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城管 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城管 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2017年1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1)

1.1 项目名称 (1)

1.2 项目背景 (1)

1.3 建设目标 (2)

1.4 建设范围 (2)

1.5 建设内容 (3)

1.6 建设周期 (4)

1.7 建设原则 (5)

1.7.1 遵循规范、结合实际 (5)

1.7.2 总体规划、分步推行 (5)

1.7.3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5)

1.7.4 权责明晰、科学评价 (5)

1.7.5 科学实用、勤俭节约 (5)

1.7.6 易于操作、易于维护 (5)

1.8 建设依据 (6)

第2章需求分析 (8)

2.1 xx市概况 (8)

2.2 平台需求分析 (8)

2.2.1 体制体制建设需求 (8)

2.2.2 应用系统建设需求 (11)

2.2.3 数据建设需求 (13)

2.2.4 运行环境建设需求 (16)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2.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5)

第3章总体设计方案 (28)

3.1 智慧城管创新性 (28)

3.1.1 “小核心、大外延”应用思路 (28)

3.1.2 “三点一线”城市管理流程 (28)

3.1.3 突出自动评价系统 (29)

3.1.4 实施多点监控与调度指挥 (29)

3.1.5 共享与整合基础信息资源 (29)

3.1.6 实景三维地图引导 (29)

3.1.7 扩展特色流程应用 (30)

3.2 总体技术路线 (30)

3.2.1 遵循标准,扩展完善形成数据标准规范体系 (30)

3.2.2 面向应用、构建智慧城管资源数据库 (30)

3.2.3 采用先进的IT架构建设系统运行支撑环境 (30)

3.3 平台总体网络架构 (31)

3.3.1 数据中心机房网络 (31)

3.3.2 监督指挥中心网络 (32)

3.3.3 互联网接入网络 (32)

3.3.4 无线VPN接入网络 (33)

3.3.5 视频接入网络 (33)

3.4 系统性能标准 (33)

3.4.1 硬件环境 (33)

3.4.2 通信网络 (33)

3.4.3 开发平台性能 (34)

3.4.4 运行性能需求 (34)

3.4.5 输入输出需求 (35)

3.4.6 数据维护需求 (37)

3.4.7 故障处理需求 (38)

3.4.8 其它需求 (38)

3.5 平台接口建设 (38)

3.5.1 系统内部接口规划 (39)

3.5.2 系统外部接口规划 (41)

第4章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建设 (44)

4.1 组织机构建设 (44)

4.1.1 智慧城管领导小组 (44)

4.1.2 监督指挥中心 (44)

4.1.3 监督员队伍建设 (45)

4.2 智慧城管工作流程建设 (46)

4.2.1 信息收集 (46)

4.2.2 案卷建立 (46)

4.2.3 任务派遣 (46)

4.2.4 任务处理 (46)

4.2.5 处理反馈 (47)

4.2.6 核查结案 (47)

4.2.7 综合评价 (47)

4.3 特色流程设计 (47)

4.3.1 多次派遣 (47)

4.3.2 案件多级派遣 (48)

4.3.3 二次考评 (48)

4.3.4 简易案件处理 (48)

4.3.5 虚拟专业部门 (49)

4.3.6 重点案件提示 (49)

4.3.7 就近监督员跟踪 (49)

4.4 标准规范建设 (50)

第5章数据库建设 (52)

5.1 资源总体规划 (52)

5.2 数据存储方式 (55)

5.3 基础电子地图数据库 (56)

5.4 单元网格数据库 (56)

5.4.1 单元网格定义 (57)

5.4.2 单元网格划分 (57)

5.4.3 单元网格编码规则 (58)

5.4.4 单元网格编码方法 (59)

5.5 地理编码数据库 (61)

5.5.1 地理编码规则 (61)

5.5.2 地理编码作业方法 (61)

5.5.3 地理编码属性 (61)

5.6 城市部件分类及编码 (63)

5.6.1 城市部件分类 (63)

5.6.2 城市部件编码 (64)

5.6.3 城市部件属性信息要求 (64)

5.7 城市事件分类及编码 (65)

5.7.1 城市事件分类 (65)

