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说史重点

经济学说史重点

经济学说史重点
经济学说史重点

06级经济学说史给的题目

11柏拉图的产业思想,分工思想

?柏拉图的分工思想

?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

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于是人们便自愿联合起来成立国家。

?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工作,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较好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

事各种行业的人。

●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该担任哪种行业和职务,应取决于人们的天性。

●他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而分工又被视为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

的一种自然现象。

?社会上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另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都被说成

是合理的和自然的。

?

?柏拉图的产业思想

?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

?但他又认为雅典人只应从事农业。

?国家应该从农业取得收入,因为只有从农业取得收入,才会使人们不至为了获利而把财产的本来

目的抛弃掉。

?在理想国中商业是必要的,但雅典人不应该从事这种不体面的行业。他主张制定法律使商人只能

得到适当的利润。

?他意识到在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但他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更反对放款和

抵押放债,其目的在于防止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侵吞奴隶主阶级的剩余产品和侵蚀奴隶制自然经济。

?

22亚里士多德的交换思想,货殖

?亚里士多德的交换思想

?他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

?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

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

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对属于货殖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采取否定的态度。

33阿奎那的财富观点

?阿奎那的财富观点

?托马斯·阿奎那把财富分成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

●食物、牲畜、土地属于前者,金银属于后者。

●他认为自然经济是一国幸福的基础,金银财富不应成为国家或个人追求的目标。

●个人拥有的财富只要与其身份相称,便算实现了分配的公正。

?对于以攫取金银为目的的经商行为,托马斯·阿奎那虽然认为可耻,但又认为要具体分析。

●如果是为维持生计、赡济穷人、办公共福利,做点生意是可以的。

●他也赞许过制造商和进口必需品的进口商。

?确定商品的“公平价格”,他说要考虑成本,而有时又把买卖双方对商品的主观评价、需求情况、

风险等作为“公平价格”的因素,甚至还提出售价应照顾出售者的身份和生产水平。

44中世纪经院思想中的公平价格,如何确定

?公平价格

●“公平价格”:公平价格概念首见于罗马法学家著作中。

●到中世纪中期,由于大商业的存在以及大量不等价交换现象的出现,公平价格问题成为

社会普遍关切而教会不得不过问的问题。

●经院学者虽然在“公平价格”的观点上不尽一致,但都反对垄断。

●根据罗马法,公平价格是指在某一阶段内不受行情变化影响的价格,实质上是指与价值

相符的价格。

?公平价格的决定

●多数神学家主张价格应由市场确定。13世纪学者大阿尔伯特(约1200~1280)

明确宣称,产品售出时的价格即是公平价格。

●另一些学者认为,在法定价格条件下,市场价格方可视为“公平价格”。有人甚至主张

应由公共当局确定一切商品价格。

●关于成本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大阿尔伯特及其弟子托马斯·阿奎那并未忽略。他们认

识到市场价格不能长期低于成本。

●13世纪唯名论者J.邓斯·司各脱(约1265~1308)主张,“公平价格”应

包括成本、正常利润和风险。

●“公平价格”理论也被应用于工资确定上。工资被视为劳动的价格。工资应能维持符合

工人及其家属社会身份的生活水平。

55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影响

?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以积累货币财富为目的。认为对

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

?重商主义者反对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家用宗教教义和伦理规范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反对他们

维护自然经济而敌视货币财富,开始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实际的考察。

?重商主义者对经济现象的考察只是流通过程及其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运动。

?利润是从流通中产生的,是贱买贵卖的结果。

?商品生产应服从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工场手工业是为商业服务的。因此,主张在国家的

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重商主义者对财富的看法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望。

遗产

?马克思认为,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探讨,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

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重商主义者只是根据商业资产阶级的实践经验去研究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而没有深入到现象的内部联系去探询事物的本质。

?重农学派的批判立场(财富的来源、国家是否干预经济等)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亚当·斯密)

?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的继承

?管制经济学(从外贸管制到政府行为)

66早期晚期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主张绝对地多卖少买,

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本身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

?也称作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7世纪上半期。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

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贸易顺差)

?为了保证对外贸易中出超,他们主张发展本国制造业,并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

?晚期重商主义者是贸易差额说的代表,意识到货币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带来更多的货

币。

?也称作贸易差额轮

77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纯产品学说

?自然秩序学说

?重农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

?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这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

纯产品学说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量的增加。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即剩余价值)。

?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社会财富。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

?魁奈区别了财富的扩大和财富的增加,他认为,工业并没有使财富增加,只是把各种生产资料耗费和劳动耗费相加,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使财富扩大,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富。

88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观点

?认为货币不是财富,只是为便利流通的交换手段。

–货币可以不用金银来充当。在商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货币也可以用纸币来代替。

?一个插曲:约翰·罗与密西西比泡沫

?真正的财富是土地的产物。只有农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农业是社会各部门的基础。

–他揭露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抨击法国封建王朝的赋税制度与政策,对法国农民的困苦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

?布阿吉尔贝尔承认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要性。

–他又认为货币破坏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行。

–没有货币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反映了小生产者观点。

?布阿吉尔贝尔是自由竞争的早期的热烈拥护者。

–他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破坏了客观的自然规律,其结果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布阿吉尔贝尔是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奠基人之一。

