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制PC构件在住宅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预制PC构件在住宅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预制PC构件在住宅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预制PC构件在住宅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预制PC构件在住宅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我单位施工的中煤三十三处基地住宅小区为例,主要介绍了叠浇法及预制pc技术的相关工艺,旨在提高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水平,对于建筑工艺施工技术的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预制;叠浇;pc墙体;混凝土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coal 33 base residential districts for example, introduced stack poured and precast pc technology proces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level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mprove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mportant.key words: prefabricated; stack poured; pc wall;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7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绪论:近年来,中国的建筑产业处于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住宅类的建筑中更是呈现活跃性的发展,然而目前国内的住宅产业依旧重复“土地本位”和“规模型”的单一开发模式。不仅如此,建造过程中的每一步离不开人的手工操作,建筑嫣然成为了一种“手工艺品”,这与现代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背离。如何使住宅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注重品质与效率,这是关系到中国住宅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住宅工业化生产是一种技术手段。工业化,表现为pre(预先)与fabrication(制作)的组合,即通过预制生产,在现场进行机械化、装配式施工。充分的实践可以证明,预制可以实现建筑构建质量的标准化、数量的规模化,也可以大幅减少人力所耗用的成本。衡量一个

国家的住宅工业化水准,即是用预制混凝土(即pca)的水泥量在整个水泥的消费量中所占的比率来反映。

也许,到此有人会不禁提出质疑:预制装配式结构能否满足建筑质量要求?诚然,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也发展了大量诸如空心楼板、装配式楼梯、过梁等预制构件,它们不仅没有服务于中国人民反而留下了不良的印象,这是由于当时我国底子薄、工业化生产环节不健全造成的。现如今,随着国家诸多重要法规政策及鼓励措施的相继出台,一系列新的设计方法和研究成果、新材料新产品得以应用,这一切都促进住宅建筑的全面更新换代,一个住宅工业化道路即将到来。

本文以中煤三十三处基地住宅小区工程为例,主要介绍了大型预制pc墙体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对于建筑工艺施工技术的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工程概况

中煤三十三处基地住宅小区,位于宿州市东关,占地面积20000平米,小区住宅建筑共计11栋,每栋6层、层高2.9米。施工起

止时间为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10月15日,历时530天。

施工之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建筑划分为“梁、柱、楼板、墙”四大块。其中,建筑墙体(含内外部分装饰)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等水平构件采用叠浇(预制+现浇)法,柱采用传统现浇法施工;综合考虑建筑立面和加工、运输、吊装等施工因素,单一预制构件总重控制在5吨/块以内。

主要构件施工工艺

2.1 叠合楼板(梁)施工

在按照常规方法施工完柱之后,即可进行叠合楼板的施工。叠合楼板是将楼板划分成“预制和现浇”两部分分别施工,其中“预制”部分是指楼板厚度的下半段,在地面预制完毕后运输至现场组装(需留出桁架筋)。将预制pc楼板安装完毕后,再覆梁混凝土与梁、柱结合成一个整体之后再绑扎钢筋、浇注上半段现浇部分混凝土,这样预制部分的楼板还起到了充当后浇楼板的模板作用。图1为叠浇楼板安装后的施工图:

图1

叠合式楼板不仅保证了钢筋位置的准确度,而且加入了各种功能管线,比如线管及灯位较传统工艺板面更加平整,功能管线位置更加精确。楼梯、阳台同样采取叠浇的方式进行施工。

2.2预制pc墙体施工

pc墙体采用卧式加工,工艺中置入外饰面层、粘贴层、保温层,

周圈布有刚性连接接头,可以与柱梁等构件一体连接。pc墙体在现场装配的时候需要用可伸缩的斜撑杆进行临时固定,斜撑杆的一端与pc墙体上部铰接,另一端用固定螺丝埋入叠合楼板里以提高安全性。普通一字型pc墙体一般可以采用“单机两点”吊装法,个别l型、t型等异形墙体采用“双机多点”吊装,吊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协调统一性,如果不能一次准确就位再重新起吊,不可操之过急。图2是一字型pc墙体的剖视图,图3是预制完毕待吊装的pc 墙体图。

图2

图3

2.3 细部节点连接构造

预制装配结构最需要注意的是各构件连接的紧密性,主要体现在“墙柱节点,墙板节点,墙墙节点”三方面。

2.3.1墙柱节点

墙柱节点,尤其是pc外墙与柱连接直接关系到防水效果,需要更加注意。最好的方法是在节点处设置“材密封胶、空腔构造和膨胀止水条”三道防水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外墙渗漏。如图4所示。图4

2.3.2墙板(梁)节点

墙与板(梁)通过位于预制pc墙体端部预留的闭口箍筋相连接,板(梁)钢筋穿过闭口箍筋内部,闭口箍筋选用直径10mm圆钢,间距200mm一道,节点处混凝土与叠合梁板一同浇注。图5为墙板节点构造。

