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壤

红壤

红壤
红壤

红壤

中文名称:红壤

英文名称:red earth;red soil

定义1:

中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由中度富铁铝风化作用形成的酸性至强酸性、含一定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土壤。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中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由中度富铁铝风化作用形成的酸性至强酸性、含一定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土壤。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二级学科)

简介

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铁铝性土壤。

红壤特征

一般红壤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物很多,其中包括了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红壤铁化合物常包括褐铁矿与赤铁矿等,红壤含赤铁矿特别多。当雨水淋洗时,许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铁(铝)最不易溶解(溶解度十的负三十次方),反而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一层层包覆于粘粒外,并形成一个个的粒团,之后亦不易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因此红壤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发育构造良好。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红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壤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饱和度低。红壤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红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分布面积最大;黄红壤亚类为向黄壤过渡类型,在本区均分布于山地垂直带,下接红壤亚类,上接黄壤土类;红壤性土亚类是剖面发育较差的红壤类型,主要分布于红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兴国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1.红壤典型土体构型为:Ah-Bs-Csq型(q次生硅积聚层)或Ah-Bs-Bsv-Csv。

2.红壤有机质通常在20gkg-1以下,腐殖质H/F为0.3~0.4,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分散性强,不易絮凝,故红壤结构水稳性差,因富含铁铝氢氧化物胶体,临时性微团聚体较好。

3.红壤富铝化作用显著,风化程度深,质地较粘重,尤其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粘粒可达40%以上,

4.红壤呈酸性一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5.0~5.5,底土PH4.0;红壤交换性铝

可达2~6cmol(+)kg-1,约占潜性酸的80%~95%以上;盐基饱和度在40%左右。

5.粘粒SiO2/AI2O3为2.0~2.4,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一般可占粘粒总量的80%~85%,赤铁矿5%~10%,少见三水铝石;阳离子交换量不高(15~25cmol(+)kg-1),与氢氧化铁结合的SO42-或PO43-可达100~150cmol(+)kg-1,表现对磷的固定较强。

红壤分布

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及南美洲、北美洲的低纬度地区﹐大致以南北纬30°为限,常见于热带雨林区。欧洲特别是在地中海东岸和巴尔干半岛地区也有类似于红壤的土壤存在。东亚地区北起长江沿岸﹐南抵南海诸岛、南洋群岛﹐东迄台湾﹐西至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的范围为红壤的重要分布地带。

红壤地区雨量大,降雨集中,有时一次降雨可高达200-300毫米以上,当地面覆盖差时,暴雨就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

红壤在中国的分布

如中国红壤区的年均温为15~25℃﹐≧10℃的积温为4500~9500℃﹐最冷月均温为2~15℃﹐最热月均温28~38℃﹔年雨量为1200~2500毫米﹔冬季温暖干旱﹐夏季炎热潮湿﹐干湿季节明显。红壤是种植柑橘的良好土壤。红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及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红壤呈酸性——强酸反应。丘陵红壤一般氮、磷、钾的供应不足,有效态钙、镁的含量也少,硼、钼也很贫乏。并常因缺乏微量元素锌而产生柑桔“花叶”现象。红壤是中国铁铝土纲中位居最北、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总面积5690万hm2,多在北纬25°~31°之间的中亚热带广大低山丘陵地区。

年平均气温16~20°C,>10°C积温5000~6500°C,年降水量800~2000mm,干燥度<1.0,无霜期225~350天,是湿热的海洋季风性典型亚热带气候区。

其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山矾科、木兰科等构成,此外尚有竹类、藤本、蕨类植物。一般低山浅丘多稀树灌丛及禾本科草类,少量为马尾松、杉木和云南松组成的次生林。湘、赣、黔东南有成片人工油茶林分布。

成土母质主要有第四纪红色粘土,第三纪红沙岩、花岗岩、千枚岩、石灰岩、玄武岩等风化物,且较深厚。

第四纪红色粘土的四个层段:均质红土层、焦斑层、砾石层、网纹层。

国际上对红壤研究较多,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为铁铝土纲中的一个土类,相当于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中高岭湿润老成土(Kandiudult)、强发育湿润老成土(Paleudults)、高岭弱发育湿润老成土(Kanhapludults)。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正常强淋溶土(OrthicAcrisol)。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红壤相当于富铁土。

红壤形成过程

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脱硅富铁铝化过程

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风化淋溶作用强烈,首先是铝(铁)硅酸盐矿物遭到分解,除石英外,岩石中的矿物大部分形成各种氧化物。开始由于K、Na、Ca、Mg等的氧化物存

在而使土壤溶液呈微碱性至中性,所以硅酸开始移动。由于各种风化物随水向下淋溶,土壤上部的PH值就逐渐变酸,含水氧化铁、铝则开始溶解,并具流动性,这种SiO2、Fe2O3、Al2O3的溶解、淀积与PH的关系如图6-2所示。

从这当中也可以看出,当土壤溶液的PH值达6.5~7.0时,SiO2的溶解度曲线明显上升。为了区别于灰化过程的酸性淋溶而将SiO2的淋溶称之为碱性淋溶,或中性淋溶。这也是富铝化过程的实质之一,即脱硅富铝化。旱季铁铝胶体可随毛管上升到表层,经过脱水以凝胶的形式形成铁铝积聚层,或铁铝结核体。含水铁、铝氧化物一般向下移动不深,因为土体上部由于植物残体的矿化所提供的盐基较丰富,酸性较弱,故含水铁、铝氧化物的活性也较弱,大多数沉积下来而形成铁铝残余积聚层。因此,红壤的脱硅富铝化的特点是:硅和盐基遭到淋失,粘粒与次生粘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明显积聚。据湖南省零陵地区的调查,红壤风化过程中硅的迁移量达20%~80%,钙的迁移量达77%~99%,镁的迁移量50%~80%,钠的迁移量40%~80%,铁、铝则有数倍的相对富集。红壤这种脱硅富铁铝化过程是红壤形成的一种地球化学过程。

