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2.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甲时期

B.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甲→乙时期

C.乙→甲时期,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活动旺盛

D.甲→乙时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岩羊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有角和无角,雄性个体有有角和无角,雌性个体只有无角,下列杂交组合可以从子代表现型推断性别的是()

A.♀Aa×♂aaB.♀aa×♂AAC.♀aa×♂aaD.♀Aa×♂Aa

4.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分子数相同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

5.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6.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

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

7.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体积都缩小

B.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坏死现象

C.细胞的癌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常与多个基因有关

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血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共同特征的是()

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功能发生改变

B.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C.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9.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10.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11.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1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和

13.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的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14.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 d决定深紫色,P m决定中紫色,P l决定浅紫色,P v决定很浅紫色(几近白色).其相对显性顺序(程度)为P d>P m>P1>P V.假使一只浅紫色企鹅(P1P v)和一只深紫色企鹅(P d P m)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比例为()

A.2深紫色:1中紫色:1紫色

B.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

15.如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基因是()

A.B.C.D.

16.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授以鲜红色植株的花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A.2鲜红:1蓝B.2紫:1鲜红C.1鲜红:1紫D.3紫:1蓝

17.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

据此分析,若用1(黑鲤)与红鲤测交,子代中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

A.1:1:1:1B.3:1

C.1:1D.以上答案都不对

18.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B.C.D.

19.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的肤色都是一样的.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数目分别有()

A.27,7B.16,9C.27,9D.16,7

20.某种蛙的眼色有蓝眼(A_B_),绿眼(A_bb、aabb),紫眼(aaB_)三种,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交配,F1仅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现型,理论上F1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

A.1:lB.3:2C.9:7D.3:1

2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22.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23.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2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分别会出现什么异常结果()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7.如图表示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A.B.C.

D.

2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1B.1:1:1:1C.3:1:3:1D.3:1

29.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三黑一白B.全部黑色

C.二黑二白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30.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个生物的细胞中DNA总量完全相同,4种碱基的量也分别相同,下列各项对此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相同

B.这两个生物的DNA分子数相同

C.这两个生物的性状相同

D.还不足以作出以上三项判断

31.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如图所示,该实例可以说明()

A.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能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DNA中部分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相应的蛋白质结构必然改变

32.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DNA分子上的任意片段不一定都是基因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碱基序列

D.一段染色体就是一个基因

33.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录时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C.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能转运多种氨基酸

34.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到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

A.遗传物质B.tRNAC.mRNAD.rRNA

35.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A.75对碱基B.78对碱基C.90对碱基D.93对碱基

36.如图所示为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Ⅰ、Ⅱ、Ⅲ是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三种重要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只发生与细胞质基质中

B.结构Ⅰ、Ⅲ中含有RNA,结构Ⅱ中只含蛋白质

C.密码子表中GAA所对应的氨基酸,就是结构I所携带的氨基酸

D.经过图示过程形成的多肽,往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才具有特定的功能

37.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A.WwDd×wwddB.WWdd×WWddC.WwDd×wwDDD.WwDd×WWDD

38.如图有关图甲和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乙表示正在进行的某个生理过程,则可能是图甲中a过程

B.图乙中①②③表示一个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C.RNA聚合酶作用于c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

D.HIV(艾滋病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途径有d过程

39.为了测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mRNA为模板进行细胞外蛋白质合成实验.若以ACACACACAC…为mRNA,则合成苏氨酸和组氨酸的多聚体;若以CAACAACAACAA…为mRNA,则合成谷氨酰胺、天冬酰胺或苏氨酸的三种多聚体.据此推测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A.ACAB.CACC.CAAD.AAC

40.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41.豌豆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请回答:

)由表中第个组合实验可知花为显性性状.

(2)表中第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3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Ⅱ.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将A、B、C、D、E、F、G 7种豌豆进行杂交,

的遗传因子组成是,豌豆G的遗传因子组成是.(2)上述实验结果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植株占高茎植株数的.

(3)所得总株数中,性状能稳定遗传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

42.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

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

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的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已给出两种类型,请将未给出类型画在框内(如图所示,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花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一种类型);

b.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二种类型);c.若,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三种类型)

43.如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

①,⑦,⑧,⑨.

