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格分析专题(提高部分) 2012上海初三物理一模二模题库

表格分析专题(提高部分) 2012上海初三物理一模二模题库

表格分析专题(提高部分) 2012上海初三物理一模二模题库
表格分析专题(提高部分) 2012上海初三物理一模二模题库

表格分析专题

1.某小组同学根据生活中“大瓶矿泉水和小瓶矿泉水的质量不同”的经验,提出了猜想,他们分别用冰及另外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用仪器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下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1)实验前,他们提出的猜想是 。从实验设计的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栏目内容可知,他们在探究 的关系。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继续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4)实验结束时,他们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实验过程中放在不同烧杯里的冰块已分别熔化为水,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用仪器分别测出烧杯里水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四所示。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四中实验序号1与10(或2与11或 3与12)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 为了研究其他物质是否也能得出以上结论,接下来他们

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

2.小陈和小王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们用A 、B 两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物体的体积,并将体积和质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表二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同一物质, 。

②小陈认为B 物质的物体选取存在不足,请你帮助小陈找出不足之处: 。

表一 冰块 表二 乙物质(固态) 表三 丙物质(固态)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的数据,他们提出了猜想: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同的。

表三

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陈重新

选取了B 物质中的物体,并测出了相应的体积和质量如

表三所示。为了达到验证上述猜想的目的,请结合表一、

表二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三设计的不足之处: 。

3.小华和小海同学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他们用A 、B 两种物质制成的不同体积的实心物体进行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表二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同一物质,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和6的数据,他们可以提出的猜想是: 。

① 为验证上述猜想,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华测量了用C 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的体积和质量,如表三所示。你认为分析

比较三个表中的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以验证上述的猜想。

② 在上述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两位同学又对三个表格中的数据作了进一步的综合分

表三

析,并归纳得出了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①现有几块大理石小块,质量分布均匀、形状不规则。某小组同学探究这些小块大理石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测量大理石的质量,用和水测量大理石的体积。

②小组中甲同学在其中取出一块大理石分别测量三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五中,小组中乙同学在其中分别取出大小不等的三块各测量了一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六中,

③分析表六,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关系。

④你认为甲同学和乙同学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是正确的(选填“甲同学”或“乙同学”)。理由是。

表五:

表六:

5.在“探究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把由A、B、C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若干个均匀实心圆柱体分别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通过比较,发现沙面的凹陷程度有相同也有不同,实验序号1、2与3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大,4、5与6凹陷程度相同且其次,7、8与9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小。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

的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底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5与8或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实心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它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并得出的结论:

(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或7、8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和7、8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⑤小明同学经过上面的探究分析及归纳,又进一步得出了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圆柱体的高度成正比,与圆柱体材料的密度成正比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能得出吗? 。(选填“能”或“不能”) 6、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实心长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们猜想:实心长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度和材料密度等因素有关。他们选取的器材有:底面积、高度、密度不同的均匀实心长方体若干,器壁标有刻度线、内盛细沙的玻璃容器。实验时,他们分别将不同的实心长方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并进行了多次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实心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4、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初步结论是: 。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或5、7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实心长方体的材料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与底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

(4)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 及观察到的现象。

甲同学认为:当实心长方体的材料密度与高 度乘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乙同学认为:当实心长方体的材料密度与高 度乘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丙同学同意甲同学的观点。他认为表二中序 号6、8记录的数据有误,于是他直接修改了 相关的数据,如表三所示。

表一 表二

表三

你认为:丙同学直接修改数据的做法是,理由是。7.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猜想2: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可能不同;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1和猜想2,他们用液体压强计研究水内部的压强,得到数据如下表: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①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序号为的实验数据。实验的结论是:。

②猜想2的结论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③为了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你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步骤

是(写完整实验过程)。

8.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

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根据图1(a)和(b),小明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根据图1________________,小红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根据图1(c)和(d),小华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

(2)探究:该小组同学继续实验,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然后改变管内外液体的种类和深度,使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凹进、保持平整或向下凸出,如图2(a)、(b)、(c)所示。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a)

(b)(c)(a)(b)(c)(d)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可验证_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选填“小明”、“小红”

或“小华”),而且可以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可验证小红的猜想是正确的,而且可以得出:当液体

的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7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9.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3所示:

小华根据图3(a )和(b )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小明根据图3________________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小红根据图3(b )和(c )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 (2)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 1、h 2、h 3、h 4、h 5和h 6表示凸出程度,且h 1<h 2<h 3<h 4<h 5<h 6。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a ) (b ) (c ) (d )

① 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___________。由此可验证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 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_________。由此他们验证了_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10.在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各实验小组同学选用恰当的器材,分别用图4所示的实验方法测量了一些数据,并通过计算记录在表格中。

(1)分析实验序号1、2、3或4、5、6中前三列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实验序号 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甲小组同学分析了表中最后两列数据及相关条件认为这些实验数据能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 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4)乙小组同学发现最后两列数据不相等,于是他们把表格中浮力一列的数据分别改成“0.196;0

.

