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评重点整理2016

环评重点整理2016

环评重点整理2016
环评重点整理2016

1.环境影响概念P5,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2.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等衡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社会经济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3.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经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评价机构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负责。评价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降低其评价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我国对评价人员实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人员必须持有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证书。我国2004年开始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制度,主持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人员必须持有环境评价工程师证书。

4.分类管理国家规定对造成不同程度环境影响的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

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5.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应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编制。

6.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导向功能,导向功能为核心。

7.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前,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技术评估机构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技术评估。

8.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原则:

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符合区域发展规划与环境功能规划;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采用了最佳可行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是否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是否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成后是否能维持地区环境质量。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完成大纲的编写正式工作阶段---收集数据与完成评价

报告书编制阶段—编制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93)规定。

10.环境影响识别的含义: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判断其影响程度,确定重要因素,以使

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使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城镇、交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项目的不同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及服务期满后)影响内容不同。 环境影响程度识别:不利影响(极端不利、非常不利、中度不利、轻度不利、

微弱不利);有利影响(微弱有利、轻度有利、中等有利、大有利、特有利)。

1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含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别划分评价等级,

分为三个等级(风险评价为两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评价,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二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的评价,一般采用定量化计算和定性的描述来完成。三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通过定性的描述完成。三级都达不到的单项评价,可进行影响分析。

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

染物排放特点等)。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法定保护对象、环境保护规划等)。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注意事项:工作等级的划分是针对各专项评价来说的。工作等级的具体划分方法由相应的专项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对于某一建设项目,在划分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情况作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下不超过一级。

13.工程分析整个环评工作的基础与关键。工程分析是环评报告书(表)必备专题,是衡量环评工作成败及质量高低的

关键。

1)由于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表现不同,工程分析分为: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以生态破

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2)工程分析作用:工程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为

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3)工程分析方法一般地讲,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都应依据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等技术资料进行。目前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

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采用此法时,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⑴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建设项目性质、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来源与成分、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⑵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向与去向,污染方式和途径等) ⑶环境特征的相似性(气象条件、地貌、生态特点等)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理论上讲,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类比法,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较高,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又有可参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现有工程时采用。物料衡算法,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比较简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合所有的建设项目,理论计算是设备按理想状态考虑,结果大多数情况偏低,不利于提出有利的环保措施。资料复用法,评价最为简便,评价工作等级较低,时间短,无法利用以上两种方法的时候采用,可以作为补充,但数据准确性差。

工程分析包括:工艺过程分析(重点内容);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交通运输影响分析;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非正常工况分析: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污染物排放的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其他情况: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和生态影响因素分析等。

14.环境现状调查的目的:为了掌握环境现状或本底,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进行环境管理提

供基础数据。

环境现状调查一般原则:根据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调查范围、筛选应调查参数,调查范围原则上大于评价区域。

先搜集现有资料,若不能满足需要,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

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表水等,现状调查应全面、详细,定量化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内容可适当调整。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是首选方法,缺点是收集的资料属二手资料,不全面,很难满足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现场调查法: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工作量大、需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受客观条件限制;遥感法:从整体上了解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

到达地区的环境现状。缺点是不十分准确,只能做辅助性环境现状调查(航空和卫星图片等)。

15.环境标准分为三级: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冲突时优先执行行业标准。

16.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目的是弄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法、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由工作等级

确定调查范围,一级评价要求调查评价区内所有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特别情况下,还应调查评价区外的污染源。二级需调查评价区内与拟建项目相关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三级评价可只调查拟建项目的污染源。

污染源调查因子:应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因子、评价区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因子以及区域或拟建项目的特殊污染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注意点源与非点源的分类调查。

污染源调查方法:分为普查与详查,一般是采用普查与详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泛、危害严重的重点污染源,应进行详查。非重点污染源采用普查。

18.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1)物料衡算法: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是物质不灭定律在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该模型的推导来自于物

质总体的质量平衡。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所含这种物料的量与这种物料流失量的总和。项目上常用钢铁企业、化工企业环评,对于污染物常用于有特征元素的污染物,大气污染物中为SO2,氟化物等,水污染物总磷、总氮。

