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与练】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讲 细胞膜和细胞核(必修1)

【导与练】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讲 细胞膜和细胞核(必修1)

【导与练】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讲 细胞膜和细胞核(必修1)
【导与练】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讲 细胞膜和细胞核(必修1)

学案4 细胞膜和细胞核

课前探究案

【预习目标】

1、掌握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基础知识回顾】

一、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因为动物细胞没有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发育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

逐渐退化,并从红细胞中,为能携带氧的腾出空间。人的红细胞只能存活

天。

3、把细胞放在___ __中,由于细胞内物质有一定浓度,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

(若实验在试管内进行,要获得较纯的细胞膜可以借助_____ ____法)

二、细胞膜的成分

1、细胞膜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________约占40%,___________ 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___________ 最丰富。

2、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与生活联系: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的改变有关。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AFP),(CEA)。

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细胞需要的进入细胞。

(2)细胞产生的和排到细胞外。

(3)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的。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通过细胞分泌的间接传递信息。

(2)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3)通过相邻两细胞间形成进行信息交流。

四、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

1、化学成分:主要是。

2、作用:对植物细胞有作用。

五、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是。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__________细胞和哺

乳动物成熟的_____细胞等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

(1)细胞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

(2)核膜是_______层膜,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核仁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染色质:①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②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染色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核功能

(1)资料分析

①黑白两种美西螈实验说明:

②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说明:

③变形虫切割实验说明:

④伞藻嫁接实验说明:

(2)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细胞结构,细胞核控制着 ___ ,是细胞的“”

对细胞核的功能较为全面的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

【思考】DNA、染色体、染色质的关系是什么?

六、细胞的概述

细胞作为基本的_____ __,其结构_____ ______;各组分之间___________成为一个整体,是生命

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____________、高度有序地进行。细胞既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七、模型构建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的,也可以是的;有的借助于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

过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

的。

【自我检测】

1、如图示科学家进行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

A.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

B.细胞质控制细胞的遗传

C.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

D.细胞质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

2、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

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3、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

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细胞膜中还有少量的糖类

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

D.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5、下列有关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糖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B.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只起物质通道的作用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且对生命的起源具有重要作用

B.通过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效地控制物质的进出

C.将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全都排出细胞外

D.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信息交流功能

7、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是()

A. 白细胞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C.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D. 血小板

8 、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 环境因素的影响

B. 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 遗传因素的影响

D. 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9、细胞能够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线粒体供能

C.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D. 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10 、以下关于物理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B. 把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

C. 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来描述认识对象的特征

D.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学案4 细胞膜和细胞核

课内探究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课内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5)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红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归纳提升】细胞膜的制备

1、选材:哺乳动物

2、原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使,从而得到细胞膜。

3、过程

(1)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

(2)在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3)红细胞凹陷,细胞体积,最后导致细胞。

(4)若在试管中进行,可利用法,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评价练习】制备哺乳动物细胞膜时,在高倍镜下看到红细胞的变化是()

A.细胞吸水

B.细胞膨胀,凹陷消失,以致破裂

C.细胞皱缩

D.细胞核逐渐退化

【探究点二】细胞膜的成分

【例2】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1)实验课题:

(2)实验目的:体验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膜中蛋白质的方法和过程。

(3)实验原理:

(4)实验材料:细胞膜样液、蒸馏水、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两支,。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向乙试管中滴加2mL的蒸馏水。

第三步:向甲、乙两试管中各注入 1mL摇匀后,再各滴加,振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6)实验现象:甲试管中液体,乙试管中液体。

(7)实验结论:。

2、细胞识别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膜上的,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侧,通过糖蛋白的位置可判断细胞膜的外侧和内侧。

【评价练习】

1、细胞膜上一般不含()

A.胆固醇 B.磷脂 C.糖蛋白 D.血红蛋白

2、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C、H、O、N

B.C、H、O

C.C、H、O、P

D.C、H、O、N、P

3、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4、细胞膜常常被脂类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蛋白质