(2)图中DNA片段中碱基对有对,该DNA分子应有个游离的磷酸基.

(3)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方向.

(4)如果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此图所示的

(填图中序号)中可测到15N.若细胞在该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5)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个.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下)期中生

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

C、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C错误;

D、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染色单体是在间期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甲时期

B.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甲→乙时期

C.乙→甲时期,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活动旺盛

D.甲→乙时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据图分析可得,乙是起点又是终点.乙→甲是分裂间期、甲→乙是分裂期.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解答】解:A、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间期和后期,故A错误.

B、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甲→乙时期,故B正确.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合成发生在分裂间期.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发生在分裂末期,故C错误.

D、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故D错误.

故选:B.

3.岩羊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有角和无角,雄性个体有有角和无角,雌性个体只有无角,下列杂交组合可以从子代表现型推断性别的是()

A.♀Aa×♂aaB.♀aa×♂AAC.♀aa×♂aaD.♀Aa×♂Aa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为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等位基因中A控制有角,a控制无角.在雄性个体中有有角和无角,它们的基因型分别是有角AA、Aa,无角aa.但雌性个体只有无角,即AA、Aa、aa都表现为无角.因此,用雌性无角aa与雄性有角AA进行杂交,后代基因型只有一种,都是Aa.若是有角,则为雄性;若是无角,则为雌性.

故选:B

4.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分子数相同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DNA

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2倍,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内DNA分子数的一半,C错误;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D正确.

故选:D.

5.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A错误;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B错误;

C、两者后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C正确;

D、两者末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错误.

故选:C.

6.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

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③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但由于着丝点已经分裂,因此不含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B、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B错误;

C、图③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含有的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8条)、核DNA (8个)的数目之比为1:2:2,C正确;

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④细胞中也含有等位基因,也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

故选:B.

7.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体积都缩小

B.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坏死现象

C.细胞的癌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常与多个基因有关

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血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癌变常与多个基因有关,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解答】解:A、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A错误;

B、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现象,B错误;

C、细胞癌变常与多个基因有关,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

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共同特征的是()

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功能发生改变

B.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C.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癌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衰老的三低:代谢速率、多种酶的活性、物质运输功能均降低.

【解答】解:A、细胞分化和凋亡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细胞癌变遗传物质改变,故A错误;

B、细胞衰老时代谢缓慢,而癌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故B错误;

C、细胞分化、衰老、癌变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改变,故C正确;

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而癌细胞通透性不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可能是由相同基因型控制的,也有可能是显性纯合与杂合之分,或者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解答】解:A、兔的白毛与黑毛是相对性状,但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隐性性状是指在显性纯合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错误;

C、一个杂合子既具有显性基因又具有隐性基因,自交后代可以出现纯合子,C错误;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和Aa个体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D正确.

故选:D

10.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有: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解答】解: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与否关系到F1的表现型,不涉及子代的表现型,因此不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①错误;

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②正确;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③正确;

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不相等时,不会出现3:1的分离比,因此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④正确;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不会出现3:1的分离比,故⑤正确;

⑥子代数目较少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所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⑥正确.

故选D.

11.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种豌豆在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而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因雌雄不同花,系

自交)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系杂交),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F1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解答】解:A、豌豆由于自花传粉,只有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A错误;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B错误;

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D正确.

故选:D.

1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和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解答】解:A、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随机结合的过程,A错误;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错误;

C、Ⅰ和Ⅱ中的D和d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以甲同学的实验不能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错误;

D、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Dd概率约为

,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

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D正确.故选:D.

13.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的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解答】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A正确;

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B正确;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ABD.

14.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 d决定深紫色,P m决定中紫色,P l决定浅紫色,P v决定很浅紫色(几近白色).其相对显性顺序(程度)为P d>P m>P1>P V.假使一只浅紫色企鹅(P1P v)和一只深紫色企鹅(P d P m)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比例为()

A.2深紫色:1中紫色:1紫色

B.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可能为P d P x(x可以为d,m,l,v),浅紫色企鹅(P l P v),与之交配可能有P d P d:全深紫色;P d P m:1深紫色:1中紫色;P d P l:1深紫色:1浅紫色;P d P v:2深紫色:1浅紫色:1极浅紫色.

