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探究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探究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探究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探究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概况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概况 【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和未来同类模型的展望。方法:主要对T2DM大鼠模型的建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T2DM大鼠模型目前可以分为自发性T2DM 和实验性T2DM模型,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结论:经过综合评价研究,认为各种建模方法均有优缺点,目前较认可的是实验性T2DM大鼠模型,因价格低廉,造模方便而广受欢迎,但仍缺乏一定的造模标准。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尤其T2DM占了较高比例,大概占了糖尿病发病率的90%。T2DM是因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继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患者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表现,同时还伴有身体消瘦、疲乏、烦躁、口渴等临床症状。 选择一些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动物试验成了我们研究糖尿病的良好途径,我们可以从中比较一些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效果以及其药动学的特点,在临床用药上对评价某套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预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前研究的临床T2DM动物模型主要集中在大鼠上,这可能是由于大鼠作为T2DM动物模型相对较稳定且与人T2DM表现相似的优点。因此我们在下面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临床T2DM大鼠模型研究的情况。 总体上来说,目前临床T2DM研究的大鼠模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性T2DM大鼠模型,另一类则是实验性T2DM大鼠模型,考虑到成本及方便程度,目前以后者居多。 1 实验性T2DM大鼠模型 1.1 单纯高脂高糖引发的T2DM 在试验中,通过较长时间给予大鼠过量的高糖高脂饮食,发现能够诱导出较满意的T2DM大鼠模型,从而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认为其机理可能是高糖高脂饲料会导致胰岛B细胞超负荷,进而使胰岛细胞发生损伤、萎缩甚至死亡,胰岛的功能因此下降,继而建立起伴胰岛素抵抗的T2DM模型。鲁瑾[1]等采用61%的高脂饮食,饲养大鼠7周后,大鼠就出现了高胰岛素血症,且形成了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是一个十分可靠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张丽锋[2]等给予W istar大鼠脂肪热比为59%的饲料, 喂养4周,均出现胰岛素抵抗,多项研究试验表明高脂饮食可以诱发产生可靠的糖尿病大鼠模型。 1.2 应用STZ药物诱导产生的大鼠模型由于高糖高脂饲料相对用时较长,且饲料成本相应较高,因此合理使用链脲菌素(STZ)是目前许多研究者所推崇的

神经营养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作用

神经营养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是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如何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重建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的研究热点。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瓦勒氏变性,雪旺细胞随即分裂、增殖,在原来的神经膜管内形成Burgner带,引导轴突以出芽方式再生并长入远侧残端,同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促进神经的再生[1]。脑源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1982年Barde由猪脑提取液中获得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其基本功能是促进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参与调节神经元的分化、增殖和存活。近年来研究发现BDNF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BDNF的理化性质 BDNF是一种碱性蛋白,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l2.3KD,等电点为10,在生理状态下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氨基酸序列55%~60%与NGF、NT-3具有同源性,1989年,Leibroch等[3]实验证明BDNF与NGF、NT-3为同一个基因家族,被统称为神经营养素家族BDNF有两种不同的前体形式,分别是长链和短链前体,目前已知短链前体由248个氨基酸组成。人BDNF基因全长共744 bp,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G。BDNF所诱导的突触增强作用由cAMP介导的门控系统来调控。 2 BDNF的分布及来源 BDNF广泛分布于大脑和外周组织中,大脑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为BDNF 的主要分布区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背索与上丘含量亦较高。部分初级感觉神经元也可合成BDNF,并在周围靶组织和脊髓背角释放,其靶组织位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Wetmore等[4]在实验中发现,海马有能与BDNF特异结合的编码crKB基因高度表达,海马锥体细胞中有BDNF的存在;BDNF mRNA在海马锥体细胞、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和皮质表现为阳性分布。目前公认的BDNF来源有神经元、雪旺细胞、血小板等。雪旺细胞是应激状态下周围神经组织BDNF增多的主要来源,损伤后神经断端远侧部有较多的BDNF。人类血小板中也含有BDNF,对于神经损伤部位的周围感觉神经元再生提供了一个重要来源。BDNFmRNA组成性表达于肺呼吸上皮组织,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时BDNF含量增加,并且T淋巴细胞可能是BDNF的细胞来源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汇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朱苏东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 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500万人。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 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见,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 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眼底病变一般多见于50岁左右,但在20-30岁患者也可见到。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其致盲的三大因素是玻璃体出血、视 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 1.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程 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见。此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升高。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肯定是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但并不能预防而只能延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在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一旦病变发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 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 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间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伴随慢性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有人认为收缩压高可加快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舒张压高可加重视网膜病变的病情。 4.生长激素水平 生长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 之一。如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迅速恶化,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妊娠时 体内胎盘催乳素水平增高,具有生长激素类似的升高血糖和抗胰岛素 作用的活性有关。 5.其他 此外,肾脏病变、贫血、高血脂、吸烟等也被认为对视网膜病变 有一定影响。

