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讲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思想道德修养

第一讲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修养的内涵(“解题”)

?“修养”一词原意包括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这个词,从广义看,“修养”指人们政治、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从狭义看,“修养”通常是指思想品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是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基本内容的。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一)修养的内涵

?提问:有修养的人是什么样的?或者怎么样才算有修养?

真正的修养是内在气质。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热爱大自然。

2、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轻松地与他人交流,并能付诸于文字。

3、对历史有恰如其份的了解,知道身为社会人,我们走过怎样曲折的道路。

4、有远大的目标。不固执于眼前的事物和得失。

5、对人类的一些优秀品质,如忠诚、勇敢、勤勉、互助、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仰之心。

(二)修养的历史考察

1、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修养。注重修养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突出特点。

孟子把修养叫“存养”――“存其心,养其性”;

宋明理学叫“涵养”――养心、存心、正心。

在中国古代各派思想中,特别是儒家的修养理论,影响深远,内容包括:

A.以修身为本: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B.反省自身: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与普通动物不同,并非听从于自然的冲动,而是有自已的意识和理性,是唯一能对自己的欲望说“不”的动物。

C.慎独:使自己时时处处、在别人看不见、听不着的、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也能十分谨慎地进行内心反省,按照道德原则办事。

D.践行最重要:

“听其言,观其行”――孔子

“行高于学(知)”――荀子

“知先行后”――程朱理学派

“知行合一”――陆王学派

2.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修养观

A.古希腊的思想家主要围绕着“四大德目”(智慧、勇敢、公正、节制)提出各具特色的修养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了以上四种德目。

B.14世纪以后,西方的修养观走上了以功利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理性、良知、法则”的轨道。

?弗兰西斯·培根:知识是修养的基础和力量,知识即道德,获得知识是人们提高修养的有效途径。

?斯宾洛莎:理性是修养的指导。

?卢梭:良心是修养的核心。

?马斯洛:20世纪50年代的以亚伯拉罕·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树起了以健康精神为内容的修养大旗。

(三)提高修养的方法:恪守修身为本,奏响修身“四部曲”的美妙乐章

1,修身目标“四部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中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修身过程“四部曲”:知、情、意、行

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一般来说,要经过一个由道德认识到道德实践,由道德观念到道德信念,由道德行为到道德习惯的发展过程。

3,修身方法“四部曲”:学习、慎独、积善、省察。同做学问一样,学会做人也是大学生的必修科目,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是一门比做学问更难的学问。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崇尚修身立德,培养修身之“四心”——责任心仁爱心同情心羞耻心

5、坚持修身报国,致力于修身的“四个统一”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这也是我们人生修养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这“四个统一”就是: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修养的重要性的案例:

⊙1,耶鲁大学的比尔的例子

⊙2,“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的案例

⊙3,小李的例子

2007年3月17日在河南大学举行的经济管理类专场招聘会上,来自河南大学的小李、和来自北京某著名高校的小王、小孙经过一番厮杀,在200多人中脱颖而出,都顺利通过了某银行组织的前两轮测试,前面两

轮小王和小孙都比表现的很好。但是经过最后一轮面试,该银行却出人意料的录用了河南大学的小李。小王和小孙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找到主考官想问个究竟,主考官说了三个理由:

(1)穿着:制服。(2)关门的动作。

(3)等候时的情节,大声喧哗,自以为胜券在握。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是细节问题决定了他们成败。“细节决定命运”是职场上一句至理名言,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招聘公司往往根据应聘者表现的一切细节来考虑招聘对象。或许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要求西装革履,但懂得合适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礼貌修养等细节问题会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比别人在求职时更胜一筹。但近几年,由于某些原因,一些与礼仪相背的行为侵袭和影响着大学生,不少大学生缺乏起码的礼宾常识,有的不会鞠躬、不善微笑、不懂握手,有的同学见到老师甚至低下头来擦肩而过。传统的“礼仪之邦”出现礼仪失落,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

我的母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一位主讲社交礼仪的老师说,无论从培养大学生个人修养方面,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来讲,社交礼仪都是我们人生旅途的必修课。大学生在这个具有强烈“细节效应”的社会里一定要在生活中培养得体的举止、合适的语言、优雅的风度,不让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羁绊自己迈向成功的步伐。

