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等城市建设先进经验

中等城市建设先进经验

中等城市建设先进经验
中等城市建设先进经验

借鉴先进经验加快武汉幸福城市建设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发展观本质上就是人民幸福观。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4月访美期间在耶鲁大学演讲中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幸福指数”。我们在对国内部分城市建设幸福指数情况进行调研后,有如下启示:

一、确定建设目标,在美好的愿景中憧憬幸福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既是对生活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国内部分城市结合各自建设目标,对幸福城市内涵进行了具体诠释。

深圳:致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深圳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切实提升民生福利,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宜居城市为载体,以繁荣文化为支撑,以社会安全为保障,构建富裕安康、人居优美、精神和谐、安定有序的城市幸福家园,使深圳更具亲和力,更有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市民百姓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长沙:加快构筑“人民满意城市”。长沙市出台《长沙建设人民满意城市2009—2011年工作纲要》,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把长沙建设成为宜居宜业、民富民安的幸福家园,使长沙有优质的国民教育、完善的医疗保障、充分的就业机会、丰富的文化享受、宽裕的物质生活,让人民吃得放心、住得舒适、行得方便、购得满意,努力打造文明之城、和谐之城、活力之城和幸福之城。

杭州:持续创建“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五大生活品质。未来五年,杭州市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从中等发达水平向发达水平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殷实富足、文化生活丰富充实、政治生活生动活泼、社会生活安全有序、环境生活舒适便利,在更有综合效果、更具本土特色、更多精神文化含量和享受的意义上,满足杭州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成都:着力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2009年底召开的成都市委工作会议,正式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全新定位,其核心思想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基本要素是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和田园城市;基本特征是田园式的城市形态、国际性的城市功能、市域现代产业体系、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基础设施现代化智能化;旨在通过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让市民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建立指标体系,在具体的数据中考量幸福

上世纪七十年代,不丹国王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指数并付诸实践。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近年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采用各自的“幸福指数”分析社会发展程度。当前,国内许多城市也在纷纷探索建立幸福指数体系,作为监测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

深圳:最早建立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2006年12月,深圳制定实施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首次将百姓生存、生活和福利状况,以及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水平等,通过统计数据进行衡量,以此考核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向以及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效果。该指标体系共选用收入分配、安全水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的全面发展5大类,共21项具体指标,总权重为100,按有利于实施现有统计报表制度来设计,实现分区核算,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唐山:率先出台《科学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科学发展指数,第二部分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三、借鉴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武汉幸福城市建设

在今年2月举办的武汉发展战略与规划专题研讨班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明确提出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目标。当前,武汉正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抓紧编制“十二五”规划、谋划城市未来科学发展,我们必须把幸福城市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和终极目标。

1、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追求,致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建设幸福城市不仅是一种政治方略、也是一种道德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GDP至上的狭隘政绩观,确立发展GDP是政绩、提升GNH也是政绩、而且是更重要政绩的民生政绩观,以民生幸福评估发展成果,以民生品质衡量干部政绩,以民生福祉倒逼城市转型,以民生改善促进率先崛起。要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的立法工作,确保幸福城市建设步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建立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把财政的增长更多地体现在民生的基本保障上。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把幸福发展的理念变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感满意度的高度契合和逐步提升。

2、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建设经济发达的幸福城市。越是谋幸福,越要重发展。要围绕“千亿元产业、万亿元GDP”的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为人民幸福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争取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积极推进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建设武汉幸福乡村。切实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自主创新、民生、三农、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入,采取综合措施挖掘消费潜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加强与省内外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3、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致力建设民生富裕的幸福城市。“衣食足则知荣辱”,建设幸福城市,首先必须确保人民生活殷实,力争武汉城乡居民收入保障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水平。要坚持富民强市方略,在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块“蛋糕”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分好“蛋糕”。尽快研究出台《武汉市工资条例》,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加快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抓紧解决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困难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加快全国全民创业试点城市建设,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切实做好援企稳岗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

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切实加大就业困难人群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力度。要坚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4、把适宜人居作为内在要求,致力建设生活舒适的幸福城市。宜居是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人民幸福的基本要素。要充分发挥武汉科教卫生、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资源丰富优势,着力构建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全民健身体系和社会养老体系,以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水平提高。要坚持以文化的内涵优化城市空间,突出两江三镇、滨江滨湖、楚风汉韵的个性魅力,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努力塑造独具气势与神韵的品质之城。坚持以枢纽的理念强化城市功能,着力构筑“铁、水、公、空、管”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坚持以精细的标准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健全“大城管”工作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认真做好“控违拆违”、“城中村”改造、环境整治等工作,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要着力加强生态环保工作,战略性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把文化繁荣作为强大支撑,致力建设精神和谐的幸福城市。在幸福建设上存在一个“伊斯特林悖论”现象,即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国民的快乐与幸福不再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通过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促进人的内心和谐,是破解“伊斯特林悖论”、增强人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弘扬武汉城市精神和创业创新文化,加快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要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文化惠民的宗旨,加强基层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彰显武汉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6、把社会安全作为有力保障,致力建设安定有序的幸福城市。幸福城市必须以安全稳定为前提,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幸福感。要加快推进“平安武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强化农产品、食品、药品和饮水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城市应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武汉市委政策研究室)

赤壁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

发挥“领跑、带头、龙头、示范”作用

本报讯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报道: 16日,赤壁市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要求该市全体干部深入解放思想,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加快推进强而优中等城市建设。

今年,赤壁市将做大产业、做大品牌,着力打造“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中部地区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基地、华中地区现代物流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在“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中,发挥好“领跑、带头、龙头、示范”作用,实现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绿色基地四大目标。

“工业崛起”是赤壁市今年的重头工作。该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发展应急装备制造业,围绕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华舟应急装备产业园、华琛应急消防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配套发展应急服务业;着力改造提升现有产业,今年力争德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华润电力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

赤壁市将加快建设“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强力推进农业示范基地引领体系、展览交易体系、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商贸物流体系、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拓展茶深加工产业链条。

赤壁市还将推进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前期申报核准、107国道外迁工程建设,把城区当景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成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特色乡镇和符合全面小康要求的新农村示范点,让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河北涿州: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

日前,河北省召开首届中等城市科学发展论坛,省政府把会议举办地点确定在保定市辖下的县级城市涿州。为什么要选址这个城市?因为该市在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城市的行动中走在全省的前列,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个加快发展的新兴中等城市之一,在这里开会能够取得真正的借鉴效果。

涿州首都北京南下的第一座古城,有2300多年历史的灿烂历史文化,由于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清乾隆帝皇帝曾御笔亲题“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在进入新世纪后,涿州市委、市政府认为:城市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载体,只有通过这个载体才能实施产业、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有效积聚。因此,市里实施了“工业立市,以城兴市,借京强市”三大主体发展战略,加大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开发力度。

要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必须靠强有力的工业产业基础做支撑。市里紧紧围绕

税收抓产业,围绕致富抓就业,做大做强铝加工、机加工、包装材料和印刷三大传统产业,发展电子信息、冶金新材料、物探数据处理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三高一无”(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无污染)工业群体。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华夏实业、龙马铝业、皓原箔业、东立纸业等一批民营成长型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中石油东方物理公司、凌云、华铝等驻涿中直大企业不断孵化裂变。在促进本市原有企业做大的同时,该市还面向北京引“京资”,依托北京引“南资”,建设京南工业经济隆起带和“南资北移、南企北扩”的桥头堡,先后实现了中国钢研集团河北涿州新材料产业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涿州航天工业园、中国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涿州生产基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集成联试场等一批“国字号”