大鼠二型糖尿病造模方法

大鼠二型糖尿病造模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方法讨论 专业:药理班级:六班姓名:刘畅学号:150517 摘要: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估计,现在全球约%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该病患者人数预计会上升至亿。在2013年,全球约有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调查统计人数为亿。糖尿病导致约510万人死亡,平均大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2012年1月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因此,为治疗糖尿病建立简单、稳定、经济的动物模型非常重要。因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90%以上,本文主要综合讨论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注意事项。得出结果为:使用体重在190g~240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通过连续两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并辅以去抗氧化剂处理,合理饲养并通过尾静脉采血方法建立的2型糖尿病模型较理想。 关键词: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链脲佐菌素STZ,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不足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基本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肥胖等,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长期的高血糖最终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1]。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和2型糖尿病 (Type2diabetes)两种,1型患者因自身免疫β细胞破坏所致,每日胰岛素分泌量非常少,空腹基值及糖刺激后峰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表现为绝对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细分为两类:体重正常患者胰岛素分泌量低于正常人,糖刺激后峰值低并且延迟出现;肥胖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量大于正常人,空腹基值和糖刺激后高峰明显高于正常人,但延迟出现,因此,表现为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且释放反应迟钝。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可能为: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胰岛素拮抗。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0%~95%属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根据体重可分为肥胖和不出现肥胖两

糖尿病大鼠指标

实验流程 1、末次灌胃后,大鼠禁食不禁水12h,与麻醉前进行称重,行腹腔注射3%戊巴 比妥钠,0.3ml/100g 2、腹主动脉取血,留取全血标本。 3、取肝、脾、肾、胃、心脏及脑。 4、称肝、脾、肾、胃、心脏及脑组织,并分装各个组织,放入-80℃冻存。其中 肝组织剪取1g肝脏,送至肝均浆;肝10%甲醛固定做HE染色,每组5只; 肝4%戊二醛固定做电镜,每组一只; 5、小肠10%甲醛固定做HE染色,每组5只;小肠4%戊二醛固定做粪便电镜,每 组1只;其余肠组织-80℃冻存。 6、肝;制成肝均浆,1g肝脏加入9ml冰生理盐水,制成肝均浆液,离心后,取 上清液,于-80℃冻存。 7、全血标本静置30min后,进行离心,分离血清,血清和血浆均放入-80℃冻存。检测指标: 1、肝脏组织 1.1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1.2透射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变化 1.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1.4试剂盒测肝均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Px)、ROS活性氧水平 1.5检测肝脏组织中Western blot、NF-kB、COX-2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表达 率 2、血清(血浆) 2.1全自动化分析仪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TG 2.2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肠结合脂肪酸蛋白(FABp2)、D-乳酸(D-LA)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评价大鼠大肠粘膜损伤 2.3试剂盒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4-HNE(羟基壬烯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评价大鼠氧化应激水平 2.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 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浓度 3、肠道菌群