C.多糖

D.核酸

【探究点三】细胞膜的功能

【例3】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归纳提升】

(1)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

①区别:流动性是膜的特点,其基础是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多是可以

的。而选择透过性是膜的特点,其生理基础是不同细胞膜上分布的载体蛋白的各不相同。

②联系: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只有膜具有流动性,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2)细胞识别的实例

①激素与;②神经递质与上的受体;③淋巴细胞对抗原的;

④效应T细胞与;⑤受精作用。

【规律总结】列举高中生物教材中应用膜流动性的实例:

【评价练习】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2、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 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探究点四】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例4】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中,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设计(见图): 根据以上思路,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 、实验方案(实验提示:癌细胞能连续培养,但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1)用 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2)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细胞核质分离。

(3)取 形成重组细胞甲,取 形成重组细胞乙。 (4)取两个培养瓶分别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5)分别取 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依次加入甲、乙两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 (6)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1)若甲瓶中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基本无变化,说明调控基因存在于 中。 (2)若乙瓶中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甲瓶中基本无变化,说明调控基因存在于 中。 (3)若甲、乙两瓶中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调控基因可能 中。 (4)若甲、乙两瓶中的细胞形态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调控基因的表达需 。

【规律总结】

(1)核孔位于双层核膜上, (填“是”或“否”)具有选择透过性,根据需要进行 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代谢旺盛的、蛋白质合成量大的,核孔数量 ,核

仁。

(3)不进行分裂的细胞染色后只看到染色质而看不到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中的DNA分子都是

结构。

【评价练习】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2、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图中[1]和[5]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以

实现信息交流

C.若该细胞核内的[4]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

3、一同学将下图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则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是( )

【当堂检测】

1、存在于细胞膜上,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起“联络作用”的文字或语言是()

A.磷脂分子

B.蛋白质分子

C.糖蛋白

D.载体

2、医生常把化验人体血液中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原因是( )

A.GPT是一种能够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的酶

B.GPT只存在于肝脏细胞中

C.当肝脏发生病变时,GPT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

D.GPT对肝脏细胞会造成伤害

3、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和多糖B.多糖和脂质 C.脂质和核酸D.蛋白质和脂质

4、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什科和他的同事发明了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叫免疫化学法。若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免疫标记,则标记的物质可能是()

A.磷脂

B.固醇

C.蛋白质

D.糖类

学案4 细胞膜和细胞核

课后拓展案

1、人体注射卡介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抗体的产生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种功能(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排泄功能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②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也要排出细胞③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④环境中一切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3、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其中()

A. 间期为染色体,分裂中期为染色质

B. 间期为染色体,分裂后期为染色质

C. 间期为染色质,分裂中期为染色体

D.分裂中期为染色体,后期为染色质

4、下列物质中,必须从核孔进入核内的是()

A. 氨基酸

B. RNA酶

C. 呼吸作用酶系

D. 葡萄糖

5、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变形虫的核从其体内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中的一系列变化的特点,推测出a~d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①②③④。请选用推测现象和理由均正确的一个组合()推测现象: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在几天后核就再生,能正常生活。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反复进行数次无丝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变得更加旺盛。

推测理由:

①许多生物器官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②只有细胞核才是控制细胞质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③再没有核的细胞质里,也残存着分裂能力

④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

A.a—①B.b—②C.c—③D.d—④

6、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由核中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的膜的层数是

A.0

B.1

C.2

D.4

7、如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

②③④的顺序依次是()

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叶绿体膜、细胞膜、

线粒体膜、核膜

8、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加温使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9、如图为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细胞膜主要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____________。

(2)①为______,②为______,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种类和数

量越多。

(3)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 __ ___ ____,

_________ ___ _ 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 ___。

【C层】10、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 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 ____。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学案4 细胞膜和细胞核答案

课前探究案

基础知识回顾:

一、

1.细胞壁2.核膜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排出血红蛋白120

3清水离心

二、

1.脂质蛋白质糖类脂质蛋白质糖类磷脂 2.蛋白质 3.成分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三、

