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姜种植技术

大姜种植技术

大姜种植技术(1)

一、改革传统栽培管理措施

1、改沟播为垄播,提高苗期地温和土壤通透性,促苗早发。

2、改小块姜种种植为大块姜种种植,提高苗期生长势和生活力,促进分枝与茎杆生长。

3、改催芽露地栽培为不催芽覆膜栽培,以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增加有效积温。

、改单一施肥为全量施肥和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和叶面肥,严格按照大姜的需肥规律施肥。

5、注意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PH值稳定在6--6.5。加强前期管理,重视后期科学施肥。

6、改零星种植方式为规模种植,以便统一组织管理。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施肥。要求土层深厚,土质松软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和粘壤土。按亩产4000公斤的施肥要求,亩(667平方米)施海丰源有机无机海藻肥120-160公斤耕翻时与土壤混合均匀。

(二)深耕与建垄。深耕要求达40--50厘米,以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一垄种一行,株距18--25厘米,行距60---70厘米,亩约4000-4600株。在垄上开沟,沟深8-10厘米,沟内浇满水,待水渗下后,沟施底肥亩(667平方米)海丰源生物菌肥60-80公斤或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20公斤和海藻肥土宝10公斤洒在姜母上,然后覆土2-3厘米,耧平垄面。

(三)姜种处理及准备。选姜块肥大,无病虫害、无质变的优质姜种300—450公斤,掰成60—120克大小,选择晴天晾晒1-2天,晾晒后把姜母放在屋内,上面盖草或苇席,暗处理3-4天。催芽前用海丰源种子活化剂拌(浸)姜种在阴凉地晾干,驱除虫害侵蚀,杀菌防毒,提高姜母活力使姜母在低温潮湿的土壤中正常发芽,姜母分层堆

放,层与层之间铺2-3厘米的干净麦秸,底部垫,周围盖上7-8厘米的干燥麦秸,保持姜堆的温度为22-25度当姜芽长到1-1.5厘米进行栽种.

(四)播种与覆膜。当地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播种前,把姜种多余的芽去掉保留一到两个长势强的芽,用海丰源生根剂浸种.大姜覆膜种植苗期长,从播种到出苗一般不需浇水,播种时,姜种的芽朝上,最后覆土6--7厘米,使厢面中间形成一条垄。在畦面上除姜垄外喷施除草剂,每亩用43%甲草胺乳油76--1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然后覆膜,最好选用黑色或兰色地膜,覆膜后,将未覆膜的姜沟也喷施好除草剂,须要注意的是:喷过除草剂的地方不要再次走进去,防止破坏地表形成的除草剂保护膜,揭膜前如果遇天气持续干旱时,也可在姜沟内浇水,喷施除草剂时,芽前不要喷到姜垄上,苗后不要喷到姜叶上。

(五)田间管理。

1、当大姜苗高1.5--2厘米,气温在20℃--23℃时可揭掉地膜。

揭膜时,不能立即淋水,防止地温突然下降不利发根。5--10天后,若天气持续干旱可造当浇水。3--5天后中耕,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

2、待姜苗长到20--25厘米高时,应及时进行补苗和疏芽,一般

以1株苗一个芽为最好,去弱留强。苗期叶面喷施海藻液硼、海藻活力锌、海藻活性钙、海生素(2-3次),增产效果明显。6--7月份正值高温季节,如遇干旱,浇水宜选在傍晚或夜间进行。浇水后于大田内覆草,以保持田间湿度,防止干旱蒸发。此外,这期间还要做好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等工作,施肥时,亩冲施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或海丰源海藻追施肥10公斤,此次施肥称提苗肥。

3、分枝期,约在7月中旬,为促进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满足

地下根茎膨大所需要的养分,增加分枝数,应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期若施肥不足,地下块茎瘦长,颜色发暗,质量与品质下降。此期施肥亩冲海丰源追施肥10公斤或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叶面喷施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叶面肥2-3次。这一时期地下茎已伸长,要中耕浅助,避免伤根。在松土后及时培土,每次培土约3厘米左右,以不露姜块为准。

4、根茎膨大期,即8月上旬至9月上旬,根系吸收养分最多,

地下根茎生长最快,因此在“立秋”前后要进行一次全面追肥。亩施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2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以后定期喷施

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9月中下旬进行第四次追肥,每亩用三元复合肥30公斤与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结合浅锄和培土,7--8月雨季易造成田间积水,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大姜收获时,仍应做好田间各项管理工作,并每隔7天喷一次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叶面肥。

