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

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

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

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

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

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倾听,了解历史上“实心球模型”的

建立。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电倾听,了解了历史上“枣糕(西瓜)

模型”:

通过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新的原

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理论

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

的。

【讲述】卢瑟福认为,带正电荷的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沿着不同轨道运转。 【投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倾听,理解。【教师投影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