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程序册

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程序册

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聚焦产业变革的催化科学与技术程序册及会议指南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

承办单位: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协办单位:温州大学

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13日~10月17日?杭州

衷心感谢所有支持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的单位!

目录

大会日程简表 (1)

大会报告 (3)

分会场报告 (10)

墙报 (31)

会议服务 (95)

致谢 (101)

会议须知

为了确保您和他人在会议期间的健康、安全与环保,请您注意以下有关事项:

1.请不要携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及充压容器进入会场及酒店。

2.贵重物品请自行妥善保管。

3.进入会场前,请首先熟悉会场“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4.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请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快速步行撤离危险区域。

5.如遇气候异常或地面湿滑时,请注意防滑。

6.注意饮食卫生,如感觉身体不适,请尽快与会务组联系。

7.请勿在会场内以及其他禁烟场所吸烟。

8.会议期间,请您随身佩戴代表证。

9.进入会场后,请关闭移动电话或将电话设置会议功能。

学术委员会

会议顾问委员会(以汉语拼音为序)

蔡启瑞曹湘洪陈庆龄陈懿伏义路高滋何鸣元黄仲涛李大东李赫咺李树本李文钊李宣文林励吾毛炳权闵恩泽彭少逸舒兴田万惠霖王弘立魏可镁吴清辉谢克昌谢有畅辛勤殷元骐郑小明钟炳

会议学术委员会: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

主任:包信和

副主任:(以汉语拼音为序)王建国谢在库徐柏庆

委员:(以汉语拼音为序)

鲍晓军陈伟陈耀强达建文达志坚戴洪兴邓友全丁奎岭丁维平段雪范以宁方向晨付宏刚付贤智高俊文高雄厚关乃佳郭灿城郭新闻韩布兴郝郑平何洪贺鹤勇贺泓胡瑞生黄伟新贾明君寇元李灿李和兴李瑞丰李小年李永丹廖世军刘昌俊刘海超刘化章刘昭铁刘振宇刘中民楼辉卢冠忠陆维敏吕功煊吕剑罗孟飞聂红区泽棠上官文峰宋丽娟孙予罕索继栓索掌怀唐颐王安杰王公应王继峰王野王远翁维正吴鹏吴通好夏春谷肖丰收肖文德徐杰徐龙伢徐南平徐兴忠阎子峰杨为民杨向光杨元一余济美袁友珠张明森张涛张文祥赵东元赵凤玉照日格图赵旭涛赵永祥赵震宗保宁

秘书长:申文杰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任:肖丰收

副主任:(以汉语拼音为序)李小年朱伟东

秘书长:楼辉

副秘书长:(以汉语拼音为序)费金华侯昭胤罗孟飞周春晖

委员:(以汉语拼音为序)

陈芳陈敏陈平陈银飞黄少铭范杰李浩然李瑛鲁继青陆维敏毛建新孟祥举莫流业王建国王彦广王勇吴瑛姚楠张富民赵杭弟钟依均周仁贤

大会日程简表

大会报告

PL-12014年10月14日上午9:10–9:55

报告人:李灿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从催化光谱表征到太阳能光催化研究

主持人:徐柏庆教授

PL-22014年10月14日上午10:15–11:00报告人:孙世刚教授厦门大学

报告题目: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

主持人:张涛院士

PL-32014年10月14日上午11:00–11:45报告人:贺泓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报告题目:环境催化及其在大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主持人:郑小明教授

PL-42014年10月17日上午8:20–9:05

报告人:丁奎岭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Chiral Catalyst Evolution:Rational Design and Serendipity 主持人:夏春谷研究员

PL-52014年10月17日上午9:05–9:50

报告人:方向晨教授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报告题目:工业油品精制催化剂的技术进展

主持人:王建国研究员

PL-62014年10月17日上午10:10–10:55报告人:刘中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甲醇制烯烃: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化

主持人:王野教授

从催化光谱表征到太阳能光催化研究*

李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

大连,116023

关键词:光催化、手性催化、环境催化、紫外拉曼光谱、时间分辨光谱

报告将简要汇报并与大家分享作者在催化科学技术领域的探索研究过程,内容如下:在国内较早开展多相手性催化,包括进行了纳米粒子表面、水油乳液体系以及纳米反应器中的手性催化反应研究,发现纳米反应器中的空间限阈耦合加速和手性诱导加强效应;近

