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社会冲突理论评析

西方社会冲突理论评析

 

2000年7月

第23卷第3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rnal of Hebei N or mal U niver sity(P hilo so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

 

Jul.2000

V ol.23N o.3

西方社会冲突理论评析

程新英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摘 要〕西方社会冲突理论是现当代西方的重要思潮,其早期代表人物为马克斯·韦伯,可称社会冲突理论的奠基人。其后,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对冲突理论多有论述。社会冲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冲突、对抗等社会现实。

〔关键词〕西方;社会冲突理论;评析

〔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0)03-0013-04

西方的社会冲突理论是存在于现当代西方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中的一股以社会冲突现象为研究对象的重要的社会思潮,它不是一个专门的学派。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普遍存在的紧张、冲突、对抗等社会矛盾现象。分析和研究西方的社会冲突理论,对于我们透视西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准确地把握西方社会的发展脉搏,均不无意义。而对于正在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政治与文化交往的我国来说,这一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的形成,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07年,刚刚成立的美国社会学的第1届年会就把“社会冲突”作为它的主要议题。此后,陆续出版了一批有关的论著,较著名的如1908年托马斯?卡弗的《社会冲突的基础》,德国学者乔治?齐美尔的《冲突和群体成员网》,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1930年,在美国社会学第26届年会上,社会冲突再次成为主要议题。1931年,霍德华?奥得姆发表了《一个社会研究问题:民族与地域的冲突》等。虽然如此,在当时的社会学中,社会冲突理论尚未占有重要地位。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冲突理论开始升温,成为“也许是当代社会学理论中呼声最高的观点”, 一些相关论著相继问世,如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的探讨》(1958年)、《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乔治?齐美尔的《论冲突》(1955年),刘易斯?科塞的《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年)、《社会冲突研究中的连续性》(1967年),罗宾?威廉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冲突》(1970年),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1978年),李普塞特的《一致与冲突》,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等。

社会冲突理论之所以自50年代末开始成为社会学理论中的焦点,有着现实与理论两方面的原因。

从现实方面来看,二战后,发达国家依靠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也使其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物质的丰裕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满足和幸福。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取代了旧的社会矛盾,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困扰和危机。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引起了西方学者对社会冲突现象的关注和研究。

从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冲突理论是在功能主义式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功能主义派别的反动。功能主义之所以被称为功能主义,主要是因为他们运用系统论中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或“范式”去分析社会问题。“当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一种系统时,社会生活被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对这些相关部分的分析集中在它们怎样实现系统整体的必要条件及它们怎样维持系统的常态性或均衡性上。” 这表明,功能主义的分析重点是社会的整体一致性,是社会的均衡与和谐。对此,李普塞特说:“强调一致性和秩序被看作是功能主义的内在的属性”,“功能主义社会学把它的主要的理论精力用于解释社会秩序——社会得以聚集在一起的方式,这一点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但他们未能充分地重视社会冲突现象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只是把这视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而冲突理论由于重视对社会中冲突现象的研究,有的派

〔收稿日期〕1999-12-15

〔作者简介〕程新英,女,1950年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别还肯定了矛盾冲突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出与功能主义不同的理论倾向,从而在功能主义日益衰微之时,冲突理论成为把在理论上陷入困境的社会学拯救出来的呼声最高的社会学观点之一。当然,两派之间的论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冲突理论散见于各个流派之中,其内容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此,仅以其历史流变为序,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在20世纪初的早期冲突理论中,当以马克斯?韦伯的思想影响最广泛久远,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深层结构性矛盾的分析范式,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一些西方社会思潮。