超亿元大项目落户涿州,使城市财政收入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整体翻番,超过了10亿元大关。

要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必须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上下工夫。近年来,涿州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改善投资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以城兴市”战略,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十五”以来,涿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达11.2亿元,新建道路35公里。城市路网形成了“三横四纵”的交通格局。新铺给水主管网86.9公里,实现了老城区统一供水;年供气1588万立方米的城市燃气工程已向部分用户供气。同时先后建设了城市文化广场、范阳影院、公园、体育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完成了鼓楼商贸城、金街商城、汇金广场、宜家旺购物广场等20多个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引进了华普、亿客隆、华冠等大型超市。而在绿化方面采取了破硬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的方式,使绿色铺满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人居环境的变化。在短短几年里,涿州先后建成了仙坡庄园、枫景洋房、温莎假日、新府阳光、华福佳缘、华阳温馨、仙颐园、阳光小区、龙湾码头、影视城花园、燕赵花园,银都花园等多个宜居式住宅项目,十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在5年间增长30%以上,到目前,北京及外地人在涿购房已经超过万户,使涿州城市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要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就必须让各种优势资源得到最充分发掘。在此当中,涿州市还立足于历史人文、生态环境等资源禀赋,按照“把宝贵的文史资料变成可视景点、把资源变成产品”的思路,在培育特色上下功夫,在投资兴建和修复完成中国影视城、三义宫、高尔夫球场、郦道元故居、卢氏宗祠等一大批景区及诚信、阳光酒店等众多的接待设施的同时,还谋划实施了永济桥维修,云居寺塔、智度寺塔和清行宫修复等系列保护利用恢复工程,涿州古街综合整治、拒马河综合城市景观综合开发等项目。重点发展古城、古迹、古籍名人、绿水、绿野、绿色地产等“六条线”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以北京为核心,拓展周边市场,吸引国际国内市场的休闲旅游产业整体扩张,使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三张城市形象“名片”的含金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今年1-10

月份,共接待境内游客74700人次,境外游客2800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2.35亿元。而就是通过这样的城市化进程,使涿州区域竞争力得到了有效增强,最近被国家统计局列为全国最具有经济发展活力的百强市(县)之一。

新野县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意见

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

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的意见

(新野县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新野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特制定本意见。

一、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的重大意义

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是引领新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新野位居南阳盆地的腹心和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处在南阳、襄阳“两阳”发展的中间环节,城乡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发展均衡,基础较好,具备城乡一体发展的良好基础。省政府把新野列为全省26个城镇化重点县,明确提出促进新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因此,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是面对新形势、顺应新要求所采取的战略举措,对内可以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激发广大干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新野形象,彰显城市品牌,提高新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前,新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攻坚阶段。纺织、食品工业具有规模优势和集群优势,光电产业快速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支撑产业,同时,面临着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历史性任务,发展空间巨大。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发展需求,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是立足新野实际,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关键举措,便于新野更快更好地主动融入周边地区发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平台,全方位提升区域竞争力。

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新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县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克难攻

坚的精神不断增强,但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进一步凸现,人民群众提出了更高的民生需求。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新野的生动实践,必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高奏“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奋力争先”主旋律,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实施“主动融入、融合发展”基本方略,强力推进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和便捷交通体系,奋力实现特色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发展两大突破,努力把新野建设成为文化底蕴丰厚、产业特色鲜明、承襄入宛、城乡一体发展的宜居中等城市。

(二)战略任务

实施项目立县发展战略,就是要树立项目经济理念,把发展项目经济贯穿加快建设中等城市的全过程,以项目带动要素集聚,激活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投资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以项目带动政府效能提升和作风转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实施产业兴县发展战略,就是要立足新野优势主导产业,以集群发展为方向,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光电、家居等工业主导产业,培育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劳务培训等服务产业,做优蔬菜、肉牛、生猪、花生、粮食等农业优势产业,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打造富有新野特色、竞争优势明显、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体系。

实施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一城三镇”为支点,以“一主三环”交通网络为纽带,加快建设现代城镇体系和便捷交通体系,推进城乡一体规划、产业一体发展、设施一体共建、服务一体共享,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就是要发挥新野三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把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商贸服务和休闲观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城乡互动、产城融合、建管并举,增强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把新野建设成为文化底蕴丰厚、产业特色鲜明、承襄入宛、城乡一体发展的宜居中等城市。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左右,居住人口力争达到25万人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加快建设全国纺织工业强县、食品工业大县和全省重要的光电产业基地,县域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教

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市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建立起法制化、社会化、民主化的新型城市管理和运作机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三、实施项目立县发展战略,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四)树立项目经济理念。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坚持用项目的理念谋划工作,围绕项目开展工作,丰富和拓展项目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各领域,推行“工作项目化”,实行项目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以项目配置资源、蓄积后劲、提升服务,以项目打造品牌、增强实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五)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注重项目谋划和运作,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省政府《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政策扶持范围内,优先谋划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农业产业化、民生事业等领域项目建设,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进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和营销网络等并重,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围绕纺织服装、食品、光电、家居等产业,持续开展大招商活动,深入实施“返乡创业”工程,推进产业集群、产业链招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与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投资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企业集群发展。坚持“主动融入、融合发展”,发挥南阳、襄阳“两阳”对新野的叠加效应和融合优势,积极吸纳产业、信息、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区域合作空间,着力打造“两阳”辐射发展的融合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四、实施产业兴县发展战略,奋力实现特色产业发展新突破

(七)加强产业集聚区平台建设。产业集聚区是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的载体和平台。按照“特色立区、产业集聚、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和支撑带动能力。促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推动城区基础设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完善区内水、电、路、通讯、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配套学校、医院、职工公寓、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入区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西区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东区以光电产业为主,实施集群发展,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平台。

(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突出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按照“结构合理、配套完善、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的要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光电、

家居等特色产业集群。巩固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发挥新纺公司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华星、鹏升等民营纺织骨干企业更新装备,调优结构,拉长产业链条,以混纺优结构,以面料增品种,以印染提质量,以服装家纺强品牌,推进纺织产业由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着力打造全国纺织工业强县。加快发展食品工业。依托蔬菜、肉牛、生猪、花生、粮食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宛绿蔬菜、嘉元脱水食品、科尔沁牛业、华广农牧、未来油脂、汉华酒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全国食品工业大县。积极培育光电产业。以装备成套、机电一体、产品高端为方向,以发展光学引擎、LED等新技术、新产品为重点,积极培育光电电子等战略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光电产业基地。扶持发展家居产业。制定家居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以家居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扶持和引导家居产业由低端贴牌经营向高端自创品牌转变,塑造“新野家居”的整体品牌形象,建设豫西南地区最大的家居产品生产与销售中心。

(九)培育壮大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劳务培训等产业,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新野三国文化资源,加强对汉桑城、议事台、木梳背街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性开发,有计划分步骤恢复三国古城风貌。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争取更多金融机构在新野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拓展投融资和信用担保平台,壮大金盛、金茂投融资公司实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立足食品冷链、建材、五金等行业,引进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建设仓储物流园区,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县域特色产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动发展。利用纺织服装、食品、光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大力开发劳动力培训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劳务培训机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逐步提高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培育形成“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服务业体系。