年来扩展到生物催化研究,在国际上最早观察到G

4DNA的手性催化功能,并发现G

4

DNA的三维

手性空间与诱导手性催化的内在关系,这将是未来非常有意义的生物催化研究方向;

在环境催化研究方面,致力于从源头上发展油品超深度脱硫、脱氮新技术,从基础研究出发,发展了吸附催化反应技术、乳液氧化技术以及层状结构体相催化剂技术等,可将汽油、柴油的硫含量降低到10ppm以下,满足国V标准。其中吸附反应汽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已经在延长石油通过万吨级中试;基于层状结构体相催化剂的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完成实验室升级试验,也已经启动20万吨的工业化试验,预计明年有望推广应用。这将为解决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大气雾霾问题作出一定贡献。

报告将主要介绍作者在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工作,作者长期致力于发展原位、动态催化表征技术及其用新技术和理论试图认识催化的本质。早期做过大量的原位红外光谱催化研究,比较有意义的是用原位红外光谱确认表面氧物种(超氧和过氧物种)和甲烷吸附物种,观察到表面氧物种诱导甲烷对称性畸变而活化的过程;近20年来发展紫外拉曼和紫外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并用于解决催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解决了杂原子分子筛活性中心鉴定,催化剂失活表面积碳物种鉴定,以及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物相鉴定等问题,以及利用紫外拉曼光谱原位追踪分子筛合成机理等。紫外拉曼光谱技术已经转让企业,服务于更多同行的研究;近年来又结合光电催化研究,在国内率先发展了研究光电催化剂及其催化过程的超快时间分辨光谱技术(从毫微秒、纳秒、皮秒到飞秒);并正在发展光电催化体系的表面光谱成像技术;针对手性催化研究正在发展手性拉曼光谱技术。

从2001年开始,作者逐渐转向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分解水这一催化领域乃至科学领域最为挑战的研究方向。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光催化制氢量子效率达93%纪录;先后在国际上提出双助催化剂策略、发现异相结电荷分离效应和晶面间电荷分离效应等;最近在国际上又成功构筑自然-人工光合催化体系、实现水的完全分解反应;这些进展为理性设计高效光催化体系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略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090341)、创新群体项目(2003-2012,20921092);国家基础研究973

计划(2014CB239403);等

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

孙世刚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

学,厦门361005.

Email:sgsun@https://www.doczj.com/doc/468354610.html,

关键词:电催化,电催化剂,结构设计,性能调控

电催化广泛应用于能源转换与储存(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水解制氢、太阳能电池等),环境工程(水处理、污染治理、臭氧发生等),绿色合成和新物质创制(有机和无机电合成、氯碱工业、新材料等),生物医学与分析传感等重要领域。电催化剂是电催化基础和应用的核心。与异相催化相似,电催化过程发生在催化剂的表界面。虽然在电催化中可以方便地控制两相界面高达107-108V cm-1的界面电场,从而在常规条件下(常温、常压)精细调控反应体系的能量,控制反应的方向和进程,但电催化剂的性能依然取决于其结构(化学组成、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因此,如何从原子分子层次认识电催化的构效规律,设计和研制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和价格低廉的催化剂一直是电催化领域的重大挑战。

实际应用的电催化剂都是负载到导电载体(碳等导电材料)的纳米粒子,其表面结构十分复杂。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德国G.Ertl(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和美国G.A.Somorjai (1998年沃尔夫化学奖)等在表面科学和催化领域、法国J.Clavilier(2008年弗鲁姆金奖)等在电化学领域以金属单晶面作为模型催化剂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实现了从原子排列结构层次对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的跨越。但是,金属单晶模型催化剂与实际催化剂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鸿沟,其实质在于金属单晶模型催化剂的宏观尺度和二维平面结构,而实际催化剂为纳米尺度和三维立体结构。

二十多年来,我们运用金属单晶模型催化剂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揭示了电催化活性中心的结构和本质;创建金属纳米催化剂表面结构控制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高密度活性中心的高指数晶面结构铂族金属及其合金纳米晶,显著提升了金属纳米催化剂的性能。进一步精细调控高指数晶面纳米晶的表面结构,在宏观尺度和二维平面的金属单晶模型催化剂与纳米尺度和三维立体结构的实际催化剂之间架起桥樑,揭示纳米粒子的表面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的构效规律,实现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纳米尺度电催化反应机理和高性能纳米电催化剂设计制备。例如,我们通过电化学方法精细调控高指数晶面Pd二十四面体的表面结构,制备出表面结构连续变化的系列高指数晶面结构Pd纳米晶,发展纳米粒子模型催化剂,获得各种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反应性能随Pd纳米催化剂表面结构不同的变化规律;并应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和DFT理论模拟计算,揭示了Pd纳米晶各种表面结构不同的电催化机理。