–他用个人劳动时间在各个特殊产业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真正价值’,并且把自由竞争说成是造成这种正确比例的社会过程”。

99重农主义对后来经济学的影响

通过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分析财富与商品流转的规律,重农主义学派为经济学发展成一门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

?收益递减规律由杜尔哥提出来,不是由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提出的

?最早分析了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问题,这在今天仍是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提倡自由放任,他们把经济学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分析政府在经济中的适当作用上来

?亚当·斯密深受魁奈和杜尔哥的影响,魁奈的《经济表》激发了凯恩斯、马克思的灵感

?魁奈的《经济表》是国民收入分析的思想源泉,还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前驱

?重商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研究(自然法则)

?经济和谐(重农主义认为,个人若任其自由,必能实现其最大利益所在;对个人最有利的,也是对于国家最有利益的)

?自由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创造能力)

?资本的分析(分析了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

?分配三阶级说

?纯产品学说

1100如何理解看不见的手

?I n v i s i b l e h a n d

?看不见的手是对市场机制的形象比喻,又称“无形之手”。

?首次出现在亚当·斯密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

?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利己动机基础上的。在他看来,利己之心人皆有之,是人

的本性。

?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

?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经济人”的利己本性,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

?自由竞争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生产的进行,国家干预私人经济生活往往会起妨碍作用。

?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18世纪英国产业资产阶级力图排除一切封建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充分自由发展开辟道路的要求。

1111什么是古典经济学,它的主要内容及研究重点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主要内容

?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

?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1122评价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斯密的经济理论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二重的观点。

?矛盾一:在价值论中,一方面正确地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另一方面又认为交换价值由三种收入决定。

?斯密在论述商品的交换价值时提出了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真实价格”两个概念。

?“真实尺度”指的是一个商品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这是商品交换价值在不同社会中共同的外在尺度,也就是一个商品的购买力。

?商品的“真实价格”,在不同的社会中,由不同的因素构成。

?在初期野蛮社会,它只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所构成,所以商品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也就等于生产这一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在“进步的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真实价格”不再单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构成,而由工资、利润、地租三者构成。

?于是“真实尺度”不再取决于耗费劳动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地租之和,于是形成了斯密价值理论中的二重观点。

?矛盾二:在分配论中,一方面认为利润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另一方面又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的报酬”等等。

?矛盾三:价值规律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有所不同。

?这一变化实际是: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直接按照耗费劳动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现实的交换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不起作用了,把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以生产价格为中心,看成是由三种收入决定价值了。

?矛盾四:时过境迁,斯密的某些理论可能不能解决现在的某些问题

?垄断市场(公司巨型化、工会增加劳动者的谈判能力)

?负外部性问题(环境污染)

?鉴于亚当·斯密的影响,它的荣誉反映了社会对他的评价

?伯克专程到爱丁堡去看他;

?当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他看到《国富论》被译成法文、丹麦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

?英国首相小皮特向他起立致敬

?……

1313亚当斯密的分工思想,道德情操论

?早期著作:《道德情操论》

?1759年4月在他的伦理学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了《道德情操论》

?讨论了道德的力量,它限制人们的自私并把人们组合成一个可以运转的社会。《国富论》假设一个公平社会的存在并说明个人是如何受经济力量引导和制约的

?该书以人性论为出发点,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心。

?人们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他们可能互相受到伤害,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当人们出于爱心、感激、友谊和尊敬而互相提供必要的帮助时,社会就会繁荣和幸福。

?但是,如果人们随时准备伤害别人,那么社会将不复存在,因此,需要一个司法系统,来主持或维护社会公正

?我们道德的力量制定了各种行为规则来限制我们的自私自利行为。

?在社会公平正义之下:“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企业所有者)对社会必需品做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分工理论

?斯密认为发展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方法。

?他首先从当时的主要生产形式手工工场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

?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和专业化而增进;

?分工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费的时间;

?分工使操作简单化,可促进机械发明。

?社会分工和产业内分工

?他继而考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国家的一切工业品,从生产原料、制造工具到加工成品、运输出卖,都是由各行各业分工协作而成。

?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各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互相供给需要,使社会各部分联成一个协作的整体。

?在他看来两种分工只是范围不同。他认为分工是人类本性中互通有无的交换倾向引起的。

?也指出了分工给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操作单一、呆板、妨碍工人智力发展。

?