马克斯?韦伯的冲突理论是一种宏观性分析,主要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合理性问题的分析上。韦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社会的组织形式不断变迁的过程。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制度,还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并且具有一套与其经济制度和组织形式相应的文化价值体系——追求合乎理性的社会精神,韦伯称其为合理性。他认为这种理性主义的精神气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组织形式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中,由于现代社会不断加强其复杂性,合乎理性精神的科层制在经济和政治机构中不断扩张,导致了科层制的大规模发展。而科层制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现代组织形式,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经济中的会计制度,政治中的官僚制度(这里的官僚制不包含有某种价值判断的意义,而只是指一种雇佣专门人才进行管理的组织形式),法律中的审判原则,这些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式合理性。“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仅需要技术手段,而且需要一种可靠的法律体系和按章行事的行政管理制度”。 然而,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只是“部分地依赖合理的技术和法律,但它同时也取决于人类适应某些实质合理行为的能力和气质。” 这就是说,形式合理性仅只是合理性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另一方面是人的与实质合理性相关的能力和气质。这里韦伯的实质合理性主要是指人在文化和精神上的自由本性。符合形式合理性的资本主义结构和体制,具有明显的秩序化、理性化、高效性特征,因而它是合理的;但是,它所要求人们的只是服从、遵守固定规则,实现角色要求。而正是这些东西导致了对人的自由本性的压抑,使人被物化和异化。于是,合理性产生了内在的矛盾,即发生了形式合理性与实质的不合理性之间的矛盾。原本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的形式,反过来成了目的,成了控制、支配人的力量,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实质的不合理性,是形式合理性的必然伴生物。

很明显,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极其矛盾的、并带有悲观色彩的看法。作为一名理性主义者,韦伯一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作了论证和辩护;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自由主义者,他又痛苦地看到现存的制度和组织形式对人的自由本性的奴役和压抑。韦伯没有发现解决这一冲突的路径,也没有看到这一冲突有任何积极意义,他对两种理性的矛盾、冲突满怀忧虑。但是,他关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冲突的思想,却成为西方诸多社会思潮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论题,甚至成为了一个分析范式。

到了20世纪50年代,冲突理论开始升温。这一时期的社会冲突理论主要侧重于对冲突问题的经验性分析,倾向于对社会冲突的功能做肯定性评价。如刘易斯?科塞明确指出:“人们所关心的是社会冲突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反功能……社会冲突决不仅仅是起分裂作用的消极因素。”

对于社会冲突的起因,达伦多夫在他的《社会冲突理论的探讨》一书中认为,冲突起源于对权力和权威等稀缺资源的争夺,他认为社会秩序是通过各种组织群体在社会权力关系体系中处于一定的位置来维持的,但由于权力与权威都是稀缺资源,因此各组织群体都要为此而竞争与搏斗,这是社会冲突与变迁的主要原因。刘易斯?科塞则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而相联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紧张和冲突。冲突的起因是作为不平等的社会系统中的下层成员,对这一系统的合法性产生怀疑,并起来进行斗争。

在对影响冲突的各种变量的分析上,科塞认为,缓解社会不满的渠道越少,转移不满的内部组织越少,一般社会成员成为特权阶层成员的流动性越小时,则这种冲突就可能越激烈 。并且,冲突越是围绕着现实问题发生,则其激烈性越小;越是围绕非现实问题发生,情感介入越多,冲突就越为激烈。 而达伦多夫则指出,权威和其他报酬的分配越是互相关联,冲突强度就越大;冲突越激烈,结构变迁和重组的比率也越大。

那么,这些冲突的功能如何?对此,他们大多作了肯定性评价。科塞认为,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冲突越频繁,其激烈程度越低,则它越有可能增强系统各单位的革新精神,从而缓解系统各单位之间彼此的敌意,使它们不至于完全对立。对社会整体来说,冲突可以促进社会的整合水平和其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的提高。总之,在科塞看来,社会中的压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并非是“一种破坏性现象”,“一种功能失调的社会现象” ,“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群体形成和群体生活持续的基本要素。” 冲突可以缓解社会中的不满和危机,增强社会的适应性,促进社会的变革。当然,它也会引起社会系统的改变。这是一种立足于经验性分析的比较乐观的冲突理论。