态度决定命运,努力决定收获。找个好工作并不意味着一次简单的应聘,实际上,从进入大学第一步我们就开始为一个理想的工作而努力。“大学生”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的人。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了良好的学识和能力,只要有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四年之后,不用你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你。

?结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我们适应社会生活、肩负历史使命及踏入社会立身处世的根本要求。但是由于以往我们接触到的教育往往无视品德教育,导致很多人在专业上很优秀,但是品德很差,用一句很通俗、也很时髦的话说,这是“危险品”,众所周知,在市场上,“次品”还有人买,但是对于“危险品”大家都是敬而远之的。当然思想有问题的人除外。

“如果教育只能把人培养成为学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教育只会让人感到痛苦。”

--威廉·潘(英)

二.大学阶段生活的重要性

大学是连接人生活动中两个重要舞台——家庭和社会——重要桥梁,同学们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与提高:

1,大学阶段可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由依赖父母向独立生活的转变。

(1)生活自理能力; (2)时间、经济的统筹安排能力。

2,大学阶段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由学生到劳动者(从业者)的转变→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学习其它方面的综合、交叉学科的知识。

3,大学阶段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由被动填鸭式学习到主动创造型学习转变。

4,大学阶段是培养与人交往、与人和作能力的重要阶段。

三.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人生的自然过程:

婴幼儿期:初为人生;童年时期:喜笑人生;少年时期:求学人生;青年时期:黄金人生;中年时期:事业人生;老年时期:夕阳人生。

大学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从中学到大学,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的自我选择,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1)决定你一生做什么,怎样做;(事业的决定,专业思想的确定)

“昆虫学家的心在虫子们那里,所以他听得到蟋蟀的鸣叫。商人的心在钱那里,所以他听得见硬币的响声。你的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

――成君忆《水煮三国》(2)大学你将独自面临更多的选择。

(3)初入大学心态的调整。

◎案例:世界变大了,自己变小了——大学新生自画像

前不久,有人对北京一些高校数百位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请他们描述一下自己入学两个月来的心情,于是,这样一些词汇和句子汇集到研究者手中——自我感受和评价。有少数同学用“兴奋”、“新奇”、“愉快”、“快乐”等词汇描述自己入学后的心情,但多数同学使用了这样一些字眼和句子:紧张;苦闷;困惑;烦恼;抑郁;郁闷;自卑;无聊;空虚;害怕;冷漠;痛苦;孤独;寂寞;沮丧;迷茫;茫然;无地自容;自我封闭;失去理想;没有动力;找不到位置;对自己估计过高了;世界变大了,自己变小了;心情低落不畅快;经济困难,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因不会讲普通话而自卑;因不再是老师的宠儿而有失落感。

对学校的感觉。有同学认为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感觉“新鲜”,并因大学“不像中学管得那么严了”而感到“轻松”,但更多的人感到的似乎是失望,对生活条件、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失望。他们这样描述:与想象的不符;学校不理想;枯燥;单调;对大学期望过高;大学不是想象中的天堂;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对学校环境失望;学校的学术氛围太差;饮食不习惯;环境不好;饭菜贵;体育活动缺乏;因为环境乱而有不安全感;宿舍条件差;吃饭排大队;对有人偷东西感到气愤;老师讲课与想象中差得很远,影响学习积极性;希望与领导接近,但可望不可及;无法向上级反应问题。

关于学习。大学的教学与中学有很大区别,因此许多新生都在学习上感到不适应,他们是这样描述的:学习中问题无处问;学习压力大;学习无目标;对高速度、大容量的教学方法不适应;不适应老师的上课方式和课程设置;缺乏自学能力;想学不知学什么;记笔记不知记什么;惧怕掌握不好功课;可选择的东西太多,无法选择;学习上没什么收获;缺乏自觉性;琐事太多,不能安心学习;学习上希望有人指点;学习进度快,不适应;不知如何上自习;学习目标不具体,缺乏近期目标;学习无方法。

人际关系。离开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孤独,因此许多人说:想家;离家痛苦;思念家人;另一方面,面对现实的人际交往,似乎又困难重重。他们这样描述:同学关系不融洽;与同学相处困难;同学之间缺乏真情;和同学的观点不一致时不知如何处理矛盾;竞争激烈;交友困难;陌生;冷淡;缺少朋友;无法沟通;想谈恋爱,经济上不允许;不想参加集体活动;没有明确的恋爱观;交往能力差。

关于未来。尽管刚刚跨进大学校门,可是有一些新生已开始对未来感到担心:对就业市场化的走向忧心忡忡;

