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球震颤的危害及治疗

眼球震颤的危害及治疗

眼球震颤的危害及治疗
眼球震颤的危害及治疗

眼球震颤的危害及治疗

2009-12-14 11:19

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这是一种与视觉、迷路及中枢等控制眼球位置有关的因素所致眼位异常,也是为适应身体内外环境改变而出现的代偿性动作。

一、眼球震颤的病因

根据引起眼球震颤的病因,眼球震颤可分为四类:

1、眼性眼球震颤:它指黄斑部中心视力障碍使注视反射形成困难而形成的眼球震颤。

(1)、生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它包括斜性眼球震颤、视觉动力性眼球震颤和隐性眼球震颤等。

(2)、病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它包括盲性眼球震颤、弱视性眼球震颤、职业性眼球震颤等。

2、前庭性眼球震颤

3、中枢性眼球震颤

4、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二、眼球震颤的症状表现

1、震颤的形式眼球震颤的形式有冲动性和摆动性两种。

冲动性眼球震颤是双节律性的,是眼球呈不等速度的向两侧运动,以慢相向一侧转动,然后再以快相向相反方位转动。通常以快相作为眼球震颤的方向。

摆动性眼球震颤是眼球自中点向两侧摆动,其运动幅度和速度相等,无快慢相之分。

2、震颤的方向眼球震颤的方向有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斜动性和混合性,其中以水平性为多见。

3、眼球震额的自觉症状先天者因注视反射尚未发育,一般无自觉症状;后天者成年以后可出现自觉症状。

三、眼球震颤的危害

1、视力减退:由于黄斑发育不好或因震颤引起的混乱不利于黄斑进行注视,注视反射不能发展。特别是先天性眼球震颤一般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视力很可能会逐步下降!对于眼球震颤患者如不能提高视力,能维持住现有视力也是可以接受的。

2、物体运动感:视外界物体有动荡感,眩晕、恶心,呕吐,常把不动的物体感觉为不停地往返移动。

3、复视:中枢性眼球震颤多有震颤性复视。

4、代偿头位:头转向眼球震颤常伴有先天性白内障或白化症等,有明显的视力障碍,震颤的形式多为速度相等的摆动性、水平性震颤。后天性常为垂直性或旋转性震颤。

5、中枢性眼球震颤:为炎症、肿瘤、变性、外伤、血管性疾病引起前庭或其与小脑干的联系通路发生所致的眼球震颤,多为冲动或水平性眼球震颤,一般无眩晕症状,但有时出现震颤性复视。

6、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多为冲动或水平性,注视时更显,无明显器质病变。视力下降多为物像震颤所致,因此在慢相方向某一区内可出现震颤减轻现象,即休止眼位时此处可明显提高视力。