2)经验系数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项目上常用于有成熟工艺的项目,例

如电厂环评。

3)实测计算法:是对污染源进行现场测定,得到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量,然后计算出排放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已

投产的污染源。

17.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P23遵循的原则P23

18.计算确定首要污染物:污染源评价方法的等标污染负荷法

等标污染负荷:某种污染物的年排放量与该污染物评价标准的比。(气污染物一般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水污染物一般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环境影响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

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所有项目均要预测生产运行期,分正常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

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情况考虑两个时段,即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对

污染来说就是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段。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如分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

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和内容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一般情况,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参数,一类是特征参数。前者反映该评价项目的一般质量状况,后者反映该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

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有四种: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课本第四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1.所以研究水环境应包括水质、底质和水生生物,有必要应评价水土流失。

2.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向水体排放各类污染物质(或能量),当其数量达到使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

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原来水的使用价值时,即引起水体污染。污染源:点源、面源(非点源)。

3.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水环境的范围极广泛,所以研究勘察的范围大。水体分类多,所以涉及的标准多,而且地

表水、海洋和地下水环境一般分专章评价。不仅针对于水质,研究的内容多。所以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最大特点就是复杂。

4.

5.水体污染物有四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度(pH),热效应

4.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依据,划分为五类:I、II、III、IV、V。水质级别要求越高,相应的评价级别也高。

6.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地表水环境调查范围同时

也是其评价范围和影响预测范围。

7.

内容河流:河宽、水深、流速、流量、坡度、弯曲系数等;感潮河口:加涨落潮情况;湖泊、水库:面积、形状、水深、水温分层情况等。海湾:海岸形状,海底地形,潮流状况,水温、波浪的情况

现有污染源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对点源只在十分必要时再调查、测试,对于面源一般不实测。

水质参数的选择:选择的水质包括两类:常规水质参数,能反映水域水质的一般状况;特征水质参数,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常规水质参数:pH、溶解氧、CODMn、BOD5、凯氏氮或非离子氮、酚、氰化物、砷、汞、Cr6+、TP、

水温,可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污染源状况适当删减。特征水质参数: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

8.水质现状评价数学表达式分两种:一种用于单项水质参数评价,另一种用于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多项水质参

数综合评价只在调查的水质参数较多时方可应用。此方法只能了解多个水质参数的综合现状与相应标准的综合情况之间的某种相对关系。

常采用指数法,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水质参数超过规定的水质标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内梅罗平均值

上限9,下限6

9.水质调查

10.预测范围预测范围与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相同或略小(特殊情况也可以略大),确定原则与现状调查相同。

预测断面预测断面所受的环境影响应能来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该范围内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预测断面的数量和布设应根据受纳水体和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一般选:已确定的敏感点;环境现状监测点;水文特征和水质突变处上下游、水源地、重要水工建筑物及水文站;河流混合过程段;局部超标范围;预测混合过程段和超标范围的预测点可以互用。

预测时期:对一、二级评价项目应预测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的两个时期环境影响。三级评价或评价时间较短的二级评价可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期的环境影响。对于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冰封期的环境影响。

预测阶段: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并按正常排污和不正常排污(包括事故)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对于建设过程超过一年的大型建设项目,应进行建设阶段环境影响预测。个别建设项目还应预测服务期满后对水体的环境影响。

11.常用水质模型及其选择三维模型

预测河段划分预测范围内河段分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段。

充分混合段: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混合过程段: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上游河段:指排放口上游的河段。12.评价重点所有预测点和预测水质的水质参数均应进行各生产阶段不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应有重点。空间方面

(评价点)水文要素和水质急剧变化处、水域功能改变处、取水口附近等应作重点;水质方面(评价因子),影响较重的水质参数应作为重点。

评价参数值:评价的水质浓度应是预测浓度或预测浓度与本底浓度之和。

13.结论内容包括地表水环境现状概要、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与地表水环境有关部分的概要、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

