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第19卷 第5期2011年9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 U RN AL O F CH EN G DU U N IV ER SI T Y O F T ECH N OL OG Y(Social Sciences) V ol.19 N o.5Sept.,2011

收稿日期:2011-05-16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课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研究0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乔木(1984-),男,陕西神木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团委书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乔 木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成都 610059)

摘 要: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着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较为严重。实践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针对性、实效性较差,实践活动重/精英0,轻普及,实践活动/运动模式0的缺陷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教育和服务社会目的的实现。成都理工大学通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即坚持/专业依托0、/广泛参与0、/长效机制0三项原则,运用/基层调研0、/志愿服务0、/素质拓展0三种形式和采取/结合课题0、/双向宣讲0、/项目化管理0三种方法的/三个三0运作模式。

关键词: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三个三0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1)05-091-04

中共中央国务院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6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0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大学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自我教育意义和社会现实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教育和服务社会目的的实现。重视和加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并完善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

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经历了一个由起步到规范再到完善的发展阶段,日益受到高校、社会和大学生的重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实践活动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地目的是要通过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紧密联系社会,将书本知识和社会认知相结合,更好的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自己。而现实的状况是,当前大部分国内高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模式都是相近或单一的,走访革命老区,重走长征路,参观博物馆,参观大型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活动虽然能够激发在校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对历史的感

#

91#

悟,但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和要求有差距,不能让所学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和发挥,和实践联系不紧密。

(二)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较为严重

据调查了解,当前不少高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大多数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暑假初期组织一两支服务队,象征性的就近下乡调查,走访,参观;或到就近的社区、养老院服务,就近的农村小学支教,几天时间后草草收场;或是拟定相关题目让学生放假后回家自行调研完成报告。没有固定的实践基地和专业老师带队指导,没有长效机制,使得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像完成工作任务,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效果不好。社会实践并不是简单的统一着装、手举队旗标语、高喊誓言、浩浩荡荡出发的大阵势,也不是单纯的拍摄沿途美丽田野风光、劳作农民印象的感人画面,真正成功有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以实际内容和以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为重。

(三)实践活动在内容上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较差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紧密与国家的发展方针相结合,与学校开设的专业相结合,与时政热点相结合,但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具体表现在:一、形式重复,缺乏创新性。不少高校开展的暑期/三下乡0活动多年形式与内容不变,停留在走访参观,文艺汇演,志愿支教,农村劳动等,年复一年简单重复,缺乏纵深的发展和角度的改变,停留在初级阶段。二、活动空泛,缺乏多样性。各高校开展的暑期/三下乡0活动内容单一,没有针对社会实际和农村所需,无法为社会做贡献,为百姓做实事,/三下乡0没有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也没有锻炼到学生的能力。三、只注重宣传,缺乏实效性,大学生暑期/三下乡0活动存在着说的多,做的少;参观的多,学习的少等弊端,缺少坚持,缺少延续,实效性不强。

(四)实践活动重/精英0,轻普及

一些高校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方面由于经费不足,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活动普及率较低,覆盖面较小,参与实践的学生往往都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社会实践成为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参加的活动,这一方面达不到社会实践培养锻炼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和目标,也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部分普通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实践活动存在/运动模式0的缺陷

从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其应该是一项系统化、长期化的工作,应该考虑到相关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的连贯性和针对性。但往往由于暑期社会实践组织主体和带队老师的经常性变化以及实践主题的不断更新,导致实践活动往往容易变成一种/运动化0模式,往往是去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今年这个实践主题,明年又换成另一个,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这也导致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的问题出现。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

探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校通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创新模式,即坚持/专业依托0、/广泛参与0、/长效机制0三项原则,运用/基层调研0、/志愿服务0、/素质拓展0三种形式和采取/结合课题0、/双向宣讲0、/项目化管理0三种方法的/三个三0运作模式。