【解答】解:根据题意,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P d P_(P d P d、P d P m、P d P l、P d P v),所以浅紫色企鹅(P l P v)与深紫色企鹅(P d P_)交配,有以下四种情况:

浅紫色企鹅(P l P v)与深紫色企鹅(P d P d)交配,后代小企鹅均为深紫色;

浅紫色企鹅(P l P v)与深紫色企鹅(P d P m)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中紫色;

浅紫色企鹅(P l P v)与深紫色企鹅(P d P l)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浅紫色;

浅紫色企鹅(P l P v)与深紫色企鹅(P d P v)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2深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因此,一只浅紫色企鹅(P1P v)和一只深紫色企鹅(P d P m)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的基因型为P d P l、P d P v、P m P l和P m P v,羽毛颜色及其比例为:1深紫色:1中紫色.

故选:D.

15.如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基因是()

A.B.C.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有4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互换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分析图形可知,图中有4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互换定律.

A、由图分析可知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图中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所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图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所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图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所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A.

16.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授以鲜红色植株的花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A.2鲜红:1蓝B.2紫:1鲜红C.1鲜红:1紫D.3紫:1蓝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子杂交,F1为双杂合,只表现一种性状,自交结果F2为9蓝:6紫:1鲜红,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为9:3:3:1,可推断双

显性(9)表现为蓝色(设为A_B_),而单显性(3+3)均表现为紫色(设为A_bb或aaB_),双隐性(1)表现为鲜红色(aabb).则F2中紫色植株(1/6AAbb、1/3Aabb、1/6aaBB、1/3aaBb)与鲜红色植株(aabb)杂交,其子代基因型为1/3Aabb、1/3aaBb、1/3aabb,前两者表现为紫色,后者表现为鲜红色,比例为2:1.

故选:B.

17.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

据此分析,若用1(黑鲤)与红鲤测交,子代中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

A.1:1:1:1B.3:1

C.1:1D.以上答案都不对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在1号池和2号池中,F1交配结果都是黑鲤:红鲤=15:1,因此可推测控制鲤鱼种群体色的是两对基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且只有纯隐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红色.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分离比都是15:1,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离比9:3:3:1的特殊情况,即含显性基因时为黑鲤,隐性纯合时为红鲤.因此,1号池中的纯合黑鲤(AABB)和纯合红鲤(aabb)杂交获得F1(AaBb),再用F1与红鲤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四种,性状分离比是3:1.

故选:B.

18.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B.C.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已知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c 决定白色.因为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据叠加性,所以后代表现型与Aabbcc相同的个体有Aabbcc、aaBbcc、aabbCc.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就是AABBCC与aabbcc 杂交,则F1为AaBbCc.让F1AaBbCc自交,将三对基因分别考虑,Aa×Aa后代是Aa的概

率为,后代是aa概率为;Bb×Bb后代是Bb的概率为,后代是bb概率为;Cc×Cc

后代是Cc的概率为,后代是cc概率为.所以后代表现型与Aabbcc相同的概率为Aabbcc

(××=)+aaBbcc(××=)+aabbCc(××=)==.

故选:B.

19.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的肤色都是一样的.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数目分别有()

A.27,7B.16,9C.27,9D.16,7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类的肤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且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即数量遗传,所以子代表现型由显性基因的数目决定.

【解答】解:根据一对杂合体Aa×Aa的子代基因型为AA、Aa和aa三种,所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子代肤色的基因型有3×3×3=27种.又子代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由于有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显性基因个数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0个7种情况,共7种表现型.

故选:A.

20.某种蛙的眼色有蓝眼(A_B_),绿眼(A_bb、aabb),紫眼(aaB_)三种,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交配,F1仅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现型,理论上F1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

A.1:lB.3:2C.9:7D.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蛙的眼色蓝眼是双显性A_B_,绿眼是A_bb或aabb,紫眼是aaB_,所以双杂合子AaBb自交后代的蓝眼、绿眼和紫眼的比例理论上是9:4:3.