141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人口思想

?人口抑制

?他认为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地较为巨大。

?在无所妨碍时,人口每25年以几何级数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他说:“随便假定世界有多少人口,比方假定有10亿吧,人口将以1、2、4、8、

16、32、64、128、256、 512那样的增加率增加,生活资料却将以1、

2、3、4、5、6、7、8、9、 10那样的增加率增加,250年内,人口对生

活资料即将成512对10之比”。

?因此,必然发生一种强大的妨碍,来阻止人口增加,这种妨碍就是贫穷与罪恶。

?一切生物都有超越为它准备的养料和范围而不断增殖的经常趋势。

?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均衡。

?积极抑制

–饥馑、战争、疫病、贫困

?预防性控制(道德抑制)

–降低人口出生率

–晚婚或无力赡养自己的子女者不要结婚或者晚婚,而在未婚前要保持贞洁。

?几点结论

?失业和贫困并非社会制度造成,而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

?马尔萨斯极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反对社会改革他认为济贫法使无力维持家庭的人,也要结婚,生育子女,结果是使得贫民制造贫民。

?财产私有制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

?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进退。

1515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缺陷

?地租定义:“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他反对把地租看成是自然的赐予,认为恰恰相反,大自然是吝啬的,自然界中好地太少,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得不耕种贫瘠的土地,耗李嘉图只讲级差地租,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对级差地租的考察涉及到两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由于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在同量土地上投入同量资本,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第二种形态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递减,原先投资和追加投资所形成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也会形成级差地租。

?费更多的劳动生产农产品。

1616李嘉图恶习

?“李嘉图恶习”——关于李嘉图的学社研究方法的争论

?李嘉图论证了用抽象推理的方法形成经济理论的可能性。

?他首创的这种用严格的假设来支持其论断的做法后来被熊彼特称为“李嘉图恶习”。而萨缪尔森称之为“抽象方法论”,科斯则称之为“黑板经济学”。

?什么是“李嘉图恶习”?

–李嘉图恶习就是理论和历史的长时期分离,它剥离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它是纯粹的演绎推理加上数学公式,完全无视历史、社会学、哲学和制度框架。

–它是在不现实、甚至是错误的假设下进行的抽象的思考。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说李嘉图把经济学的车驶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1717萨伊的生产三要素理论

?生产三要素理论

?萨伊认为生产是由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协力进行的,价值不全由劳动决定。

?生产三要素分别提供“生产服务”,从而创造了效用,创造了价值。这就是以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的庸俗效用价值论。

?对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使用,要支付代价,也就是对它们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要给予报酬,劳动得工资、资本得利润、土地得地租。它们组成商品的生产费用,然后,用生产费用来决定价值。

?他还把生产费用和供求论结合起来,借助于供求关系,以随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而变动的价格作为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

?萨伊利用他的生产三要素论来说明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的来源。

?他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各自提供“生产服务”,创造效用、创造价值,因而也创造了自己的收入,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

1818萨伊定律

?萨伊认为购买效用或价值的手段也同样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所创造的其他产品所组成的,于是,生产就给产品创造需求。

?他认为货币并非一切交易的目的,只不过是媒介而已,在交换中,它只起“一瞬间”的作用。如果一种产品难于脱售而产生过剩,并非由于缺乏货币,而是由于某些产品生产过少所致。

?他由此得出几个结论:生产愈多,销路会愈广;一企业的成功,有助于其他企业,全体利害与共;

进口会给本国产品开辟销路;鼓励消费无益,重要在于激励生产。

?萨伊这一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存在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总体生产过剩是不可能。(凯恩斯1936年否定了此规律)

1919巴师夏的和谐经济思想

?巴师夏认为,社会组织是建立在人类本性的普遍规律之上,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欲望、努力和满足。

?满足别人的欲望所作的努力,就是提供服务,两种互相交换的服务决定价值。

?他把服务交换看作是统治人类社会的“最高规律”。劳动提供服务,其报酬为工资;资本牺牲即时的满足、延迟享乐,其报酬为利息。

?他论证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着“合作”的关系,由此得出劳资“合作成果”在分配方面的一条重要“规律”:

?随着社会进步,资本增加、利息下降,但社会总产品会继续增加;

?社会总产品中分配给资本的部分,其绝对量也会增加,但相对量会减少;

?而社会总产品分配给劳动的部分,其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会增加。

?他断言社会一切阶级将会无止境地接近于不断提高的水平,一切人的境况都会不断“改善”,并趋向于平等化。

?他认为劳资双方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和谐”的,要求以信任的眼光来对待资本家,不存在什么阶级对立。

?巴师夏强调经济学是研究人们的欲望、努力和满足,满足欲望的努力就是提供服务,互相交换服务的关系就决定价值。

2200古典经济学的遗产及评价

?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对到他们的时代为止的经济世界作了最好的分析。

?古典经济学确立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1825年牛津大学设立了政治经济学学科)

?一些古典经济学所提出的“规律”在现今标准的教科书中仍被当作经济学“理论”进行讲授?在现今教科书仍被当作经济学“理论”进行讲授的理论主要有:

?收益递减规律

?比较优势理论

?消费者至上理论

?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市场作为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的一种机制等

?古典经济学的缺陷与错误

?不能解决以下问题

?经济萧条、垄断(自然垄断与非自然垄断)、私人行为的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供给等

?混乱的价值理论

?