1.外界环境相对稳定2.(1)营养物质(2)抗体、激素废物(3)相对3.(1)化学物质(2)细胞膜(3)通道

四、

1.纤维素和果胶2.支持和保护

五、

1、细胞核筛管红

2、(1)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2)2 把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3)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4)①DNA 和蛋白质DNA ②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③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3、(1)①美西螈的皮肤颜色是细胞核控制的②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和分化③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④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是细胞核控制的(2)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大脑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思考: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六、生命系统复杂而精巧分工合作自我调控结构代谢和遗传

七、简化的概括性定性定量具体的实物抽象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自我检测:

1、C

2、A

3、 D解析:细胞膜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而解答本题关键是针对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精卵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结合,靠的是细胞膜上对应的信息分子,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

4、C

5、A

6、C

7、A

8、 D解析: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人的精子几乎没有细胞质,其寿命都是较短的,细胞都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9、D 10、D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例1 (1)A (2)清水渗透(3)离心血红蛋白(4)双缩脲紫色反应(5)S/2 归纳提升:2 、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 3 、(1)临时装片(2)高倍镜蒸馏水(3)消失增大破裂(4)离心

评价练习:B

【探究点二】细胞膜的成分

例2 、(1) 验证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蛋白质(3)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紫色

(5)第一步:编号甲乙第二步:2mL的细胞膜样液第三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四滴(6) 变为紫色没有变化(7)细胞膜成分中含蛋白质

2、糖蛋白外评价练习:1、D 2、D

3、A

4、A

【探究点三】细胞膜的功能

例3、D 解析: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功能;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进出细胞膜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载体蛋白是跨膜蛋白而不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

【归纳提升】

(1)①结构运动功能种类、数量

(2)①靶细胞膜上的受体②突触后膜③识别④靶细胞

规律总结:分泌蛋白的形成、神经递质的释放、吞噬细胞摄取抗原、变形虫伸出伪足、受精作用、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动物细胞融合

评价练习:

1、B

2、B

【探究点四】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例 4 、A(1)胰蛋白(3)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5)等量 B (1)细胞核(2)细胞质(3)同时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4)癌细胞自身的核质互相作用

(1)是核质之间(2)多大且多(3)双螺旋

评价练习:

1、A

2、D解析:图示中1表示与核膜直接相连的内质网膜,2表示核孔,是核质交流的孔道,3表示染色质,4表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如果核仁被破坏,会导致核糖体异常,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才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3、B

当堂检测:1、C 2、C 3、D 4、C

课后拓展案

1、A

2、A

3、C

4、B

5、B

6、A

7、D

8、C

9、(1)脂质和蛋白质脂质(2)糖蛋白蛋白质(3)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0、(1)血液受体(2)细胞膜接触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通道胞间连丝(4)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优化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高三生物组袁庆军2011.1 每一个老师都知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实际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的讲解和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占据着整个教学,教师把教学内容详详细细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只有被动地抄、写、听,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余地,没有反馈,没有校正,教学效果比较差。一轮复习课应该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深化和内化知识为载体,以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教师在过程中适当引导和总结,一定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进行以学生为课堂探索者的教学活动过程。鉴于此,结合我校课改要求,我探索实践了师生互动的“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师指导”高效课堂模式,使学生在现有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课前定时小测: 形式:学生上黑板展示或用小页试卷检查,不提倡采取提问形式 内容:做一道小题或默写公式或者默写上节课课堂笔记等,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而定。 目的:落实上节课听讲的主要知识点或巩固练习典型题 (二)学案导学+分组讨论+学生黑板展示+教师点评指导 (1)学案教学:学案主要有三个环节:小测、专题、综合练习,出题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而定。 学案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不仅要备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定时小测,批改作业、考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情,出适合学生的题目。出题时要注意题目的“精”和“准”。“精”就是不求量多,强调数量适中,学生受能力水平的限制,量多不但没有能力完成,而且对其它知识点造成干扰,得不偿失。“准”就是所选题目应是典型题,重点题,适合学生的高考题,有针对性,不应是难题。 高三一轮复习中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一题多解,相互研讨,精做题,少做题,使学生能在相互探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中“学案”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强化重点,热点,抓住主干知识;三轮复习,在研究高考考纲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最近三年山东理综高考题考查的热点,难点,关注省内外各地高考题,有针对性地出题,包括7个选择题小专题,实验题专题、计算题专题、选修模块专题等和综合练习。 (2)分组讨论: 高三课主要以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为主,不同于新授课,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是要让学生获得更多。主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采取分组学习的办法,学生以学案的形式形成问题,大多数问题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解决。 1.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学习好的学生可在小组内起到榜样作用,激发组内其它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

