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医学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与技术分类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与技术分类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与技术分类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与技术分类管理制度

疏勒县人民新项目准入及医疗技术分类管理

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

(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六)、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

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

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

(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四)、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

四、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一)、医务科对科室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1、《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

2、申报新技术、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诊疗操作常规;

3、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4、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的医疗仪器和药品资质证件是否齐全。

5、参加成员的科室、专业、职务、职称、相关研究业绩、分工及职责、是否能够满足开展需要;

6、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二)、医务科审核符合条件的,交医院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进行论证、审批,对于开展的第一类新技术、新项目,经过医院同意后即可施行,并将伦理委员会意见、院学术委员会意见记录在《新技术、新项目审批表》(附件2)。对于第二类、三类医疗技术,需按卫生部2009年颁布

重症医学科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规章制 度

重症医学科规章制度 医院ICU 管理制度(试行) 1. 入住ICU 病房的病人选择: 1.1 严格执行收治标准(见《ICU 的收治范围》)。 1.2 各类ICU 病房可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入住ICU 病房具体病种选择标准,例如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需行呼吸管理和(或) 呼吸支持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类休克患者;严重创伤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急性中毒患者;其它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1.3 全麻术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或生命体征尚未稳定,一般经短时间观察,病人苏醒或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到普通病房。 1.4 不适宜ICU 病房收治的,如已认定脑死亡者、急性传染病、无急性症状的慢性患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亡过程患者;治疗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1 在已有院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各ICU 应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细则,不断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所有的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 2.2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及会诊制度及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 3. 质量目标与指标: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ICU 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4. 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4.1 诊疗方案的讨论与制定 4.2 院内感染监控 4.3 抗菌药物及胃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 4.4 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等。 5. 诊疗管理: 5.1 ICU 的患者由ICU 医生负责管理,ICU 医生应该与原发疾病的专科医生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重症医学科技术操作规程制度

ICU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适应症、操作方法、监护) 第一章心肺脑复苏技术 第一节适应症 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骤停者。 心搏骤停的标志: 1.突然意识丧失。 2.颈动脉搏动不能触及。 3.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4.皮肤粘膜呈灰色或发绀。 (前两项主要标志出现即可判定为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抢救。) 第二节操作方法 一、心肺脑复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复苏(Basic Life Support,BLS)(又称心肺复苏CPR) 即现场抢救。目的在于尽快地恢复氧合血供应脑。它包括A(Airway)气道保持,B(Breathing)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和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力争呼吸心跳骤停后5分钟内开始。 第二阶段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目的在于促进心脏复跳,恢复自主循环和正常血压,力争8分钟内开始。包括:①继续基础生命支持;②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如各种通气管道或气管内置管;吸氧、机械通气、开胸心脏胺压等,以建立和维持有效通气和循环;③建立静脉输液给药通路,肘前静脉插管是首选;④药物治疗促进复跳,包括纠正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钾症及酸中毒等,以保持复苏后内稳态;⑤心电图监测,以便发现心律失常并及时控制;⑥电击除颤、复律或应用起搏器;⑦对明显的原发伤、病进行治疗;⑧头部低温。

1.开始CPR之后多久需做再评估:五个循环后评估。2.按压部位必须准确,按压力度适宜,压力过大会导致肋骨骨折,过小无效,按压两臂必须伸直,重力垂直向下。3.心脏按压必须持续进行,不能停顿〔但可换人操作〕,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心脏按压的同时做好插管,除颤的准备。 4.一個循环指→30次胸外心脏按压2次人工呼吸。5.当气吹不进去时应考虑什么-呼吸道没打开。 这时候的处置→再次打开呼吸道。

icu病房管理制度

I C U病房管理制度 一、ICU医护查房制度 1、科主任查房时要求全体医师参加,科主任应全面检查本周医疗质量,提出问题,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2、主管医师每天早,晚各查一次房,节假日查房,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了解病房状态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 每天值班医师接班后要详细查房一次,重大及突发事件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并负责夜间及节假日期间院内急会诊。 3、三级查房 三级查房是指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查房 主任医师查房时间为每周2,4上午,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管床医师每日至少查房2次。 4、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责任护士和有关人员参加。 主管医师每天早晚要巡查病房一次,并坚持节假日查房,若因事不能查房,应向负责值班的一线医师说明,并请其代替。每天值班医师接班后要详细查房一次。 查房前,经治医师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械等,查房时,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史,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查房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的指示。