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 临床研究 王瑞科,刘岳,徐存理,史开太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维生素B1、甲钴胺注射液、注射液丹参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对促进患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能有效提高患者排尿障碍性相关生活质量。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技术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英文:题目、姓名、单位、 Abstract: 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 Kry words: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所引起的排尿功能控制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1]。据报道,截瘫患者伤后25年的病死率为49%,其中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2]。因此,降低膀胱功能障碍程度,改善膀胱容积状态,减少尿潴留,对于提高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尝试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和康复技术促进患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能有效提高患者排尿障碍性相关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1)空腹血糖≥L。 (2)OGTT试验2小时血糖≥L。 (3)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L。 (4)糖化血红蛋白≥%。 2、糖尿病患者眼科筛查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答: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未发现眼底病变者每年随访1次。有眼底病变者,应进行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如只有微血管瘤者,每年随访一次。轻、中度NPDR不伴有黄斑水肿者6-12个月复查一次,伴有黄斑水肿症状不明显者4-6个月复查一次;症状明显者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NPDR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什么手段能使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的风险 答:提高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率及并发症危害的知晓率,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定期复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定期复查眼底,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决定DR的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切术等治疗方法,能使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的风险。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期标准是什么 答:无明显DR:眼底无异常。 轻度NPDR:仅有微血管瘤,属低危病变。

中度NPDR:不仅有微血管瘤,病变轻于重度DPDR。 重度NPDR: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无PDR体征,属于高危病变。 PDR: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 5、重度NPDR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6、何谓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的表现 答:FFA表现为视网膜视网膜内无灌注区周围出现毛细血管迂曲、扩张的节段,或视网膜内早期的新生血管,视网膜动静脉短路等异常血管,分为芽状、发夹样环状、珊瑚树状3类。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的前期标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非增殖期转向增殖期的重要标志,也是眼底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7、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期标准是什么 答:DME不明确存在:后极无明显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 DME明确存在:后极明显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 轻度DME:后极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但距黄斑中心较远。 中度DME:后极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接近黄斑中心,但未累及黄斑中心。

10 鼠神经生长因子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Zhusheyong Shu Shenjing Shengzhangyinzi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for Injection 本品系由健康小鼠颌下腺提取的生物活性蛋白质。经分离、纯化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不含防腐剂。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 制造 2.1 小鼠颌下腺来源及采集 2.1.1 采用体重为20克以上60-90日龄健康雄性小鼠,小鼠应符合清洁级动物相关要求(附录XXX)。 2.1.2 采用适宜方法处死小鼠,经局部消毒处理后摘取颌下腺,剔除其他组织后备用。如需存放应冻存于-20℃以下,并规定保存时间。 2.2 原液 2.2.1 提取 采用适宜的方法将小鼠颌下腺破碎匀浆,离心取上清。 2.2.2 纯化 采用经批准的方法进行纯化、病毒去除或灭活后即为鼠神经生长因子原液。 2.2.3 原液检定 按3.1项进行。 2.3 半成品 2.3.1 配制 按成品规格配制,并加入适宜稳定剂。 2.3.2 半成品检定 按3.2项进行。 2.4 成品 2.4.1 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4.2 分装及冻干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及附录I A有关规定。 2.4.3 规格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30μg(≥15000AU) /支18μg(≥9000AU) /支20μg(≥9000AU)/支 2.4.4 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及附录I A有关规定。 2.5 病毒去除和灭活 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经批准的方法去除和灭活病毒。如用灭活剂(如有机溶剂、去污剂)灭

重组人神经营养因子3说明书

重组人神经营养因子3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重组人神经营养因子3 如需分装,可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培养基或PBS稀释,稀释后浓度保持在100ug/mL以上。 稀释后置于-20℃保存期6个月,-80℃保存期12个月。 参考文献 1、Kalcheim C, Carmeli C, Rosenthal A (1992). "Neurotrophin 3 is a mitogen for cultured neural crest cel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9 (5): 1661–5. doi:10.1073/pnas.89.5.1661. PMC 48512. PMID 1542658. CS1 maint: Multiple names: authors list (link) 2、Oz?elik T, Rosenthal A, Francke U (1991). "Ch romosomal mapping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eurotrophin-3 genes in man and mouse.". Genomics 10 (3): 569–75. doi:10.1016/0888- 7543(91)90437-J. PMID 1889807. CS1 maint: Multiple names: authors list (link) 3、Hallb??k F, Ibá?ez CF, Persson H (1991).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the nerve growth factor family reveal a novel member abundantly expressed in Xenopus ovary.". Neuron 6 (5): 845–58. doi:10.1016/0896-6273(91)90180-8. PMID 2025430.