5.7.2 城市事件编码 (66)

5.7.3 城市事件属性信息要求 (66)

5.8 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及建库 (67)

5.8.1 工作阶段说明 (67)

5.8.2 外业采集 (67)

5.8.3 内业处理 (68)

5.8.4 资料收集 (68)

5.8.5 成果入库 (69)

5.9 可测量实景影像数据采集及建库 (69)

5.9.1 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标准 (69)

5.9.2 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特点 (69)

5.10 数据更新机制建设 (72)

5.10.1 定期更新 (72)

5.10.2 基础空间数据局部自主更新 (72)

5.10.3 部件数据局部自主更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建设.. (74)

6.1 概述 (74)

6.2 智慧城管9个核心子系统建设 (74)

6.2.1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74)

6.2.2 监督中心呼叫受理子系统 (78)

6.2.3 协同工作子系统 (80)

6.2.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82)

6.2.5 综合评价子系统 (84)

6.2.6 应用维护子系统 (86)

6.2.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88)

6.2.8 地理编码子系统 (92)

6.2.9 数据交换子系统 (96)

6.3 拓展子系统建设(共14个) (98)

6.3.1 视频资源管理子系统 (98)

6.3.2 视频智能分析子系统 (98)

6.3.3 执法和环卫车辆GPS监控管理子系统 (99)

6.3.4 社会公众信息发布子系统 (101)

6.3.5 业务短信子系统 (104)

6.3.6 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 (106)

6.3.7 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管理子系统 (109)

6.3.8 采集员管理子系统 (110)

6.3.9 数字执法管理子系统 (110)

6.3.10 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子系统 (111)

6.3.11 园林绿化管理子系统 (111)

6.3.12 市政设施管理子系统 (112)

6.3.13 视频会议系统 (113)

6.3.14 办公自动化系统 (114)

6.4 二期建设项目(共10个) (116)

第7章软硬件平台建设 (117)

7.1 主机及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117)

7.1.1 主机(服务器)层 (118)

7.1.2 存储层 (118)

7.2 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119)

7.2.1 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119)

7.2.2 网络结构综述 (120)

7.3 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120)

7.3.1 访问控制—防火墙 (121)

7.3.2 防病毒系统设计 (122)

7.3.3 安全管理设计 (123)

7.4 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 (124)

7.4.1 系统组成 (125)

7.4.2 系统规模 (125)

7.4.3 系统功能 (126)

7.5 呼叫中心系统建设方案 (137)

7.5.1 概述 (137)

7.5.2 主要建设内容 (137)

7.5.3 总体功能表 (138)

7.6 机房及指挥中心环境建设方案 (140)

7.6.1 设计依据 (141)

7.6.2 工程内容 (141)

7.6.3 装修工程设计 (142)

7.6.4 强弱电工程设计 (143)

7.6.5 其它配套工程设计 (145)

第8章项目实施策略与运行、管理机制 (148)

8.1 风险分析 (148)

8.1.1 风险识别 (148)

8.1.2 应对措施 (148)

8.2 实施策略 (149)

8.3 建设运营管理保证 (149)

8.4 管理措施 (150)

8.4.1 组织保障 (150)

8.4.2 制度保障 (150)

8.4.3 实施单位 (151)

8.4.4 监理单位 (151)

第9章项目实施计划 (152)

9.1 项目建设内容 (152)

9.2 项目建设进度 (152)

9.2.1 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152)

9.2.2 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153)

9.2.3 第三阶段实施计划 (154)

第10章系统培训及运行服务方案 (155)

10.1 系统培训 (155)

10.1.1 培训目的 (155)

10.1.2 培训目标及对象 (155)

10.1.3 培训方式 (156)

10.1.4 培训内容 (157)

10.2 技术支持服务 (162)

10.2.1 应用软件维护服务内容 (162)

10.2.2 系统平台运行维护内容 (163)

10.3 运行服务措施 (164)

10.3.1 故障分类、分析及处理 (164)

10.3.2 技术支持和专家技术咨询服务 (166)

10.3.3 应用服务运作流程 (167)

10.3.4 应用软件修改和升级服务 (167)

第11章效益分析及应用展望 (168)