(一)/三项原则0

1.专业依托原则

以所学专业知识为依托,是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其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并提高各方面能力等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实践活动针对性和社会实效性的关键。但从目前各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看,这个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鉴于此,我校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过程中坚持专业依托的原则,一方面在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吸引和发动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加强对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促进/教0与/学0相长;另一方面,密切结合我校理工学科为主,文史哲多学科学协调发展的专业实际,广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地质勘测、矿产普查、社会调查、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教文卫下乡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此加强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2.广泛参与原则

出于经费、安全、团队管理的可行性等方面的考虑,一般情况下一个暑期社会实践队参与人员不宜过多,这就容易出现实践活动重/精英0,轻普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坚持广泛参与的原则,在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党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吸收尽可能多的同学(尤其是普通同学)组成暑期社会实践队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广泛动员各年级各专业同学在假期,依照就近组队,家乡组合,返乡调研等方式,并选取负责人,自行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完成实践报告上交;

# 92 #

另一方面,学校广泛招收志愿者同学,利用平时的闲暇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义工实践活动;再一方面,学校通过双向宣讲的形式,将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论文集、图片集、DV集等,通过汇报会、分组讨论、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向其他未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进行宣讲,以此让更多、更广泛的同学了解实践成果,激发更多、更广泛同学的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

3.长效机制原则

建立长效机制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组织体系。在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校坚持长效机制原则,一方面建立实践活动登记和信息反馈制度。我校在全国首创的/义工0学分制,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由学校和地方实践接受单位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并由实践接受单位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综合评级,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另一方面实行实践活动基地化。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6指出: /高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0我校认真贯彻这一政策,在省内外广泛建立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为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提供了长期的活动阵地,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实践活动保持长效性和连续性。

(二)/三种形式0

1.基层调研

久居象牙塔的大学生更多地是从书本上,从老师的讲授中来了解社会,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看待社会,认识社会现象,这就有可能导致大学生认识社会的理论化倾向。只有深入基层,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研,才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社会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才可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对基本国情和社会真实状况的了解,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在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将基层调研作为重要形式之一,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诸如了解国情和社会状况的社会调研、对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社会调研以及结合专业进行的社会需求调研等内容和形式都较为丰富的社会调研活动。

2.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的核心是/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0。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感恩之心,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我校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种主要形式之一,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资源、爱心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为乡村群众、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大众提供各种无偿的、非职业化的爱心援助活动。

3.素质拓展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个学习锻炼和服务的过程,同时通过适当的活动形式,还能够提升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在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在组织诸如地质勘测、矿产普查、社会调查、普法教育、科教文卫下乡等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活动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素质拓展活动,在这一系列素质拓展实践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充分体会拓展训练中/探索0、/学习0、/品质0、/超越0、/整合0、/双赢0的核心价值,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奉献、吃苦耐劳以及进取等精神,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通过实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计划,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于大学生素质教育。

(三)/三种方法0

1.结合课题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内容空乏不丰富、流于形式走过场、注重表面效应、缺乏实效性等问题。我校积极采取/带课题下乡0的实践方法,一方面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某些教师合适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另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各类学生科技立项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技立项,并让他们带着这些各自感兴趣的科技立项课题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这种/带课题下乡0的实践形式,让学生带着这些科研课题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进行科研,在科研中联系实际,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和有效,加强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使偏理论化的高校科研课题能更好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高校科研课题的应用价值。

2.双向宣讲

为了增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实效性,为了避免实践活动重/精英0,轻普及的问题,我校在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创新采用/双向宣讲0这一方法。一方面让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通过图片展、知识传单、座谈会、文艺汇演、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向地方群众宣传讲解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科

#

93

#

学地生产,更幸福地生活;另一方面,将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论文集、图片集、DV集等,通过汇报会、分组讨论、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向其他未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进行宣讲,以此让更多、更广泛的同学了解基本国情和社会真实状况,了解实践成果,激发更多、更广泛同学的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历届暑期社会实践队先后在省内外20多个城市、50多个县、100余个乡镇开展了各类主题的知识宣讲活动,并在实践后回校开展50余场专题汇报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项目化管理

