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_省略_中国1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_王旭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_省略_中国1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_王旭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_省略_中国1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_王旭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_省略_中国1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_王旭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

———基于中国1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

王旭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选取18家商业银行2005 2011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将其分为三组同质同类银行,通过设计变量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资产收益率、不

良贷款率、经营稳定性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贷款集中度对商业银行资产收

益率、经营稳定性和资本充足率具有反向影响,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正向影响;贷款集中度

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因此,应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

贷款集中度风险预警机制,重新定位市场以降低贷款集中度、有效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资产收益率;Z指数;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625(2013)04-0049-11

一、引言

贷款集中是指商业银行贷款集中于某一个行业、地区、客户或贷款类型,它一方面使得银行可以集中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或企业,从而有利于逐步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回报率;另一方面贷款资金过度集中于某些行业将累积风险,不利于分散风险。贷款集中的一个重要限制性指标是银行对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与银行净资本的比例,即贷款集中度,监管层明确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10家客户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5%。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刺激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各项人

收稿日期:2013-05-18

基金项目:教育部专项任务(23900552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JA006)。

作者简介:王旭(1971-),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民币贷款新增8.2万亿元,同比增加7,320亿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信贷投放呈现粗放式的增长,信贷资金流向少数几个资本回报率较高的行业,贷款集中度风险开始积聚,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根据披露的年报,2011年大部分银行的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普遍较高,如天津银行2011年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为52.84%,甚至超过了监管红线。因此,贷款集中度较高的问题是当前高速扩张的银行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国外实证文献对于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的关系大致有三类观点。一是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负相关。Beck et al.(2006)[1]分析了1980 1997年69国的47个银行危机样本,发现银行集中度越高的国家,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越低。Agoraki et al.(2009)[2]研究了1998 2005年13个中东欧国家543家银行的集中度,发现具有市场势力的银行信用风险较低,总体倒闭概率也较低。二是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De.Nicolo et al.(2004)[3]对100多个国家进行研究发现,银行集中度越高的国家银行风险也越高,这与之前的结论截然相反。Schaeck and Cikak(2007)[4]对欧洲10国以及Soedarmono et al.(2010)[5]对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都支持了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的观点。三是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不相关。如Yeyati and Micco (2007)[6]的实证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国家银行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没有显著影响。G.jimenez et al.(2010)[7]通过勒纳指数对西班牙的银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集中度的提升对银行风险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国外部分学者(如K.Schaeck et al.,2009[8];Claessens and Laeven,2004[9])通过Panzar andRosse模型研究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稳定性等之间的关系,认为降低银行集中度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性危机出现的概率,提升整个银行业系统的稳定性。而Ariss(2010)[10]和Soedar-mono et al.(2011)[11]通过研究发现资产分散化与降低银行集中度将有助于增强银行稳定性和盈利效率。

由于难以系统采集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所以国内关于贷款集中度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王海霞(2009)[12]对中国8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贷款集中度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客户贷款的集中一方面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还会不断侵蚀银行利润。李红侠(2010)[13]采用二项式扩展技术对国内某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了信贷资产组合的非预期损失额。魏晓琴和李晓霞(2011)[14]采用地区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三个指标来考察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以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测算。那么,较高的贷款集中度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收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商业银行又该如何采取措施进行应对?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变量设计及模型设定

(一)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1)银行收益。资产收益率ROA(Return on Assets),近几年各商业银行ROA有所上升,该指标反映了银行的综合经营成果,故以此作为银行收益的代理指标。

(2)银行风险。本文的银行风险强调信用风险,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衡量。一是不良贷款率BLR(Rate of Bad Loans),银行不良贷款率高意味着银行的信用风险大。二是反映银行经营稳定性风险的Z指数。作为银行信用风险的替代指标的Z指数可衡量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其定义为:

Z=ROA+

E

A

σROA

其中,ROA和E/A分别是资产收益率和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的比率;σROA为资产收益率在样本期间的标准差。Z指数与商业银行的破产概率负相关:Z指数越高,破产概率越小;Z指数越低,破产概率越大。

(3)资本充足率CAR(Capital AdequacyRatio)。商业银行的资本是银行发放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和其他投资的资金来源之一,资本金是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的第一资金来源,因此,本文将资本充足率作为因变量考察贷款集中度对它的影响。

2.解释变量。

(1)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借鉴已有文献以及中国商业银行客户贷款集中情况,本文选用最大10家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的比率(TEN it)来衡量贷款集中度。

(2)银行控制变量(F

it )。F

it

为一组控制变量,F it'=(SIZE it,MG it,pGDP it)。其

中,银行资产规模变量(SIZE)是银行资产的对数,资产规模越大则受到“太大而不能倒”的政府隐性政策保护越多,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会刺激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MG 为M2/GDP的比例,衡量货币流动性,它通过资本市场及银行信贷来影响银行业。pGDP为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环境,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将有利于银行风险的降低。

(二)模型设定

本文收集了18家商业银行2005 2011年的相关数据①,多数数据来自于各家银行年报,CPI指数、GDP和M2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通过手工整理共得到770个数据,后文将使用EXCEL和EVIEWS6.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相关模型如下:

模型1:ln(ROA it)=C i+αi ln(TEN it)+βi'ln(F it)+εit(1)模型2:ln(BLRit)=C i+αi ln(TEN it)+βi'ln(F it)+εit(2)模型3:ln(Z it)=C i+αi ln(TEN it)+βi'ln(F it)+εit(3)模型4:ln(CARit)=C i+αi ln(TEN it)+βi'ln(F it)+εit(4)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

①18家银行分别是平安银行、宁波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

其中,

i =1,…,18;t =2005,…,2011。根据面板数据的两维性特点,需要进行模型类别的识别性检验。

H 1:回归斜率系数相同(齐性),但截距不同,即:α1=α2=…=α18=α;β1=β2

=…=β18=β。

ln (ROA it )=C i +αln (TEN it )+β'ln (F it )+εit (5)ln (BLRit )=C i +αln (TEN it )+β'ln (F it )+εit (6)ln (Z it )=C i +αln (TEN it )+β'ln (F it )+εit (7)ln (CARit )=C i +αln (TEN it )+β'ln (F it )+εit

(8)

H 2:回归斜率系数和截距都相同,即:α1=α2=…=α18=α;β1=β2=…=β18

=β且C 1=C 2=…=C 18=C 。

ln (ROA it )=C +αln (TEN it )+β'ln (F it )+εit (9)ln (BLRit )=C +αln (TEN it )+β'ln (F it )+εit (10)ln (Z it )=C +αln (TEN it )+β'ln (F it )+εit

(11)ln (CARit )=C +αln (TEN it )+β'ln (F it )+εit (12)1.相关性分析。为避免面板数据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首先对各变量进行了Pearson 相关性检验。

表1

主要变量间Pearson 相关性检验ROA

Z BLRCARTEN SIZE MG pGDP TEN 0.135-0.4720.602-0.5211-0.462-0.219-0.424SIZE 0.3680.685-0.548-0.231-0.46210.1910.244MG 0.3920.624-0.5620.258-0.2190.19110.706pGDP

0.390

0.830

-0.888

0.591

-0.424

0.244

0.706

1

为保证样本回归的准确性,本文在回归前做一些调整。从表1可以看出,MG 和pGDP 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706,鉴于此,解释变量MG 和pGDP 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回归方程中。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多重共线性,同时又保证了样本回归的自由度。

2.模型选取的F 检验。为了判断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别,进行如下的F 检验。F 2=(S 3-S 1)/[(N -1)(K +1)]

S 1/[NT -N (K +1)] F [(N -1)(K +1),N (T -K -1)](13)

F 1=

(S 2-S 1)/[(N -1)k ]

S 1/(NT -N (k +1))

F [(N -1)k ,N (T -k -1)]

(14)

上式中,T 表示从2005 2011年的时期数,本文为7;N 表示截面单元数,本文为

18;K 表示除截距项以外的自变量个数,本文为3;S 1、S 2、S 3分别代表模型(1) (4)、模型(5) (8)、模型(9) (12)式的残差平方和。在零假设H 2和H 1下,若计算所得F 2统计量的值大于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F 2>F a ,则拒绝H 2,继续检验,找

出参数非齐性的来源;否则,应用模型(9) (12)拟合样本。在确认参数存在非齐性的情况下,若计算所得F1统计量的值大于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F1>F a,则拒绝H1,利用模型(1) (4)拟合样本;否则,利用模型(5) (8)拟合样本。本文关于面板数据模型类别的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面板数据模型类别的F检验结果

被解释变量S1S2S3F2F1模型类型ROA4.0210.9025.304.201.81变系数BLR53.7358.21152.9019.591.18变截距

Z17.1224.3844.365.381.92变系数CAR9.5710.9917.351.540.37变截距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2的临界值F0.05(68,54)=1.47,F1的临界值F0.05(51,54)

=1.64。对于模型1来说,因F

2>F

0.05

(68,54)=1.47,故拒绝H

2

假设;进一步对假设

H

1

进行检验,得F1>F0.05(51,54)=1.64,故拒绝H1,可以将模型设定为变系数模型。同理可判断其他模型所适用的模型类别,所有被解释变量适用模型具体如表2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3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样本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为1.90%,说明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风险资产的控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资本充足率均值为11.38%,中值也超过了最低8%的监管规定,表明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升较快;资产利润率均值为0.92%。银行最大10家客户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的均值为33.89%,中值为28.41%,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标的标准差较大,表明各家银行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该指标的最大值为122.22%,远远高于50%的监管标准。此外,统计分析还显示各家银行的资产规模有较大的差异;Z指数的均值为0.27,且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不大;人均GDP和M2/GDP都呈上升趋势。

表3描述性统计分析

TENROA SIZE BLRCARZ MG pGDP 均值33.890.9222300.811.9011.380.27167.3515665.49中值28.410.998483.951.4311.270.24161.5415997.60最大值122.221.72154768.709.5730.670.80183.6920352.10最小值15.180.15218.460.000.390.002151.2511237.50标准差16.160.3332825.871.733.620.1413.553019.75

(二)实证结果及经验分析

1.贷款集中度对ROA及Z的影响(模型1和模型3)。为尽可能避免面板数据的异方差问题,本文采用GLS检验。根据研究需要,检验结果中只列示αi,即贷款集中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

度的弹性系数估计结果。本文应用的变系数模型可以基于微观面板数据计算出每家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对收益(ROA )和风险(Z )的影响系数,由于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都希望得到微观信息及其变化,因此,本文将回归结果按商业银行的类型进行归类(表4)。

