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序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序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序probit模型的实证研

作者:詹和平, 张林秀, ZHAN Hep-ing, ZHANG Lin-xiu

作者单位:詹和平,ZHAN Hep-ing(宁波信息中心,浙江宁波,315010;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张林秀,ZHANG Lin-xiu(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刊名: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30(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3条)

1.JIN S Q.KLAUS D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Productivity and equity impacts from China 2006

2.LOHMAR B.ZHANG Z X.SOMWARU A Land rent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in China 2001

3.YAP Y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lease market in rural China 2000(02)

4.BRANDT L.HUANG J K.LI G Land rights in China:facts,fictions,and Issues 2002

5.BRANDT L.ROZELLE S.MATTHEW A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property rights formation in rural China 2002

6.钟涨宝.汪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湖北、浙江等地的农户问卷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农村观察

2003(06)

7.叶剑平.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期刊论文]-中国农村观察 2006(04)

8.姚洋集体决策下的诱导性制度变迁 2000(02)

9.LOHMAR,B The effects of land tenure and grain quota policies on farm households labor allocation

in china 2000

10.金松青.Klaus D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其在土地使用公平性和效率性上的含义 2004(04)

11.KLAUS D.JIN S Q The potential of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china 2005(01)

12.田传浩.贾生华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4(01)

13.威廉 H.格林经济计量分析 1998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侯亚南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2006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越来越融入世界,面临着来自世界农产品的挑战。吉林省农业也同样面临着来自世界农产品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了国内粮食市场的挑战。在来自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各种挑战中,受冲击最大的是粮食,这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正是从吉林省的现实情况出发,遵循农业生产规律,提出了在吉林省推进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应对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竞争,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吉林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运用了经济发展理论、生产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库兹涅茨法则、刘易斯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式、规模经济理论等经济学理论。采用比较分析、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数学模型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述了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现状、农户土地经营特点、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现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这三个方面描述了当前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情况。

2、阐述了吉林省可以推进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依据,通过对吉林省不同区域农户土地经营现状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预测了未来不同区域农户土地的经营规模,得出了6个预测结论:

结论1:到2010年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理想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2.8公顷。

结论2:到2015年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理想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3.2公顷。

结论3:到2020年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理想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3.9公顷。

结论4:吉林省西部地区(白城地区及松原一部)应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休闲旅游、退耕还草、保护环境、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小杂粮生产等;今后该地区农民户均耕地面积要略大于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但农民人均纯收益要小于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结论5:在延边地区朝鲜族人民集聚区,今后农户经营耕地有可能获得较大的耕地经营规模,这些耕地的经营者有很大可能是跨区域的耕地经营者。

结论6:在辽源地区、通化地区、白山地区,由于当地农民对耕地的依赖性很大,同时在该地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少,今后在该地区农户经营耕地的面积很难获得较大规模。

3、分析了影响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因素。从吉林省的经济环境、我国的政策体制、我国政府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吉林省农户难以在当前情况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客观原因。

4、对推进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强调了国家应该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权能,这是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第二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加速农民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第三详细论述了加快农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第四政府如何强化对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和支持;第五政府如何普及、强化对农民的社会保障:第六政府如何建立、完善农村资本市场。

2.期刊论文詹和平.张林秀.ZHAN He-ping.ZHANG Lin-xiu家庭保障、劳动力结构与农户土地法流转——基于江苏

省142户农户的实证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7)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今后我国农业应付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动因研究状况,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7年在江苏省高邮市、兴化市两地4个村随机抽取的142个农户家庭调查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当今农户在土地流转市场上的行为.采用probjt和tobit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其相应的土地面积.发现家庭保障水平越高的农户转出其土地的可能性越大、转出地面积也越多.农业劳动力越多的农户则转入土地的可能性越大,与之相反非农劳动力较多的农户则转出的土地较多.农户家庭保障水平低下和非农就业机会的限制可能是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3.学位论文吕晓燕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研究——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2007

土地作为传统农业生产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向来被农户所珍惜。然而,伴随经济发展,农户之间出现了耕地使用权的临时性流转。尽管这种交易具有临时性特点,但一旦条件成熟,很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农村土地市场的政策制定。因此,探索并发现影响农户耕地流转的因素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在调查发达地区无锡市锡山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地区土地使用的总体特征、分布结构以及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土地市场影响因素,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对参数进行了估计。