2211空想社会主义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种进步的学说。

?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理性被他们看作是先验的和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支配世界的唯一力量,他们否认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除了少数例外,他们都否认阶级斗争,否认革命。

?他们鼓吹先验的理性论和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宣称通过小型示范就能使“理性”和“人的本性”

获得征服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胜利。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逐渐失去其革命的意义,失去其原来的阶级基础,蜕变为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

2222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过渡时期的主要思想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从现存社会进入未来理想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

?傅立叶认为,从分散生产的文明制度到复杂协作的和谐制度,中间必须经过两个过渡时期:半协作的保障制度和简单协作的协作制度。

?欧文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公社制度,必须经过一个社会改造过程。

?在过渡时期要解决两大经济任务:①根据合作原则组织生产;②根据劳动公平交换原则组织市场。

?卡贝认为,在私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之间,必须经过一个长达几十年以至一百年的过渡性制度,其任务是:对富人的财产所有制进行和平的社会改造;培养穷人管理共产主义社会的习惯和才能;

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323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2424边际学派的方法论

?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

?他们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

?他们又认为个人的欲望决定人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个人行为的最高原则是追求最大限度效用,即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欲望满足。

2525戈森定律

?戈森三条定理

?①欲望或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

?②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

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

?③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2626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

?他们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

?他们又认为个人的欲望决定人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个人行为的最高原则是追求最大限度效用,即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欲望满足。

2727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

?什么是最后效用程度?

?照他的看法,一种物品随着其总量的不断增加,该物品对人的每单位效用是递减的,而最后增加的物品单位对人所提供的效用程度,即是最后效用程度。

?这种最后效用程度也就是人对物品增加到某一单位上所表现的需求强度,它直接关系到人的快乐和痛苦,和总效用相比,它对人的福利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因此它是决定和衡量物品价值的标准和尺度。

?这里,最后效用程度不是指一批物品中最后一个增加单位所提供的效用量,而是指这个效用量和物品增量的比例。因此在杰文斯那里,价值不具有任何客观物质内容,而只是一种主观的数量关系。

?他提出一个“定理”: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等于交换后双方所有的这两种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比例的倒数。

?这就是说,交换后这两种商品对双方的最后效用程度与两者的价格成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交换即处于均衡状态,买卖双方都可以从交换中获得最大满足。

2288克拉克政治经济学三个自然部分的内容

?克拉克最早把政治经济学分为一般经济规律、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三个自然部分,以代替J.-B.萨伊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三分法”(生产、分配、消费)。

?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分包括财富的一般现象,凡有关取得和使用财富的过程,不管在什么社会条件下发生,都属于这个部分的研究范围。

?第二部分包括静态的社会经济,它说明如果社会是有组织的,如果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毫无变化,财富将会有什么变动。

?第三部分包括动态的社会经济,它说明由于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不断变化,社会财富和社会福利会发生什么变化。

2299边际效用学派的影响

?边际效用学派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是以A.马歇尔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学派的理论支柱之一,又是现代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杰文斯和洛桑学派倡导的数学分析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计量学中被大大地发展了。

3030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值论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

?价值是主观的,是物对人的欲望满足的重要性。

?价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价值量的大小也只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社会必要劳

动无关。

?价值产生于消费领域,不是生产资料将其价值转移予其产品,相反是产品价值赋予其生

产资料以价值。

?资本和土地的收入,或是各自提供效用的报酬,或是产生于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的不同

估价,与剥削劳动毫不相干。

总之,否定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

331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瓦尔拉斯的三种观点:

?观点一: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是一般均衡论的价值论的基础。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称为“稀少性”。

?他宣称:商品的稀少性随着它的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并且与购买商品时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力图使他每一元货币所能购买到的每一种商品的效用量相等。这时,他得到最大的效用,即处于均衡状态。

?瓦尔拉斯的效用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即认为效用可以用1、2、3等数值来衡量。

?观点二:在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的使用。对瓦尔拉斯而言,数学方法是研究经济理论的唯一合乎逻辑和科学的方法。

?在他看来,只有使用数学才能对经济理论加以确切的论证和说明。他的主要研究结果一般均衡论,就使用了微积分学和大量的联立方程。

?由于这个原因,瓦尔拉斯也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数理学派的人物之一。

?观点三: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瓦尔拉斯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有关的,一种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市场的供求关系。

?由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的市场扏能处于均衡状态。

?这种一切市场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被西方学者称为一般均衡,以便和A.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相区别。

3232帕累托最优

?在论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上,帕累托使用了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概念。

?他宣称,当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如此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如果没有任何方式能在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的条件下增加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时,此时该社会即处于最优的资源分配状态。

3333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由于现代经济学家把A.斯密、D.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J.S.穆勒的经济学说,包括这个时期的其他经济学在内,统称为古典经济学。

?剑桥学派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19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3434剑桥货币理论

?在货币理论方面,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说的剑桥方程式著称。

?1917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式化。M=K P Y

?式中: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K表示以货币形态持有的备用购买力占社会总收入的比例;

P表示价格指数;Y表示实际国民收入。

?以后罗伯逊在1922年出版的《货币》一书中,J.M.凯恩斯(在30年代以前也是剑桥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对剑桥方程式和马歇尔的货币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3535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

?建立在局部均衡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局部均衡:即采用孤立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在考察一个商品的价格时,假定其他事项不变,把范围局限在这个商品的局部市场领域以内。

?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由该商品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决定的,用商品的均衡价格去衡量商品的价值。

?所谓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需求价格是消费者(买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这是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供给价格是由生产者(卖者)为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接受的价格,这是由边际真实生产费用所决定的。