2)

?大姜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本着治准、治早、治小的目的,发现病株,实行挑治,早期用药,一药多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茎部病害(姜瘟病、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围土壤,带出大田深埋,在穴内施漂白粉125克或浇1%的漂白粉液,然后用无菌土封堆,防治效果良好。

叶部病害(姜炭疽病、叶枯病等):大姜田间发现炭疽病、叶枯病病叶时,应及时摘除并放于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及早采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7~10天1次,连喷2次。

注意喷匀喷细。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姜螟及蚜虫:田间发现姜螟、蚜虫时,及时用阿维菌素制剂防治,根据姜生长大小和虫害情况适当改变用量。

姜瘟病:主要借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这种病多在高温,多阵雨、渍水田中发生。

防治:姜种消毒,“可杀得2000”稀释800倍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兑水32公斤)浸泡6小时;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并在姜穴里用生石灰消毒。在发病初期,用“可杀得2000”稀释500~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可杀得200” “金云大-120”混用。稀释1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

姜斑点病: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扑宁”800~1000倍液或者翠丽15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姜炭疽病: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可有效预防发生。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5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连续2~3次。

姜叶枯病: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金云大-120”倍液1500倍液叶面喷施,间隔7~10喷2~3次预防,可同时预防多种病害。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云大-120”稀释1500倍液喷施防治。

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发病初期,用500倍“可杀得2000”药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对水20公斤)灌根,结合“可杀得2000”稀释10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0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姜枯萎病:防治:“可杀得2000”稀释500~6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000倍液灌根,每次淋施0.2公斤药液,间隔7~10天灌根一次,连续2~3次.

姜眼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1500倍(即10~15克“翠丽”对水15公斤)或者“可杀得2000”稀释1000倍(即15克“可杀得2000”对水15公斤)叶面喷施,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姜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初病苗茎基部靠地际处褐变,引致立枯。

防治:姜种消毒,“可杀得2000”稀释800倍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对水32公斤)浸泡6小时。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08-05-30 01:39来源:阿里巴巴作者:点击:286次

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体内侵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抗逆性减弱,引发多种病害发生,每年给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实现脱毒化栽培,可

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体内侵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抗逆性减弱,引发多种病害发生,每年给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实现脱毒化栽培,可改善生姜品质,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1.精细整地,配方施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微酸性的土壤,首先进行土壤消毒,深翻土壤并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亩施石灰100~150千克或敌克松1000倍液消毒。结合整地,每亩撒施优质腐熟农家粪肥2500~3000千克,生物菌肥2000千克作基肥。{金满田生物菌肥是目前生产的首选}

2.精心选种,适期早播。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脱毒姜种。播种前30天左右(地膜生姜在“惊蛰”前后),从井窖内取出脱毒种姜晒种催芽。播种前7天,冲去泥土,选晴天翻晒种块1~2天,使生姜表皮变干发白后,选择块大、皮色好的姜块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头朝内,尾朝外一层层放好,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置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姜种堆放高度不超过80厘米,保持筐内湿润,催芽温度要控制在21~25℃。20天后幼芽长1厘米时取出,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伤口用金满田菌肥蘸后播种。每亩用种150~200千克。生姜经过催芽或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在4月初播种,比常规播种期提前15~30天,以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盖膜前应用除草剂对水喷施,防膜下杂草。适当稀植可提高单株产量,促使姜块大而整齐。播种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高畦栽培。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畦宽1.2米,沟宽30厘米,每畦均匀纵开3条种植沟,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株距20厘米播种,每亩栽6000~8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

②条垄栽培。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畦,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底肥,与土壤混合,按18~20厘米的株距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

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利用阳棚种植生姜,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1个月,而且播种后出苗快,出苗齐,生长期长,有利于高产。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收获期可延长15天,也有利于增产。

3.科学管理,促进生长。生姜是遮荫植物,性喜阴湿、凉爽,忌高温烈日,可在播种后20天快出姜苗时采用遮阳网遮荫,也可每隔4~6行姜苗种植双行错窝春玉米,利于遮荫和田间管理。