致谢:参与本项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21062,21229301,21361140374)

环境催化及其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应用

贺泓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摘要:催化科学与技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基石之一。但是,催化科学与技术在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和改造能力大大加强,增加了人类活动结果超出环境所能承受范围的风险。如今,已经在工业化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催化科学与技术,面临着保护环境和顾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新挑战。因此环境催化应运而生。

环境催化研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催化消除已经产生的污染物(环境催化的狭义定义);2)利用催化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3)催化废物转化为有用之物。然而到目前为止,狭义定义的环境催化取得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本报告在简要论述催化与环境关系、环境催化的特殊性,重点介绍环境催化在消除大气污染物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及应用,特别是在机动车尾气和固定源烟气催化净化以及在室内空气净化方面的应用,并展望相关研究今后面临的挑战、对策和应用的前景。

环境催化是催化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目前已经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研究观念和方法上的锐意创新,环境催化必将成为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一把利剑。

Chiral Catalyst Evolution:Rational Design

and Serendipity

Ding Kuil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345Lingling Road,

Shanghai200032,China

E-mail:kding@https://www.doczj.com/doc/468354610.html,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methods for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optically active compounds represents a great challenge in the area of chiral chemistry,in which the efficiency of the chiral catalysts is the key issue.As our continuing effort to develop highly efficient chiral catalysts for homogeneous asymmetric reactions,this presentation will focus on the stories of chiral catalyst evolution based on the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and serendipity.The examples of some phosphorous ligands employed in the catalyses are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igure[1-3].

Fig.1Designed chiral ligands with novel skeletons.

References

[1]DpenPhos:(a)Liu,Y.;Ding,K.J.Am.Chem.Soc.2005,127,10488.(b)Liu,Y.;

Sandoval,C.A.;Yamaguchi,Y.;Zhang,X.;Wang,Z.;Kato,K.;Ding,K.J.Am.

Chem.Soc.2006,128,14212.(c)Zhang,J.Z.;Li,Y.;Wang,Z.;Ding,K.Angew.

Chem.Int.Ed,2011,50,11743.(d)Dong,K.W.;Wang,Z.;Ding,K.J.Am.

Chem.Soc.2012,134,12474.(e)Li,Y.;Dong,K.W.;Wang,Z.;Ding,K.

Angew.Chem.Int.Ed.2013,52,6748.

[2]SpinPHOX:(a)Han,Z.;Wang,Z.;Zhang,X.;Ding,K.Angew Chem.Int.Ed.

2009,48,5345.(b)Shang,J.;Han,Z.;Li,Y.;Wang,Z.;Ding,https://www.doczj.com/doc/468354610.html,mun.

2012,48,5172.(c)Zhang,Y.;Han,Z.;Li,F.;Ding,K.;Zhang,A.Chem Commun.

2010,46,156.(d)Wang,X.M.;Han,Z.B.;Wang,Z.;Ding,K.Angew.Chem.Int.

Ed.2012,51,936.(e)Liu,X.;Han,Z.B.;Wang,Z.;Ding,K.,Angew.Chem.Int.

Ed.2014,53,1978-1982.

[3]SKP:(a)Li,J.;Chen,G.;Wang,Z.;Zhang,R.;Zhang,X.;Ding,K.Chem.Sci.

2011,2,1141.(b)Wang,X.M.;Meng,F.Y.;Wang,Y.;Han,Z.B.;Chen,Y.J.;

Liu,L.;Wang,Z.;Ding,K.Angew Chem.Int.Ed.2012,51,9276.(c)Cao,Z.-Y.;

Wang,X.;Tan,C.;Zhao,X.-L.;Zhou,J.;Ding,K.J.Am.Chem.Soc.2013,135, 8197.(d)Wang,X.;Guo,P.;Wang,X.;Wang,Z.;Ding,K.Adv.Synth.Catal.