?需求价格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

?供给价格由于边际生产费用递增规律起作用,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增的。

3366马歇尔均衡决定的时间分析

?时间分析:在价值论的供求均衡体系中,引进时间因素,分成极短时间、短期和长期。

?只有把时间分析方法用到供求均衡价格理论体系中去,确定在各种时间需求与供给两种因素对价格所起作用的不同,才能调和生产费用说和边际效用说。

?按时间长短分成三种均衡价格:

?①极短时的市场价格,时间短暂到无法改变供给量,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状况,即市场现存商品量的边际效用。

?②短时期的均衡价格,即在现存的技术设备和工业组织的基础上伸缩产量,而没有足够时间去增加设备、改进技术和组织以适应需求的变动。这时,均衡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

?③长时期的均衡价格,即技术、设备和组织均有足够时间加以改变以适应需求的变化。这时,均衡价格虽仍取决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但是,生产费用对商品的价值起着主导作用。

?总之,时间愈短,需求方面所起的作用愈大;时间愈长,供给方面所起的作用愈大。这种均衡价格论无非是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混合成一体的庸俗价值论。

3737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命题

?福利经济学基本命题之一:国民收入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福利经济学基本命题之二: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福利经济学基本命题之一:国民收入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他用边际效用理论来论证这两个命题。他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的,可以用1、2、3、4……等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多少。

?福利表现为人们对商品边际效用的心理满足。这种满足可用消费者对于最后所增加的单位商品所

愿付的价格来计量。

?这样,个人满足量总和可以计算出来,同时,人们之间的满足总和也就可以比较,社会各个人的经济福利总和也可以计算出来。

?个人经济福利总和决定于各个人的收入水平,如果各个人收入增加了,他的经济福利也必然增加。

?如果国民收入总量增加,社会经济福利也会增加。

?福利经济学基本命题之二: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收入的边际效用随着各人收入多少而有所不同。

?富人收入的边际效用较小,穷人收入的边际效用较大。

?如果转移富人的收入给穷人,满足总量就会加大。

?案例:邵逸夫捐资助教

3388外部性举例说明

?企业生产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也会引起社会和私人产值的差别。

?所谓“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使附近的第三者──不是该商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从它得到免费的利益或受到无补偿的损失。

?例如,冒黑烟的工厂虽能获利,但却污染环境,其社会产值小于私人产值。对于这些生产,应通过征税政策加以限制。

?例如,海上的灯塔,虽成本不多,却使过往船只安全航行,其社会产值大于私人产值,因此,应通过补助政策,鼓励这类企业的生产。

?科斯的外部性

3939结合经济学说史的内容,联系现实,谈自己对这门课程的体会(局限的存在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和空间)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

重商主义:一方面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性商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在英国为首的西欧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期出现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及经济政策的总称。 萨伊“三分法”:最先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为了经济学的内容划分和体系的构建尊定了基础。 “戈森第二定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知道最后达到饱和状态;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或次一可能加量的效用程度。随着一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最后效用程度是逐渐减少的。价值的大小就是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的大小,即边际效用的大小。 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对以后的政治经济学影响甚大。 代用原则: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使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其他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用.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1)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2)对生产的态度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生产→重工主义。(3)对货币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把货币看做贮藏手段,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开始把货币看做货币资本以及在运动中自我增值的手段,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⑴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会创造财富。坚决反对重商主义。⑵把“自然秩序”的学说作为整个学说的基础。他们认为凡是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都会健康发展,反之,违反自然秩序社会就会处于病态。⑶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封建外观,重农学派的学说虽然在本质上看是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但从表面上看却有着一块封建招牌,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封建阶级的代言人,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的身上。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1)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有它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2)工人及其家属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3)给劳动者高工资。主张“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以及答案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被认为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和统计学创始人的是(),福利经济学之父是(),提出创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2、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理论是(),科斯论证了企业本质,并提出了()的概念,亚当?斯密在1176年完成《国富论》,它的基本思想是()。 3、亚当?斯密提出了四大赋税原则分别是()、()、()、()。 4、萨伊定律是指(),凯恩斯定律是指()。 1)中。2 3 4 D、拉弗 5、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 A、罗宾逊 B、萨缪尔森 C、卢卡斯 D、拉弗 6、亚当?斯密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中心思想是()。 A.政府管制 B.自由放任 C.宏观调控 D.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7、古希腊思想家中谁区分了“经济”和“货殖”的不同()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色诺芬 D.苏格拉底 8、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在文献中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的着作是() A.《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9、魁奈认为,纯产品是() A.商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B.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C.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C. 1 2 3 4 5 6 7 8 9 ? 1 2 3 4 1 2、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点是什么?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威廉?配弟、庇古、熊彼特; 2、均衡价格论、交易成本、经济自由; 3、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4、供给会自行制造需求、需求会自行创造供给; 5、享乐递减定律、享乐均等定律、享乐扩充定律;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第一章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1、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经济思想: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商业存在有必要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1、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 2、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认为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产业思想: 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商业是必要的。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济思想 1、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 2、思想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他还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

矛盾。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 斗”。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阿奎那的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其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六、恩格斯根据异教的阶级内容,把异教分为城市市民异教(温和派)和农民平民异教(激进派)。 1、城市市民异教:主要代表在意大利和德国是阿尔诺德,在英国是约翰·威克利夫,在捷克是胡斯。 2、农民平民异教: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博尔、在捷克有杰士卡、在德国有闵采尔。 3、.尼科尔·奥雷斯姆: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

