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对策研究_孟祥海高山行等

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对策研究_孟祥海高山行等

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孟祥海1,2,

高山行1,舒成利1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2.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论文以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现阶段主要上市产品、研究重

点领域和发展前景。论文还研究了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现状,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2

文章编号:1002-9753(2014)04-0014-11

Analysis of Bio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China

MENG Xiang-hai 1,

2

,GAO Shan-xing 1,SHU Cheng-li 1(1.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China ;2.Shaanxi Pharmaceutical Holding Group Co .,Ltd ,Xi'an 710075,China )

收稿日期:2013-08-30

修回日期:2014-02-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70)。

作者简介:孟祥海(1980-),男,河南获嘉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管理。

Abstract :Basing on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s ,the main market products ,priority areas for research an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Focusing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e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to develop China's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d on foreign experiences.

Key words :biologics ;status quo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主要包括化学药品、中药、生物技术药物等领域,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1]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

结构体系,人体内有大约25000个基因,每个基因负责一个特定蛋白质,基因产生身体所需的酶、激素、抗体和蛋白质等。如果一个基因缺失或有缺陷,身体将不会产生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或者产生

导致疾病的蛋白质

[2]

。生物技术是当代最具潜力

和活力的科技领域之一,它作为医药科技革命的推进器正在悄然拓展和创新医药功能。生物技术药物是从生物体提取或生产而来的,以预防和治疗为目的的药物制品,其中经常会运用到DNA 重组技术,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疫苗、重组激素/蛋白质、基因治疗、细胞疗法等。生物技术药物使得很多传统医药无法处理的遗传性和后天病理性的代谢、免疫、内分泌、心血管以及生殖等疾病能够

获得有效治疗[3]。近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在发达国家中持续快速增加。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均把生物技术作为发展医药工业的战略重点。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突破性的创新还比较少,处于行业前端的生物技术公司也相对较少,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距离。由于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产业化难度大、门槛高,需要大量资金和优秀科研团队,导致我国大部分生物技术药物公司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和趋势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要经过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研究阶段,最后才能获得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在美国,研发时间平均为97.7个月,以2005年美元计算,包括时间成本,估计临床前研究需支出6.15亿,临床研究需支出6.26亿美元,共需耗费12.41亿美元,总花销与小分子新药研发支出(13.18亿美元)相近[4]。结构决定了功能,大多数生物技术药物具有特别复杂的分子结构,其分子量大小甚至会超过500000道尔顿,现有的科学还不能完全分析其结构特征,因此经常根据制造工艺保证他们的结构。温度或是其他因素的细微变化都会显著地影响生物技术药物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5]。

(一)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

自1982年第一个重组人胰岛素上市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有150多个生物技术药物上市,其中一些成为市场上重磅炸弹式的药物[5]。生物技术药物销售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世界前20位畅销药中有7个生物技术药物[6]。一般讲,生物技术药物生产企业是指生物技术药物贡献了一半以上营业收入的医药企业[7]。据此,2011年,全球10大生物技术药物公司如表1所示,罗氏以371亿美元居首,安进以156亿美元次之。2011年10大生物技术药物如表2所示,药物以单抗为主,雅培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阿达木单抗以79亿美元成为最畅销生物技术药物。

表12011年10大生物技术药物公司(根据生物技术药物营业收入排名)排名公司名称营业收入(百万美元)研发投入(百万美元)1罗氏/Roche371109148

2安进/Amgen155823167

3诺和诺德/Novo Nordisk124001799

4默克雪兰诺/Merck Serono82431706

5百特生物科学/Baxter BioScience6053946

6百健艾迪/Biogen Idec48331220

7杰特贝林/CSL Behring4145322

8艾尔建/Allergan1595903

9亚力兄/Alexion783137

10树突时代/Dendreon21474

数据来源:Contract Pharma[7]。

表22011年10大生物技术药物

商品名称适应症经销商营业收入(百万美元)Humira(阿达木单抗)类风湿性关节炎雅培7932 Enbrel(依那西普)类风湿关节炎安进、辉瑞7870

Remicade(英利昔单抗)强直性脊柱炎强生、默克7157 Avastin(贝伐珠单抗)结、直肠癌基因泰克/罗氏6596

Rituxan(利妥昔单抗)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基因泰克/罗氏、百健艾迪6596 Herceptin(曲妥珠单抗)转移性乳腺癌基因泰克/罗氏5770 Lantus(甘精胰岛素)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赛诺菲5190