(十)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按照依托园区、改良技术、拓展市场和生态高效的要求,加强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蔬菜、肉牛、生猪、花生、粮食等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中原肉牛产业园区、蔬菜产业示范园区、优质粮食高产区,努力创建“全国油料大县”、“全国生猪大县”、“全国肉牛大县”,保持“全国粮食大县”地位。培育规范化、规模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围绕中心城区经济、生态和生活需求,发展集农产品生产、生态绿化、居民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城郊型农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五、实施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十一)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按照“特色明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的要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中心镇为支撑,一般乡镇和中心村为基点,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

展的新型城镇体系。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逐步复兴古城、完善老城、开发新城,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承载力。适度扩大小城镇建设规模,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发展一、二、三产业,构建中心城区与歪子、沙堰、新甸铺“一城三镇”发展格局。加强中心村建设管理,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每个乡镇(街道)每年选择1—2个村(社区),稳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通过示范引导、整体推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十二)构建便捷交通体系。实施高速连接线、S103升国道、S335改建、S244改线、客运站搬迁、白河特大桥建设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构建以高速连接线、国道和省道为主,以县城外环、县乡道两条环线和村道为辅,以宛襄两个机场和焦枝铁路、宁西铁路为延伸,以客运车站、公交港湾站为节点的便捷交通体系。到2015年,基本实现县乡道达三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全县公路的技术等级、通达率、通畅率同步提高。

(十三)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制定吸引农民进城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集聚。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流转、退出补偿等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长效机制。完善进城农民就业扶持体系,提高进城农民就业再就业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

六、加快宜居中等城市建设步伐,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十四)健全城市规划体系。以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为依托,坚持人本理念,运用战略思维,加快完善中心城区规划体系。编制实施东北新区城市综合体规划、白河“一河两岸”景观规划、主干道路重要节点区域规划、绿化规划、古城区域规划以及内河水系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实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与专项规划的有机融合,着力构建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全面覆盖的城市规划体系,科学指导中等城市建设。

(十五)完善中心城区基础功能。按照“东扩、北进、西跨”的要求,坚持高水平定位、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转,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全面推进中心城区道路、广场、游园、绿化、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希尔顿——新野国际大酒店和温泉公寓建设任务,有序推进东北新区城市综合体建设。改造提升城区主次干道和广场游园,规划建设影剧院、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完善城市污水收集体系和垃圾收运体系,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深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初中县城化”步伐,逐步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建设县第一人民医院国债项目,合理布局医疗资源,有效增加基本医疗服务供给。

(十六)提高居住品质。按照“居住小区化、管理社区化”的要求,建设规模较大、配套设施完备、物业管理规范的居住社区。建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

用住房、廉租住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合理确定保障对象,加强价格管理,规范有序供给。增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合理确定供地规模,保持对违法违规用地和建设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十七)改善生态环境。开工建设白河“一河两岸”新区开发一期工程,实施三里河、军民渠、护城河、农场沟等内河水系治理和城区绿化工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技术等手段,大力推进节水、节电、节地、节材、节能工作。

(十八)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公众自我管理、民主管理水平。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管理、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新野“崇文、诚信、融合、尚智”的精神,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敬业诚信、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新野”建设。严格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处置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紧急救援能力和高效处置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七、保障措施

(十九)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是新时期推动新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未来一个时期统揽新野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全局的眼光,认真领会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产城一体发展战略,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的精神实质,明确目标,找准位置,按照“四个重在”和“四个着力”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工作标准,动员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为加快建设中等城市步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贡献力量。

(二十)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管理、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争取并用好上级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十一)健全机制,规范运作。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经常性的工作督查机制,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管理范畴,构建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考评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工作事项的动态管理,围绕总体工作目标,分年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各个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加大目标考评力度,严格兑现奖惩。

(二十二)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立足“两围绕”,加快“两转变”,即围绕解决制约新野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转变领导方式,围绕推进重点工作和重点事项,转变干部作风。推行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对县及县以上重点项目,实行“一站式”办公,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和限时办结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提高公众参与度。

辛集加快建设高品质中等城市

本报2月20日讯(记者张文君通讯员马健贾凤霞)“我们要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坚持民生型城镇化道路的思路,推动城市扩规模、上水平、出品位,努力打造高品质中等城市。”今天召开的辛集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巴利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充满激情地表达着建设好中等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辛集市今年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省控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巴利凯要求,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围绕实现“四大跨越”总目标,着力加强项目和园区建设,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走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全面加快建设高品质中等城市、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的步伐。

为实现绿色崛起,实现由初级中等城市向高品质中等城市跨越,辛集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高起点规划引领。按照产城融合、完善功能、宜居舒适、突出地域特色的要求,结合重大交通工程和战略支撑项目建设,明确重点区域功能定位,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构筑城市未来发展框架。围绕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编制,突出抓好位伯、旧城、新城、南智邱4个中心镇发展的规划建设,努力提升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点。

高标准提升功能。加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加大通用机场和航空产业园的跑办力度,抓紧做好规划设计等项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配合石济高铁建设,启动辛集客站和区域客运枢纽中心建设,确保同步投入使用;加大石黄高速旧城出口跑办力度,力争年内动工。加强城市路网建设,经过3年努力,打通所有断头路、卡脖路,构建放射性路网格局,并完成雨污分流改造,解决部分地段下雨积水问题;年内改造世纪大街等9条道路,完成工业路等10条街道排水系统建设。加强市域干线建设,完成月新路等5条公路建设。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抓好文化馆、体育馆、展览馆等设施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加强小超市、小游园等“八小”便民工程建设,打造“十分钟生活圈”,完善居民小区配套设施,提升便民为民服务水平。

高品位打造靓点。本着一街一特色、一路一风格的原则,对市府街、朝阳路5条主干道,实行立体化包装改造,成为城市景观大道。按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要求,建设24公里环城林带和4个街心游园,完成4条绿化带升级,新增绿地522万平方米,达到国家园林城创建标准。

高效能严细管理。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完成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建设,将所有部位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稳步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舒适宜居的新社区。建立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运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城市建设资金瓶颈。

拓展城市空间加快中等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江苏省盱眙中学:殷建春来源:中国盱眙添加日期:10年04月09日

实施城建举县战略,实现建设中等城市目标,是县委从盱眙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决策。经过两年来的不懈努力,城市规模、功能、格局、品味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交口称赞。盱眙的城市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实现中等城市的目标已为期不远,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的中等城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在此,试对如何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味,加快建设中等城市步伐提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把“跨越淮河向西发展”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中长期战略。受经济实力,地理环境等局限,“北扩东移,西区相融”无疑是目前城市规划的现实选择,但这种规划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即“东移”受阻于工业开发区,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北扩”城市重心偏移,辐射范围窄小。并且宁宿徐高速公路也成为制约北扩的瓶颈。因此3—5年内北扩东移的城市发展规划应该能够顺利实施,但以后再想发展就比较困难了,而跨越淮河向西发展则成为县城发展的必然选择。淮河以西土地辽阔,可辐射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口与面积。如果城市能沿淮河两岸建设,不仅城市的品味得到极大的提升,城市的功能也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城市的发展空间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当然,跨河发展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可能会加大很多成本,以目前的财力实施此规划还比较困难。但我认为,这是盱眙县城未来发展必然要选择的方向和出路,因此要提前规划,预留空间,避免低水平建设,以免日后拆迁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调整行政区划,增加城市人口。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中,县城常住人口不到15万人,与中等城市20万人口的最低标准尚有不小差距。即使达到了20万或30万的人口,与苏南地区的中等城市相比仍然微不足道,与沭阳这样苏北地区的县城相比也不在一个档次。因此,调整维桥、古桑、官滩、穆店等县城周边的一些村居行政区划为县城所属,既可增加城市人口,又可以拓展城市空间,是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越早实施,越能争取更多的政策上的便利,沭阳便是成功的典范。

