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家族性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的研究

中国家族性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的研究

中国家族性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的研究
中国家族性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的研究

高三生物总复习 第24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第24讲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教学案 【考纲要求】 【考点分析】 【考点预测】 本考点是现实生活与实践生产比较密切的问题,所以也是考察的重点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基因突变的类型以及基因重组的时间关系,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另外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育种问题,主要是以大题或者是实验设计的试题出现。 【知识梳理】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2、方式 3、原因 (1)内因 (2)外因

①物理因素 ②化学因素 ③生物因素 4、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 ②随机性 ③低频性 ④不定向性 二、基因重组 1、概念 2、发生时期 3、形式 【重点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形式比较 1.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结构的改变方式不同,可将基因突变分为四种类型: (1)点突变:由某位点一对碱基改变造成的。其包括两种形式:转换和颠换。点突变的不同效应为:①同义突变;②错义突变;③无义突变;④终止密码突变。 (2)移码突变:某位点增添或减少1~2对碱基造成的。 (3)缺失突变:基因内部缺失某个DNA小段造成的。 (4)插入突变:基因内部增添一小段外源DNA造成的。 2.突变体的表型特性 突变对表型的最明显的效应,可分为: (1)形态突变。 (2)生化突变。 (3)致死突变。 (4)条件致死突变。 3.突变发生的时期 突变可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发生。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通过有性生殖必然引起后代遗传变化;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可引起某些体细胞遗传结构上的改变。突变发生的时期

越迟,则生物表现出突变性状的部分越少。 4.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是基因在诱变因素作用下,内部分子结构改变的结果。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可以概括如下表所示: 5.基因突变的特征 (1)普遍性。 (2)随机性。 (3)稀有性。 (4)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突变为一系列异质性的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但每一个基因突变的方向不是漫无限制的,如毛色基因,突变一般在色素的范围内。 (5)可逆性。 (6)多害少利性:但有害的突变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 6.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本质基因结构改变,产生新的基因, 出现新的性状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发生时期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由于 碱基互补配对的差错(碱基对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交叉互换和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的区别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_共识与展望_王永胜

文章编号 1007-9424(2009)07-0505-05述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共识与展望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Consensus and Future 王永胜* 关键词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适应证;微小转移;转移预测;共识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C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 ph node biopsy,SLNB)已迅速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 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大多数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作为一项腋窝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SLNB代表着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水平(state o f the art)。然而,SLNB的广泛开展可能超越了已有的支持证据,仍有一些问题尚未明确。基于乳腺癌SLNB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 1 SLNB技术使腋窝分期更为准确 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包括英国ALM ANAC试验[1]、意大利米兰SNB185试验[2]和美国NSABPB-32试验[3],均证实SLNB可以提供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SLNB组与腋窝清扫术组有相同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循证医学 级的证据)。SLNB确实存在较低的假阴性率,可能导致行SLNB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降低,但由于可对数目较少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 mph no de,SLN)进行更为仔细的病理检测,则可增加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特别是微小转移的检出。理论上, SLNB假阴性率较高可能降低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而SLN的仔细检测可以提高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两者相抵可使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保持稳定。H ely er等[4]首次报道了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po pulatio n-based cohort analyses),研究SLNB广泛应用后美国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的改变。该研究对SEER数据库1992~2003年期间接受乳腺及腋窝手术的112740例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作者单位 *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济南250117) 通讯作者 王永胜,E-mail:w angysh2008@https://www.doczj.com/doc/467326716.html, 作者简介 王永胜(1965年-),男,山东省文登市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治疗工作。腋窝淋巴结阳性的预测指标包括肿瘤大小、分级、受体状况、乳腺手术和腋窝手术类型及诊断日期。SLNB检出阳性率由1998年的11.3%提高到2003年的57.4%,同时期T1/T2期患者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由26.6%提高到29.4%(P=0.001),微小转移检出阳性率由3.3%增加到5.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增大、差/中分级、ER阳性、行乳房切除术(对比保乳术)及SLNB(对比ALND)为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相关因素。校正肿瘤大小和其他重要变量后,淋巴结阳性的风险比由1992年的基线增加到1998年的1.11(P< 0.001)和2003年1.355(P<0.001)。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的增加与SLNB的广泛应用呈正相关(r= 0.931,P=0.005)。依据该研究,SLNB应用于临床显著增加了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基于人群分析,SLNB广泛应用后的假阴性率对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的影响较小,或被仔细的病理检测所抵消;将来,监控调整后的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可成为SLNB假阴性率的有效替代指标(质控指标)。 2 乳腺癌SLNB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009年St.Gallen会议上,90%的投票专家支持SLNB作为除T4d期外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该投票结果虽嫌偏激(如T3、T4期肿瘤SLNB循证医学资料匮乏),但也表明随着SLNB的广泛开展,其临床适应证正迅速扩大[5]。 2.1 常规SLNB的适应证 常规SLNB的适应证包括:临床早期浸润性乳腺癌(T1和T2期)、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单发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及肥胖不受限制,此前乳腺原发肿瘤的活检类型不受限制,包括针吸细胞学、空芯针活检或切除活检。

