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两性花;仅有雄蕊或仅有雌蕊的花称单性花,其中仅有雄蕊的花叫雄花,仅有雌蕊的花叫雌花;有些植物花的雄蕊和雌蕊均退化或发育不全,称无性花。
辐射对称花、两侧对称花和不对称花
通过花的中心可作几个对称面的花称辐射对称花;花被各片的形状大小不一,通过其中心只可作一个对称面,称两侧对称花;通过花的中心不能作出对称面的花称不对称花。
花程式和花图式
K表示花萼,C表示花冠,P表示花被,A表示雄蕊群,G表示雌蕊群
桑花:♂ * P4 A4;♀ * P4 G(2:1:l)
表示为单性花。雄花:花被片4 枚,分离;雄蕊4 枚,也是分离的;雌花:花被片4 枚,子房上位,2 心皮,一室,1 个胚珠
花序
花在花枝或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和开放的顺序称花序。可分为:无限花须和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的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的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其类型如下:
(1)总状花序 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
(2)复总状花序 花序轴产生许多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总状花序,整个花序似圆锥状,又称圆锥花序;
(3)穗状花序 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极短或无花梗的小花;
(4)复穗状花序 花序轴产生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穗状花序;
(5)葇荑花序 似穗状花序,但花序下垂,其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或两性小花;
(6)肉穗花序 似穗状花序,但花序轴肉质肥大成棒状,其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小花;
(7)伞房花序 似总状花序,但花轴下部的花梗较长,上部的花梗依次渐短整个花序的花几乎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8)伞形花序 花序轴缩短,在总花梗顶端集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消化,放射状排列如伞;
(9)复伞形花序 花序轴顶端集生许多近等长的伞形分枝,每一分枝又形成伞形花序;
(10)头状花序 花序轴顶端缩短膨大成头状或盘状的花序托,其上集生许多无梗小花,下方常有1至数层总苞片组成的总苞;
(11)隐头花序 花序轴肉质膨大而下凹成中空的球状体,其凹陷的内壁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小花,顶端仅有1小孔与外面相通;
有限花序:植物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产生侧轴,侧轴又是顶花先开,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单歧聚伞花序;
二歧聚伞花序;
多歧聚伞花序:花序轴顶端生1朵花,而后在其下方同时产生数个侧轴,侧轴常比主轴长,个侧轴又形成小的聚伞花序

,称多歧聚伞花序;
轮伞花序:聚伞花序生于对生叶的叶腋成轮状排列,称轮伞花序。

第八章 果实
被子植物的花经传粉和受精后,花萼、花冠一般脱落,雄蕊及雌蕊的柱头、花柱也枯萎,子房逐渐膨大,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由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称真果,由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被、花柱及花序轴也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种果实称假果。
果实的组成和构造
果实是有果皮和种子构成。果皮可分为:
(1)外果皮 是果实的最外层,常由一列表皮细胞或表皮与某些相邻组织构成;
(2)中果皮 是果皮的中层,占果皮的大部分,多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多数细小维管束,有的含有石细胞、纤维;
(3)内果皮 是果皮的最内层,多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有的具一至多层的石细胞;
果实的类型:可分为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
单果:肉质果
(浆果*葡萄、枸杞、忍冬、番茄*、柑果*橘子*、核果*桃李*、梨果、瓠果*葫芦*);
干果
{裂果(蓇葖果 *八角、厚朴、梧桐、玉兰* 、荚果 *豆科、含羞草、苜蓿、槐*、 角果 *长:萝卜、油菜,短荠菜*、 蒴果 *纵裂:马兜铃、蓖麻、百合、鸢尾、棉花、牵牛、曼陀罗、孔裂:罂粟、桔梗、盖裂:马齿苋、车钱、齿裂:王不留行、瞿麦)
、不裂果(瘦果8何首乌、白头翁、毛茛8、颖果8禾本科:小麦、玉米、薏苡8、坚果8益母草、薄荷、紫草8、翅果8杜仲、榆、臭椿、白蜡树 8、胞果8青葙,地肤子8、双悬果8当归、白芷、小茴香)}
单果是由单雌蕊或复雌蕊所形成的果实;
浆果由单雌蕊或复雌蕊、上位或下位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多浆;
柑果又复雌蕊、上位资方发育形成的果实;
核果是由单雌蕊、上位资方发育形成的果实;
聚合果:聚合果是由1朵花中许多离生雌蕊形成的果实;
聚花果: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种子
种子的结构一般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

第九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
生长素类:适宜浓度下促进芽茎根细胞的伸长生长;促进细胞分裂,保持顶端优势、增大叶片、增加形成层活性、分化,抑制幼叶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花或果脱落等。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促进细胞横向增粗或扩大、促进侧芽发育,解除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解除需光种子休眠。
赤霉素类:促进细胞分裂和茎叶的伸长生长,无高浓度抑制问题、促进抽苔开花、打破休眠、促进雄花分化和提高结实率、促进单性结实
乙烯: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横向增粗生长、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脱落、促进开

花和雌花分化
脱落酸:促进休眠、促进气孔关闭、抑制生长、促进脱落、增加抗逆性。
植物的生长周期:
植物生长大周期(慢快慢)、季节周期性、昼夜周期性
向性运动:向光、重力、化、水、触性
感性运动:感震运动、感夜运动
第五章 植物分类与命名(重点要求)
尤其是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十章 各论