图5

2.3.3墙墙节点

墙墙节点是影响建筑外观主要部分,如果连接位置不精准,可能会造成建筑出现外墙折断视觉效果。同时节点部分的二次处理也很重要,一般将墙墙节点粘贴上泡沫塑料胶条,一部分起防水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充当建筑腰线使用。墙体之间是通过其两端预留出钢筋接头相互连接的,钢筋接头采用钢筋接驳器、套筒或者焊接的方式。节点处混凝土采用小导管高压注浆方式浇注。图6为上下pc

墙体连接构造。

图6

3 结构安全性试验

衡量预制装配结构安全性可通过对结构施加静荷载并测定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结构应力及相关技术指标发展情况获得。

3.1叠合板静载试验

叠合板进行竖向静载试验,取平面尺寸为2750mm*2250mm叠合板,厚120mm,其中预制部分60mm,叠浇部分60mm,混凝土等级c30。

叠合板试验采用堆载施加均部荷载,分级加载每级荷载持荷十分钟,加到设计荷载值后停止加载,持续荷载12小时后,楼板卸荷,获得楼板卸荷曲线。楼板加载最大值25 kn每平米,整个加载过程中,楼板处于弹性阶段。跨中最大挠度0.35mm,小于极限挠度值。加荷结束后持荷12小时卸荷,跨中挠度增加0.06mm。楼板卸荷曲线也为直线,证明楼板依然处于弹性阶段,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楼板底部及边部均未出现裂缝,钢筋应变没有达到屈服应变。

3.2阳台静载试验

阳台悬挑板厚度为150mm,堆载荷载设计值13.1kn每平米,最大挠度0.085mm,钢筋应变等均小于规范允许最大值,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3.3楼梯静载试验

楼梯按照节点位置划分成梯梁、梯段、平台,试验中采用三分点加载法。试验结果为:梯段在50kn处于弹性阶段,继续加载至130kn 于跨中位置出现一道贯通裂缝,达到极限荷载后裂缝宽1mm,梯段板钢筋未屈服。梯段与平台连接位置处在115kn时发现小裂缝,达到128kn时候裂缝贯通整个截面,支座位置钢筋达到屈服,跨中钢筋应变不大,梯段平台在极限荷载时挠度为2.5mm,满足规范最大允许值要求。

3.4梯梁静载试验

梯梁破坏属于受弯破坏,在160kn时曲线发生转折,梯梁四分之

一跨位置产生裂缝,跨中挠度1.5mm,继续加载,最大挠度为2.1mm,满足极限挠度值要求,且连接位置处没有发生较大裂缝,叠浇部分情况良好。

结语

预制pc构件技术可以实现:以机械代替人力资源投入以实现建筑产品的低成本、以工厂标准化模式生产代替手工操作以实现建筑结构的高质量。根据现有数据统计,采用预制pc技术施工建筑,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投入30%,减少了现场施工模板50%,加快施工速度30%,对建筑工艺施工技术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名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张力霆主编.建筑结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第一章装配式 第一节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一、特点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具有以理特点: (一)标准化施工: 以标准层每层、每跨为单元,根据结构特点和便于构件制作和安装的原则将结构拆分成不同种类的构件(如墙、梁、板、楼梯等)并绘制结构拆分图。相同类型的构件尽量将截面尺寸和配筋等统一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同时对钢筋都进行逐根的定位,并绘制构件图,这样便于标准化的生产、安装和质量控制。 (二)现场施工简便: 构件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注定了现场施工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施工变得更方便操作,使工人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施工要领和安装方法。 (三)质量可靠: 构件图绘制详细,构件工厂加工,都使构件质量充分得到保障。构件类型相对较少,形式统一使现场施工标准化、规范化,这更便于现场质量的控制。外墙采用混凝土外墙,外墙的窗框、涂料或瓷砖均在构件厂与外墙同步完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窗框漏水和墙面深水的质量通病。 (四)安全: 外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取消了砌体抹灰工作,同时涂料、瓷

砖、窗框等外立面工作已经在加工厂完成,大大减少了危险多发区建筑外立面的工作量和材料堆放量,使施工安全更有保证。 (五)制作精度高: 预制构件的加工要求构件截面尺寸误差控制在±3mm 以内,钢筋位置偏差在±2mm 以内,构件安装误差水平位置控制在±3mm 以内,标高误差控制在±2mm 以内。 (六)环保节能效果突出: 大部分材料在构件厂加工,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现场基本取消湿作业,初装修均采用装配施工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模板除在梁柱交接的核心区使用外,基本不再使用,大大降低了木材的利用率;钢筋和混凝土的现场用量大大减少,降低了水、电的现场使用量,同时也减少了施工噪音。 (七)计划和程序管理严密: 各种施工措施埋件要反映在构件图中,这就要求方案的可执行型强,而且施工时严格按照方案和施工程序施工。构件的加工计划、运输计划和每辆车构件的装车顺序紧密的与现场施工计划和吊装计划相结合,确保每个构件严格按实际吊装时间进场,保证了安装的连续性确保整体工期的实现。 二、工艺原理 梁、板等水平构件采用叠合形式,既构件底部(包含底筋、箍筋、底部混凝土)采用工厂预制,面层和深入支座处(包含面筋)采