表4

贷款集中度对银行收益(ROA )和风险(Z )的影响系数

国有商业银行ROA Z 股份制

商业银行

ROA Z 城市

商业银行ROA Z 工商

-0.17(-1.82)*

-0.61(-11.89)

***

平安

-0.36(-3.55)

***

-0.59(-7.96)

***

宁波

-0.10(-0.96)-0.06

(-0.59)建设

-0.12(-2.33)**-0.41(-7.11)

***

浦发

-0.25(-3.40)

***

-0.55(-7.95)

***

南京

-0.11(-1.08)-0.18(-1.95)*

中国

-0.18(-2.05)**-0.39(-7.19)

***

华夏

-0.37(-5.23)

***

-0.41(-5.94)

***

北京

-0.14(-2.01)

**

-0.24(-3.48)

***交通

-0.18(-2.42)

**-0.37(-5.84)

***

中信

-0.20(-2.83)

***

-0.43(-6.46)

***

民生

-0.22(-3.24)

***

-0.50(-7.53)

***

招商

-0.15(-2.12)**

-0.52(-7.89)

***

兴业

-0.18(-2.51)**-0.49(-7.12)

***

广发

-0.36(-4.83)

***-0.51(-7.89)

***

光大

-0.22(-3.64)

***

-0.65(-4.14)

***

恒丰

-0.28(-2.89)

***

-0.48(-5.59)

***

浙商

-0.25(-2.43)**

-0.19(-2.07)**

均值

-0.16

-0.44

均值

-0.26

-0.48

均值-0.14-0.21

注:表中括号内是t 统计量;***、*

*、*分别表示在1%、

5%、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根据表4,图1进一步清晰地描

述了各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ROA 和Z 指数的影响。针对贷款集中度对银行ROA 的影响,可以按αi "-0.25、-0.25<αi "-0.15、αi >-0.15划分为贷款集中度对ROA 影响较大、中等、较小等3个档次,表5归纳描述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

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应结果。同样,针对贷款集中度对银行Z指数的影响,可以按αi"-0.5、-0.5<αi"-0.3、-0.3<αi"0划分为贷款集中度对Z指数影响较大、中等、较小等3个档次,表6是样本银行相应结果的归纳。

表5样本银行贷款集中度对ROA的影响程度

类型αi"-0.25

(影响较大)

-0.25<αi"-0.15

(影响中等)

αi>-0.15

(影响较小)

国有商业银行工商、中国、交通建设

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安、浦发、华夏、

广发、恒丰、浙商

中信、民生、招商、

兴业、光大

城市商业银行宁波、南京、北京

表6样本银行贷款集中度对Z指数的影响程度

类型

αi"-0.5

(影响较大)

-0.5<αi"-0.3

(影响中等)

-0.3<αi"0

(影响较小)

国有商业银行工商、交通、中国、建设

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安、浦发、民生、

招商、广发、光大

华夏、中信、兴业、

恒丰

浙商

城市商业银行宁波、南京、北京

根据以上的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表4显示,除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弹性系数的t统计量均显著。三类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ROA的影响系数αi的均值分别为-0.16、-0.26、-0.14。弹性系数值为负,表明贷款集中度与商业银行ROA呈反向关系,即较高的贷款集中度侵蚀了银行的利润,降低了银行的收益率。其原因可能在于大客户普遍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商业银行不得不给予大客户较优惠的利率。

第二,从贷款集中度对ROA的影响程度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国有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影响较小。2003年以来,成立时间较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扩张,以进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为分布网点的原则,迄今为止,已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建立了较多的网点。受益于经营地域的扩张,其贷款集中度下降较快,贷款分散化也使得银行收益来源多样化,从而对ROA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之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地域较窄,网点扩张受到一定的制约,因而其贷款集中度变化并不大,对银行ROA的影响系数较小且并不显著。

第三,与贷款集中度对银行收益的影响相比,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三类银行之间的差异较小。表4显示三类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Z指数)的影响系数αi的均值分别为-0.44、-0.48、-0.21。这表明,贷款集中度与Z指数成反比,努力降低贷款集中度可以使得Z指数值增加,从而会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性。

第四,从贷款集中度对Z指数的影响程度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系数最大,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

均值为-0.48,但其内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化,影响最大的平安银行(-0.59)和最小的浙商银行(-0.19)之间相差0.4。国有商业银行的弹性系数均为负值,且均值达到了-0.44,表明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也应着力于降低贷款集中度以提高经营稳定性。三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弹性系数相对较小,均值为-0.21。本文的结果对正致力于异地扩张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具有现实意义,表明可以通过经营地域的扩展来降低贷款集中度,从而提升其Z指数,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性。

2.贷款集中度对CAR及BLR的影响(模型2和模型4)。根据前文对面板数据模型类别的F检验结果,应采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进行估计,为了降低面板数据产生的异方差性,在回归估计时同样选取GLS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7。

表7贷款集中度对CAR和BLR的影响系数及截距

指标系数CARBLR

C

3.64

(5.59)***

12.02

(6.47)***

Ln(TEN)α

-0.46

(-8.54)***

0.38

(2.66)***

Ln(SIZE)β

0.01

(0.39)