生物富集过程

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作用下,红壤中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十分激烈,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交换极其快速。表现特点是在土壤中形成了大量的凋落物和加速了养分循环的周转。在中亚热带高温多雨条件下,常绿阔叶林每年有大量有机质归还土壤。每年每公顷常绿阔叶林约40t,温带阔叶林8~10t。我国红壤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对元素的吸收与生物归还作用强度较大,其中钙镁的生物归还率一般超过200以上(表1)。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以极快的速度对调落物矿化分解,使各种元素进入土壤,从而大大加速了生物和土壤的养分循环并维持较高水平而表现强烈的生物富集作用。

红壤虽然进行着脱硅、盐基淋失和富铁铝化过程,但同时也进行着生物与土壤间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和强烈的生物富集,丰富了土壤养分物质来源,促进了土壤肥力发展。红壤就是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红壤的剖面形态

在生长比较茂密的植被情况下,红壤剖面以是均匀的红色(10R5/8)为其主要特征。Ah层:一般厚度为20~40cm,暗棕色(10YR3/3),植被受到破坏,腐殖层厚度只10~20cm;

Bs层:为铁铝淀积层,厚度0.5~2m,呈均匀红色(10R5/8)或棕红色(10R5/6),紧实粘重,呈核块状结构,常有铁、锰胶膜和胶结层出现,因而分化为铁铝淋溶淀积(BS)与网纹层(Bsv)等亚层;(S铁铝v网纹层)

Csv层:包括红色风化壳和各种岩石风化物,呈红色、橙红色(10R6/8),另外,在B 层之下,有红色、橙黄色(10YR7/8)与灰白色(10Y5/1)相互交织的“网纹层”。

Csv网纹层成因:

1随地下水升降氧化还原交替使铁质氧化物的还原和氧化而凝聚淀积而成;

2水分流动:在红色土层内,水分沿裂隙流动使铁、锰还原流失形成红、橙、灰白色条纹斑块而成。

3生物作用: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有机酸使铁锰溶解。

红壤的亚类划分

根据红壤成土条件、附加成土过程、属性及利用特点划分为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原红壤、红壤性土等5个亚类。其中4个亚类剖面特征可参考图。

红壤

具有红壤土类中心概念及赋予的典型特征,大部分已开垦利用,是红壤地带重要的农林垦殖基地。表土有机质含量一般为10~15gkg-1,熟化度高的可达20gkg-1;一般养分含量不高,有效磷极少;PH在4.5~5.2之间;粘重,保水、保肥力强,耕性较差。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红壤相当于湿润富铁土。

棕红壤

分布于中亚热带北部,气候温暖湿润,干湿交替四季分明,是红壤向黄棕壤过渡的一个红壤亚类。上层厚薄不一,主体构型多为Ah-Bst一Cs型。A层暗棕(10YR3/3)至红棕色(5YR6/8);B层红棕色,少量铁锰斑,底土有铁锰胶膜;C层如为红色风化壳可达1米至数米;但如为基岩者则较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伴生着水云母;粘粒硅铝率SiO2/AI2O3为2,8~3.0,SiO2/R2O3为2.0~2.3,风化淋溶系数(ba值)0.2~0.4(红壤<0.2);pH值6.0左右;铁的活化度30%~70%,盐基饱和度40%~60%;故而棕红壤的富铝化作用强度不如红壤,但比黄棕壤强。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棕红壤相当于湿润富铁土。

黄红壤

主要分布于红壤带边缘低山丘陵区,在山地垂直带中,上与黄壤相接,下与红壤相连,水分状况比红壤湿润;在较湿热条件下,盐基易淋失,氢铝累积,土呈酸性,PH4.9~5.8,比红壤略低;黄红壤的富铝化发育程度较红壤弱,土体中铁铝量稍低,硅量稍高,粘粒的硅铝率为2.5~3.5;粘粒矿物除高岭石、水云母外,尚有少量蒙脱石,粘粒较红壤低;盐基饱和度和交换性钙镁较红壤低;剖面呈棕色(10YR7/6)或黄棕色(10YR7/8)。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黄红壤相当于湿润富铁土。

山原红壤

分布于云贵高原1800~2000m的高原面上,受古气候和下降气流焚风效应深刻影响,有别于江南丘陵上的红壤。山原红壤土体干燥,土色暗红(2.5YR4/8),土体内常见铁磐;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伴有三水铝石;粘粒的硅铝率为SiO2/AI2O32.2~2.3;PH5.5~6.0,盐基饱和度70%左右;铁的活化度60%~65%,富铝化程度不如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山原红壤相当于干润富铁土。

红壤性土

分布于红壤地区低山丘陵,与铁铝质石质土及铁铝质粗骨土组成复区。其特点是:土层浅薄,具有A(B)C剖面,色泽较淡,有或无红棕或棕红色薄层(B)层。

红壤的土类区分

与黄棕壤的区别

黄棕壤系北亚热带地带性淋溶土,淋溶粘化较红壤明显,但富铝化作用不如红壤强而具弱度富铝化过程。粘粒的SiO2/AI2O3为2.5~3.3,粘土矿物既有高岭石、伊利石,也