鼠神经生长因子

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 本品主要成分系从小鼠颌下腺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mNGF),沉降系数2.5g,分子量13.5Kd,纯度≥98%,比活性≥5.0×105AU/mg蛋白,成品中含5%甘露醇和1%人血白蛋白作保护剂。本品为白色冻干疏松体。按瓶标示量溶解后溶液为无色澄明液体,不应有异物,混浊和沉淀。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商品名:恩经复 药理作用:大鼠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可改善由己二酮和丙烯胺造成的大鼠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缩短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并提高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本品有减轻动物胫神经的髓鞘肿胀发生率和降低变性胫神经纤维数量等作用。以上结果提示本品可能有促进损伤神经恢复的作用。 毒理研究: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Wistar大鼠肌注本品剂量分别为30μg/kg、60μg/kg和120μg/kg,连续给药12周,仅见120μg/kg剂量组的动物在给药28天后出现食欲减低,体重增长延缓,活动减少等。2)杂种犬肌注本品高剂量为17.8μg/kg,连续给药60天后,动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上海种小鼠的一般生殖毒性、致畸敏感期和围产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剂量在高达200μg/kg时,对动物的生育力、胚胎器官形成及时F1代仔鼠的发育无明显的影响。 目前尚无人体药代动力学资料。 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本品用2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一天1次,每次1支,4周为一疗程,根据病情经重可遵医嘱多疗程连续给药。 1.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有肝、肾、心脏等功能损害。2.用药后常见注射部位痛或注射侧下肢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5%和29%),一般不需处理。个别症状较重者,口服镇痛剂即可缓解。3.偶见其它症状(如头晕、失眠等),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1.过敏体质者慎用。2.本品加注射用水振荡后即可完全溶解,如有不溶的沉淀、混浊或絮状物时不可使用。3.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瓶,如有裂缝或破损等异常情况时不可使用。4.用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询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对神经细胞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建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用药 因目前尚没有儿童应用本品的资料,故儿童用药请遵医嘱。 老年患者用药 尚不明确。 本品应按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除特殊需要,不应过量用药(每日用量不超过80μg),否则有可能出现神经敏感性增强现象。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赵永芳秦妮张愚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430072)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由118个氨基组成的蛋白质,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NGF是维持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因子。NGF的营养作用与一些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如人们关注的Alzheimer's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密切作用;在某些神经系统损伤时,多次给予明显降低;在一些肿瘤中NGF及其受体常有高浓度表达。这些现象都促使人们将目光越来越多地集中到NGF上,并对其临床应用寄予很大的期望。现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介绍如下。 1 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发现及理化性质 NGF的最早发现在S-180细胞中。Buerker试验了给发育中的神经系统施加额外的同源性的组织(例如小鼠肿瘤组织),将小鼠肉瘤S-180接种在3天鸡胚的体腔内,发现感觉和交感神经链加大了20%,瘤内有了密集的神经支配。Levi-Montalcini用两组实验检测,S-180的神经营养作用是由于瘤细胞产生了一种可扩散和物质,它有刺激神经元生长以及神经纤维延长的功能。后来人们发现小鼠会颌下腺含的NGF比S-180细胞的效力大一万倍。通达对小鼠颌下腺NGF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NGF理化性质的数据。 小鼠颌下腺中NGF以Ts NGF复合物的β-NGF亚基存在。7s NGF复合物由α、β、γ3个亚基和锌离子构成,化学计算式为α2βγ2,分子量为14万,在酸(pH<5 )、碱(pH>8)或单纯衡释时会被解离。α亚单位是非匀质的酸性糖蛋白,分子量为26KD,pH为4.3。一般认为它起保护性或携带载体作用,因为它能阻止γ亚单位对β亚单位的分解;而γ亚单位是一种精基酸特异性酯肽酶,参予NGF前体的加工,pI为5.5;锌离子则有稳定亚单位结构的作用;具备生物学功能的β亚单位是一个26.5KD的聚体由3个二硫键共价结合起来的二聚体,等电点是9.3。 从小鼠颌下腺分离纯化NGF的方法已建立子多种,其中一种是利用7sNGF复合物和βNGF亚基的不同等电点,通过两次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NGF。这种方法所分离出来的NGF二聚体缺少17-20%C末端Arg残基和35%N末端8肽序列,这是由于当暴露在颌下腺抽提物中的两种特异性酶切造成。其中缺少1个或2个C末端Arg的β-NGF的生物学活性。但却阻碍了β-NGF与α、γNGF的重新合成7sNGF复合物。但也有人认为,完整分子与缺失Arg的分子相比,在生物学效应上有不同,并会导致生理上的相关变化。这些争论还有待有一步探讨。 2 NGF的生物学作用 NGF对生命某阶段的一些神经元群的生存和发展是必需的。交感神经元始终都对NGF起反应,但在胚胎和初生期的敏感性最高。孵化鸡胚在14天之前,感觉神经节有敏感性,此后敏感性就降低。NGF在机体组织器官(包括脑)中分布广泛。它在靶组织中的浓度与交感神经在靶区分布的密度和mR-NA含量有关系。 从头所周知,无论是体外或体内,NGF对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是必须的,以抗NGF血清处理神经节细胞的组织进行培养,或去除培养基中的NGF,都能使细胞迅速死亡。Cohen和Levi-Montalcini发现,注入抗NGF的血清,可使初生小鼠产生的天然NGF的活性丧失。这些