11.1 社会效益 (168)

11.2 经济效益 (169)

第1章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xx市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香运智慧城管项目”。1.2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城市管理在城市文明进步中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有利于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发挥城市建设的投资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看到,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各地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目前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手段落后,信息获取滞后,没有建立起一套长效城市管理的机制,使问题屡禁不止、越管越多,城市管理各部门仍然以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为主。

2004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依据数字城市技术,率先创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05年7月,国家建设部组织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推广东城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先后确定了三批51个试点城市。为配合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建设部批准颁布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四个国家行业标准。明确提出2008年至2010年为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阶段,2009年起将在全国全面推进和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城市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还把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作为评定“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在试点城市的带动下,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城区)建成了智慧城管系统平台,已经呈现出全面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

式的良好态势。

1.3建设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将智慧城管建成既符合部颁标准,同时又节省投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从而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的要求。

智慧城管建设的核心应包括四个方面:

◆机制创新是实施智慧城管的核心。应建立独立的监督制度、量化的处臵

制度、量化的考核制度和长效考核制度等。

◆高效监督是实施智慧城管的根本。明确一个隶属政府综合部门相对独立

的监督和考核部门是智慧城管建设的有力保证。

◆标准贯彻是实施智慧城管的基础。全面贯彻智慧城管的相关标准是建设、

运行智慧城管的规范化基础。

◆技术集成是实施智慧城管的保障。在体制、机制、标准巨大变革的背景

下,只有采用实景三维技术、数字化集成技术,才能保证和维持智慧城

管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标准的贯彻,实现新体制机制环境下的城市管

理高效率。

1.4建设范围

1、地域范围

实施智慧城管的地域范围为全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属地实施的原则,在全县约10平方公里范围构建起智慧城管。

2、对象范围

参考住建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中确定的六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

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本地的扩展事件类)和七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本地的扩展部件类)为基本内容,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通过数据普查、调查将管理内容进行适度扩展。

3、管理部门

智慧城管建设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主要是指与城管管理业务相关的专业部门,具体是指:各种部件、事件问题处理与核查单位和专业部门。主要包括区相关委、办、局,并延伸至街道办事处、社区及有关企事业单位。

1.5建设内容

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包括系统平台本身,也包括与之相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等。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机制体制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数据建设和运行环境的建设。

1、机制体制建设

机制体制建设是整个项目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机制体制设计合理,形成强有力的管理体制机制,才能更好地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也能从根本上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有效推行。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设计“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管理模式;

建立城市管理组织机构(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监督员队伍);

建立智慧城管问题处臵流程(报案、核实、受理、派遣、处臵、评价等城管问题的闭环流程);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编订城市管理指挥手册;

建立面向城管部门、责任单位考评和奖惩机制;建立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奖励机制。

2、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是指支撑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所用到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满足标准智慧城管的基础模块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设的拓展模块。

应用系统的基础功能模块包括:数据无线采集、呼叫中心受理、协同工作、

地理编码、大屏幕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交换、应用维护;拓展功能模块包括:视频资源管理子系统、视频智能分析子系统、车辆GPS 监控管理子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等。

3、数据建设

是指满足智慧城管系统运行所需的空间地理数据,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建设主要包括:

基础地形图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

单元网格数据;

部件数据;

城市实景数据;

建立标准统一的城管数据采集、更新、管理和维护机制。

4、运行环境建设

运行环境是指为了满足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需要建设的软硬件支撑环境、网络环境和办公环境,包括:

连接机房、监督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的有线网络;

连接手机终端、车载终端及管理平台的无线网络;

满足应用系统运行需要的软硬件支撑环境:服务器、存储设备、软件平台、安全系统等;

呼叫中心;

大屏幕显示系统;

场地建设,包括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办公场地、机房场地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场地等。

1.6建设周期

2015年1月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确定建设单位, 3月完成部件信息普查、系统的建设,4月底系统投入试运行。

1.7建设原则

1.7.1遵循规范、结合实际

依据国家、建设部和省的相关规范、标准及政策,结合特点,以创新的思路来建设智慧城管,保证建设后的智慧城管系统即符合建设部的基本要求,又具有本地特色。

1.7.2总体规划、分步推行

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对智慧城管的工作体制、机制、信息系统建设等进行规范设计,科学安排推进时序,分步实施。