392;0.588;0.294;0.588;0.882”,然后也得出了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结论。

图4

(a ) (b ) (c )

图5

你认为乙小组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 。

11.某小组同学做“探究浮力的大小”实验:

①首先,他们将塑料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5(a )所示。当塑料块慢慢浸入如图5(b )所示的盛满水的烧杯中时,他们 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这现象表明 ; 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这现象表明 。

②在操作中,他们还观察到,当塑料块慢慢浸入时有水从烧杯中溢出,且随着测力计示数的逐渐变小,溢出的水在逐渐增加;当塑料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水不再溢出。随后,他们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塑料块缓慢浸入如图5(c )所示的未盛满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随着测力计示数的变小,烧杯中水面的高度在升高;当塑料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水面的高度不再变化。

由此,他们通过分析得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猜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③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弹簧测力计、 溢水杯、小桶、水等器材,测量塑料块在水中 所受的浮力F 浮和塑料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G 排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④为得出完整的结论,该小组同学还应该选用 做实验。

12.某小组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甲、乙、丙三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并把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得出: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相应增大几倍,初步得出 。

③ 分析以上三组数据时,发现实验序号 的实验数据存在错误,同学们通过讨论有三种观点:“A 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改”;“B 针对错误重新实验”;“C 尊重事实不作任何改动”。你认为 的观点是正确的(选填“A ”、“B ”或“C ”)。

④ 综合分析导体甲、乙、丙的有效数据,可以发现:同一导体,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相同;不同导体,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不同。因此, 可以反映出导体的某种性质。

13.小王和小李两位同学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为若干节新干电池。实验过程中他们都进行了多次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有:①改变电池节数;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实验电路如图6A 和B 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1)表一的实验数据是采用 的实验方法〔选填序号①或②〕。 (2)上述两种实验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 。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2和3或4和5和6中电流与电压的倍数关系,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数据及相关的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电压相等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大小不同。

(5)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的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可知: 。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可知: 。

14.小明、小华和小芳三个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用A 、B 两个导体实验。为了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用了不同办法:小明、小华用串联一个滑动变阻

A 图6 B

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小芳则采用了增加电池串联的个数。三位同学将测量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小明) 表二(小华)

断开状态是为了 ,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应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是为了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7、8、9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对同一导体, 。

(3)分析小华的实验数据,发现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与小明,小芳的不同,你

认为小华实验时发生的问题是 。

(4)为了使第(2)题中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你认为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小华、小海和小强同学用A 、B 两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利用改变干电池的节数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

①小华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将测量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I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II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电压相等时的电流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电压相等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大小不同。

②小海按图15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根据所接入干电池的节数填入电压值,利用电流表正确测出相应的电流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分析小海的实验过程和方法,你认为他的实验数据是 (选填“可信”或“不可信”)的,理由是 。

③小强通过加热方式使A 、B 两导体都升高一定的温度,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将测量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四、表五中。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与表四(或表二与表五)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16.某小组同学利用两个不同的导体甲、乙来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8(a )所示,甲是镍铬合金材料,乙是锰铜材料。甲、乙两导体粗细均匀,在不同长度处各有“A ”、“B ”、“C ”3个接线柱。该小组同学先将甲的接线柱“A ”和“C ”接入图8(b )所示电路的M 、N 端,再同样将乙的接线柱“A ”和“C ”接入电路,进行研究。实验中,他们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有关数据在表一、表二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 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图7

表四

表五

表一 甲导体(AC 部分) 表二 乙导体(AC 部分) A

B C 乙导体

A

B 甲导体 (a )

电压一定时,不同导体所通过的电流不同。

③ 小明、小华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别得出初步的结论。

(a )小明同学的结论:同一段导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电流的比值相同;不同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电流的比值不同。

(b )小华同学的结论:同一段导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比值相同;不同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比值不同。

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 ,小华的结论是 。(均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④ 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改变甲、乙连入电路的长度,即分别将接线柱“A ”、“B ”接入电路的M 、N 端,再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三、表四中。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 (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7.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选用了四种不同材料制成的五个合金导体做了多次实验,实验电路

如图9所示。实验的环境温度及导体的温度等均不发生变化,实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

表三 甲导体(AB 部分) 表四 乙导体(AB 部分)

得出的初步结论:对于某导体来说,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11或2、5、8或3、6、9、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以得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和7、8、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该小组得出: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是相同的。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7、8、9)和4、5、6和10和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 。

18.小强和小华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分别按照图10(a )和(b )所示的电路进行。