有少量蒙脱石,PH5~6.7,盐基饱和度30%~75%。

与黄壤的区别

黄壤比红壤年平均气温低而潮湿,故水化氧化铁和铁活化度较高(10%~25%),土呈黄色(2.5Y8/6)或橙黄色(2.5Y7/8),粘土矿物因风化度低,故以蛭石为主,高岭石、水云母次之,有较多的针铁矿、褐铁矿。且有机质含量亦较高(50gkg-1~100gkg-1。

红壤的改良措施

红壤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可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氮肥宜用粒状或球状深施,磷肥宜与有机肥混合制成颗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红壤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壤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壤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红壤-可种植物:种红壤一般可以种植稻米、茶、丝、甘蔗,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

防止红壤冲刷等措施提高红壤肥力。针对红壤有机质含量很低的情况,可种植绿肥,以提高红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氮素肥力。红壤速效磷普遍缺乏,增施磷肥,并提高其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增产措施。红壤施用石灰,一般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玉 溪 土 壤

玉溪土壤 玉溪市土壤有6个土纲、9个亚纲、11个土类,主要类型有 (1)赤红壤 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元江、新平,海拔400~1500米的盆地边缘低山丘陵地带。主要植被为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以樟科、木兰科为主的偏湿性植被。赤红壤又分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土3个亚类。玉溪市元江、新平等地有赤红壤;赤红壤土零星分布在坡高较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赤红壤分布区水热条件好,土体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较高,是发展双季稻、陆稻、玉米、甘蔗、茶叶、紫胶、芒果等粮经作物和经济林木的基地,是玉溪市生产潜力最大的土壤资源。 (2)红壤 红壤是中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全市8县1区海拔2300米以下的残存高原面、湖盆边缘和中低山地。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以次生植被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或松栎混交林和灌草丛为主。 红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深厚古红色风化壳和古土壤。古风化壳可以由不同母岩形成。但以泥质岩类和碳酸盐岩类母质发育的红壤居多,红壤分布区水热条件好,耕地面积大,虽然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低,缺磷,但增产潜力大,是全市粮、油、烟的主产区。 (3)黄棕壤 黄棕壤是红壤与棕壤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分布于本市海拔2300m以上山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成土母质主要是泥质岩类、酸性结晶岩类、紫色岩类和碳酸盐岩类风化物。土体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呈酸性反应。分布区雾露多,湿度大,适宜发展茶叶等经济林木。 (4)棕壤 棕壤一般分布在海拔2300~3000m的山地垂直带谱中。植被以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成土母质以紫色岩类、酸性结晶岩类、基性结晶岩类和碳酸盐岩类风化物为主。一般土体较厚,有明显的粘化层,结构较好,自然肥力高。棕壤区森林资源丰富,是重要林区之一。 (5)暗棕壤 暗棕壤是温带山区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森林土壤。集中分布在新平哀牢山海拔2700~3137m的山地垂直带谱上。成土母质主要有酸性结晶岩、泥质岩和灰岩等。腐殖质层聚积明显,有轻度淋溶和粘化现象。分布区为森林,湿度大,林下苔藓密布,是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6)燥红土 燥红土是一个特殊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元江等干热河谷海拔1300m以下的地区。燥红土分布区多为封闭河谷,焚风效应明显,气候干燥,年干燥度1.9~2.8,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3倍甚至以上。植被为稀树灌草丛,如明油子(坡柳)、余甘子、虾子花、扭黄茅、仙人掌、霸王鞭等耐旱植物。成土母质主要是石灰岩、花岗岩、老冲积物和玄武岩的风化物。燥红土矿物风化度低,土壤淋溶作用弱,盐基有表层聚积趋势,多呈微酸至微碱性反应,盐基饱和度较高,土壤粘粒硅铝率2.2~2.8。 分布区光热资源丰富,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冬季气温高,是一个“天然温室”,可发展冬早蔬菜和咖啡、胡椒、芒果、青枣等热带经济作用。目前生产上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干旱缺水,解决灌溉问题后,可充分发挥土壤生产潜力。 (7)紫色土 紫色土属岩性土,全市8县1区均有分布,以滇中红层区紫色土分布最为集中,植被滇中地区为云南松林、松栎混交林;成土母质为中生代紫色砂页岩风化物。紫色土一般磷、钾含量比较丰富,胶体品质较好,酸碱适中,宜种性广,适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云南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资源。问题是土体薄,土壤侵蚀严重,要注意用养结合,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8)石灰(岩)土 石灰(岩)土是发育在石灰岩上的一种岩成土,广泛分布于全市8县1区的石灰岩地区。原生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多数遭到破坏;次生植被以稀树多刺灌丛和草被为主,多喜钙植物,如柏、黄连木、火把果、铁线草、蜈蚣蕨等。 (9)新积土(冲积土) 冲积土是在不同冲积母质上发育的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元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和湖盆坝区及山谷出口处的冲积、洪积扇(裙)上,是全市面积较小而分布又广的一个土壤类型。成土母质为冲积、洪积和湖积物。冲积土系多次沉积成

庐山植被与土壤

浅析庐山的植被与土壤 08地理科学一班张丹 0810030118 实习地点: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 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主要内容:庐山的植被与土壤。庐山植物概况、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 动态和分布规律。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区系特征。庐山植物分布种类及丰富,据初步统计有2231种,1019属,其中蕨类植物41科83属217种,裸子植物9科34属94种,被子植物154科902属1017种,庐山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的稀有和珍贵的植物,野生种的比例相当高,达91.8% 。由表 1 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1)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特别是亚热带种类是庐山植被的主要成分。 2)温带、热带区系成分的渗入,反映了庐山植物区系过渡性的特点。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阔叶林和针叶林。 (一)、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