住宅工业化:万科沉重的翅膀

住宅工业化:万科沉重的翅膀 ?字号 ? ? 欢迎发表评论2013年03月11日11:51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纠错|收藏将本文转发至: “2013年后,住宅工业化是万科的重点,我们将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在工厂化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013年2月,万科A(000002.SZ)董秘谭华杰在2012年业绩推介会上表示。 令人疑惑的是,尽管“住宅工业化”已跃居万科最核心的战略地位,但《证券市场周刊》采访发现,机构分析师却很少关注公司此块业务。未来两年,万科的目标是将住宅工业化率从18.5%提升到主流产品100%,但业内却有人质疑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从契合走向主动,从零星试点走向规模化生产,历经13年孤独前行,万科的住宅工业化要真正突围,显然仍面临不少桎梏。 住宅工业化率远低于王石设想 在2012年年报中,万科首次将“住宅工业化”放在经营策略首位,其住宅工业化由装修房、工厂化和绿色建筑共同组成。 所谓住宅工业化,即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楼梯、墙体、外墙面砖、窗框、浴室等部件,将部件运输到项目现场后拼装组建成整体住宅。据万科内部人员介绍,以1-8层的小高层住宅为例,使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可提高生产效率40%-55%,提高设备周转率60%,还能最大程度地节省能源,改善结构精度,减少渗漏、墙体开裂等质量通病。 基于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下的管理压力、成本削减以及效率和质量提升需求,加上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万科自1999年开始探索工业化生产模式。2007年,万科住宅工业化研究基地落成,并获批成为“国家住宅工业化基地”,开始了技术成果向实践转化的推广应用阶段。截至2012年底,公司累计交付工厂化住宅701万平米,2012年新开工住宅工业化面积272.29万平米,占比为18.5%。 18.5%,不仅离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的预想目标差距甚远,也远远赶不上同行业的长沙远大住宅 工业有限公司(下称“远大住工”)。 王石2007年底曾透露,未来五年内(至2012年底)公司工厂化生产比例将提高至50%。而早在2005年,远大住工的工业化率就达到60%,2009年就达到85%。 从衡量住宅工业化水平的另一指标——预制率来看,2007年万科住宅工业化技术在上海第一次运用,预制率30%,到2012年,万科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预制率超75%,接近日本同行水平。从公开信息来看,万科住宅工业化项目的预制率从11%到75%不等。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每个项目的预制率与市场定位、国家规范、专家评审等多种因素相关,但按现阶段的产业链情况,预制率越高,成本越高,但像日本这种住宅产业体系完善的国家,预制率越高,平均成本越低。

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分析

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于住宅数量以及质量的需求近几年来逐步提升,传统的住宅建设已经呈现出诸多的缺陷,严重地落后于居民的住宅需求。我国为了有效应对这种状况目前正在大力推动装配式住宅的建设,致力于通过建设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来推动住宅的工业化建设。本文通过对装配式住宅以及住宅工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谈论了推动住宅建设的工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求推动我国住宅建设现状与人们需求的匹配。 标签装配式住宅;住宅工业化;相关问题;实施建议 装配式住宅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应对住宅建筑需求的一个主要措施,在我国的住宅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成为当前的住宅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方式。装配式住宅具有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所不及的诸多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国家各个建筑企业的青睐,为住宅建筑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助益。本文从装配式住宅和住宅工业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这两个方面的相关问题,谈论了通过建设装配式住宅以推动住宅工业化建设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对相关的住宅建设人员有所启示。 一、装配式住宅和住宅工业化的相关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住宅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为了应对人们急遽增长的住宅需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开始慢慢着手推动住宅的工业化建设。而到2010年为止,装配式住宅作为住宅工业化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一种事物,开始在国家建筑行业工作中确立起来。 装配式住宅是作为住宅工业化的建设产物和关键环节而存在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轻钢结构为主,辅以木结构和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结构等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而这种装配式住宅从含义上来讲,就是指以这些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作为基本的建筑构件而建造的一种住宅。而且,这种住宅中的非受力建筑构建以及建筑配件,诸如内、外墙板以及室内的厨卫设备等,都是提前在工厂中生产,建设人员只需要在施工现场将这些部位进行组装,便可建造出一栋完整的住宅建筑。 而住宅工业化则是作为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核心环节而存在的一项工作,它与住宅设计的标准化、住宅生产经营的一体化、住宅构件生产的工厂化及住宅协作服务的社会化四个方面一同构成住宅的产业化。建筑企业通过对住宅建筑实施工业化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住宅建设的装修工作的精细程度,从而推动住宅建筑精装修的发展。可以说,住宅建筑的工业化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着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水平,对住宅的产业化发展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我国的住宅工业化建设在装配式住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我国传统的住宅建筑建设方式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粗放型的建设及经营管理状态中,为建筑行业造成了极高的能源消耗,并产生了诸多的建设垃圾,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住宅建筑的工业化建设则能够推动住宅建设的精细化发展,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实现建筑行业建设效益的有效增长。但是,这些工业化建设效益的实现还都需要依赖于装配式的住宅建筑的建设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必须采取措施以推动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发展,同时提高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建设程度。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分析 在装配式建筑中,设计与生产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便于在生产制造中降低成本;生产工艺改进促进提高设计灵活性,设计与工艺是一个互利互进的关键环节。 一、工业化建筑的设计分析 从构件生产工艺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详图:制作适合生产的构件详图,包括模板图、配筋图。 2)模具图纸设计:符合模具设计的初步构件图可以在构件外观尺寸确定后提供,设计师根据需要可审核模具图。