(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

(2)连接电路时,电键S 应处于 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3)实验过程中,他们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都进行了多次实验,但采取的方法不同,其中图10(a)小强的方法是 。

(4)小华在图10(b)测电阻过程中还发现,滑动变阻器R 0的滑片P 从右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在有规律的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华按图10(b )所示先后做了三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又用电阻R 1替换R 接入电路,如图10(c )所示,重复刚才的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R < R 1,电源电压6伏保持不变)

表一(电阻R ) 表二(电阻R 1)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电压表V 和电流表A 示数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a )

(b ) 图 10 (c )

图11

是: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电压表V 和电流表A 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③综合分析比较 中的电压表V 和电流表A 的示数的比值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结论是:不同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

19.为了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某小组同学在常温下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用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镍铬合金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将这些导体分别接在某一恒定电压的两端,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然后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后,填入已设计好的表一中。

(1)在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该分析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 。 (2)在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3与5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后,他们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常温下,同种材料制成、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的结论。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和4与5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 。 (4)在得出上述初步结论后,该小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否与导体材料有关?接着他们在同样条件下,又选用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锰铜合金导体继续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在给定的方框内设计实验记录表二 (用2B 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设计表格)(要求同时在表格中填入相关栏目及导体的规格)。

20.某小组同学在做“探究串联电路的规律”实验时,按图11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在实验中保持电阻

R 1(10欧)不变,四次改变电阻R x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小王同学在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中的__________列数据及相关条件时,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②小明同学在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

中的电压表V 1

示数与电阻R 1的比值、电压表V 2示数与电阻R x 的比值据及相关条件时,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同学们首先进行猜想,大家一致认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小王同学提出了自己猜想的依据是:根据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即电阻越长,电阻越大,推理得出猜想。小华同学提出了自己猜想的依据是:根据已经学过的欧姆定律和上面得出的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推理得出猜想。

(a )你认为________同学猜想的依据是正确的(选填“小王”、“小华”或“小王与小华”)。 (b )为了验证有关电阻关系的猜想,同学们又利用原来的电源连接了如图12所示的电路。他们用电阻R 总替换上述实验中的R 1和R x ,则应分别 采用阻值为__________________欧的电阻作为R 总;实验时, 眼睛主要应该观察电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第2与第4与第5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马和小陆两位同学为了验证串联电路的某一规律,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键、若干阻值不同的电阻、若干导线进行实验。他们按图22(a )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电键S 后,发现V 的表盘如图22(b )所示,小马迅速断开电键。他们修正后,分别测量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并将三次实验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图12

⑴根据有关信息,可判断他们是在做验证串联电路中规律的实验。

⑵开始闭合电键S后,V表的表盘如图22(b)所示的原因是。

⑶根据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⑷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改变了3次电源电压,其目的是。

⑸小马和小陆观察到,R1两端的电压小,R2两端的电压大,于是他们提出了猜想: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为了证实猜想,他们进一步进行实验。小马将阻值为20欧姆的R3替换R2再次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请你利用表一、二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验证两位同学的猜测,简要说明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22.某小组四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阻特性,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⑴猜想和问题:他们在完成“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后,接着又将另一电阻R2并接在电阻R1两端,如图13所示,再次闭合电键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几乎不变,电流表示数增大一点。据此现象,他们提出:

(i)猜想:R1R2两个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一定比R1⒀(选填“大”或“小”)。

(ii)问题:两个电阻R1 R2并联在一起后,这段电路的等效电阻与每个导体的电阻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2)探究:他们利用图13所示的电路继续实验,先后将两个电阻并接在电路AB两点上,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相应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对应的电阻。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①通过交流各自的实验数据,大家初步分析比较表一中的数据后得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比电路中的任何一条支路中的电阻要⒁。由此他们验证了猜想是⒂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四位同学对表一中数据进行进一步计算处理得到表一中的每个电阻的倒数值(如表二所示)。

表二

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二中每位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各电阻倒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它们间的定量关系是: ⒃ 。

23.某小组同学按图23(a )、(b )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分别进行实验。在这两个电路中,电阻R 1与R 2为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实验时,他们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一、二所示。

①对上述电路和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是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3 [选填“(a )”或“(b )”]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测得的。

②分析 (选填“表一”或“表二”)中电表 与电表 的示数关系(选填表中电表符号),可验证:当导体 (选填“R 1”、“R 2”或“R ”)电阻不变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中的电压表V 1和电流表A 1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可验证: 。

24.某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其中小李同学猜测:电阻阻值越大,功率越大;小红同学猜测:电阻阻值越小,功率越大。他们决定用如图24所示的电路进行研究。所用的器材是若干个定值电阻、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和若干导线进行实验,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R

A

B

图24

(a ) (b )

图23

⑴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端(选填图20中“A ”或“B ”)。在进行1、2、3、4四次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⑵分析比较表中实验次数1、2、3、4,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⑶分析比较表中实验次数5、6、7、8,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请判断小李、小红的猜测正确与否。 (选填字母)a 都正确。 b 都错。c 小李正确,小红错误。d 小李错误,小红正确。 请你简述小李的猜测正确与否的理由 。

25.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f 1

记录在表一、二、三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数据中物距u 与像距v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物距u 与像距v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增加而增大。

③ 进一步分析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寻找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的联系,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5、6、8、9,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缩小的实像时,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发光物体等器材,做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实像...