【解答】解:由题意分析可知蛙的眼色蓝眼是双显性A_B_,绿眼是A_bb或aabb(必须含有bb),紫眼是aaB_.由于蓝眼蛙(A_B_)与紫眼蛙(aaB_)交配,F1仅有蓝眼(A_B_)和绿眼(A_bb、aabb)两种表现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所以F1蓝眼蛙为AaB_,

比例为;绿眼蛙为Aabb,比例为,即F1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3:1.

故选:D.

2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有两个著名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熟练掌握两个实验是解题关键.

【解答】解:A、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而蛋白质的结构又具有多样性,因此人们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故A正确;

B、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蛋白质、DNA、糖类等物质分离开来,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发现只有S型细菌的DNA和R型细菌混合,产生了S型活细菌,故B正确;

C、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有说服力,故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未侵染的噬菌体和未组装的DNA分子都具有放射性,故D错误.

故选D.

22.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合成,A正确;

B、通过基因工程,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从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B正确;

C、由于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故感染后增殖出新的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C正确;

D、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故选:D.

23.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加入S型菌DNA分子后会出现S型细菌;DNA酶会将DNA水解,因此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用DNA 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不会出现S型细菌,这与“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故选:D.

2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分别会出现什么异常结果()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通过搅拌、离心,上清液中仅含噬菌体的外壳,下层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如果搅拌、离心后,仍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则会导致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而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所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解答】解: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如果不进行搅拌,外壳很难与噬菌体分离,导致甲组的沉淀物中有较强的放射性,上清液中可能会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用32P标记的乙组噬菌体,保温时间过长,导致部分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所以乙组的上清液中有较强的放射性,但仍有少量存在于沉淀物中,所以乙组的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

故选:A.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

英语学习讲义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英语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吋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 B.£9.18 C.£9.15. 答案是C。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ir work. B. Plans on the weekend. C. A street dance contest 2. Why does Susie want to go to Alaska? A. To visit friends. B. To visit a gallery. C. To watch the northern lights. 好好努力梦想终会实现 1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 历史试题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 1、“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 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 2、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 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3、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空中秘密支援中国时,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 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 A.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B.苏联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 4、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 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5、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 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 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 6、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 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7、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 主张。这表明截高乐时期的外交( ) A.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B.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D.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 8、“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 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9、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 和效能”, “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10、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其依据主要是( ) A.美国的冷战战略遭遇重大挫折 B.西欧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4~2015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单项选择,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糖类B.核酸C.脂类D.蛋白质 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病毒和柳树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D.青蛙和酵母菌 3.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作为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是( ) A.无机盐B.水C.蛋白质D.核酸 4.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 ) A.C、H、O、N、P B.C、H、O、N C.C、H、O D.O、H 5.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 ) 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6.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个体B.细胞C.系统D.器官 7.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范围的变化 A.变大、变多、变小B.变大、变少、变小 C.变小、变多、变大D.变小、变多、变小 8.区别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依据是() A.氨基酸数目不同B.R基不同C.羧基不同D.碳原子数目不同 9.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B.SARS病毒C.发菜D.青菜 10.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既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它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中国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崇尚诚信,人们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玺的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大致可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跟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3、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如下图所 示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关系的是( ) 4、在成人的乳腺细胞中比腹肌细胞数量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5、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变化与此无关 6.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 746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 7.胰腺所产生的胰液最终分泌到消化腔中,下列哪一途径最可能是酶移动的途径 A.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 B.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与质膜融合 C.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 D.内质网→溶酶体→囊泡与质膜融合 8.下列关于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肽链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 B.在核糖体翻译出的蛋白质还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 C.胰岛素的分泌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D.胰岛素的合成、运输、分泌过程均与线粒体有关 9.下列各组生物膜中,物质含量差异最大的生物膜是 A.细胞膜与高尔基体膜 B.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 C.内质网膜与细胞核膜 D.线粒体的内膜与外膜