山地红壤钼肥不同用法用量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山地红壤钼肥不同用法用量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莉杜红统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2期 摘要:为提高广南县山地红壤种植花生的产量和产值,采用钼酸铵不同用量拌种和不同浓度溶液在花生初花期、盛花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钼肥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山地红壤旱地种植花生,每千克花生种子用2 g 钼酸铵拌种或在花生初花期、盛花期各喷施一 次0.1% 浓度的钼酸铵溶液,能产生显著的增产作用。 关键词:山地红壤;钼酸铵;花生;产量;经济性状 花生是广南县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市场价格高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具有经济价值高、用途广、营养好等特点,种植花生有助于农民增收脱贫,对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南县旱地以酸性山地红壤为主,酸性红壤中有效钼易与游离铁铝作用形成沉淀,降低了土壤中有效钼的含量,从而造成酸性土壤很容易缺钼。为此,对广南县山地红壤种植花生进行钼肥用量用法田间试验,以期为钼肥在花生上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 花生, 品种为广南县本地小粒花生。 供试肥料:钼肥为(NH4)6Mo7O24·4H2O,化学纯试剂。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广南县珠琳镇阿卡黑村小组殷加友农户的承包旱地内,地块为山地,前茬为冬闲,土壤类型红壤,土壤质地中壤,土壤pH 值4.98,土壤有机质21.02 g/ kg, 水解氮126.7 mg/ kg, 有效磷6.5mg/ kg,速效钾104.5 mg/ kg,土壤肥力属中等水平。 1.3 试验设计 试验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设置2 个因素,即钼酸铵拌种(B)和钼酸铵溶液喷施(P)。钼酸铵 拌种分2 个水平,即B1 每千克花生种拌钼酸铵1 g,B2每千克花生种拌钼酸铵2 g;钼酸铵溶液 喷施也分2 个水平,即P1 用0.05% 钼酸铵溶液在花生现蕾初期和盛花期各喷1 次, P2 用0.1% 钼酸铵溶液在花生现蕾初期和盛花期各喷1 次。对照区(B0P0)用等量的清水拌种和喷施。试验 采用随机区组设.0计,共设9 个处理,每个处理3 次重复,小区面积30 cm2。拌种时用少量的温水将钼酸铵溶解,喷洒在花生种子上,边喷边拌,然后播种。供试花生于2018 年3 月3 日播种, 株行距为27 cm×27 cm, 每亩播种9200 穴,每穴留苗1 株,各处理除了钼肥施用不同外,其他 管理措施一致。8 月6-8 日成熟,收获时分别对整小区进行记产,每个小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 株进行室内考种,计算株高、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各处理各小区分开收割,单独 晾晒、称重,最后对产量及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

云南地理-第六章 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

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 第一节云南土壤 一、云南省土壤形成的地理环境 云南省的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的多样气候类型和垂直气候显著以及降水相对充沛和干湿季分明、地势特征与地形复杂多样和地貌分区、植被类型多和植物种类多、成土母质、栽培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云南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造就云南的土壤类型多样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其主要形成特点是: 1、地势变化与纬度变化复合,造成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 2、山川南北走向改变了土壤分布的基本格局。 3、古红色风化壳与现代风化壳交错出现,使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发生"倒置"现象。 4、土壤形成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地处中低纬度) 总之,地貌因子在云南的生物气候带的分异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了云南综合自然体在以垂直变化为主,相性、水平变化为辅的各种自然因子作用下,经过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一个独突的“立体自然景观”,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发育和发展。 二、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云南共有7个纲,14个亚纲,19个土类,34个压类组成。其中铁铝土占一半多。(图6-1) 1、铁铝土 1.1砖红壤 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宽谷盆地边缘。分布于云南省南部的热带北部边缘,海拔西部低于750 m,东部低于400 m.包括怒江、澜沧江、李仙江、藤条江下游河谷,坝区及元江中下游地区.共分3个部分: ①由潞西东南至孟定东南; ②自勐海西经景洪北向西至国界;③从江城东经元江至河口东北止。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土层。是发展橡胶、香料、南药、热带水果及经济林木的主要基地。面积为66.95万公顷。剖面一般为砖红色,PH为4.8—5.6呈酸性、强酸性反应。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和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富集过程。其有3个亚类: 1.1.1砖红壤 砖红壤亚类具有砖红壤土类的典型特征。 1.1.1黄色砖红壤 分布于云南河口,降雨量一般比砖红壤地区高500毫米左右。土壤黄化特征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一)、砖红壤 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 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 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 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五)、棕壤 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Ⅲ、一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六)、暗棕壤 Ⅰ、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Ⅱ、形成条件→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Ⅲ、一般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红壤