3)模具加工:尽量考虑模具使用的通用性及重复利用率。 4)工厂备料:设计确定构件的所有预埋件型号、外饰面材料、门窗型号等。 5)绑筋、组模、预埋:构件图中需明确表示配筋要求、预埋件的定位、防雷设置要求,注意位置需避免互相干涉。 6)混凝土浇筑:构件图需表达不同构件所用混凝土的标号。 7)脱模、养护:构件图需表达脱模的吊点、吊具型号及位置。

从构件物流运输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养护:是否达到脱模、起吊强度要求,要求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 2)成品堆放:构件详图明确构件编号、楼栋号、层号、轴线及构件顺序,构件表面喷涂相应信息。

3)成品质检:对应构件详图检验钢筋外露尺寸、构件尺寸等,发放合格证或准用证。 4)构件装车:构件拆分尺寸考虑车辆宽度及载重要求,配备专用构件运输架。 5)构件质量检查:深化设计图纸明确构件验收标准。 二、工业化建筑的结构体系分析

工业化建筑是指采用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在现场以机械化的方法装配而成的建筑。 外墙挂板体系 内墙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配钢筋网架;外墙挂预制混凝土复合墙板,配以构造柱和圈梁。便于施工,加快进度,提高建筑的工厂化加工,确保工程质量和不降低抗震能力的前提下节省建设投资。 预制部件:外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叠合梁 体系特点:竖向受力结构采用现浇,外墙挂板不参与受力,预制比例一般为10%-50%,施工难度较低,成本较低。 适用高度:高层、超高层 适用建筑:保障房、商品房、办公建筑 装配式框架体系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按标准化设计,根据结构、建筑特点将柱、梁、板、楼梯、阳台、外墙等构件拆分,在工厂进行标准化预制生产,现场采用塔吊等大型设备安装,形成房屋建筑。

什么是住宅工业化

什么是住宅工业化? 国内第一个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商品住宅“万科新里程”日前通过封顶验收,这标志着国内“工业化商品住宅”由实验室进入了市场。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万科探索住宅新生之旅”研讨会上获悉,到2009年,上海万科新开工项目的产业化率将超过80%。 有利推进建筑节能 中国住宅建设正面临着由“量”到“质”的深刻转变时期,如果要跟上和接近国际住宅建设的步伐,工业化是住宅建设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所谓住宅工业化,即建筑商在工厂生产修建住宅所需的部件模块,然后运送到工地搭建。据统计,传统的住宅生产方式以劳动力密集为主,资源消耗较大。而房屋建造工业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3到4倍,工程周期缩减,人力成本降低,现场工人最多可减少89%。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此次上海试点项目的相关资料表明,住宅的预置率一旦达到37%,就可以节约用水36%,节约用电31%,同时降低噪音。钢模板等重复利用率提高;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50%以上。目前,国内建筑节能已从试点起步阶段进入了全面强制实施的阶段。住宅工业化将有助于有关目标的实现。 提高住宅综合性能 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宅工业化早已流行。从日本、美国、丹麦、中国香港等地住宅工业化发展经验可以看出,通过建筑体系标准化、技术应用集成化建造的住宅,既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更能从根本上提高住宅的综合性能。比如:住宅工业化在提高住宅结构安全性、防火安全性、耐久性、日常维护管理方便性、保温隔热性能、空气环境性能、采光照明性能、隔音性能等方面,都具有相当作用。

而在国内,当前住宅建造技求仍处在极度落后的状态,基本生产方式仍然是手工操作的湿作业劳动,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先进国家的1/7,产业化率为15%,增值率仅为美国的 1/20。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住宅产业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造,提高工业化和科技含量,提升综合性能,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 作为全国的试点城市,上海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近年来在逐步推进,其中,住宅全装修工业化作为示范目标已取得一定成效,“十五”期间累计推出全装修住宅近2000万平方米。但本市的住宅产业化还处在从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的转型期,粗放的生产方式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 专业人士指出,目前,本市的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了16平方米,市民将更加关注住宅的环境性、耐久性和实用性。住宅工业化应该大有作为。

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汇总

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简介 1.天津建工集团二建公司一一钢管混凝土 2.北京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一一钢结构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新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管理中央企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旗下企业。公 司是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批示下,于1979年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国内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现已发展成为集建材产业投资、木制品开发、物流贸易以及集成房屋业务为一体,总资产逾600亿元,销售额超300 亿元的综合性大