四、眼球震颤的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表现。因此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2、手术治疗对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可采取手术治疗。将其休止眼位移向正前方,以增进视力,减少或抑制眼球震颤的出现。其方法是先确定休止眼位,然后将两眼的内外直肌各按5,6,7和8mm加强或减弱进行移位,使休止眼位移至正前方。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时间:2010-10-08 来源:育宝网浏览: 269次 导读: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活动的影响,随其失明的 时间和程度的不同而异。大体说来,先天失明者比后天致盲更为不利,年幼失明又较成年失明的影响为大,弱视者比全盲者有更 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活动的影响,随其失明的时间 和程度的不同而异。大体说来,先天失明者比后天致盲更为不利, 年幼失明又较成年失明的影响为大,弱视者比全盲者有更好的发展 机会。就失明的年龄而言,5、6岁被看作是一个关键期。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之前失明,其视觉表象较易消失掉,而在这个年龄之后 失明,则儿童早期的视觉经验可望保持住,这对其后来的学习将发 挥积极的作用,可提供比较具体的参考框架。 失明给盲童心理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全面的。概括说来,盲童 表现有下列一些心理或行为特征。 1.盲相或称“盲态”,是盲人的一种特殊行为型态,通常在儿 童期已发展。表现为快速地摇头,按揉眼睛,偏着脑袋,以自己的 手在眼前晃动做出光影摇曳的样子绕圈子转,表情呆滞,虚笑,行 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摇摆身子等。但这并不是在所有盲童身上 都得到同等程度的表现。盲童的这些动作被一些学者解释力是盲童 寻求自我刺激的一种方式(Eiche1,1978)。 2.视动协调及行走定向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无法或难以掌握其 在环境中的相对位置,而这种对于空间概念的缺乏,又使其按预定 的目标行动的能力极大地受到限制,盲童及其家长为了安个而过多 地在行动上予以限制,这也将影响独立行走能力的正常发展。视觉 障碍对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也有不良的影响。 3.知觉能力根据沃伦(Warren,1977)的研究,发现盲童在质地、重量,以及声音方面的知觉辨别能力,与眼明者差别不大,这可能 与对视觉的依赖较少有关。而在形状辨别,空间关系以及知觉运动 整合等较复杂的知觉任务方面,则逊于明眼者。 4.感觉补偿这是弥补感官组织缺陷的一种平衡作用。通常藉着 增强其他感官的功能,或是利用受损器官未损部分的功能,使得有机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 第一节如何正确看待视障人的特殊面容及盲态 1. 正确认识视障人士的特殊面容和盲态 很多视障人在面容上与明眼人有很大不同,我们经常可以从外观就能看出这个人是否有视力残疾。例如,无眼球、小眼球、角膜浑浊、虹膜缺损、白内障、青光眼、眼球震颤等各种眼疾都有一定的外观表现。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视障人士都经常戴眼镜来掩饰眼睛,不想让人们看到他们与常人不同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还有盲态。形成盲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因为视力上的原因,视障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在行动时会有意无意之间作出一些保护性动作,这是客观上无法避免的;另一方面,因为视力障碍,对自身言行的关注在客观上也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当视力不好的时候,他们让自己做出一些感觉舒服的动作,但又没有意识到这个动作是不雅观的。盲态可能会使一些明眼人感觉不舒服,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进而对盲态显著的视障人士采取拒绝或回避的态度。这样就使视障人士丧失一些交往的机会,降低了视障者对自身的认同和自尊自信感,降低他们与明眼人交往的愿望。 不论是特殊的面容或者盲态,可能都会使明眼人在初次见到视障人时,心理感觉有些奇怪,甚至害怕。我们应该理解这些现象,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残疾人本来就“奇怪”或者“丑陋”。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关注视障人士,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采取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认同,要通过眼神。视障人士由于视力上的残疾,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可能会让明眼人觉得有所欠缺。作为明眼人,我们应该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机会尊重视障人士,和他们实现真诚的交流和沟通。还有就是视障人士由于缺乏视觉信息,对于面部表情的理解不够深入。例如,明眼人在笑的时候有笑声,慢慢没有笑声了之后,脸上的笑容有一个慢慢消失的过程。但是视障人士由于缺少这种视觉经验,他们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笑声一停止,脸上立刻恢复一般状态。这是因为,很多视障人士生活和交往的对象和空间很小,除了家人之外,他们缺少与明眼人交往的经验。视力上的障碍也使他们看不到或者难以看清社交的场面,难以通过社会学习,自然地模仿和学习人际交往中的礼节,特别是在体态、表情方面,容易不合乎人之常情。我们应该对这种类似的面部表情表达上的不足给予理解和谅解。我们应该对这种体态、表情等方面

