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民自治_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_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

村民自治_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_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

村民自治_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_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
村民自治_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_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

村民自治: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

——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

石佑启 张显伟?

摘 要:在村民自治实践中越来越暴露出现行制度的粗陋;就村民委员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而言,可资利用的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救济、权力机关救济及司法救济等,而这些机制存在制度上的困境。从快速解决选举纠纷,维护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和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视角,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的村民自治监督机构,保障该机构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其效用;同时需要明确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指导作用,实现国家公权力与基层自治权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 选民资格;纠纷解决; 机制建构

推行村民自治是发展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一场伟大实验,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已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民主选举村委会几乎成为广大农民的“节日”,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同。然而,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也越来越暴露出现行制度的粗陋,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村民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建构缺失。1998年11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制度,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村委会选举实践中,对选民资格争议应当如何处理,《村委会组织法》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制度建设滞后于民主实践,大量的选举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影响村委会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减损村民自治的效果。本文仅对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作些探讨,审视现行制度的困境,探求解决该类纠纷的理性路径。

一、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简述

选民资格是指选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2条规定:“年满18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据此规定,在村委会选举中,判断一位村民是否具有选民资格,或者说

?石佑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显伟,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是否有权利参加本村的此次投票选举活动,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年龄条件,到选举日这一天必须年满18周岁;二是属地条件,必须是本村村民;三是政治条件,没有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此外,精神病患者、严重智力障碍人士等,由于不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和正常的精神状态,在其犯病期间停止选举权利。

在村委会选举实践中,年龄条件和政治条件都比较好掌握,没有多少伸缩的余地,因其所引发的选民资格纠纷不多。而较难把握的是属地条件。选民是以村民为基础的,是村民中符合年龄条件和政治条件的那部分村民。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给村民一个明确的界定,具体操作较复杂。多数地方以“户籍”作为“村民”的认定标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放松,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户籍管理的漏洞越来越多,村庄内的户籍状况更是纷繁复杂。比如农转非、蓝印户口、小城镇户口、挂靠户口等,出现了农业户口中的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等新问题”,①于是“本村村民”的界定就不那么简单了,仅仅套用户籍显然是不合理的。

部分地方村委会选举法规在此方面作了一定程度的努力,如《吉林省村委会选举办法》第13条规定:“具有选民资格的村民,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的村进行登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村民选举委员会确认,可予以登记,但是应当及时通知其户籍所在地的村,其户籍所在地的村不再对其进行选民登记:(一)结婚后,在配偶所在地的村居住一年以上,户口尚未迁入的;(二)已经转为非农业户口,但仍在原村居住并履行村民义务的;(三)其它户籍不在本村,但已经居住三年以上,履行村民义务,本人提出申请的。” 《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13条规定:“选民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的村进行登记。有特殊情况,户籍不在本村的人员,是否在本村进行选民登记,由本村具体选举办法确定,但每一选民只能在一地登记。”总体来说,这些规范比较简单,不能完全涵盖“村民”概念上出现的复杂情况,由此引发的选举争议接连不断。例如,农转非以后仍居住在本村的人算不算本村村民,非本村村民(大学生、志愿者等)是否有权参加村民委员会成员竞选,户籍不在本村的人员是否可以登记,空挂户是否予以选民登记,等等。在很多情况下,选民资格争议的背后是因为有经济利益的关系,选举权往往代表着一定的经济权益,获得了选民资格,就获得了相应的权益与保障。因此,村民的概念已不是简单的自然地域的概念,它是附加了复杂经济条件并带有城乡分割特征的身份概念(相对应的是居民身份),从法律上界定村民的概念并非易事,它同农村经济制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认定村民资格必须考虑其经济权利身份。

在村委会选举中,对符合条件村民的选民资格予以确认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步骤之一,选民资格确认程序结束的标志是选民名单的公布。本文讨论的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是指公民个体对村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民名单有异议而引发的纠纷,其纠纷的主体双方分别为提出异议的公民个体和村选举委员会,纠纷的内容是对已公布的村选民名单有异议,认为已公布为村选民的某人不具有村选民资格,或者认为未公布为村选民的某人具有选民资格,应该

①詹成付:《选举权利与司法救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登记在村选民名单上。

村选民名单是确定村选民资格的重要依据,列入村选民名单的公民个体才能参加选举。选民登记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由于人口的流动、户籍管理的漏洞、公民的年龄、政治权利的变化等原因,公布的村选民名单可能会出现差错,如把有村民选举权的公民漏列,或者把依法不具有村民选举权、不能行使选举权的人误列入选民名单。为了纠正村选民名单中的错误,有必要让有村民选举权而未被列入名单的公民提出异议,也有必要让其他公民指出名单中的错误。为此,就要设计相应的异议处理机制,这既可以保证有村民选举资格的公民行使和实现自己作为村民的自治权利,又可以防止没有村民选举资格的人非法参加村民选举。

二、制度困境:现行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剖析

从现行立法看,针对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的解决尚缺乏明确的途径,实践中可资利用的纠纷解决机制大致有人民调解、行政救济、权力机关救济及司法救济几种,而这些纠纷解决途径均存在制度困境。