红壤 中文名称:红壤 英文名称:red earth;red soil 定义1: 中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由中度富铁铝风化作用形成的酸性至强酸性、含一定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土壤。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中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由中度富铁铝风化作用形成的酸性至强酸性、含一定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土壤。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二级学科) 简介 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铁铝性土壤。 红壤特征 一般红壤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物很多,其中包括了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红壤铁化合物常包括褐铁矿与赤铁矿等,红壤含赤铁矿特别多。当雨水淋洗时,许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铁(铝)最不易溶解(溶解度十的负三十次方),反而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一层层包覆于粘粒外,并形成一个个的粒团,之后亦不易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因此红壤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发育构造良好。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红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壤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饱和度低。红壤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红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分布面积最大;黄红壤亚类为向黄壤过渡类型,在本区均分布于山地垂直带,下接红壤亚类,上接黄壤土类;红壤性土亚类是剖面发育较差的红壤类型,主要分布于红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兴国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1.红壤典型土体构型为:Ah-Bs-Csq型(q次生硅积聚层)或Ah-Bs-Bsv-Csv。 2.红壤有机质通常在20gkg-1以下,腐殖质H/F为0.3~0.4,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分散性强,不易絮凝,故红壤结构水稳性差,因富含铁铝氢氧化物胶体,临时性微团聚体较好。 3.红壤富铝化作用显著,风化程度深,质地较粘重,尤其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粘粒可达40%以上, 4.红壤呈酸性一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5.0~5.5,底土PH4.0;红壤交换性铝

江西山地红壤土质改良

江西山地红壤土质改良 1.山地红壤主要问题 1.1土壤酸度大,PH一般在4-6左右。通常园林植物适应的在6-8 左右,喜酸植物在5.5左右。 1.2土壤养分缺乏,植物在低ph值下吸收NPK养分困难。尤其缺 乏P肥和中微量元素如镁,钙,硫等元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1.3土壤结构差,土壤持肥持水能力低。在干旱季节容易缺水。 1.4开垦后在雨季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养分淋失。 2.红壤改良主要技术措施 2.1水土保持 坡度大的保留原有植被,原有植被较稀疏的地方补种耐旱耐瘠薄树种;坡度较小的地块按照等高开垦,等高作畦,等高种植,或做成梯田状种植;坡度小的直接开垦种植。 地块设置排水沟渠,经沉沙坑后排入蓄水池或外部沟渠。一般在地块周边还要挖1-2米宽拦水沟。 2.2调节PH 一般使用石灰,石灰用量(7-PH)*20公斤每亩,分次施入。通常在50-100公斤每亩。如一次施入,需要在种植前提前一年施入。 施入季节一般在秋后春前。全部施入后一般在其后3-5年内,都无需施入。石灰长期施入容易导致土壤板结,二次施入时,要配合草木灰施入。一次性施入石灰较多时,易引起土壤有机质的快速

分解,所以通常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按不能混合施入。 2.3有机肥调节土壤结构,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 每亩施入有机肥或秸秆1.5-2吨,连续施入3年。 套种决明等绿肥直接翻入地中或套种花生,大豆等农作物。 2.4平衡施肥 由于养分含量差异大,测土施肥更有必要。一般施入生理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等,建议使用芭田的钙镁磷肥包裹NK的复合肥。 如果施入N肥,使用尿素比硫铵和硝铵对土壤酸性影响更小。 2.5耕作措施 深翻改土,一般深翻深度要超过根系范围分布区20公分以上,园林苗圃至少80公分以上。 3.红壤改良增加成本分析 土质较差的苗圃地土壤改良与一般苗圃用地比较需要增加以下费用: 1.石灰:100公斤*0.9=90元每亩 2.有机肥:2吨*2次*80=320元每亩(比一般地块多用2年) 3.人工费用:80元*2次=160元每亩(比一般地块多操作2年) 合计570元每亩。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科学生野外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壤地理学 专业班级14地理科学B 姓名(学号)尹永义1443206000113 指导教师(职称)王平(副教授) 实习时间2015年11月29日 实习地点吴家营松茂水库 开课学期2015-2016 学年第1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系

一.实习概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课堂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际的操作与认识。实习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 2015年11月29日,我们地理科学B班在王平老师的带领从早上9点开始从学校出发到呈贡松茂水区库进行了长达一天的土壤实习。借助松茂水库的地理土壤类型,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土壤结构以及土壤的五大主要成土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的功能。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复习和巩固课堂上已学过的基础知识; 2)掌握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学会分析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分布规律4)调查实习地区土壤类型及其主要形状特征,分布规律,改良利用和保育等5)学会应用调查资料和测定数据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工具:土铲、钢卷尺,取土刀,土 壤剖面记录表,标签,土壤标本盒,铅笔,尺 子,计算器照相机,擦头、背包等。 实习地区: 本次观察地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 吴家营镇大松子园村松茂水库距公路15m地 区。地处东经102°53′24″,北纬24°52′ 53″,是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的一个地域,地 形分布有山地,丘陵,低处还有水沟等,地形 多样,易于用来分析各个成土因素,对不同的土壤形成的差别,我们随着老师的脚步来到了松茂水库周边的山麓地带,在不同的坡面,地域进行了挖坑,分析,讲解等一系列过程,每到一个区域,老师都会给我们进行认真的,孜孜不倦的讲解,有很多上课不懂得地方也能顿时茅塞顿开,但依旧有很多部分不清晰,实习激发了我去探索,去查阅的兴趣。激发了我对土壤地理学强烈的求知欲。 二.实习内容 1)通过对松茂部分地区土壤类型与形成的环境的考察及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 面观察和分析,结合周边环境和成土母质,掌握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这五大主要自然成土因素和各个人为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类型的影响,深入的理解土 壤的垂直地带分布,人类活动对土壤农业生产的影 响等。 地形与气候松茂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山

土壤情况报告

土壤情况报告 篇一:土壤调查报告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 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 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 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 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 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

流的作用下,会部 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 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 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河源万绿 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 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 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 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