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市场的主要因素在于地方对土地审批程序的复杂程度以及农户自身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显然,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在土地市场的参与。同时我们也发现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也可能会影响农户参与土地市场的概率。

4.期刊论文王汉章.何星.王述亮.原丹凤.杨敬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调查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6)

针对中国农村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选取全国四地区的典型农村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比较全面地以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从深层次的角度挖掘我国农村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剖析原因,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5.学位论文陈和午中国农户土地租佃行为研究2006

随着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的微观主体行为——农户行为。农户土地租佃行为作为农户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农户与土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方式,它对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土地租佃市场的发育、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以农户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农户行为模型及相关理论,采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B-S理论模型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福建、黑龙江两省农户的土地租佃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就农户土地租佃行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样本省份农户土地租佃行为具有如下特点:土地租佃已达到一定规模;在土地租佃期限方面,仍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户确定较短的期限,甚至不确定期限,同时大部分农户发生土地租佃时并没有签订书面契约,而以口头说好为主,并且没有第三方证明人;土地租佃范围主要发生在村组内部的亲戚、邻居或非亲戚之间,当然并不局限于本村组内部;土地租佃大多是有偿的,地租以粮食(或产品)支付为主,现金支付为辅,支付形式呈现多样化,且地区之间有一定的差异。第二,计量结果表明,农户土地租佃行为受到户主年龄、户主是否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家庭劳动力人数、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重、农户是否饲养役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是影响农户土地租佃行为的重要因素。第三,交易成本是阻碍农户参与土地租佃市场的重要因素。B-S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租佃市场仍不完善,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参与土地租佃市场,但是地区之间的土地租佃市场发育状况有明显的差异,福建省的土地租佃市场基本上是完善的,交易成本较小,而黑龙江省土地租佃市场并不完善,交易成本对土地租佃有显著影响。第四,地权稳定性对土地租佃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虽然从理论上说地权不稳定会降低农户对土地收益的预期,从而影响农户土地租佃行为,但是实证结果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包产到户以来土地调整的次数和农户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认知对土地租佃行为的影响并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因此,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经颁布实施,但其目前发挥的效果并不明显。第五,农户土地租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集中,而且,在土地租佃市场比较活跃的福建省,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可能性越大。

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第二,大力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第三,培育土地租佃市场中的中介机构;第四,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政策法规。

6.期刊论文何京蓉.李炯光.HE Jing-rong.LI Jiong-guang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影响因素-华南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3)

在对三峡库区重庆辖区的7个乡镇23个行政村共427户农户土地流转行为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非农收入比例和土地流转收益是农户土地流转行为选择的决定因素,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7.学位论文唐文金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2008

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怎样进一步深化曾经是中国改革先导的农村改革,关系到九亿农民的福祉,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中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在“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下,在集中力量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时刻,如何从“三农”问题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最基本的问题,理清思想认识,审视实践得失,预测发展趋势,探索改革方略,以促进理论创新,深化农村改革,是每一位致力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理论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

土地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中最基础的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农户承包地的流转弥补了它的缺陷,承包地流转已势不可挡,且由此显现出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端倪。本文将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利益主体,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元,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和行为,探求农户土地流转的微观动因,促进农户承包土地的合理流转。

本文内容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包括第1、2章,为全文提供必要的概念、假设、方法和理论依据,作为整个研究分析的理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马克思的制度变迁观和西方的制度变迁观、规模经济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对中西方学者关于农民的几个理性假说进行了评析,为下面的研究作了理论上的铺垫。第二部分是缘由分析,包括第3、4章,分析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发生的制度背景和经济环境,揭示了农户土地流转发生的缘由。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即第5章,从全国、四川省、南

充市三个层面简要分析了农户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包括6、7、8章,以四川省南充市为样本地,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设定不同目标下的假设条件,对农户土地流转进行了数量预测。第五部分是对策建议,即第9章,阐释了农户土地流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增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规范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对策思路。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本文着眼于农户这个土地流转的主体,以微观视野,分析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这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对微观主体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深入研究,可把土地流转研究置于更实际、更现实的基础之上。