①出苗期。生姜出苗达80%时,结合浇水(视墒情5~7天浇一次水),及时拔除杂草,中耕1~2次。

②幼苗期。此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为宜

(即有湿润感),苗高10~15厘米时追施提苗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

苗高30~40厘米有1~2个分枝追施壮苗肥,亩施复合肥15千克或干猪牛粪250千克、草木灰75千克(或钾肥10千克)。

③旺盛生长期。结合追肥、可以用蛋白多糖液肥浇水,进行培土,

每隔15~20天培土一次,共培土3~4次,将栽植平行变成垄行。视墒情

每4~6天浇一次水,苗高50厘米、3~4分枝时第二次追肥,亩施硫酸钾30~40千克和生物菌肥{金满田菌肥}1000千克,在苗边10厘米处开沟施,然后进行培土,即将行间土培于植株边,每次培土5~6厘米厚,并拔除

杂草。根茎膨大期进行第三次追肥,结合亩施硫酸钾肥和生物菌肥50千克。

4.延时收获,提高产量。大田收获嫩姜在8月初采收,老姜最佳时

期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植株地上部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

时采收。种姜在6月中下旬,植株有4~5张叶片时采收。

5.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适期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①姜腐烂病(姜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灌

根,每窝灌0.5~1升。在姜瘟发生前期用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代森锌800倍液喷雾或灌根,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在病株窝内及其四周撒施石灰消毒。②姜炭疽病。炭疽病多发期到来前,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叶面喷施预防;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乳油1000倍液,间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③姜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施修宁500倍或龙克菌800倍,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④姜螟。叶面喷施甲维盐1500倍+新买灵3000倍,7~10天喷一次,共喷2次。

6 叶面喷施。叶面喷施99植保,可以提高大姜的抗病能力,提高大

姜的品质。

农膜养护有讲究

时间:2008-06-03 00:56来源:农业科技报作者:点击:16次

1、覆盖薄膜前,要保证骨架光滑无刺,以免损伤薄膜。盖膜时要拉平压紧,最好用草绳加固,以防大风侵袭。

2、农用薄膜在使用时发生破损,必须立即修补。修补的方法有热粘法和胶粘法。热粘法对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薄膜都很适用。胶粘法只适用

1、覆盖薄膜前,要保证骨架光滑无刺,以免损伤薄膜。盖膜时要拉平压紧,最好用草绳加固,以防大风侵袭。

2、农用薄膜在使用时发生破损,必须立即修补。修补的方法有热粘法和胶粘法。热粘法对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薄膜都很适用。胶粘法只适用于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用聚氯乙烯粘合剂粘合。

3、薄膜用后必须及时摊平冲洗,悬挂在阴凉处晾干。存放时,先撒上一层滑石粉,然后卷起来。不要折叠和重压。

姜的药用价值有多少?

最佳答案- 由提问者2006-03-09 12:57:03选出

姜不仅是一种调味佳品,它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小编插语:春秋时代的《论语乡党》中就记载了孔子生平“不撤姜食”,可见在2500年前,人们就知道吃生姜对身体有益。想了解生姜的更多功用,请点击

--[中药--生姜]

夏天的鲜姜可以治以下几种病:

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头痛发烧或被雨淋后发冷、肚子痛等,可用切细碎的鲜姜25 克加上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

慢性胃炎、时常胃疼、恶心呕吐,可用鲜姜15 克、桔子皮15 克,用水煎服,一日 3 次。

老年人患慢性咳嗽,不发烧,吐白痰,可用鲜姜捣汁,半匙姜汁加 1 匙红糖服用,早晚各服 1 次。

风寒骨病、关节痛、患部有冷感,可用鲜姜、大葱各一半,切碎炒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

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姜不仅是居家必备的烹调佳品,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民间流传有“神仙粥”;“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

伤风感冒很平康”歌谣。姜又分鲜姜、干姜。鲜姜治病的验方有以下几种。

发汗解表,治伤风感冒:生姜与红糖煎汤热服,得汗即解。

治百日咳:生姜汗一酒盅,川贝粉15克,蜂蜜300克,放在茶缸内煮1小时,分三次开水冲服。

温中止呕:常与半夏合用治胃寒呕吐,如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

霍乱吐泻:用老生姜45克,石菖蒲15克,洗净榨汁,加开水冲服。

温肺治风寒感冒咳嗽:生姜6克,葱白三段,大枣4个,水煎服。

小孩误食半夏、南星:用鲜姜解之。

鲜姜擦头皮治斑秃。

干姜是鲜姜的干燥根茎。干姜治病的功能是加、温中、润肺化痰,温经止血。干姜治病的常见验方有:

皮肤黄疸,腹胀腹泻:干姜3克,白术9克,茵陈18克,水煎服。

寒湿痢疾,大便色白伴稀粘液,日久不止:干姜3克,艾叶3克,萝卜子3克,水煎服,每日三次。

寒湿凝滞,月经不通:干姜30克,红糖30克,大枣30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脚汗症:干姜15克,白矾15克,煎水洗脚即可。