规律”的部分实验。

表二(凸透镜焦距为f 2)

表一(凸透镜焦距为f 1)

表三(凸透镜焦距为f 3)

实验中他们首先观察、记录了所用凸透镜的 ,并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接着他们按表中的物距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要移动光屏直至在其上观察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并将相应的像距v 及像高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f =10厘米,物高4厘米) 表二(f =10厘米,物高4厘米)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③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像距v 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⑤你认为该组同学所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是否完善?请简述主要理由:

27.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f 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表二中的物距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 、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数据中物距u 、像距v 与焦距f 、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二 表一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物距u 、像距v 与焦距f 、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 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v 大于2倍焦距。

③小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与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

(a )为了验证该猜想,小明继续进行实验,他首先在表一或表二基础上再做当物距u 为_________厘米时的成像 情况。

(b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 想,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 基础上,再添加了器材,并 设计了有关实验记录表(表 三),请完成表三中空格处的 填写。

28.某小组探究杠杆平衡

条件的实验中发现,当动力臂或阻力臂发生变化时,使杠杆平衡的动力大小就要随之改变,他们为了知道使杠杆平衡的动力大小与两个力臂大小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左端悬挂等重的钩码如图28所示,将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定为阻力F 2,在支点另一侧通过悬挂钩码施加动力F 1,调节动力臂l 1及阻力臂l 2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这是在研究动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分析数据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中动力F 1与阻力臂L 2变化的关系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阻力和动力臂相同,动力的大小与阻力臂成正比。

(3)小明为了验证第(2)题中的结论,用以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在支点的左侧对杠杆施加动力,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三,他发现这组实验数据无法验证

表一

表二

图28

表三

表三

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物理一模试卷及答案

浦东新区2016年初三物理一模试卷 (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物 理 部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帕斯卡 C .阿基米德 D .托里拆利 2.下列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A .吸尘器 B .密度计 C .锅炉液位计 D .医用注射器 3.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焦耳的名字作单位的是 A .电功率 B .电功 C .电压 D .电流 4.下列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小的是 A .空调 B .微波炉 C .热水器 D .节能灯 5.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6.关于导体的电阻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 B .相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无关 C .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它的电阻越小 D .通过同一导体的电流越小,它的电阻越大 7.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 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发现电路中有两个电表的示数突然变大。若故障只出现在R 1或R 2上,其它元件均完好。则 A .一定是R 1断路 B .可能是R 1短路 C .一定是R 2短路 D .可能是R 2断路 8.如图3所示的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 图1 A .图钉尖很尖 B .书包带较宽 C .铁轨铺枕木 D .滑雪板滑雪

初三物理二模试题

初三物理二模试题 注意 ..:在解题中,g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1、12为多选题,每题3分,共26分)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B、冻冰的衣服会晾干 C、冬天,玻璃窗上形成的冰花 D、初春,江河开始解冻 2.下列各种电工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铜丝 B、橡胶 C、稀硫酸 D、碳棒 3.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钓鱼杆 B、天平 C、瓶起子 D、定滑轮 4.身高1.7米的人站在2米高的镜子前,当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成的全身像将: () A、小于1.7米 B、等于1.7米 C、小于2米 D、等于2米 5.下列装置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电动机 B、发电机 C、电烤箱 D、白炽灯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湖面上出现的山的倒影 B、人通过放大镜观察邮票 C、正午阳光下,大树下面形成的树阴 D、水中的人通过潜望镜观察岸上的物体7.如图1所示,甲、乙、丙三个相同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在三个容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 v2,则:() A、W1= W2,P1= P2 B、W1= W2,P1> P2 C、W1= W2,P1< P2 D、W1> W2,P1= P2 9.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受到1000牛的浮力时匀速竖直上升;若所载重物再增加10千克,载重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均不变,则: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阻力为:() A、1000牛 B、900牛 C、100牛 D、50牛 10.修理收音机等家用电器时,往往是断断续续使用电烙铁。若电烙铁长时间通电,即浪费电能,又会因为长时间高温而不易沾锡;若切断电源,一旦需要重新使用,又要通电较长时间。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电路来解决这一问题。将一只白炽灯泡与电烙铁串联,另外一个开关与灯泡并联,如图2所示。一支“220V、40W”的电烙铁,在不焊锡时,消耗的功率是10瓦。若串联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伏,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分别是:() A、40瓦、10瓦 B、20瓦、10瓦 C、10瓦、40瓦 D、40瓦,20瓦