Neulasta(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减少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关的

感染发生率

安进、罗氏3950

Epogen/Procrit(阿法依泊汀)肾病终末期病人的贫血、癌症化疗引起的

贫血

安进、强生3730

Lucentis(雷珠单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基因泰克/罗氏、诺华3723数据来源:根据Contract Pharma[8]数据整理。

(二)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趋势

1.生物技术成为发展医药工业的战略重点

主要发达国家对生物技术寄托了很大的期望。美国于2009年和2011年两度发布《国家创新战略》,将生物技术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之一;欧盟于2010年3月制定了《欧洲2020战略》,确立了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的战略[9]。美国有一套较为完整、相互配合的促进创新的法律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制定和实施了大量促进技术创新和转移的政策,包括《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Stevenson-Wydle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贝耶———多尔大学及小企业专利法》(Bayh-Dole University and Small Business Patent Act)、《联邦技术转移法》(Federal Technology Transfer Act)、《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Small Busines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hancement Act)和《技术转移商业化法》(Technology Transfer Commercialization Act),基本上涵盖了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全过程[10],对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支持小企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针对生物技术药物,美国加大对基础研究与转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制定政策重点在于支持创新型小企业的发展,引导风险资本进入生物技术药物研发领域,支持具有潜力的生物技术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研发资金。在审评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断完善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仿制药审批的规定、指导原则与流程,为了鼓励研发,提高创新性药品的审批速度和质量,FDA以临床需要为主要导向,让社会亟需的生物技术药物通过优先审评(priority re-views)、加速审批(accelerated approval)和快速通道(fast-track)三类特殊的审批机制,缩短审批时间,加速创新产品上市。

2.生物技术公司在不断成长

生物技术公司是将生物技术新发现与医药结合的重要纽带,它对于市场具有很强的嗅觉,虽然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但生物技术公司伴随着生物技术的新发现与新应用,优胜劣汰,仍在不断成长。美国和欧洲培育有众多成长中的生物技术公司,他们是未来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重要生力军。根据安永公司报告[11],2012年,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共计2175家,其中上市公司316家。上市公司收入为637亿美元,研发支出为193亿美元,净利润为45亿美元,市值3603亿美元,员工人数为100100人,相比2011年,分别增加了8%、7%、34%、30%和2%。在金融危机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仍然保持着较好的成长。2012年,欧洲生物技术公司共计1964家,其中上市公司165家。上市公司收入为204亿美元,研发支出为49亿美元,市值798亿美元,员工人数为51740人。在欧元区仍存在着经济挑战和主权债务危机,许多公司获得资本相比美国更为困难,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相

比2011年降低了1%。

3.集群效应显现

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美国生物技术研究组织与企业聚集的波士顿-剑桥、旧金山湾区、新英格兰、圣迭戈和新泽西地区对于孵化NIH知识进行商业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邻近和网络中关键成员的组织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集群网络中的信息流[12]。英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牛津郡、剑桥、曼彻斯特、桑德兰等地区,德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巴伐利亚、慕尼黑、莱比锡、斯图加特等地区,古巴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哈瓦那西部园区。在充满知识活力的产业集群区开办的企业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扩散,缄默知识和交互作用的思想在地理上的不断集聚,增加了企业进行外部学习的机会,推动了创新与产业发展[13]。