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 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 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保护 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 型。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 以上的山峰有大嶂 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低山在保 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台地和丘 陵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东部,海拔500m以下,丘陵地势较平坦。河流地貌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二十五)土壤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二十五)土壤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二十五):土壤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土壤中固态、气态、液态成分的体积分数,①②③④表示四种土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理想土壤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④土壤 A.是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土壤 B.缺水、干旱,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C.水分过多,植物缺氧,不能正常生长 D.有机质过多,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 4.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 衡山被称为“南岳”,位于湖南省。读衡山祝融峰垂直自然带及土壤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 11

5.从山下到山上,祝融峰的自然带及土壤出现变化的影响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水热D.光照 6.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形成的原因是 ①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 ②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 ③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薄 ④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PH值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沙化B.土壤酸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 8.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B.及时深耕土壤 C.适量掺沙改造D.增施速效肥料 土壤湿度表示一定深度土层的土壤干湿程度,又称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的高低受农田水分平衡各个分量制约,(在不受人类活动干预的情况下,土壤湿度的高低与当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平衡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地0-50cm深度土壤湿度季节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龙岩市土壤类别

福建省龙岩市土壤类别 (一)林地土壤 林地土壤(含岩石裸露地)占全市面积84.71%(1981年统计数据),主要有4个土类9个亚类。 红壤土类可分为: 红壤占林地面积46.04%。在海拔750米低山丘陵地带遍布,生产力水平中等。水热条件较好,土层深厚,肥力较高。适宜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及果茶等。 红黄壤占林地面积28.80%。主要分布于北、西和东部山地海拔700~1000米的中山中部,立地条件较好,表土层厚,层次明显,质地较粘重。宜发展用材林。 暗红壤分布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谷和丘陵地带。表土层呈暗红色,层次清楚。面积小(占林业用地0.53%),宜发展用材林。水化红壤多分布在盆谷边缘和低山丘陵低洼处,土壤湿度适宜,质地较粘重。占林地的1.45%。是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果林的良好用地。 粗骨性红壤面积小,只占林业用地的16%,主要分布在少数山丘陡坡处,土层薄,肥力较差,不利于林木生长。 黄壤土类可分为: 黄壤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上中山上部。占林业用地面积15.55%。为垂直地带性土壤,土层较深厚,适宜发展用材林。粗骨性黄壤多分布于高海拔陡坡处,占林业用地面积1.54%。

土层浅,常见石头裸露,林业生产中利用价值不大。 山地草甸土是境内垂直分布最高的土壤。占林业用地面积 0.18%。在海拔1200~1800米中山上部平缓地段,土壤层厚,土质疏松,以轻壤沙壤为多,多禾本科草丛植被。 紫色土成土母质是紫色页岩、砂砾岩、粉砂岩的风化物。呈斑状分布。抗蚀性弱,侵蚀严重,土层浅薄。占林地土壤的4.48%。宜发展油桐、乌桕等。 林地土壤养份平均含量表 项目占林地面积 (%)有机质 (%)含氮 (%)碱解氮 (PPM)速效磷 (PPM)速效钾 (PPM)PH值 红壤红壤46.044.630.146158.418.2107.14.7 水化红壤1.453.680.15327.4107.14.0 暗红壤0.534.750.14027.390.34.8 粗骨性红壤0.167.060.10915119.057.05.0 黄红壤28.805.600.16514212.5102.54.8 合计76.98 黄壤黄壤15.556.380.191223.98.4112.24.7

红土

红土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红土 英文名称: laterite 定义: 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一般呈褐红色,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而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特性的土。 应用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岩石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土力学(水利)(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红土之土壤 红土的特征 红土的分布 红土的分类 红土的利用 主要成土过程 红土剖面特征 改良措施 可种植物种 红土与网球 红土与球场 红土场特点 红土场构成 红土场选手 “红土”的称号 红土与矿产 红土型镍矿 开发的进展 同名的高原 相关的歌曲 红土之油画 1.《红土山坡》 2.《在天一方》 红土之网刊 红土之土壤 红土的特征 红土的分布 红土的分类 红土的利用 主要成土过程

红土剖面特征 改良措施 可种植物种 红土与网球 红土与球场 红土场特点 红土场构成 红土场选手 “红土”的称号 红土与矿产 红土型镍矿 开发的进展 同名的高原 相关的歌曲 红土之油画 1.《红土山坡》 2.《在天一方》 红土之网刊 展开 红土 编辑本段红土之土壤 红土的特征 红土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红土。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土又称为红壤。一般红土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物很多,其中包括了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红土铁化合物常包括褐铁矿与赤铁矿等,红土含赤铁矿特别多。当雨水淋洗时,许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铁(铝)最不易溶解(溶解度十的负三十次方),反而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一层层包覆于粘粒外,并形成一个个的粒团,之后亦不易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因此红土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发育构造良好。红土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红土,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土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饱和度低。红土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红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分布面积最大;黄红土亚类为向黄壤过渡类型,在本区均分布于山地垂直带,下接红土亚类,上接黄壤土类;红土性土亚类是剖面发育较差的红土类型,主要分布于红土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兴国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庐山植被与土壤

浅析庐山的植被与土壤 实习地点:?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 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主要内容:庐山的植被与土壤。庐山植物概况、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区系特征。庐山植物分布种类及丰富,据初步统计有2231种,1019属,其中蕨类植物41科83属217种,裸子植物9科34属94种,被子植物154科902属1017种,庐山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的稀有和珍贵的植物,野生种的比例相当高,达91.8% 。由表 1 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1)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特别是亚热带种类是庐山植被的主要成分。 2)温带、热带区系成分的渗入,反映了庐山植物区系过渡性的特点。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阔叶林和针叶林。(一)、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土壤

