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生物学复习题

基础生物学复习题

基础生物学复习题
基础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呼吸

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主要是葡萄糖)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1. 生态系统

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植物

植物是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多细胞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输导组织和雌和/或雄胚子囊,胚在胚子囊中发育。

3.双受精作用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精子与胚囊中大的中央细胞的极核结合,形成三倍的细胞,即胚乳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作用。3. 凯氏带

内皮层细胞上有一圈凯氏带,凯氏带是一条含有栓质和木质素的带,箍在细胞周围,水分和溶液不能通过这条带,只能通过质膜进入到内皮层,水分进入木质部的胞外途径止于内皮层的凯氏带。

4.中心法则

克里克提出将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称为中心法则。该法则的要点是:遗传信息流的方向是由DNA→DNA复制,DNA→RNA转录,然后由RNA→蛋白质翻译。

5.群落

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只要那里的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基本相同,那里一定会出现一定的生物组合,即由很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

位,这个功能单位就是群落。

6.种群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性别的个体组成,彼此可以互配进行生殖。

7.环境容量

由环境资源决定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量,即某一环境在长期基础上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二、是非易混概念

1. 高尔基体是细胞中蛋白质的加工、储存、分拣和转运中心。

2.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中有DNA和核糖体,细菌没有线粒体。

3. 叶绿体中也有环状DNA和核糖体,叶绿体中的一部分蛋白质也是自身合成的。

4.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5. 生物膜是一种超分子结构,就是有多分子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组织,膜的选择透性决定于脂双层本身的限制和转运蛋白的专一性。

6. 柠檬酸循环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但是丙酮酸并不能直接参加柠檬酸循环。

7. 不论单层上皮或复层上皮其底部都有一层基膜将上皮组织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隔开来。

8.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出,经过肺回到左心房。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流出,经过各种器官组织回到右心房。

9.从心脏输送血液出去的管道称为动脉,,从肺或其他组织输送血液回心脏的管道称为静脉。

10. 厚角细胞随着茎的生长而伸长,厚壁细胞是死细胞不能生长。

11. 维管组织系统包括两类输导组织,即输导有机养分的韧皮部和输导水分及矿物质的木质部。

12. 当保卫细胞从周围的细胞中得到钾离子时,水就会由于渗透作用而进入其液泡内,于是细胞呈膨胀状态,气孔张开。

13.韧皮部汁液可以沿着各种方向流动,与木质部汁液不同,木质部汁液只能自下而上,从根到地上部流动。

14.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15. 一个基因不一定决定一个性状,例如肤色的控制至少有三个基因参与。

三、填空

1.电子显微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透射电镜,一种是扫描电镜。

2.细胞呼吸反应可以归纳为3个阶段: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糖

酵解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三羧酸循环的场所是线粒体。

3.脊椎动物体内有4种基本组织,它们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

经组织。

4.激素的作用有5方面:维持稳态;促进生长和发育;促进生殖活动;调节能

量转换;调节行为。

5.植物成熟器官基本上由3种组织系统组成,这3种组织系统是:皮组织系统、

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皮组织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维管组织系统包括两类输导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基本组织系统包括薄壁组织、厚壁组织和厚角组织。

6.植物组织由三种基本类型的细胞组成:薄壁细胞、厚角细胞和厚壁细胞。

7.目前发现的植物激素主要有5种: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

乙烯。

8.一群能互交繁殖的个体组成去群体,理想群体必须满足5个条件:群体足够

大;和其他群体完全隔离,它们之间没有基因交流;没有突变发生;交配是随机的;没有自然选择。

9.自然选择有3个主要模式: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10.植物分为4个主要类型: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1.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3种蛋白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组成。3种蛋白质纤维

为有弹性的弹性纤维、有韧性的胶原纤维以及分支成网状的网状纤维。

12.脊椎动物的肌细胞分为3类:横纹肌细胞、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13.由于呼吸时不同的肌肉活动,可将呼吸运动分为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14.生物界是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每个层次都建立在下一个层次之上。总共有

11个组构层次: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15.生物学将每一个物种分到一个多级的分类系统中去,每一级称为一个分类阶

元。有7个基本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16.1967年生态学家惠特克提出新的五界系统,这五界是:原核生物界、原生生

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17.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一些关键要素,这些要素是:观察、提问、假说、预测

和检验。

18.在生命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分子都是极其巨大的分子,称为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可分为4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19.根据蛋白质在机体内的功能,可将其分为7大类:结构蛋白、收缩蛋白、贮

藏蛋白、防御蛋白、转运蛋白、信号蛋白、酶。

20.组成细胞骨架的三类蛋白质纤维是维管、微丝、中间丝。

21.5种导致群体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分别为:遗传漂变、基因流、突变、

非随机交配和自然选择。

22.自然选择有3个主要模式稳定性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23. 非细胞形态原始生命的诞生有两种学说:(1)蛋白质起源说(2)核酸起源说

四、单项选择

1.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A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2. 减粉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 )。

A、末期Ⅰ

B、末期Ⅱ

C、后期Ⅰ

D、后期Ⅱ

3. 海带是(D)