高中生物 细胞膜与细胞核习题及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五) 1.B[解析]由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真核细胞内相关膜结构之间可以相互转化,A正确;只有在电镜下才可看到生物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B错误;生物膜的静态结构模型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C正确;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功能,其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 2.A[解析]乙肝抗体是蛋白质,乙肝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所以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间的特异性识别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靶细胞(通过识别宿主细胞呈递到膜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该过程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但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个体,所以在组成一个个体时,相邻高等植物细胞之间一定会有信息交流,如根尖尖端细胞产生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细胞伸长生长。甲状腺细胞释放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包括肌细胞,所以此两种细胞之间有细胞间信息交流。 3.B[解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生物膜。 4.B[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分析题图可知,Ⅰ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应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③都有关。 5.A[解析]核孔具有选择性,是RNA、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A正确;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仁,B错误;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内无染色体,C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核膜、核仁的消失,D错误。 6.B[解析]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具有识别功能,细胞膜上有些蛋白质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细胞膜上的膜蛋白有些能接收信号分子传递的信息,如受体蛋白可以,而载体蛋白、酶等不可以,B错误;蛋白质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而协助扩散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D正确。 7.B[解析]作为边界的细胞膜不仅使生命进化到细胞的形式,也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进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中③只表示了通过载体蛋白的跨膜运输,没有表示胞吞和胞吐作用;激素调控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与功能④有关;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细胞间的通讯。

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总结

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策 略 赵晶 高三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的趋势棗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与教学大纲,理科综合考试涉及的内容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复习课内容要有所深化和扩展。要求生物学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注重挖掘教材。 一挖掘“潜”在的知识 许多知识,在书中没有明显的表述出来,或因时间的推进而更新。对于那些不明显,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要去“挖”。 (1)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知识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而是隐含在图解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善于指导学生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这一点在课本中没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而仔细识图能突破这一难点,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复习理解。又如,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在休眠状态,还没有开始分裂,从图中可挖掘出“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

(2)善于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中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在知识的横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点—线—面—体几个方面的联系工作,把不同概念原理之间、不同章节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讲准、讲透。当前应主要结合高考的方向,注意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兼顾理、化、生跨学科的联系。例如,以染色体这一概念为中心,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知识网. 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内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理科综合方面的联系,如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时,让学生分析化学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时,联系物理上的离心力知识来解释在转动的圆盘上的圆心和圆周边植物生长的不同情况,联系物理上的重力知识来解释太空中的植物根、茎的生长情况,等等。理科综合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点到即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自己头脑中各课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得以解决,课堂上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展开讨论。 在知识的纵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不同层次的联系工作,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个层次上必须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2007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山一中肖建富 高三第一课前的话 ⒈新教材第一年高考如何备考? 5个版本教材:人教版、山东版、江苏版、河北版、北师大版 最重要的一点:备考纲! 教材和资料是学习的素材, 教材有而考纲没有的稍微了解即可, 考纲有而教材无的需要补充。 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上学期,迎接市统考,《走向高考》 第二轮复习:下学期三月下旬完成,迎接市一模 知识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四—六月,查漏补缺,题型精练。 考点主次注意:必修一、二、三,占70% 选修一和选修三,占30% ⒉如何进行高考第一轮复习? 教材+《走向高考》 ⑴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⑵《走向高考》综合总结+应用练习 ⑶找出有关错题,理解它!再次错的记录在错题本上! 复习专题: 第一单元分子与细胞 第二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 第三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四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六单元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 第七单元实验与实验设计 高考命题趋向:P2 突出对能力的考查,特别注重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命题由知识立意变为能力立意。