金路捷(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A

金路捷(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A & Q 1. 什么是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运营养因子中最早被发现,目前研讨最为透彻的,具有神经元养分和促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用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理因子,它对中枢及四周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用特性的表达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NGF包括α、β、γ三个亚单位,活性区是β亚单位,由两个11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经过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二聚体,与人体NGF的构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生物效应也无分明的种间特异性。 2. 神经生长因子研讨历程 1953年意大利迷信家Levi-Montalcini发现了NGF。 1960年美国迷信家Cohen提取纯化NGF,证明其生物活性。 1970年Cohen证明NGF是个复合蛋白。 1984年NGF的研讨重点从四周神经零碎拓展到中枢神经零碎,乃至非神经零碎。 1986年Montalcini和Cohen因对NGF研讨的出色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90 年代国际外多家制药公司和药物研讨机构相继开端停止NGF开发研讨。 2000年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研讨成功并上市 3. NGF在机体中的散布? NGF在人体内次要散布于脑、神经节、虹膜、心脏、脾、胎盘等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平滑肌、骨骼肌、胶质细胞、雪旺氏细胞等。 4. 制备来源 (1)雄性小鼠颌下腺:与人类NGF有90%同源性 (2)牛精浆 (3)蛇毒 (4)豚鼠前列腺 5. 理化特性 (1)7s NGF:分子量接近140kD,沉降系数为7s的复合物.它由α,β,γ三个亚单位和锌离子构成。其生物活性位于β亚单位。β亚单位是2条由11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经过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二聚体。 (2)2.5s NGF:分子量13~14kD,沉降系数为2.5s。其构造与β亚基根本相反。故又称β-NGF。 6. 受体分类 (1)膜受体: 低亲和力受体:快NGF受体,跨膜糖蛋白,分细胞内部分、跨膜衔接区、胞浆局部,具有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功用。 高亲和力受体:慢NGF受体,跨膜糖蛋白,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2)核受体

糖尿病大鼠尿nephrin 的检测及意义(一)