(一)人民调解

《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对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作了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有学者认为村民选举属于村民自治范畴,因此引发的选民资格争议应属于民间纠纷的范畴,应该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①我们认为此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人民调解机制和其他任何调解机制一样,其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所调解的纠纷属于因私权益引发的纠纷,而村民选举权纠纷中,纠纷当事人所争议的权利已经超越了私权利的范围,而进入宪法性法律——村委会组织法所保障的公权利范畴,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该争议还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对自治权不能进行任意处分,调解的空间十分有限;第二,作为调解的主持方应该有能够中立地调解纠纷的可能,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理性,而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群众性组织,何况现实境况下,不少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是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成员兼任的,缺失形式上中立的外观;第三,村民选举资格纠纷的双方主体是公民个体与村民选举委员会,对公民个体与村民选举委员会间选民资格纠纷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和对村民选举委员会选民资格错误认定行为的纠正勾连在一起,该纠纷的解决意味着对村民选举委员会行使权利行为的监督。那么谁拥有对村民选举委员会行使村民自治行为的监督权呢?我们认为理应是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主体,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之规定,村民选举委员会是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选举产生的,从现代代议制原理出发,有权监督村民选举委员会职务行为的应是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对村民选举资格纠纷施以解决更具有正当性。让人

①卢福营:《冲突与协调——乡村治理中的博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页。

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村民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的主体,不甚妥当。

(二)行政救济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有学者据此认为,村民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可以通过行政途径予以解决,由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主要是民政部门)来处理。①笔者以为通过行政机制解决村民选举中选民资格争议,也面临着制度困境。其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所规定的权利人是村民,只有具备村民资格的人才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要求政府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调查处理,而村民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恰恰多为是否为“村民”的争议,换句话说,根据该条规定,异议的公民个体是不一定有权利举报并要求政府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的,或者我们可以说要想启动第15条规定的行政救济途径尚需要经过一个是否具有村民身份的认定途径,认定为是村民之后才可以启动行政救济;其二,村民选举中的选民资格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是村民自治权中原初性的权利,由国家行政权施以监督来解决村民选举资格的有无,极有可能侵蚀村民自治权,尤其是在目前国情下,这种可能性会更高,这也是采用行政救济机制的阻碍;其三,现代意义下的政府不能成为消极、无为的政府,但全能政府的神话早已证明是行不通的,政府对村民自治权行使过程所起的作用应该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所规定的那样,是指导、支持和帮助,而不是运用国家行政权力进行强干预。解决选民资格纠纷实质上看就是确定某公民村民选举资格的有无,这显然是具体行使行政权力解决纠纷的行为,与指导、支持和帮助的立法精神不相契合,况且,让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解决村民选举中的选民资格纠纷极有可能使政府遭致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遇。

(三)权力机关救济

有学者认为,权力机关对村民选举中的选民资格纠纷进行处理,对有异议的公民施以救济,其法律依据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②还有学者讨论应当注重发挥人大在解决村民选举纠纷中的作用,构建村民选举纠纷的立法权争议解决机制。③权力机关的救济机制同样存在制度困境。具体表现有:其一,如上文所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针对的救济对象是村民,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异议公民个体,因此《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不可成为权力机关解决村民选举资格纠纷的法律依据。其二,缘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处于权力机关或掌舵者的地位,由其作为具体纠纷的解决机关有失妥当,这有可能降低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我们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介入村民自治事务的主要方式应当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以及对这些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进

①韩福东:《民选村官非法被撤,遭遇司法救济瓶颈》,载《检察风云》2004年第6期,第27页。

②高韫芳:《当代中国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③石明磊:《论村民选举纠纷及其立法解决》,载《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2期,第65页。

行监督检查的方式介入,而不应该是对具体事项的干预或解决。其三,从救济的有效性上讲,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实行会议制度,提起程序和作出决定都相当困难,而选民资格纠纷的解决对效率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及时处理。因此,对于个体来说,其提供的救济还不如行政机关来得直接和有效。

(四)司法救济

不少学者建议将村民选举纠纷纳入诉讼途径,由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的方式对公民个体的选举权施以救济,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可适用《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审理。《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公民不服选举委员会对选民资格的申诉所作的处理决定,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前向选区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笔者认为,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不属于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选民资格案件。《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的选民资格实际上是指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宪法上赋予公民的在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选举资格,是一项宪法赋予的政治权利。村委会“选举”中的“选民资格”与《民事诉讼法》第164条所说的选民资格并不相同,自然村也不能等同于选区。村民要求确认所谓的选民资格问题,实际上是要求确认具有本村“村民”资格的问题。因而,这类案件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的选民资格案件,不能适用选民资格案件程序审理。实践中此类纠纷诉至法院也经常被法院驳回,如,2002年6月20日,温州市鹿城区南门街道丰收村上演了一幕“破坏选举”事件。当村委会换届选举正在进行投票表决的时候,早已聚集在村委会门外的一群老人和妇女冲进屋内,将选票和票箱撕得粉碎……本应平静的村委会选举为什么闹出如此大的冲突?原来,这群撕选票和票箱的妇女和老人是因为自己的选举权被剥夺,才被迫出此“下策”。 该村一共有600多名选民,由于各种原因被剥夺选举资格的竟然达210余人,剥夺这些村民选举权的是村民选举委员会。被剥夺选举权的农民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安置户”,即原来村子耕地被征用后,一些农户随之被安置到工厂里上班,但是他们的户口没有迁出本村,仍旧住在村子里,村民选举委员会认为,他们已经参与分配过村集体的财产,已经没有资格享受村民选举权,这种情况的农民在丰收村大概有140余人;二是“农嫁城”的妇女,就是农村姑娘嫁到城市里,但户籍仍然在本村的,也没有选举权,属于这种情况的在丰收村大概有70余人。 对于这样的做法,“安置户”和“农嫁城”们显然不答应,他们屡次上访讨说法未果,甚至起诉到鹿城区法院,得到的却是一张“驳回起诉”的“民事裁定书”。法院称: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民对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可于期限内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在选举日前依法做出处理。本案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选民资格案件范围。①再如,张桂春和汤宝贵是浙江省武义县金星村的村民,在该村已经生活了50多年,享受村民待遇。两人在2004年下半年就被剥夺了参加所在社区选举(村主任)的权利,2005年1月份开始正式选举时就没有参加。2008年3月25日,村委