预测和评价的结果、水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和建议等。

课本第五章,课件第四章大气环境

影响评价

1.特点评价范围大自净能力大

评价工作难度大、周期长

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

3.大气污染源分类按预测模式的

模拟形式分为点源(如烟囱、集

气筒)、面源(工艺过程中的无

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

源)、线源、体源(如焦炉炉体、

屋顶天窗等)四种类别。平原地

区排气筒高度不高于40m或排放量小于0.04t/h的按面源处理。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粒径小于15μm 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在此范围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非正常排放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工艺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不是事故排放。

4.大气污染物在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中的指标往往不一样;先确定环境质量标准,后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

5.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GB3095 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

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在图中标注,并列表给出环境空气敏感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名称、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级别、与项目的相对距离、方位、以及受保护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6.评价工作等级:

7.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

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

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

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

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

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

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

污染源。

污染源调查方法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

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

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

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

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

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

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

用前期工程最近5 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

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

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因子: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监测布点要求: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敏感区域、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监测结果统计:

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

预测模式可分为估算模式和进一步预测模式在使用该模式时,需要调查两类资料,一类是污染源的资料,另一类是气象资料。

源高有效源高He等于烟囱实际高度H与烟流抬升高度△H之和:

9.p116

10.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

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代替了旧导则中所称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若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内存在长期居住的人群,应给出相应的搬迁建议或优化调整项目布局的建议。

11.评价点浓度的计算

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值+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

最大地面浓度点:预测值+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

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

应考虑评价范围内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建成后对评价范围的共同影响。

第六章课件第5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土壤环境的特点开放系统;较强的纳污、自净能力;决定植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污染;土壤退化和破坏

分类土壤资源评价----评价土壤资源价值的退化程度;土壤-农作物的污染评价----评价土壤中污染物对植物危害

建设项目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

(9)可能产生局地酸雨的项目。例如,燃烧高含硫煤的发电厂,会对土壤的化学组分造成影响,并潜在地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影响。

(l0)那些把选址地土壤和地貌作为选址条件的项目,如城市废物和污泥填埋场,河、港的疏浚淤泥堆放场等项目,会造成场地及周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11)沿海岸区域开发的项目可能增加海岸线侵蚀,也可能因海岸线侵蚀影响项目本身。这类项目如海边空地开发和与此相关联的后续发展,与港口和船舶锚地设施相关的项目,以及与港口和码头发展有关的项目。(12)单一蓄洪或多目标杜蓄水资源(蓄洪、供水、发电等)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期,对土壤和地质环境会造成两大影响:泥沙沉积,蓄水后库区底下的地下水层、土壤和地貌等将发生变化。(13)在合同承包或租用的土地上种植庄稼或放牧,往往缺少对土壤的保养,造成土镶化学性质和侵蚀程度加大。(14)大型管道工程在施工中用重型设备会将土壤压实,降低土壤透气性和渗水性,使植物不易生长,造成强的地表径流和侵蚀作用;施工机械使土壤颗粒破碎和除去表面植被,使土壤易被水流侵蚀。土壤侵蚀的速度和数量与坡度、土质的暴侵蚀性、植被恢复的时间以及降雨强度等有关。在管沟中特别容易造成侵蚀,因为回填土一般较松散,管沟会成为天然的排水沟,管沟上的堆土会不断沉降,在表层形成一个径流的天然流道。管道施工造成土壤侵蚀的后果有两方面,其一是表土肥分的流失,其二是受纳地表径流的河水中悬浮物浓度提高和底泥沉积量增加。

2.各种工程的影响识别,工业工程建设项目: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水利工程和矿业农业P151-155

各条

3.评价土壤的评价因子的选择的自由度相对较大,一般是根据监测调查掌握的土壤中现有污染物和拟建项目将要排放

的主要污染物,按毒性大小与排放量多少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比法进行筛选。根据土壤的特点,一般最关心评价参数:重金属、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农药、洗涤剂)、pH、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为基本标准,该标准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三类,标准分级也是三级,I类土壤执行一级标准,依此类推。该标准规定了八种重金属、六六六和滴滴涕两种农药土壤含量值。

4.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原则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由于尚无推荐的行业导则,所以分级没有硬性的指标,可以依以下四个原则确定评价等级: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可能会破坏的植被种类、面积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侵入土壤的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数量,易降解程度,以及受影响的土壤面积;土壤能容纳侵入的各种污染物的能力(环境容量);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5.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根据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的特点,可以分为土壤污染型影响,土壤退化型影响,土壤资源破