题目《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系(院)名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地理科学 学号1114010110 学生姓名贲响妮 指导教师姓名罗献宝老师 二〇一三年六月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土壤作为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是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经由岩石风化过程和生物因素主导作用下的成土过程所形成。此次野外调查实习,就是要我们通过土壤剖面去考察和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形成发育过程、认识它的成土因素及土壤的分布规律。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印证、巩固、充实并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6月16日:武鸣县境内大明山山脚 6月17日:马山县古零镇弄拉自然保护区 6月18日:上林县境内大明山自然保护区 三、实习工具 铁铲、小刀、卷尺、白瓷板、比色卡、PH指示剂、蒸馏水、采样袋。 四、实习须知 (一)土壤剖面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能在路旁、住宅周围、沟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挖掘土壤剖面注意事项 1、剖面的观查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合理地方,不能阻碍观察。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三)土壤剖面的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土壤剖面构型如图1所示: 森林凋落物层草毡层 腐殖质层 泥炭层 淋溶层 土体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图1) 五、实习内容 (一)大明山土壤调查 6月16日------武鸣县境内大明山山脚 6月18------上林县境内大明山自然保护区 A、大明山概况 大明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大明山全长五十公里,宽10 公里到30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龙头山高1760米。山体中心主要是寒武系层的砂岩(石英砂岩)和板状页岩、千枚岩及少部分变质岩所构成,周围有泥盆系的砂岩,少数部分

衡山土壤实习报告(―)

衡山土壤实习报告(―) : 衡山地处湘江中游,位于北纬27°10′~27°20′,东经 112°34′~112°44′,北起福田镇,南至樟木市,东起南岳镇,西 至界牌,面积约为342平方公里,自隋文帝起,衡山被誉为天下南岳。衡山的植被、土壤和地质地貌发育都比较典型,我们在 2008年5月25日 ~ 2008年5月30日 对衡山进行了实习考察,学到了许多有关生态、土壤和地质地貌方面 的知识,我们还亲身体验了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 及方广寺之深。 1.衡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衡山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属于受一定程度变质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由于断层发育,前山多悬崖峭壁,地势陡峻,后山较平缓。矿物组成 长石约50%,石英30%,黑云母10%,还有白云母、斜长石和金红石等。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的伟晶质花岗岩,节理发育,抗风化能力弱,形成几米到数十米厚的风化层。衡山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土层深厚,质 地较轻,为砂壤或砂土。花岗岩外围分布有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前泥盆 纪的浅变质岩,这些地区发育的土壤土层较薄,质地粘重。衡山山麓 地区,东部主要为花岗岩,具三组节理,常有石英脉。西部主要为第 三纪红色岩系和志留奥陶纪石英砂岩及千枚状面岩,在岩性方面,红 色岩系比较软弱。自喜马拉雅运动以后,衡山东西两侧发生巨大断层,形成许多高峰、断崖和峡谷等。在上述地质地貌条件下,土壤成土母 质多为花岗岩风化后的残积物和堆积物,剖面多砾石。 衡山土壤形成的气候和植被条件

海拔500米以下低山和山麓 海拔70米处年平均温度17.5℃,最冷月平均温度 5.0℃ ,最热月平均温度29.7℃,年降水量 1509.5毫米 ,以3~6月雨量最多,无明显干季,年蒸发量1200毫米,年相对湿 度在80%以上,其中2~5月相对湿度高于90% 常绿阔叶林的苦槠、甜槠、面槠、青栲、石栎;针叶林的马尾松、杉木、毛竹;人工植物有油茶、油桐 红壤化过程不断进行,发育为山地红壤 海拔500~1200米 本地区年平均温度约15℃,最冷月平均温度3℃,最热月平均温度26℃,年降水量为1500~1800毫米,年相对湿度在85%以上,海拔 560米处的半山亭年平均降水量为 1659.8毫米 常绿阔叶林的青栲、石栎、冬青、厚叶山矾、云绵杜鹃、苦槠、甜槠、面槠;次生灌丛草地的茅栗、箭竹、映山红、美丽胡枝子、野珠兰、 湖南连翘、大青、芒草、野古草 生物气候条件很适合山地黄壤和山地准黄壤带,土壤受水分影响呈黄色,发育山地黄壤和准黄壤 海拔1200米以上 本地区气温低、湿度大、云雾多、日照短、风力大,祝融峰年平均温 度为11.3℃,最冷月平均温度0℃,最热月平均温度21.3℃,年降水 量2130毫米,年蒸发量1000毫米,年相对湿度在85%以上,其中

土的有机质含量

土的有机质含量 土壤学实验分析一 差异的原因。1 经过试验测得0——20CM的红壤土和菜园土其有机质的含量分别是6.04g/kg和11.07g/kg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下1 壤有机质的产生与来源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动植物残体 括各种微生物的残体。.这部分来源相对较少。但对原始土壤来说 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菜园土和红色土壤的有机质的来源差不多相同 人为的改造使菜园土的有机质含量很高 是采自砍伐炼山后挖穴种植树木4年后的土壤 以其有机质的含量明显低于菜园土的。2 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一般分为化学转化过程 三个部分。①化学转化过程主要包括生物学以及物理转化过程。生物学转化过程又分为腐殖化过程和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和矿质化过程都发生在土壤之中

②生物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主要包括土壤中的一些细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日常活动对土壤有机物的含量的影响。由于菜园土人为管理因素很大 菜园土壤的孔隙大 痒的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能力加强,分解能力土壤的能力加强 2 同土层有效磷差异的原因土壤有效磷 0——20CM的红壤土和菜园土其有效磷的含量分别是1.02g/kg和31.11g/kg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下1土壤中磷的来源一方面是土壤中固有的 有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分解。菜园土和红壤土都是地面土层 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能力加强,分解能力土壤的能力加强