考查能力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使用恰当的生物学术语,准确阐述生物学事实或方法或概念; ⑵理解图表含义,会用文字、数据、图形等多种形式描述生物学现象; ⑶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高考命题趋向——实验部分:P358 ⒈题型与范围: ⑴基础题:教材实验的原理、程序、现象、结论 ⑵中等题:以新技术为背景设计的实验, 如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转基因育种等 ⑶较难题:设计实验程序、预计结果、分析整理等 ⒉方向: ⑴增加开放性 ⑵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新旧考纲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区别: 旧考纲:知道、识记、理解和应用四个层次; 新考纲:Ⅰ:对所列知识点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第一讲走近细胞 一、考纲分析: 新考纲没有单列《走近细胞》这一章。 相关考纲知识点:(请记在P3标题后) ⑴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知道、识记) ⑵多种多样的细胞(Ⅱ理解和应用) ⑶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二、知识网络分析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⒈生命有哪些特征?⒉Why?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⒊What?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⒋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⒌种类与区别 ●细胞学说的建立⒍内容、建立过程及思考

细胞膜和细胞质练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 细胞膜和细胞质练习题 细胞膜和细胞质练习题高一生物组 2010-10-27 1、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A. 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细胞器 D 细胞质基质 2、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不存在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 B 中心体 C 高尔基体 D 液泡 3、真核细胞的下述膜结构中,属于单层膜结构的有()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液泡膜和核膜 C 液泡膜和细胞膜 D 内质网和线粒体4、某种病毒侵入人体后,防碍了细胞呼吸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 A 细胞核 B 细胞膜 C 核糖体 D 线粒体 5、玉米的叶肉细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 A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 叶绿体和中心体 C 核糖体和液泡 D 液泡和叶绿体 6、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 A 心肌细胞 B 团藻细胞 C 叶肉细胞D 根毛细胞 7、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 8、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 A 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相同 B 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不同 C 功能相同,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 D 功能不同,所含有机化合物相同 9、牛奶中含有乳球蛋白和奶酪蛋白等物质,在奶牛的乳腺细胞中,与乳汁的合成与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有() A 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 1 / 8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篇一:年高三生物复习精品教案】 绪论 考纲要求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2.教学难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3.教学疑点:植物也具有应激性吗,有反射活动吗?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物工程方面 绪论生态学方面 目的要求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学习方法 【注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 (一)共同的基础 1.物质(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 2.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二)新陈代谢

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2.实质: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 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应激性 1.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2.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 3.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反应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即使刺激 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 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 决定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例析】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这一现象被称为?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决定含羞草具有这一现象是因为? (四)生长、发育和生殖 1.生长:生物体由小?大结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原因代谢: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2.发育: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成熟个体 3.生殖:成熟个体?产生后代 使种族得以延续。该特征对种族有重要意义,而对生物个体而言 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 (五)遗传和变异 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相对) 2.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绝对) (六)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1.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 2.生物影响环境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1细胞膜和细胞核教学案

专题2.1 细胞膜和细胞核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 (1)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离心 获得细胞膜。 (2)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3)选材原因:①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②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2.组成成分 细胞膜??? ?? 脂质 约50% ? ?? ?? 磷脂 主要 胆固醇 动物细胞膜具有 蛋白质 约40% :与细胞膜功能密切相关糖类 2%~10% 3.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4.(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连线)