型企业集团。作为中国新型建材工业的摇篮,北新集团多年来一直在品牌、质量、技术、规模等方面引领中国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致力于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环保的建筑建材产品。近年来,通过资本运作及资源整合,北新集团已形成了“以投资建材制造企业为依托,以全球物流贸易为发展基础,积极发展木制品及集成房屋事业”的业务架构。目前,北新集团建材产业投资的业务触角从新型建材行业延伸到水泥、复合材料及工程服务的领域,并依托产业、品牌和资本等优势,以全球化为视角,致力于大木业、大物流格局的构建和节能省地型生态人居的开发推广。 3.山东青岛海尔集团——家居部品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是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2001 年9 月,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依托海尔集团位居世界白电二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卓越实力及品牌优势,开创了中国家居集成先河,致力于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精装修房一站式全程系统解决方案。率先提出“精装修专家”口号和“像造冰箱一样做装修”的理念,并以丰富的精装修经验、领先的研发优势、专业的部品集成能力、先进的工厂化管理、完善的交房模式与售后服务五大优势支持,为开发商提供了从精装楼盘前端设计开始直到交房与售后的全过程、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4.浙江温州正泰集团——住宅电器部品 正泰集团 正泰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

住宅产业化与PC结构体系

住宅产业化与PC结构体系 1、住宅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很多人经常将这几个概念混淆,下面有必要先理清三者的不同内涵和意义。 1.1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指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工业化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出现的一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当时工业革命对纺织、汽车、造船等工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大工业的崛起,以及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建筑业的发展受到了深刻影响。20世纪初,欧洲兴起新建筑运动,主张建造房屋应该像制造机器一样,采用标准构件,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从而为建筑业转向大工业生产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些国家急需解决住房荒,但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推行了建筑工业化并取得了成效。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建筑工业化。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

工业化的过渡。”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了建筑标准化,建立了工厂化和机械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在一些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建筑体系,并逐步向全面建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统计的1982年新建的住宅建筑中,采用工业化建筑体系的比重北京市高达70%左右,不少城市在20%以上。 1.2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住宅产业,实现以工业化的建造体系为基础,以建造体系和部品体系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为依托,以住宅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色,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升住宅的质量与品质,最终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住宅产业化的理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日本提出,为了迅速制造出质优价廉的房子,日本举全国之力开发住宅以满足国民对住房的需要。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针对住宅产业化建立了完整的设计、制造、施工、认证、监管体系。我国早在1993年,住宅科研设计领域就率先提出了“中国住宅产业化”这一概念,1998年7月,原建设部的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成立,现已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工作内容就是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全国有关住宅产业化方面的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2号)文,明确提出:“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第一章 装配式第一节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一、特点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具有以理特点: (一)标准化施工: 以标准层每层、每跨为单元,根据结构特点和便于构件制作和安装的原则将结构拆分成不同种类的构件(如墙、梁、板、楼梯等)并绘制结构拆分图。相同类型的构件尽量将截面尺寸和配筋等统一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同时对钢筋都进行逐根的定位,并绘制构件图,这样便于标准化的生产、安装和质量控制。(二)现场施工简便: 构件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注定了现场施工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施工变得更方便操作,使工人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施工要领和安装方法。 (三)质量可靠: 构件图绘制详细,构件工厂加工,都使构件质量充分得到保障。构件类型相对较少,形式统一使现场施工标准化、规范化,这更便于现场质量的控制。外墙采用混凝土外墙,外墙的窗框、涂料或瓷砖均在构件厂与外墙同步完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窗框漏水和墙面深水的质量通病。 (四)安全: 外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取消了砌体抹灰工作,同时涂料、瓷砖、窗框等外立面工作已经在加工厂完成,大大减少了危险多发区建筑外立面的工作量和材料堆放量,使施工安全更有保证。 (五)制作精度高: 预制构件的加工要求构件截面尺寸误差控制在±3mm 以内,钢筋位置偏差在±2mm 以内,构件安装误差水平位置控制在±3mm 以内,标高误差控制在±2mm 以内。 (六)环保节能效果突出: 大部分材料在构件厂加工,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现场基本取模板除在梁柱交接的初装修均采用装配施工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消湿作业, 核心区使用外,基本不再使用,大大降低了木材的利用率;钢筋和混凝土的现场用量大大减少,降低了水、电的现场使用量,同时也减少了施工噪音。 (七)计划和程序管理严密: 各种施工措施埋件要反映在构件图中,这就要求方案的可执行型强,并且施工时严格按照方案和施工程序施工。构件的加工计划、运输计划和每辆车构件的装车顺序紧密的与现场施工计划和吊装计划相结合,确保每个构件严格按实际吊装时间进场,保证了安装的连续性确保整体工期的实现。 二、工艺原理 梁、板等水平构件采用叠合形式,既构件底部(包含底筋、箍筋、底部混凝土)