2020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 A. 0℃ B. 10℃ C. 40℃ D. 100℃ 2.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 A. 电子 B. 质子 C. 中子 D. 核子 3.人们能分辨出钢琴和二胡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响度 B. 音色 C. 振幅 D. 音调 4.在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5.苹果从树上下落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不变的是( ) A. 动能 B. 势能 C. 质量 D. 速度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后,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端移动时 ,变大的是( ) A. 电流表A的示数 B. 电流表A1的示数 C. 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D. 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 7.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 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距2米。P、Q间的距离为( ) A. 一定是8米 B. 一定是18米 C. 可能是14米 D. 可能是6米 8.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密度比乙大,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甲、p乙,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 ) A. p甲<p乙,m甲<m乙 B. p甲<p乙,m甲>m乙 C. p甲=p乙,m甲>m乙 D. p甲=p乙,m甲=m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9.0分) 9.当标有“220V1W”字样的节能灯正常工作时,将______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此时它两端的电压为______伏,通过的电流为______安。 10.运动员踢球时,球向上飞出,此现象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以______ 为参照物,球是运动的。在______力的作用下,球最终会落向地面。

初三物理内能专题训练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专题训练答案 一、内能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B. 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 核能是再生能源 D. 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 【答案】 D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据此也可以判断它们的大小; 核电站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能来自于放射性的物质铀,铀在自然界中有储量是一定的. 【解答】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所以说法错误; 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尺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所以说法错误; C、产生核能的燃料在自然界中的确储量是一定是,因此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说法错误; D、核电站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对核能的基本认识,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点. 2.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 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 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 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C不合题意;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解答本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 ——vt s = 求时间——t=s/v 密度公式: V m = ρ 重力与质 G = mg 压强公式:P=F/S (固体) p =ρgh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F 浮= G 物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 1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 总 (G 总= G 物+G 动)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物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 (G 物+G 动) s =2 h 功的公式: W =F s P =t W 公式变形:W =P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100%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即竖直方向): W =G h 单位换算:1W=1J/s 1kW=103W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滑轮和斜面]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等电动机]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高于初温t 0,△t = t - t 0

2019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 1、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 A. 微波 B. 次声波 C. 超声波 D. 红外线 2、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安培 C.焦耳 D.奥斯特 3、以下对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一册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10N 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泰安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 4、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 B.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D.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 5、关于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体温计可以放在沸水中消毒 B.刻度尺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垂直 D.电能表可以直接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图所示,下面哪种现象更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A. B. C. D. 7、下列对多次实验的目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某物体长度时多次实验,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C.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多次实验,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多次实验,是为了推理出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8、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量的国家。下面是有关可燃冰的简要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0~10℃)高压(>107Pa)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又名天然气水合物。它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燃烧后仅产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极大。例如,用汽油作燃料的小汽车,100升汽油大约能行驶1000km,若用相同体积的可燃冰作燃料则可以行驶约50000km。据科学家估测地球上可燃冰的总储量约为21000万亿立方米,若能完全开采,可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根据以上介绍和所学物理知识,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物态变化是汽化C.可燃冰的热值大于汽油的热值 D.可燃冰在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9、下列测量工具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 B.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时候,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 C.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 机械停表大盘记录的单位是秒,小盘记录的单位是分钟 10、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等。在下面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A. 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B. 用速度公式来引入功率公式 C. 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D. 探究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1、以下对科学史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日心说”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D.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自然界中可利用的能量不会减少 12、右图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值保持10 Ω不变 B.乙的电阻值保持20 Ω不变 C.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 V时,电路总电流为0.3 A D.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 A时,甲的功率为0.6 W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 1.家用电吹风由电动机和电热丝等组成.为了保证电吹风的安全使用,要求:电动机不工作时,电热丝不能发热;电热丝不发热时,电动机仍能工作.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A、电热丝和电动机串联,而电动机不能够独立工作,A不符合题意;B、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连接,电路中只有一个总开关控制,开关闭合,电热丝和电动机同时工作,而电动机无法独立工作,B不符合题意; C、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连接,S1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电动机;S1闭合,S2断开,只有电热丝工作,而电动机不工作;C不符合题意; D、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连接,S1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电热丝;S1闭合,S2断开,只有电动机工作,电热丝不工作;S1闭合,S2闭合,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S1断开,电动机和电热丝都不工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路要求,电动机和电热丝可以单独工作,电路要并联,且电热丝有开关. 2.下列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A. 家用电冰箱每日耗电约为1度 B. 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100W C. 电动自行车的电瓶电压约为3V D. 家用洗衣机的额定电流约为10A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家用电冰箱间歇性工作,每日耗电约为1kW?h,符合题意;故A 正确; B、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故B错误; C、电动自行车的电瓶电压约48V;故C错误; D、家用洗衣机的额定电流约2A;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上海市静安区2019年初三物理一模卷(含答案)