① 王文琦:《村委选举的选民资格之争》,载《浙江人大》2002年第10期。

会换届选举又要开始了,但在公布的选民名单中,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两人不得不去质问村委会,村里主要负责人答复说,两人不享受村民待遇,不得参加选举,这是全村党员社员代表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的。他们便向武义县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法院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虽规定了选民资格案件的诉讼程序,但这一程序适用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并不适用于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故本案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选民资格案件范围,遂裁定驳回二原告的起诉。①

总之,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有的纠纷比如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当运用行政公权力干预村民自治而引发的纠纷纳入诉讼途径,通过行政诉讼机制予以解决,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是有法律依据,但针对村民选举中的选民资格纠纷由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不论是通过行政诉讼还是经由民事诉讼机制解决,目前尚缺乏法律根据。当然,以一种实用主义的眼光看,通过修改现行《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村民委员会的选民资格认定行为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我们认为,行政诉讼可作为解决村民选举资格纠纷的一种机制。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主持村委会选举工作,其法律地位视为法律授权的组织,其所行使的主持村委会选举工作应是一种“公权力”,其所承担的应是一种“公共职能”,可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同时,如果村民选举委员会可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法院就可以深入考量村民选举委员会选民资格认定行为及其它主持村委会选举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这有助于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另外,因为行政诉讼中被告一般承担更重的举证责任,这对于保障村民自治权的充分行使也是有利的。

从更高远的视角论,行政诉讼并非是解决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的完美的机制,其制度困境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其一,法院是国家机关,行使的是国家审判权,由国家权力裁断村民自治权范围内的纷争,有侵蚀村民自治权的可能性存在,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行政审判体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会更大;其二,经过修改现行《行政诉讼法》,虽然可以将村委会选举选民资格纠纷纳入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法院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机制,以裁判形式解决该类纠纷,但法院裁判的执行困难,法院自身并没有重新组织选举的能力,村委会选举工作还是需要被告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举行,法院不能也无力重新组织选举以实现自己生效的裁判,维护法院裁判的应有尊严;其三,选举权包括村民自治选举权,牵涉体制问题,法院在现有力量下,能否从根本上很难解决这种纠纷,存在疑问;其四,从诉讼机制解决村民选举资格纠纷的实际效果论,在村民自治实践中,也有法院通过审理方式解决村民选民资格纠纷,青海省地方性法规还曾明确规定将村民选举资格纠纷纳入司法程序,进行诉讼救济,②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在村民选举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的设计方面,还有学者还提出了信访、行政裁决等机制,笔者认为,和上述解决机制一样,信访、行政裁决机制均非理性选择,也有悖村民自治的本质。因为村民自治本身就蕴涵抵制行政权力干预的理念,如果“上访”和“行政裁决”

①《法制日报》2008年5月5日。

②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办法》第20条。

机制在解决纠纷的掩盖下大面积地插手村民自治,则村民自治很容易面临行政权侵害的危险。

三、路径选择: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建构及运行

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争议解决机制的建构应契合村民自治制度的本质,不能违背国家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初衷,作为最基层民主制度模式的村民自治制度,其本质特征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其核心内容是村民自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村民自治制度框架内不可缺失民主监督机制。基于此,我们可以思考一种进路,即在村民自治制度的框架内建构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将其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应然组成部分。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小组会议是村民自治权的最高代议机构,是民主决策机构,由它选举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显然是村民自治权力的具体执行机构,它有权组织村民选举的具体工作,包括选民登记、确定选民资格、确定正式候选人、审查候选人资格、向选民介绍候选人情况、组织竞选、召开选举大会等等。可以说,在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框架内我们已经建构了决策机构,已经建构了执行机构,却缺乏村民自治权的监督机构。从理论上说,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小组会议有权对村民自治权的运行进行民主监督,但缘于它们均非固定的常设机构,其民主监督工作无法日常进行,监督的实际效果会受到制约。我们认为,从健全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视角,有必要专设村民自治监督机构,该监督机构暂且命名为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该监督委员会有权监督村民选举的整个过程,有权解决村民选举中的选民资格纠纷,有权对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行使自治权的行为进行日常监督。

(一)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的产生

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由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小组会议选举产生,对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小组会议负责,向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小组会议汇报工作,它和村民选举委员会的关系是互不隶属的平行关系,且一经成立,在本届村委会存续期间固定存在,和村委会的关系也是互不隶属的,它有权监督村民选举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有权监督村委会行使村民自治权的一切行为,有权解决公民个体所提起的村民选民资格争议,其组成人员不得兼任村民选举委员会委员,也不得兼任未来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等组成,具体人数应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对所监督或解决的事项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合议制工作原则。

设立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不仅是健全发展村民自治制度的应然举措,同时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实践中也有其模型可资借鉴。浙江省衢州市航埠镇已经自2002年9月始,分两批进行了“两监督一赔偿”的改革试点工作,在航埠镇各村又建立了专设对村民自治权行使行为进行监督的村民代表工作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作为常设机构,经常性对村民自治权行使行为进行监督,学界和政界认为,“两监督一赔偿”制度正是在村务公开和村财乡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民主监督的一种有益尝试,具有积极的效应和社会影响,此做法找到了

村级民主监督的新途径,推进了“以制治村”的进程,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①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处理程序和权力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选举中的选民资格案件在处理程序上无实质差别,可以参考民事诉讼选民资格案件特别程序之规定,包括提起、受理、处理几个步骤。