三、建设一条商业步行街,打造城市一个新亮点。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中都会有一条以上的商业步行街,并且是该城市的亮点。而我县县城里既没有步行街,也没有特点、

品味独特的商业集中区,影响县城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建议在做县城详规的时候,能考虑规划建设一条档次较高、功能独特的商业步行街。

四、严格店面管理,整治沿街广告。目前县城的广告管理还不够严格,既不如扬州,也比不上宿迁与沭阳,主要表现为杂乱无章。因此,建议能向扬州学习,所有的广告牌统一规格,统一风格,统一位置,对过去的进行整治,对今后的严格把关,打造清新亮丽的新盱城。

唐山:滦县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

七大体系两大工程

推动滦县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

按照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新要求,滦县2011年将实施城镇建设上水平攻坚行动,重点完善“七大体系”、实施“两大工程”,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

规划体系。完善大县城绿地系统和综合交通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区主要街道两侧既有建筑景观设计、城中村改造和排水、热力等专项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形成科学的中等城市规划体系。

路网体系。构建“三横三纵”的路网体系,搭建中等城市框架。年内实施研山北路新建、滦河路改造,启动长江大街北拓、省道平青大线(城区段)改造、滦河堤顶路建设。实施先锋路、响嘡七星路新建和体育大街改造等工程,完善城区路网。启动建设迁曹高速连接线、津秦客专滦河站连接线、新滦河大桥和黄金海岸(秦皇岛机场)连接线,形成涵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的现代交通网络,打造京津秦“一小时交通圈”。启动建设范榆一级公路、高军一级公路、九百户至王店子二级公路,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

绿网体系。实施“公园化”战略和“绿色家园”行动,建设“滦州古城”护城河绿化带,完善龙山、五子山、研山和横山等环城绿网,谋划实施迁曹铁路沿线绿化,确保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复验,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县城。

水景体系。实施滦河防洪整治二期工程,启动水上游乐场、水上运动基地、天佑堤景观带、湖心岛等项目,实施引滦河入古城工程,汛期前完成“滦州古城”护城河改线一期工程,构建城水交融的水景体系。

管网体系。重点实施古城污水、环城水系排水、生活用水、消防供水、新城和古城供热等管网改造,改造新城和古城电网,谋划建设新城、古城、响嘡3座35千伏变电站,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网体系。

靓化体系。高标准改造滦河路、省道平青大线(城区段),打造景观示范路;对庞大滦州国际大厦等主要建筑进行夜景灯光亮化,提升城区亮化水平;完善响嘡工贸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品位。

管理体系。投资912万元,实施平安网络建设工程,实现公共区域、重点单位视频监控全覆盖,逐步构建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应急处置等相互融合的城市管理平台。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健全城区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验。

新城区完善提升工程。着力巩固和扩大“三城”成果,加快建设金鼎丽城等高层建筑群和滦州国际购物中心,推进新华里等旧小区改造和葛坎村、北双山村等城中村平改,实施先锋路两侧500亩综合开发,打造更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城市品牌。

古城区建设推进工程。加快建设“滦州古城”,实施东城门、崇贤广场等工程,新建古城北路、古城东路,启动司家营铁矿1平方公里生活区建设,回迁安置楼确保年内交付使用。

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提高县域综合实力——关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高新文

城市是一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城市发展水平是一个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体现,城市建设更是衡量城市政府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大安市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中等城市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经过改造与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日益提升,进入了调整、扩容、规范和提高的崭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城市建设带来的福祉,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拉动大安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加快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已经现实地成为大安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我们要深入开展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总体战,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整体功能,打造经济发展平台,朝着建设中等城市的目标迈进。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构建中等城市框架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要建设中等城市,必须搞好长远规划。为此,我们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度超前性原则,进行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大安南与松原毗邻,已无发展空间,而向西、向北拓展,既有长白一级公路、通让铁路和大安港等公铁水路交通的便利条件,又有附近乡镇优势产业的强力依托。通过科学论证,我们确立了“西移北扩、沿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一是抓住建设发展契机,积极向西部扩容。利用建设长白一级公路的机会,打通一级公路南北连接线,把城区和一级路中间地带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坚持把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集中向这里摆放。二是拓宽经营城市理念,促使城市中心北移。通过市场化运作,先后启动实施了市区北排水管线、新世纪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场等一批大项目,拉动了城市中心北移。三是放大品牌效应,向沿江地带延伸。大安地处嫩江西畔,素有“嫩江明珠”的美誉,这是我们的一大城市名片和特色资源。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张扬和凸显大安的沿江特色,正在积极实施嫩江公路大桥项目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沿江经济,从而带动产业和人口靠拢嫩江沿线,使之成为大安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实施西移北扩,沿江发展,使大安中等城市的框架逐步搭建起来。目前城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也由原来的8万增加到13万;形成了以长白街和人民路为纵横主轴,四纵、五横、两环(四纵:长白街、大赉街、嫩江街、兴华街,五横:人民路、锦华路、育才路、江城路、南湖路,两环:内环路、外环路)的路网骨架。到2020年,大安城区建成区面积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1万人。

二、引入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城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楼房住户迅速增加,随之带来的取暖温度和价格问题日益突出,居民与供热方的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更令人忧心的是,呈“诸侯割据”态势的供暖单位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并造成供热能源的浪费。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推行城市集中供热,势在必行。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综合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按照“一年启动,三年建成”的思路,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招商引资,由通榆宏宇供热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总投资1 1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启动了我市有史以来第一个集中供热工程。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9月末完成,供热能力40万平方米,保证今年完工的新建楼房全部并入集中供热管网;二期工程在2005年9月完成,供热能力达到80万平方米;三期工程在2006年10月完成,供热能力达到210万平方米。最终达到全市统一集中供热,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计量办法,取暖费用全面降低,污染严重的烟囱全部消灭的目的,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节能环保的新大安。

三、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加快旧城改造步伐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我市城区已有46%的居民住进楼房,但仍有大部分居民住在平房区,生活条件较差,不仅增加了旧城改造难度,而且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精神,我市决定在旧城区开展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面积从50平方米至80平方米不等,按非盈利成本价格面向全市中低收入、无房或住房困难的职工、群众出售,逐步缓解居民住房困难,不断改善住房条件,正确引导消费,实现住房商品化,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

建设经济适用房,在用地方面,原则上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也可由投资商自行选址建设。在规划方面,优先安排用地,优先安排选点、规划、设计,并在选点时提供有利于降