经济学说史_试题选择简答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C )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C )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D )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B )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 )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D )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C )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16、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并是利润一部分的经济学家是(C ) A、威廉?配第 B 、亚当?斯密 C、约瑟夫?马西 D、约翰?洛克 17、以下学者中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观点的是( B ) A、大卫?休谟 B、范德林特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18、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 D ) A、历史演绎法 B、抽象演绎法 C、经验归纳法 D、历史归纳法

经济学说史重点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1、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5)古代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在政治上拥护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首创了“经济”这一词汇,对奴隶主的家庭经济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代表作《居鲁士的教育》、《雅典的收入》。 2、理想国:由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提出的以分工为基础的设计。对应于人的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理想国三个自由民阶层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及平民。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 3、公平价格:由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提出,指某一时期不受市场影响的,大多数人一次进行交易的稳定价格,其实质是商品的价值。 二、问答题 1、什么是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 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家庭管理与货殖。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是相对有限的;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是相对无限的。前者是合乎自然的,后者是违背自然的。 2、阿奎那经济思想中的折中主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学说折衷主义的特点。关于货币:一方面,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另一方面,货币有内在的稳定性,反对任意贬损货币价值。关于商业:一方面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在一定条件下是合理的。关于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另一方面又认为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1、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最早出现于公元14、15世纪。是18世纪前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2、柯尔培尔:17世纪末法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家,1665年做了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推行了一套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是重商主义的实践家。 3、重工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增加本国货币。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晚期重商主义又叫做重工主义。 二、问答题 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2)财富源泉的观点:认为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3)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 (4)奖励增加人口: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主张增加人口。 2、托马斯孟有哪些主要的经济思想? (1)认为商人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了一个全才的外贸商人所必需具有的品质。(2)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3)发展对外贸易是孟的重要主张。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4)论证了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如发展转程运输业等。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economy)提出了“经济”这一概念,其含义是家政管理 ·《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经济着作。 1、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最好的职业。 2、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 3、考察了社会分工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一)分工思想 1、如何进行社会分工取决于天性。 2、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二)主张“共产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学者 2、区分小商业与大商业 (1)小商业:从物物交换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而后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目的是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2)亚里士多德对货殖和高利贷持否定的态度 (3)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4、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是商品成为同类的或相等的,使商品具有等一性。 第二节古罗马经济思想 一、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克优斯·贾图 二、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奥古斯丁 1、提倡生产劳动,认为劳动就是祈祷。 2、奥古斯丁首先提出“公平价格”的思想:指某时期内部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经院学派) 1、主要着作:《神学大全》 2、思想特点:调停神学教条和经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说史_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等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但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 2古典经济学? 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3重农主义?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4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5戈森定律? 戈森定律是以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命名的边际效用价值,其内容就是欲望与享受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是现代“效用论”的基础。戈森认为: 1.人类为满足欲望和享乐,需不断增加消费次数,而享乐因随消费的增加而递减,享乐为零时,消费就应停止,如再增加,则成为负数,使享乐变为痛苦。2.假如有人在几种享乐之间有选择自由而无充分享受的时间,则不论这几种享乐起初的绝对量如何不同,要取得最大的享乐总量,必须在他们之间依次消费其享乐量(个量)最大者,直到各种欲望之数量(个量)彼此相等为止3.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情况下,要取得更多的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6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是指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马歇尔用商品的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认为均衡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而需求价格的决定和供给价格的决定有很大的区别,他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提出均衡价格论,指出在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产量和价格也同时达到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是由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是由商品的均衡价格衡量的观点,这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7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理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相对抗. 认为利息相对现在财物和未来财物的主观评价的差额。从需求的角度.认为同样数量的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价值时间差的存在使放弃现在换取未来价值必须给予利息补偿。从供给的角度看,利息主要来源于迂回生产的多产性,即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但耗费的时间较长,利息就是这种时间的间隔。(他的理论基础是:不同时期的需要与资力不同,对将来欲望及其满足手段的评价较低;现在财富比将来财富具有技术优越性。庞巴维克的理论所依据的都是主观价值论,比较简单和粗陋,只分析利率形成的表象。) 8新历史学派?

经济学说史试题

1、如何看待重农学派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2、简述魁奈的“经济表” 3、斯密的三个阶级、三种收入学说评述 4、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利益说、比较利益说 5、试论李嘉图地租理论及其意义 注:五道题目中任选四题作答,每题25分。 课后答案 1、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其功绩主要表现在两个要点上:第一,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工具、原料等);第二,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并且一般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重农学派的学说的两个重要特点:“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封建主义外貌和资本主义实质的矛盾 四、重农主义经济学说 一、理论来源: 重农主义学派继承和发展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借鉴了重农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布阿吉尔贝尔的一些见解和原理,创立了比较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魁奈杜尔阁