同济大学流行病学-第三章队列研究

第三章 队列研究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概念 (一)定义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又称群组研究、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study)、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及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是按是否不同程度地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分析和推断该暴露因素是否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或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关键词 1、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 暴露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无害的。 2、结局(outcome):是指疾病(包括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或是某种健康状态或是死亡。

3、队列(cohort):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群(群组)。它是一组在特定时期出生的人群,或是一组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人群。 固定队列(fixed cohort)——对象入队出队自始自终。 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新对象随时加入,原成员不断退出。 4、危险因素(risk factor):又称为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种疾病或不良健康状态发生或发生率增加的各种环境、行为、社会和遗传等因素。 二、基本原理: 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病、死亡、或其他健康状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判定:假使暴露组(或高剂量暴露组)预期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或低剂量组)。可推测该暴露因子可能是所预期结局的危险因素或两者之间存在病因学联系。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知识点总结 下面由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第一节一、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二、可遗传的变异(一)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1)普遍性(2)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3)低频性(4)多数有害性(5)不定向性【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第二节一、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

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例: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②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例: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1)Aa ______(2)AaBb _______(3)AAa _______(4)AaaBbb _______(5)AAAaBBbb _______(6)ABCD ______答案:2 2 3 3 4 1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 几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 ,应该怎么做?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杂交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粉)离体培养原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第2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点1基因突变 一、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可遗传变异为染色体变异, 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只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真、原核生物和病毒共有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二、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图示中a 、b 、c 过程分别代表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 因突变,碱基对由=====A T 突变成=====T A 。 2.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发生时间 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Ⅰ分裂前的间期。 4.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连线) 类型 举例 引发突变原因 ①物理因素 a .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Ⅰ.影响宿主细胞DNA ②化学因素 b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Ⅱ.损伤细胞内DNA ③生物因素 c .紫外线、X 射线 Ⅲ.改变核酸碱基 答案: 5.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

(5)多害少利性: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但有些基因突变,可使生物获得新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 6.基因突变的结果 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7.意义 (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2.有丝分裂前期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提示: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分裂间期。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对DNA的损伤不仅发生在间期,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另外,外部因素还可直接损伤DNA分子或改变碱基序列,并不是通过DNA的复制来改变碱基对,所以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间期。 3.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4.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提示: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5.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 提示: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6.由基因B1突变的等位基因B2可能是由于碱基对替换或碱基