4.合作成为药物创新的重要模式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对生物技术和资本要求很高。2011年罗氏投入了91亿美元[7],约占其主营业收入的25%。为了能够稳定推出用于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同时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大型制药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独立、合作研发,或直接收购新的技术和候选药物。具有新技术的生物技术中小型企业,研发资金多来源于大型生物医药企业、风险投资与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其研发成果的价值直接影响后续研发资金是否充裕。例如,为了进入生物技术药物领域,1990年罗氏控股了基因泰克,使基因泰克亟需的研发资金得以有效解决,罗氏不干涉基因泰克的管理,基因泰克的生物技术产品优先输送给罗氏,使得罗氏很快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者。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生物技术药物,降低运营成本,并取得绝对控制权,2009年,罗氏斥巨资收购基因泰克的剩余股份,掌握了基因泰克100%股权。控股和收购基因泰克,罗氏获得了丰厚的收益:2011年10大生物技术药物中的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和雷珠单抗均来自基因泰克;2013年罗氏公司有将近40种生物技术药物处于临床阶段,基本上都是单克隆抗体,其中有30多种是基因泰克主导研发的[2]。

5.单克隆抗体成为研发重点

随着化学新药创制难度增大,生物技术药物逐步成为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6]。早期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重组激素/蛋白质、重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产品,自1987年第一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Orthoclone OKT3)获准上市,在随后的20多年中,基于抗体技术的药物,其市场得到快速扩张,成为领先的重磅炸弹式的药物[5]。

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美国在研究、开发与生产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美国企业针对100多种疾病利用生物技术正在研发907种生物技术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如图1所示。癌症以及相关疾病、传染病、自体免疫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重点研究领域。单克隆抗体、疫苗、重组激素/蛋白质、细胞疗法是开发重点,其中在研的抗体药物约占正在研发生物技术药物数量的37%。单克隆抗体是天然免疫系统蛋白的实验室制造版本,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一项重要应用就是与药物相偶联,组成抗体药物偶联物,运用单克隆抗体只与特定靶标相结合的原理,将药物或放疗物质携带至靶器官,直接杀伤靶细胞,随着诊断技术的突破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在血癌和实体肿瘤领域,有针对24个靶标的30个抗体药物偶联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14]。

6.市场前景广阔

生物技术药物最能代表医药高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从重组人胰岛素到干扰素再到单克隆抗体,它们挽救、延长了众多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深受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癌症和血友病等疾病困扰的患者的生活质量[15]。随着生物技术水平的提升,科学家对于疾病有了更深层次、更多角度的认识,生物技术药物将不断走向成熟,伴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更多的患者将会选择生物技术药物。2011年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约为1570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药品市场会接近1.2万亿美元,生物

技术药物市场将达到约21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费用总支出的17%左右[16]。

图1研发中的生物技术药物(按产品分类)

数据来源:PhRMA[2]。

三、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开始跟随参与到主流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生产中,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我国生物技术药物领域高水平人才较少,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小、核心技术少、产品竞争力不强。因为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水平有限,致使企业竞争优势不高,获得的利润较低,不能够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无力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由此形成不良循环。提高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学术创业是提高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主要的问题是生物技术创业的能量还未被激活,支持生物技术创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还不完善,高水平具有转化潜力的生物技术候选药物较少,生物技术科学家不能及时将生物技术进行商业化,所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创业企业较少,成功的生存发展模式亟待探索与实践。

(一)高水平人才与团队不足,学术创业环境尚不成熟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需要生物技术、药理、生物化学、临床研究和管理等高水平人才团队与创新氛围。虽然我国生物技术科研队伍声势浩大,并且很多人在国外接受教育,具有国外工作经验,但实力并不雄厚。据对1995-2009年关于重组蛋白、疫苗和单克隆抗体方面文献的统计,美国在这三个领域都排在第一位,分别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我国在这三个领域分别排在第六(5.74%)、第八(4.89%)、和第十(2.84%)[17]。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大多依靠国家科研资金支持来开展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体制约束,冒险精神不足,缺乏创业激情,对待科研成果有一定的迟滞性,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因为缺乏市场导向,导致基础研究往往脱离应用,或者不能及时将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进行商业转化,不能及时为新成果成立生物技术公司,使成果不能及时从实验室走到临床,大部分研发产品处于实验室阶段或者取得专利、获得奖励后便束之高阁。即使一部分生物技术药物科学家成立了公司,也大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经验与社会资源,不能将他们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商业上可行的产品[18]。