A、菌类植物

B、地衣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植物

4.Pseudomonas transluces、Pseudomonas syringae、Pseudomonas

propanica是相同(C )的生物。

A、目

B、科

C、属

D、种

5.(A )是裸子植物的特征。

A、胚珠裸露

B、木质部具筛管

C、双受精现象

D、形成果实

6.下列对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有(d )。

A、植物体呈两侧对称

B、双受精现象

C、根状茎内有维管组织

D、营养

叶上排列整齐的孢子囊群

7.所有生态系统都可以区分为四个组成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

(A )。

A、非生物环境

B、温度

C、空气

D、矿质元素

8.下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D )。

A、动物

B、真菌

C、酵母菌

D、绿色植物

9. ( B )于1953年提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A、施莱登和施旺

B、沃森和克里克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

D、孟德尔和摩尔根

10. 生物体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是( D )

A、蛋白质

B、核酸

C、脂类

D、水

11.下列细胞器中,(A )是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的场所。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溶酶体

D、线粒体

12. 生物膜不具有( D )

A、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内吞和外排作用

D、对称性

13.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D )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质体

D、线粒体

14. 细胞的主要能量通货是(B )

A、CTP

B、ATP

C、维生素

D、葡萄糖

15. 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A )

A、病毒

B、蓝细菌

C、放线菌

D、鞭毛虫

16. 动物细胞中糖的贮藏形态是:(D )

A、几丁质

B、淀粉

C、纤维素

D、糖原

17. 反映蛋白质分子中肽链以α螺旋和非螺旋结构区向内折回,相互定向而产生特异的三维构象,称为:(C )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18. DNA复制时,两条被解开的单链是按什么方向顺序合成互补的核苷酸:(c)

A、5′→3′

B、3′→5′

C、1条是5′→3′,另一条是3′→5′

D、5′→3′或者3′→5′

19. 在人的皮肤细胞中,当细胞分裂后期时,可以同时看到几个染色体?( D )

A. 23

B. 46

C. 69

D. 92

20.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组织是:(c )

A. 原分生组织

B. 初生分生组织

C. 次生分生组织

D. 薄壁组织

21.当细胞开始失水时,植物细胞不如动物细胞收缩得那么明显。这是因为:(D )

A.细胞质膜的伸缩性不同

B.细胞质膜上的小孔数目不同

C.细胞的渗透势不同

D.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22.植物从水生环境转移到陆生环境后,在系统发育中出现的最主要进步是:(d)

A.出现机械组织和生殖方式发生变化

B.出现了同化组织和输导组织

C.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

D.出现了输导组织以及生殖方式发生变化

23. 藻类植物归为一大类的原因是:(c )

A.它们是真正属于单元发生的一个分类群

B.它们在结构和生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光合器、储存物、细胞壁)

C.它们是多元发生的,并表现出一致的生活史

D.它们是多元发生的,但都是一群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24. 下面哪一条关于生态系统进化趋势的描述是错误的(b )

A.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使生物量/初级生产量逐步上升;

B.复杂性逐步下降,生态关系简单化;

C.占据的空间逐步扩展;

D.物种间竞争逐渐加剧、物种寿命缩短、绝灭速率和形成速率提高。25.下面哪一条物种存在的意义的描述是错误的(b )

A、物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应答;

B、物种间的不连续抵消了有性生殖带来的遗传不稳定性;

C、物种是小进化的基本单位;

D、物种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单位。

26.种群的分布格局以下哪一种不属于(A)

A.钟型分布B.集群分布C.均匀分布D.随机分布

27.RNA的组成成分是( c )。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核酸和磷酸

28.下列关于维管组织运输途径的论断正确的是(D )。

A、木质部、韧皮部的运输途径都是单向的

B、木质部、韧皮部的运输途径都是双向的

C、木质部的运输途径是双向的,韧皮部的运输途径是单向的

D、木质部的运输途径是单向的,韧皮部的运输途径是双向的

2⒐属于淋巴器官的是( C )。

A、肝脏B、肾脏C、脾脏D、胰脏

30. 植物种子的种皮来源于雌蕊的( C )。

A、子房壁B、子房壁和花的其他部分C、珠被D、胚乳

31.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C )。

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乙烯D、生长素

32.脊椎动物的脑结构中,统称为脑干的是( a )。

A、中脑、脑桥、延髓

B、脑桥、延髓

C、小脑、中脑

D、中脑、脑桥、小脑

33.属于哈迪-温伯格定律的条件的是( B )。

A、个体数目较多B、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C、有频繁的突变发生D、有广泛的迁移

34.人的卵子和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是发生在( C )中。

A、阴道B、输卵管C、子宫D、卵巢

35.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D )。

A、迅速上升B、缓慢下降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又下降

36. 下列哪一项是核酸的组成(C )

A C、H、O

B C、H、O、N

C C、H、O、N、P

D C、H、O、N、P、S、Cl

37. 三羧酸循环的底物是(b)

A磷酸二羟丙酮B丙酮酸 C 3----磷酸甘油酸D草酰乙酸

38. 下列细胞器中,(A )是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的场所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溶酶体

D.质体

五、简答和论述

1.生物的特征

1)特定的组构: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

单位是细胞。

2)新陈代谢:活的生物体和细胞内,存在着无休无止的化学变化,一系列的

酶促放映组成复杂的反应的网络,这些化学反应的总和成为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3)稳态和应激态:生物体具有许多调节机制,来保持内部条件的相对稳定;

并且在环境发生某些变化时做出相应的应答,保持其体内稳态的特性。4)生殖和遗传: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长久存活,需要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