姜:

姜为姜科植物,根茎味辛性微温,气香特异,入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功效。药用可分鲜姜、干姜和泡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说明姜的药用价值之大,范围之广。中医硏究认为,姜常用于外感风寒,痰湿犯肺或脾虚胃寒,水湿内停。将生姜捣汁冲服或煎汤内服,可解食鱼蟹中毒。由于姜辛散力较强,又有化痰止呕之功,配鲜竹洒水治中风痰迷、口噤不语等症。生姜煮熟后刺激性较小,能温中祛寒,可治胃寒腹痛。姜皮性味辛凉,有行水之效,临床配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大腹皮等诸味中药可治皮表水肿。据药理硏究表明,生姜所含挥发油能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温暖,兴奋神经。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进消化作用,大量服用可治口干、喉痛,吸收后由肾排泄,刺激肾炎发作,故肾病者甚用。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可治寒性吐泻,脘腹冷痛,肢冷脉微,痰饮喘咳。泡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还因为姜的药用价值已经为英国人所了解。在英国,姜味食品传统上用来治疗妇女妊娠期晨吐,减轻感冒症状等。

前不久,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姜的成分里富含抗氧化的元素,可以有效调整消化系统,减轻饮食不当产生的腹泻症状。还有研究表明,姜的一些成分还可以使血管和肝脏少吸收胆固醇,帮助增强心脏功能,辅助治疗冠状心血管疾病。除此之外,从姜中提取的精华素,还可以被用来治疗偏头痛、行动障碍和关节

炎。

参考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4b7476107.html,/20040816/n221548336.shtml

大姜的营养保健作用发表于2009-5-22 16:03:37

?

?

?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它常用作辛辣调味品和食用,如五味姜、盐姜、子油姜等,为人所喜爱。因其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故人们做菜时也有加入一些生姜的习惯,如乾姜炒鸡、肉片姜汤等。

古书上曾记有,姜能「御百邪」,这大概指的是姜能抵御因受寒所引起的一些疾病。所以人们下冷水、经雨淋、受寒时都有饮服姜汤的习惯,以免受寒得病。

生姜口服能增进食欲,刺激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的分泌,并能反射性引起血压上升。生姜在体外有杀灭阴道滴虫及抑制皮肤真菌作用。大量食用生姜,其挥发油能引起口乾、喉痛。生姜吸收后由肾脏排泄,能引起刺激,故应掌握用量,一般为3-10克。

为什么生姜有这些作用呢?这是因为它含有姜辣素和挥发油,如姜油酮、姜油酚、姜油醇、......枸橼醛等。因此我们在食用生姜时,常可感到芳香和辛辣;当口服时,生姜可对口腔及胃起刺激作用,促使消化腺液分泌增加,故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吃生姜后,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快,使全身产生温热感,故可发汗、散寒。由于生姜有以上作用和其作法较简单,故中西药房常配制成药出售。如姜酊(每次2-5毫升),姜浸膏(每次0.5-2毫升),姜糖浆(每次2-5毫升),均为一日三次。此外,生姜入药可切片、捣汁(姜汁)或煨热(煨姜)用,姜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祛痰解毒的功效。但阴虚有热的病人不宜用。