低成本的地块,尽力在规划布局上提高住宅小区的容积率。在征地拆迁方面,采取思想工作、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办法给予全力支持,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顺利进行。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给予减免。同时,适量开发中高档住宅,逐步提高城区楼房覆盖率,争取在3年时间内楼房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四、改进供水排水设施,完善城市基本功能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区供排水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供水和排水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大安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超前谋划,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花大力气解决给排水问题。一是加大给水设施建设力度。抓住国家在县、镇应急供水方面给予支持的机遇,采取争取国债资金、招商引资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加快第二水源工程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时,我市还委托吉林省水文地质工程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所对大安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调查,编制了《吉林省大安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为合理开采使用城市地下水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排水设施建设力度。大安自建市以来,城市主要生活污水及雨水的排放渠道都是通过地下砼管线及暗沟明沟排放到城南“黑鱼泡”。由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加之排水管道失修、阻塞,“黑鱼泡”容量有限,雨季经常发生水漫道路、水浸房屋现象。为彻底解决排水不畅问题,2003年我市启动了市区北排水工程,南接育才路,北接“莲花泡”,极大地缓解了城区北半部排水压力。明年我市还将新建一条地下排水管线,将锦华路至育才路的排水管网和周边城区的排水管网与市区北排水工程管线相接,最终把水引至“莲花泡”,彻底解决城区排水问题。

五、推进“四化”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品位

让城市畅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社区整洁、和谐,市民出行方便、生活舒适,并随着城市品位的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这是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实施“四化”工程,着力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上做文章。

一是实施硬化工程。几年来,我们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思路,发动临街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按照统一标准,重点搞好主街路两侧裸露地段的硬化,到目前为止,全市街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今后,我们将采取多元筹资办法,加大硬化工程投入,确保临街路面100%硬化,主次干道(除巷路)全部铺装黑色路面。特别是对新开发的楼房和小区,要按照统一标准,同步搞好建设。二是实施净化工程。要进一步理顺环卫保洁管理体制,一二级保洁统一由建设局归口管理,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卫生保洁实行对外发包,探索环卫保洁的新途径。继续开展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和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依法取缔室外烧烤、“三堆”、“三小”和不规范的商幌、牌匾、广告,严厉打击乱泼、乱倒、乱停、乱占、乱贴、乱画行为,实行严管重

罚,管出秩序,管出文明。加大卫生保洁力度,增加保洁人员、保洁设施和保洁经费,强化保洁措施,使保洁范围由主次干路向背街小巷延伸,由城区向城乡结合部延伸,不断提高保洁质量。对砖路以上路段必保做到全天候保洁,全天候监管,保证人员,保证时间,并增设巡回监管和流动监管人员,确保清扫保洁到位,监管措施到位。三是实施绿化工程。目前我市城市绿化覆盖率为25.68%,人均占有公共绿地只有7 74平方米,离花园式城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要结合城乡植树造林,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城市绿化,使城市充满绿色。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栽树、种草、栽花相结合,三者并举;平地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同步实施;建设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广大居民相结合,共同参与;绿化、净化、亮化相结合,齐头并进。突出城市绿化特色,做到一街一品,一路一景,逐步把大安建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花园式城市。加强城市绿化管护,坚持“三分造绿、七分管护”,发挥园林等专职管护队伍的职能作用,对损坏花草树木的,依法严厉惩罚。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广大居民的积极性,管理好、保持好、巩固好绿化成果。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爱护城市的自觉意识,教育广大居民珍惜一草一木,美化城市,绿化家园,树立良好形象,打造招商平台。四是实施亮化工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各具特色、整齐划一的原则,在主要街路两侧楼房安装楼型灯,在重点部位安装射灯、椰树灯、礼花灯,在标志性建筑上建设灯塔,在路灯灯杆、大街小巷悬挂树灯和红灯笼,形成点、线、面,静与动,美与亮的立体结合,实现全方位、多视角的光、亮、美网络,妆点城市仪容,美化城市夜景,提高城市品位。逐步使城市亮化工程实现由阶段亮化向长年亮化转变,由临时性装饰向永久性装饰过渡,由中心城区向中心城镇逐步延伸。市区主要街路亮灯率和亮化覆盖率要达到100%。

六、注重搞好配套工程,全面建设和谐城市

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追求环境优美,又要追求和谐有序,实现人与环境、人与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发展内涵和文明程度,凸显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充分展现城市诚信文明、安定和谐的崭新风貌。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提供多种服务,完善配套建设,多角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一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深入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全面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城市观念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工程和疾控中心功能,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医疗条件,为群众提供健康保证;发挥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新世纪广场等活动场所的阵地作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兴办文体产业,繁荣社会大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依托服装加工贸易园区、满客隆超市、鑫隆商都、中心商场、新世纪商城和西柳批发市场等,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打造城市新商圈,搞活商贸流通;依托物流中心,开展仓储、运输、配送服务,做强做大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餐饮、娱乐服务业,扶持发展信息、中介等新兴产业,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开发建设嫩江度假村、德善佛堂、烈士陵园和抗洪纪念碑等景区景点,开辟城市旅游专线,培育壮大旅游经济,扩大

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四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夯实和谐城市建设的基石。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12处社区的社会管理功能,开展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水、暖、电、气、通讯、物业等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和谐社区。(本文作者系大安市市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汇报材料

全民参与群策群力 “三抓三促”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做 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县自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县以来,特别是2014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县 以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创建全国 文明城市这一目标,群策群力、共识共动、务实创新、强化 实效,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市 民素质明显增强,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投资环境极大优化,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为建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 发展特色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环境支撑。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展情况 (一)领导带头抓落实,健全机制促推进在创建全国文 明城市工作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作机制的建设和创新,立足于创建工作的长效性,着力强化领导、责任、考核三大 工作机制,保证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开展。一是提

高思想认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宗旨,牢牢把握中央文明办将创建重点放在中西部和放在县级城市的良好机遇,全面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县委常委会、县文明委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到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县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按照创建内容,设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九个专项工作组,确保了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围绕《测评体系》,制定下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通过“定部门、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的五定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了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的任务和职责。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单位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加大考核力度,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二)部门联动抓重点,服务群众促成效我县的创建工作始终坚持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为第一追求,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立足富民强县,群众受惠,狠抓惠民工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及启示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及启示 【摘要】目前,我国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努力争夺先发优势。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而且有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忽视城市当前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定位等因素而盲目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很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以台湾桃园县为例,通过回顾台湾桃园县智慧城市建设历程,总结成功经验,以期为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桃园县经验启示 一、引言 智慧城市,狭义上是指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广义上是能够充分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核心思想是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实现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智慧城市的理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系统等空间信息网格平台的逐渐完善掀起了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建设的热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空间信息网格等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演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界各地掀起了智能地球、智能城市建设的热潮。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进入智慧城市阶段。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的必然阶段。 桃园县智慧化的建设经历了数字桃园(E-桃园)到移动桃园(M-桃园),再到智慧桃园(i-桃园)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城市生活网络体系。桃园县智慧化的成功与发展战略规划清晰、建设步骤稳健等因素密切相关,桃园县以改善城市管理效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导向,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桃园县智慧化建设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台湾智慧城市建设历程 台湾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由于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建设步骤合理有序,成绩斐然。 为了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台湾政府于1998年开始实施《信息通信发展方案》。2002年,推动“数字台湾”计划(E-Taiwan),并于2007年实现“6年600万户宽带到家”的目标。为了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信息通信服务,让居民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坚持科学运作、有序开发,全力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做优城市品位,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实施规范化调控。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县以“渊明故里、禅宗祖庭”两大品牌为重点,前瞻性、科学性地谋划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高标准编制总规。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围绕建设“城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景”的山水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目标,聘请省城规院及有关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确定了“一心”(行政中心)、“三区”(城东新区、老城区、工业园区)格局的城市发展目标。同时,以50米渊明大道、城东大道为主线,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高起点编制了城东新区修建性详规。二是抓好建设项目评审。成立了由建设、国土、环保等单位为成员的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认真抓好临街建筑物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评审工作,美化建筑外形设计,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力使每个项目建设都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好的结合。三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加大违章建筑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行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执行到位。去年,共强制 1 / 9