对将来的职业有点茫然。虽然对大学新生心态和适应情况的调查尚未深入,还缺乏量化研究的结果,但从以上的自我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上,大学新生们还有许多障碍需要逾越。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在这个转折时期,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三年的顺利成长。不能适应环境,其它的学习、成才就无从谈起。对我们一年级的同学而言,要适应大学生活,我们首先要了解它。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1,大学的特点。

(1)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2)大学有育人的良师。

(3)大学有浓厚的学术氛围。

由于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鲜明对比。

2,大学生活的特点。

(1)学习要求:学习广度与深度相统一。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任务。相对中学而言,每个同学的学习都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例如,课程的选择,课外的讲座、学术报告的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在学习方式上,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学习,在这里没有老师无所不在的监督,没有家长每时每刻的检查,也不会有密集的考试。正因为这样,才更需要我们自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习环境:宽松与紧张相统一。生活环境的变化。现在,同学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住同一个房间,共同起居,生活习惯难免会有一些不同,会有步调不一致的时候。每个同学的日常生活要自己照顾。

(3)社会活动:丰富与精炼相统一。课余生活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因为大学更注重能力的培养锻炼。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所以,上课是学习,下课也一样是学

习。这也是众多的社团组织参加人数很多的原因。

但是反对两种倾向:盲目加入,一个也不加入。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案例:萧雷的故事。

上海一名大学生,可他仅在上海呆了半年,就要离开学校去出家,而且希望到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面去修炼。他的同学感到他的想法太古怪,以为他心理出了毛病,于是将其情况汇报给了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医生约了他,通过心理测验及谈话,判断他的心理是正常的。在同学、辅导员、系里领导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请来了他的父亲。父亲萧平贵是位农民,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已经欠了几千元的债。此次到上海,连衣服鞋子都是借别人的,因为他没有体面的服装。他听说儿子竟然想出家,差点被气死。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儿子生病或者出交通事故死了,尚可以理解,但儿子要出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萧平贵一把鼻涕一把泪向儿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儿子回心转意。然而,萧雷终于还是独自去了九华山。在他出家的前几天,他与心理医生有过几次深入的谈话。心理医生原本想劝他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后来也理解了他的想法。原来萧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度过,清泉、幽谷和清新的空气一直陪伴着他。而大上海车水马龙,噪声、污染的空气令他头昏脑胀,难以忍受。在不适应上海环境的同时,又看了一些佛教方面的书,于是萌发了到清凉世界过没有烦恼的生活的念头。萧雷在九华山生活了半年之后,发现出家人的生活与他想像中的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他又决定结束独伴青灯古佛的生活,重新求学,到尘世中滚爬。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种生活环境的转变不能适应,严重到走上极端。当然,这种情况很个别。但是,不少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可能会有如下一些表现:

孤独感。(“老乡会”)同学来自不同地区,

从不相识到相识需要一个过程,彼此理解更是需要较长时间。同时由于青春期有“封锁性”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不愿意接近他人,便产生“知音难觅”的感慨。中学时代人际关系的好坏好象不是太重

要,而现在是朝夕相处。许多同学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总是期望别人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善于理解别人。甚至有个别同学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一些矛盾和冲突。

空虚感。(实例)过去大家都目标明确,因而行动也有了方向,精神也比较充实。进入大学后,紧张过后难免会有松懈感,感到一下子没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了方向。上课以外的时间感到无所事事,不知干什么,于是经常看电影,斗地主、跳舞,玩游戏等,明知不该如此,却又控制不住。

自卑感。这里的自卑有两种原因造成。一是学习上的。不少同学过去是学习尖子,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不少人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甚至消失,面临学习成绩的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过去可能是“鹤立鸡群”,现在成了平凡之辈,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容易导致自卑。二是家庭经济上的原因,对于这种原因我们要化不利为有利,更要抬头做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笑话学生的贫困。因为这不是我们的错,更说明不了我们的任何问题。我们一定要发奋努力,我们今天就应当加倍努力。我们今天在学校里面生活艰苦,但是想一想,我们的父母为了供养我们上大学,他们在家里过着比我们更加艰苦的生活。不管我们的同学来自多么困难的家庭,我们的父母肯定比我们生活过得苦。父母总是希望子女在学校能生活得尽可能好一些,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今后有出息。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在学校里面叫苦呢?有什么理由不用功呢?拿出我们的行动来,困难只是暂时的。

失望感。进大学前,许多同学对大学了解少,往往凭着想象,把大学描绘得过于理想化,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发现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有一位北大数学系的学生汪辉,他原来想象中的北大是: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学生关系非常融洽,老师非常好(用了三个非常,够理想主义的),甚至认为两个人住一个房间,宿舍全天候供应热水。反正就像天堂一样。后来发现都不是这样。感到特别失望。

总之,环境的改变容易使人产生种种心理,有这些心理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的态度是,应当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环境,而不是抱怨,也不是逃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呢?