三、特征: (一)重农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秩序”观念,指出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都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自然秩序”:指出:“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 (二)重农主义学说是具有封建外观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 (三)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大力提倡经济自由,为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四、影响: (一)重农主义者的“自然秩序”思想给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任务。 (二)魁奈的等价交换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交换是等价的,那么财富的源泉就不可能在流通领域,这不仅击中了重商主义的要害,而且使他把自己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了生产领域,为他首次系统地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提供了可能。 (三)魁奈的纯产品理论为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奠定了基础。 (四)魁奈的资本理论中把资本和生产直接联系起来,抓住了生产资本,这样也就抓住了资本具有决定意义的形态,从而为从生产领域探寻资本的作用和意义,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开辟了道路。 (五)魁奈的《经济表》的科学成就对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的创立有重要的批判继承意义。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一、理论来源: 他继承和发展了英国自配第以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先建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三、特征: (一)他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二)他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从经济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西斯蒙第 一、地位: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二、历史背景:建立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 三、在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1.资本和收入 ①人们的消费只能通过交换来实现。他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前提出发,论证了资本和收入。 ②资本和收入之间的区别就是社会繁荣的基础。一旦生产不能和收入交换,生产就会陷于停顿。 ③他虽采取了三种财富源泉(土地、资本、劳动)产生三种收入(地租、利润、工资)的说法,但他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在他看来,土地和资本都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发挥作用。工资不代表劳动的绝对量,只代表维持前一年工人生活的生活资料。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他同样把地租同工资对立起来,把它看做是工人劳动产品的扣除。 2.生产与消费 ①生产以消费为前提,生产应该服从消费;不过,在商品经济中,生产服从消费的原则转化为供给服从于需求。在这种生产与消费关系中,收入与支出是重要环节。 ②绝对的消费指资本家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从量上说,国民收入调节国民开支,支出决定了消费,国民开支在消费基金里吸收全部生产。因为消费是由支出,或最终是由收入决定的,所以,消费决定生产也可以看作是收入决定生产。 3.经济危机理论 ①西斯蒙第的主要伟绩: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 ②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生产无限的扩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劳动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实现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西斯蒙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家 强调国民“National” 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地位: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二、经济学说: 1.世界主义经济学和政治学 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以世界主义的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的或国家的经济学。而他的国家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2.生产力理论 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他把“国民生产力”分成四种类型:(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物的生产力。根据李斯特的

经济学说史全部重点教学提纲

经济学说史全部重点

经济学说史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平价格: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1)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2)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 (3)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3、比例价格:比例价格是指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要使一切产品都按比例价格交换。 4、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5、斯密的教条: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由三个收入的全数或其中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三种收入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 6、相对工资理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段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 7、再生产理论:收入虽从再生产中产生,但生产本身不是收入,生产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获得这一名称,才能具有这种性质。所以,不是生产决定收入,而恰恰是收入决定生产,收入通过消费决定了生产。

8、有效需求不足:因为商品不都是和商品交换的,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这些交换之间未必是平衡的,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着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9、萨伊定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10、工资基金理论: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人数的比例。最低工资的规定,不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由于工资基金的数量是一定的,因而总会有一部分失业工人存在,除了增加用于雇佣劳动的总基金数量以外,工资率是不能上升的。 11、生产力理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得多,它不仅可以使原有价值得到保存,而且可以使已经消耗掉的价值得到补偿和增殖。 12、戈森定律:两个规律。第一个被称为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随着需求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得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第二个被称为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它是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是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他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自然秩序 重农学派对自然秩序做出了解释: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说来是最优良”的规律。 而斯密所说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种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和竞争自然会把经济事物搞得井井有条。 2、纯产品 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魁奈指出,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3、三位一体公式,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既然生产有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三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价值,那么三要素的所有者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资本所有者得到利息、土地的所有者得到地租、劳动的所有者得到工资。因此萨伊的分配理论可以概括为资本——利息,劳动——工资,土地——地租。马克思称之为三位一体的公式。 4、戈森定律 戈森提出了两个规律,第一个被称为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第二个被称为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它是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是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此外,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它是对享乐递减规律和边际享乐相等规律的补充。戈森的这些观点被称为“戈森定律”。 。 5、历史统计方法——就是对各个时代、各个国家或民族经济发展的史实,进行考察和统计,使之系统化、数量化,然后从这些经济史实中归纳出一些经验法则。(4分) 、戈森第二定律——戈森第二定律是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其内容是:为了使享乐达到最大化,每个人可以在各种享乐之间自由选择。它表达的是在各种享乐之间如何选择才能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