(二)村民选民资格纠纷的提起和受理

村民选民资格纠纷的提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其一,提起人必须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个人。既可以是与选民名单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也可以是与选民名单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任何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只要他认为公布的选民名单有错误,都可以提起异议,扩大村民选民资格纠纷案件异议权享有者的范围,有利于增强对村民选民资格认定工作的监督;其二,在提请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处理之前必须先向村民选举委员会申诉,实行申诉前置,公民认为选民名单有错误,必须在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5日内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先行处理,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3日内依法作出处理。申诉人对村民选举委员会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才能向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提起异议;其三,向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提出处理应当在选举日的5日前提出,这一期间属于法定的不变期间。如果离选举日不足5日才提请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处理,村民自治权监督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公民提请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处理后,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应及时审查,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应予受理,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要么告知异议公民向村民选举委员会申诉,要么驳回异议。

(三)村民选民资格纠纷的具体处理

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处理村民选民资格纠纷案件采用合议制,由三名委员组成合议庭,提请处理的公民和其它与异议选民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以及村民选举委员会对合议庭成员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合议庭在确定案件处理日期后,应通知异议公民、选举委员会的代表和有关公民参加。有关公民是指案件涉及其选民资格的公民,或为他人的选民资格提请处理的公民。通知有关公民参加,既有利于该公民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有利于查清事实。

合议庭在对选民资格案件进行处理时,应通知提请处理公民、选举委员会的代表和有关公民参加处理。合议庭在处理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必要时让各方进行辩论。村民选民资格纠纷案件必须在选举日前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决定书在选举日前送达提请处理公民和村民选举委员会。涉及有关公民的,还应该将处理决定书的内容通知有关公民。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的处理决定,是最终的决定,决定书一经送达即产生法律效力。

四、结语

在中国,村民自治是一种由农民自己创造的、活生生的社会实践,被不少学者誉为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它不仅需要宏大的思考进路,而且需要具体的机制设计,需要制度保

①宋彪:《分权与政府合作——基于决策制度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障。面对村民自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的问题不停地考问着现行的法律制度,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法律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应对社会实际提出的新的挑战,才能促进村民自治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建立一种法治状态下的名副其实的村民自治。村民选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就一个村来讲,选举程序一旦启动,就必须按照设定的路线,按部就班。从选举会的产生、选民登记、候选人的确定到投票选举和选举结果的公布,时间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当选举争议产生后,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对村落的社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村民选举的实践证明,选举中的大量争议之所以长期拖延,迟迟得不到解决,就是缺乏一个公正的来自于村民自己的纠纷解决机构。设立一个独立的村民自治监督机构,对快速解决选举纠纷,维护村民选举的公正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是村民自己的机构,由它处理村民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切合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本意,它必将更充分地激发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热情。

当然,村民自治并不能排斥国家公权力的适度介入,从政治社会学视角看,国家公权力适度介入对基层社会的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村民自治意识有待提高和村民自治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在村民自治权行使过程中,包括在村民选举村委会过程中,国家机关特别是基层人民政府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基层人民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应该起到推动、指导的作用。作为 “推动者”,基层人民政府应该推动村委会选举工作公正、合法进行;作为“指导者”,基层人民政府应该组织村民选举委员会负责人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培训,指导工作人员如何依法按程序组织与操作选举,基层人民政府应该派员参与村选举工作各个环节,指导工作,基层人民政府应该指导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依法开展自治权监督工作。基层人民政府要准确定位,放弃对村委会选举的操纵,实现由选举的操纵者到选举公正实施的推动者、指导者的角色转换,最终达致村民自治权与国家公权力的和谐共处、良性互动,这对推动我国的基层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办法

村委会换届选举办法 为了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甘肃省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选举办法。 一、本村第八次村民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人,其中妇女委员1人。村民委员会主任正式候选人应当分别比应选名额多1人,委员的正式候选人比应选名额多1人。 二、本次村民委员会换届实行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召开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由过半数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直接提名。 三、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并接受县、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机构的指导。 四、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村民选举委员会由新一届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提名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行使职责至新一届村民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时止。 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或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 五、本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日为2013年1 月13日,选民登记时间为2013年12月16日至2013年12月20日。 六、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包括户籍在本村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人员,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民委员会选举前,应对下列人员进行登记,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⑴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⑵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⑶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选民的年

村委会村民自治章程(同名44233)

村委会村民自治章程(同名44233)

村委会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章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联系我村实际,由全体村民讨论,民主制定。 第二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法建制、以制治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村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目标,调动村民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促进本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章程。 第三条村民自治是在党的现行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村民委员会具体组织管理本村的政治、经济及其它社会事务的一种制度。 第四条本章程是全体村民的行为规范,在章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第五条本章程由村民委员会具体安排实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执行。

第二章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第六条村民会议由户口在本村的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是全村最高权力机构。村民会议设立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及村里的各级人大代表、村民委员会成员组成。 村民代表必须是:具有一定的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热爱集体,关心群众,坚持原则,主持正义,有群众威信的村民,同时能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村民委员会反映,协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村民代表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必要时也可以经村民会议罢免和补选。 第七条村民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或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召开村民会议。召开村民会议,要有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 所作决定,要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村民会议也可分片召开。 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召开一次,在特殊情况下或有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提出可以临时决定召开。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参加。

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特点

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特点 " 20年来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始终不渝地遵循着一个鲜明的价值主题:保障与扩大选民权利,推进选举的民主化。在这一价值理念的导向下,村委会选举制度既对其他可借鉴的制度资源有所继承[10],又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目前我国民主程度最高的选举制度。 (一)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根据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安排,选民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比较充分的选择权,从而能够自主地、不受干涉地实现自己的意志。选民的选择权贯穿于选举的全过程,包括选民对选举主持机关的选择权,对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的选择权、对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的选择权,对最后当选者的选择权,对任期内村委会成员的重新选择权等等。比较有特色的制度设计有以下几项: (一)推选产生选举主持机关。作为选举的具体主持机关,村民选举委员会虽然是临时的,但在选举的组织与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