-0.55

(-4.35)***

Ln(MG)γ

0.03

(0.21)

-1.60

(-3.09)***

平安-C 宁波-C 浦发-C 华夏-C 中信-C 南京-C 民生-C 招商-C

兴业-C 北京-C 交通-C 工商-C 建设-C 中国-C 恒丰-C 浙商-C 广发-C 光大-C C i

-0.390.10

0.29-1.76

-0.170.18

-0.050.30

0.0060.43

0.51-0.83

-0.080.59

-0.020.37

-0.080.19

0.49-0.20

-0.011.07

-0.022.11

-0.051.94

-0.051.99

0.04-1.47

0.18-6.12

0.020.51

-0.590.60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

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假定各银行贷款集中度对其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有相同的斜率系数,本文估计的贷款集中度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系数是-0.46,表明贷款集中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会使得资本充足率上升0.46个百分点。但这只是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估计出的辅助结果,设立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各银行之间的资本充足率结构差异。从表7可知,就资本充足率而言,18家商业银行的平均截距水平为3.74,表中第5行至第22行数据为各商业银行的截距与平均截距水平的偏离,用来反映各商业银行之间的资本充足率结构差异。因此,可以分别计算各商业银行的截距水平,如平安银行为3.25(=3.64-0.39),宁波银行为3.93(=3.64+ 0.29)。表7显示,除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等5家银行之外,其余各银行的截距与平均截距水平的偏离均小于0.2,表明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存在结构性差异。究其原因,这可能与中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政策有关,根据2012年6月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本文的估计结果。

相较于资本充足率来说,贷款集中度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估计的贷款集中度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系数为0.38,该系数为正值,说明贷款集中度对不良贷款率有正向的影响,即贷款集中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会使得不良贷款率下降0.38个百分点。从表7可知,18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截距水平为12.02,表中第5行至第22行数据为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截距与不良贷款率平均截距水平的偏离,用来反映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不良贷款率的结构差异。其中,浙商银行的偏离最大,为-6.12,其原因可能在于其自身的经营特性和不良贷款率数据的特点。成立相对较晚的浙商银行2005、2006、2007连续三年的不良贷款率均为0,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经营地域的扩展,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2011年为0.24%。此外,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偏离度也略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了18家商业银行2005 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贷款集中度对银行业风险和收益的影响。结果显示,贷款集中度对商业银行ROA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呈反向关系,即较高的贷款集中度侵蚀了银行的利润,降低了银行的收益率,也降低了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其原因在于:一是过高的贷款集中度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集中于一家或几家大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如果这几家大客户发生信用事件,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二是由于大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商业银行对其的贷款定价不一定能随行就市,往往难以获得较高的净利差收益。实证结果也显示,贷款集中度对资本充足率具有负向影响,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差异。据此,本文认为,贷款集中度风险是商业银行信用

风险的主要成因之一,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1.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对现有的信贷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使信贷管理由传统、经验型管理向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等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员工的营销取向,坚决执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10家客户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的标准。

2.建立贷款集中度风险预警机制。国外银行的研究表明,贷后管理中大部分不必要损失的发生原因,是由于预警信号虽被发现但没有被及时披露,或即使披露却没有采取相应的后续对策。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鲜明的风险文化,并辅之以适当的组织结构和流程机制,确保预警信号一旦发生能够及时披露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3.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各商业银行应重新进行市场定位,深入挖掘中小企业优质客户,并根据中小企业客户贷款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信贷流程、风险评估等技术。通过拓展优质贷款客户,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实现收益的上升和风险的分散,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Beck,T,Demirguc-Kunt,A.,andR.Levine,2006.Bank Concentration,competition,and Crisis:First Results,Journal of Banking,and Finance,Vol.30,No.5:1581-1603.

[2]Agoraki,M,Delis.M.,and Fotios Pasiouras,2011.Regulations Competition and BankRisk Taking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Vol.7,No.1:38-48.

[3]De Nicolo G.,Bartholomew P.,Zaman J.,and M.Zephirin,2004.Bank Consolid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and Conglomeration: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Risk,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Vol.13,No.4:173-217.

[4]Schaeck K.,and Cihak M.,2012.Competition and CapitalRatios,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Vol.18,No.5:836-866.

[5]Soedarmono,W.,Machrouh,F.,and A.Tarazi,2010.Bank CompetitionRisk and CapitalRatios:Evi-dence from Asia,University of Limoges Working Paper Series.

[6]Yeyati,Levy.,and A.Micco,2007.Concentration and Foreign Penetration in Latin American Banking Sectors:Impact on Competition andRisk,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31,No.6:1633-1647.[7]G.Jimenez,J.A.Lopez,and J.S.Salas,2010.How Does Competition Impact BankRisk-Taking?

Banco de Espana Working Paper No.1005.

[8]K.Schaeck,M.Cihak,and S.Wolfe,2009.Are Competitive Banking Systems More Stable?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41,No.4:711-734.

[9]S.Claessens,and L.laeven,2004.What Drives Bank Competition?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36,No.3:563-583.

[10]R.Turk Ariss,2010.On the Implications of Market Power in Banking: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34,No.4:765-775.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

[11]W.Soedarmono,F.Machrouh,and A.Tarazi,2011.Bank Market Power,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stability:Evidence from Asian bank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Vol.22,No.6:460-470.[12]王海霞.银行风险、收益与客户贷款集中度———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1).