辅具让视觉障碍者生活更美好

辅具让视觉障碍者生活更美好 小禾的话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人口是盲人的3倍,约为1.4亿人。我国8300多万残疾人中,视力残疾人1233万,盲人约500万,低视力人口约710万,是世界上盲人和低视力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几乎所有的视力残疾人都可以通过辅助器具补偿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参与社会生活。然而,第二次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的视力残疾人中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仅占7.97%;其中城市14.49%,农村5.8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指出,要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扶持辅助器具的研制、开发和推广。 另外,低视力者对低视力辅具的应用意识还有待提高,有了好的助视设备,没有习惯去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视觉障碍者与辅助器具 视觉障碍泛指视觉功能的下降,主要表现为:看远/近视力的降低,颜色分辨力下降,对比度下降,视野丧失,对眩光敏感,难以适应光线的变化等。 不同原因引起的视觉障碍会有不同的症状 常见的导致视觉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几种情况: 白内障:主要症状包括在无痛情况下视力逐渐模糊。对光线敏感,出现复视,夜间视力变差,看到的物体会褪色或变黄。在各种导致视力残疾的原因中,白内障居首位。 青光眼:会出现周边视野缺损的症状,俗称“管状视野”,严重者可导致全盲。 黄斑变性:视野中心出现暗点,易产生眩光,会导致视力、对比敏感度及颜色辨别功能丧失,最明显的症状是中央视力逐渐丧失。 白化病:病患者常有眼球震颤、斜视、畏光的现象。常用单眼看东西,阅读时常米眯着眼睛或过分靠近视标、用手指指字、偏头看事物或摇动头部,容易疲劳;会遇到跳字跳行、重复、相似字混淆等问题;阅读后会感到头痛;书写时字体松散歪斜,手眼不协调,走路时偏向一侧或撞倒东西。 什么是视觉障碍辅助器具? 视觉障碍辅助器具是指可以减轻或消除视觉障碍的各种装置或设备,换言之,使用这类辅助器具是为了改善或代偿视觉功能。 视觉障碍辅助器具可分为视觉性和非视觉性器具两大类。 视觉性辅具是指可以通过视觉途径帮助视障者提高视觉能力的设备或装置,又分为光学、非光学、电子助视器三类。 光学助视器比较常见,有手持、立式放大镜,眼镜式、单筒、双筒望远镜等。光学助视器具有容易使用、携带方便、价格低等特点,也是低视力患者使用的主要助视器具;但它也存在一些使用上的局限性,如放大倍数低,阅读范围小,长期使用会引起姿势不良,会受到光源的影响等。 非光学助视器,指通过改善周围的环境来提高视觉效果。如:放大的印刷品以改变阅读

《分论》第1章讲义:视觉障碍学生

《分论》第1章:视觉障碍学生 (前3章内容:视觉、听觉、智力障碍学生) 第一节视觉障碍概述 一、视觉障碍的定义及表现 1、视觉障碍亦称“视觉缺陷”,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 2、儿童是否有视觉障碍的7种表现:(1)眼睛瞳孔发白、畏光、流泪;(2)经常揉眼、挤眼、按压眼睛;(3)看东西眼睛靠的距离很近,好象“用鼻子阅读”,看东西时歪头,或只固定地用一只眼睛看东西;(4)行走时对障碍物“视而不见”,不能主动避让,经常发生碰撞、摔跤;(5)在学习过程中描述自己看东西模糊不清,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在观察事物细节时或阅读小字时有困难;(6)对眩光的敏感性增强、怕强光,或看东西时需要更多光线,否则看不清楚;(7)在做费眼的事情时兴趣短暂,容易出现头疼或疲劳。 二. 视觉障碍的成因和发生率 1、“看”的过程 (1)光能在眼中的传递 传递光能的结构包括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些结构收集从周围物体上反射的光线并使其转变方向。 (2)光能转化为电能 光线通过前面的视觉通道(位于晶状体前面的部分,即瞳孔、虹膜、角膜等)聚集(聚焦)在眼睛后部视网膜被称为中央凹的一点。视网膜是一层神经细胞,其目的是把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或电能。 (3)大脑传递和转译电冲动 当视网膜光能转化为电冲动后,这些冲动沿着视觉神经被传送到大脑底部的视皮层区。 2、视觉障碍的成因:先天、后天、其他因素。 视觉障碍的成因—先天性原因 导致先天性视觉障碍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无眼球、小眼球、角膜浑浊、虹膜缺损、视神经缺损、黄斑缺损、白内障、青光眼、家族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导致先天性视觉障碍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无眼球、小眼球、角膜浑浊、虹膜缺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