生姜的外皮,叫生姜皮。有利水消肿作用。

干燥的生姜,叫乾姜;炮焦者称炮姜或黑姜。乾姜有回阳救急,温中止泻,燥湿化痰功效,用量3-12克。热证、阴虚及孕妇忌用。

炮姜以治处寒证出血为主。

1、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生姜十克,红糖三十克,煎浓汁趁热饮服。

治伤风鼻塞、头痛、怕冷、无汗等证:生姜三十克(切片),葱白六根,淡豆豉十五克,用水一碗煮熟去渣,趁热一次饮,盖被使微出汗。

治感寒无汗、头痛发热:生姜十五克(切片),葱白十五克,细茶叶十克,用水一碗半煮熟,去渣一次服,服后避风寒。

治感冒咳嗽,痰多泡沫:生姜十克,葱白六根,萝卜一个,用水三碗,先煮萝卜,后放姜、葱,煮成一碗,连渣服。

2、预防流行性感冒:生姜九百克,葛根一千五百克,紫苏一百五十克,甘草六十克,食盐适量,加水24-30升煮。成人每天喝0.24升。

3、治痢疾,腹痛,里急后重,量少,大便有红白黏液:姜汁十五克,萝卜汁六十克,蜜糖三十克,浓茶一杯,和匀,蒸熟一次服。

4、治风湿性痹症作痛:生姜汁半杯,葱白十根,生艾叶六十克,生骨碎补十五克,共捣烂,敷于痛处,每日一次。亦有仅用老姜,葱子打烂外敷者。

5、止干呕:生姜九克,桂皮十克,水煎服。

6、解南星、半夏及鱼蟹毒:若服半夏、南星中毒,觉喉舌麻痹者,服生姜汁适量可解。此亦适用于解鱼蟹中毒。

7、治吐泻腹痛,手足发冷,脉沈细:乾姜四克,白术十克,甘草三克,食盐少许,水煎服,频饮。

8、治慢性肺病、口吐清水而不咳者:乾姜四克,甘草十克,水煎服。

9、治受寒腹痛,月经不来:炮姜五克,土牛膝十克,红糖适量,水煎趁热服。

生姜属姜科植物。有嫩生姜与老生姜,做酱菜都用嫩姜,药用以老姜为佳。

生姜的药用

≮美食性昧≯

辛、微温。

≮美食成分≯

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

≮美食功效≯

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外感风寒,头病发热,或淋雨,寒冷腹离等:

生姜30克切细,加红糖,以开水冲泡,或煮一沸,趁热饮后,盖被卧床,出汗好愈(如加葱白效

果更佳)。

支管气哮喘:

生姜30克切细,捣烂绞汁,同白芥子9克,加烧酒研和如糊,以纱布包裹棉球蘸药糊,擦试肺俞、大椎、膻中3个穴位,每穴擦试10分钟,以局部灼热觉为度。或以纱布二层,剪似棋子大小,沾药液贴于这三个穴位1小时左右,则取去,以不起泡为度。

食物中毒,如吃鱼鳖中毒引起的腹痛、呕吐、下痢等:

生姜、紫苏叶各3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一日2次分服。

慢性胃炎、胃痛、呕吐粘液或吐清水:

生姜、桔子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有止痛止呕之效。

跌打伤,扭伤,腰肌劳损,腰痛,肢体关节拓,慢性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局限性腹膜炎,慢性阑尾炎,腹痛等:

生姜、芋头等量,芋头削皮切碎,捣烂如泥,生姜捣烂绞汁,同搅拌,再加入适量面粉,搅如糊状,依患部大小摊于布上贴患部(如在冬季宜加温后贴),一日更换2次。此药效果很好,屡获著效。注意此药须临时配,当天使用。我们称之姜芋糊",有人叫"盲糊肠"。据说,贴于急性阑尾炎患部,还能退热,对血象也有改变。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骨结核未溃时:

多量生姜(或干姜)切碎,加水煮沸,用毛巾浸入其中,绞至半干,趁热烫患部,冷即换,可以两块毛巾交换热熨,至局部发赤为度,一日1次。有坚持持续烫治,因而治愈之例。

风寒骨离,关节疼痛,患部冷感:

生姜、葱白等量切细,共捣烂,炒热,以布包之烫敷患处,冷则更换,一日3次。

误食生半夏或生男星、生野芋、魔芋等发生中毒,口舌发麻时:

急速嚼食生姜,可缓解。

老人慢性咳嗽:

生姜捣汁半匙,怡糖1匙,沸开水冲服,一日2~3次。——————————————————————

食用生姜能治多种疾病,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生姜食用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为此,有必要提醒人们在应用生姜时要注意保质、对症和适量。保质由于生姜腐烂后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黄樟素,这种物质被胃吸收后很快会到达肝脏,可造成肝细胞普遍中毒变性,特别对肝脏病患者影响更大。如果肝脏病患者误食烂姜,不但会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还会危及病人生命。故烂姜不能食用。对症由于生姜性辛温、逐寒邪而发表,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应用。如果受寒以后突出的症状是喉痛、喉干、大便干燥等,则不宜用生姜。脏腑有热者也应慎用。适量姜不能食用过多,过多则大量姜辣素经消化道吸收后由肾脏排泄而刺激肾脏,并可造成口干、喉痛、便秘等。

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本品为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有嫩生姜与老生姜,做酱菜都用嫩姜,药用以老姜为佳。

性味辛、微温

成分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

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药用和食用:

【制法】生姜: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厚片。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 4~18cm,厚 1~3cm 。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贮藏】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