代具有和亲代相似的性状称为遗传。

5)生长和发育:生物的生长是细胞体积或者数量的增长,发育是和生长密切

相关过程,在多细胞生物的生活史中,发生了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性成熟、衰老等。

6)进化和适应:在生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往往会发生重组和突变,使亲代

和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变异。适应是指这种生物和它具有的某些遗传性状提高了它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生殖的能力。进化是有饰变的传代。

2.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细胞质的分裂有何不同?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在两极中间形成环带,环带的微丝收缩使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横缢成两个子细胞。

植物细胞在赤道面的中央微管密集形成成膜体,含多糖的小泡在成膜体处彼此融合形成细胞板,细胞板不断向外延伸,达原来的细胞壁,将细胞分割成两个子细

胞。

3. 抗体的作用有哪几种?简要说明之。

沉淀和凝集:抗原是可溶蛋白,抗体的结合使之失去溶解性而沉淀;抗原位于细胞上,抗体的结合使细胞凝集成团;

补体反应:使组成补体的一系列蛋白质分子被激活,经连锁反应产生破膜复合体,使细胞性质的抗原溶解死亡;

K细胞的激活:K细胞被抗体激活后,与抗菌素原表面抗体结合,杀死抗原。

4. 简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的专一形状是由4个层次的结构决定的,这4个层次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前一级结构决定着下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一级结构。一级结构中部分肽链的卷曲或折叠产生二级结构,二级结构的形成是由于距离一定的—N—H基团和—C=O基团之间形成氢键。二级结构是指邻近几个氨基酸形成的一定的结构形状。三级结构表示的是一条多肽链的总的三维形状。三级结构指整条肽链盘绕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形状。由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形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组成蛋白质的各个多肽称为亚基,四级结构是由各个亚基之间形成的键所维持的。四级结构指各条肽链之间的位置和结构。四级结构只存在于由两条肽链以上组成的蛋白质。

5. 简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其意义。

细胞学说包含下面内容:

(1)细胞是有机体,是所有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2)每个细胞相对独立,一个生物体细胞之间协同配合;

(3)新细胞由老细胞繁殖产生。

细胞学说的意义:

(1)从细胞角度把整个有机体统一起来了;

(2)证明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起源的;

(3)证明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打击了唯心论和神创论。

(4)奠定了生物科学的基础: 细胞学说使生命世界有机结构多样性的统一,从哲学推断走向自然科学论证。

6. 简述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有何不同?

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不同点如下:

1)生物体内氧化比燃烧过程缓慢的多,分步骤进行,不是猛然地发出光和

热。

2)生物体内的氧化由酶催化。

3)生物体内氧化在水环境中进行。

4)生物体内氧化分步骤进行,产生能量贮存在ATP 中。

5)生物氧化分步骤进行、温和、由酶催化、产生能量贮存在ATP 中,能

量利用率高。

7. 简述糖酵解生理意义。

. 糖酵解生理意义:

1)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共同途径

2)糖酵解最终产物丙酮酸可通过各种代谢途径生成不同物质

3)是厌氧生物糖分解和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4)多数反应均可逆转,为糖异生作用提供了基本途径

8. 水有哪些特性?说明这些特性的生物学意义。

水是细胞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水的特征符合生物生存的需要::

1)水是极性分子

2)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

3)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

4)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有利于维持体温,保持代谢速率

稳定;

5)冰比水轻。固态密度小于液态密度,形成水面绝缘层,有利于水生生物生活;

6)水是极好的溶剂,是生命系统各化学反应理想的介质。

7)水还有个重要的特性,就是能够电离

9.简述孟德尔的遗传第一、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分离定律:他用一对性状杂交,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子一代之间自交,子二代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他用两对性状杂交,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子一代之间自交,子二代出现四种性状,其数量比例为9:3:3:1

10.孟德尔学说的重要意义。

(1)孟德尔第一次明确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 并且提出了遗传因子控制遗传性状的若干规律:

大多数生物体通常由一对遗传因子(后来称为两个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这样的生物体称为2n 个体。到形成生殖细胞时,这对遗传因子分离到两个配子中去。

遗传因子可以区分为显性和隐性。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各自独立的。

(2)孟德尔提出了杂交、自交、回交等一套科学有效的遗传研究方法,来研究遗传因子的规律。孟德尔创立的这套方法一直沿用到1950s,才被分子遗传学方法取代。

11. 已知: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有四个等位基因(即两对基因):B、b、C、c。

B-使羽毛颜色呈黄色

C-使羽毛颜色呈蓝色

b和c是隐性基因,不产生色素。

(1)写出绿色、黄色、蓝色、白色四种鹦鹉的基因型。

(2)基因型为BbCc的鹦鹉应为什么颜色?

(3)两只基因型为BbCc的鹦鹉所产生的后代是什么情况?

12. 摩尔根与遗传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

处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遗传时,联合在一起共同出现在后代中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重组类型的产生是由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局部交换的结果。重组频率的大小与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关。

13. 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征

(1)两条通过碱基配对连接的对核苷酸长链以反方向平行的方式围绕同一个中心轴相互缠绕,组成双螺旋;

(2)DNA 的碱基配对以碱基互补为原则;

(3)配对的碱基并不充满双螺旋空间,而碱基占据的空间不对称;

(4)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分子的一条长链是从

5’→3’,另一条长链是从3’→5’

14. 基因工程的操作包含哪几个步骤?