1,积极交流,主动适应集体生活。(“卧谈会”)

集体生活的优点一目了然:生活节律一致,易于协调;同龄人相处,易于沟通。存在的问题也较简单,主要的是生疏感。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习俗爱好各不相同,脾气性格存在差异。如何适应?关键是要主动交往。交往总要有一方主动才能开始,有人在两周内能认识全班的同学,有的人在两个月后还与同学相见不相识,这都取决于人的主动性。主动地关心他人,给人一个微笑,得到的是数十个微笑。爱人者人恒爱之。

2,确立独立生活意识,安排好个人生活。

(1)日常生活管理。芜湖虽然只是个小城市,但是对于那些农村孩子来说,到这里求学视野肯定开阔不少。但事情也有多面性,在美好中也会夹杂着丑恶现象。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是要注意防盗防骗,学会自我保护。社会上五光十色,不少人就专门骗大学生。人们往往利用大学生涉世不深的弱点,找大学生行骗。凡事应多留个心眼。

(2)理财能力。防止高消费。大城市要适应不同层次人们需求,一些娱乐消费场所很豪华,很诱惑人,但是也很昂贵。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一进入大学就要求赶紧置办电脑、手机等昂贵物件,同时也不懂得“开源”,没有勤工助学的意识,因此时常陷入“经济危机”。我们大学生应时时铭记:自己还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不要相互攀比,比阔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标准因人而异,盲目赶时髦只能是“东施效颦”。大学生在经济上尚未独立,须知“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惟艰”,要体谅父母的难处,要把住生活关,善于自

(3)积极融入校园文化以及集体生活。

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心中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窗明几净、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现实中却发现并非那么绮丽梦幻,校园不大不美、教学楼和宿舍楼低矮破旧、图书馆藏书不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怅然若失、困惑失望。还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在班级和宿舍生活中感觉很糟糕。部分学生难以融入集体,逐渐对集体产生排斥。

对于生活上的问题,首先,要善于利用资源。例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食堂、澡堂什么时候开放,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细琐的事情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这样,在解决各种问题的

时候就更顺利、更节省时间。必要的时候,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或者老乡请教,他们都比较愿意把经验教训传授给新生,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量少走弯路。其次,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探索,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有选择地参与社团工作。这样与老师、同学接触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锻炼的机会也越多,容易培养自信心。最后,学会健康生活。新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饮食和睡眠。课余可以多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4,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校是学生犯错误和纠正错误的场所。”人不可能生而知之,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生活的实践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有很深刻的内涵,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引申为人不应该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有一些错误是不允许在大学阶段犯的。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大学学习方式由依赖老师转为学生自己主动安排学习。因此,新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方式”。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检查学习效果。在大学,上课时间少,自习时间多。由于大学里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有的班级每天只上4节课,甚至有时出现一天只有2节课或无课现象。正如一位大学毕业生所云:“大学真是很自由,自由的让很多人感到空虚。这种没有约束的生活中让我们变得懒惰,让我们失去了奋斗的精神;也磨去了身上的“棱角”,变的世俗和经不住诱惑。”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其它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人才,活到老,学到老将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要珍惜大

学美好时光,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为自己充电。即使毕业了,也只是告别母校,而不是告别学习。

◎大学生毕业卖书的案例

(四)培养优良学风

1.勤奋。勤奋,永恒的学习秘诀,是走向成功的法宝。失败的原因五花八门,成功却无一不是勤奋的结晶。当然并不否认,不同的人存在智力上的先天差别,但勤奋可以滋补天生的不足,笨鸟先飞,未必成不了头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功。(华罗庚)”“勤劳征服一切(弗吉尔)”