【备注】

(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宜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夏季吃生姜能治四种病

腹痛、吐泻:

肚脐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加上夏季人的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抵抗细菌的能力减弱,在有空调的场所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适当吃些生姜或者喝些姜汤,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学家研究发现,生姜能起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

伤风感冒:

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中,由于室内室外温差太大,很容易外感风寒。如果能及时吃上几片生姜或者喝上一碗红糖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表,或者用姜汤(加点盐、醋)泡足亦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腰肩疼痛:

盛夏酷暑,在空调房里呆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袭,特别是老人容易引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烧制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生姜----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姜的营养成分和葱蒜相似,同样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并含有植物抗菌素,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风寒感冒的食疗良药。外出旅游,出发前口嚼生姜服下、或贴一片在肚脐上,也可以放在鼻旁嗅闻,有防晕车晕船之效。故民间有“出门带块姜,时时保健康”的说法。

曾有一位手术中发现全身淋巴系统已有癌细胞转移、接受化疗的患者,由于发生条件反射性呕吐,每个化疗周期、体重都要减轻2~3千克,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经过采用临床营养支持、调理患者饮食,每天上午接受化疗前不强制病人进食,而让他口含一片薄姜,利用鲜姜止呕和温中散寒的作用。下午四时,趁化疗药物的毒性高潮期已过,分多次、少量进餐,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热能和营养补充。在历时一年的治疗中,患者体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十公斤。免疫功能的增强,使得患者的生命又延续了五年之久。在这里生姜的作用功不可没。

应当注意的是腐烂的生姜中含有毒物质黄樟素、其对肝脏有剧毒,所以一旦发现生姜腐烂就一定不能食用。

各家论述

1.成无己:姜、枣味辛甘,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药中用之,不独专于发散也。

2.李杲: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盖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食也。

3.《药性类明》: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开豁冲散之功也。

4.《医学入门》: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为胃药,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气通,则一身之气正而邪气不能容,故曰去秽恶,通神明。丹溪云,留皮则冷,去皮则热。非皮之性本冷也,盖留皮则行表而热去,去皮则守中热存耳。

5.《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按方广《心法附馀》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也。

6.《本草经疏》: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第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

7.《药品化义》:生姜辛窜,药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去秽气,通神明。助葱白头大散表邪一切风寒湿热之症;合黑枣、柴、甘,所谓辛甘发散为阳,治寒热往来及表虚发热;佐灯心通窍利肺气,宁咳嗽;入补脾药,开胃补脾,止泄泻。

8.《本草新编》: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明,亦必不得之数。或用人参,或用白术,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剂,而后神明可通,邪气可辟也。生姜性散,

能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或问生姜发汗,不宜常服,有之乎?曰,生姜四时皆可服,但不宜多服散气,岂特发汗哉。然而多服则正气受伤,少服则正气无害,又不可过于避忌坐视,而不收其功也。至于偶受阴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绕脐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姜,捣碎炒热,熨于心腹之外,以祛其内寒也。

9.《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并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

10.《本草经读》:仲景桂枝汤等,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卫,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兼调营卫也。真武汤、茯苓桂枝汤用之者,以辛能利肺气,气行则水利汗止,肺为水之上源也。大小柴胡汤用之者,以其为少阳本经之药也。吴茱萸汤用之者,以其安阳明之气,阳明之气以下行为顺,而呕自止矣;少阴之气,上交阳明中土,而利亦止矣。若人只知其散邪发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之功,每于真武汤、近效白术汤,辄疑生姜而妄去之,皆读书死于句下之过也。

11.《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12.《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13.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14.《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壅隔,冷热气。

15.《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16.《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17.《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18.《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19.《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20.《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21.《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22.《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生姜泻心汤《伤寒论》;桂枝汤《伤寒论》;生姜甘草汤《备急千金要方》;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生姜半夏汤《金匮要略》

选方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炎炎夏日,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常会表现为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大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发表于2009-5-22 16:04:28

?

?

?

姜的栽培管理技术

--------------------------------------------------------------------------------

(1)分次追肥。一般追肥2~3次,前轻后重。第一次追肥在生

姜出苗后进行,每亩用腐熟的粪肥500千克,加水5~6倍浇施;或用尿素10千克,配成0.5%~1%的稀肥液浇施,促苗生长。第二次追肥在收娘姜时进行,施肥量比第一次增加30%~50%,仍以氮肥为主,施时如雨水较多,可在距植株10~12厘米处开穴,将肥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