2013,355,2900.(e)Wang,X.;Guo,P.;Wang,X.B.Meng,F.;Wang,Z.;Ding,

K.J.Am.Chem.Soc.2014,136,405.

Acknowledgement:We thank the NSFC(grant nos.21172237,21121062,21032007),

Major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grant no.2010CB833300),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financial support of this work.

工业油品精制催化剂的技术进展

方向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1

关键词:脱硫;脱氮;加氢处理催化剂;微生物技术;结构化催化剂

工业催化剂的研究要考虑的因素往往较学术研究复杂,本文以油品加氢处理催化剂为例,描述了工业催化剂开发过程中所应考虑的六大要素(图1);介绍了工业油品精制催化

剂技术的新进展:包括通过各种技术调节手段[1~

4](如无机助剂改性、有机助剂改性、超声、微波辅助手段等)从而实现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调控(如酸性质、比表面、孔结构、堆积密度等)和催化活性中心形貌的控制(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活性金属的分散度和硫化度、MoS 2(W S 2)片晶长度和叠层数等)(图2)。

近些年,一些新的材料及方法可以用在油品精制上[5-7]:过渡金属的氮化物、碳化物和磷化物加氢脱硫、加氢脱氮活性优异,加氢选择性好,低氢耗,缺点是稳定性不好;结构化催化剂和反应器,利于改善传质与传热、降低催化剂床层压力。

参考文献

[1]Wenbin Chen,Francoise Maugé,Jacob van Gestel,Hong Nie.J.Catal ..2013,304:47-62

[2]K.A.Leonova,O.V .Klimov, D.I.Kochubey,Yu.A.Chesalov.Catal.Today .2014,220–222:327-336

[3]杨义;周勇;杨成敏;周余坤.化工进展,2011,30(5):1008-1012

[4]Tao Kan,Hongyan Wang,Hongxing He,Chunshan Li.Fuel .2011,90(11):3404-3409[5]R Prins,M.E.Bussell.Catal.Lett .2012,142:1413-1436

[6]Qi CHU,Jie FENG,Wenying LI,Kechang XIE.Chin.J.Catal ,2013,34(1):159-166[7]Chengna Dai,Zhigang Lei,Jie Zhang,Yingxia Li.Chem.Eng.Sci .2013,100:342-351

催化剂制备成本

?图1 工业催化剂制备的考虑要素

FF 催化剂

FF-24-14

结合能/eV Mo 3d 232.57233.11Ni 2p 854.92855.82Co 2p

780.19

780.93

图2 ARASS技术改善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和金属分布

催化剂FF-24FF-14平均堆叠层数 4.06 2.88平均长度,nm

4.47

6.73

TEM 结果XPS 结果

甲醇制烯烃: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化

刘中民*,魏迎旭,田鹏,叶茂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

辽宁大连,116023

关键词:甲醇制烯烃、分子筛、催化剂、反应机理、工业化

乙烯和丙烯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其传统生产技术强烈依赖于石油资源。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煤炭相对丰富,煤制烯烃技术是连接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实施石油替代战略、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方向。甲醇制烯烃(MTO)是实现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涉及第一个碳碳键形成和碳链定向增长控制等科学问题,还具有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强放热等反应和工艺特征。发展甲醇制烯烃技术必须解决与反应原理、催化剂、反应工艺相关的一系列科学和技术难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在MTO催化剂、MTO反应和MTO过程开发方面有着长期的积累。2004年,与陕西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进行甲醇制烯烃专有技术(DMTO)成套工业技术开发。2006年6月,完成了世界首次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神华集团采用DMTO技术建设了世界上首套180万吨煤基甲醇制取60万吨烯烃工业装置。2010年8月,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并稳定运行。2013年2月,第二套DMTO工业装置,宁波禾元60万吨/年烯烃装置开车成功,并开创了一条以外购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新路线。对于缺乏煤炭资源、但是烯烃需求旺盛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截止2014年8月,已有四套采用DMTO技术的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实现了成功运转,低碳烯烃生产能力达到240万吨/年。目前,已签订二十套DMTO技术工业装置的技术实施许可合同,烯烃总规模超过1100万吨/年。

本报告将总结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的研发历程和进展,包括反应机理的基础研究、分子筛合成、催化剂研制、工业示范和过程的工业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973164;20903091;21101150;21103180;21273005;21273230;91334205)