针对社会实践/运动模式0的固有缺陷,我校在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采用并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方法。以此确保实践活动的规范化、秩序化和实效化。首先,在实践活动前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多种方式深入调研,摸清基层的实际需求,根据这些需求,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实践项目;其次,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公开招募选拔并确定参与实践的学生。之后,在活动前期邀请专业老师对学生加强培训,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专业上、身体上做好准备。实践活动结束后,对项目的落实情况以及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将实践成果转化为论文成果或实际的生产力。

总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各院校相关部门和相关老师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相互借鉴,加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的探索,结合各自院校的具体情况及专业特色,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新模式,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中青联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

见[Z].2005

[3]王小云.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5.

[4]冯艾,范冰.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大学生社会实践课

程和活动必读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5]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上海:中国福利

会出版社,2004.

[6]郭学鹏.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途径探索[J].教育论坛,

2007.

[7]杨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文理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4).

[8]黄飞.略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合肥工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The Social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

Sets A New Model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in Summer Vacation:

Tak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Q IAO Mu

(Colleg e of H umanit ies and Law,Chengdu U niv ersity of T echnolo g y,Cheng du610059,China)

Abstract:N ow ada ys,many colleg e students take activ e part in summer so cial practice.H ow ever,ther e a re many pro blems in such act ivit y.Fir st,student s can`t combine w hat they hav e learned w ith so cial activ ities closely and smo othly.Second,mo st of the so cial pr actices are forma lism,there in a ter rible phenomenon that peo ple attach much import ance to the fo rm,rat her than the details.T hird,the social activities lack of dir ect and clear purpose,and w o rk inefficiently.F ur thermor e,there`s still only a lit ter chang e for major ity commo n students to participat e in the socia l act ivity.L ast but no t least,the patter n of the act ivit ies laves many shor tcomings.A ll of these ex isting pr oblems are the barr iers to achieve the g oals o f the activ ity that is to educat e.Students themselves when t hey ser ving the societ y.O ur college,Chengdu U niv ersity of technolog y,has accumulated much experience thro ug h a long-term ex plor atio n and finally,w e hav e founded a asset of efficient pattern.On such issue to so lv e all the pro blems ment ioned abov e.T he patt ern consists of thr ee pr inciples(dependence on special co ur se,ex tensiv e par ticipatio n,lo ng-r ang e system)t hr ee fo rms(basic lev el investig ation,voluntar y ser vice,capabilit y ex tension).and three new metho ds(co mbinat ion of course,active propag anda and lecture,sy stemat ic manag ement),called thr ee/three0in g ener al.

Key words:summer social practice;inno vativ e patter n;three/three0责任编辑:韩冬苗#

94

#

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在当今时代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一种新的组织范式。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作用,本文就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协同创新理论基础、驱动因素及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提出模式设置的一般规则、结构及运行基本规则等。 标签:军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创新;模式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概念,经过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的革新与进步,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整体水平的战略支撑。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焦点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因此国家发展必须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 较多的科技创新研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内部通过各自设立的研究机构、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独立完成,推动了20世纪整个世界科技的变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机构和组织逐渐增多,创新资源也分散在不同的社会创新组织中,导致任何一个创新组织都不具备进行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故步自封的创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较多可能性。所以,要以创新科技目标为导向和以创新效率为指标,组织生产力要素并构建和调整生产关系,打通科技创新全流程并提高创新能力,集中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足。 目前,国际上科学与技术进步和迭代日益加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制约和决定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组织壁垒较强、系统集成较弱、互动及协同较少。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组织体制机制固化、闭塞,严重影响了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创新组织的合作与协同,以国家科技创新目标为导向,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协同创新,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整体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新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纵观科学将技术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开展经历了五种代表性模式:科技推行型、市场拉动型、技术与市场的耦合互动型、一体化模式、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模式。协同创新正是在科技创新逐步走向集成、网络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是科技創新的一种范式。协同创新与原始科技创新的协调合作不同,是一种管理创新,其本质是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机结合,完成创新目标,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目标的实现。