人大版经济学史重点习题答案(2007-07-05 23:11:01) 一,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史发展中的作用? 配第:(1)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史以其他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2)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3)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休谟: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马西:在政治经济学史说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二,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1,政治经济学史的方法:第一次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2.价值理论方面:A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B他曾明确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事实。C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提出了不少科学的见解,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3.分配理论: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A关于工资,提出了最低限度工资理论B 关于地租,配第的地租理论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他还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提出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C 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还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探讨了土地价格问题4.货币理论:在货币本质上;基本职能,货币流通量问题 5.经济增长理论 A 财富观念问题上,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作财富的主要源泉B还详细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他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赋税政策 二.坎蒂隆的重农理论有哪些? 答: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初步阐述了土地所有者的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3.农业年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 一.简述魁奈《经济表》的成就和缺陷? 答:成就:1.运用抽象法;2.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作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4.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缺陷:1.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 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科学地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 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 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而没有“原预付”,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1.修正并发展了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说,(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段,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同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2.对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达到了重农主义理论的最高度。虽承认纯产品是自然的恩赐,但又强调这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劳动的赐予3.相当完备得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他把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他对工商业利润和放债人获得的利息,不像魁那样仇视 一.评价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1.斯密最早地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于剩余劳动,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2.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科学的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 二.评论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09级《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一、题型: 单项选择题(4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在两题中任选1题,10分) 二、名词解释的答题要求: 1、基本概念(定义); 2、简要内容陈述(代表人物); 3、基本评价。 三、简答题:答出基本内容的核心要点,不必详细解释,但内容要完整。 四、论述题:既要阐述其基本内容,又要略作评论分析。答题一般不少于300字 各章的复习要点: 第三章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 2、晚期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 3、柯尔培尔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4、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 第四章配第的经济学说 1、威廉·配第的主要经济理论: 包括方法论、价值论、分配论、货币论等。 第五章布阿吉尔贝尔与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布阿吉尔布尔与坎蒂隆 2、重农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3、自然秩序学说及其在重农学派理论中的作用。 4、魁奈《经济表》的主要理论贡献。 5、主要名词:重农学派、自然秩序、年预付、原预付、纯产品 第六章斯密的经济学说 1、为什么说斯密经济理论思想的核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2、斯密的价值学说的理论贡献及其庸俗观点。 3、主要名词:《国富论》、三大阶级与三种收入、“看不见的手” 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1、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及其缺陷。

2、李嘉图的分配论的主要观点,及他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见解的重要意义。 3、主要名词:比较利益说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1、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2、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论观点。 3、主要名词: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马尔萨斯和萨伊的经济学说 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及其错误。 2、马尔萨斯价值论和危机论的基本观点。 3、萨伊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4、“萨伊定律”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5、主要名词:三分法、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定律 第十章西尼尔、巴斯夏和穆勒 1、西尼尔“忍欲说”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巴斯夏“经济和谐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3、约翰·穆勒关于商品的分类和各类商品的价值决定。 4、穆勒提出“两分法”的理论依据——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5、主要名词:服务价值论、经济和谐论、忍欲说、“并连生产” 第十一章李斯特和德国历史学派 1、李斯特的主要经济学观点。 2、简评李斯特的经济理论 3、罗雪尔的历史主义观点。 4、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 5、主要名词:历史学派。 第十二章边际主义的兴起 1、边际效用理论的先驱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 3、主要名词:戈森定律、边际效用学派、数理经济学派 第十三章奥地利学派

经济学说史重点整点

一.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时期:兴起于15十几晚期,盛行于16世纪中期,衰落于17世纪末 作用:用商品经济的观点动摇封建经济 评价:对经济学思想的第一次探讨,在此之前没有脱离过家庭管理,不成为经济学说。 马克思:重商主义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探讨。 来源: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特点:重商主义是典型的国家干预,也是重商主义的特征之一,流行时是中央集权时期,商业资本需要政权提供保护,政权需要钱财支撑,两者可以结合。 阶段: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点)对比:共同点:都把货币看做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 不同点:如何增加货币 ★早期重商主义 时期: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又称重金主义, 特点: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少买 ★代表人物:安托万·德·孟克列钦(1575-1621,法)《经济学概论》,第一次提出 “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借以表明,他所论述的已不是中世纪研究家庭经济管理的问题, 而是设计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 晚期重商主义 特点:晚期重商主义时期,对外贸易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认识到货币作为资本的 职能,了解到货币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可能不断增殖,他们吧货币真正作为增加货币的手段。晚期重商主义力图在对外贸易中直接调整商品的运动,从而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所以,又称贸易平衡论或贸易差额论,马克思称为重工主义或真正的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 代表作:《贸易论》,托马斯·孟在该书中较全面地反驳了反对国家允许东印度公司每 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的意见。 评价: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著作,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亚当斯密说:英国及其它国家的商业国民经济学的基本格言。 内容:托马斯孟把当时的反对意见归为四种: ⑴东印度公司等得船队运走了英国几乎所有的金银硬币,只买来了英国不需要的物品, ⑵每年为其建造大量的船只,浪费了造船材料并使材料涨价, ⑶东印度公司贸易使传统商业和航运业凋敝 ⑷东印度公司贸易使皇家造币厂开工不足 核心:不该违反早期重商主义的原则而运出货币。 托马斯孟认为商人应该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 务责任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国内贸易不会使国内货币总量有所增加,只有对外贸易 才能使一国拥有更多的货币。这是一种贸易差额论。 根据这种贸易差额论,并以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机器航运业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为例,指出 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能限制货币的输出,并应该通过贸易换取商品,促进贸易和航运业。他主张实行保护关税政策,输往国外的商品免税,转口贸易轻税,消费品进口课税以重税。 还提出了扩大国内耕地,鼓励人口增长等建议 托马斯孟说: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代表人物2:柯尔贝尔(1619-1683,法)(名词解释,问答题) 生平:17世纪法国著名政治活动家,重商主义的实践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