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杨雄《方言》适,嫁,逝,徂,往也等字词的分析

关于杨雄《方言》适,嫁,逝,徂,往也等字词的分析

关于杨雄《方言》某些字词的一些讨论

1、适

适:金文写作(啻,即“部”,率兵)。有的金文(辵,前行)

(啻,率兵),造字本义:率部前往抗敌。篆文调整结构。隶书将篆文的“辵”写成。

往,归向:无所适从。

適,之也。——《说文》。段玉裁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适,往也。——《尔雅》

文言版《説文解字》:適,之也。从辵啻聲。適,宋魯語。

白话版《说文解字》:适,前往。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啻”作声旁。适,这是宋鲁方言对“之”的说法。

而在中国各地的方言中,出现“适”字的词组中,如温州方言中出现:很合适叫“乐事显”。运城方言中:“活试--合适,满意”。上海方言中“海慰”指“合适”的意思。均没有表示“前往”之意。结合汉语大字典和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所以我认为杨雄在《方言》中关于“适”字的论述是正确的。适,是宋鲁方言对“之”的说法。

2、往

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贤明之君。往,甲骨文

(之,前行、投奔)(王,贤君),表示投奔贤君。造字本义:一心一意投奔贤明之君,归附安乐之国。金文加“彳”,强化朝某地“前行”的含义。籀文再加“止”,进一步强调“投奔”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误将篆文中由“止”与“王”合写的简化成“主”。时间逝去为“往”;远古时代为“昔”* 。

文言版《説文解字》:往,之也。从彳聲。,古文从辵。

白话版《说文解字》:往,去,到……去。字形采用“彳”作边旁,“”

作声旁。,古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

《唐韵》于两切《集韵》雨两切《正韵》羽枉切,王上声。《说文》之也。《玉篇》行也,去也。《易·履卦》素履往无咎。《书·舜典》帝曰:兪,汝往哉。《礼·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又《玉篇》古往也。《广韵》往,昔也。《易·系辞》夫易彰往而察来。《前汉·武帝纪》稽诸往古,制宜於今。又约举前事曰往往。《史记·五帝纪》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敎固殊焉。又凡以物致人曰往。《曹植·与杨修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刊定也。《王羲之帖》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又《集韵》於放切,王去声。归向也。《史记·孔子世家赞》虽不能至,然心鄕往之。又叶尹竦切,音勇。《东方朔·七谏》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虎啸而谷风生兮,龙至而锦云往。

粤语:wong5。

客家话:[客英字典] vong3 vong1 [海陆丰腔] wong1 wong3 (gong1) [梅县腔] wong1 [台湾四县腔] wong1 wong3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vong1 [沙头角腔] wong1 [宝安腔] wong1 [陆丰腔] wong1 [东莞腔] wong1。即在粤语和客家话等方言中还有关于“往”字的不同发音。所以我觉得杨雄认为“往”字就是现在的普通话是值得商榷的。

3、嫁

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固定生活居所。嫁,篆文(女).(家,新婚之家),表示女子成家。造字本义:婚龄女子离开父母家,到自己新婚的家。隶书将篆文的“女”写成。

文言版《説文解字》:嫁,女適人也。从女,家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嫁,女子从自家出来到婆家去跟新婚丈夫共同生活。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家”作声旁。

建宁方言与宁化方言:行嫁。吉林拾趣方言土语:出门子:姑娘出嫁。上海方言短信: 美眉,我想色特侬了,侬嫁给我么好来。

家嫁:嫁是女子去男子家,女子无家,以男之家为家。故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古语。女子结婚就是归家,《诗经》所谓"之子于归",即指此。

所以家、嫁音近义同。为什么古代社会婚姻由武力抢夺,演变而为和平出嫁。原有它的历史过程以及受经济关系的影响。据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著《古代社会》一书说,人类婚姻初为群婚制,次为伙伴婚制,再次为对偶婚制,即一夫一妻制。群婚制是男到女方去住,中国先秦时代传说中的舜到娥皇女英家去住,就是具体例子。伙伴制是兄弟共妻或姐妹共夫,《诗经》有诸父诸母之咏,就其表征。此时期,经济关系表现为家族财产权一般全归女子所有,或者男女各有。到对偶婚制产生时,女子已不再拥有财产权,它全归男子。因家从宀豭省声,即家下的豕。豕为私有财产开始之一,它又为古代社会家畜的代表。当时打猎,是男人;饲养家畜,也是男人;拥有猎物和家畜,自然也是男人。家畜在氏族社会末期,是财产的主要内容。女子无财产经济权,自然无家,以男子的家为家,所以出嫁即归家,家嫁音近义同,源于此因。(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女適人也。白虎通曰。嫁者,家也。婦人外成以出適人爲家。按自家而出謂之嫁。至夫之家曰歸。喪服經謂嫁於大夫曰嫁。適士庶人曰適。此析言之也。渾言之皆可曰適。女人结婚是有家,就是有了男人,男人在甲骨文里用“公猪”暗示。

马昌仪在论及嫁灾观念由来已久时也引用了《方言一》:“嫁,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所以我认为杨雄关于“嫁”字的认识是合理的。

4、逝

逝,篆文(辵,行走)(折,转、拐弯),造字本义:曲折绕行。隶书将篆文的“辵”写成。

文言版《説文解字》:逝,往也。从辵折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逝,往,向……去。字形采用“辵”作边旁,“折”作声旁。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晋国(包括晋国的继承者魏国)口音一致,合称秦晋语。秦国灭了巴蜀后,大规模向巴蜀移民(包括大量秦国王族),由于迁入的秦人超过巴蜀土著,秦语同化了巴蜀语,加速巴蜀地区的中国化。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方言被称为梁益方言。扬雄所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说梁益方言与秦晋语较为相近。

西汉扬雄所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提到的秦晋语词汇,扬雄把汉语的地域分支划分为十四个区域记录的方言以秦晋语最多。秦晋语是汉代共同语的基础,也是当今普通话的一个重要源头:

逝,秦晋语也。

秦晋之间,凡物壮大谓之嘏,或曰夏。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秦晋之间谓之僆子(双胞胎)

“逝”字在中国其他地方方言中也没有事例,所以我认为杨雄关于逝,秦晋语也的论断是正确的。

5、徂

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阻”的省略,表示挡道。徂,籀文(辵,

行进)(虎头,代山道出没的猛兽)(且,“阻”的省略),造字本义:路途猛兽出没,行进艰难。篆文省去虎头。篆文异体字又省去“止”。

文言版《説文解字》:徂,往也。从辵,且聲。,齐语。徂,或从彳。

,籀文从虘。

白话版《说文解字》:徂,前往……。字形采用“辵”作边旁,“且”作声旁。,是齐地方言词汇。“徂”,有的“”采用“彳”作边旁,写作“徂”。

,这是籀文的“徂”,采用“虘”作边旁。

形声。从彳,从且,且亦声。“彳”指行走,“且”意为“加力”、“使劲”。“彳”与“且”联合起来表示“努力行走”、“克服路途障碍前进”。本义是行军或类似行军那样的行走。

徂,往也。——《尔雅》

汉代张骞的通西域、唐代唐僧的西天取经、元代马可波罗来中国,他们的旅行都是“徂”的性质。

另外“徂”字在中国其他方言中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意思,以及相关使用情况,那么对杨雄关于徂,齐语也的论断我认为也是合理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