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举主持机关是选举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地方选举办法对村民选举委员会职责的规定,从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制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和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到选民登记、组织提名确定候选人,再到确定选举的具体时间地点、组织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总结和上报选举工作情况,建立选举工作档案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选举主持机关。 2、选举主持机关的性质影响选举的性质。选举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选举主持机关的组织与管理,如果选举主持机关是由特定的利益集团所任命或操纵,选举就会偏离选民的意志,成为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 3、选举主持机关的活动影响着公民选举权利的实现。法律所规定的静态的公民选举权利,必须依靠选举主持机关发动起来,才能成为现实。在有的选举中,选举主持机关是任命的,或由某些人挑选的,不利于保持中立性。在村委会选举中,为使选举主持机关只对选民的意志负责,选举制度对其产生、人数、回避做了如下规定:一选举委员会成员是由村民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防止它被某一组织或利益集团所操纵控制;二是组成人数为单数,一般不超过十一人,便于意见发生分歧时,能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投票表决做出

最新村民自治章程

总则 在党的领导下,根据本村实际情景,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实行自治。经两委研究,村民代表大会经过,特制定本村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和谐礼貌 第一条: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讲礼貌、讲礼貌、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尊师重教,拥军优属,扶贫助难,喜事新办,破除封建迷信,进取参与“礼貌户”评比活动。 第二章:村内秩序 第二条:每个村民都要学法、懂法、知法、用法,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讲究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不得损坏团体的一切财产和设施,否则照价赔偿。 第四条:不打架斗殴,不寻衅闹事,不做伤风败俗之事,严禁聚众赌博和地下六和彩、严禁造谣惑众、搬弄是非、诽谤他人,轻者受到道德的谴责,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条:为做好本村社会治安工作,外来人员需在本村居住的应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登记后方可入住,不享受本村民待遇。 第六条:严格遵守信访工作条例,经过正当渠道向上级反映问题,不参与越级上访、团体上访,不利用信访手段聚众闹事。 第三章:婚姻家庭 第七条:全体村民要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原则,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 第八条:婚姻自由,反对他人包办干涉,不借婚姻索取钱物。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和管理家庭财产。 第九条:赡养老人,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晚年幸福,对不尽赡养义务者,经批评教育无悔改表现的,将由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第十条:父母、继父母应承担未成年人或无生活本事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不准虐待病残儿;对继子女和养子女,严禁因家庭不和导致中小学生中途辍学。 第四章:土地管理

第十一条:村内所有土地属团体所有,村民仅有使用权。对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者,责令其退还土地,限期拆除地面建筑物。 第十二条:经济承包合同管理 (一)凡是承包、租赁团体土地(企业、商品房、果园、生产资料和各种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要服从村委会的统一规划,必须与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并按合同规定及时向村委会缴纳承包费和租赁费,对不履行合同,造成损失的,将依法处理。 (二)对团体和个人签订的各项承包合同,村委会要建档立卡,加强管理。对合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可按《农村团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村级建设 第十三条: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实行村民集中建房和采取农民新村统一安置。具体事项,由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公示三天后确定。 第十四条:自觉维护好村内公共卫生,不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杂物,搞好家庭个人卫生,自觉绿化家庭,美化环境,自觉维护街道整洁畅通,严禁堆物防碍交通。 第六章:依法行政 第十五条:村民应自觉维护村委会正常的办公秩序,支持和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执行公务。 第十六条:村委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民主化决策,依法办事,重大事情必须经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公示三天后方可执行。 第十七条:村两委干部严禁以权谋私,严禁挪用公款,严禁打击报复,违者要严厉查处。 第十九条:村财务收支情景,按每季度公开一次。 第八章:计划生育 第二十条: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充分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快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充分发挥村两委对计划生育的领导作用,自觉

村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

Xx村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草案)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制定本选举办法。 二、本届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选举工作由本届党(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支持。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任职资格条件: 1、应当是村民代表。 2、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法律意识强,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敢于监督,群众信任、熟悉村情、热心公众事业,并有一定的文化和财会知识等。 3、主任应为党员,提倡村党组织纪检委员或非村委会班子成员的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 4、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成员及配偶亲戚、近姻亲或有其他明显的特殊关系的人员、村报账员不得列入候选人。 四、大会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由村民代表大会从候选人中共选举主任、委员。候选人由村党支部委员会推荐,报乡镇纪委审查,确定候选人并公示7天,乡镇党委同意批复。选票按照姓氏笔画排序,实行差额选举。新一届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成员设5名,其中主任1名,委员4名。大会选举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选举主任,主任侯选人2名,实选1名,差额1名,落选的主任候选人,列为委员候选人,参加委员的选举;第二次选举委员,委员候选人5名,实选4名,差额1名。两次选举分别投票、记票和宣布结果。 五、大会选举,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收回的选票多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 六、出席本次选举大会有选举权的村民代表,有权对每位候选人投赞成票、不赞成票、弃权票和另选他人。赞成选票上候选人的,请在其姓名上方的“选举意见”栏内画“o”,不赞成的请在其姓名上方的“选举意见”栏内画“×”,,弃权的不画任何符号;另选他人的,请在“另选人姓名”栏右边空格内填写另选人姓名,并在其姓名上方的“选举意见”栏内画:“o”,不画“o”的视为无效。选票一律用钢笔或水性笔填写,符号要准确,字迹要清楚。