[13]李红侠.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风险的计量模型与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10(2).

[14]魏晓琴,李晓霞.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测算及效应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4).

(责任编辑三平)

Research on theRisks and Benefi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Loan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18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ang X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loan concentration on risks and benefits of our commercial banks.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18commercial banks during the period of2005-2011,we divide all samples into three groups of homogenous banks.Through the design of variables and empirical model,we make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influence of loan concentration,return on assets,the rate of bad loans,the operating stability and capital ade-quacy ratio.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loan concentration on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different banks are not the same.Therefo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perfect credits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and establish risk pre-warning mechanism over loan concentration,so as to relocate the market and bring down the loan concentration,and finally improve the benefits and lower the risks efficiently.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loan concentration;ROA;Z index;panel model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X与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I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 (1) (一)信贷风险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 (1) (二) 削弱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1) (三)违规经营、违章操作造成信贷资产损失 (2)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2) (一)社会因素 (2) (二)企业因素 (3) (三)银行因素 (3)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分析 (4) (一)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4) (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4) (三)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 (5) (四) 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5) (五)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 (7) (六) 完善国家有关法制建设,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8) 参考文献 (10)

【论文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来分析其原因,从而制定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分析。【关键词】信贷风险不良资产信贷资产商业银行管理成因分析【Abstract】Credit ris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acing the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is the main obstacle for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for 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o analyze the reasons, so as to formulate a strategy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of mercial banks. 【Key Words】Credit risk;Non-performing asset;Credit assets;mercial bank management;genetic analysis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1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银行界普遍采用团队模式来实行信贷行为,每个信贷员分工 明确,单笔贷款可分为贷前、贷中和贷后。下面就从这三个环节来分 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现状。 1.1贷前信贷选择分析 所渭贷前选择,顾名思义就是银行分析市场,选择适合的候选借款企业。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信贷市场普遍存有的现象 是供小于求,即企业贷款的总需求数大于我国银行所能提供的借款数。不过,强大的需求并没有刺激市场的良性竞争,银行也没有获得较高 的利润。究其原因,对于银行本身划分的市场来说,“蛋糕”正在越 做越小。 近几年来,各家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指引的方向,商业化经营 机制转变较快,集中上收和“重效益、重成本、防风险”的意识增强,普遍实行了信贷管理权限“优良客户制”,重点增大对效益高、行营 销和增加贷款扶持;相对应压缩信用等级低、信誉好、风险小的优良客 户进信誉差、风险大的企业的贷款。 这是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发展规律的,主流是好的,总体是健康的,但也存有一些负面影响和风险问题。银行贷款向大企业集中有些过度,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有些不足:即使有些人企业集团、_上市公司素质不高,但商业银行却盲目争相为其贷款,结果带来很大 的风险甚至成为不良贷款。 银行争夺大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中 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数据不真实、业主素质不高、企业有效资产 不足、银行操作成本高是影响银行贷款意愿选择的现实因素。 1.2贷中信贷决策分析

以往的信贷决策,多采用经验决策。经验决策是指凭借管理者的经验 和直观资料而做出的决策,它属于定性决策范围。随着持续借鉴西方 商业银行的现代决策方法,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主要是通过使用各种数 学模型,如预测模型、线性规划、决策模型等,实行信贷决策的定量 分析。这种定量分析主要表现在对贷款对象、贷款资格及限额的判断上,而判断的依据就是对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实行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贷中决策的主要困惑在于难以找到授权与放 权的平衡点。国有银行现在的信贷制度是双线管理。其简要程序是: 企业向银行的公司业务部提出贷款申请,公司业务部对企业及其项目 实行调查并写出书面评估报告;风险管理部成立一个尽职调查小组,对 公司业务都提交的评估报告做出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提交风险委员会,风险委员会讨沦通过后即可贷款。数额超过权限的(比如10亿元 以上),上报总行总行贷款也须经过同样的程序,总行行长对风险委员 会决定的贷款有否决权。同时,被风险委员会否决的贷款也能够要求 复议。 1.3贷后信贷管理分析 在贷后管理方而,我国日前采用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法来控制信贷风险。具体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2001.12, 第78-80页 从过去四年的实践看,贷款风险分类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与预期 目标相比,己大打折扣,甚至己经影响和改变了对整个贷款风险分类 制度的评价。 (一)仍拘泥于原有的期限分类法 一些正常类贷款,债务人的各项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性比率、净现金流量均显示企业经营过程已经出现了一些潜在隐患,还有一些 正常类贷款,债务人的行业市场发生了不利于还款的影响,主要投资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会计处理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会计处理 商业银行关于贷款业务应当设置的会计科目主要有“贷款”、“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和“利息收入”等。“贷款”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可按贷款类别、客户,分别设置“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等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银行按规定发放尚未收回贷款的摊余成本。“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是“贷款”科目的备抵科目,核算商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可按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银行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所形成的损失。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人“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利息收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确认的利息收入,可按业务类别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 一、贷款的确认与计量 (一)贷款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商业银行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发放贷款时,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借记“贷款——本金”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吸收存款”等科目,存在差额时,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贷款”一级科目的金额反映的就是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该金额也是贷款存续期间第一期的期初摊余成本。 (二)贷款的后续计量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贷款进行后续计量。贷款的后续计量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贷款摊余成本的确定,二是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三是贷款发生减值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1)摊余成本的确定。摊余成本是指该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计算公式为: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一已偿还的本金±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贷款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考虑未来信用损失。贷款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等,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应当采用贷款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2)利息收入的确认。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并在贷款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期末的应收利息=贷款合同本金×合同利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资金密不可分,银行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公司,风险管理是行业中永恒的话题。本文以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和调查法对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影响信贷业务的主要因素,结合信贷业务管理理论和当前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环境,为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提供一套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和一套全面控制管理银行风险的衡量标准、制度和技术方法要求,旨在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太发达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策略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巴塞尔新协议,信贷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pital, and banking industry provides a sustained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special company operating monetary capital, risk management is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H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sing the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angchun.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redit business, combines the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y with the current credit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Changchun rural commercial bank, and provides a set of new idea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 set of measurement standards, systems and technical method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ank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of Ha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iming at the credit risk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ith underdeveloped insurance management provide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Rural commercial banks, Basel II, credit risk management