①激素调节、突触a.细胞膜直接接触传 中兴奋传导递信息 ②受精作用、效应T b.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细胞裂解靶细胞 ③植物胞间连丝 c.细胞通道传递信息 提示①—b ②—a ③—c 5.图解法整合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的关系 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核的结构 (1)填写图中字母对应的结构名称a.核膜,b.染色质,c.核仁。 (2)写出图中结构的相应功能 ①b功能:是DNA的主要载体。 ②c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d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的功能探究 (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3)变形虫切割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对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①伞藻嫁接实验过程 ②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3.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高频考点一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 例1.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三轮复习中,一轮复习历时最长,覆盖面最广,担负着强化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的双重使命,是后两轮复习的基础。我组研讨出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一、回归教材、夯基固本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高考出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认真仔细通读教材,包括注释以及书两侧的小资料、问题、课外读物等等,力求做到不遗漏,把课本的陈述句换成疑问句,设计若干问题来读课文;注意教材中实例的迁移和延伸、实验探究的拓展变化,有的高考题就是对课本中实验的改造,或一个研究性课题的具体化;学会思考课文中的每一个生物学结论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验证;要求学生阅读后把复习课导学案上的知识体系梳理清楚并填写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相关性,把教材前后相关的知识归纳复习,如:在讲解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时,结合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起讲解。在讲“酶作用条件较温和”时把选修教材实验《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联系起来。另外适当选择有助于学生形成感知认识的教学手段(图表、模型、动画等),把知识、知识框架和知识的拓展应用,认真落实到位。 二、明确考向,研析考点 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我们在课前小组备课时,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考试大纲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把握高考的要求和动态,准确掌握考试内容。课堂上强调考纲,明确重难点,建议学生课下科学分配时间,攻克重难点。 针对重难点知识,选择合适的例题课堂练习,在例题精讲过程中指导学生:(1)学会辨别试题指向;(2)学会找出题设中的关键词句;(3)学会分析有效信息、干扰信息、无关信息:(4)学会找出隐含条件,用全已知条件;(5)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6)学会选择最佳答题方案;(7)学会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等,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灵活地运用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创新设计第40页【典例2】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石移 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 正确答案:C 例题讲解: 1、审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酶不改变反应平衡点。尤其强调学生要注意“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即最适pH值),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很多学生没有选出正确答案,就是忽视了这个条件。 2、曲线分析。分析图甲乙横纵坐标意义,与横坐标交点、最高点、转折点意义,曲线变化趋势代表的含义。

高中生物:细胞膜与细胞核—系统的边界与控制中心练习

高中生物:细胞膜与细胞核—系统的边界与控制中心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解析:核膜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真核细胞分裂间期的核中无染色体,有丝状染色质;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而RNA及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原核细胞的拟核不仅无核膜,而且它只是一个裸露的大型环状DNA分子,没有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也无核仁等结构. 答案:A 2.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 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细胞核的有无决定了生命活动能否正常进行. 答案:A 3.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解析:动物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答案:D

4.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 细胞膜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B.②③C.②⑤D.④⑤解析: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要求所选材料的细胞容易破裂,同时不含各种细胞器膜,植物细胞不符合这两项要求. 答案:D 5.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的结构 解析: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A 6.在下列几组化学元素中,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基本元素是() A.C、H、O B.C、H、O、P C.C、H、O、N D.C、H、O、N、P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C、H、O、N,有的还含有S和P,组成磷脂的元素有C、H、O、P和N.可见,组成细胞膜的必不可少的化学元素有C、H、O、N、P. 答案:D 7.下列生命活动与细胞膜无直接关系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氨基酸脱水缩合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D.受精作用的完成 解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与细胞膜无直接的关系. 答案:B 8.若从成熟的红细胞上获取细胞膜,可用来处理细胞的试剂是()

细胞膜与细胞核

第1讲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点一细胞膜的成分、功能和制备 知识点二生物膜的结构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点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2.功能 1.巧记细胞膜的“一、二、三” 2.必记细胞膜的三个关键点 (1)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含量很少或没有。 (2)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成成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3)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分布于细胞膜外侧,据此可判断细胞的内外侧。

(4)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蛋白质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3.巧记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二、二、五” 4.理清关于细胞核认识的五个误区 (1)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①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且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②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进出核孔: 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 核仁参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于染色体(染色质)上。 (4)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仁和染色体,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没有关系。 (5)误认为核孔的数量和核仁大小是固定的: 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 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过程体验] 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据此完成(1)~(4)题 (1)图中[a]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根据a 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2)图中[b]是磷脂双分子层,其疏水性“尾部”相对,亲水性“头 部”向外,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3)图中[c]是蛋白质,以镶在表面、嵌入、贯穿形式镶嵌在膜的基本支架上。 (4)不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中,其细胞膜上蛋白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1 细胞膜教学案(含解析)

2.1 细胞膜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 (1)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离心 获得细胞膜。 (2)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3)选材原因:①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②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2.组成成分 细胞膜??? ?? 脂质约50%????? 磷脂主要胆固醇动物细胞膜具有蛋白质约40%:与细胞膜功能密切相关糖类2%~10% 3.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实例(实验) 结论(假说) 19世纪末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欧文顿认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 将膜分离提纯,并进行化学分析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 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罗伯特森认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1970年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 流动镶嵌模型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连线)