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多为单细胞、多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和枝状体等,绝大多数藻类的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菌类植物
菌类植物一般无光合作用色素,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绝大多数的真菌是由纤细管状的菌丝构成的。
菌类:是一类无组织器官分化,构造简单,绝大多数不含光和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异样生活的低等生物。特征:形体微小、生长旺盛、繁殖快、代谢类型多、适应能力强、易变异、种类多和分布广

细菌门:抗生素由放线菌所产生
真菌门:异养真核生物,具有几丁质组成的细胞壁
菌核:由菌丝聚集和粘附形成的质地坚硬的核状休眠体。
子实体:高等真菌在繁殖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生态结构、能够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
子囊菌亚门:酿酒酵母,冬虫夏草 麦角菌科带子座的菌核能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担子菌亚门:灵芝:子实体木栓质;茯苓:菌核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担子菌亚门
灵芝:子实体木栓质
茯苓:菌核
马勃:子实体
猪苓:属于多孔菌科。由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表面有白色、灰色和黑色三种颜色,称白苓、灰苓和黑苓,内面白色。子实体自地下菌核内生子实体由菌核上生长,伸出地面,菌柄往往于基部相连,上部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
半知菌亚门:球孢白僵菌 干燥后的尸体(僵蚕)祛风定惊、祛痰散结。

地衣植物门
地衣植物门植物是多年生植物,为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组织的复合有机体。
苔藓植物门
苔藓植物门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最原始的陆生类群。苔藓植物的配子世代在生活史中占优势,且能独立生活;而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
蕨类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植物又称羊齿植物,具有独立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蕨类植物有小型叶与大型叶两种类型,小型叶为原始类型;蕨类植物的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称为营养叶,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称为孢子叶或能育叶。
裸子植物的特征:孢子体发达、花单性,胚珠裸露,不形成果实、具明显的世交交替现象、具颈卵器结构、常具有多胚现象。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1)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既有草本,又有木本。
(2)具有真正的花。
(3)心皮包卷形成封闭的子房,胚珠着生于子房内。
(4)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
(5)具有真正的果实。
(6)具有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中有筛管和伴胞,提高了输导能力。

木兰科:木本,常有香气,单叶复生,有托叶,花单性,常同被,3基数,两性,整齐,雄蕊及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子房上位,聚合蓇葖果。如:厚朴、凹叶厚朴、望春玉兰、五味子、八角茴香

毛莨科:草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整齐,常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瘦果聚合 如:乌头、黄连、威灵仙、白头翁、升麻、金莲花

五加科:多木本,伞形花絮,5基数花,子房下位,每室一胚珠,常为浆果。如:人参、三七、刺五加

伞形科:芳香性草本,常有鞘状叶柄。,具有典型的复伞形花序,五基数花,两室,子房下位,双悬果。如:当归、白芷、杭白芷、柴胡、珊瑚菜、川穹、蛇床、防风、羌活、积雪草、紫花前胡

唇形科:草本,植物体大多有香气,茎四棱,叶对生;腋生聚伞花序排列成轮伞花序;花两性,唇形;二强雄蕊;2心皮,子房上位,假4室深裂;小坚果4枚

*姜科Zingiberaceae
(1)草本。具根茎、块茎或块根。具芳香或辛辣味。叶2列,有叶鞘、叶舌。
(2)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外轮萼状;退化雄蕊2或4,外轮2枚呈花瓣状,内轮2枚联合成唇瓣,能育雄蕊1;子房下位,3心皮,3室。
(3)蒴果。种子具假种皮。
显微特征:含油细胞;根茎具内皮层,外方具栓化皮层;块根常有根被。

*天南星科Araceae
(1)草本。具根茎、块茎。单叶基生,叶具网状脉。
(2)花单性或两性,多无花被;肉穗花序,具佛馅苞;子房上位或埋于花序轴中。
(3)浆果,密集于花序轴上,呈玉米棒状。


第十二章 题
树皮与周皮:树皮(bark),指茎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是树干外围的保护结构,由内到外包括韧皮部、皮层和多次形成累积的周皮以及木栓层以外的一切死组织。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根尖、茎尖;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主要区别?
初生结构:
根尖:
单:五面加厚、通道细胞、中央有髓、周围维管柱散生、外韧、韧皮射线
双:凯氏带、木质部十字型在中央
茎尖:
单:内部有髓腔、表皮由长短细胞组成、维管束散生,居间分生组织
双:表皮普通、维管束+髓+髓射线
次生结构:
根:韧皮部内始式、

侧根内起源
双:以十字型木质部为核心,维管形成层形成,由十字型长成圆形.
茎:韧皮部外始式、木质部内始式
单:多数没有,有的向外产生薄壁组织,然后分化
双:初生韧皮部被挤到外侧,栓化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与次生构造的区别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成熟区表皮具根毛,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有中柱鞘;内皮层不是停留在凯氏带阶段,而是继续发展,成为五面增厚.(木质化和栓质化),仅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 次生结构具表皮,维管组织,薄壁组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含管胞而导管,初生韧皮部含筛管无筛管、伴胞;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有哪些特点
一、表皮、皮层和微管柱三个部分界限明显.
二、表皮上具根毛,无气孔、毛绒、角质层、蜡被等附属物.
三、皮层占横切面的大部分,内皮层明显,具有木质化或木栓化加厚形成的凯氏带.
四、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为辐射型维管束.
五、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的顺序为外始式.
六、绝大多数上子叶植物的根不具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