创造性思维 教学模式

2001年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科研论文[节选保存] 原创:辽宁省抚顺市实验小学宋金英 内容摘要: 全文重点部分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三方面介绍了如何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基本理念,即:人人皆有创造性思维,从“皆有”上下功夫,澄清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时的模糊认识。紧接着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目标缺失和模糊的现象提出了“目标完善策略”和“以人为本策略”,帮助教 师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为了构建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的语文阅读教学结构,本文介绍了五个创新教学模式及两个实施策略,力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离开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行,所以,本文又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思维环境的角度,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读为本”、“质疑发散”、“互动理解”三个教学策略。力求通过目标、模式、方法的有机统一,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得到 真正落实。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前人(或个人)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又有创意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必须发现或解决前人(或个人)尚未发现或解决的问题,进行前人(或个人)尚未进行过的思考,前所未有的创新性思考是它独有的特殊本质。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想象丰富、观察敏锐、灵感活跃、表述新颖以及求异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一般地说,只要小学生的思维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

高校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需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第一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同高校各学科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者、企业生产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具体来说,在学科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荣融合;在社会发展上,科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作简要比较,讨论了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依景激情,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的辩证统一。同时从教学阶段、教师行为、教学策略和适用范围及其预期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作出积极思考。 【关键词】: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与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形成的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国内较为有影响的是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约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还有戚建庄、王北生主编《教学艺术新论》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用于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再现和调节教学功能的教育策略体系。它由教育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等部分构成。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乔以斯(B. Joyce)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供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因此,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教学效果的行为模式。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3篇)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3篇) 第一篇: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云技术深入发展的科技背景,主要以高校视角探讨目前协同创新存有的问题,并研究云服务环境下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对于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整合优势,形成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从而为实现多方深度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云服务;高校;协同创新 1引言

协同创新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其价值核心是 知识增值,是以协调融合高校、科研单位、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 构等多方主体的资源优势,从而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随着云技术的 出现与发展,诸多领域都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优势平台和应用服务,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将云计算技术引入产学研领域也是势在必行。 基于云服务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可以提供加速资源汇聚、提炼创新要素 的高效整合平台,进而突破协同创新多主体间的原有壁垒,充分激发 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潜能与活力,实现多方的有益深度合作。因此,随着基础实施环境发生的根本改变,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内容 延展性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协同创新中高校作为协 作主体所存有的问题,探讨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协同创新给高校参与方 所带来的机遇与优势,并就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形式与内容 展开研究。 2研究现状 在美国,SIMtone特意推出了“通用云计算服务”,专业面向教 育领域,学生通过瘦客户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可以接入云服务,计算资源和硬件设施维护由云服务供应商提供。Google公司从经 济性出发,为学生提供软件定制SaaS服务,部分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等学生可免费使用1。在国内,基于云技术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也是当前教育科研领域的热点。鲁若愚、朱卫杰对云服务环境下 的协同创新形式进行了界定及比较,总结了基于云技术的创新模式特点:依靠云创新环境,整合云创新资源和产生云创新成果2。叶伟巍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产学研的协同静态机制和动态演进机制,并研究 相对应的政策激励效果3。陈劲提出基于整合维度、互动强度探索构建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

概述(2000字内) 1.建设背景 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 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 4.5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 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 5.1组织机构与职责 5.2管理运行方式 5.3骨干人员介绍 六、政策支持与保障 6.1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 6.2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 表1: 7.3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 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 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 8.1科技产出 8.2人才培养