基因工程的操作包含以下步骤:

(1)获得目的基因

(2)构造重组DNA 分子

(3)转化或转染

(4)表达

(5)蛋白质产物的分离纯化

15.达尔文在进化论上的两个理论突破

一是,提出了共同由来学说

二是,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16. 简述理想群体的特征。

理想群体的特征:

(1)群体足够大,

(2)和其他群体完全隔离,它们之间没有基因交流,

(3)没有突变发生,

(4)交配是随机的,

(5)没有自然选择。

在理想群体中,世代之间,群体的遗传结构保持不变。处于理想群体状态,称为哈迪-温伯格平衡。

17. 蓝细菌即放氧型的光能自养型出现的意义

特征: 出现叶绿素分子,由H2O光解代替H2S光解,释放O2

蓝细菌出现的意义:

(1)构成了生物合成和分解的统一生态系统;

(2)释放大量的O2,改变了地球面貌;

(3)原核生物改变代谢类型,从厌氧发展为需氧;

(4)为陆生动、植物起源创造条件。

18.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5.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6.遗传特征: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个体组成,彼此可以互交繁殖。

19. 论述标志重捕方法,以及其使用条件。

?标志重捕是指为了了解种群的总数量,先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将它们释放,过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重捕并记下重捕个体中已被标记的个体数。

?根据公式N=M*n/m

?其中N=种群总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 1. 标志个体释放后应与其他个体均匀混合

? 2. 标志方法不会伤害动物和动物的行为

? 3. 研究区域呈相对封闭状态,没有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22. 详细论述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并画图描述。

1.种群在资源无限条件下呈指数生长

指数增长的特点是:增长不受资源限制、不受空间和其他生物制约。虽然开始缓慢,但随着种群技术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技术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

2. 种群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呈逻辑斯蒂增长

逻辑斯蒂曲线通常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又称潜伏期。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后,增长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其中dN/dt是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单位时间个体数量的改变),r是种群的瞬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N是种群的大小(个体的数量),K是可能出现的最大种群数(上渐近线)或承载力或环境容量。

当N>K时,逻辑斯蒂系数是负值,种群数量下降

当N

当N=K时,逻辑斯蒂系数等于零,种群数量不变

(N表示种群大小,K表示环境容纳量或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

20. 论述生物体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并画图描述。

?生物体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r对策和K对策。

?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底,亲代对子代缺乏保护。在生境中,r对策种群的死亡率主要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而与种群的密度无关。

?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种群的死亡率主要是由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不可测的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

21. 什么是生态位?你如何理解竟争的生态学意义?

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生态位相同或重叠的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区域分布物种之间通过生活于生境的不同部位,利用不同的食物和其他资源来减少生态位的重叠,减少和避免种间竞争。

25、简述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及生物学意义。

答题要点:双受精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双受精是被子植

物有性生殖特有的共有的特征,也是它们系统进化上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2个单倍体的雌、雄配于融合在一起,成为1个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双受精在传递亲本遗传性,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因为精、卵融合把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双重遗传性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新一代植株,往往会发生变异,出现新的遗传性状。而且,由受精的极核发展成的胚乳是三倍体的,同样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生理上更活跃,井作为营养物质被胚吸收,使子代的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双受精在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中最进化的型式,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22. 导管分为哪几种类型?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和次生壁木化增厚的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以下五个类型:a、环纹导管: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加在导管里面的初生壁上。

b、螺纹导管:其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呈螺旋状加在导管内的初生壁上。

c、梯纹导管: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呈横条突起,似梯形。

d、网纹导管: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呈突起的网状,"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

e、孔纹导管:导管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增厚的部分则形成许多纹孔。

27.简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4分)

答题要点: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核分裂一次,每一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因此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在减数分裂过程,细胞连续分裂二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二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这样周而复始。使每一物种的遗传性具相对的稳定性。此为减数分裂具有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第一方面。其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

基础生物化学复习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核酸 一、简答题 1、某DNA样品含腺嘌呤15、1%(按摩尔碱基计),计算其余碱基的百分含量。 2、DNA双螺旋结构就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试述其结构模型。 3、DNA双螺旋结构有些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最重要的生命现象? 4、tRNA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何功能? 5、DNA与RNA的结构有何异同? 6、简述核酸研究的进展,在生命科学中有何重大意义? 7、计算(1)分子量为3 105的双股DNA分子的长度;(2)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体积;(3)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螺旋圈数。(一个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残基对的平均分子量为618) 二、名词解释 变性与复性 分子杂交 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回文结构 Tm cAMP Chargaff定律 三、判断题 1 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苷3’位没有羟基。错 2、若双链DNA 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pCpTpGpGpC,则另一条链为pGpApCpCpG。错 3 若属A 比属B 的Tm 值低,则属A 比属B 含有更多的A-T 碱基对。对 4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 与组蛋白的复合体。错 5 核酸的紫外吸收与pH 无关。错 6 生物体内存在的核苷酸多为5’核苷酸。对 7 用碱水解核苷酸可以得到2’与3’核苷酸的混合物。对 8 Z-型DNA 与B-型DNA 可以相互转变。对 9 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 多为负超螺旋。对 11 mRNA 就是细胞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错 14 目前,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多存在于tRNA 中。对 15 对于提纯的DNA 样品,如果测得OD260/OD280<1、8,则说明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对 16 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存在减色效应。错 18 在所有的病毒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即含有RNA 又含有DNA 的病毒。对 四、选择题 4 DNA 变性后(A) A 黏度下降 B 沉降系数下降C浮力密度下降 D 紫外吸收下降 6 下列复合物中,除哪个外,均就是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D) A 核糖体 B 病毒C端粒酶 D 核酶 9 RNA 经NaOH 水解的产物为(D) A 5’核苷酸B2’核苷酸C3’核苷酸 D 2’核苷酸与3’核苷酸的混合物 10 反密码子UGA 所识别的密码子为(C) A、ACU B、ACT C、UCA D TCA 13 反密码子GψA 所识别的密码子为(D) A、CAU B、UGC C、CGU D UAC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pdf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的T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试求固定端A的约束力。 解:取T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q=60kN/m,2q=40kN/m,机翼重1p=45kN,发动机重2p=20kN,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力1 偶矩M=。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F F F, 求:A,D处约束力. 12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求杆CD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端采用铰链约束,B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在节点E和G上分别作用载荷 F=10kN,G F=7 kN。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E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又EC=CK=FD=DM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作用力D F。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基础生物学期末复习问题综合.doc