与科塞等人的比较乐观的冲突理论不同,60年代以

14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后,存在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的冲突理论,成为社会冲突理论中的又一流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冲突理论,立足于当代科技进步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发达工业社会所进行的社会批判中。其主要代表当推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但他们远不像科塞那样对社会冲突持肯定的态度,反倒深受韦伯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无奈心态。他们的理论也基本属于一种宏观性分析。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为知名的激进派人物,其冲突理论主要表现在他的“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极权社会”的理论中。他认为,当代工业社会利用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变得更加富裕、更加强大,但也因此使“社会的政治需要成了人的需要和愿望” 。即发达工业社会已经成功地压制了社会中的反对意见,使人丧失了心中的批判性、否定性向度,成功地实现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因此,人和社会都成了只对现存社会持肯定态度的单面人和单面社会。然而,这个无对立、无矛盾冲突的社会其实是个极权的社会,只不过人是在“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状态下甘受控制罢了。实质上,“这个社会作为总体却是非理性的,它的生产率对于人的需要和才能的自由发展是破坏性的,它的和平要由经常的战争威胁来维持,它的发展取决于对各种平息生存竞争的可能性的压抑。” 在当代资本主义表面一体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内在冲突,即形式上的自由与实质上的不自由,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对人性的压抑和异化。马尔库塞对这种矛盾并不乐观,他认为,当代工业社会已经成功地遏制了社会变化的能力,社会前景黯淡。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他的冲突理论主要表现在他对科技进步的社会作用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的合法性问题的论述上。他与马尔库塞一样都看到了科技发展在当代社会变化中的巨大作用。他指出,科技不仅成为第一位的社会生产力,而且渗透到社会组织中,改变着旧的社会制度,也改变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科学技术使这个社会成了一个合理、合法的极权社会,技术本身因而成了社会的统治意识。技术统治的核心是对工具理性的强调,即效率日益成为评价社会行动的标准,成为指导人们解决问题的准则。在资本主义晚期,公众事务不再被认为是人们可以讨论与选择的领域,它们变成了专家使用工具理性来解决的技术问题,社会决策都可交付电脑处理,而公众则被排除于讨论范围之外。这是科技霸权主义的形成和工具理性扩张的表现和结果。于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了诸种危机,其中“合法性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 合法性危机是指社会公众无法对政治过程给予充分的信任,以及个体的行为缺乏意义。 这实质上是以形式上的合理与自由,掩盖着实际上的不合理与不自由。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和结构性冲突的必然表现。尽管哈贝马斯的社会冲突理论立足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的分析,但是,他的分析基本上没有超出韦伯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冲突的分析框架。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一些学者,如丹尼尔?贝尔、李普塞特等也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冲突进行了研究,他们的分析比较接近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但不尽相同。贝尔把整个资本主义看作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构成的文化价值体系,“它们之间并不一致,变化节奏亦不相同。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模式,并依此形成大相径庭的行为方式。”“正是这三个领域间的冲突,决定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基础的经济—技术体系所遵循的效益和工具理性原则及官僚等级制与人的自由本性之间存在的矛盾;政治领域中所遵循的“平等原则”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实质不平等的矛盾;文化领域既不遵循效益、工具理性,也不遵循“平等原则”,而是以“个性化”、“独创性”以及“反制度化”为其精神意向。因此在资本主义文化价值体系中存在着结构性的难以克服的矛盾。贝尔的这一分析很接近由韦伯开始的,经由法兰克福学派发展了的社会冲突分析范式。