静安区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习质量调研2019.01 (本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调研试卷含五个大题。 2.考生务必按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其他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所选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A.1.5伏B.24伏C.36伏D.110伏 2. 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丹麦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牛顿C.奥斯特D.帕斯卡 3. 下列各实例中,属于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吸尘器B.船闸C.体温计D.脱排油烟机 4. 实验室常用滑动变阻器的“变阻”是改变其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 A.长度B.材料C.温度D.横截面积 5.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A.拦河大坝的形状为上部窄下部宽B.图钉的钉帽比顶尖宽大 C.同地同季时晴天的气压总比阴雨天低D.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接近 6. 下列关于条形磁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条形磁铁不能吸引钴和镍B.条形磁铁中间的磁性最强 C.条形磁铁周围的磁性强弱分布均匀D.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感线最密 7.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端移动时,变大的是 B.电流表A1的示数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D.电流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

8.如图2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液体,且剩余液体的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均为h ,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压力F 的关系是 A .p 甲=p 乙;F 甲> F 乙 B .p 甲=p 乙;F 甲< F 乙 C .p 甲>p 乙;F 甲> F 乙 D .p 甲

(上海)2021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汇总

(上海)2021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汇总 故障电路 杨浦:18. 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前后,电压表指针的位置不变,灯L始终不亮。已知故 障只发生在电阻R、灯L上,现用一个完好的灯L’替换灯L,请 根据灯L’的发光情况进行判断: ①如果灯L’发光,则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灯L’不发光,则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奉贤:15.如图7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S闭合时,发现电路中至少有一个电表示数不发生变化(不发生电源短路),已知故障发生在电阻R或灯L上,其他元件仍保持完好。 ①断开电键S,用一个完好的小灯替换L后,小灯(19)(选 填“一定发光”、“一定不发光”或“可能发光”)。 ②在原故障电路中,断开电键S,将灯L与R位置互换后,电压 表V的示数发生变化,电路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是(20)。 答案: 宝山、嘉定:14. 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已知电路中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电键 S 闭合前后,电流表指针的位置不变。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答案:

崇明:14.在图 7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 U 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发现电路中存在断路故障且只可能发生在灯泡 L1、L2 上. (1)若将灯泡 L1 与闭合的电键 S位置互换,则互换前后电 流表A 的示数(16),电压表 V 的示数(17).(均 选 填 “ 一 定 不 “可能不变”或“一定改变”) (2)若电流表 A 与电压表 V 位置互换后,如只有一个电表 有示数,则故障是(18);如两个电表均无示数,则故障是 (19). 答案: 黄浦:14.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电阻R1、R2中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发生断路故障,且其他元件均保持完好。 现将一个完好的电流表接入电路,利用电键S的开闭排查出所有可能的故障情况,电流表应接入电路中(16)处(选填“a”、“b”或“c”),写出现象及其对应的故障 (17)。答案: 金山:14.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小灯不亮,已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灯L上。 ①若闭合电键前后,发现两电表指针均有偏转,则故障可能是: (16)。 ②若闭合电键前后,发现其中一个电表示数发生了变化。请根 S L R A V