坏型影响。

6.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方法包括资料调查和现场监测。

7.土壤质量监测布点:要考虑评价区内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要使各种土壤类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地

形地貌条件均有一定数量的采样点,还要设置对照点。要使土样采集点的布设在空间分布均匀并有一定密度,从而保证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代表性和精度。考虑废水影响(沿纳污河流、湖岸、海岸带状布点)、废气影响(从点源呈放射性布点,下风向密布)和固体废物(从堆场沿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向呈放射性布点)。

采样点的选择:一般采用对角线法、梅花形法、棋盘形法、蛇形法和网格法等采样方法。

采样深度的确定:一般采用随机深度采样、分层随机深度采样、规定深度采样。

8.土壤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土壤退化趋势预测:土壤侵蚀预测,土壤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预测

E:土壤侵蚀量R:降雨侵蚀量指标K:土壤侵蚀度L:坡长C:耕种管理因素P:土壤保持措施因素

土壤环境容量估算Q:污染物的固定环境容量c:容许含量B:环境背景值2250:计算系数,该式用于某些重金属或难降解污染物

9.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和污染趋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入量;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出量;计算土壤污染物的残留量;预测土壤污染趋势

10.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的广度分析土壤污染型影响广度分析;土壤退化型影响广度分析;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广度分析。

土壤环境影响的深度分析土壤污染型影响深度分析;土壤退化型影响深度分析;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深度分析。

土壤环境影响的深度分析土壤污染型影响广度分析;土壤退化型影响广度分析;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广度分析。

第七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引起的声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外界噪声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噪声污染降低到允许水平;从声环境影响角度评价建设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选线、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

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增加了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一节,明确规定对建设项目的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应分别进行评价,明确了评价对象不仅包括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包括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删除了有关声源的监测方法,保留了简易法测量声源声功率级的方法;增加了典型建设项目分类预测及噪声控制措施、区域环评中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等章节;明确提出了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要求;由推荐性标准变为强制性标准。3.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和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水运等)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在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上行驶的车辆以及从事航空和水运等运输工具,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同一敏感点即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

4.按声源向外辐射声波的规律划分,可分为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5.声环境评价工作的分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性评价,三级为简要

评价。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6.调查敏感目标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等情况,并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敏感目

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如方位、距离、高差等)。

环境现状调查有三种基本方法是: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

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I总=I1+I2。分贝不能直接相加

7.对策建议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规划布局和设备选型等的合理性,评价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提出需要增加的噪声防治对策、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及跟踪评价等方面的建议,并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要分别从污染防治和污染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具体治理噪声的方法。

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可大致分为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预测与评价、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等四个步骤。

1.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态完整性度量:生产能力:(生物生产力);稳定:(恢复和阻抗)(生物生产力,植被的异质化程度)

3.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课本P243

4.P248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和范围

5.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包括:影响因素识别—识别影响作用的主体;影响对象识别—识别影响作用的受体;影响效应识

别—性质、程度、可能性;重要生境识别p249

影响对象识别:影响的性质:即正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可否恢复或补偿,有无替代,长期与短期影响,累积性影响还是非累积性影响;影响的程度:即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素等。可通过识别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来定性地判别影响的性质和影响导致的变化程度。影响识别及其表达方法: 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等。

6.敏感区指我国现存的著名自然历史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

7.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原则p248

根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为1、2、3级.

划分依据原则:选择1~3个方面的主要生态影响,生态因子变化的程度、生态影响变化的范围确定工作级别。

8.根据评价的期限不同,生态环境评价分为生态影响评价和后评价两种。

生态影响评价: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生态影响评价是指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在预测评价中应对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分别评估或分析,对远期运行情况进行预测。

后评价: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后评价是指在工程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评价。1级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生态影响评价应作后评价,并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论证。

9.生态环境现状调查P251

10.评价:生态现状评价P251 预测评价P253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生态现状评价要有大量数据支持评价结果,也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常用方法有图形叠置法,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法,数学评价方法等。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要求: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状况进行评价。2级以上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