荀子在《劝学篇》中论述了勤与学的关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勤奋的人,不一定都能领略成功的喜悦,但其心灵却比任何人都充实。正如临川先生所云:“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以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严谨。严谨就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严谨为学,诚信做人,是一个人走向胜利之本,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在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中得到真理。人是在严谨的治学和认真地为学中积累一点一滴知识,海纳百川,然后再仔细推敲,融会贯通,将技能再自身的实践中得以体现,慢慢地将知识融入到自身当中,用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从而实现之大飞跃。学习是当代大学生的本职工作,也是走向社会的基础。你们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现在为学之时的严谨之风将直接影响到将来你们在终极工作当中的工作态度和科研成就。因此,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提倡严谨为学。如果没有了严谨,工作将会纰漏百出,弱不禁风。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最终一事无成。

3.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永远保持一种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

⊙学术造假的案例。

陈进:“大突破”原是大骗局

新华网2003年2月报导说:中国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高性能DSP(即数字信

号处理器)芯片,标志着中国芯片工业核心技术研究获得重大突破。26日,上海市科委对这项技术成果进行鉴定,表明汉芯一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汉芯一号问世之后的三年期间,中国上海交大推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等芯片。正当全国人民和中国媒体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傲视群雄的进步而自豪的时候,这个所谓全部由国内设计、生产、封装和测试的汉芯项目被揭发出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最大,最恶劣,同时也是最拙劣的骗局。

打假起于互联网,英文把最先揭发丑闻的人称为whistle blower,翻译成“吹口哨者”,不过,这一声轻轻的口哨,在中国引发了振聋发聩的影响。

改头换面蒙混过关

后查明,陈进根本就没有设计制造过什么芯片。他送给国家学术机关和科研机关鉴定的芯片是陈进于2002年8月托他在美国的弟弟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买来的。他找来几个民工把这10片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然后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表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并加上汉芯的LOGO。虚假的DSP芯片磨好后,陈进通过种种关系,加上了“由国内设计(上海交大)、国内生产(上海中芯国际)、国内封装(上海威宇科技)、国内测试(上海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等种种假证明材料。

假发明带来真实惠

假芯片带给陈进的是真实惠。陈进一举成名天下知。陈进身上的桂冠和头衔根据不完全统计有:上海交大教授博导;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CEO;陈进还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项:如“上海交大校长奖”、“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上海市IT十大新锐”、“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更令人吃惊的是:陈进竟然蒙骗国家科技部用所谓的“汉芯系列DSP”申报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甚至蒙骗国家总装备部申报了“武器装备技术创新项目”,据中国媒体揭露,这不仅会造成中美两国知识产权纠纷,而且会使中国的国防工业深受其害。而陈进在项目申报材料上竟然写道,上海交大制造的芯片“两年跨越二十年,中国的汉芯DSP将取代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高端DSP”。

定案前的反驳声

在上海交大芯片造假案在互联网上沸沸扬扬之际,很多网友本着对中国政府,中国学术机构,中国媒体

的信任,根本就不相信网上流传的所谓汉芯造假的消息是真实的。特别是一些被称为愤青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这样的消息损害了国家的声誉。今年1月,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为了平息互联网上的风潮,发表声明说:“近日,在互联网相关论坛和网站流传有关“汉芯黑幕”一文,该文严重歪曲事实真相,公司及相关个人的名誉已受到侵害,鉴于此,我公司郑重声明:

1、汉芯系列芯片是汉芯团队全体成员经过长期地艰苦努力,逐步累积建立起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汉芯系列芯片经得起相关部门及专家的检测验证,各项成果也已陆续进入了产业化阶段。该文所提“汉芯系列DSP芯片属造假”的言论纯属捏造。

2、该文提及的所谓汉芯获得了巨额的科研项目经费的内容根本与事实不符,具体情况均可在相关机构得到证实。”

身败名裂

然而,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铁的事实。2006年5月12日,新华社终于发布新闻,证实了互联网上汉芯造假的传闻属实。新华社报导说:上海交通大学12日向新华社记者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调查显示,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

欺骗了媒体和公众。

新华社报导说:上海交大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根据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已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

4.创新。就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李开复老师认为:大学生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即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世。经过大学,要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获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四、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使命、历史使命的内涵及其特征。