上述社会冲突理论对西方社会内在矛盾的分析,虽然不乏精彩甚至深入之处,但毕竟有着根本的不足。

首先,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关于冲突的社会作用的分析缺少历史辩证法。这突出地表现在法兰克福学派对科技进步的社会作用和意义的分析上。其一,在他们的分析中,从客体向度和主体向度两个方面对科技进步的社会作用和意义作了区分,他们认为从客体向度看,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物欲,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使社会在形式上呈现出合理性特征。但从主体向度看,科技力量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文化系统借以统治人、征服人的一种重要力量,导致对人的真实需求和人的自由本性的压抑。因此,科技进步从客体向度来看是积极的,从主体向度来看则是消极的。这种把科技进步的主客体意义截然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分析方法,不能不使这一分析的客观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他们把肯定性评价只赋予社会客体方面,并进而把此归结为手段与工具的合理性;把否定性评价赋予主体方面,认为这是实质上的不合理性,而实质的不合理性是形式的合理性的必然结果。这一理论其实是割裂了经济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否认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只看到它们之间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一面。确实,资本主义社会的物

15

程新英 西方社会冲突理论评析

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有不同步性,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在文化上呈现出滞后性、压抑性特征,但这里的原因不是科技的进步,而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使然。其二,不论是从客体向度来看,还是从主体向度来看,科技进步的社会作用和意义都是双重的,而不会是单一的。但法兰克福学派只看到了科技进步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肯定性作用,只看到它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没能发现科技进步也引发了新的经济政治矛盾和问题;只看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对人性的压抑,而没有看到它同时也为人的解放和发展准备着条件。

其次,冲突理论用以分析、评判社会冲突的尺度是一个主观抽象性尺度,这大大地消弱了其理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并且与其经验性分析显示出某种程度的不协调性。不论是韦伯,还是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抑或是贝尔,他们都是以抽象的人性、人的自由、人的本能需求等,作为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取向,作为评判社会现象、审视社会矛盾冲突的根本尺度。在他们那里,社会现实是可变的,但用以评价现实的尺度却是不变的,他们正是以这个不变的尺度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尺度上的这种抽象性、主观性、非现实性,使得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力度打了折扣。历史上从来没有抽象的人性,有的只是存在于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环境中的现实具体的人性。因此,当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以人为尺度来评判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时,这一尺度也应是现实的、有时代性的,这样才能使分析准确、有力度。

再次,西方冲突理论对社会冲突现象的分析大多集中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并进而把政治问题归结为文化心理问题,而较少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矛盾的分析,这几乎是所有西方冲突理论的特征与缺陷。他们或忽视,或否认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着的矛盾和问题及其所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否认了经济对政治和文化状况的深层影响和作用,更否认了经济对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影响和作用。当然,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物质的发展方面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领域中已经不复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人们在经济利益方面的差别已毫无社会意义,它对政治与文化的影响已无足轻重。实质上,经济利益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经济因素深深地渗透进其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的各个领域,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与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而西方冲突理论无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完全抛开经济问题来谈社会的矛盾冲突,这使他们的理论缺少内在的深度。

但是,西方的冲突理论仍有可借鉴之处:首先,它着力于对当代西方社会矛盾冲突现象的分析,不论是对资本主义持基本肯定态度的韦伯,还是持批判态度的哈贝马斯,都是如此。这种力求直面现实问题的研究态度是值得学习的。其次,他们大都把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结合起来,不是单纯的思辨、推理,而是涉及到了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其前车之鉴,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不同时期的冲突理论,力求反映时代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捕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脉搏,加深对它的了解。

〔注释〕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5、206、233—234页。

 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26页。

 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华夏出版社1989年

版,前言、第45—46、12、16页。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页。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页。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56页。

〔责任编辑 许婉璞〕

An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theories on social conflicts

CHENG Xiny ing

(College of Politics,L aw and M anagement,Heb ei Normal U nivers ity,Shijiazh uan g,Hebei,050091,China)〔Abstract〕The Western theo ries on social co nflicts r epresent the main stream of Western ideolo g-ical trend.M ar x Weber can be r eg arded as the founder of theory o n social conflict.Then,the theorists of Farrenko v School ex po unded the theory to an ex tend.The fo rmation and the developm ent of the theory is based on the universally existent social conflicts in the mo dern capitalist societies.

〔Key words〕The West;theory on social conflict;analy sis

16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