(二)实力雄厚的企业较少,投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企业主要有复兴医药、天坛生物、长春高新(金赛药业)、华兰生物、双鹭药业、沃森生物、安科生物、上海莱士等。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知,上市企业主要产品为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药品,其中较大的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2012年的主营收入分别为15亿和9.72亿元,产品主要为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长春高新生产

的基因工程药品主营收入为9.74亿元[19]。上市企业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总体规模较小,产品研发投入不足,缺乏资金与平台,吸引不到高水平人才,导致创新能力有限,不能及时捕捉前沿生物技术带来的机遇,研发总体上还处于跟踪仿制阶段,核心技术少,产品竞争力不强。

同时,由于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投资高、时间长、风险大,而风险投资往往注重短期资本,希望投资风险低、回报高、收回快。如果生物技术药物研发项目不能从另外的渠道取得资金,很快的给予风险投资回报,风险投资将很少有积极性投入到这一行业,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与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相适应的的投融资体系。在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大都由科学家和风险资本联合创办,称之为“科学家+风险资本”模式[20]。如果生物技术公司的产品取得重大突破,例如进入临床,临床表现较好,或者取得新药证书,生物技术公司便会进行IPO或者赢得大型制药公司并购的青睐,这样风险投资便很快的得到回报。风险投资已成为美国生物技术药物公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2001-2006年,276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到了生物技术药物公司,24.8%的资金投资在旧金山地区,17.6%的资金投在波士顿-剑桥区域,12.8%投在圣迭戈地区,12.4%投在了纽约-新泽西北部地区[21]。

(三)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产品主要包括干扰素系列、促红细胞生成素、集落刺激因子系列、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因为缺乏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大部分品种拥有多个厂家,同质化竞争严重[22]。目前国际上主流生物技术药物产品与研发重点以单克隆抗体为主,通过SFDA数据查询,截止2012年底,我国批准上市的主要国产抗体药物如表3所示。

国产抗体药物多是第一代单抗药物———鼠抗,技术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免疫原性,而在全球单抗药物领域,单抗药物已逐步由鼠抗发展到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和完全人单克隆抗体[5]。当然,随着我国对生物技术药物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内企业也在加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创仿步伐,目前,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与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表3国产主要单抗药物

单抗药物批准时间公司名称

碘[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2006上海美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尼妥珠单抗注射液2008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抗人白介素-8鼠单抗乳膏2010大连亚维药业有限公司

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2010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010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上海赛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2011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2011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亟需生物技术药物咨询等中介服务公司

生物技术药物属于新兴行业,许多投资者或潜在的参与者希望进入这一领域,但由于对这一领域并不是太熟悉,也不太了解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与趋势,导致顾虑重重,而我国目前显然缺乏熟知这一领域,能够为投资者或者感兴趣的公司提供了解渠道,为开展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和沟通支撑的技术、管理团队。相应地,生物技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中介服务公司较多且较专业,例如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 Health)、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生物技术产业组织(BIO)等,它们已发展成

为领先的为生物技术药物产业提供专业信息和战略咨询服务的公司,为投资者、学术界、产业界相互联通架起了桥梁。

(五)高价格更显保险支付体系不完善

生物技术药物工艺流程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因此生产生物技术药物的企业往往具有垄断性质。目前高水平的生物技术药物价格较高,如适用于治疗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每支售价高达20000多元,6支一疗程,一个疗程的费用约120000元;用于治疗成年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修美乐)每支约7900元,每两周皮下注射单剂量给药,一个月费用约为16000元。这些生物技术药物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因为它们并未纳入我国医保目录,也少有商业保险支付,公众需要使用时,往往负担不起高额的治疗费用。

四、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生物技术药物行业,为缩小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在国际生物技术药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2010年9月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技术药物在生物产业中被重点规划。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和2012年出台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为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制定了相关研究方向,明确了生物技术药物产品和技术发展重点。如何来发展生物技术药物,针对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鼓励学术创业、支持创新与国际化合作、建立产业集群和完善配套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转化研究,鼓励学术创业