美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美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2014-10-10 10:47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浏览数:484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后,美国对于住房的需求大幅攀升。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因素。其一,美国出现“婴儿潮”美国家庭平均人数增加。其二,与此同时,二战后的现役军人大规模复原。复员军人回归社会,产生住房需求。其三,从世界各地涌入美国的移民,又增加了美国人口总数。在这多方因素的推动下,美国住房供需缺口不断扩大。为了迅速解决住房短缺的矛盾,美国政府放松了政策限制,许可简易房屋的使用。使用汽车作为简易房屋的替代品的现象由此产生。这种民间自发产生的现象,给予房屋制造商以启发,部分房屋制造商发明了可移动房屋。他们都被统一制作,外观与传统房屋类似,功能与传统房屋一致。但是房屋的重量较轻便于搬运。如有需求,房屋制造商可以使用运输设备,将其运输至指定地点简易安装即可。至此,工业化、标准化住宅的雏形出现了。 由于美国的传统居住习惯和丰富的土地原材料资源,政府在住宅建设方面,没有采用预制构件装配的住宅建造模式,而延用了传统的低层木结构建造模

式。这样的方式更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多样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住宅设计和建造出现了细化的社会分工。住宅部件和结构构件逐渐标准化和系列化,房屋制造商根据客户的功能需求,设计出不同样式和不同品类的产品,供客户自由挑选。获得订单后,拆分订单到不同的部件和工种。最终归类订购标准构建,委托专业承包商建设,形成一整套流水线作业方式。这样既保证了建造速度,又保证了工程质量。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简易房屋已经不能满足美国国民的需求。更大居住面积,更全使用功能,更美观并突出个性的房屋,成为消费者的新诉求。1976年,美国政府批准通过《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并制定了HUD国家标准以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HUD国标对房屋设计、施工和建造的诸多指标进行了规范,并要求所有标准化工业化住宅必须遵守。在其出售时,建造商必须出示第三方检查机构的证明。 到2001年,美国已经建成使用约一千万套工业标准化住宅,供2200万人口居住。2007年,美国的工业化住宅国民生产总值总值达到118亿美元。 由于工业化住宅的成本只有非工业化住宅成本的50%,成本优势促进了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人群、无福利购房者住房问题。

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要点

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要点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体系,作为一种工业化的建筑生产方式,以其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等优点可以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甚至业主的关注。 一、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选择准备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构件的规格、型号、预埋件位置及数量、外观质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的规定。水泥宜采普通硅酸盐水泥,柱子捻缝宜采膨胀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中砂或粗砂的含泥量不大于5%。电焊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焊接规程的有关规定选用,包装整齐,不锈不潮,应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模板按构造要求及所需规格准备齐全,刷好脱模剂,方木厚木板。主要机具为吊装机械、焊条烘干箱、电焊机及配套设备、卡环、钢丝绳、柱子锁箍、花篮校正器、溜绳、支撑、板钩、经纬仪、塔尺、水平尺、铁扁担、靠尺板、倒链、千斤顶、撬棍、钢尺等。 2、施工进场准备 根据结构施工图和构件加工单,核查进场构件的型号、数量、规格、混凝土强度、预埋铁件、预留插筋位置、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有否构件出厂合格证。在构件上弹好轴线(中线),即安装定位线,注明方向、轴线号及标高线。柱子应三面弹好轴线。首层柱子除弹好轴线外,还要三面标注±0.00mm水平线。弹好预埋件十字中心线。梁的两端弹好轴线,利用轴线控制安装定位。构件连接锚固的结构部位施工完毕,放好楼层柱网轴位线及标高控制线,抹好上下柱子接头部位的叠合层,预埋和找平定位钢板并校准其标高。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选定的吊装机械进场,并经试运转鉴定符合安全生产规程,准备好吊装用具,方可投入吊装。搭设脚手架、安全防护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在吊装作业面上搭设吊装作业脚手架和操作平台及安全防护设施并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鉴定,符合安全生产规程后,方可正式作业。将本楼层需用的梁、柱、板等构件按平面位置就近平放。正式施焊前须进行焊接试验以调整焊接参数,提供模拟焊件,经试验合格者,方准操作。 二、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工艺流程 1、柱子吊装 一般沿纵轴方向往前推进,逐层分段流水作业,每个楼层从一端开始,以减少反复作业,当一道横轴线上的柱子吊装完成后,再吊下一道横轴线上的柱子。清理柱子安装部位的杂物,将松散的混凝土及高出定位预埋钢板的粘结物清除干净,检查柱子轴线,定位板的位置、标高和锚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预吊柱子伸出的上下主筋进行检查,按设计长度将超出部分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第一章装配式 第一节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一、特点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具有以理特点: (一)标准化施工: 以标准层每层、每跨为单元,根据结构特点和便于构件制作和安装的原则将结构拆分成不同种类的构件(如墙、梁、板、楼梯等)并绘制结构拆分图。相同类型的构件尽量将截面尺寸和配筋等统一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同时对钢筋都进行逐根的定位,并绘制构件图,这样便于标准化的生产、安装和质量控制。 (二)现场施工简便: 构件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注定了现场施工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施工变得更方便操作,使工人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施工要领和安装方法。 (三)质量可靠: 构件图绘制详细,构件工厂加工,都使构件质量充分得到保障。构件类型相对较少,形式统一使现场施工标准化、规范化,这更便于现场质量的控制。外墙采用混凝土外墙,外墙的窗框、涂料或瓷砖均在构件厂与外墙同步完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窗框漏水和墙面深水的质量通病。 (四)安全: 外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取消了砌体抹灰工作,同时涂料、瓷砖、窗框等外立面工作已经在加工厂完成,大大减少了危险多发区建筑外立面的工作量和材料堆放量,使施工安全更有保证。 (五)制作精度高: 预制构件的加工要求构件截面尺寸误差控制在±3mm 以内,钢筋位置偏差在±2mm 以内,构件安装误差水平位置控制在±3mm 以内,标高误差控制在±2mm 以内。 (六)环保节能效果突出: 大部分材料在构件厂加工,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现场基本取消湿作业,初装修均采用装配施工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模板除在梁柱交接的核心区使用外,基本不再使用,大大降低了木材的利用率;钢筋和混凝土的现场用量大大减