查房内容包括:确定病人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病人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观察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5、主任查房 主任查房每周2,4各一次,查房针对全病区病人。 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查房内容包括: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病人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查房汇报内容 基本要求: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性,系统,清晰简洁。 ——姓名,性别,年龄 ——首先列出收治ICU的主要问题,然后列出合并的重要问题及慢性疾病。——概述过去24小时主要事件。 ——24小时尿量及液体平衡。 ——当前体格检查:BP,HR,RR,体温(平均及最高体温),一般情况,胸,腹。CNS,四肢检查。 ——呼吸机设置,最近的血气分析结果或氧饱和度变化。 ——相关实验室检查 ——治疗回顾 ——评价及诊疗计划。 二、ICU观察记录制度 一线及值班医师在交接班前要按时书写病程记录,若有会诊,抢救,病情突然变化时,要随时书写病程记录。病程记录常规内容:

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重症医学科(ICU)管 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重症医学科(ICU)管理制度 一、入住 ICU 病房的患者选择 (一)严格执行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标准围》。 (二)各科病房ICU 可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入住ICU 病房具体病种选择标准,例如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需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类休克患者;严重创伤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急性中毒患者;其他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三)全麻术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或生命体征尚未稳定,一般经短时间观察,患者苏醒或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到普通病房。 (四)不适宜ICU 病房收治的:如已认定脑死亡者、急性传染病、无急性症状的慢性患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亡过程患者;治疗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在已有院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ICU 应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细则,不断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所有的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 (二)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及会诊制度及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

三、质量目标与指标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ICU 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四、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包括: (一)诊疗方案的讨论与制定 (二)院内感染监控 (三)抗菌药物及胃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 (四)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等 五、诊疗管理 (一)ICU 的患者由ICU 医师负责管理,患者的诊疗活动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负责。ICU 医师应该与原发疾病的专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二)ICU 医师主要承担脏器功能监护和支持救治,患者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情况,应及时邀请相关专科医师负责及时诊疗,其他专科医师应随时提供会诊及其他诊疗服务,不得延误。 (三)对重点高危患者,建立实行ICU 医师与负责原发疾病诊疗相关医师联合查房的机制。 (四)医院检验科、影像科、药学部门、输血科应随时(24 小时×7 天)为所有的ICU 提供服务。知丁 六、高风险操作实行许可授权制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1、各级医护人员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按编制、任务挑选裁定人员,并上报临床部和医院相关部门。 2、监护室护士必须符合监护室护理人员岗位资质要求。 3、主管科上任全面负责监护室管理工作,主管医师负责日常医疗工作,监护室护士长负责监护室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 4、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监护室主管科主任和护士长管理,严格遵守监护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 5、各级医护人员须积极参加监护室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达到各级职务人员岗位技术要求。 6、监护室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仪表端庄、大方,作风严谨。 7、实习生、进修生、轮转生须遵守监护室各项管理规定。 8、监护室卫生员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并安排工作。

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管理制度 1、为保持监护室清洁整齐,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须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2、进入监护室下作人员须按规定洗手、更衣、戴工作帽、更换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时必须换鞋、穿外出服。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4、严格落实洗手和手消毒的有关规定,在各种检查、泊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接触患者休液以及为保护性隔离患者和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护理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5、保持监护室内安静,工作人员须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不得在室内喧哗、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接打手机和电话聊天。