虽然我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生物技术药物行业的实力不能单纯以文献数量来反映,因为学术文献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基础研究上,学术研究距离市场还很远[17]。转化研究就是要将基础的科学发现与思维转化为具体的产品,连接早期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涵盖目标识别与确认。理解干细胞如何分化属于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运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假设与观点属于转化研究[23]。我国要加大对转化研究的支持,政府资助的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由基础向下游延伸,风险投资、大型制药企业的创新资金应向转化研究倾斜,积极引导慈善资金对影响面广,亟需治疗药物的特定疾病进行专项支持。转化研究也是学术创业的重要基础。学术创业是科研成果实现商业化、创造社会价值和社会财富的重要方式。在美国,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由专注于探索特定发现的科学家或者源于大学的工作团体形成[23]。我国要鼓励学术创业,如果没有创业活动,科研成果就很可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以论文和专利形式存在,因为缺乏管理、营销与资金,不能及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从而无法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生物技术科学家或团队依靠某项技术或重大发现创办生物技术企业,由于取得成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得到政府支持或风险投资后,如果不能及时推进科研取得阶段成果,就不能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生物技术企业要明确研发产品的价值定位和主张,要证明其研发产品的市场潜力与价值,尽管研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让投资者对研发项目进行投资,让其相信研发项目具有高质量的回报,这是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国政府要强有力地支持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让有价值、有前景的生物技术企业即使没有商业化的产品也能够进行IPO,营造学术创业的良好的环境与氛围。鼓励具有真正高水平的科学家们通过创办或者通过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入到生物技术药物企业中。通过创业让他们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回报,从而激励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行业中,生物技术药物产业才能具有实力与活力,

才能欣欣向荣。

(二)支持创新与国际化合作

1.积极支持跨学科研究

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需要整合学术、商业和管理资源,研发团队成员所涉专业包括生物化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成立由高水平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研究组织对于生物技术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生物技术属于高端技术,开发这些技术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根据新进入缺陷的理论,新进入者具有较高的失败率[24]。因此国家对生物技术进行重点支持与引导,对于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作用。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为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大学和其他非营利性的研究组织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庞大的公共投资促进带动了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对药物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5]。

我们必须对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趋势与动态进行正确判断,了解其研究动向,分析其制约因素,加大政府科研资金支持力度,鼓励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研究,支持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可成药的靶点进行重点关注,并且确保各项基金基于项目的科学价值进行支持,在评审过程中最大程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同时需要增强在研产品信息的沟通与对称,引导风险投资进入生物技术药物研发领域。因为风险投资是早期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助推器,我们应鼓励多个风投基金投资一个项目,为项目提供资金,同时降低风险,促进知识产权共享。

2.强化企业危机与创新意识

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通过创新开发的新知识会改变的企业面临的机遇,促使稀缺资源重新部署到新的领域和远离边缘业务[26]。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单个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少有公司具有能够成功创新的全部能力[27]。我国大型制药公司一定要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创新责任意识,认识到创新是医药产业保持旺盛生命力并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应积极参与到生物技术药物的全球研发战略中,引进战略合作者,通过投资、联盟、并购等方式引进创新性技术与产品。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在拥有技术能力的同时,应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当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同时较高时,公司才会有更好的绩效表现[28]。生物技术药物企业要及时感知环境与技术的发展,并在创新计划中采取合适的战略[17],通过整合内外资源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很难被其他企业复制和模仿的研发能力,从而得到较高的绩效回报[29]。

3.增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互动,组建研发联盟

外部知识可以使公司克服能力陷阱[27],制药企业需要最新的技术,这些技术经常可通过生物技术公司获得。而生物技术公司需要制药企业在特定治疗领域的开发技能,因为新的生物技术企业缺少将基础知识转化为最终新药的开发与管理经验[18]。联盟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有价值的药物。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企业或高校一般负责研究药物的基本性质,而制药公司负责该技术转化成独特治疗特性的最终药物[18]。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制药企业尽量不要去过多干预联盟成员的活动[30],但联盟的选择和最终成功受到每个合伙人能力的影响[24]。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呈现出从企业内部创新网络、本地化创新网络向全球化创新网络过渡的阶段性变化特征[31]。在我国,科学家缺少资金将成果进行转化,制药企业缺少技术生产新的产品。大型制药企业与生物技术企业、高校应积极组建研发联盟。生物技术企业与高校,要充分运用最新生物技术,发展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成果。制药企业要具有前瞻的思维,认识到某一类药物的发展方向,及时支持联盟成员的科研活动,弥补自