村委会 投票与选举办法

第五章投票与当选 第二十三条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投票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提前五日公布选举日投票的具体时间、地点、投票方式; (二)准备投票箱、选票和选举结果报告单; (三)布置选举大会会场和投票站,设立选票发放处、秘密写票处、投票处、代写处; (四)向村民公布或者说明投票方法和其他选举注意事项; (五)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投票箱应当符合安全、保密的要求;选票由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并加盖本村村民选举委员会印章。 第二十四条投票选举以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召开选举大会的形式进行。为便于居住分散的村民投票,可以增设投票站。选举时,应当设立秘密写票处。 对老、弱、病、残等无法到场投票的村民,经乡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指导组批准,可以设立流动投票箱,每个流动投票箱由三名以上工作人员负责,其中应当至少有一名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在流动票箱投票的村民,应当在签名簿上签名。 第二十五条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应当按照规定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期间外出不能参加投票的,应当自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公布之日起的七日内通过书信、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委托本村有选举权的近亲属代为投票,在本村没有近亲属的,可以委托有选举权的其他村民代为投票,同时告知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经核查,确认委托有效后,应当在选举日五日前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名单,并发放委托投票证。 每位村民接受的委托不能超过二人,且不得违背委托人意愿。村民的委托投票申请在委托投票名单公布后不得变更或者撤回。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参选人不得接受委托。 第二十六条每一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参加投票的村民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弃权,也可以另选其他村民。参加投票的村民凭选举证、委托投票证领取选票,独立填写后,投入票箱。 参加投票的村民因故不能填写选票的,可以委托除候选人、参选人以外的其他人代写。代写人不得违背委托人的意愿。 第二十七条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可以一次性投票选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也可以分次投票,先选主任,再选副主任,最后选委员。分次投票的,主任候选人未当选时,可以作为副主任的候选人;副主任候选人未当选时,可以作为委员的候选人。 具体投票方式由村民选举委员会确定,但不能由当选的委员推选主任、副主任。第二十八条投票结束后,所有投票箱都应当立即加封,并由选举工作人员在当日内送至大会会场集中。公开开封检票后,由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公开统计票数。计票结束后,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应当在统计结果记录上签字。 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参选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第二十九条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且收回选票数等于或者少于发出选票数的,选举有效;收回选票数多于发出选票数的,选举无效。 每一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者少于应选人数的,选票有效;多于应选人数或者选举同一人担任两项以上职位的,选票无效。全部书写模糊无法辨认或者不按规定填写的,选票无效;选票部分书写模糊无法辨认,可以辨认的部分有效,无法辨认

农村村民自治章程

农村村民自治章程 总则 第一条为了尊重和保障村民民主权利,推进我村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由全村村民大会通过,报上级党委、政府备案,全村村民共同遵守、执行。 村民 第三条凡永久居住在本村范围内,拥有本村户口,为本村村民。 第四条村民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同时拥有本章程赋予的权利及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五条本村1/5以上的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民委会成员,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经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第六条村民小组设小组长,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选举产生,可以连选连任。 村民会议 第七条村民会议由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第八条召开村民会议应有全村年满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方可举行。 第九条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数的过半数通过,方有效。 第十条村民会议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以上,由村民委员会主持召

开,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开村民会议。 一、村民会议职责: 二、制定、修改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三、审议村民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 四、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五、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 六、决定涉及全村村民的重大事项; 七、授权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 八、选举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组成人员。 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或者依法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召开村会议应当在召开会议前十日将会议内容公告村民,会后公告结果,接受村民监督。 村民代表会议 第十二条本村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可村民代表的推选,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十三条村民代表由村民小组召开本组村民会议推选产生,每个小组推选三名村代表,其中至少有一名女代表。 第十四条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召开应有应到会的2/3以上代表到会,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方有效。 第十五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在召开会议前十日将会议内容公告村

乡村村民自治章程范文

乡村村民自治章程范文 乡村村民自治章程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及上级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和我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守本章程。 第三条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党、政分工负责制,并建立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设立村务监督小组。 第二章村民委员会工作、村民代表会议及职责 第一节村民委员会工作 第四条村民委员会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负责全村的行政工作。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服从镇人民政府的领导,积极完成镇政府和村党支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六条建立健全村级人民调解、治安、民兵、治保、老年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并充分发挥这些职能部门在综合治理中的自治和领导指挥作用。

第七条组织村民学习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村民正确使用各种权利及履行应尽的义务。 第八条村民委员会在工作中要遵纪守法,廉洁勤政,坚持群众路线,不打击报复,不询私舞弊,执行公开办事制度,主动接受村民的监督。 第九条对不遵守制度,不履行应尽义务的村民,村委会按本章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向村党支部汇报处理意见。 第十条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要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每季度向村民代表汇报一次工作,把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节村民代表会议及职责 第十一条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组成,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代表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在村委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十二条村民代表会议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加强本村两个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村民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第三章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第四章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第五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三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原则设立。 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村民委员会可以根据村民居住状况、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等分设若干村民小组 第四条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第五条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第二章村民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对村民委员会成员,根据工作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委员会的成员。人口少的村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委员会,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工作。 第八条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 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投票办法 (直选)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投票办法 (2017年1月5日选举大会通过)第一条为确保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正常进行,圆满成功,为保证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根据《贵州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投票办法。 第二条选举村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 第三条本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名(其中妇女一名)。 第四条各项职位选举均实行差额选举。 第五条参加投票的必须是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每个选区参加投票的选民应超过本区选民登记总数的百分之90以上,选举才有效。 第六条投票采取一次性投票方式。选民将选票一次性投入票箱。 第七条经村民选举委员会按有关规定推荐提名,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为总监票人员,为验证发票员,为监票员,为唱票人员,为计票人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不得担任选举工作人员。村民对推荐提名人有异议,村民选举委员会必须尊重选民意见,及时调整。 第八条选举时,选票上附各职位候选人姓名(候选人的排列以姓名笔划排序),选民对候选人可投赞成票,也可投