基因突变与疾病

第九章基因突变与疾病 基因(gene)是DNA分子上一段具有遗传功能的核苷酸序列,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具有如下特征:①基因能自我复制。一个基因随DNA的复制而成为两个相同的基因。②基因决定性状。DNA上某一结构基因经转录和翻译,决定某种酶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表现出某一性状。③基因能发生突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因可发生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也是某些疾病的基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指DNA分子上核苷酸序列或数目发生改变。由一个或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核苷酸序列改变所致的突变,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把核苷酸数目改变的基因突变称为缺失性或插入性突变(deletional and insertionar mutation)。基因突变后在原有位置上出现的新基因,称为突变基因(mutant gene)。基因突变后变为和原来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从而导致了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且能自我复制,代代相传。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也可发生在体细胞。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受精卵将突变的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并在子代所有细胞中都存在这种改变。由于子代生殖细胞的遗传性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故可代代相传。发生于有性生殖生物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不会传递给子代,但可传给由突变细胞分裂所形成的各代子细胞群,在局部形成突变细胞群体。通常认为肿瘤就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 基因突变的原因很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自发性损伤 大量的突变属于自发突变,可能与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误差有关。通常DNA复制时碱基配对总有一定的误配率,但一般均可通过DNA损伤的修复酶快速修正。如果少数误配碱基未被纠正或诸多修复酶某一种发生偏差,则碱基误配率就会增高,导致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 二、诱变剂的作用 诱变剂(mutagen)是外源诱发突变的因素,它们的种类繁多,主要有: (一)物理因素 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可引起DNA主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碱以共价键相结合。生成嘧啶二聚体,相邻两个T、相邻两个C或C与T 之间均可形成二聚体,但最容易形成的二聚体是胸苷酸二聚体(thyminedimerTT )。由于紫外线对体细胞DNA的损伤,从而可以诱发许多皮肤细胞突变导致皮肤癌。电离辐射对DNA的损伤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前者系电离辐射穿透生物组织时,其辐射能量向组织传递,引起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吸收能量而激发电离,导致DNA理化性质的改变或损伤;后者系电离辐射通过扩散的离子及自由基使能量被生物分子所吸收导致DNA损伤。生物组织中的水 经辐射电离后可产生大量稳定的、高活性的自由基及H 2O 2 等。这些自由基与活 性氧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不但可引起DNA损伤,而且也能引起脂质和生物膜的损伤及蛋白质和酶结构与功能的异常。电离辐射使DNA损伤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碱基破坏脱落与脱氧戊糖分解。②DNA链断裂。③DNA交联或DNA-蛋白质交联。 (二)化学因素 如某些化工原料和产品、工业排放物、汽车尾气、农药、食品防腐剂和添加剂等均具有致突变作用。目前已检出的致突变化合物已达6万余种。现择下列常见化学诱变剂说明对DNA损伤的机制。

16秋浙大《流行病学》在线作业

浙江大学17春16秋浙大《流行病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 诊断标准的变化 正确答案: 2. 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 A. 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B. 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死亡率 C. 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 D. 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正确答案: 3. 两个工厂男性工人每年的癌症死亡情况如下表:B厂工人患呼吸系统癌症而死亡的危险性比A厂多(假设两厂的工人年龄分别相近),下列哪项正确:系统A厂B厂死亡人数百分比死亡人数百分比呼吸系统180 33 248 45 消化系统160 29 160 29 泌尿生殖系统80 83 82 15 其他130 23 23 11 合计550 100 100 100 A. 结论正确 B. 结论错误,因为应该用年龄别死亡率 C. 结论错误,因为没有可对比的人群 D. 结论错误,因为应该用归因死亡率 正确答案: 4. 关于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死亡率反映一个人群的总死亡水平 B. 病死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C. 发病率是队列研究的常用指标 D. 患病率等于罹患率 正确答案: 5.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 进行统计学检验 B.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 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正确答案: 6.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是 A. 观察法 B. 临床试验法 C. 病例询问法

最新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 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缺点,适用于不同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1.观察人数与完成时间病例对照研究需要观察的人数较少,调查完成后现场工作也就完成了,不需随访。因此比队列研究经济得多。如拟用队列法研究罕见病,则主要力量几乎都花在对没有患病的人的随访上了。假定拟研究在受孕前后母亲用雌激素会不会使子女中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度增高。假定在未暴露的妇女中每1000个生产中有8个患先天性心脏病,则为了查出可能高出1倍的危险度(RR=2),队列研究需要观察3889个暴露组妇女和3889个未暴露组妇女的妊娠结果[用公式(附式5-18),设α=0.05(双侧),β=.10,p0=0.008,p1=0.016,得N≈3889,读者可验算]。但如用病例对照法,设暴露妇女之比例为0.30,则用公式(附

2012.1.7综合、传染病考题

综合知识: 1.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 A.鼠疫霍乱 B.霍乱艾滋病 C.鼠疫艾滋病 D.鼠疫病毒性肝炎 E.霍乱病毒性肝炎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除了: A.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B.停止一切活动 C.停工、停业、停课 D.封闭被传染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E.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 3. 我国艾滋病的防治方针 正确答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正确答案是: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5. 执业医师的定义为() 6.执业医师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种情况() 9.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30 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除了( E ) A.中止执业医师满二年的 B.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C.死亡 D.被宣告失踪的 E.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一年的 10.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的机构:B A.卫生行政部门 B.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组织 C.医学会 D.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 E.。。。。。