2、研究方法。本文认为农户是土地经营和流转的利益主体,他们的意愿和行为对于土地流转规模、流转机制和流转模式的选择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作者加大力气进行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为调研区域,样本区域覆盖南充市的9个县(市、区)、27个乡镇、54个行政村

,540户农户,在获得样本农户土地流转数据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和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寻找农户土地流转的具体的、真实的微观动因。这种方法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3、模型构建。一是参考Swinnen和Vranken(2003)的研究,构造了农户土地流转理论模型,更加深入的理解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产生机制。得出在不同的条件下,农户在追求收入最大化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转出、转入或者保持自己的土地经营规模不变,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受到土地边际生产力、土地租金、土地租赁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农村信贷市场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的结论。二是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土地转入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农户资源禀赋、农户收入结构、农户人口结构、户主的个人特征、土地用途、社会保障、土地交易费用等因素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

4、数量预测。通过对农户土地流转设定若干基本假设,对不同阶段的土地流转进行数量预测,力图体现土地流转研究的前瞻性。

8.会议论文黄贤金.杜文星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2007

文章认为中国大陆农地流转经历了行政型调整土地、过渡阶段之后,业已进人了市场流转的阶段,农户对于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不断增强。为此

,在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南京、泰州等地典型村庄进行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分析模型并进行运行发现:耕地资源禀赋、农地经营收益、家庭非农收入比例、恩格尔系数等农户家庭资源配置及生活水平情况,以及其土地污染情况、居住地距离等级公路距离等,都是影响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而在不同的区域空间,如上海、南京及泰州,因为农户生产、生活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因素的差异性,即便是同样的因素,其作用程度也不尽一致。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农地流转率越高,越有更多的耕地转化为非耕地,乃至非农业生产用地,从而造成了耕地乃至基本农田的减少,而且同样的农地流转率所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率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从典型村庄调研分析结果来看,上海高于南京,南京高于泰州,这与上海市农地流转后用于非种植业用途、非耕地用途乃至非农业用途的机率高存在密切关系,最后文章从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农业用地补偿机制、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9.学位论文於海美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研究——基于南通市的农户调查2007

土地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土地资源同其他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看,土地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中枢。因为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生产资料,因此,农业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农户经营土地的过程。目前,我国土地经营的组织者是农户,作为最基本的农村微观经济单位,农户的土地经营行为是决定农业生产总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直接力量。土地经营最能反映劳动对象、劳动力以及机械、设施等劳动手段与土地的相互结合。土地、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农户生产模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农用地更加减少,农户家庭的小规模经营效率难以提高,而规模经营又难以实现,因此,农业生产总量面临挑战。因此,研究农户经营行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探寻影响农户土地经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因素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研究在江苏省南通市两个县域范围内选择了在城市化水平、非农就业区域不同的三类农村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农户的调查,收集了100多户农户近几年的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方面的数据资料,并了解了他们对土地和农业生产中多方面问题的认知情况。在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南通市农户土地流转情况、土地经营特点和绩效。然后结合农户认知调查,分析农户为何有不同的经营行为,归纳影响农户土地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优化农户行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进步的措施和建议。

通过一系列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重要结论:1)农户土地经营效益普遍较低,而且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逐渐降低;2)经济发展和多元化就业不能最有效地推动农户放弃土地经营权;3)家庭劳动力的异地转移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4)政府农业税费减免以及粮食补贴等政策对部分地区农户的影响有限;5)地权的稳定性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有明显影响;6)农户土地经营决策具有多元的目标和动机。针对这些结论,本研究在最后对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产业化发展、农户土地经营权的保障、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10.期刊论文刁怀宏.DIAO Huai-hong佛山市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保护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9,23(9)

研究目的:探讨<物权法>颁布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保护.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三水两区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非农征地权益状况调查发现,当前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上面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缺失导致行权主体错位、在非农征地过程中对承包经营权作为财产权的不尊重、土地流转不规范带来使用权权益保护不稳定.研究结论:<物权法>应当与<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共同构成农户土地权益协调保障体系.

引证文献(1条)

1.冯艳芬.王芳.杨木壮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利用影响评价方案设计[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9)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d7687249.html,/Periodical_cqjzdxxb200804003.aspx

授权使用:华中师范大学(hzsfdx),授权号:d37eab23-7d06-4ff0-8fbc-9e4f00cc1224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7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