量高于红壤土。2①土壤的PH 经过实验的测定PH比菜园土的PH低PH 在6——7的时候PH 偏酸性而菜园土的PH接近中性 红壤土。②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状况可影响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的含量高于红壤土。③人工灌水对有效磷的影响菜园土壤是人工管 ④土壤活性Fe,Mn,Al的含量 的Fe,Mn,Al 分析相同土壤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产生差异的原因 1 析相同土壤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产生差异的原因 0——20CM与20——40CM的红壤土和菜园土其有机质的含量分别是6.04g/kg, 11.07g/kg和2.92g/kg ,9.07g/kg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下10摄氏度以下 0——35 10 速率提高2——3

土壤类型:(山地)红壤

土壤类型:(山地)红壤地点:赛阳镇凤凰村4组海拔:190米此处土壤剖面代替东林寺的剖面。 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 气候:感觉较热,可能有35℃,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 植被: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地形:红土岗地; 地下水位:枯水段; 成土过程:问题:红壤的两个成土过程?脱硅富铁铝过程和有机质积累过程。 母质:第四纪红色粘土;是在第四纪中更新世(Q2)形成的,第四纪的两个冰川时期之间的间冰期(第四纪有四个冰期和三个间冰期),气温非常高,空气非常潮湿,湿热,就像烧砖,温度高时变为红色。有四个层段:(1)均质红土层;(2)铁锰结核胶膜层(焦斑层);(3)网纹层:红白相间的网纹,有黑色的铁锰结核,红色中有一条一条白色蠕虫或树枝状的条状物;(4)砾石层:冰漂砾,经冰川长距离搬运的石英岩和花岗岩的砾石。 氧化铁的类型: 赤铁矿赤褐铁矿针铁矿褐铁矿 Fe2O3Fe2O30.5H2O Fe2O3 H2O Fe2O31.5H2O Fe2O32-n_H2O 红色红棕色黄棕色黄棕色黄色 层次:A h:0-14cm,腐殖质层,有机质较少; B:14-65cm,均质红土层; B s:65-155cm,铁锰结核层; C sv:155cm以下,网纹层(红白黄相间)。 附:脱硅富铁铝过程:*脱盐基:在湿热条件下,硅铝酸盐矿物发生强烈的水解,释放出盐基,使风化液呈中性或微碱性。这样,一方面是盐基离子不断自风化液中流失; *脱硅:另一方面是分解产物中的硅酸在碱性风化液中扩散而随盐基一同流失(硅酸淋溶)。 *富铝化:在这种强烈的脱盐基与脱硅过程中,铝、铁、锰、钛等元素在碱性风化液中发生沉淀而相对富集于原来的土层中。所以,这种铁铝等的富集与含量增加与硅酸含量的大量淋失是相对而言的,这与灰化B层的铁铝锰的淀积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6章 红壤类土壤(铁铝土)解析

第6章红壤类土壤(铁铝土) 铁铝土:又称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包括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和黄壤等4个土类。铁铝土由于它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所处地形又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故其开发利用价值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壤资源。共性:①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铁、铝,是不同程度富铝风化的产物;②主导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大多数具有多元发生,即形成于古老富铝风化壳。 1.分布情况 呈三个土壤带分布于我过南方: (1)北纬22°以南砖红壤广东雷州半岛、海南、滇南及台南等地 (2)北纬22°—22°赤红壤南岭山脉以南(广东西部和东南部、广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云南部分地区) (3)北纬22°—22°红壤和黄壤大巴山和长江以南地区 其中红壤主要分布于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黄壤主要分布于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2.形成条件 砖红壤:热带雨林、季雨林。 赤红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 红壤和黄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偏干,黄壤偏湿)。 3.基本成土过程 3.1脱硅富铝化过程 (1)脱盐基酸化,肥力下降 (2)铁铝相对富集,形成铁铝残余聚积层。表现为铁子、铁盘等结核。粘粒的硅铝率(Ki =SiO2/Al2O3)和硅铝铁率(Saf=SiO2/R2O3)的不断降低,粘粒矿物由2:l型向1:1型和铁、铝氧化物简单化的矿物演变。 (3)形成大量的游离氧化铁(铁的游离度):砖红壤:85%;红壤:50%-60%。进而使土壤染成不同颜色。 赤铁矿赤褐铁矿针铁矿褐铁矿 Fe2O3Fe2O3.5H2O Fe2O3 H2O Fe2O3.1.5H2O Fe2O32-n.H2O 红色红棕色黄棕色黄棕色黄色 (4)随着粘粒Ki值降低,粘粒矿物简单化,胶体品质变差,负电荷减少,并产生正电荷,净负电荷减少,保肥力减弱。 3.2我国几种土壤的脱硅富铝化特征 (1)我国大面积红壤具有深厚的红色土层,受到古气候的深刻影响,其粘粒Ki值较低。 土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 Ki值 1.5-1.8 1.7-2.0 1.9-2.2 2.0-2.5 (2)脱硅富铝化程度不同,粘粒矿物的组成也不同 3.3养分的生物富集过程 养分的循环迅速而强烈。体现: (1)合成量大 (2)分解速度快 (3)耕层富盐基作用耕层富盐基作用(生物自肥作用):植被将分散下移的养分集中地表而表土养分含量增高的过程。 4.砖红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