初三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

初三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1) 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央,带负电 B .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并固定在某一位置 C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D .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中子 2.对于密度公式ρ=m/V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 成正比 B .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 成正比 C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都有关 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 与体积V 的比值 3. 下列物体中,质量为50kg 的物体可能是( ) A .一头大象 B .一只鸡 C .一个人 D .一只蚂蚁 4. 超大型运输卡车,轮胎有数十个,这样的目的是为了( ) A. 增大压强 B. 增大压力 C. 增大受力面积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两端开口,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后,橡皮膜向下凸起,如图所示,当玻璃管逐渐向右倾斜时,管底的橡皮膜凸起程度将( ) A. 不变化 B. 有所加强 C. 有所减弱 D. 无法判断 6. 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的原因( ) A. 沙发有弹簧,抵消了人的重力 B. 弹簧的弹力减小了人对沙发的压力 C. 沙发柔软,与人体接触面积较大 D. 由于弹簧作用,人对沙发压力小于人的重力 7. 几个粗细、长短都不相同的铜制圆柱实心体,把它们竖直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产生压强较大的是( ) A. 较细的铜柱 B.较长的铜柱 C. 质量较大的铜柱 D. 无法比较 8. 两个完全相同的量杯,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则量杯底受到的压强是( ) A. 倒入水的较大 B. 倒入水的较小 C. 两个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9. 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大气压强等于76cm 水银柱高 B. 大气压是由于空气重力而产生的 C. 大气密度大时,气压也较大 D. 大气压随高度降低而变大 10.将一个铜块挂在弹簧秤上,当铜块浸在水中时,弹簧秤上的示数表示铜块所受到的( ) A. 浮力大小 B. 重力大小 C. 重力和浮力之差 D. 重力和浮力之和 11. 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 B.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C.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 D.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 12. 形状不同的物体都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相等。它们( ) A. 质量一定相等 B. 密度一定相等 C. 一定都是实心物体 D. 体积一定相等 13.有一只自制的水银气压计,测得的数据偏低,其主要原因是( ) A.玻璃管中有空气进入 B.水银槽内水银太多 C .管子没有竖直放置 D.管子太粗 14.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管流到阴沟,我们却闻不到沟里的臭味。这种下水管的示意图是:( ) 15.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16.小明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粉笔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两支粉笔都受到了桌面给予的摩擦力,且大小相等 C .由于受力面积不同,桌面对粉笔的支持力不同 D .本实验无法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17.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5∶3,密度之比是10∶3,若将它们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则 它们所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 A.5∶3 B.10∶3 C.2∶1 D.1∶2 18.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19.某物体重为0.5N ,把它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0.3N 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 A 一定为0.3N B 可能为0.2N C 一定为0.5N D 可能为0.4N 20.下列情形中,浮力增大的是( ) A .游泳者从海水中走上沙滩 B .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 C .海面下的潜艇在下潜 D .“微山湖”号补给舰在码头装载货物 21.将重为4N ,体积为6×10-4m 3 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300g .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 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浮,F 浮= 6 N B .物体悬浮,F 浮= 4 N C .物体漂浮,F 浮= 4 N 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 63N 22.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乙。可以肯定的是( )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F 甲<F 乙 D .F 甲>F 乙 23.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2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 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 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 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24.如图所示的几种杠杆类工具,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用筷子夹取食物 D 用笤帚扫地 A 用鱼杆钓鱼 C 用羊角锤拔钉 B

2018年上海嘉定区初三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上海嘉定区初三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2013年上海嘉定区初三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理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面鼓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A 音调不同。 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

2.光射到粗糙的桌面上,入射角为30?,反射角为 A 0 ?。 B 30 ?。 C 60 ?。 D 90 ?。 3.图1中是四冲程热机气缸工作时的示意图,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图是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 4. 研究并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学发现,做出这一贡献的科学家是 A 安培。 B 牛顿。 C 欧姆。 D 伏特。 5.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所采用的方法中,与下面几例研究方法类似的是 A 在研究几个力作用效果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B 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C 研究光传播路线时引入“光线”。 D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2米/秒,乙车的速度为6米/秒。 C 经过3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6米。 D 经过4秒,甲、乙两车可能相距14米。 7.如图3是某种握力计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R0为保护电阻,握力大小可通过电压表示数来显示。手握紧MN时,握力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则下列电路中符合这一原理的是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 8.如图4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物理二模试题和答案(Word版可编辑)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物 理 2017.6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39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纸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和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 题2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 A.安培(A) B.牛顿(N) C.焦耳(J) D. 帕斯卡(Pa)2.下列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冰箱 B.电风扇 C.电热水器 D.笔记本电脑3.如图1所示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将湿衣服展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可以减慢水的蒸发 D.冬天窗玻璃表面上出现美丽的冰花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5.关于光学的知识,下列说确的是 A.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B.古诗文中“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C.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D.电影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6.下列说确的是 A.固体之间不可能发生扩散现象 B.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能的 羊角锤 核桃钳 钢丝钳筷子 图1 A B C D

7.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确的是 A .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可以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B .核电站是利用和能进行发电的 C .风能、化石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D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对能源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00% 8.如图2所示,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在卫星发射中心 用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关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加速升空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下列说确的是 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9.如图3所示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游人从路灯下走过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路灯的高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2m B .3m C .7m D .13m 10.下列说确的是 A .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B .地磁的N 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C .电磁感应现象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D .我国家庭电路常用的交流电电压为220V ,频率为50Hz 11.家用电冰箱的制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的电冰 箱压缩机和冰箱照明灯泡连接电路示意图中,○M 是压缩机用的电动机,受温控开关控制,L 是电冰箱的照明灯泡,受门控开关控制,电动机和照明灯泡既能各自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其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 12.如图5所示为小明在科学实践课上制作的“折纸青蛙”,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此时青 蛙相对于桌面静止,松手后,青蛙就可以向前跳动,则下列说确的是 A .青蛙向前跳动时,青蛙所受合力为零 B .青蛙能向前跳动是因为桌面对青蛙的力大于青蛙对桌面的力 C .青蛙离开桌面向前跳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D .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时,青蛙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青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图2 图3 图5 L M 电源 S 1 S 2 L S 1 S 2 M 电源 L S 1 S 2 M 电源 M 电源 L S 1 S 2 图4 A B C D