10.下列生命活动中,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引起肌肉收缩,红细胞运输O2 和CO2 B.维持植物直立生长的形态 C.降低血糖浓度 D.决定生物性状,调节新陈代谢 1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和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三磷酸腺苷 B.蛋白质、核酸、糖类、三磷酸腺苷、细胞 C.核酸、蛋白质、细胞、三磷酸腺苷、糖类 D.蛋白质、细胞、核酸、糖类、三磷酸腺苷 1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就应该含有叶绿体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根本原因还是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 C.原核细胞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但都有核糖体 D.活细胞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是在各种细胞器中完成的 1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活细胞中,生物膜能“出芽”方式转变的有 A、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核糖体膜 B、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C、内质网膜、核膜、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14.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7个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O原子数目不变 15.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错误叙述是()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D.染色质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双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双周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 A.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B.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 C.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D.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2.先秦时期有学者认为:没有土地,可以设法开辟土地:没有政权,可以设法重新建立政权;如果失去人民,那就一切都谈不上了。该思想: A.包含了朴素的民主思想B.反映了统治阶层对民意的重视 C.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D.说明了民众是国家存在的根基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观点出自同一位思想家的是: 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B.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4.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墨家则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们的主张相同之处在于: A.建立集权制度 B.实现富国强兵 C.完善人才选拔体制D.打破原有政治秩序 5.据《春秋繁露》记载,君主“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若“逆天”,自然界就会出现诸如日蚀、地震等灾异。这一主张: 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B.体现了道家的治国理念 C.彰显了儒家的治国思想D.消弭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角度分析,下列哪项与其它三项存在明显不同( ) A. 变形虫 B. 一池塘 C. 一片森林 D. 生物圈【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详解】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而池塘、森林、生物圈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生态系统层次,其中生物圈属于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变形虫与其他三项存在明显不同。故选A。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 下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选项依次与a、b、c、d、e相对应的是() A. 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蓝藻、念珠藻 B. 糖类、多糖、二糖、淀粉、麦芽糖 C. 脂质、固醇、脂肪、胆固醇、性激素 D. 核酸、DNA、RNA、核糖核苷酸、碱基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c均属于a,d属于b,e属于d。

【详解】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属于细胞生物,其中念珠藻属于蓝藻,蓝藻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淀粉是多糖,麦芽糖属于二糖,B错误; C、胆固醇和性激素属于并列关系,二者均属于固醇,C错误; D、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A。 3.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都是5种 B. 图乙中R基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 在发芽的小麦种子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主要是乳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中为双链DNA;乙为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丙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丁为二糖的分子式,可能是乳糖、蔗糖或麦芽糖。 【详解】A、图甲为双链DNA,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都是4种,A错误; B、乙图所示化合物为氨基酸,含有的硫元素存在于图乙所示结构的R基上,B正确; C、丙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其中的单糖是脱氧核糖,C错误; D、丁为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的二糖,不可能存在发芽的小麦种子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点睛】 4. 如图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2020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抖音、快手上的一些短视频,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短视频所展现出来的活力,所传播的“正能量”与主流文化相兼容,能让青少年群体,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A. 瑕瑜互见不容置喙乐此不疲 B. 良莠不齐不容置喙乐此不疲 C. 良莠不齐不容小觑喜闻乐见 D. 瑕瑜互见不容小觑喜闻乐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画中的荒寒并未流于死寂,。,,。,,绚烂有失于天真,雕琢远离于古拙,市井易流于欲望,狂动易滞于表象。在荒寒中,画家摆脱了外在的牵绕,而玩味其内在的趣味。 ①就是要极力去除那些妨碍自然原样呈现的因素 ②其实表现的是中国画家对生命的理解 ③表现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然物外情怀 ④中国画之荒寒境界并非只是借深幽之山水来逃避现实 ⑤而以此表现生命的热烈 ⑥他们之所以热衷于选择冷寒的对象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⑤⑥①④②③ C.②④③⑥①⑤ D.⑤④③②⑥① 3.下列各项中,不是吟咏“梅花”的一项是( )(3分) A.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B.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下列关于《三国演义》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赤壁之战,曹操狼狈逃命的过程中,有生动的“三笑”场面。一笑引出赵云,二笑引出张飞,三笑引出关羽。这三笑既表现了曹操的顽固自负,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

人教版2016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A.C B.H C.O D.N 2. 有关下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B.共有126个肽键 C.含有两条肽链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失去125 个水分子 3.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SARS病毒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不存在核酸 C.仙人掌的叶肉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 D.动物中的肝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4.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命活动的主要源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核酸、细胞、蛋白质、糖类 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 C.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D.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