《基础生物学》课程问题综合 2017-1-03 1、生命的概念与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生命的组成: ?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组成与含量; ?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在生物体中的含量;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共通性; ?糖类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脂类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蛋白质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你了解的有哪些; ?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 3、细胞起源: ?细胞学说的内容有哪些?它的每一个阶段及其特征是什么? ?细胞起源有哪些特定的阶段,各进化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Lynn Margulis和她的内共生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 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形式有哪些:病毒(真病毒、类病毒及阮病毒) ?原核生物界和真核生物界含有哪些生物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形态学差异: 原核细胞的特性与性质(起源最早的生命形式); 真核细胞的性质、结构与功能(真核细胞细胞器的简单结构与功能); 骨架系统(骨架原始概念的提出) ?细胞增殖以及意义: 细胞增殖屮单细胞与多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根据细胞增殖类型的分类(连续分裂、休眠、终末分化); ?免疫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细胞的分类: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属于哪一类别细胞? ?免疫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的分裂特点? 4、A TP与能源: ?ATP分子的结构和其生理学意义? ?生物体获得能量的细胞呼吸包括?哪些呼吸类型? ?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什么?

2012基础生物学实验考试--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2.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3. 灭菌:是指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都被杀死或消除。 4. 消毒: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消毒可起到防止感 染或传播的作用。 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 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6.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 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7. 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 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 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8. 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9. 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为化学限 定培养基。 10. 平板划线法: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 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 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 稀释倒平板法: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 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 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12.平板菌落计数法:将适当稀释的样品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活细胞能形成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能知道样品中的活菌数,该方法称为平 板计数或菌落计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Ⅱ》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班、2012级水利水电班、2012级车辆工 程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 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3.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 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 )4.刚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这3个力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 ( )5.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 垂直。 ( )6.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 程最多只有3个。 ( )7.刚体的平移运动一定不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8.说到角速度,角加速度,可以对点而言。 ( )9.两自由运动质点,其微分方程完全相同,但其运动规律不一定相同。 ( )10.质点系总动量的方向就是质点系所受外力主矢的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等于零,则此力系 。 A.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B.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C.一定平衡 D.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 2.刚体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四个力的作用线 。 A.一定通过汇交点 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D.可能通过汇交点,也可能不通过汇交点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变形体 B.刚体 C.刚体系统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4.在点的复合运动中,牵连速度是指 。 A.动系原点的速度 B.动系上观察者的速度 C.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那一点的速度 D.动系质心的速度 5.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在同一段时间内,A 作水平移动,B 作铅直移动,则 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三、计算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质量为 100kg 的球,用绳悬挂在墙壁上如图所示。平衡时绳与墙壁间夹角为 30°,求墙壁反力和绳的张力 2.某三角拱,左右两个半拱在C 由铰链连接,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如果忽略拱的重量,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生物基础知识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 -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项目个数:9 面向专业:生物技术 吟趟材黄诗笺主编《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头报教竹:王英典、刘宁主编《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程学时学 课程学时: 80 学分:4 实验学时:28 二、实验H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 1、目的和任务: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获得基础生物学必要的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了解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于本专业有关的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并对原生生物及动植物的基木形态和结构有所了解。 3、考核方式: 操作考核:50% 理论考核:50%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 时数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备注 1显微镜的使用 和细胞形态结 构观察及原生 动物和藻类植 物的形态观察 3 1 .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方法; 2.观察眼虫、草履虫、变形虫、鱼腥 藻、衣藻、团藻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的 形态结构。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镜 2植物的营养器 官 3 1.观察各种新鲜植物根的标本,区别 初生根与次生根,双子叶植物根与单 了叶植物的根; 2.观察裸了植物茎,被了植物茎(木 本、草本),分析其结构的区别; 3.观察各种叶子的形态结构,了解不 同生态类型的叶的区别。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3植物的繁殖器 官 3 1 .解剖几种植物的花,认识花的结 构; 2.解剖儿种植物的果实,认识不同类 型的果实; 3.解剖几种种子,了解种子的基木结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基础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2.DNA半保留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DNA半保留复制。 3.氧化磷酸化: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在ATP合成酶催化下,促使ADP磷酸化成ATP,这是氧与磷酸化相偶联的反应,称为氧化磷酸化。 