1,含义。

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

2,特征。

(1)历史性。历史使命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青年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随之而来的青年使命也大不一样。就拿我国青年来说,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特殊的历史条件要求我国青年当时的历史使命就是为国家救亡图存而奋斗,用周总理当时的话说,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0世纪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是百废待兴,民生凋敝,国家急需知识人才,时代呼唤大批知识技术性人才,我国青年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当时的条件是十分艰苦,可是广大青年学生仍然能够不负时代重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那么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你们担负的历史使命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小的方面来说,你们肩负这父母的使命、自己未来的使命。

(2)具体性。就是说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是具体的,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这就要求广大青年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潮流,从各个方面夯实自己内功,不负历史重托。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当代大学生要紧紧抓住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在择业、创业的道路上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为

国家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案例:

2.在现实的基础上接受挑战。

(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第一,信息技术发生结构性变革。

第二,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年增长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美、英、德、法、日等国纷纷推出自己的生物技术发展规划。

第三,核能、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世界能源需求增加一倍。

第四,纳米科学和技术将拓展人类资源利用。在未来20年里,全球纳米技术规模达到上万亿美元。

●诺贝尔科学奖是全世界公认的代表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前苏联得奖是39年,捷克是41年,波兰是46年,印度是30年,巴基斯坦是29年。我国建国已57年,有两千多万科研人才,至今与诺获无缘。这对当代大学生又一个严峻挑战。

今日的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全球每天光是各种日报就出现一万多种,高达5亿多份,每年出版的杂志一千万多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快速增长。

(2)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第一,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第二,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第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对我国经济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近年来油价持续攀升,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未来世界经济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波动,从而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曾向大学生明确提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才能担起历史使命

1.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案例

在上海浦东新区一次外资企业的人才招聘会上,外资副总宣布会议为时间2小时,10位大学毕业生都要发言。有个男生才气逼人,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旁征博引,超水平发挥,一人就讲了45分钟。会后,大家以为这次招聘可能非他莫属了,但他却偏偏没有收到聘用通知。经过电话咨询,招聘单位告诉他:”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他一人竟然用了将近4个人的时间,对于这种德性较差,缺乏协助精神的应聘者,本外资企业一概不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有才无德,弃而不用,这对我们不无启迪。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作曲家门德尔松认为:“智慧是知识的善于运用。”智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3)人才素质的条件。吴运铎说过:“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服务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文明精神,野蛮体魄。”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塑造当代大学生德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3)追求真理、善于创新。4)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5)视野开阔,胸怀宽广。6)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五、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的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价值,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含意

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客体某种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

价值体系。由于社会关系是复杂的,那么这种关系也是多样的,在一个社会中,各种价值关系的组合体就是价值体系。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一旦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缺失从而造成价值信仰的真空,那么这时,整个的社会成员必然会对自己前途迷茫,或者社会意识混乱。

●案例:1.美国1960年代的迷茫的一代

2.中国1980年代现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2.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心系人民、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

和行为。

●丛飞,参与400多场义演,捐款300多万元,收养、资助178个山区的孩子读书。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科学规律办事,抵制和反对各种违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世界科学报告指出:“科学永远是财富之源,今天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就是掌握知识多少的差距,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转让,就无法持久地发展。”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想和行为。

●“中国商贾一向称道山陕商人,山陕人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唯心朴而实也。”——郭嵩焘

●美籍日本学者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个社会当中的信任,是该社会数千年文明的结果,造就有些社会成员信任度较高,有些社会成员信任度较低,但是每个社会都享有一定程度的信任,但是一旦被打碎,想恢复的话是很难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认为,在传统农业社会里,道德世界的核心是忠诚,商品社会里道德世界的基本准则是信任,就是诚信。而当传统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道德的无序状态,不讲信任也不讲忠诚。

●因信用缺失,中国每年直接间接经济损失5855亿,逃废债务1800亿。

●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发放助学贷款95亿,115万大学生受益。还贷的违约率达20%,远远超出一般居民的千分之一。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要自觉增强法律和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纪律,抵制和反对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干扰公共秩序、违法犯法、破坏纪律的思想和行为。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截至2005年1月,全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243.4万。中国GDP全球排名第四,人均GDP排第128位,中国人均GDP仅1740美元。中国每创造一美元的财富,需要耗费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法的7.7倍,日本的11.5倍。

六、学习本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本课的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基础知识。

3.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本课的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2. 注重学习基本知识

3. 注重联系实际;

4.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科学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和大学生成才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科学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拓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的“idia”,意思是人生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典籍里称为“志”。《尚书·盘庚》中有“射之有志”之句。

1.理想的含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