身科研能力不高的短板,并运用科研成果,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提升生物技术药物的科技含量。政府要鼓励和支持专业类生物技术药物咨询等中介服务公司的建设,为大型制药企业与科技型公司以及生物技术科学家搭建起桥梁,建立信息通道。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要站在新的高度,以参与和引领的视野,善于发现和运用全球的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建立跨国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研发网络化,将资本、人才与技术结合起来,促进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缩小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提高竞争优势。

(三)有针对性地发展生物仿制药

生物仿制药被WHO(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与已许可的治疗性生物制品对照药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相似的治疗性生物制品。对专利到期的生物技术药物进行仿制,一方面可以尽早推出生物技术药物专利药的替代品,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物技术药物价格,占领原来专利药的市场,为更广大的患者提供低价位的药品。2004年,欧盟提出了生物仿制药(similar biotherapeutic products,SBP)的概念,近10年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生物相似物的技术指导原则,如《相似生物医药产品指南》、《以生物技术来源蛋白为活性成分的相似生物医药产品指南:质量部分、非临床和临床部分》等[3]。2010年WHO的《生物药标准专家委员会出台了生物仿制药评价指导原则》(Guidelines on Evaluation of Simi-lar Biotherapeutic Products),作为指导全球生物仿制药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的原则。2011年,生物仿制药的市场为6.9亿美元,据IMS预测,2016年生物仿制药的市场将达到40-60亿美元[16]。我国目前对生物仿制药缺乏较为明确的定义,没有专门针对生物仿制药的相关指导原则。在现行法规下,生物仿制药需经历比较完整的药物研发流程,研究成本和周期较新药优势不够明显,影响了生物仿制药的研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需要加大生物仿制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国际通行的规则,借鉴WHO与欧盟的作法,及时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生物仿制药相关准则,引导对专利即将到期的生物技术药物进行分析,重点对其制造工艺进行研究,为企业发展生物仿制药提供建议与帮助,让企业生产出等效、安全的生物仿制药。企业要不断追踪市场上的生物技术药物的专利信息,重点关注技术能力能够满足的生物技术药物,通过独立、联合或与专利拥有者合作的方式,提前开展相关研究,当该专利到期后,能够及时推出该仿制药物。

(四)在知识基地构建产业集群

知识基地是企业孵化和生物技术企业成长的中心,许多欧洲领先的制药公司都通过研发联盟、收购美国企业或者在美国设立研发部门的方式积极进入美国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例如,在2002年,瑞士的诺华公司在马赛诸塞州的剑桥,紧邻麻省理工大学,成立了其研发总部[21]。我国需要在生物技术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建设生物技术聚集地区,增强企业间或企业与科学家的互信,加快生物技术转移、扩散的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构建生物技术药物从实验室到中试到临床再到生产的创新链条,政府要加大对生物技术知识基地研发的支持力度,科学家也需让研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及时从实验室走到聚光灯下,让更多的潜在投资人了解药物的性能与进展。另外有实力的企业可以积极进入到美国和欧洲生物技术发达地区,这样就能接触到生物技术最新的知识与技术,有助于先进生物技术加快流动到我国。

(五)制定量身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政府要为生物技术药物量身制定相应的政策。在确保临床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加快临床试验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改革药品生产许可制度,建立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让创新型制药企业无需自行建厂即可获得上市许可[15];加大对生

物技术药物创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用税收杠杆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生物技术药物进口补贴规定,促进进口数量增加,降低其价格水平,并建立相应的公共保险计划与私人保险计划[21],适时将生物技术药物纳入省级和国家医保报销目录,让更多的患者有足够的医疗保险或者存款来接受生物技术药物。