拆除违规建房8起,面积1356平方米,有力维护建设市场秩序。 2、市场运作,实行滚动式发展。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把城市建设当作最大的资产来经营,逐步实现建设资金自我积累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抓好土地经营。对县城土地市场实行垄断经营,根据城市发展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加强土地储备的计划性,让有限的土地储备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和挂牌交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推行“双底价”制度,在土地挂牌过程中推出一个明标挂牌底价,同时,制定一个暗标底价,暗标底价由县政府确定,并予以封存,招拍卖结束时,当场启封,只有竞报最高价等于或高于底价时,土地才能成交,有效地防止蓄意串标,着力提高土地增值收益。XX年,出让经营性土地性185.95亩,实现收益3496万元,是前三年的总和。二是搞活无形资产。精心抓好城市冠名权、广告权、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制定出台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公开拍卖了县城三条主干道户外灯箱广告经营权,获利20多万元,为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积累了经验。三是节约工程造价。加强建筑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律采取“最低价格中标”的方法进行招标,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XX年县城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标价为389.63万元,节约率达40%。 3、依托资源,抓好特色性建设。城市个性特征是美化城市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抓好城市特色建设。一是城东新

智慧社区经验材料

智慧社区经验材料 篇一:智慧社区汇报材料 智慧社区分析报告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智慧社区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社区智能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全新生活方式的根本 保证。在社会信息化飞速迈进的今天,人们对住宅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居室面积、周边环 境、交通等方面,而是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与外界沟通、通信服务、安全防范、物业 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传统的社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延伸服务功能。 1.1.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 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 代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 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

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它以智能、人文、服务 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 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 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努力在广内地区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 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 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 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 日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 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智慧社区包括以下几个特点:?舒适、开放的人性化环境?高度的安全性 ?便捷的数字化通讯方式?便利的综合社区信息服务?家居智能化 ?物业管理智能化

逃离北上广深 中国十大最宜居二线城市

逃离北上广深中国十大最宜居二线城市 2013年10月29日 09:48 来源:中国企业家 分享到: 0人参与0条评论 三亚 三亚的城市发展,是一条超常规和超越式的发展之旅,这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非常少见。三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其次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龙头,总投资达180亿元的海南东环铁路计划于2010年第三季度建成,到时三亚至海口只要几十分钟。经过几年快速的发展,三亚的房市已不再是纯粹意义的住宅房地产,而是具有特殊性的旅游房地产。三亚的商品房销售,岛外购房者占到90%,国外购房者占近3%。在三亚买房消暑避冬,也成为全国以至国外一些中高层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的象征。如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三亚正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成为愿意享受生活和放松心情的人士之选。

天津 对内陆人来说,能闻到海的味儿,能亲近水,又不至于日日领受海风过于热情的吹拂,正是适度。天津有点被天津话带沟里去了的意思,再加一枚狗不理包子,大家就都觉得它土。其实这座城市,正经说来是中国现代化第一城。北洋政府时期,台上的是北京,台后的是天津。私以为,这是天津最大的魅力。租界建筑外头的石头是硬的,里头的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更硬。故天津的宜居,首先宜的是对历史有那么点兴趣的人。 宁波 让甬城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宁波2006年被公众评为“年度首选宜居城市”,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与那些干涩、枯槁、笨拙的无水之城相比,宁波很幸运地拥有了穿过城市的流动之水。但它更以经济发达而闻名于世。2009年,宁波市GDP总量超过

了4200 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全国第四位。本是以港口而兴的宁波,目前正努力打造立体化的陆、海、空、水交通运输网络,城市的形象与品质也得到全方位提升。 成都 是天下的“盐”。是中国“第四城”。2009年成都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它最新则拟定了建设世界现代化田园城市目标,分三步走:5至8年实现新三最,中西部第一;20年步入世界三级城市比肩休斯顿;30至50年跻身世界二级城市向巴黎看齐。成都的宜居不仅关乎居住问题,而且还在于有良好发展机遇。尽管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成都的楼市依然坚挺,外地人来蓉购房也创了新高。2007年—2009年一季度期间,在成都的购房者中,外地人占四成左右,约三成左右的外地购房者资产在100万元以上。 杭州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XX县坚持科学运作、有序开发,全力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做优城市品位,城市 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实施规范化调控。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县以“渊明故里、禅宗祖庭”两大品牌为重点,前瞻性、科学性地谋划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高标准编制总规。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围绕建设“城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景”的山水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目标,聘请省城规院及有关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确定了“一心”、“三区”格局的城市发展目标 同时,以50米渊明大道、城东大道为主线,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高起点编制了城东新区修建性详规。二是抓好建设项目评审。成立了由建设、国土、环保等单位为成员的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认真抓好临街建筑物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评审工作,美化建筑 外形设计,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力使每个项目建设都与自然景 观、人文景观较好的结合。三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加大违章建 筑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行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及控

制性详规执行到位。去年,共强制拆除违规建房8起,面积1356平方米,有力维护建设市场秩序。 2、市场运作,实行滚动式发展。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把城市建设当作最大的资产来经营,逐步实现建设资金自我积累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抓好土地经营。对县城土地市场实行垄断经营,根据城市发展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加强土地储备的计划性,让有限的土地储备资金用在“刀刃” 上。积极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和挂牌交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推行“双底价”制度,在土地挂牌过程中推出一个明标挂牌底价,同时,制定一个暗标底价,暗标底价由县政府确定,并予以封存,招拍卖结束时,当场启封,只有竞报最高价等于或高于底价时,土地才能成交,有效地防止蓄意串标,着力提高土地增值收益。XX年,出让经营性土地性亩,实现收益3496万元,是前三年的总和。二是搞活无形资产。精心抓好城市冠名权、广告权、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制定出文秘杂烩网台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公开拍卖了县城三条主干道户外灯箱广告经营权,获利20多万元,为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积累了经验。三是节约工程造价。加强建筑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律采取“最低价格中标”的方法进行招标,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XX年县城各项市政基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精选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 ××市位于××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接壤。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辖××区、××区、××市、××市。1984年,××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20××年常住人口28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1.6%。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六年位居××省首位。 自20××年××省启动智慧××和20××年住建部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市制定了4大建设目标,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便民惠民,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市是国家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地区,也是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一、主要做法 (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市共投资1350万元建成电子政务云,敷设98条光纤链路,整合迁移了市直部门机房和服务器设施150多台套。目前已实现200多个部门使用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运算存储、统一内外网络、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行维护。