浅谈对创新教学的认识

浅谈对创新教学的认识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毫无疑问,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将怎样改革现有的教育,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语文创新教育的施行,正是照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创新思想,无数的教育者早已在不断的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就这一问题,下面谈谈我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以及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的运用。 创新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理应表现为:以语文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对创新教育不能单看其结果是否有新意,而主要应看这个过程中是否是独立思考而所得,只要和本人前后的认识相比,对别人也许是旧的,对自己是新的,理所当然的应该肯定其创新。而非是某些人认为的那样,一定要提出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方才算创新。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囿于老师和书本现成的结论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且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就是创新。学生是创新思维,老师是创新教育。“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学中追求的境界。我们理应摒弃现有语文教学中枯燥僵化的教学模式,以及那些最具权威的所谓的标准化答案,应当张扬教学民主,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空间,作为教师,就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给学生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机会和时间,给学生读自己想读的书,容许学生错误的存在。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认为重点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是语文教改的明智之举。语文学科中听说读写的内容,存在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素,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的开始,是成功的起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来展开。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需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字:协同创新高校 第一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

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同高校各学科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者、企业生产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具体来说,在学科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荣融合;在社会发展上,科技界与经济界的互动更加密切;在国际科技形式上,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与频繁。 第二章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

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

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读书成了我的习惯,一次偶得,看了一篇文章,文章讲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这是我读的一篇短文的大致内容。读后,我获得了不小的启示。试想,如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另一条生路,那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它的鳄鱼,如果它们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会落得身死干塘的可悲结局!由此可见,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多么重要!在教学中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应勇于创新,才能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不会有自己的天地。 在这教育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对于创新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便要求处于这一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否则,就必定会被飞驰的时代所抛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充实自己,为将来的创新奠定海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不忘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 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求同思维为主,从众心理,群动行为,标准答案都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表现。这种思维模式心理学上称之为集中思维。集中思维固然有它的优点,但不能不看到它抑制人们创造性的一面。而创新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与集中思维相对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活动极为复杂,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常常是多种形式互相重叠交错在一起的。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有: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导向性”、“可知性”和“新颖性”原则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的选择,做到对象精巧练,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拟的新颖有趣。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想像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要引导学生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在学习诗句时: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配之以图,来巧用情景诱发创新思维。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能引发学生身临其境,爱我河山,美好向往的艺术情怀,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可以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法的培养训练为主,多种具体知识的传授为辅。压缩课本,使它由“厚而精”变为“少而精”。例如:学习完一篇文章,让学生去评价,去写作,去联系生活,去感悟生活。

国外教学创新思维模式探讨

国外教学创新思维模式探讨 文章论述了国外思维教学的创新模式,在真正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对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 一、戈登发散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 由W·J·戈登和他的同事们设计完成的“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令人愉快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共同来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在平时教学训练中,学生们往往用“类比法”来“玩乐”,由此得到放松并且开始享受到形式越来越多的比喻性对比的乐趣,然后学生们使用类比来解决问题。 戈登把发散思维训练的基础建立在四个假设上:第一,创造力的重要性也表现在日常活动中。大多数人把创造思维在艺术、音乐方面的巨大作用联系在一起,再不就联想到聪明的新发明。戈登却强调,创造力是我们日常工作和闲暇生活的一部分。他的模式用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表达力、人际沟通以及对社会关系的洞察力。第二,创造过程一点也不神秘。它能够被描述出来,而且可以直接通过训练来增强人们的创造力。戈登相信,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创造过程的基础,他们就能学会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至于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这种理解,独立地或者集体地提高自己的创造性。第三,创造发明在所有领域——艺术、科