分会场报告

14日下午

会场一:第一世界厅,主题:新型碳催化材料

主持人黄少铭温州大学;杨为民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

13:30KA-1负载型金属纳米簇催化剂的组装与性能研究

王远,北京大学

14:10IA-1SiC基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催化特性

潘秀莲,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4:30IA-2炭基催化新材料的创制及性能研究

陆安慧,大连理工大学

14:50IA-3纳米金属催化剂设计及对碳纳米管结构调控

魏飞,清华大学

15:10IA-4碳催化

苏党生,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15:30-15:50休息

主持人苏党生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潘秀莲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50IA-5基于纳米结构碳材料电催化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

黄少铭,温州大学

16:10IA-6纳米碳杂化树脂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杨为民,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

16:30IA-7Exotic Au nanostructures:structure solution,properties,and applications

韩宇,KAUST(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16:50OA-1纳米碳材料表面含氧基团对异丙苯液相氧化反应的作用机制

彭峰,华南理工大学

17:10KA-2多孔聚合物催化材料

孟祥举,浙江大学

会场二:宋城厅(一),主题:催化剂组成、结构和性能

主持人丁维平南京大学;罗孟飞浙江师范大学

13:30IB-1稀土倍半氧化物上过氧物种光诱导生成的18O同位素示踪研究

翁维正,厦门大学

13:50IB-2脉冲化学吸附/反应与时间分辨的原位漫反射红外结合及其在固相催化

剂表面催化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黄伟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10KB-1多相催化研究的宽波段原位红外光谱表征技术

陈明树,厦门大学

14:50OB-117O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纳米氧化铈的氧物种与表面化学反应

彭路明,南京大学

15:10OB-2模型Ag/CeO2催化剂的结构研究

朱俊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30-15:50休息

主持人翁维正厦门大学;黄伟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50OB-3氧化物包裹的金属催化剂体系:精细设计与催化性能调控

路军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6:10OB-4高选择性单原子Pt催化剂用于NO+H2反应

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6:30OB-5改性VOx/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丁烷脱氢性能

田钰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6:50OB-6表面改性碳纳米管与负载贵金属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研究

张炳森,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17:10OB-7贵金属/FeO界面的低温CO氧化反应:分子尺度机理,界面限域效应

与尺寸效应

杨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7:30OB-8原位XAFS-DRIFTS联用装置

司锐,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会场三:宋城厅(二),主题: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催化剂

主持人郭晓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朝晖浙江工业大学

13:30IE-1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孙予罕,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13:50IE-2中低温非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李永丹,天津大学

14:10IE-3CO与H2O低温催化转化为液体燃料

马丁,北京大学

14:30IE-4二元氮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研究

廖世军,华南理工大学

14:50KE-1煤转化过程相关的催化基础研究

王建国,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5:30-15:50休息

主持人李金林中南民族大学;马丁北京大学

15:50IE-5MTO Catalyst and Catalysis Fundamentals

Teng Xu,ExxonMobil Chemical

16:10OE-1介孔分子筛负载Ru纳米粒子催化合成气转化制汽油馏分

康金灿,厦门大学

16:30OE-2协同效应对负载型Co基F-T合成催化剂活性影响的研究

姚楠,浙江工业大学

16:50OE-3直接无氧催化转化甲烷制高附加值化学品

郭晓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7:10OE-4CoMn纳米基催化剂上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烯烃的研究

于飞,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17:30OE-5Re-PW12/TiO2催化剂上二甲醚氧化制备二甲氧基二甲醚

张清德,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会场四:创意城,主题:环境保护中的催化原理与技术

主持人路勇华东师范大学;董林南京大学

13:30IF-1稀土Ce基催化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杨向光,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3:50IF-2构筑类整体式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气催化氧化

纪红兵,中山大学

14:10IF-3Mesoporous Hybrid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袁忠勇,南开大学

14:30IF-4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DeNOx反应

郑小明,浙江大学

14:50IF-5半导体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毕迎普,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10IF-6Role of fatty acid metabolic genes in photocatalytic inactiv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PK Wong(王保强),香港中文大學

15:30-15:50休息

主持人纪红兵中山大学;索掌怀烟台大学

15:50KI-1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催化剂

张金利,天津大学

16:30OF-1用于甲苯氧化反应的高活性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钴负载Au-Pd合金纳米催