4.同工受体tRNA:把携带同一种氨基酸而反密码子不同的一组tRNA称为同工受体tRNA。 5.氨基酸等电点:在一特定PH的溶液中,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净电荷为零,此时的PH 值叫做氨基酸等电点,以PI表示。 6.不对称转录:在RNA转录过程中只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作为模板的转录方式称为不对称转录。 7.当DNA从双链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波长处紫外吸收便增强,这叫做增色效应。 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其组成结构不完全相同的一组酶。 8.碱基堆积力:各个碱基堆积在一起,产生碱基间范德华引力,对稳定双螺旋结构起一定的作用。 9.分子杂交:在退火的条件下,不同来源的两条核甘酸链遵循反向平行,碱基互补的原则,形成双链分子的过程。 10.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使蛋白质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的现象。 11.底物水平磷酸化:指在代谢过程中,由于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而产生ATP的反应。 12.P/O:指在生物氧化中,当吸收一原子氧时,有几分子的无机磷变成了有机磷,或者说有几分子的ADP变成了ATP. 13.氨同化:有氮素固定或硝酸还原生成的氨,转变为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过称。 14.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的传递是从DNA传递到RNA又从RNA传递到蛋白质 15.启动子:被RNA酶识别,结合,并开始转录的DNA序列。 16.同义密码子: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密码子,编码同一氨基酸的一组密码子叫同义密码子。 17.鸟氨酸循环:又称尿素循环,是大多书陆生脊椎动物体将氨转变成为尿素的代谢途径。 18.UDPG 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 腺嘌呤核苷二磷酸葡萄糖。F-D-P 果糖-1,6-二磷酸。F-1-P 果糖-1-1磷酸。G-1-P葡萄糖-1-磷酸。G-6-P 6-磷酸葡萄糖1,3-DPG 甘油酸-1,3-二磷酸.。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MP糖酵解途径。PPP磷酸戊糖途径。TCA三羧酸循环。 19.GSH还原性谷胱甘肽。NADP+辅酶ⅡdTTP三磷酸脱氧胸苷Tm溶解温度L y s赖氨酸c 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CP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TPP焦磷酸硫胺素ACPSH酰基载体蛋白C o Q辅酶Q C y t 细胞色素C ys 天冬氨酸 d GMP脱氧鸟嘌呤核苷酸Km米氏常数NADPH+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B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题分 25 15 15 20 10 15 100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 以rad 计,t 以s 计) 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 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 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 s 102 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O 1O 2,且 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 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 R OC =。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 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 2 ;____; 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 )2(22α e R m +__。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第一篇生命的基本构成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概括地介绍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生物科学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了基础。尽可能结合讲述一些生物科学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 【教学内容】 1.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有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命的层次性.生物科学的分科.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生命科学世纪展望 3.物种概念与命名法,生命起源及多样性概述 4.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生命大分子 【目的要求】 概括介绍组成生命的化学基本物质,使学生了解生命分子的特性,认识细胞组成物质的特性及功能;掌握细胞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元素组成 第二节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糖类 二.脂类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 蛋白质的结构;核酸的结构 第三章细胞膜系统和物质运输 【目的要求】 了解细胞学说,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了解信号传递及信号转导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 二.细胞的共性 三.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及与细胞的关系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内膜系统 一.细胞膜与细胞膜表面特化结构 二.细胞内膜系统 1.内质网 2.高尔基复合体 3.溶酶体与过氧化物体 4.细胞蛋白质分选与细胞结构装配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一.细胞跨膜运输 二.细胞信号传递 【重点难点】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信号传递和信号转导 第四章细胞能量代谢(一)光合作用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光合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机理;了解光合产物在体内运输与分配原理;了解光合作用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 一.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二.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机制 一.原初反应 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三.碳同化 第三节光呼吸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第四节. 【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的机制、光能的吸收与传递以及光合单位和光能的转化、电子传递链和光合磷酸化、光合碳代谢。 第五章细胞能量代谢(二)呼吸作用 【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历程,了解完整的呼吸作用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几个相互衔接的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能量——ATP 第二节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一.糖酵解 二.三羧酸循环 三.戊糖磷酸途径 第三节代谢途径及其调控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1、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2、简述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1)可被用于大量生产某些在正常细胞代谢中产量很低的多肽 ; (2)可用于定向改造某些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 (3)可被用来进行基础研究 b.基因的表达调控 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按一定时序发生变化(时序调节),并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加以修正(环境调控)。 c.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一个生物大分子,无论是核酸、蛋白质或多糖,在发挥生物学功能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 (1)拥有特定的空间结构(三维结构); (2)发挥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中必定存在着结构和构象的变化。 结构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定的空间结构及结构的运动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科学。它包括3个主要研究方向: (1) 结构的测定 (2) 结构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 (3) 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 d.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谈谈你对分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看法? (1)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决定了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学将是真正的系统生物学,是生物学范围内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 (2)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学科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和生气的领域,也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