学和工程技术都是类似的,而且它们都依赖于相同的智力活动过程。第四,个人发明和集体发明(创造性思想)是非常相似的。个人和集体是以极其相似的方式产生出思想和成果的。 戈登发展思维训练的特殊程序来源于一系列创造心理的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通过将创造过程带进意识层面,通过给创造性提供明确的帮助,个人和群体的创造力能够得到提高。 第二个假设是:创造活动基本上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一个需要非理性成分和情感成分来强化的智力过程。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理性的和需要智力的,但是非理性因素的加入可以增加产生新观念的可能性。 第三个假设是:对某些非理性的和感性过程的分析,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通过建设性地使用非理性因素而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戈登发散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比喻活动实施的。比喻是建立一种相似物之间的联系,是用一种事物或观点替代另一种事物或观点来进行的两者的比较。通过替代产生创造过程表现在把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联接起来,或者从熟悉的想法中得到新的想法。 其一,拟人类比法。拟人类比法要求学生把自己的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王燕 (广东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高校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执行的主体,在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灵魂,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变成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高校并不能承担此重任,未能发挥协同创新的核心作用,其原因主要有缺乏协同创新环境氛围以及缺乏有效的创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普通存在的影响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多年来,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也相对匮乏,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创新来提供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的转型升级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已变得越来越紧迫。 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来自创新。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创新组织模式,是围绕着创新目标,在多主体和多种创新资源的相互补充、协作配合下共同完成既定创新目标的一种协作方式。这种组织模式是以高等院校、企业、科研院所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科技平台和中介机构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一体的动态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辅助要素间的资源整合和深入合作,形成系统的效用叠加。 一、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容及意义 1.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容。长期以来,由于机制体制障碍,我国的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各成体系,创新力量和创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创新效率极低,为推进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整合,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教育部、财政部于2012年联合发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紧密结合,探索促

创新思维方法结课报告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结课报告 2011 - 2012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方法创新对象:耳机 班级: 姓名: 导师: 日期: 2011.12.15

1.创新对象 ?对创新对象的介绍比较片面、模糊,该创新对象没有创新价值。 ?对创新对象的介绍比较全面、清晰,该创新对象具有创新价值。 2.创新方向 ?对创新方法的介绍比较全面、清晰,了解该创新方法的使用方法,选用该创新方法的理由充分。创新方向实在、清晰、全面、新颖,具有可行性,市场价值高; ?对创新方法的介绍比较片面、模糊,不了解该创新方法的使用方法,选用该创新方法的理由不充分。创新方向空洞、模糊、片面、陈旧,近期内不可行,市场价值低; 3.创新方案 ?创新思路有序、有方、发散,对解决方式的研究深入、全面,提出的创新方案比较合理,市场价值较高,方案的结构、尺寸、材料合理可行。 ?创新思路无序、无方、收敛,对解决方式的研究肤浅、片面,提出的创新方案可行性较低,市场价值较低,方案的结构、尺寸、材料不合理不可行。