糖尿病大鼠尿nephrin 的检测及意义(一) 【摘要】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糖尿病大鼠尿中nephrin的检测、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动态检测各组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Western-Blot方法动态检测尿中nephrin。结果:正常大鼠尿中无nephrin排泄,而糖尿病大鼠尿中可检测出nephrin,诱模早期(2周)即可出现,随着病程的延长,nephrin逐渐增多,8周达高峰后,nephrin的排泄又逐渐减少。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nephrin即可从尿中排泄,尿nephrin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还将有助于监测、判断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大鼠;微量白蛋白;尿nephrin 〔Abstract〕Objective:Diabeticratswereinducedtoexplorethedetectionofurinarynephrinindiabeticrats,itsdyna micchangesandclinicalsignificance.Methods:SDratsweredividedinto2groups.Diabeticratsmodelwereinducedbysingleintraperitonealinjectionof streptozocin(STZ),whilethoseofnormalcontrolgroupwereinjectedwithequaldosageofcitricacidbuffe rsolution.Twentyfourhoursurinarymicroalbuminandrenalfunctionwereambulatorilymonitored,and UrinaryNephrinwasmeasuredwithWestern-Blot.Results:Thetestshowedthatnourinarynephrinwerefoundinnormalcontrolgroup,butitwasdectetedoutindia beticratsgroup,anddiscoveredattheearlystage(2weeksafterSTZinjection).Withtheextensionofcours e,urinarynephringraduallyincreased,andthengraduallydecreasedafterreachingitspeakbyweek8.Co nclusion:Thenephrincouldbeexcretedoutfromurineattheearlystageofdiabeticnephropathy.Urinarynephrinc ouldnotonlyberegardedasaspecificindexfortheearlydiagnosisofdiabeticnephropathy,butalsobeben ificialtoclinicalmonitoringandevaluatingthedegreesoftheDN. 〔Keywords〕diabeticnephropathy;rats;microalbumin;urinarynephrin 糖尿病肾病(diabetes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缓其发展。DN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公认的诊断早期DN的指标是尿微量白蛋白,但也仅使DN诊断提早到依据Mogensen建议的Ⅲ期。部分糖尿病患者当发现微量白蛋白尿时,肾脏的结构损害已很明显〔1〕。因此不能单以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来判断早期DN。 蛋白尿的发生与肾小球滤过屏障密切相关,nephrin是新近发现由足细胞表达、特异定位于肾小球足细胞裂孔隔膜的蛋白分子,参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形成并维持其正常功能〔2〕。研究表明,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及人类蛋白尿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均有nephrin表达的改变,且nephrin可从尿中排泄〔3〕。而尿中nephrin排泄量增加是否可敏感反映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目前国内尚未有报道。本文对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AER)及尿液nephrin进行动态观察,旨在探讨尿nephrin在DN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早期DN的诊断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及分组 雄性SD大鼠76只,体质量230~280g,购自江苏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血糖正常。试验期间,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48%,12小时交替照明,大鼠自由饮水进食,保持垫料干燥。实验共分对照组(n=36),糖尿病组(n=40)。对照组0周处死6只,再与糖尿病组随机分为2,4,6,8和12周5个亚组,分别于DM诱模后2,4,6,8和12周处死。 1.2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所有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取40只,禁食12h后,空腹状态下,链脲佐菌素(STZ)按5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STZ临用前用枸橼酸钠缓冲液(0.1mmol/L,pH4.2)

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NT-3)说明书

大鼠大鼠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NT-3)酶联免疫酶联免疫分析分析分析 试剂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盒使用说明书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检测范围:: 96T 20 ng/L -480 ng/L 使用目的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鼠血清、血浆及组织样本中神经营养因子3(NT-3)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NT-3)水平。用纯化的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NT-3)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神经营养因子3(NT-3),再与HRP 标记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 显色。TMB 在HRP 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NT-3)浓度。 试剂盒组成 1 30倍浓缩洗涤液 20ml ×1瓶 7 终止液 6ml ×1瓶 2 酶标试剂 6ml ×1瓶 8 标准品(960 ng/L ) 0.5ml ×1瓶 3 酶标包被板 12孔×8条 9 标准品稀释液 1.5ml ×1瓶 4 样品稀释液 6ml ×1瓶 10 说明书 1份 5 显色剂A 液 6ml ×1瓶 11 封板膜 2张 6 显色剂B 液 6ml ×1/瓶 12 密封袋 1个 标本标本要求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 )活性。 操作步骤 1. 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480 ng/L 5号标准品 150μl 的原倍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240 ng/L 4号标准品 150μl 的5号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120 ng/L 3号标准品 150μl 的4号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60 ng/L 2号标准品 150μl 的3号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30 ng/L 1号标准品 150μl 的2号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2. 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观察_张巨彪