二是运用智慧手段管理交通。××市建成智能管控平台和8个应用系统,整合和实时监控路况事件天气等情况,自动识别重点车辆并报警,每5分钟发布重点路口路段信息,中心城区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车速提升,路网平均拥堵时间下降。 三是建立智慧城建档案。含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城建档案归档系统、勘察现场数据采集和建设项目流程数据采集系统。覆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6大类、共计13994公里管线数据,已有联网用户24家,累计点击查询6万多次。目前已挂接73个工程的967卷档案,共计96千兆数据。 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100%的骨干通信网和100%的接入网完成光纤化改造,城市出口带宽574G,3G/4G普及率达55%,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比例达80%。建立××云计算中心,并与湖北省云计算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互为灾备中心。 五是实现智慧水务、供电、供热管理。建成供水管线数字化平台和供排水调度指挥系统,与热电、通信、燃气等管线实现信息共享,提供现场数据实时采集、自动报警、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建成智能供电平台,131万客户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和电费自动核算;开展光伏储能微网、光导照明、节能路灯、智能用电控制、充电桩、居民家庭能效服务六位一体智能供电服务。建成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全市完成改造安装楼道智能电动调节阀12880个,安装户内温控阀33万个,服务用户30万户,供热机组效率提高35%,节能27.6%,年实现利税7148万元,实现供热计量数字化、节能控制智能化、用热自主化和政府监督网格化。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一级指标,四八项二级指标,七四项三级指标组成。总结一下城市宜居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要素 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需要, 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因此, 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

首尔经验: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

首尔经验: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 韩国的首都首尔,是世界上最重视科学技术的城市之一,自2003年以来一直位居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榜前列,其智慧城市建设也颇为成功。 “智能首尔2015”计划于2011年6月推出,目的是通过采用智能技术来刺激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从而保持韩国作为ICT领袖的荣誉地位。智能首尔效仿了u-城市(u-首尔,即无所不在的首尔)项目,后者是通过采用无处不在的云计算技术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虽然u-首尔项目改善了传统市政基础设施提供的业务质量(如交通和安全),但未能改善首尔市民的生活质量。智能首尔项目更注重以人为本,其关注的不仅仅是应用尽可能多的智能技术,而是同时致力于在城市和市民之间创建更大程度的合作互动的关系。 人人享有的智能设备 首尔的综合性网络包括高速宽带有线和无线网络,如Wi-Fi和近场通信(NFC)技术。智能首尔的一个关键支柱是提高对智能设备的接入以及教会新用户如何操作它们,从而确保能够听到每个市民发出的声音。 2012年,首尔开始向低收入和其他需要的人群发放二手智能设备。市民被鼓励在购买新的设备时捐赠旧设备,特别是当设备在50~100美元范围内时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经过厂家的检查和修复后被免费分发给弱势群体。 首尔市政府正在试行一项智能工作中心项目,政府员工可以在距离其家最近的10个办公室(智能工作中心)上班。在智能工作中心上班的员工可以享用复杂的工作组软件和视频会议系统,从而可以确保虽然不在市政大厅上班却丝毫不影响工作效能。首尔计划在2015年向其30%的员工提供智能工作。 智能计量 首尔正在实施一项智能计量项目,目的在于将其城市总能源消耗降低10%。该项目开始于2012年,测试试验安装了1000台智能计量表。这些计量表为家庭、办公机构、企业主提供其有关水电气消费量的实时报告。报告以货币单位形式给出,辅以具体的消费模式,以及如何调整这些模式以便节约能源消费的方法。 2008年完成的一项智能计量项目显示,84%的参与者每天检查一次或更多次其能源信息,60%的参与者报告说该项目有助于节约其能源使用,71%的参与者表示希望在未来再参加类似项目。 安全业务 作为u-首尔的一部分,安全服务自2008年4月起启动。该服务利用最先进的定位以及闭路电视监控技术,将涉及孩子、残疾人、老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紧急情况通知相关机构和其家庭成员。为此,相关部门还设计了一款智能设备。当设备持有人离开指定区域或拨动呼救按钮时,报警信号将发送给监护人、警察、火警部门以及闭路电视监控控制中心。 为充分利用u-首尔服务,市民需要向指定从事该业务的移动运营商注册。为支持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首尔通常免费或以相当大的折扣提供紧急情况报警业务,目标是在2014年使注册用户达到5万个。 创新应用 恩平是首尔的一个区,恩平u-城市项目建设始于2006年,完成于2011年3月,现拥有4.5万个用户。智能城市连接为该区住户提供了通过其卧室墙上的智能设备接收实用信息的功能。为保护住户安全,每个街道角落上都安装了智能闭路电视监控摄像头,对非法侵入私人住宅者进行自动侦测。如果一个持有方位侦测设备的残疾人或老年人离开了恩平,或触碰了报警铃,其方位信息将以文本形式发送给其监护人。城市高科技路灯降低了能源使用,并能播放语音,还能为居民提供无线互联网接入。一份数字新闻报向居民和旅客提供新闻、公交车时间表以及其他实用信息。最后,该城市的u-绿色业务通过一个传感器网络监控水和空

温岭市智慧城市工作汇报(建设部)

温岭市智慧城市工作汇报 温岭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就是围绕“智慧之城”、“丝路港城”和“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立足温岭发展实际,以“智慧”的手段,集聚温岭经济、环境、资源和信息化基础等要素优势,解决温岭城市发展矛盾,激发“智慧”生产要素的潜力,探索“新经济”发展之路。通过智慧城市试点的建设,实现经济充满活力、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健全、生态环境宜居的新温岭。 一、温岭市建设“智慧城市”进展情况 自2013年12月31日温岭市被建设部初选列入智慧城 市试点名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35个部门为成员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部门走访、考察培训、专家讨论等前期 工作,形成《温岭市智慧城市发展调研报告》、《温岭市智慧城市概念性规划》和《温岭市智慧城市概念性规划实施计划》。2015年4月,经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复审,我市被正式列入全国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明确了“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智慧城市建设方向。 2015年11月,我市挂牌成立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从相关单位抽调懂技术、强业务的精干力量,统筹和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规范、统一验收标准、统一安排运营”的整体建设驱动模式。同时,

我市积极引进专业的咨询、技术团体和社会资本,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2016年1月,我市通过《温岭市智慧城市一期PPP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以PPP模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通过竞争性磋商,确定我市智慧城市项目投资人和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程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6年3月签订了《温岭市智慧城市一期PPP项目投资协议》,标志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 2016年4月,温岭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方和中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温岭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智慧城市”项目的实施主体,全面负责本项目投融资、设计、建设及运维工作。 二、温岭“智慧城市”建设重点 温岭市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将以建设全模式社会治理体系为切入点,按照“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社会发展理念,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依托大数据平台,切实解决城市服务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构建市民生活更加便捷的智能环境。 本着基础设施和云平台优先建设,智慧业务应用不断叠加、现存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的原则,将项目分为一类工程和二类工程,并予以梯次分阶段实施。一类工程以智慧温岭基础体系建设为主,重点实现数据中心等基础框架建设,完成智慧城市云平台的系统建设和运营,实现一系列便民服务系