2017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及答案

虹口区2017年度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初三理化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理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核子 2.我们能分辨男高音、男低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上海冬天的早晨,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 A.5℃ B.20℃ C.30℃ D.40℃ 4.光射到平面镜上,若反射角为40°,则入射角为 A.30° B.40° C.50° D.60° 5.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6.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 -t 图像分别如图1(a)、(b)所示,则 A.甲通过的路程一定大于乙通过的路B.甲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乙通过的路程C.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D.甲的速度一定等于乙的速度 图1t /秒12 24866248 100 甲 s /米6 12351281644乙 s /米 t /秒 (a ) (b )

7.将重为G 的物体挂于弹簧测力计下,使它们先以大小为v 1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以大小为v 2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 1>v 2。若前后两次物体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 1、 F 2(不计空气阻力),则 A.F 1一定大于G ,F 2可能等于G B.F 1一定等于G ,F 2可能小于G C.F 1、F 2均一定大于G D.F 1、F 2均一定小于G 8.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 1、S 2,电路正常工作。下列操作中,只能使一个电表示数变小的是 A.断开电键S 1B.断开电键S 2 C.向右移动R 1的滑片D.向左移动R 1的滑片 二、填空题(共23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标有“220V 220W”的电视机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伏,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安,此时它将_______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10.元宵节吃汤圆是我国的民俗之一。揉捏面团能搓出汤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质量为0.2千克的一包汤圆受到的重力为______牛;用沸水煮汤圆时汤圆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11.如图3所示,滑轮________可以看作省力杠杆(选填“A”或“B”);若物体受到的重力均为20牛且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 1的大小为________牛;物体下降时,它的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2.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其横截面的电荷量为________库;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伏,则这段时间内电流做的功为________焦,其电阻为________欧。 13.水的比热容在常见的物质中是比较________的,因此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________(均选填“大”或“小”)。2千克的水温度降低10℃,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焦。[c 水=4.2×103焦/(千克·℃)] 图3 图2 R 1P S 2R 2 A 1 A V S 1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上海市杨浦区初三物理一模试题及标准答案

杨浦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初三物理练习卷 (完卷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4.1 考生注意: 1.答题时,考生务必按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2.第四大题计算题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 A 1.5伏 B 24伏 C 110伏 D 220伏 2. 一部手机的质量大约是 A 30克 B 150克 C 450克 D 750克 3. 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A 书包带做得宽些 B 斧头磨得锋利些 C 火车铁轨下垫枕木 D 重型卡车装有多个车轮 4. 下列物理量中,影响电流强度大小的因素是 A 通电时间 B 电荷量 C 电阻 D 质量 5. 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6. 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鸡蛋在甲杯中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 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D 甲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较大 7. 如图3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键S 闭合时,灯L 1与L 2并联,电流表测灯L 1的电流 B 电键S 闭合时,灯L 1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 C 电键S 闭合时,灯L 1不发光,电流表测灯L 2的电流 D 电键S 闭合时,灯L 1不发光,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A 手移开后塑料片不下落 B 小试管上升 C 去壳熟鸡蛋进入瓶内 D 杯口的纸片不下落 L 1 L 2 图3 图1 甲 乙 图2

2020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手机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手机通讯靠传送信息,其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光速。 2.(2分)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3分)小明在大润发乘坐手扶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的(运动/静止).匀速上升过程中,他的动能,机械能(增大、减小、不变)。 4.(3分)如图所示,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位置 时受到的浮力为F A ,水对杯底压强为p A ;在B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 B ,水对 杯底压强为p B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 A F B ,p A p B ,已知乒乓球 的质量为2.7g,当它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cm3。 5.(2分)某型号电饭锅有加热和保温功能,如图甲所示为其内部电路原理图,当开关S接触点1时,该电饭煲处于(填“保温”或“加热”)状态,如图乙是该电饭煲工作时电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大小为kW?h。

6.(2分)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 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1和p 2 ,现将甲乙两个正方体按如图(a)(b)所示放在 水平桌面上,则图(a)中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图(b)中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双项选择,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2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7.(2分)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能、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卫星通信是通过红外线来传递信息的 C.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D.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8.(2分)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9.(2分)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中,由于光折射使河底看起来变浅 B.图中,漫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反射定律 C.图中,远处景物通过天文望远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