评价生态现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

1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

一般采取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进行文字分析与定性描述,也可以辅之以数学模拟进行预测。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类比法、列表清单法、综合评价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生产力评价法、系统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法等。

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性质:预防、减缓、恢复、补偿、改善(建设)

课件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1.环境风险评价ERA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

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的评价重点: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分类: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可以将环境风险评价分为两类,即各种化学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和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评价方法:概率评价

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该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

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3.风险值风险值是风险的度量值,用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

用R表示,即: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

环境风险的特点:不确定性、危害性

境风险分类:化学风险,物理风险,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环境风险评价中考虑的主要是前两类。

危险物质概念: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使其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重大风险源: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功能单元至少应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的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开的地方。

4.评价等级判定

一级评价需要进行定量计算,二级评价进行定性分析。

环境空气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范围;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环境敏感性排查按现在的要求为半径5km。

5.生产设施风险识别: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6.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泄漏。

7.资料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

料。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8.源项分析内容是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最大可信事故: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方法包括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或类比法。各危险单元的最大可信事故要一一判定。

W[泄漏量]=Q[泄漏速率]×T[泄漏时间] 泄漏速率的估算可以分情况按液体泄漏速率、气体泄漏速率、两相流泄漏、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

9.后果计算是通过对最大可信事故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扩散的计算来确定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和范围。后果

计算是通过大气扩散计算、水体扩散计算和综合损害计算的方法来进行。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计算可利用三种模式:多烟团模式:用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几小时以内);

分段烟羽模式:事故排放源项持续时间较长时(几小时至几天);重气体扩散模式:比重比空气大的多的稠密气体。

风险计算目的是为了求出风险值,所需因子为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和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

风险评价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

风险防范措施

①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②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③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④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⑤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⑥爆炸危险区域、腐蚀区域划分及防爆、防腐方案;

⑦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⑧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

1.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原则),综合考虑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

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2.确保环境管理从“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方向发展。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简称为“三同时”原则。

3.评价资质实行审核认定制度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来承担。我国目前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实施评价资质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从业人员必须为环境影响评价专职人员,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实施岗位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评价资质根据2005年8月15日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26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评价机构只有在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

评价资质分甲级、乙级两个等级。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按照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担一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持有乙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按照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担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在乙级评价资质中,有一类评价范围限定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特殊资质。

4.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11个小类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2个小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的11个小类为:轻工纺织化纤、化工石化、医药、冶金机电、建材火电、农林水利、采掘、交通运输、社会区域、海洋工程、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环境影响报告表有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个小类。

5.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新标准增加了

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

值监测指标。

2016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评考题

2016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 育环评考题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在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下水等,应有定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 A.调查内容 B.评价项目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若将开发区定位为新经济区,则应以()来配置要素。 A.人口计划规模 B.经济发展规模 C.环境承载能力 D.资源需求总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3.()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南和监督依据。 A.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B.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D.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的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A.设计筹备阶段 B.建设阶段 C.投融资阶段 D.项目运行结束后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6.()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A.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境影响报告表 D.境影响登记表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7.根据产业组织学的(),规划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其中包括环境绩效。

A.结构行为绩效理论 B.价格理论 C.产业竞争与规制理论 D.产业组织形态创新理论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8.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在于()。 A.彻底消除风险 B.降低风险损失 C.究风险减缓措施 D.认清风险危害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当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定位为某些主导产业的基地,则开发区更注重的是()。 A.规模 B.结构 C.效益 D.总量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0.()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A.环境容量控制 B.目标总量控制 C.指令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复习重点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1.环境影响 ⑴定义: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⑵研究目的: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 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措施限制人对人的不利影响) ⑶分类,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不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不利与有利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不同的个人、团体、组织等由于价值观念、利益需要等的不同,对同一环境变化的评价会不尽相同,导致同一环境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确定环境影响不易。 2?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环评法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⑴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⑵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即需要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2?我国环评制度的特点: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②分类管理、 分级审批;③明确规定鼓励公众参与;④环评内容丰富,为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技术审查制度。 分类管理:按照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这一特点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 全面评价;②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③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 报环境影响登记表;④新建项目强调选址的环境可行性;改扩建和技术改进项目突出 分级审批:对于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投资规模、不同行业等的建设项目,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县等不同级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其环评文件。原则:对资源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一些行业和项目提高审批等级。 意义: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制度适应了我国具体国情和政治体制,对于提高环评管理审批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3?公众参与的两个阶段: ⑴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 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类似于国际通行的程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 从建设方的环境影响申报(咨询)开始,环保管理部门根据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筛选)的原则,提出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类型并明确审批部门,建设方根据环境影响申报/咨询意见,委托具有恰当资质的环评 机构开展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期间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受影响公众的意见。环评文件需经环保部门的评估或咨询机构(如有行业主管部门,则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专家评审后出具评估意见,再报审批部门审批,审批过程中需要有公众参与。建设方获得批文后方能施工,在施工结束后仍向审批环评的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完成竣工验收报告(监测报告、调查报告)并通过竣工验收后正式投产。按法律法规进行后评估及跟踪评价。 环境影响申报,开始项目论证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开始设计 编制竣工验收报告(监测报告-污染类,调查报告-非污染、生态类) 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产后评估及跟踪评价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