住宅产业化产业链概述及现状分析

住宅产业化产业链概述及现状分析 ?住宅产业链 定义:住宅产业链即为由各个利益相关企业,围绕为住宅消费者提供住宅产品及各类服务来实现价值增值目标,而组成动态变化的企业集合。 建筑工业化是包括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一体化实施,工厂化生产只是其中一部分。缺乏大体系的支撑,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就不可持续。 只有建立和完善整个建筑行业的工业化体系,整合现有产品和技术,才能形成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才能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 ?产业价值链 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不同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通过对企业价值链分析找出企业内部的哪些作业是企业产生高附加值,形成价值增值的关键来源,从而对这些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作为一个项目重要利润来源,主要包括前期投资策划、规划设计、营销策划与物业经营,在国家土地交易透明化,土地价格市场化后,原来通过土地环节获取高额利润的粗放型模式将成为历史。 通过对住宅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效、高附加值的综合联动型的共和式产业链,在实现产业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得产业链各价值也达到各自价值最优。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现状 住宅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住宅产业化仅仅指住宅业的现代化过程,它是建筑行业的一部分,而建筑工业化是指整个建筑行业的工业化过程。 从历史上看,建筑工业化的第一推手是人工成本的上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在人工快速

上涨是开始推行住宅产业化的。 国内从开发商角度来说目前推广住宅产业化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政策不足以刺激开发商,人工成本的压力还不够大,购买者对房屋的品质要求还不够高。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一、科研没有形成体系,且深度不足 二、从业人员对工业化的理解不够 三、没有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出色的企业和产品,但缺乏一个平台去整合成一个大体系。 ?我国未来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预测

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78727554.html, 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分析 作者:郑磊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6期 摘要: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目前每年新建建筑量约20亿㎡,居世界之首,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近40%,水泥和钢材消耗量占全世界的40%。这是因 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建造大量的建筑,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年~30年。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住宅工业化;分析 1 导言 回顾我国近30年的发展历史可知,广大从业人员对建筑工业化追求一直没停止过,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发建设了不少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建设部于1979年颁布实施了行业标准JGJ1-79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吹响了建筑工业化的冲锋号,后又于1991年10月1日修订为《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结果并不如人意,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步伐曾一度停滞。纵览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诸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启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步伐已万事俱备。 2 准确定义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建筑工业化从狭义上讲是搭积木方式建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装配式建筑。而从广义上讲,建筑工业化是从事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制造、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出租、金融等。所以,建筑部件的工业化或者工厂化都不是建筑工业化,“化”代表的是知识产权,是包括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施工到后期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的一个系统。因此,建议我们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避免一些部品部件企业或单一生产加工企业,以及单一以广告形式做企业招揽业务的企业,也作为建筑工业化进入市场,扰乱市场。 3 正确认识建筑工业化的意义 目前,部分地方对“新常态和转型升级”的理解产生了偏颇,单纯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转行”,一味追求听起来“高大上”的产业,对建筑工业化的接受度不高,甚至对其概念和意义都不太清楚。新产业呼唤新理念,其实世界上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只要改变技术和管理制度,传统产业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而建筑工业化就是这样一个从传统产业中蜕变出来的新产业。 4 关于工业化建筑的技术特征分析

工业化集成住宅(简约)

工业化集成住宅围护体系发展 目录 一、工业化集成住宅优势 二、工业化集成住宅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 1、节能复合外墙系统 2、节能复合屋面系统 3、节能铝合金门窗系统 三、住宅设计模数化标准化 四、如何解决工业化住宅连接安装问题 五、如何解决工业化住宅质量通病(开裂、渗漏) 六、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施工