反对票,可以另选他人,也可以弃权。投赞成票的在选票对应职位的符号栏内划“0”,不赞成的划“x”。另选他人的在选票另选他人栏内填写赞成的选民姓名,并在相应的符号栏内划”0“。弃权的不划任何符号。 填写选票必须用钢笔或碳素笔。选民自己不能填写的可请工作人员代笔填写,代写人必须尊重选民意愿。 第九条选举大会会场设在,设 等个投票站,大会设立流动票箱,使用对象为老弱病残的选民。投票站设验证发票处、秘密划票间、代写处和投票箱。选民凭选民证、委托证领取选票,每一位选民接受委托不得超过3人,即最多只能投4张选票(含本人1票),提名为村民委员会候选人的,不得接受委托。 第十一条选民必须按要求填票,每张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选票有效,多于应选人数的选票无效。部分可以辨认的有效,模糊部分无效。 第十二条公开唱票、计票,当场填写选举结果报告单,发布选举公告,公布选举结果。 第十三条候选人所得票数超过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始得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超过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果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选举结果经村民选举委员会确认有效后,须当场宣布,

农村村民自治章程(最新)

农村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调动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联系本村实际,经村民反复讨论修改,由村民会议通过。 第三条本章程是全体村民的行为规范。本村村民,包括居住本村的暂住人员和个体私营企业,在章程面前人人平等,都必须严格遵守。 第四条本章程由村民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执行。 第二章村民组织 第一节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第五条村民会议由户口在本村的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是全村的最高权力机构。 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

半数通过。 第六条村民代表会议由全体村民代表组成,是全村重要事务的决策机构。所作决定由村民代表会议成员的过半数通过,且不得与村民会议的决定相抵触。 村民代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推选产生,每10户选1人。 村民代表应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热爱集体,关心群众,坚持原则,主持公道。 第七条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召集和主持。村民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以随时召开。 第八条村民会议的职权: 村民会议在村民自治事务中享有决定一切事项的全权。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二)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补偿费的实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前款规定的事项。 第九条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讨论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村财务收支情况报

安徽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2011年修改)

安徽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1999年1月27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2月27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8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1年6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村民依法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其具体人数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根据本村实际确定。 第三条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和终止村民委员会成员职务,应当依法进行。 第四条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当及时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民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指导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列支。 村民委员会选举所需的费用一般由本村解决;村解决有困难的,由乡、民族乡、镇予以补助。 第二章选举工作机构 第七条县(市、区,下同)和乡、民族乡、镇成立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二)制定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指导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 (四)培训换届选举工作人员; (五)受理有关选举的来信来访; (六)承办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村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村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和委员共七至十一人单数组成。具体人数由乡、民族乡、镇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领导机构确定。 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办事公道。 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主任和委员,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 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提名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出缺的,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也可以另行推选。 第九条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做好选举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依法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和选举办法,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民族乡、

村委会选举办法

白杜坞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2011年3月10日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办法。 2、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接受上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的指导。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党支部提出初步名单,提交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选举委员会主任。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确定为自荐人(候选人)的,其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的职责自行终止。 3、户籍在本村,年满18周岁的村民(1993年3月25 日24时前出生的),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户籍在白杜坞村的农业户口参加本村村民委员会选举。 4、选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20日前张榜公布,年龄计算以村选举日为截止日期;出生日期以居民身份证为准,无身份证的以户口簿为准。对公布的选民名单有异议,可在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5日内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3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在选举日的10日前向镇选举工作指导小组提出,镇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应当在选举日的5日前依法作出处理。 5、本村设村民委员会主任1名、委员 5 名,其中1名为女委员名额,实行专职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6、本次选举采取“自荐直选”的形式,实行无候选人的直接选举。选举日定为2011年3月25 日。 7、自荐竞选必须在村民选举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自荐的选民应当在选举日的10日前亲自到村民选举委员会报名登记竞选村民委员会其中一个职位,并填写竞职承诺书、辞职承诺书。经村民选举委员会审核、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审查后,在选举日3日前按姓氏笔划为序公布自荐人名单、竞选职位和竞职承诺书、辞职承诺书。不提供竞职承诺书和辞职承诺书的,视作退出自荐竞选报名。 8、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按照平等、客观、公正的原则向选民介绍自

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

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 约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xx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 年月日×xx村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做好全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凡有本村户籍的村民及居住本村的村民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本章程。 居住在本村的非农业户口的居民或来本村居住、就业、务工、经商等无本村户籍的人口,有关计划生育的事宜,除法律、政策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享有与本村村民一样的权利、义务。 第三条:本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全面落实党和政府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接受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指导;必须遵循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健全和规范本村村民,公共事务负责人员的计划生育行为;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带领下,以切合实际的形式、途径,依靠村民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广大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章?? 村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条:权利 1、参加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政策及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权利; 2、有获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服务的权利。 3、有知情选择避孕措施,获得法律规定的免费服务的权利; 4、有依照法律规定,自主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办理《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 证》并获得相应奖励待遇的权利; 5、实行计划生育的本地户籍村民夫妻,有优先获得本村实行的有关保险、福利、保障和其它优惠待 遇的权利; 6、、达到法定婚育年龄的村民自主实行晚婚、在依法确立夫妻关系后有晚育和依法生育的权利;

1-8《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示范文本

云南省《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示范文本 村民自治章程(示范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自治,调动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促进本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联系本村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村实行村民自治,在党的现行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在村党支部(总支、党委)的领导下,由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依法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第三条本章程是本村村民组织和全体村民的行为规范,在章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严格遵守。 第四条本章程由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执行。 第二章村民组织 第一节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第五条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是全村的最高决策机构,村民会议设立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由各村民小组根据人口多少推选若干名村民代表组成。 村民代表必须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敢于!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中,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村民。 村民代表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必要时可以撤换和补选。 第六条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负责召集和主持,村民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时,应召开村民会议。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时,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第七条村民会议的主要职权。 (一)选举、罢免、撤换、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