1 创新对象 创新对象:耳机 耳机现在被广泛普及,就如冰箱电视机一样,mp3、mp4和手机用的耳机.当然还有其他种类的耳机.我感觉这些耳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如果耳机带的时间过长,是耳朵非常不舒服,一般电脑用耳机戴耳机时间过长,耳机会把耳朵夹得非常酸痛,这样对耳朵非常有害. 耳机有降噪耳机、入耳式耳塞、挂耳式耳机、时尚耳塞、专业游戏耳麦、语音聊天耳麦等.入耳式耳机比较随意,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比如听音乐,可以让你畅想音乐盛宴,而又方便携带.一般电脑用耳机种类比较多. 总体来说,挂耳式耳机用的时间比较长的话,容易压伤耳朵.游戏耳机则夹耳朵,一般网吧用的比较多,使用人数较多,但长时间会使耳朵酸痛,而语音聊天耳麦则在个人电脑上面用的比较多,一般家庭使用,语音聊天耳麦比较柔软,但耳麦材料不是很好,一般比较容易损坏,尤其是话筒. 所以我设计一种具有几种耳机共同的优点,而且又增添一些其他优点,这样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 创新方向 创新方法(Who):属性列举法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3-01-21T15:03:36.85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撒元奎姜凤伟[导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撒元奎姜凤伟(滨州市滨城区第一中学,山东滨州256600)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授教材内容,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所用材料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讲者夸夸其谈,听者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授课时间比原来少了,如果不能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效教学成为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精心设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重要的备课环节,更应该是首要环节。教学目标是一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课程标准,选取一定的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经过一定的教学程序而达到的预期学习效果。因此,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教学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政治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它和模块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框等目标的关系。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在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内容目标的指导下,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科学性,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随意性。 其次,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导引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在备课环节,还是在上课环节,教师心中有了这个“标准”,就有了教学设计的方向,有了“主心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而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上学生“灵光一现”生成的好东西,也不会因为违反既定的教学环节而被教师不能灵活处置,扼杀掉了。 二、创设恰当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自觉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也能准确、深刻地对材料进行解读。借助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的落实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是否具有激趣性、科学性。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就会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从选材到设问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在感知中“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进而于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深刻的道理。 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扬长避短。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解决,是学生和学生的较量,不仅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更加乐于参与竞争,在讨论中端正了自己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讲述、质疑和释疑,最后由教师点拨,进行该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既让学生理性掌握知识,又让学生从感性体验过程中进行理性认识。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部电影中的演员和导演之间的关系一样。导演可以给演员说戏,但是不能够亲自下场演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课堂设问的设计中,学生讨论的引导上,特别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启动、引导和点评过程中,都体现着教师对于一节课的“主导”角色。在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的矛盾中,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实践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突出表现。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思想政治课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有时很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这给理解教材原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电教媒体形声并茂、视听结合,将抽象哲学道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使学生将文字符号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理解,化难为易,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理解体会深刻的道理。

高校协同创新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热点思考 高校协同创新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李素矿《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14 版) 资料图片 高校协同创新是党和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高校面临的又一重大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拥有天然的多学科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多功能特性,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独特作用,必须在协同创新中有所担当。高校要科学把握协同创新的四个维度,积极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和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 协同创新的要求在于高校内涵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融合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大科学时代特征,决定了协同创新必将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也是创新型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破解现实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之中,突出“创新”在办学理念中的重要位置,强调“协同”是办学思路的重要方面。高校只有协同创新,才能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推进地区性及全球性的资源共享,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人才创新精神,提升学科创造能力,提升科研成果创新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协同创新的本质属性在于大力彰显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紧紧依靠并牢牢抓住两个“主体”,注重发挥自身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作用,按照大科学、大工程、大项目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国外教学创新思维模式探讨