①激素调节、突触a.细胞膜直接接触传 中兴奋传导递信息 ②受精作用、效应T b.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细胞裂解靶细胞 ③植物胞间连丝 c.细胞通道传递信息 提示①—b ②—a ③—c 5.图解法整合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的关系 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核的结构 (1)填写图中字母对应的结构名称a.核膜,b.染色质,c.核仁。 (2)写出图中结构的相应功能 ①b功能:是DNA的主要载体。 ②c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d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的功能探究 (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①实验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 2005年高考,我市取得了较好成绩,这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奋力拚搏的结果,其中也有我们上届高三生物教师的贡献,2005年高考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06年高三教学即将全面启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也将随之展开。一轮复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扎扎实实抓好一轮复习是巩固05年高考成果,推进我市06年生物高考成绩的关键。现就06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提出如下建议,供各学校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三.时间安排:至06年3月底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各学校高三生物备课组在新学期开始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教学大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教学大纲,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学生吃透课本,教师吃透教参,这是近两年江苏高考的方向。 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点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尽管高考试题正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化,但基础知识教学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公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要舍得花费时间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强化了“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从中可以体会到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高考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第5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练习案 新

第二单元第5讲细胞膜与细胞核 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则该成分是( ) A.糖脂B.磷脂 C.糖蛋白D.脂蛋白 解析:C [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说明含蛋白质成分;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说明含糖成分,所以该成分为糖蛋白。] 2.(2018·盐城二模,3)如图为正常酵母及经诱变、筛选得到的两种酵母突变体细胞示意图,突变体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基因A、B双突变体的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 D.基因A、B的突变不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解析:D [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A.出现不同的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正确;B.可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即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B正确;C.A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内质网,B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可知,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C正确;D.A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内质网,B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均不能由囊泡包裹着运到细胞膜,这样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D错误。故选D。] 3.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下列关于图1、图2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2中,B细胞与乙细胞上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糖蛋白

B.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若A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会作用于机体的肝细胞 D.图2中甲细胞的细胞膜上无糖蛋白 解析:D [图1是通过血液运输化学物质实现细胞间的间接交流,可以用来表示胰岛素在人体内的运输。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要作用于靶细胞,需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活细胞的细胞膜上均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 4.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 C.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解析:B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分析图,Ⅰ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应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③都有关。] 5.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转录和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解析:B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项错误。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项正确。原核细胞无核仁,但也能合成蛋白质,C项错误。转录主要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而翻译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的,D项错误。] 6.(2018·辽宁大连三中模拟)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与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第4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 2021版高考生物(重庆)一轮复习

第2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4讲细胞膜与细胞核 单科命题 考试要点命题趋势备考指南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题型内容:细胞膜与细胞核 的结构与功能 考查形式:多以图像分析形 式考查 (1)通过细胞膜与细胞核的亚 显微结构模式图,理解各部分 结构与功能 (2)通过模型建构,理解细胞 间的信息交流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成分 (1)细胞膜的制备 (2)细胞膜的成分 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2)流动镶嵌模型 ①模式图 ②结构特点{ 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原因: 组成膜的磷脂分子 和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 都是可以运动的 3.细胞膜的三大功能 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比较