(3)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 (4)分子生物学涉及认识生命的本质,它也就自然广泛的渗透到医学、药学各学科领域中,成为现代医药学重要的基础。 1、DNA双螺旋模型是哪年、由谁提出的?简述其基本内容。 DNA双螺旋模型在1953年由Watson和Crick提出的。 基本内容: (1)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均为右手双螺旋。 (2) 嘌呤与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3′,5′- 磷酸与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 (3) 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两个相邻碱基对之间相距的高度即碱基堆积距离 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 (4) 两条核苷酸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相连系而结合在一起,A与T相配对形成两个氢键,G与C相配对形成3个氢键。 (5) 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当一条多核苷酸的序列被确定后,即可决定另一条互补链的序列。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卷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 用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本科生六个基本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原理: 当实验室获得了一个新的质粒时,而这个质粒并未转化到宿主菌体内,则需要该技术进行细菌的转化,以大量获得这一质粒。转化细菌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电转化法、脂质体转染法、显微注射法、CaCl2处理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等。一般的实验室都应用CaCl2处理细菌,改变细胞膜的结构,使质粒DNA能穿过细菌细胞膜进入细胞。然后在选择培养基中培养转化处理过的细菌,转化成功的细菌可在抗菌素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这一方法是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 2.实验材料 2.1LB液体培养基 2.20.1mol/L CaCl2溶液:称取1.1g无水CaCl2,溶于90ml双蒸去离子水中, 定容至100ml,用0.22μm滤器过滤并装入灭菌试剂瓶中,4℃保存。 2.3 DH5α菌株,冰,牙签,无菌滤纸,50ml离心管,枪头(以上需灭菌); 移液器,摇床,冷冻离心机,涡旋震荡器,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普通冰箱,-70℃冰箱 3.操作方法 3.1从37℃培养12—16h的平板上,用无菌牙签挑取一个单菌落,转移到含有3ml LB培养基的试管内,37℃振摇过夜。次日取菌液1ml,接种到含有100ml LB培养基的500 ml烧瓶中,37℃剧烈振摇培养约2—3h(振摇速度为200—300r/min),待OD600值达到0.3—0.4时,将烧瓶取出立即置冰浴10—15min。 3.2自该步骤起皆需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菌转移到一个灭菌处理过的、冰预冷的50 ml离心管中。 3.34℃离心,4000g×5min回收细胞。 3.4弃去培养液,将离心管倒置于滤纸上1min,以使最后残留的培养液流尽。 3.5加入冰预冷的0.1mol/L CaCl2溶液10ml重悬菌体,置冰浴30min。 3.64℃离心,4000g×5min,弃去上清液,倒置于滤纸1min。 3.7再加4ml用冰预冷的0.1mol CaCl2重悬菌体(重悬时操作要轻)。 3.8置4℃冰箱置12—24h,即可应用于转化。 思考题: 制备感受态细胞时加入CaCl2的作用是什么? 钙离子结合于细胞膜上,使细胞膜呈现一种液晶态。在冷热变化刺激下液晶态的细胞膜表面会产生裂隙,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使外源DNA进入。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623基础生物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基础生物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3) 学院名称(盖章):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2年7月30日

《基础生物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3) Ⅰ、《植物学》 一、考核要求 植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揭示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生长与发育、生理与代谢、遗传与进化、分类与分布,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普通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进化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动态,受到从事与植物生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以满足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植物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三、考核内容 第1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基本任务、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同时了解植物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在自然界、人类活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方法、目的和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基本任务、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领会植物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在自然界、人类活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2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植物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的基本构造及化学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细胞质的结构及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正确辨别植物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细胞形态特征,搞清植物体生长、发育的内因。 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真核和原核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搞清各类组织在植物体中的

普通生物学实验整理全套

普通生物学实验 内容提要 本书共编入20个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动植物组织、个体解剖以及制片、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印证理论,学习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后附有思考题,能启发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我院本科、基地班及大专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和中学教师参考。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生物绘图技术 实验三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四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五植物组织 实验六植物组织制片技术 实验七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作用 实验八植物根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九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一植物的繁殖器官 实验十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实验十三动物组织(一) 实验十四动物组织(二)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 实验十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十七血细胞的计数 实验十八原索动物及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 实验十九脊椎动物——鸟类 实验二十脊椎动物类群(二)哺乳类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本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 二、材料和用品 生物切片标本;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方法和步骤 (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光学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常用工具,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它的机械系统组成,有的还带有光源部分。其结构见图1。 图1 显微镜的结构 1、机械系统 (1)、镜座和镜柱 镜座是显微镜底部的沉重部分,它使显微镜重心较低,以使之不致倾倒。其上直立的短柱部分为镜柱,支持镜臂和镜台。 (2)、镜台 又名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板。其中央有一圆孔,称镜台孔,以便从下方来的光线由此通过。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标本。较好的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或称推进尺),既可固定载玻片又可转动螺旋前后左右移动标本。有的标本移动器上还带有标尺,可利用标尺上的刻度寻找所要观察的标本位置。 (3)、镜臂 为镜柱之上弯曲的部分,以便于持握,有些老式显微镜的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