商业银行信贷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一、信贷质量审计的主要内容(一)审查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银行稳健经营原则,是否保证银行业务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有无盲目追求利润,把贷款投向高风险、高回报领域。(二)贷款的审批是否严格按照授权,有无越权放贷,是否审贷分离。(三)贷款的发放是否越过规模,有无一味扩大贷款规模,导致贷款风险过大。(四)对关系人贷款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有无放宽贷款条件,有无发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五)审查贷款集中风险,看有无向一个或一组关系密切的借款人超比例发放贷款。(六)贷款抵押、质押担保是否合法有效。(1)抵押物法定所有权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出租或共有等于第三人的产权,使用权与处置权关系。(2)抵押物是否处于被监管状态,是否为允许自由买卖的财产,是否已进行保险,风险程度如何,保险权益是否能转让给抵押权人。(3)抵押物法定缴纳税费等手续是否完备。(4)抵押物产权证明所指向的财产标的是否真实存在,其状况如何。(5)抵押物品名、数量、单价等是否与借款申请;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所反映的一致,价值评定是否合理。(6)抵押合同是否经法律公证。(七)对不良贷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门专管、风险识别、及时处理,损失类贷款的界定、转账、核销是否合规。(八)贷款利率是否执行国家规定,有无擅自或变相改变利率,违规竞争。(九)贷款分类是否真实、合规、准确,有无随意调整,虚报贷款质量。二、信贷质量审计的方法(一)符合性测试在全面了解银行贷款的基础上,正确评价贷款控制制度,确定审计重点,把握审计方向。 1.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内控程序测试一是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银行对贷款控制的环境及程序等的情况。二是穿行测试,即抽取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信贷交易,并对其各控制点进行测试,审查其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证实银行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一是设计测试,即内控制度和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发挥和控制风险。二是执行测试,即审查内控的有效性,看其运行是否连续,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否实际发挥作用。如对贷款审批程序的评审,主要内容有:(1)贷款的审批是否按照审批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越级审批、化整为零或未经信贷调查即进行审批的情况。(2)是否体现审贷分离原则。首先,审查银行是否设置贷款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这三个不同的岗位,是否保证岗位之间的相万独立与制约;其次,审查对借款人的使用调查和贷款的审批权是否分开,是否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3)是否要求和保证信贷人员进行充分的信贷调查。(4)贷款审查是否严格。(5)贷款发放是否符合信贷政策。 2.依据测试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内控制度健全有效的环节,可降低抽查比例,反之则重点抽查。[!--empirenews.page--] (二)分析性测试贷款质量审计要以贷款数量为基础,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映贷款总体状况和结构,提示贷款内在风险,然后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同业比较和贷款投向结构分析,从贷款各要素及结构中去寻找其运动的规律并发现其中的差异,以此作为审计重点,获取证据。 1.比率分析将银行五级分类贷款,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与全部贷款余额作比较,审查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及其分布。 2.比较分析(1)同期比较分析。审查贷款质量变化趋势,若贷款质量变化趋势与同期经济变化大体一致,则属正常;反之,要做进一步分析。(2)同业比较分析。对同一组经营规模类似、性质相同的银行贷款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看其经营业绩差距是否过大,若差距大,则分析成因。 3.不良贷款结构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揭示银行不良贷款集中区,从而发现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区域。(1)行业投向分析,揭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2)贷款品种构成分析。如对商业贷款、建筑贷款等贷款的分析,可发现不良贷款在各类贷款中的分布,进而确定贷款的高风险区。运用分析性测试应把握以下要点: 1.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高质量的输入,就会有高质量的输出。信息的可靠性决定着审计证据质量的高低。 2.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分析性测试的资料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要从贷款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中比较,发现差异,进而去捕捉有用的信息。 3.分析性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由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汇编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防控要点主要有三大方面,即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及流程管理。 (一)操作风险 1、内部欺诈 一是隐瞒客户不良信用记录。当信用记录为“查无此人信息”,且打印件上身份证号码与基本资料中显示的身份证号码不符时;当个贷档案(正本)中信用报告为复印件时;当打印件、复印件上有明显人为修改痕迹时;当借款人、财产共有人和财产所有人信用报告不全时。 二是人为调高客户信用等级评分。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与贷款申报材料不一致时;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收集不全时。 三是隐瞒重大风险。当对调查报告表述存在异议时;当调查报告所举数据、证明材料等收集不完善、不充分时。 四是假名、冒名贷款。当客户经理拒绝检查人员检查指定客户的贷款时,贷款资料中申请人前后签字明显不符时,建议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借款人的借款基本情况;对单笔金额较大的贷款,且材料瑕疵较多的借款人,建议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查申请人身份。 五是抵押物不符合担保准入规定。核对土地使用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对房屋所有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查抵押物所有权人年龄与其身份证件和户口是否相符,财产所有人是否为未成年人。 2、外部欺诈 一是收入证明虚假。应向借款人收入证明开具单位调查其职务、级别、收入等情况;借款人如有其它收入来源的,应核实相关证明材料(租赁收入、股本分