5.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B.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这种纯净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D.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 、P 、Zn 等微量元素 6.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7. 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图1、2为显微镜观察中的 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 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 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 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8. 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 1 2 甲 甲 图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命题:高一数学组 考试时间:2021年1月31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ln(2)}A x y x ==-,集合2{|20}B x x x =-<,则A B =( ) A .{|0}x x < B .{|2}x x < C .{|02}x x << D .? 2.cos1050?= A. 12 B. 12- C.3- D.3 3.已知a >0且a ≠1,则“log 1a b >”是“b 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t (月份) 2 3 4 5 6 … y (万元) 1.40 2.56 5.31 11 21.30 … ) A .y t = B .123t y = ? C .y t = D .212 y t = 5.已知1cos 123πθ??-= ???, 则5sin 12πθ?? + ??? = A .13- B .13 C .223- D .223 6.已知1ln 2a =,sin 6 b π =,1 22c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b c a << 7.函数1()( )21 x x f x x -=+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8.已知函数2()[sin()]3)cos()f x x x x ωωω=+(0)ω>在[0,]π上有且只有四个零点,则实数ω的取值范围是( ) A. 5[,2]3 B.5(,2)3 C. 5[,2)3 D.5(,2]3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 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 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5ⅹ30=45分) 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 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3.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A. 姜寨遗址 B. 良渚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殷墟遗址 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注重精耕细作 C.农业地位很高D.国家正式形成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 A. 《老子》 B. 《论语》 C. 《诗经》 D. 《韩非子》 7.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 A.互相吸纳融合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D.具有不同传统 1

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考 试试题及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41796784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个选项均属于生命系统范畴( ) ①水分子②石头③迁徙中的一群大雁④变形虫⑤病毒⑥生物圈⑦恐龙化 石⑧蛋白质⑨跳动的心脏⑩运输营养的导管 A. ①③⑧⑨ B. ②④⑥⑦ C. ⑤⑦⑧⑩ D. ③④⑤⑥ 2、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最可能的原因是()。 A.含量最高 B.含量最稳定 C.分布最广泛 D.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4、4 B.5、4 C.4、5 D.5、6 4、人体由A 、T、 G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A、2种 B、4种 C、5种 D、8种 5、在可溶性还原糖及蛋白质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 A、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做对比 B、失败后再重做一次 C、下次实验再用 D、组织样液过多颜色反应不明显 6、肽键可表示为() O H ‖∣ A、—CO—NH— B、—NH—CO— C、—C—N— D、以上都对 7、换上高倍镜后,观察的结果是 A.视野变小变暗,细胞变大变少 B.视野变大变亮,细胞变大变少 C.视野变大变亮,细胞变大变多 D.视野变大变暗,细胞变大变少 8、细胞虽具有多样性,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那就是都有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储存核酸的场所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9、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在蛋白质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时,必须要 A.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加入B液 B.先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后加入A液 C.将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混合均匀后加入 D.以上A. B. 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 10、下列物质中,不是氨基酸的是 2

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有答案)

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2019. 11)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应用13分 1、古诗文默写(8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4),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5),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6)烟笼寒水夜笼沙,。(《泊秦淮》杜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气质庸容以偏概全离群所居超今冠古 B.造旨高深技艺精湛不懈追求不谋而和 C.匪夷所思雕琢庐火纯青物我两忘 D.无可辩驳塞进衣兜和蔼可亲格物致知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世代定居的传统中国社区本质上是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做事靠的_____________。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出了案子,首先关乎的_____________。乡绅会“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认了错,回家去。”费孝通说乡土中国的最高理想是“无讼”,就好像足球比赛中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双方的规则,而犯规的代价_____________。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首要的技能_____________。 ①不是金钱和利益,而是名声和面子②不单是被罚,更是整个团队的耻辱③不是赚钱致富,而是分辨善恶美丑④不是商业和法治,而是道德和礼治 A. 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 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二阅读52分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4-8题。(12分) 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 ——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 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③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 ④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3、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如下图所 示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关系的是( ) 4、在成人的乳腺细胞中比腹肌细胞数量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5、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变化与此无关 6、有一种物质能顺相对含量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相对含量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64分) 7、(21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2)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3分)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2分) (3)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2分)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共减少了_______。该化合物称为____肽。(4)图中共有_____个肽键、_____个氨基、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请分别写出它们的结构式:

8、(23分)右图某种植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细胞不具有而动物细胞具有的 细胞器是:;动物细胞不具有,而 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和 。 (2)图中[2]的主要化学元素有,(2分) 它的主要成分是和。其上 的具有细胞识别作用。 从结构上看,它具有一定的性,(2分) 从功能特点看,它是一种膜。(2分) (3)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 [ ] 供给,[ ]是细胞代谢和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物质是,它的化学成分是和。 (4)若为根毛区细胞,则图中不该存在的细胞器是[ ],与植物细胞吸水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 9、(20分)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在细胞膜的(内\外)侧还有少量的多糖,多糖与蛋白质构成的,参与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2分)而细胞膜的功能则是通过细胞膜上的来实现的,膜的功能越复杂,越多。(2)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但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则是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方式。 (3)已知木糖比氨基酸的分子质量小得多,两者都溶于水。在动物消化道中,小肠绒毛吸收大量的氨基酸,却很难吸收木糖,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细胞膜具有这种功能,主要与________方式有关,因为这种运输方式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________性。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细胞中提供能量的物质和细胞器分别是和。 (5)细胞膜和核膜虽然都是生物膜,但它们却有不同。核膜上有,但细胞膜上没有;核膜是(单\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双)层膜。

2020-2021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下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

1 2020-2021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下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Ca 2+>Cl ->S 2- B .第一电离能:Si > C >N C .电负性:F >S >Mg D .热稳定性:SiH 4>H 2S >H 2O 2.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 ﹣O ﹣C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依据其结构判断该含氧酸为强酸 B .O 原子与H 、Cl 都形成σ键 C .该分子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D .该分子的电子式是H :O :Cl 3.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 .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 的第一电离能比Mg 大 B .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

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2 CO通入NaClO 溶液中能生成HClO 4.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 A.HNO 2B.H 2 SO 3 C.HClO 3 D.HClO 4 5.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 4 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A.CCl4与I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 B.CCl4与I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型分子 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6.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H2SO4分子中三种原子均以杂化轨道成键 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 7.关于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形成的是s﹣pσ键,C、C之间的π键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D.C、C之间形成的是sp2﹣sp2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8.六氧化四磷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目是() A.10B.12C.24D.28 9.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2 sp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2018级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9年4月22日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牛耕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2.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3.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根据当时的制度,其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4.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出银九钱,免赴京……不愿者,仍旧当班。”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 A.有利于明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B.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 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第8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相互依赖,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B . 从生物圈到细胞,各种生态系统,大大小小的种群、个体,个体以下的系统、器官和组织,都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C .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层次是细胞 D .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也是生命系统 2. 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3. 分析多肽E和多肽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多肽E和多肽F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氨基 羧基 多肽E

201 348 62 53 3 2 多肽F 182 294 55 54 6 1 A . 199和181 B . 340和281 C . 58和53 D . 51和49 4.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有几种() ①蓝藻属于真核生物 ②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③被污染了的培养基属于生态系统 ④HI V、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和结构分别是DNA和细胞膜 ⑤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等 ⑥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⑦病毒是最简单的生命形式,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⑧棉花植株与昆虫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缺少“组织”

A . 3项 B . 4项 C . 5项 D . 6项 5. 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类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 . 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 . 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繁殖 D . 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衍后代 6. 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 .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 . 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 . 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7. 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肽键数目依次为() 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 ③ ④ ⑤ A . 3、3、2 B . 4、3、3 C . 2、2、2 D . 3、4、2 8. 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分别为() ①氨基酸分子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链⑥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A . ②一①一③一④一⑥一⑤ B . 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一⑥ C . ②一①一⑥一③一④一⑤ D . ②一①一③一⑤一④一⑥ 9.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缺铁性贫血症是因为体内缺乏Fe3+,血红蛋白不能合成 B . Mg2+是叶绿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