项目 内容 原因 实例 影响因素 结构 特点 一定 的流 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细胞膜的流动性越强) 功能 特性 选择 透过 性 遗传特性 载体种类、数量 选择透过性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 +的吸收和对Na +的排出 (1)内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2)外因:温度、pH 、O 2等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两者 关系 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膜只有具有流动性,才能实现选择透过性 1.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蛋白质是静止不动的。(?) 2.糖类在细胞膜上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且糖蛋白只分布在膜外侧。(√) 3.磷脂分子以亲水性头部相对的方式构成磷脂双分子层。(?) 4.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5.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与膜的功能有关。(√) 6.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7.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8.同一生物体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观察下列图示,写出三个图的信息交流类型,请思考: (1)图1~3分别通过何种方式实现信息交流 ?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苏教版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作业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 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一、选择题 1.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疟原虫寄生在人的红细胞中。为了确诊是否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病,就要让红细胞破裂。下列方法最适于让红细胞破裂的是() A.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 B.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 C.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 D.用激光照射红细胞 解析:选B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容易破坏红细胞的化学成分;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细胞吸水涨破,且不损伤细胞成分;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皱缩;用激光照射红细胞会导致细胞成分损伤。 2.(2019·南通学测模拟)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疏水基团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 B.细胞膜的内外表面都分布有糖蛋白 C.有些有害物质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的接触 解析:选C疏水基团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蛋白。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种选择透过性是相对的,如有毒有害物质也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有的细胞间信息交流不需要细胞膜的接触,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形成传递信息的通道——胞间连丝。 3.(2019·宿迁学测模拟)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 C.核糖体D.核膜 解析:选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如图为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不同 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与核糖体的形成和某些RNA的合成有关

B.②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C.③可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④为核膜,是双层膜 解析:选B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核仁、染色质、核孔和核膜;②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5.下图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该结构的基本骨架 B.构成该结构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 C.如果蛋白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则其常与多糖相结合 D.如果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则其发挥作用时需要消耗ATP 解析:选D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但协助扩散不消耗ATP。 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作用和细胞的胞吞、胞吐作用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K+、Na+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解析:选D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时,都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 7.(2019·南通考前卷)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及部分细胞器,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②具有选择透过性,而①具有全透性 B.③中含有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质 C.④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D.抗体的形成离不开⑤和⑥ 解析:选D图中①是核孔,②是核膜,两者具有选择透过性。③中含有的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④是核仁,与某种RNA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⑤是内质网,⑥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高三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的趋势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理科综合考试涉及的内容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复习课内容要有所深化和扩展。要求生物学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注重挖掘教材。 一挖掘“潜”在的知识 许多知识,在书中没有明显的表述出来,或因时间的推进而更新。对于那些不明显,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要去“挖”。 (1)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知识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而是隐含在图解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善于指导学生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这一点在课本中没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而仔细识图能突破这一难点,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复习理解。又如,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在休眠状态,还没有开始分裂,从图中可挖掘出“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 (2)善于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中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在知识的横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点—线—面—体几个方面的联系工作,把不同概念原理之间、不同

章节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讲准、讲透。当前应主要结合高考的方向,注意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兼顾理、化、生跨学科的联系。例如,以染色体这一概念为中心,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知识网. 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内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理科综合方面的联系,如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时,让学生分析化学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时,联系物理上的离心力知识来解释在转动的圆盘上的圆心和圆周边植物生长的不同情况,联系物理上的重力知识来解释太空中的植物根、茎的生长情况,等等。理科综合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点到即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自己头脑中各节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得以解决,课堂上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展开讨论。 在知识的纵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不同层次的联系工作,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个层次上必须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3)善于挖掘已更新的课本知识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在不断更新、完善,对于这些知识,只讲书本的内容,既不符合高考的要求,也跟不上现代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去

部编版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1 细胞膜和细胞核押题专练

专题2.1 细胞膜和细胞核 1.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部分膜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B.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对称分布 C.载体蛋白的种类决定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种类 D.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解析:选B。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故B项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糖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外侧,载体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内侧 D.维生素D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是因为维生素D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均是磷脂 3.下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厚度会发生改变体现了它的流动性 B.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必须通过④的方式进行 C.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通过②方式进入突触后膜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④方式内流 解析:选A。细胞吸水或者失水时,细胞体积会发生改变,细胞膜的厚度会变小或变大,这体现了细胞膜的

流动性,A正确;大分子物质是以膜泡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的,④是主动运输,B错误;神经递质以外排的形式排出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但不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神经元接受刺激后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④是主动运输,D错误。 4.如图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选B。生命起源中原始界膜的出现保证了原始生命相对独立并通过界膜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A正确;有害物质能进入细胞,B错误;激素是通过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受体而发挥调节作用的,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通讯,D正确。 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是: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解析:选C。本实验是验证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经典实验,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反映了蛋白质或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是不能反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6.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