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戴洪兴,北京工业大学

16:50OF-2整装Al-fiber@meso-Al2O3@Pd上甲烷及VOCs的高效催化燃烧

路勇,华东师范大学

17:10OF-3高活性和高水热稳定性Cu基分子筛的制备及NH3-SCR反应性能研究

刘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7:30OF-4载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对胶体法制备Pt/FeOx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张文祥,吉林大学

会场五:苏黎士,主题:生物质转化催化剂(一)

主持人刘海超北京大学;梁长海大连理工大学

13:30IG-1椰壳活性炭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研究

胡常伟,四川大学

13:50IG-2水相催化纤维素直接转化为烷烃的研究

马隆龙,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4:10IG-3碳纳米管负载金钯合金催化5-羟甲基糠醛选择氧化制2,5-二羧酸呋喃

邓卫平,厦门大学

14:30IG-4甲醇介质中苹果酸C-C键催化选择氧化断裂制备丙二酸二甲酯

徐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4:50IG-5高效催化过程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田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10IG-6Pd-NbOPO4多功能催化剂在生物质脱氧加氢中的作用研究

王艳芹,华东理工大学

15:30-15:50休息

主持人徐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邓友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50OG-1MIL-53(Al)催化水解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5-HMF的研究

王家强,云南大学

16:10OG-2微波辐照下碳水化合物的均相催化转化

张亚红,复旦大学

16:30KG-1纤维素绿色催化转化合成多元醇平台化合物

刘海超,北京大学

17:10OG-3负载型铼催化剂的微波绿色合成以及丁二酸加氢性能研究

梁长海,大连理工大学

17:30OG-4可再生糠醛的催化氧化转化及机理研究

尹国川,华中科技大学

15日上午

会场一:第一世界厅,主题:MOFs及介孔催化材料

主持人郭新闻大连理工大学;朱伟东浙江师范大学

08:20KA-3含氧含氮化合物的绿色催化合成

吴鹏,华东师范大学

09:00IA-8磁性MOFs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反应性能研究

季生福,北京化工大学

09:20OA-2共价-金属卟啉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氧化活性

吴传德,浙江大学

09:40OA-3MOFs基催化材料

李映伟,华南理工大学

10:00OA-4纳米薄层ZSM-5分子筛上不同空速的MTP反应产物分布

巩雁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20-10:40休息

主题:介孔催化材料

主持人吴鹏华东师范大学;孟祥举浙江大学

10:40IA-9介孔沸石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直链烷烃临氢异构化中的应用

朱伟东,浙江师范大学

11:00IA-10Y型沸石的晶内造孔及其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申宝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20IA-11分子筛骨架中酸位的调控

樊卫斌,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1:40IA-12表面富硅中空ZSM-5的设计合成与催化性能

郭新闻,大连理工大学

会场二:宋城厅(一),主题:催化新反应及表征技术

主持人贺鹤勇复旦大学;吕功煊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08:20OB-9原位监测工作状态的金属催化剂获得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

张强,清华大学

08:40OB-10近常压条件下碳/金属界面化学的原位表面研究

傅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09:00KB-2固体酸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机理的核磁共振和量化计算研究

邓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09:40OB-11甲醇制烯烃反应诱导期的反应机理研究

戴卫理,南开大学

10:00OB-12SBA-15负载的Au-Ag(Cu)催化剂的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

王爱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20-10:40休息

主持人王爱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福伟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40IC-1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

王心晨,福州大学

11:00IC-2Bi2O3表面氧空位密度调控及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吕功煊,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1:20IC-3Pt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李小年,浙江工业大学

11:40IC-4催化剂结构反应性能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

刘昌俊,天津大学

会场三:宋城厅(二),主题:新型分子筛及多孔材料

主持人李永丹天津大学;王公应成都有机所

08:20OA-5单晶粒S-1分子筛积碳荧光成像研究

王向宇,郑州大学

08:40OA-6核(Co/Al2O3)-壳(SAPO-34)复合型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研究

李金林,中南民族大学

09:00OA-7限域纳米催化剂热稳定性的研究

万颖,上海师范大学

09:20OA-8一锅法合成有序介孔磷酸锆钨固体酸催化剂

丑凌军,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09:40KA-4低碳烷烃催化转化

杨维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20-10:40休息

主持人魏飞清华大学;余皓华南理工大学

10:40OE-6面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能源催化剂及反应机理

邓德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1:00OE-7具有高指数晶面的Pt-Ni二元合金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张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