国外教学创新思维模式探讨 论文关键词:国外思维教学创新模式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国外思维教学的创新模式,在真正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对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 一、戈登发散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 由W·J·戈登和他的同事们设计完成的“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令人愉快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共同来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在平时教学训练中,学生们往往用“类比法”来“玩乐”,由此得到放松并且开始享受到形式越来越多的比喻性对比的乐趣,然后学生们使用类比来解决问题。 戈登把发散思维训练的基础建立在四个假设上:第一,创造力的重要性也表现在日常活动中。大多数人把创造思维在艺术、音乐方面的巨大作用联系在一起,再不就联想到聪明的新发明。戈登却强调,创造力是我们日常工作和闲暇生活的一部分。他的模式用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表达力、人际沟通以及对社会关系的洞察力。第二,创造过程一点也不神秘。它能够被描述出来,而且可以直接通过训练来增强人们的创造力。戈登相信,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创造过程的基础,他们就能学会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至于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这种理解,独立地或者集体地提高自己的创造性。第三,创造发明在所有领域——艺术、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是类似的,而且它们都依赖于相同的智力活动过程。第四,个人发明和集体发明(创造性思想)是非常相似的。个人和集体是以极其相似的方式产生出思想和成果的。 戈登发展思维训练的特殊程序来源于一系列创造心理的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通过将创造过程带进意识层面,通过给创造性提供明确的帮助,个人和群体的创造力能够得到提高。 第二个假设是:创造活动基本上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一个需要非理性成分和情感成分来强化的智力过程。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理性的和需要智力的,但是非理性因素的加入可以增加产生新观念的可能性。 第三个假设是:对某些非理性的和感性过程的分析,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通过建设性地使用非理性因素而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戈登发散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比喻活动实施的。比喻是建立一种相似物之间的联系,是用一种事物或观点替代另一种事物或观点来进行的两者的比较。通过替代产生创造过程表现在把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联接起来,或者从熟悉的想法中得到新的想法。 其一,拟人类比法。拟人类比法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情感移人到被比较的观念或物体中去,必须感觉自己已变成了问题的物质因素的一部分。 其二,直接类比法。直接类比法是两个事物或概念的简单比较。这个比较没有必要确认两者的所有方面。它的作用只是简单地把一个对象或问题情境的条件换为另一个条件,以求获得对它的新的观察角度。 其三,矛盾压缩法。把矛盾的两个事物凝缩在一起。矛盾压缩法为探究新课题提供了最广阔的洞察力,能反映学生把某一物体的两个不同的评价标准融合在一起的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是时代主题,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样的思想、途径和方法来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而教学思想、途径、方法最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中国教育的重大变革在相当程度上要通过更新教学模式来落实。从实践上讲,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全面素质为宗旨,这对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应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应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一大发展方向。而教学模式的创新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否则教学模式的创新就失去了意义,而学生素质的提高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会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材和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学习观的基础上的,即教师是劳动者,学生是产品。而新型教学模式应更着重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诉我们,学习地理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其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就会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探索。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全理按排,变讲授课为活动课,给学生提供

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学会”走向“会学”。 二.学会生活: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书本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应试,而新型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地理课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将不局限于地理教材,而赋予地理教师更大程度上的选择空间,可以在教学中引进新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科学发展成果,便整个地理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发展性。同时我们应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拓宽地理学习和应用的领域,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地理,运用地理,培养学生“处处留心皆地理”的意识,才能让地理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使地理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学会关心:地理和其它学科一样,都要为学生生命价值与生命尊严的实现,给予一种人文关怀。传统教学模式认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仅仅是知识的交流,而新型教学模式更看重是生命的对话与沟通,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以关心和爱心,试想一个没有爱的教师、没有爱的课堂怎么能培养出充满关心、充满爱心的学生;同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问题,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是自然孕育了人类、发展了人类,没有自然就没有我们人类文明,我们应该尊重自然、

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试行)基本信息简表【模板】

计划类型: 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试行) 中心名称: 牵头单位(公章): 参加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二○一年月日

基本信息简表

一、计划概述(3000字内) 1.1背景 1.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1.3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与分工 1.4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与措施 1.5现有基础与前期培育情况 1.6资源汇聚与已获得的支持 1.7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二、申请依据、背景与意义 2.1方向选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该方向国内外进展情况与发展趋势 2.3高校在该方向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三、总体目标、重点任务 3.1总体发展目标 3.2整体建设思路 3.3重点建设任务 四、实施方案 4.1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方式、重点工作与分工

4.2平台建设内容与规模 4.3机制体制改革方案与措施 4.4建设地点、实施周期与进度安排 五、申报基础与前期培育 5.1牵头单位的基础与影响力 包括: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5.2主要参加单位的基本情况与优势 5.3创新要素汇聚情况 包括: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基地;在研各类科研任务;人才队伍、现有用房、仪器设备等基础条件 5.4已开展的相关体制机制改革 5.5前期培育取得的主要成效与特色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 6.1组织机构与职责 6.2管理运行方式 6.3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6.4所需省支持的政策措施 6.5项目牵头负责人与骨干人员介绍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包括:高校、省其它部门、市县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投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