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近现代史)2 精品

最新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近现代史)2 精品

最新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近现代史)2 精品
最新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近现代史)2 精品

农业 工业

1771年 1821年 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近现代史)2

(选择题)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

1、(2018·武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2、(2018·武汉)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个梦想: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出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雨果的梦想初步实现了。让雨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的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3、(2018·湖南常德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 .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4、(2018·广东)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对法国历史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A .领导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 .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D .率军远征俄罗斯

答案:C

5、(2018·重庆)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权利法案》制定 B. 三级会议召开 C.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人权宣言》发表

答案:C

6、(2018·重庆)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拿破仑的功

过展开了讨论。他们对拿破仑所作的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①颁布法典,强化了国家机构 ②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解

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 ③从未打过败仗,是卓越的军事家 ④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7、(2018·潍坊)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中,可以得出的重要启示是( )

A.资产阶级的革命条件不成熟

B.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革命

C.封建势力不如资本主义势力强大

D.新旧社会制度的更迭需要经过长期斗争 答案:D

8、(2018·攀枝花)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李华同学发现1818~1814年间欧洲的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拿破仑战争 答案:D

9、(2018·福建龙岩)以下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C.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B

10、(2018·乐山)法国国旗从左自右的蓝、白、红三种颜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平等、博爱”三位一体的政治口号的提出源于()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拿破仑法典》D.《1787年宪法》

答案:B

11、(2018·福建泉州永春县)2018年7月14日,假如你正在法国旅游,

建议你一定要去参观220年前的“革命圣地”(见右图),她是()

A.巴士底狱

B.萨拉托加

C.奥斯特里茨

D.瓦尔密

答案:A

12、(2018·浙江义乌)以下对法国大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B.打击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封建制度

C.显示了巴黎人民的斗争精神D.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

答案:D

13、(2018·成都)法国大革命高举反封建专制的旗帜,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影响了历史进程。法国大革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A.摧毁了许多国家的封建制度B.打败了欧洲反法同盟

C.《人权宣言》思想的传播D.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

答案:C

14、(2018·南京)某文件中写道:“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相当于法国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此文件是()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B

15、(2018·苏州)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庆节都是为了纪念本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主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发表B.美国——《独立宣言》的颁布

C.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A

16、(2018·四川甘孜州)中国常把一个人遭受挫折或失败称为“走麦城”,而西方则常称为“人生的滑铁卢”与西方这一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马拉B.克伦威尔C.罗伯斯比尔D.拿破仑

答案:D

17、(2018·山东威海)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重要日子。因为这一天()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拿破仑发动政变D.巴黎公社革命开始

答案:A

18、(2018·江西)小军同学将某位历史人物评说为:“通过政变上台,建立军事独裁,法国资产阶级利益的捍卫者,欧洲封建君主们的仇敌。”据此可知,这位人物是()

A.华盛顿B.伏尔泰C.玻利瓦尔D.拿破仑

答案:D

19、(2018·青海兰州)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权利法案》制定

B. 三级会议召开

C.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人权宣言》发表

答案:C

20、(2018·青海兰州)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因战争起家,也因战争而倒台,这位名震一时的枭雄是()

A. 拿破仑

B. 查理一世

C.华盛顿

D. 亚历山大

答案:A

21、(2018·江苏淮安)拿破仑晚年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这不会被人们忘却并让他引以为豪的是()

A.颁布《权利法案》

B.发表《人权宣言》

C.发表《独立宣言》

D.制定《法典》

答案:D

22、(2018·徐州)在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其中《人权宣言》与前两部法律文献相比,其突出特点表现在()A.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权力B.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D.宣告脱离殖民统治,成为自由独立国家

答案:B

23、(2018·河南Ⅱ卷)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事件中,受到了启蒙思想影响的是()

A.查理·马特改革B.文艺复兴C.法国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C

24、(2018·贵阳)下列历史事件中,主要内容不同的是()

A.美国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C.中国西藏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民主改革D.法国发表《人权宣言》

答案:D

25、(2018·贵阳)下列对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拿破仑是独裁者②拿破仑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侵略了别的国家

③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④拿破仑从未打过败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26、(2018·贵州安顺)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

B.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答案:A

27、(2018·广东)《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B.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君主立宪制D.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答案:D

28、(2018·广东)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对法国历史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

A.领导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D.率军远征俄罗斯

答案:C

29、(2018·山东枣庄)法国三色旗中的“三色”分别代表自自、平等和博爱。该寓意出自()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法典》答案:C

30、(2018·湖南常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31、(2018·吉林)与“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典》”三项信息相关的国家是()B

A.德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

32、(2018·湖北孝感)17~18世纪爆发的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是()

A.都推翻了殖民统治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答案:D

33、(2018·扬州)拿破仑认为他一生中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

A.成功发动了“雾月政变”