1.7.3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将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单位)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中不涉密、可兼容的部分,无偿与智慧城管对接,共享共建;对企业化的城市管理资源,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共享共建。通过资源合理调配和优化,利用共享增加信息设施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降低建设成本。

1.7.4权责明晰、科学评价

明确界定城市管理各类部件、事件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监督考评体系,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客观、及时评价城市管理效果。

1.7.5科学实用、勤俭节约

突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既要高标准建设,注重创新,讲求实效,又要勤俭节约,降低成本,避免贪大求全、铺张浪费。

1.7.6易于操作、易于维护

智慧城管系统的用户主要为政府部门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系统在实现过程中考虑到用户操作层面的易操作和易维护。要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在线帮

助功能,降低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同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维护、数据维护、网络维护要做到既安全又便捷。

1.8建设依据

1.8.1数字化城市管理国家及行业标准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 30428.1-2013)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 30428.2-2013)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10)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 215-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绩效评价》(CJ/T292-2008)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2008)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案件立案、处臵与结案》(CJ/T315-2009)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CJ/T422-2013)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模式验收》(CJ/T423-2013)

1.8.2应用系统开发标准及规范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 )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 )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 )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

1.8.3系统集成标准及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4943-95)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 (GB/T75-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臵》(GB/T16677-199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接地装臵施工验收规范》(GB50169-92)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1.8.4其他标准及规范

《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2005]121号《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客函[2005]100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办城函[2007]42号《关于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可量测实景影像》(CH/Z 1002-2009)

第2章需求分析

2.1xx市概况

xx市是云南省大理市下辖的县之一,它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东与大姚、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南和弥渡县相连,西与大理市接壤,北和宾川县毗邻。

xx市是滇西交通咽喉,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必经之地,是大理州的东大门,距昆明仅282公里,至大理机场48公里。境内昆瑞高速公路、广大铁路、320国道、祥临公路等8条重要公路、铁路在县城形成交汇点和拟建的泛亚铁路在香运接口。县境内通车里程达1100公里,形成了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脉络的现代交通网络,是滇西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xx市国土面积2425平方公里,辖8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2012年末xx市人口为47.42万人。

2012年xx市实现生产总值93.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4.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0.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54:20。xx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2.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xx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27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6%。

2.2平台需求分析

2.2.1体制体制建设需求

2.2.1.1机构设臵需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整合政府职能,组建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监督中心是城市管理信

息的集散中心、监控中心和评价中心,通过信息采集员上报、公众举报等方式,随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对城市管理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指挥中心是城市管理的指挥调度派遣中心,根据监督中心传送的信息,统筹协调调度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2.2.1.2管理模式需求

根据本地当前城市管理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模式,设立xx市监督指挥中心,由监督指挥中心统一受理城市管理信息,监督指挥中心立案后直接派单到环卫、市政、园林、街道等专业部门,实施城市管理考核。具体来说,就是在xx市一级建立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的“两个轴心”,按照智慧城管的业务流程,即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的闭环流程进行城市管理。如下图所示。

“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管理模式图

2.2.1.3工作流程需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的确定,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智慧城管模式为基础,涵盖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

合评价等七个步骤。如下图所示: 发现问题

反映问题城管监督员

相关领导、部门、

社会公众

上报问题核实

、核查

结果反馈

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立案批转任务派遣

处理反馈处理反馈

任务处理

综合考评综合评价视频抓拍视频监控完成任务结果反馈城市部件/事件结案归档

图 智慧城管工作流程示意图

2.2.1.4 指挥手册的制定

事部件分类和指挥手册是智慧城管的管理依据和处臵标准。

本项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领导牵头,根据住建部标准制定当地城市管理问题的大小类标准,并梳理各项小类问题的责任部门和处臵时限等内容,保证建成后的智慧城管系统能够顺畅运行。

2.2.1.5 评价体系的建立

评价体系是智慧城管系统长效运行的保障,智慧城管的评价体系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内评价和外评价,通过内外评价体系综合的得分将作为各专业部门、两个中心、各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工作评价成绩。