红等)。 二是购房行为不真实。实地调查了解房屋的位置、朝向、结构、销售等情况;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方式知悉借款人对房屋情况的了解程度,了解借款人购房行为的真实性;向房地产权登记部门查询销售合同的备案情况。 三是资金用途不真实。实地查看生产经营情况,向交易对手查询,核实交易合同的真实性;核查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是否直接将信贷资金划转入个人投资参股的法人类企业账户;发放贷款时严格核查借款人账户是否为资本投资账户。 四是汽车购销行为不真实。与借款人联系了解其购车行为的真实性,详细了解借款人的家庭财务情况;密切关注汽车经销商财务状况,防止其利用按揭贷款套取资金。 3、流程管理 一是基础资料未核实。当复印件为传真件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复印件无“与原件核对相符”章和客户经理签名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不得为股东和其他自然人提供抵押时,当公司章程未经工商管理部门签章确认时,建议向工商部门查询登记备案原件。 二是对共有权人的调查流于形式。贷款调查面谈时,调查人员应同时约谈借款人和共有权人;贷款合同签约时,借款人和共有权人应同时到场签订合同。 三是抵押登记不落实。客户经理必须参与抵押登记过程,办理与取回抵押登记手续须由不同的银行工作人员执行,不得委托中介机构和第三方代为办理;房屋登记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分立的,必须首先核实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所有权证是否已经抵押,并按照相关要求办妥抵押手续;对存量贷款权证办理情况进行清理整改,及时跟踪楼盘产权证办理情况,落实抵押登记。 四是贷款催收不及时。按月进行当月逾期贷款警示和次月到期贷款提示;强化贷后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索引号:717804719/2011-00123 主题分类:法律法规 办文部门:财会部发文日期:2011-07-27 公文名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4号) 文号:银监会令[2011]4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会令[2011]4号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审慎监管,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动态性和前瞻性,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管机构)根据本办法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的监管标准。 第二章监管标准 第六条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第七条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第八条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商业银行整体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损失变化趋势等因素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应达到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行业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关规定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属性。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对管理层制定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及其重大变更进行审批,并对贷款损失准备管理负最终责任。

浅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 浅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对策[摘要]当前个人信贷业务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消费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但该项业务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对策,化解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近几年,商业银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和存贷差不断缩小的现状,其信贷业务需要进行新的突破。客户数量大、资源丰富、单笔贷款金额小且风险相对较低的个人客户,由于其资金使用频率高、周转快,客户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资金收益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近年来个人信贷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个人住房信贷、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个人信贷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其中,国家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是拉动个人信贷业务提升的主要原因。2009年上半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迅猛增长,新增量达4 661. 76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50%; 2009年以来,国家发布的与汽车市场有关的政策共有9次,在政策的强劲拉动下,汽车市场增长明显。汽车金融将成为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方向,农村消费信贷将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增长点。2009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加9. 59万亿元,同比多增4. 69万亿元。截至2009年6月末,中国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为43 891. 64亿元,其中上半年累计新增个人消费贷款6 508亿元,比2008年同期多增3 920亿元。个人信贷业务呈现出的快速增长态势,与中国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紧密相关,大型商业银行仍占据个人信贷

业务市场的主要份额。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显露出来。为此,商业银行应结合个人信贷业务的特点,加强对该业务隐藏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一、个人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信用风险是个人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 个人客户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方面,指个人客户作为债务人在信贷业务中的自行违约或作为保证人为其他债务人提供担保过程中的违约。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个人信贷的开展程度。在欧美等国家,个人信贷之所以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消费方式,除传统观念的差异外,主要是个人信用制度、银行或专业评级公司专业的信用评级体系等比较健全。另外,由于具有先进的信用消费管理体系,银行和商家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及时了解消费者的信用情况,因而能够迅速确定是否应向消费者提供贷款。例如,欧美等国家的消费者到银行申请消费信贷业务,银行可通过专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对申请贷款客户进行信用评分,通过相关系统查询该客户以往贷款有无不良记录,判断客户能否按时还款后,再通知下一流程办理相关业务。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可以借此查询个人信用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银行信息不能完全收录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时甚至根本查询不到申请人的信用信息,银行只能掌握申请人提供的有限资料,在审批时缺乏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 孙天琦[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内容摘要: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 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 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