B.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C.取得了40多次战役的胜利

D.创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答案:B

34、(2018·扬州)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35、(2018·湖北黄冈)1793年,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说“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格言的意图是()

A.利用儒家思想中关于规范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

B.显示自己博学多习,引起法国人民的注意

C.防止拿破仑搞专制独裁

D.为法国路易十六主持的三级会议制造社会舆论

答案:A

36、(2018·福建惠安)假如你要探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最值得参考的历史文献是()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法典》

D.《独立宣言》

答案:B

37、(2018·达州)英法美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本国内政的国家是()A.法国B.英国C.俄国D.美国

答案:A

38、(2018·甘肃兰州)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是因为他()

A.颁布了《独立宣言》

B.颁布了《宅地法》

C.维护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D

39、(2018·江苏徐州)在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其中《人权宣言》与前两部法律文献相比,其突出特点表现在( ) A.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权力 B.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 D.宣告脱

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18·扬州)“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该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钢铁时代

D.网络时代

答案:A

2、(2018·湖北咸宇)1918年,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的是( )

A.法拉第

B.爱迪生

C.卡尔·本茨

D.莱特兄弟

答案:D

3、(2018·山东菏泽)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在展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是蒸汽机、水利纺织机械等新产品。它们的出现与下列事件中有最直接联系的是( ) 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信息产业革命

答案:A

4、(2018·广东汕头)火车的发明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第一列火车诞生在( )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答案:B

5、(2018·山东济宁)右图中实物的改良成功,把人类社会带进了“蒸汽时代”,它的改进者是()

A.卡特B.瓦特C.史蒂芬孙D.克隆普顿

答案:B

6、(2018·福建泉州安溪县)下列各种现象中,在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能够看到

的是()

A.电话用于商务往来

B.火车在铁路上行驶

C.汽车在公路上奔跑

D.高压电线跨越山川

答案:B

7、(2018·攀枝花)工业革命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它是用机器生产系统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工业革命开始于下列哪个图示的发明()

A B C D

答案:A

8、(2018·福建龙岩)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列图4、图5反映的有关事件,应该键人的“关键词”是( )

A .早期殖民扩张

B .奴隶贸易

C .手工工场 D.工业革命 答案:

D 9、(2018·浙江义乌)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 )

A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 .铁路设备,蒸汽锤

D .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答案:C

10、(2018·福建泉州)19世纪中期的英国商人汤姆外出经商,他不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火车

B.飞机

C.汽船

D.马车

答案:B

11、(2018·南京)“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宣告铁路时代到来了!该机车的发明者是( )

A .瓦特

B .史蒂芬孙

C .卡尔·本茨

D .莱特兄弟

答案:B

12、(2018

A .海外殖民战争

B .工业化及城市化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13、(2018·四川甘孜州)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的英国著名机械师( )

A .瓦特

B .哈格里夫斯

C .富尔顿

D .史蒂芬孙

答案:A

14、(2018·山西)洋务运动中,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乘坐一种叫“明轮”的海上交通工具。为这种“明轮”提供动力的应该是( )

A .人力、风力

B .蒸汽机

C .内燃机

D .电力

答案:B

图4 图5

农业 工业

1771年 1821年 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15、(2018·武汉)16世纪前后,西欧普遍出现了雇佣工人手工劳动、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工业文明的曙光”初现。这种生产方式是( )

A.小作坊生产

B.手工工场生产

C.大工厂生产

答案:B

16、(2018·广东)仔细观察右图并分析,推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殖民掠夺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17、(2018·山东德州)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

在展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是蒸汽机、水利纺织机械等新产品。

它们的出现与下列事件有最直接联系的是( )

A .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信息产业革命 答案:A 18、(2018·福建晋江)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1850

年英国纺织业老板约翰可以( )

A.使用火车运输产品

B.在电灯下制作棉衣样品

C.使用电话谈生意

D.驾驶汽车欣赏伦敦夜景

答案:A

19、(2018·汕头)火车的发明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第一列火车诞生在(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答案:B

20、(2018·贵阳)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技术创新的“智慧结晶”的展览会。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它以工业革命成果为主要内容,1.7万参展者带来了大约100万件展品参展。但下列产品中不可能参展的是( )

A .蒸汽机

B .珍妮机

C .汽车

D .火车机车 答案:C

21、(2018·福建莆田)2018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客车试运营,火车在其发明了近200年之际终于开到了世界屋脊之上。最早的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 .史蒂芬孙

B .瓦特

C .福特

D .卡尔·本茨 答案:A

22、(2018·湖南常德)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美、俄、德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 )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C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

答案:B

23、(2018·扬州)“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

A.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钢铁时代

D.网络时代 答案:A

24、(2018·抚顺本溪铁岭)在“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礼物”活动课上,某位同学讲述“他”改进蒸汽机的故事。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哈格里夫斯