中国八大宜居幸福城市

中国八大宜居幸福城市 1、大连 大连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开发了大连,1899年开始称大连。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对大连地区进行了侵扰。作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大连在近代史上曾遭受两次大的战争劫,沦为俄、日殖民地近半个世纪。 大连环境绝佳,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 之称,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2、威海 威海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威海市大陆度为54.1%,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1996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5月7日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成为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城市。201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1月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3、昆明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4、莱西 莱西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莱西市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缓岗平原,南部为碟形洼地,境内气候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境内有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莱西湖,姜山湿地公园,连续举办过两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 2017年11月,莱西市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县市”,“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 5、兰州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支点,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6、西宁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大"智慧" 要实现智慧城市就要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信息、知识、经验等资源和智能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让城市居住环境更宜人。运营商贝尔信指出,智慧城市的重点内容包括:夯实智慧基础设施、实施智慧运行、开展智慧服务、发展智慧产业。 (一)夯实智慧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高速宽带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同时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鼓励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与市政管理等部门沟通,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井盖路灯、地下管线、景点景观、建筑设施等城市部件的信息采集和运行监测。 (二)实施智慧运行 通过加强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在城市运行中的应用,实现智慧城市运行监测和智能安保应急,提高政府精准管理能力,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建立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在街道路口安装传感网络,自动监测车流量和车速,实现交通信号灯根据车流状况自动优化调整,提高道路交通的自适应能力。利用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加强对食品药品、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动态监控。 (三)开展智慧服务 通过实施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金融、智能社区、智能家庭等一系列智慧应用,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有效提高市民的满意度,真正将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大众。 智慧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普惠基石。一要整合政务资源,促进业务协同,提供优质的智慧政务服务;二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三要打通分散独立的各类社保系统,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四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实现医疗管理与服务的全程智能;五要智慧化管理社区多种元素,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发展智慧产业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工作汇报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工作汇报 一、基本概念: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模式,XX年我局牵头组织实施“智慧城市”项目。该项目通过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 二、项目进展情况: 该项目为XX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XX万元,计划XX年完成投资15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设计方案招标。 三、工作建议: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管的外延,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的新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XX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试行)》两个文件。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该项目在我市属于新建项目。领先于其他城市的“数字化城市”项目。要完全按照住建部的模式完成智慧城市建设,应在明确我县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分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做好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工作,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加大项目建设配套建设投入。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精选范文: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坚持科学运作、有序开发,全力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做优城市品位,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科学规划,实施规范化调控。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县以“渊明故里、禅宗祖庭”两大品牌为重点,前瞻性、科学性地谋划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高标准编制总规。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围绕建设“城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景”的山水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目标,聘请省城规院及有关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确定了“一心”(行政中心)、“三区”(城东新区、老城区、工业园区)格局的城市发展目标。同时,以50米渊明大道、城东大道为主线,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高起点编制了城东新区修建性详规。二是抓好建设项目评审。成立了由建设、国土、环保等单位为成员的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认真抓好临街建筑物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评审工作,美化建筑外形设计,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力使每个项目建设都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好的结合。三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加大违章建筑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行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执行到位。去年,共强制拆除违规建房8起,面积1356平方米,有力维护建设市场秩序。2、市场运作,实行滚动式发展。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把城市建设当作最大的资产来经营,逐步实现建设资金自我积累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抓好土地经营。对县城土地市场实行垄断经营,根据城市发展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加强土地储备的计划性,让有限的土地储备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和挂牌交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推行“双底价”制度,在土地挂牌过程中推出一个明标挂牌底价,同时,制定一个暗标底价,暗标底价由县政府确定,并予以封存,招拍卖结束时,当场启封,只有竞报最高价等于或高于底价时,土地才能成交,有效地防止蓄意串标,着力提高土地增值收益。xx年,出让经营性土地性185.95亩,实现收益3496万元,是前三年的总和。二是搞活无形资产。精心抓好城市冠名权、广告权、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制定出查字典范文网台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公开拍卖了县城三条主干道户外灯箱广告经营权,获利20多万元,为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积累了经验。三是节约工程造价。加强建筑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律采取“最低价格中标”的方法进行招标,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xx 年县城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标价为389.63万元,节约率达40%。3、依托资源,抓好特色性建设。城市个性特征是美化城市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抓好城市特色建设。一是城东新区建设。面向全国招标并选定行政中心设计方案,以行政中心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规划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建设,高质量打造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休闲居住、宾招服务等区域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做大城市规模。二是步行街建设。公开拍卖了原新昌粮管所54亩土地打造精品步行街,建设白泽湖休闲广场,商业街全长260米,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它的建设不仅增添了城市风貌,提高了城市品位,而且带动了旧城改造,为市民提供多彩多姿的城市带状公园。三是“一河两岸”建设。以耶溪河山水生态为依托,建设“一河两岸”生态景观风光带,做美城市环境,全面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形成市民休闲娱乐的环行走廊。四是绿地建设。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在县城规划建设渊明园、城东森林公园、市民公园、元形广场、流源广场等绿色场所,建设省级园林城市。xx年,县城共硬化道路12.27万平方米、绿化4.64公顷、亮化路灯616基,建安工程量9360万元,是我县城市建设历史上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变化最快的一年。4、精心培育,激活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坚持把房地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规范建筑规费征收。实行了建筑规费缴交一单清制度,规费征收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一个帐户缴费,减少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益,堵塞征收漏洞,维护公正、公平的市

工信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工信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智慧XX”建设,是加快XX区创新驱动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XX、智慧XX”为重要抓手,是推进XX区“四化同步”建设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 一、“智慧XX”建设的基础条件 XX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信业为基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格局,为“智慧XX”建设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XX区基础网络条件具备。XX区共完成XXX个小区光纤到户的新建、改造工程,共接入用户X万家。城镇居民家庭上网带宽提高至XM以上。本地网络EV-DX XG网络站点数较扩容前增加了XXX%,城区覆盖率到达XX%以上,郊区、农村覆盖率也达到XX%以上。 XX区电子政务建设日趋健全。XX区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稳步推进,高标准完成了国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工作,目前电子政务内外网及服务集群系统建

设已完成,已覆盖全区各单位、各街道、各社区。 建立基础数据统计库,实现数据统计信息化。XX区通过自治区公安厅信息总队研发的常住户籍系统,用于办理户口迁移、迁出、出生入户、死亡注销等业务;重点人口管理使用自治区公安厅指挥中心研发的警务平台;流动人口管理使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研发的“两实”系统。工商局在办理营业执照的过程中,使用XX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综合工作平台中的“综合业务平台”进行办理。 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社区管理智能化。XX区率先在自治区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建立了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将全区XX个行政村和XX个社区按照XXX-XXX户为一个网格划分了XXX个网格,将网格内小区、楼栋、房屋、人口等基础信息梳理分类,建立了电子信息库,做到辖区人、地、事、物、情、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按照X+X+X模式组建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实现了居民各项服务需求、诉求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快速办理,逐步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一格多员、人负其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XX区积极探索建立部门牵头、百姓参与、网格监管的“全民城管”体系。XXXX年投资XXXX多万元建成了XX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与XXXX年XX月投入试运行。该系统充分整合利用XX区

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白塔镇泮怀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总结国内外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最方便、高效、环保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下谈一些个人对仙居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认识 1、生态宜居城市提出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的概念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有关的定义或解释是: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在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对城市的生态城

市概念进行了解读。生态城市的概念存在了几十年,二十世纪工业文明以后,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而提出的生态城市。邹院士指出,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应当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城市是三大系统协调而且良性运行的城市。生态城市应该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良性的城市。 3、宜居城市的内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宜居城市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等。 因此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从内涵上讲应该是相互交融互通的,生态的才是宜居的,或者说宜居的城市必然也是生态良好的城市。 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