五、结论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15],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不断深入,糖基化技术、聚乙二醇化技术和蛋白质工程不断取得进展,下一代的生物技术药物将会不断提高药物性能,降低免疫原性[5],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未来,创新的生物技术药物将会不断涌现,逐步呈现多元化,生物仿制药也会不断上市。消费者对生物技术药物的认识水平与认可程度将会逐步提高,生物技术药物普及程度将会不断提升,其价格将会有所减低,能够承担得起的患者也会越来越多,市场前景广阔,容量巨大。作为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产业,生物技术药物极具有竞争优势。我们需对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进行剖析,加强科学与商业的嵌合,制定出科学的发展对策与模式,参与到全球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生产链中,加快新药的创仿步伐,以征服棘手的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创造巨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OL].http://www.gov.cn/ zwgk/2013-01/06/content_2305639.htm,2013-01-06.

[2]PhRMA.Medicines in development-Biologics[R].America's BiopharmaceuticalResearch Companies,2013.[3]梁成罡,王军志.我国治疗性“生物仿制药”发展对策与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8):851-856.

[4]DIMASI J A,GRABOWSKI H G..The cost of biopharma-ceuticalR&D:is biotech different?[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7,28:469-479.

[5]JAE KR,HYO S K,DOO H N.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biopharmaceutical drugs[J].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2012,17:900-911.

[6]工业和信息化部.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OL].http://www.gov.cn/gzdt/2012-01/19/content_2049023.htm,2012-01-19.

[7]Contract Pharma.Top10bio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OL].http://www.contractpharma.com/heaps/view/68,2012-07-19.

[8]Contract Pharma.Top50(or so)biopharma products [OL].http://www.contractpharma.com/issues/2012-07/ view_features/top-50-or-so-biopharma-products/,2012-07-18.[9]薛澜,林泽梁,梁正,等.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3(5):18-26.[10]谭辉.美国合作创新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2):6-12.

[11]ERNST&YOUNG.Beyond borders:biotechnology indus-try report2013[OL].http://www.ey.com/beyondborders,2013-09-01.

[12]OWEN-SMITH J,POWELL W W.Knowledge networks as channels and conduits:the effects of spillovers in the Boston biotechnology communit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5-21.

[13]翁媛媛,饶文军.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机理研究———以美国波士顿地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6):54-59.

[14]MULLARD A.Matur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 pipe-line hits30[J].NatureReviews Drug Discovery,2013,5(12):329-332.

[15]在中国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R].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与美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2013.

[16]The global use of medicines:outlook through2016[R].IMS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nformatics,2012.

[17]CHAN L,DAIM T U.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ector[J].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2011,6(2):171-190.

[18]DIESTRE L,RAJAGOPALAN N.Are all'sharks'danger-ous?new biotechnology ventures and partner selection inR&D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1115-1134.

[19]东方财富网.经营分析[OL].http://www.eastmoney.com,2013-05-06.

[20]李天柱,银路,程跃.美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0(5):136-142.[21]LAZONICK W,TULUM .US biopharmaceutical fi-nance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biotech business model [J].Research Policy,2011,40:1170-1187.

[22]China pharmaceuticals&healthcare report Q22013[R].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2013.

[23]PISANO G P.Can science be a business?lessons from biotech[J].Harvard BusinessReview,2006,8:114-125.[24]ROTHAERMEL F T,BOEKERW.Old technology meets new technology:complementarities,similarities,and alliance form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47-77.[25]TOOLE A A.The impact of public basic research on in-dustrial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Research Policy,2012,41:1-12.

[26]KAUL A.Technology and corporate scope:firm and rival innovation as antecedents of corporate transac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347-367.

[27]POWELL W W,KOPUT K W,SMITH-DOERRL.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116-145.

[28]WELTERC,BOSSE D A,ALVREZ S A.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nagerial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s a determi-nant of company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tudy of biotech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3,30(1):272-284.

[29]DEEDS D L,DECAROLIS D,COOMBS J.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high technology ven-ture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new biotechnology firm[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9,15:211-229.

[30]LACETERA N.Different missions and commitment power inR&D organizations:theory and evidence on industry-university allianc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3):565-582.

[31]王飞.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研究———以上海张江为例[J].科研管理,2012,33(2):48-54.

(本文责编:辛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