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更好地覆盖资产风险;(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经济周期;不良贷款;前瞻性 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 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相关监管当局也已经作了大量卓而有效的工作。本报告主要以五家上市银行为例,对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目前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和冲销主要有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doc7(1).doc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风险控制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年度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年度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 (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二、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产生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而住房体制改革的货币化道路从1998 年才正式的开始,在2003年以后,政府提出把房地产行业发展为支柱性产业的主张,并开发大力开发房地产市场,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动周边产业的快发增长。通过房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向“消费式投资”方向发展,此后便迎来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的十年。虽然我国的房地产在过去十几年快速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2014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房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我国最近十几年的房贷余额来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央银行发布的《2014 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截止到2014 年末,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5.63 万亿元,同比增长22.6%,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11.52 万亿元,同比增长17.5%,2015年更是达到14.18万亿元。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在1998 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只有426 亿元,与2015年的规模相比,增长了二十多倍。据统计在1998—2015年间,占消费贷款余额的比重平均在80%左右,大大推动了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的增长。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历年的统计数据如下图3-1所示:

图3-1 2000—2014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2014 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二)商业银行个人房贷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 从各大商业银行披露的财务数据看,2011年至 2014年的各大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总量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中国建行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个人住房贷款银行,2014年贷款余额居于首位,达到 22538.15亿元,占总贷款金额的比例高达23.79%,这一数据明显的高于其他的商业银行,具体的数据对比见表 3.1。在个人住房贷款持续增加的同时房贷风险也在增加,会对银行的经营产生负面的影响。我国银行的盈利模式与美国银行有较大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赖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盈利,美国的资本市场结构相对健全,不仅有以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公司以及储蓄机构为主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也十分的发达,可以实现市场化的融资,增加了融资的渠道,为银行等贷款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二级市场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导致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既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阻碍了社会资金顺利的流动。 表3-1 2011—2014年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情况比较(数据来源:各银行年度报表) 银行名称 分类 2011 2012 2013 2014 0.338 0.560.83 1.18 1.59 1.84 1.99 2.7 2.98 4.76 6.2 7.147.5911.52 14.18 246810121416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银监令(2011)4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中国银监会令2011年第4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主席刘明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发布日期:2011年7月27日 一、总则 1.为加强审慎监管,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动态性和前瞻性,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3.本办法所称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管机构)根据本办法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实施监督管理。 5.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的监管标准。 二、监管标准 6.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

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7.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8.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商业银行整体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损失变化趋势等因素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9.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应达到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 10.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行业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关规定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属性。 三、管理要求 11.商业银行董事会对管理层制定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及其重大变更进行审批,并对贷款损失准备管理负最终责任。 12.商业银行管理层负责建立完备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贷款风险的管理制度,审慎评估贷款风险,确保贷款损失准备能够充分覆盖贷款风险。 13.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应当包括: ①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程序、方法和模型; ②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和监督机制; ③贷款损失、呆账核销及准备计提等信息统计制度; ④信息披露要求; ⑤其他管理制度。 14.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管理系统,在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 摘要 当前房地产市场走势扑朔迷离,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量占银行信贷资产结构的比重日益加大,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潜在的风险逐步暴露。本文从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目前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并针对如何防范风险的发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间不健康竞争现象日益突出,为违约风险提前埋下隐患 在国内金融业逐渐开放的同时,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打起“擦边球”,有一些商业银行甚至不讲游戏规则进行恶性竞争,纷纷采取放宽贷款审批标准、减少审批流程等非正当手段争抢客户,大大提升了日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二)房产新政相继出台,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房产泡沫逐渐显现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房价的过快增长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前几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了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然而,房价的持续上升给人们带来的一种思维定势,那便是房价的上涨是必然的,房产投资的收益永远是可观的,加之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门槛的放低,很多投机者从中获得大量利益,伴随着利益驱使,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者放下了手上的主业,纷纷投向房地产行业,为房价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上,人们目前对于房地产投资的收益预期已过于乐观,加上大量的资金短期内流入房地产行业,顿时加剧了该行业的泡沫风险。随着国家相继出台各项房产新政,人们之前对于未来房价的预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日本及美国经历房地产泡沫之后,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同样的泡沫以及泡沫何时破灭已成为当今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商业银行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各支行、总行营业部: 为加强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防范信贷风险,强化贷款全流程管理,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总行制定了《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到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总行联系。 附:城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城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防范信贷风险,强化贷款用途管理,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以及《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基本规定》,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称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是指贷款人在发放贷款前应确认借款人是否满足合同约定的提款条件,并按照合同约定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与控制,监督贷款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 贷款人是指城市商业银行所属各支行、总行营业部。 借款人是指在信贷活动中以自身的信用或财产作保证,或者以第三者作为担保而从贷款人处借得货币资金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第三条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贷款人在营销部设立贷款发放与支付审核岗,负责贷款发放与支付审核工作。

第二章贷款资金支付方式的确认 第四条贷款人在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前,首先要确认借款人是否满足合同约定的提款条件,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实施管理与控制,监督贷款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 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资金支付,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第五条贷款人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则上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一)与借款人新建立信贷业务关系且借款人信用状况一般; (二)支付对象明确且单笔支付金额在300万元(含)以上; (三)贷款人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贷款人发放个人贷款,除特殊情形外,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向借款人交易对象支付,即由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特殊情形主要包括借款人无法事先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金额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以及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条件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 具有以下情形,可以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贷款资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