新旧环评法部分内容解读

新旧环评法解读 1. 环评审批不再作为核准的前置条件 修改前的《环评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而此次《环评法》修改将其中“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删去,可见环评审批可以与项目审批同时进行,环评审批不再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条件。这也是对《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的响应。 重点:企业在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未通过合法手续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不得开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不再作为核准的前置条件”不是意味着没有环评审批就可以进行项目的建设,恰恰相反,以后的项目必须在环评通过审批部门审批以后才可以建设。就是说,不管最后项目是否能够通过当地政府的审核,此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环评文件的编制。强化说明任何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 2. 将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改为备案 修改前的《环评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而修改后的《环评法》规定:“国家对环境影响登记表实行备案

管理”。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再审批,而相应的未进行备案的处罚是怎样呢?修改后的《环评法》第三十条第三款专门对此作出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备案,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区别于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未经审批的处罚。 重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未备案的,也会有处罚。并不是代表企业就可以通过此种方式逃避相应责任。只是区别于报告书与报告表的处罚。 3. 环评未批先建取消限期补办手续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这是对原《环评法》中限期补办环评的调整。 修改后的《环评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注]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对《环境保护法》的响应和细化。 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

环评书

附件: 新建大同至西安铁路(DK414+500~DK448+200段) 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建设项目地点 本段线路经过晋中市(灵石县)、临汾市(霍州市)。 (2)建设项目的相关背景 大同至西安铁路基本呈南-北走向,纵贯山西全省,连通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等地市,是山西省南北向客货交流的主通道,同时,连通陕西省渭南市和西安市。 本项目建成后,将与大张客专、石太客专及陇海客专、京广客专一起,构成山西省和陕西省对内、对外运输的高标准客运网,不但为两省内各地市间及省内与省外间旅客交流提供了一条舒适、快捷、安全、高效的运输通道,同时,在路网上,将形成华北与西南间的又一客运主通道,与京广-陇海客专一起承担着京、津、东北、冀东、冀北部分地区与陕西南部、西南地区的旅客交流,增加了客运网的机动灵活性。 实施本工程,将使山西省主要地市快速客运全面成网并整体纳入国家快速客运网,可有效沟通大运经济带,充分压缩山西省内三大经济增长极间的时空距离,加强陕西与山西两省的客货交流及缩短时空距离,对于促进上述经济带的合作共赢,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4月完成了《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铁路可行性研究(送审稿)》,2009年5月原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组织了审查,并于6月底完成了《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铁路可行性研究(送审稿)鉴后修改》。 2009年12月11日,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9〕532号《关于新建大同至西安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对本工程予以批复。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新旧环评法对比

新旧环评法解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7月2日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所作的修改,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修改内容主要对比如下: 1、环评审批不再作为核准的前置条件 原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办结后才能向发展改革部门申请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项目核准。 修改后,环评行政审批不再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将环评审批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项目核准同时进行,但仍须在开工前完成。

2、将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改为备案 3 、不再将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作为环评的前置条件 原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规定,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为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修改后,不再将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条件。

4、取消行业预审 取消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预审。 5、增加了根据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等规定