11.处方原则:有效、安全、经济 12.下列处方错误的是: 13. 计算机开具处方的条件: P30 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14.处方最长有效期不能超过(D)天。 A. 6天 B. 5天 C. 4天 D. 3天 E. 2天 15. 处方开错几次会给予警告或撤销处方权: A. 1 次 B. 2次 C. 3 次 D. 4次 16.患者的知情权应告知患者什么,但不应引起患者不好的反应: A.医疗措施 B. 治疗风险? 17. 病历资料复印或复制时,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及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B. 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C. 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D. 医疗机构为患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时,不得收取工本费 E. 医疗机构为患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时,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 18.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必须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投票决定,鉴定结论必须多少专家组成员通过: A. 全体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B. 半数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C. 2/3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D. 3/4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E. 4/5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21. 下列哪项不是劣药: A. 使用依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生产的 B. 未标明有效期 C. 更改有效期 D. 超过有效期 E.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

第六章 队列研究

第六章队列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 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必须复习有关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于 A.核糖的种类B.碱基的种类 C.碱基的比例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答案:D 2.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实现是通过A.DNA的自我复制 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一个DNA上的多种基因 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 答案:B 3.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B 4.实现或体现遗传信息的最后阶段是在细胞的哪一部分中进行的 A.线粒体中B.核糖体中C.染色质中D.细胞质中 答案:B 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变异的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后者有三个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①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 分子的一个___________发生改变。 ②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多肽链中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代替。(3)结果: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___________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定的___________型的变化。

重要 整合版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1证实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流行病学方法是D A 现况调查 B 抽样调查 C 筛检试验 D 实验性研究 E 病例对照研究 2实验性研究有以下特点,除了C A 可以证实病因假设 B 可以在临床和社区进行 C 先选择病例,再比较暴露因素 D 可以在人群中观察某预防措施的效果 E 可以在临床观察某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 3实验性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D A 尽可能减少失访 B 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 D 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 E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4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基本区别C A 需要计算样本量 B 需要以盲法观察 C 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因素 D 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 E 病例需要以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 5临床试验中,某一药物的双盲试验是指E A 实验组服药,对照组服安慰剂 B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如何分组 C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是观察者 D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服药物或安慰剂 E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均不知道如何分组和谁服药物或安慰剂 6以下是临床试验效果的评价指标,除了B A 有效率 B 患病率 C 治愈率 D 生存率 E 保护率 7 由于实验性研究以人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慎重考虑A A 医德问题 B 调查员的培训 C 研究的持续时间 D 开展研究的医院 E 调查对象的样本量 8 为避免各种偏倚的影响,最佳的对照类型是C A 非随机对照 B 历史性对照 C 随机同期对照 D 不同医院的对照 E 不同病种的对照 9 以下哪项研究宜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C A 某人群HbsAg筛查 B SARS发病与吃果子狸关系的研究 C AIDS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价 D 肺癌5年生存率研究 E 流感病毒基因变异规律研究 10 100名失眠患者接受气功疗法治疗,随访3个月,80人失眠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E A.气功治疗失眠有效 B.气功治疗失眠无效 C.因样本量不大而无法下结论 D.因观察时间不长而疗效可疑 E.因未设立对照组而无法下结论 11 为探讨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研究者选择了10万名孕妇,随机分为服用叶酸的实验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追踪全部孕妇的胎儿出生情况,观察有无神经管畸形发生。这种研究方法是C A 现况调查 B 队列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12 如果要评价某一新疗法是否确实有效,最好采用B A.空白对照 B.安慰剂对照 C.已知有效药物对照 D.该药不同剂量的比较 E.人群对照 13 为探讨某治疗方案的疗效,先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实验的第一阶段A组接受治疗,B组接受安慰剂,观察两组的疗效。此阶段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停药一段时间进行洗脱。之后将两组在接受治疗措施上对调,A组改为接受安慰剂,B组接受治疗。这种设计称为A A 交叉对照设计 B 自身对照设计 C 历史性对照设计 D 标准疗法对照设计 E 以上都不是 14在某药物的临床试验中为使两组具备充分的可比性,研究者以研究对象的病历号末位的单双数进行分组,这种方法称为( E ) A 完全随机化 B 区组随机化 C 分层随机化 D 系统随机化 E 未作随机化 15 某项临床试验结果中,以下各项参数表示临床疗效的大小,除了A