B .法拉第

C .瓦特

D .牛顿

答案:C

25、(2018·达州)1820年7月18日,美国商人乔治·麦卡尔前往英国洽谈一笔业务,下列行为他能够做到的是()

A.出发前他给客户发了一份电报B.他预定了去英国的船票

C.因时间关系,他后来改乘飞机D.他给客户送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答案:B

26、(2018·山东东营)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在展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是蒸汽机、水力纺织机械等新产品。它们的出现与下列事件有最直接联系的是()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信息产业革命

答案:A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1.(2019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断断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4分)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

其原因。(2分) 【考点】二里头文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得出因为夏朝没有文字记录传承,所以《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第二小问(史料),据材料一“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忆”得出《中国史纲》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传说和追忆。 (2)第一小问(主持人和考古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持人是徐旭生,考古活动时夏墟调查。第二小问(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有大型宫殿遗址和相应的手工作坊遗址。 (3)第一小问(路径),据材料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得出是考古发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是因为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等口头或文字资料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所以应该主要依据考古发掘。 【答案】 (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考古活动:夏墟调查。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2.(2018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整理)

2018 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 题;共54 分) 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 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 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 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 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 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 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 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 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 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 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 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历史】2014年高考真题(天津卷)解析版

2014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试题解析(正式版) 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 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和重要 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B 【解析】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再结合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因此B项正确。 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2016——2018年全国卷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

1、(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 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 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3、(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 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4、(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 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图3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5、(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 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6、(2018年全国Ⅰ卷)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 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图6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课标卷Ⅱ)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考点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 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控热点问题,进行适度的深化挖掘,把握住了高考的方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美国、日本、德国三代产业的比重表格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问题。试题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到了考生识图的能力,该类型题目一般比较简单,“数据表格类”的选择题解题技巧是“纵横驰骋看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 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本题以四副西方美术作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美术流派演变 历程的认识,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做此 题的关键是要抓住19世纪以来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再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分析出他们是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新课标Ⅰ卷)解析版2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汉以后的政治统治。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君主专制缘于秦朝的“大一统”,故排除A项;祖先崇拜早在原始社会即已产生,早于秦始皇确立的皇权至上的原则,故排除C项;宗法制度衰落于春秋时期,早于题目中的“秦汉以后”,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祭拜……祖先”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唐朝时期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目中唐高祖、武则天和唐武宗对佛、道两教态度的变化,并非出于个人好恶,而是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故排除A项;B、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武则天的态度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对儒学的排斥态度,故C项的表述正确。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A、B两项分别为先秦时期儒学代表孟子和荀子的观点,与题目中的人物“宋明理学家”不符,故排除;宋明理学家在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基础上认为人的行为仍与“善”存有较大差距,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故排除C项,选择D项。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 (2017.1.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017.1.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2017.1.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017.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2018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北京

2018年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古代商业,考查学生对商人地位的认识。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一切不得农业发展的因素都被统治阶级排斥,而商人仅靠商品流通增加财富,商业活动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所以受到压制。 答案:A。 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解析:本题增长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片中的机构有御史台、中书省、枢密院等,这三个机构同时具备的只有元大都,而唐三省六部、宋两府三司、明内阁在图中都未能反映出来,可以排除。 答案:C。 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解析: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但由B、C、D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容易排除。 答案:A。 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解析:本题考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国家已经取得“最惠国待遇”,没有必要通过战争获得更多权益,A项错;修约与题干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和言论相符,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中总理衙门设立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 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9.(3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10.(3分)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11.(3分)如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选修1-2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5高中历史选修1-2 考点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0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37)中华民族(14分) 中华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运用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角度叙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答案】史实: 水平1:能围绕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的。在中华文明的初始阶段,中原是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秦汉时期,通过开边移民、开通两域,在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中,汉民族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文帝推行改革,汉族与少数民族双向交流,取长补短,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隋唐时期,推行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与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交往,成就了文化的繁荣与恢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宋辽夏金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冲突中融合。蒙元时期,疆域扩大,行省制的创置、宣政院及澎湖巡检司的设立,使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被置于重要的统一管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明清时期,设伊犁将军、驻臧大臣等,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总之,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民族联系不断加强,多元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 其他答案。 组织: 水平l:叙述育逻辑、时序感强

水平2:叙述较连贯、时序感较强 水平3:语句通顺 其他答案。 【考点定位】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蕃关系;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康乾盛世(上)·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名师点睛】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多元民族文化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社会资本,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格局是一个多元的,所谓多元,就是说每一种文化都有他自己的独立发展性,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问题,我们往往都会把这个问题归结成为民族团结问题,其实他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02.(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

2018高考北京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北京历史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6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69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附参考答案) (10年新课标卷)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集》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答: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答: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0年新课标卷)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材料提供新情境,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考查。概括背景时从战争形势、美国、日本多角度思考;第二问分析原因,要把中国放在世界大背景中考虑;评价时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