6、“未批先建”最高罚款二十万元改为总投资额的1%至5% 原来罚款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最高为二十万元,现在改为总投资额的1%至5%,项目如果是上亿元的话,罚款可以达一百万元至五百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7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所作的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所作的修改,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16年7月2日 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修改 (一)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审查小组提出修改意见的,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应当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的采纳情况作出说明;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二)删去第十七条第二款。 (三)将第十八条第三款修改为:“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当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予以简化。” (四)将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

2016年注册咨询工程师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真题及解析

2016年咨询工程师《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下列情形中,核准机关不予核准项目的是()。 A.项目未取得金融机构贷款 B.项目尚未办理安全生产许可 C.项目财务效益一般 D.项目未取得土地预审意见 【答案】D 【解析】根据《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于未按规定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节能审查意见的项目,各级项目核准机关不得予以核准。对于未按规定履行核准手续或者未取得项目核准文件的项目,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2.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施工技术方案要进行多方案比选 B.可行性研究阶段不需要进行融资方案研究 C.投资和成本费用的估算不需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 D.设备方案不需要提供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材质数据 【答案】A 【解析】教材P17。B、C、D都需要。 3.关于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评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项目建议书的评估结论是银行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 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结论是企业投资者决策的依据 C.项目申请报告的评估结论是企业投资者决策的依据 D.项目建议书的评估结论是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依据 【答案】B 【解析】教材P24。A可研报告评估结论是银行贷款决策的依据。B对企业投资者而言,初可研和

可研报告的评估结论是企业内部决策的依据。C项目申请报告的评估是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决策的依据。D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的评估结论是项目立项的依据。 4.市场需求调查中的有效需求是指()。 A.市场的潜在需求 B.按一定增长速度预测出的需求 C.消费者现阶段具备支付能力的需求 D.现时无法实现但今后可以实现的需求 【答案】C 【解析】教材P27。市场需求的调查包括三个方面:有效需求、潜在需求、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效需求是指消费者现阶段能用货币支付的需求。 5.下列行业竞争类型中,呈现同质产品特征的市场类型是()。 A.完全竞争 B.寡头垄断 C.双头垄断 D.完全垄断 【答案】A 【解析】教材P58图2-6,完全竞争在产品差异方面体现同质产品,寡头垄断、双头垄断、完全垄断都有潜在的产品差异的可能。 6.某地区2015年人均年收入6万元,冷暖空调的市场销售总量为11万台,其收入弹性系数为0.5。预计2016年该地区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增长8%,如果采用收入弹性法,预计2016年该地区冷暖空调的市场需求总量是()万台。 A.11.60 B.11.44 C.11.88 D.16.50 【答案】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序号重点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 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 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 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2016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导则试卷100分通过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 )级( )类标准体系。 A .三,五 B .三,六 C .四,五 D .四,六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后( )日内,向公众公告拟建项目信息。 A .5 B .7 C .15 D .3 30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3.若将开发区定位为新经济区,则应以( )来配置要素。 A .人口计划规模 B .经济发展规模 C .环境承载能力 D .资源需求总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主要论述水源、用水量、给水管网的情况。 A.给水规划 B.排水规划 C.污水处理规划 D.供热规划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5.当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定位为某些主导产业的基地,则开发区更注重的是()。 A.规模 B.结构 C.效益 D.总量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开发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不应低于()级。 A.一 B.二 C.三 D.三级以下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7.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8.()的任务就是要区分、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问题。 A.规划方案分析 B.规划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C.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9.环境风险具有()。 A.确定性和危害性 B.不确定性和危害性 C.确定性和非危害性 D.不确定性和非危害性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0.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在于()。 A.彻底消除风险 B.降低风险损失

环评报告书格式

商丘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 总论 项目由来 河南省商丘市建筑石料矿位于黄山区三口镇境内,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页岩。根据《黄山市矿业权设置方案》(2012—2015年),吴家坑建筑石料矿拟扩大矿区范围。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五条、《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七条之规定“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为此,吴家坑石子厂委托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屯溪地质调查所对该矿山重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在建设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在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和文件、调查项目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原则和方法,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通过专家评审。兹根据评估后的大纲和评审意见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报告书的目的 本次编制报告书的目的是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把不利影响减缓到合理可行的最低程度而必须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给出该工程可行性的结论,并提出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本项目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四届人大常委会第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 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 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 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 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