习题队列研究

习题队列研究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队列研究习题 1.确定某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A ) A 相对危险度 B 统计学检验的x2值 C某人群某病的患病率 D 某人群某病的发病率 E 某人群某病的死亡率 2相对危险度是( C ) A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比 B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差 C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D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差 3特异危险度是( D ) A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比 B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差 C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D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差 4以下是队列研究的优点,除了( A ) A.较适用于少见病 B. 由“因”至“果”观察 C.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D.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E.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5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B )

A.OR B.RR C.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D.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E.总人群中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6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可以研究人群某疾病的自然史( C ) A 现况研究 B 实验研究 C 队列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7队列研究是( A ) A.由“因”推“果” B.由“果”推“因” C.描述“因”和“果”在某一时点的分布 D.由“果”推“因”后再由“因”推“果” 8最不适合作为队列研究的人群是( A ) A 志愿者 B 随访观察方便的人群 C 有某种暴露的职业人群 D 某地区某年龄组的全部人口 E 以上都不是 9 对于队列研究的错误观点是( D ) A 人力、物力花费较大 B 通常要考虑失访和混杂偏倚的影响 C 可以直接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D 若疾病罕见而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E 若疾病常见且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1.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中均可发生突变,即体细胞和性细胞均能发生突变。 2.性细胞的突变率高于体细胞:性细胞在减数分裂末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敏感性较大;性细胞发生的突变可以通过受精过程直接传递给后代。 3.突变后的体细胞常竞争不过正常细胞,会受到抑制或最终消失 需及时与母体分离 无性繁殖 经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许多植物的“芽变”就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发现性状优良的芽变 及时扦插、压条、嫁接或组织培养 繁殖和保留。 芽变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不少果树新品种就是由芽变选育成功的,如:温州密桔 温州早桔。 但芽变一般只涉及某一性状,很少同时涉及很多性状。 4.基因突变通常独立发生:某一基因位点的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不影响另一个等位基因,即等位基因中两个基因不会同时发生突变(AA,aa)。 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㈠、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1.重演性: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 2.可逆性:显性基因A通过正突变(u) 形成的隐性基因a 又可经过反突变 (v) 又形成显性基因A。 3.多方向性: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定,可多方向发生: 如A

a,可以A a1、a2、a3、…都是隐性。 a1,a2,a3,… 对A来说都是对性关系,但其之间的生理功能与性状表现各不相同。 4.复等位基因: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各个等位基因的总体。 复等位基因并不存在于同一个体中(同源多倍体除外),而是存在于同一生物群内。如人类血型ABO系统。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 增加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物的适应性 提供育种工作更丰富的资源 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基因内部结构。 1.突变的有害性: 多数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某一基因发生突变 长期自然选择进化形成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或削弱 进而打乱代谢关系 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 一般表现为生育反常或导致死亡。 2.致死突变:即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 致死基因(lethal alleles):指可以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包括隐性致死基因(recessive lethal alleles)和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alleles)。 1).植物:最常见的为隐性白化突变。 (2).动物: ①. 纯合显性致死(小鼠毛色遗传):黑色 黄色,但无黄色纯合体。 ②.杂合显性致死突变:显性致死突变在杂合状态时即可死亡。不会产生纯合体。

(完整版)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 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 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 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 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 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测试题(附解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在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解析:选D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的特点;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只有基因突变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重组。 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生物在遗传过程中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内不同DNA分子上体现了其随机性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解析:选C 原核生物和病毒不含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幼苗过程中发生的是有丝分裂,该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细胞的不同DNA分子上的基因都可能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3.(2019·巢湖质检)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 示基因。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 B.此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 C.此细胞发生的一定是显性突变 D.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 解析:选D 图示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图中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为D和d,其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含有d、d,但不能确定是D突变成d,还是d突变成D,故可能发生的是隐性突变,也可能发生的是显性突变。 4.(2018·齐齐哈尔三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克隆了果蝇的period基因,并发现该基因编码的mRNA和蛋白质含量随昼夜节律而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eriod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