内评价是指智慧城管系统将根据评价系统的各种评价指标,对系统中每一个岗位、角色、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统计和综合评价,根据不同的考核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部门、岗位、区域、角色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考核评价结果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外评价是指社会公众、问题上报单位和人员通过问卷调查、门户网站、短信等渠道,采用投票的方式反映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形成系统外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评价结果。

2.2.1.6奖惩机制的建立

为了有效的使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城管监督员及各专业部门积极主动高效的完成城市管理工作,故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激励性质的奖惩考核体系,以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通过奖惩体系的建立,来客观促进一个单位、一个人工作业绩的提高。奖惩不是目的,而是促进相关单位和个人做好职责范围内工作的一种手段。建立奖惩体系,是保证智慧城管信息系统长效管理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各干系人的工作效能,使得系统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2.2.2应用系统建设需求

2.2.2.1系统功能要求

应用系统的设计应完全符合国家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10),其建设主要包括满足住建部标准智慧城管的基础模块和结合xx市实际情况建设的拓展模块。

2.2.2.2性能指标需求

根据住建部行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应用软件系统的总体性能需求如下:

1、容量需求

支持同时不少于600人在线访问查询能力;应具有良好的并发响应能力,整体响应性能在5s以内,正常情况下并发访问量应不小于200个。

数据库容量:不小于2TB

2、响应速度

坐标以及移动终端的事、部件地理信息位臵查询和定位时间不超过5s;

地图查询定位时间不超过20s;

呼叫中心接收信息监督员上报问题时间不超过30s;

呼叫中心向信息监督员发送任务时间不超过10s。

文本信息交换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1s以内。

3、其他需求

1)易用性:

提供快速、便捷的输入方式,界面简单易用,菜单安排合理,符合使用习惯,灵活方便的查询方式。

2)安全性: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保证系统的安全:

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网络防病毒。

数据备份与恢复:信息安全。

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具备用户认证、基于角色或用户组、数据视图的访问控制功能,并支持关键信息加密。

应用软件安全:提供完善的安全控制机制,包括基于角色的用户名/口令的验证机制;用户的访问权限控制;对于用户的各种访问进行日志记录;数据库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正确性。

3)可维护性:

统一的数据维护模式,管理员能够对数据字典、用户信息、统计参数等信息进行维护,系统部署在服务器端,通过服务器端的升级实现客户应用升级。数据库系统可以进行远程数据维护。

2.2.3数据建设需求

2.2.

3.1基础空间数据

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智慧城管平台建设的基础,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智慧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数据分类依据各委办局所管理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划分,要素分类和编码要依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1:500 1:10 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 B/T 13903-92)》、《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修订)(GB/T 5791—93)》、《1: 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 12342—90)》。

主要内容应涵盖下列各类信息:

1)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应不低于1:1000。建议采用1:500;

2)小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应包括1:10000地形图;

3)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地面分辨率应不小于0.61米。。

2.2.

3.2城市部件数据

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

城市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对象。城市部件数据库的建设为实现精确城市管理和事件定位成为可能,是智慧城管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

部件代码由10位数字组成,依次6位行政区划代码;2位大类代码;2位小类代码。代码结构如下所示:

行政区划代码是指部件所在市的代码,按照GB/T 2260的规定执行。大类代码为2位,表示部件大类,具体划分为:01~06分别为公共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他设施类;21表示扩展部件类。

2.2.

3.3 地理编码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应涵盖以下内容:

1)行政区划数据:包括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

2)单元网格数据:单元网格数据

3) 地名数据:包括现状地名、历史地名、历史沿革地名、地名别名等数据。

4) 道路数据:包括主要道路、现状道路、弄、街等数据。

5)门址院落数据:包括院落名称、门牌编号等。

6) 小区楼座数据:包括小区名称、楼座名称等。

7) 沿街店面:包括道路两旁商业单位、饭馆、企事业单位、机关等名称。

8) 城市部件数据:包括城市部件大类、城市部件编码等。

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臵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内(共10位)

小 类 代 码

大 类 代 码

行政区划代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