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2013年修正本) (1996年11月28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根据2000年7月29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3年7月25日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第二次修订2013年7月25日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成员由选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产生。 第三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 第四条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依照宪法和法律,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保障选举工作规范有序。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指导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所需经费,由财政拨付。村民委员会选举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第二章选举工作机构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成立村民委员会选举指导工作机构,指导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 村民选举委员会由五至十一人单数组成,其中应当有妇女成员。 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推选结果应当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八条村民选举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二)制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三)起草本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提请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四)登记选民并公布选民名单; (五)公布选举日期、投票地点和方式;

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专业法学 学习中心XX电大学习中心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10 月19 日

论文摘要 中国农村基层选举——村委会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基层原动力。村委会选举是当前中国农村规模最大的政治参与形式,是在村民自治活动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在选举过程中做到规范、合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通过这种方式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才有群众基础,也才能代表广大村民的利益,管理好村务。随着村委会选举的的深入,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随之出现:如选民资格认定不明确;选举宣传不到位等等,本文结合2011年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现象,尝试着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村民委员会选举完善

目录 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重要性 (1) (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内涵 (1) (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重要性 (1) 二、目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存在的问题 (2) (一)选民的资格认定问题 (2) (二)贿选问题 (2) (三)候选人家族姻亲问题 (3) (四)选举监督制度不完善 (3) (五)罢免制度不健全 (4) (六)选举宣传上的不足 (4) (七)选民民主意识不强 (4) 三、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对策和意见 (4) (一)明确选民资格 (5) (二)完善罢免制度 (6) (三)扩大对选举的宣传 (6) (四)降低贿选因素的阻碍 (6) (五)减少家族姻亲因素的影响 (7) (六)健全完善选举监督制度 (8) 参考文献 (8)

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

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 成立选举委员会 1、人数组成。村民选举委员会由五至九人单数组成。 2、产生方式。其成员经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主任由成员推选产生,并张榜公布。 3、注意事项。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接受提名成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服从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村民选举委员会在讨论决定有关选举事项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参加选举村民的登记 1、登记条件。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民的年龄计算以选举日为截止日期。 2、登记范围。村民选举委员会负责审查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的资格。村民委员会选举前,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对下列人员进行登记,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

(1)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 (2)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 (3)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已在一个地方登记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的,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3、张榜公布。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将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在选举日的二十日前张榜公布。 候选人的产生 1、提名。选举村民委员会,由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 2、预选。直接提名的候选人人数较多时,经村民选举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对直接提名的候选人进行预选,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候选人并张榜公布,同时公布选举地点和选举时间,并在五日内举行选举。 3、妇女候选人。经预选确定的候选人名额,应当多于应选名额二至三人。其中,候选人中应当至少有一名妇女;没有妇女候选人的,以得票最多的妇女为候选人。

XX村《村民自治章程》

XX村《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依法实行村民自治,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本村四个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村委会在村党总支领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实施村务管理,并充分体现“四个民主”的原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第三条本章程在广泛征集本村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由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由村委会组织实施,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执行。 第二章村民代表会议 第四条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村“两委班子”成员、小组长会议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行使职权。村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二次。 第三章干部管理、村民小组管理 第五条本村干部考评管理的对象包括村“两委班子”成员,青年、妇联、民兵组织负责人及村其他专职干部。 第六条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如村干部学习制度、干部会议制度、廉政勤政制度等。 第七条本村划分为9个村民小组(按自然庄划分),由村在职干部兼职,具体负责本组的各项事务,听取、反映本

组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教育、组织、带领本组村民完成村委会布置的各项工作。 第四章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管理 第八条村民的水费、电费、有线电视视听费按月上交,不得拖欠。 村民损坏自来水设施,必须承担一切损失。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行政经济处罚。 第九条凡居住在本村的年满18至60岁的男性村民和年满18至55岁的女性村民都要负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村民因故不能出工时,可以以资代劳,村委会用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各项集资款的使用情况和收支帐目,向村民公布。 第五章计划生育管理 第十条本村计划生育工作由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负总责,由村委会设立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具体组织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凡居住本村的村民包括外来暂住人口都必须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服从本村计划生育各项管理。对违反计划外生育条例或不服从管理的,村两委会有权上报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按条例处罚。 第六章社会治保调解管理 第十二条为了维护本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创造一个良好

[规章制度]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调动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促进本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办法》,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村实行村民自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在村党支部领导下进行。 第三条本章程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监督执行,村民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村民组织 第一节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第四条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是本村村民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召开村民会议,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经过与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五条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镇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 (二)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 (三)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四)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 (六)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 (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八)选举、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 (九)制定、修改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十)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十一)村的财务预算、决算和收支情况的报告; (十二)村土地征用补偿费的使用和劳动力安置的方案; (十三)村务监督小组成员的产生; (十四)由镇人民政府提出的村民委员会的撤销、范围调整的方案; (十五)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其他事项。 前款规定的村民会议职权,根据本村实际,可授予村民代表会议行使,但选举、罢免、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和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职权除外。 第六条村民代表由各村民小组按每5-15户推选一人产生。 村民代表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推选村民代表的户或村民小组认为该村民代表不称职的,可以予以更换。村民代表的更换、补选按原推选方式进行。 第七条村民代表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也可随时召开。有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或村务监督小组提议,应临时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 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出席,才能举行。所作决议、决定应当以全体村民代表过半数通过方可有效。 第二节村民委员会 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村民按照《上海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在任期内如果提出辞职的,应由本人提出书面辞职报告,由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九条村民委员会设生产服务、计划生育、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等工作,其主要职能和任务: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督促村民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村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二)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和决定; (三)管理本村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财产,支持和监督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工作,抓好本村的农业服务、产业调整、乡村建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