7 摘要: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 )建成可靠、稳定的1型大鼠糖尿病模型情况。方法选取 SDF 级雄性Wistar 大鼠70只,分成3个实验组,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30、65、100mg /kg ,对照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用拜安易血糖仪检测血糖,7d 后血糖>16.65mmol /L 判定为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的血糖、体质量、饮水量、胰岛素和C 肽等指标。结果大鼠注射STZ 65mg /kg 7d 后,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出现糖尿病表现,持续观察7周,有18只大鼠成模,未见糖尿病转复,糖尿病症状明显。结论腹腔一次性注射STZ 65mg /kg 剂量可成功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关键词:链尿佐菌素;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 Establishment and Observation of Type I Diabetic Rat Models ZHANG Ju-biao 1, SU Xiu-lan 2,OUY-ANG Xiao-hui 1 .(1.Department of Tumor Surger ,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Hohhot 010010,China ;2.Central Lab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ype I diabetic rat models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and observe the stability of diabetic changes in rats.Methods 70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3experiment groups of 20rats each and 1control group of 10rats.The experiment group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by 30mg /kg ,65mg /kg ,and 100mg /kg STZ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cit-rate buffer.Bayer blood glucose meter was adopted to test the blood glucose ,setting >16.65mmol /L after 7d as the type 1diabetic animal model.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body weight ,water intake ,insulin and C-peptide of the ra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observed /measured.Results In the group of injection by 65mg /kg STZ ,after 7days most rats reached the model blood glucose standard and had diabetic manifes-tation ,after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7weeks ,18rats were qualified as the model with obvious symptoms and without conversion.Conclusion With the dose of 65mg /kg of STZ through on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type 1diabetic rat models can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Key words :Streptozotocin ;Type 1diabetic models ;Rat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的 疾病。它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障碍疾病,可导致全身性代谢紊乱并继发眼、肾、神经和心血管等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最终引起功能损伤及衰竭。1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预防和治疗仍不完善,干细胞(stem cells )是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细胞,有自我更新和不断增生的能力,又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只要掌握了胰腺干细胞的特异标志、转化调控机制、培养及分离技术,就可以体外操纵干细胞,进行大量扩增和定向诱导分化,最后将得到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 样细胞[1-2],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因此,建立较理 想的动物模型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STZ 制备糖尿病大鼠 动物模型。该项实验根据吴清洪报道的方法[3] ,采用简单的腹腔一次注射的方法制备稳定并且可靠的动物模型。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喂养SDF 级成熟Wistar 雄性大鼠70只(体质量220 280g ),购自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室内氨浓 度<20g /L , 相对湿度40% 70%,室温18 25℃,保证良好的通风,避免增加造模后大鼠的感染概率,普通饲料喂养,饮水自由。 1.2主要仪器和试剂拜安易血糖检测仪及试纸(美国Bayer 公司);STZ (美国Sigma 公司);胰岛素、C 肽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均购自内蒙古泽生耗材)。 1.3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STZ 液称取STZ 粉剂0.2g ,溶于pH 4.5,浓度为0.1mmol/L 的枸橼酸三钠-枸橼酸缓冲液20mL 中,制成1%溶 液,经0.22μm 滤器过滤除菌,要求5min 内配制完成,配好后,10min 内用完,STZ 和枸橼酸缓冲溶液低温保存,新鲜配制。 1.4实验分组和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制备采取国内外普遍使用的STZ 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徐 华等[4] 报道, 雄性大鼠易于成模,且成模后血糖稳定性好,故选取成熟雄性大鼠用于实验。将所有大鼠(70只)使用代谢笼单只喂养,适应性喂养1周, 1周内注意观察大鼠的饮食情况、体质量等健康状况, 1周后,选取空腹血糖介于2.92 6.92mmol /L 的大鼠为实验对象。将空腹血糖介于2.92 6.92mmol /L 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60只)分别接受STZ 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为30、65、100mg /kg ,对照组(10只)注射枸橼酸三钠-枸橼酸缓冲液。实验前 大鼠禁食、水12h 。分别于注射后3、 7、14、28d 采用剪尾法采集血样,用拜安易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7d 后空腹血糖>16.65mmol /L ,出现多饮、多食、多尿 · 533·医学综述2013年1月第19卷第2期Medical Recapitulate , Jan.2013,Vol.19,N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