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学生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了解传主的重要事迹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遭遇困难与挫折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了解传主的重要事迹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两人讲来讲去,

越讲越泄气。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人只好散了。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二、课内知识梳理

1.整体朗读,字词正音:

闾(lǘ)里折(zhé)节岐(qí)亭陈慥(cào)

矍(jué)然勋(xūn)阀阳狂垢(gòu)污傥(tǎng)

2.归纳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2)古今异义词: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3)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4)特殊句式: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三、1.快速阅读全文,填写下表,了解传主的基本信息

我们经常说对古人信息的了解至少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姓名(包括字号等)、朝代、家庭背景、生平、著作,那么从苏轼的文章中,我们能了解方山子多少信息?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填写下表。

明确:

2.在苏轼看来,方山子是怎样的一个人?试用一个或两个字概括。

明确:异人

方山子到底异在何处?

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

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

文武全才而终生不遇

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

3.苏轼为何写这个异人?(引导提示: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他和苏轼有没有共同的遭遇?)

对作者进行简单回顾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苏门占了三位。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明确:

共同遭遇: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一方面赞赏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

另一方面“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4.面对挫折,苏轼又是选择怎样的人生?(联系你对苏轼的了解来说说)

明确: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职,都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功绩。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

黄州是他思想发生隶变之地,从此,他借助于佛老思想作为其精神支柱,最终集儒道择三家思想于一身,形成了他身处逆境而能旷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而这种思想境界,使他面对更险恶的被贬之地惠州、儋州,却能与民同甘共苦。这才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是他留给后人精神上的最宝贵财富。

5.请概括比较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态度?

苏轼:不屈己志,坚持到底

方山子:不屈己志,归隐避世

6.苏轼和方山子,哪种人生更精彩?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会选择哪种人生?(不拘泥于答案学生自由发挥)

7.总结:

永不言弃

也许我们曾经挥霍了大把青春,消磨了诗一样的岁月,但不必叹息,因为年轻,我们还有机会;但我们坚信,每一次伤痛都有其意义,也许执着无法改变结果,至少对得起自己渴望的心。永不言弃是坚定信仰与执着进取最重要的观念,是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只有永不言弃,才能对得起生命的精彩。

四、随堂检测

1.对下列句中红色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终不遇:不得志

B.余既耸然异之:害怕的样子

C.使酒好剑:因酒乱性

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

解析: B.惊奇的样子;C.嗜酒;D.遗留下来的样式

2.对下列句中红色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尊奉

B.稍壮,折节读书: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与: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纵马奔跑

解析:D.“驰骋”施展才能

3.下列红色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②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余闻光、黄间多异

C. ①使从事于其间②使骑逐而射之

D. ①见方山子从两骑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解析: D使动用法(A.①交往②出名;B.①对……感到奇怪②与众不同的;C.①假使②让)

4.对加红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终不遇②余既耸然异之

③环堵萧然④此岂无得而然哉

A.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B.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解析: B (①然而;②形容词词尾;③形容词词尾;④这样)

5.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解析: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6.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六、作业布置:课时作业《方山子传》(1-12)

附:板书设计

方山子传

方山子的异:

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

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

文武全才而终生不遇

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