2016年注册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试卷

2016年注册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试卷 【试卷总题量: 38,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96.0分,用时3009秒,通过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在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下水等,应有定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 A.调查内容 B.评价项目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主要论述水源、用水量、给水管网的情况。 A.给水规划 B.排水规划 C.污水处理规划 D.供热规划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3.海洋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其中二级评价一般采用()方法。 A.物理模型实验法 B.数值模拟法 C.近似估算法

D.类比法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关于环境现状调查的资料收集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效果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资料收集法获得各种现有资料 C.资料收集法是全面系统地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有效方法 D.资料收集法往往难以符合环境现状调查要求,需要补充其他方法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界定的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A.地方政府政府及其部门拟定的规划 B.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C.可能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专项规划 D.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6.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B.旁听人应当遵守听证会纪律,且不享有听证会发言权 C.新闻单位采访听证会,应当事先向听证会组织者申请 D.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人数一般不得少于20人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最新环评法新旧对比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7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所作的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所作的修改,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16年7月2日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修改 (一)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审查小组提出修改意见的,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应当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的采纳情况作出说明;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二)删去第十七条第二款。(原内容为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三)将第十八条第三款修改为:“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当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予以简化。”(原内容为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建设单位可以简化。) (四)将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办理。 “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国家对环境影响登记表实行备案管理。 “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以及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原内容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

2016年环评师《技术案例分析》基础练习及答案2

2016年环评师《技术案例分析》基础练习及答案2 案例一某地拟在近海建一混合码头,设计油品泊位3个,煤炭泊位2个,散杂货泊位3个。码头所在近海一带现状以水产养殖业为主。拟建工程占用陆域面积 270公顷,同时,需填海造地10公顷。征地无拆迁,但防护距离范围内是否有居民尚需调查。除港池疏浚约600万方外,陆地工程挖方量60万方,填方量 157万方。距码头占地区8公里有一省级自然保护区、距码头10公里的海域有一岛礁旅游渡假风景区。 问题: 1、在工程分析中,除交代主体工程基本情况外,还需说明哪些问题? 2、工程建设生态影响应考虑哪些方面? 3、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中,环境保护目标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外,还应关注哪些? 4、简述工程施工期可能对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 5、简要分析营运期的环境风险因素。 参考答案: 1、还需交代辅助工程、附属工程、配套工程、环保工程或依托工程,包括陆地运输道路、岸上储罐、供水、供电、通讯、生活办公场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 工程分析中应说明生产营运方式与过程,各类污染物的产生环节、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 2、生态影响需考虑陆地生态影响与近岸海域生态影响。 陆地生态影响保护工程占地及土石方填挖作业造成的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植被损失、水土流失,对周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省级自然保护区、岛礁旅游渡假区等的不利影响。 近岸海域生态影响主要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包括港池疏浚及产生的悬浮物质、船舶运输及其排放的噪声等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不利影响;运输油品的船舶发生溢油事故产生的环境风险或污染影响。 3、关注工程占地区自然植被、野生动物、有无保护物种,重要群落或生态系统;关注近岸海域环境功能、海水水质现状、海洋保护动物、重要经济鱼类等海洋生物资源现状、海水养殖等。 4、主要是码头工程填海造地施工及港池疏浚作业影响,包括施工期产生的施工污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港池疏浚产生的悬浮物、噪声、含油污水对近岸海域水质及海洋生物将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施工期扬尘、固体废物对海域的影响等。 5、主要是陆地油罐及运输油品的船舶发生油品泄漏、着火,不仅会造成安全事故,也将破坏、污染环境,特别是海洋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的分类: 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计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2、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会判断)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的结果称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计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 3、我国环评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 影响评价报告表: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缓解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的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活动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变化前的状态。 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环评的程序 1、三个评价等级各自的工作要求: 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划分依据: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特点、工程规模、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等) ②项目所在的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③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一等级:定量;第二等级:定量和定性;第三等级:定性 对于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一般都要比较全面和深入,并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