《基础生物学》考研大纲

《基础生物学》考研大纲 总体要求: 要求主要掌握基础性和系统性的普通生物学知识。重点掌握(1)细胞,植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动物的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组成和生理特征以及生物功能等内容;(2)生物生理与调控、生殖、遗传和变异的过程、特点和调控;(3)生物多样性、生命起源与演化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过程;(4)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层次与结构、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章、细胞 了解:细胞的生命物质、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增殖与分化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与死亡的过程和机理 第二章、生物体结构与功能 了解:植物体结构与功能、动物体结构与功能 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组织的类型;哺乳动物九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生理与调控 了解:植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呼吸和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呼吸和生命活动的调节 的摄取途径,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植物激素的掌握:植物对CO 2 种类和调节;环境因子的调节;动物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机理 第四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包括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掌握: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生物学意义;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和胚后发育 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遗传规律—孟德尔定律、连锁遗传、伴性遗传掌握:连锁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发生机制;DNA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转录与翻译、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第六章、生物物种多样性

了解:生物的分类依据;生物的分类;非胞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的形态结构 掌握:生物的命名法则;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典型代表植物的分布、形态和特征 第七章、生命起源与演化 了解:生命起源与演化历程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了解:生物的变异与适应、物种的产生与发展 第九章:环境与生态系统 了解:自然环境与生态因子、生态层次与结构 掌握:生态因子及其作用、生物与环境关系;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怎样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十章:人与环境 了解:当前全球生态现状 掌握:当前困扰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恢复生态,正确面对生物灾害

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

人体动物及生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泛指凡是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负反馈:如果信息(终产物或结果)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使输出变最(效应器)向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变化,降低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返回预定的值(正常值),则称 2、生命活动的调节特点。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一(传入N纤维)中枢一(传入N纤维)效应器 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 ①远分泌:内分泌腺一激素一血液运输一受体一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达到的体液调节。 调节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主要可归纳为单纯扩散、膜赍片介导的跨膜转运以及胞吞和胞吐三种类型。其中重点掌握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使用某种离了浓度梯度作为能量来源。此种离了从浓度梯度(高能状态)到低浓度梯度(低能状态)的移动为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转运提供了能量,而此种离子浓度梯度的建立则是通过钠泵分解ATP获得的能戢建立的,将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在原发性主动转运中,转运蛋白的变化是通过ATP和转运责白磷酸化的共价连接来调节的;而在继发性主动转运中,离子与转运蛋白中的位点结合后,通过变构來调节其变化的。 ⑸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近球小管的判断,为什么是主动重吸收?(答:因为有Nd棗的活动,造成电化学变化。) 【例题1]葡萄糖通过小肠粘膜或肾小管吸收属于一一继发主动转运。 【例题2】葡萄糖进入一般细胞或红细胞属于一一易化扩散。 【例题3】匍萄糖由血液进入脑细胞一一易化扩散。 【例题4】氧由肺泡进入血液一一单-纯扩散。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1、名词解释。 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发生兴奋即产生冲动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兴奋是兴奋性的表现,兴奋性则是兴奋的前提。) 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阈刺激:达到阈强度这一临界强度的刺激才是冇效刺激,称为阈刺激。 阈电位:引发AP (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结合课件读) 要在膜两侧形成电位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浓度差;②对离子有选择性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

D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分,每小题3分,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1. 物块重P ,与水面的摩擦角o 20m ?=,其上作用一力Q ,且已知P =Q ,方向如图,则物块的状态为( C )。 A 滑动状态 B 临界平衡状态 C 静止(非临界平衡)状态 D 不能确定 2. 一个平面任意力系加一个平行于此平面力系所在平面的平行力系组成的空间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目为( B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3. 图示偏心轮顶杆机构中,轮心为C ,ω=常量。选杆端A 为动点,在C 点固连平移系(动系), 则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的方向分别为( B )。 A 垂直于AO ,沿AO 方向 B 垂直于CO ,沿CO 方向 C 沿AO 方向,垂直于AO D A 点切线方向,沿AC 方向 4、正方形薄板由铰链支座A 支承,并由挡板B 限制,使AB 边呈铅垂位置,如图所示。若将挡板B 突然撤去,则在该瞬时支座A 的反力的铅垂分量的大小将( C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26分,请将答案填入括号) 1(本小题4分). 如图所示,沿长方体不相交且不平行的棱上作用三个大小等于F 的力。问棱长a ,b ,c 满足( 0c b a --= )关系时,该力系能简化为一个力。 2(本小题4分). 正方形板ABCD 以匀角速度ω绕固定轴z 转动,点1M 和点2M 分别沿对角线BD 和边线CD 运动,在图示位置时相对板的速度分别为1v 和1v ,则点1M 和点2M 科氏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12v ω )和( 0 )。 y x z O c b a 3 F 2 F 1 F

生物学基础论文

关于物种形成的理解 摘要: 本文就物种的概念、形成方式、形成原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思考,重点考虑了地理成种和非地理成种两种成种方式。物种形成是指由物种通过各种机制进化出新物种的过程,是进化生物学领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根本上来说,物种形成是生物学多样性产生的基本机制。尽管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就已经提出,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主导因素(Darwin,1859),但一直以来,物种形成过程一般被认为是由随机过程导致的。直到生殖隔离的概念被提出,自然选择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才重新受到重视,并认为物种形成是与地理因素存在着重要的关系。本文对物种形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就在生殖隔离与物种形成方式上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物种形成;生殖隔离;地理成种;非地理成种;。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pecies of the concept, form and forming reason was research and thinking, mainly considering the geography into species and geographical into two ways. Speci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new species evolve by species through various mechanisms, evolutionary bi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Fundamentally, speciation is a basic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lthough Darwin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natural selection is a dominant factor of speciation (Darwin, 1859), but for a lo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