一、工业化集成住宅优势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全球日益关注节能减排,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住宅建设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工业化集成住宅作为推进中国住宅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正在被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快速发展。工业化集成住宅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世界的建筑设计大潮流,同时又是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工业化集成住宅节能围护体系的研究和开发自然就成为住宅工业化的首先命题。 工业化集成住宅通过集成化、模数化设计,使得组成住宅的部件标准化,且易实现工厂大规模生产,降低材料损耗,保证产品质量。通过现场组装,实现快速安装,从而改变以往现场建造带来的环境、水、噪声污染等问题。 工业化集成住宅具有传统住宅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工业化集成住宅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个住宅的节能与否,除采用一些节能设备和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布局外,关键问题是围护系统是否节能,住宅围护系统主要指住宅的外墙系统、住宅屋面系统及住宅门窗系统三大方面。 1、节能复合外墙系统 住宅外墙系统在住宅围护系统中所占面积最大,在住宅节能降耗中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开发出新型复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几种新型材料的复合,研究材料所达到的一些相关参数,最终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节能性能。传统外墙保温系统种类比较多,主要是用在多、高层混凝土建筑和砌体结构外墙中。 1)、砂加气块外墙外保温系统: 导热系数:K=0.20(W/(m.k),蓄热系数:D=3.20(W/(m2.k) 2)、EPS板(30mm)薄抹灰外墙(190混凝土砌块)外保温墙体系统: 导热系数:K=1.0(W/(m.k),蓄热系数:D=1.88(W/(m2.k) 3)、EPS板(30mm)薄抹灰外墙(240混凝土砌块)外保温墙体系统: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1.1 结构体系分类 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采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是装配式大板住宅体系,以及预制圆孔板、大型屋面板、槽形板等预制构件的应用。由于在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及结构受力模型、构件连接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结构在抗震安全性、建筑物理性能、建筑功能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逐渐地被淘汰。 目前所发展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该是完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包括抗震规范)的要求,甚至比现浇结构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结构体系。 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经验来看,可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中承重构件可以全部为预制构件或者预制与现浇构件相结合。其中,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以分为全预制剪力墙结构、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和适当降低结构性能要求的多层剪力墙结构(以下简称为预制装配式大板结构)。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及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中的框架,梁、柱全部采用预制构件,承重构件之间的节点、拼缝连接均

按照等同现浇结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该结构体系具有和现浇结构等同的性能,结构的适用高度、抗震等级与设计方法与现浇结构基本相同。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可以结合预制外挂墙板应用,实现主要结构接近100%的预制化率,尽量减少现场的湿作业。 全预制剪力墙结构指全部剪力墙采用预制构件拼装装配。预制墙体之间的拼缝基本等同于现浇结构或者略低于现浇结构,需要通过设计计算满足拼缝的承载力、变形要求,并在整体结构分析中考虑拼缝的影响。该结构体系的预制化率高,但拼缝的连接构造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难以保证完全等同于现浇剪力墙结构,目前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还不充分,在震区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以上两种结构体系中,可以采用整块预制墙板,也可以采用预制叠合墙板;在抗震设防地区应优先采用预制叠合板。 参照日本和我国上世纪的经验,结合我国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可发展一种新型的多层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即预制装配式大板建 筑体系。该结构体系主要用于6层以下的建筑,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构造可不按照等同现浇要求,只连接部分钢筋,施工简单,速度快,适用于各地区大量的多层住宅建设。当然,这种结构体系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和完善。 1.2 结构布置要求

浅谈我国住宅工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住宅工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住宅产业经过了一个惊人的历程,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何摆脱现有的土地本位和规模型的单一开发模式,使住宅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质和质量,实现资源最大化和节能效益化,这是关系到中国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所谓住宅产业化,就是让住宅建设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模式来进行发展,将开发、设计等各个缓解组合起来、集成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然而,由于历史及其它一些原因,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发展。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提高住宅产业生产力水平,解决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于住宅工业化技术的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住宅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从全国整体上看,传统的粗放式的建设方式未从根本上改变,与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以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为:1、住宅产业化水平低,建设方式粗放。2、供热计量收费改革进展缓慢,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3、农村住宅建设问题突出。4、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短。 我国住宅产业化起步较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住宅产业化的实践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目前部分从事产业化研究的企业正在进行住宅工业化发展实践,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适用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住宅业的改造,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丰富与提高,高质量的家居生活水平己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与重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住房分配制度的改变,更使商品住宅日益成为消费的热点。住宅产业也自然成为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世界各国的建设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住宅工业化是强盛住宅建设、优化房地产开发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的住宅建设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追求外表的美观发展到讲究内在的居住性能与质量。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提倡中小套型开发建设模式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更需要精明发展、精细化建设,要提高住宅的居住品质和开发效率,尽量降低成本,要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做出理性的决策。 住宅工业化的出现带来了一场建筑产业革命,不仅极大提高住宅生产工业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强度,缩短生产周期;而且能提高住宅质量,改善居住水准;通过减少能耗和资源损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工业化不仅可以应用在住宅项目上,待技术和市场成熟后,也适用于宾馆酒店、学校医院、办公等公用建筑上。这将引起建筑生产翻天覆地地变革,使建筑工人从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科技享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