重症医学科患者管理制度 1、入监护室患者必须符合监护标准,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统一协调。 2、入监护室患者须及时更衣,除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患者及家属应认真了解“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治疗、护理和管理。 4、患者和家属对所安排的检查、治疗、护理有疑问时,可以向医护人员询问,如拒绝治疗,应按规定签字。 5、患者住院期间应按医嘱进食,对有特殊膳食要求的患者,护士做好膳食指导,并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共同做好膳食管理。非医院提供的膳食,应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方可食用。 6、监护室患者一律不允许陪护。 7、家属须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按规定探视,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协同促进患者康复。 8、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进入医护办公室翻阅、转抄、复印病历及其他医疗文件,不得将病历带出院外。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细则 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 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症医学科(ICU) 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 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 质量。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 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ICU 专科医师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培养时间为3 年,通过 3年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第二阶段的危重病医学的高级培训,时间一般为2年。 本细则为第一阶段专科医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 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 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 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 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 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ICU科住院医师的轮转应当着眼于重症医学范畴,应以在危重症出现机率较高的科室及区域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科室。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本科室(ICU)24 个月,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2 个月。详细安排如下: 1.所有的ICU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12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24个月的重症医 学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 1。 (1)第1年:基本培训,参加重症医学相 关学科轮转。

重症医学科制度

重症医学科管理 第一节重症医学科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 为了规范重症疑难患者诊治工作,发挥多学科综合力量,提高重症疑难病人诊疗水平,经研究制订本制度。 一、联合查房的目的 从各个专科角度研究讨论重症疑难患者病情及诊疗方案,提出交叉学科间的诊疗建议,解决诊疗过程中的难题,拓展专科人员的整体医学思路。 二、联合查房的适用对象 1.重症患者 2.疑难患者:住院患者入住ICU 3日未确定诊断、治疗效果不佳, 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3.高龄合并多系统基础疾病者。 4.科内难以解决、须多科联合讨论研究的特殊病例。 三、参加科室及人员条件 1.本科室和涉及患者病情的相关科室,必要时医务科参与。 2.参加医务人员要求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必要时可

邀请外院专家参加。 四、联合查房形式 1.病人原属专科的医师应按病情需要随时与ICU医师联合查房 2.邀请他科医师查房 五、联合查房形式 1.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负责组织查房具体工作 2.各科医师听取主管医生汇报病情 3.床边查看患者 4.讨论并提出相关诊疗意见 5.主管医生记录并汇总反馈意见、获得联合查房的高级医师认可。 6.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查房情况,获取医务部门支持。 第二节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 授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重症医学科医疗工作管理与持续改进,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及相关规定,落实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再授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师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再授权管理 (一)学历

1.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经过系统培训,取得我院执业资格。 2.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及以上研究生毕业。 (二)培训 1.进入重症医学科后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掌握本学科 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重症患者的常见疾病诊治,掌握重症病人的病情分级; 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能够对常见重症进行基本正 确、独立的救治。 (三)技术能力 具备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肺复苏术、颅内压监测技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连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四)考核及授权 以下两种方式均可作为考核合格并予以相应技术授权: 1. 经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并考核合格人员,报医 务科备案; 2. 经科室考核小组考核,合格者经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审核后,上报医务科备案。 (五)再授权管理 独立工作期间,每年继续接受科室及医院的继续教育及考核,合格者每年进行再授权,不合格者取消资格,直至培训科室考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

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作者: 日期:

ICU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 ICU护士配备: 1.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性质、监护项目、医疗技能的不同,合理确定病人 与护士比例,综合ICU床位与人员之比1: 2.5 — 3,固定的重症医学护士,不应低于80%,护师以上人员不低于50%。 2.应由在ICU从事重症医学五年及以上资历的主管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 人员领导护理工作,护师以下人员可定期轮换。但轮换期不应少于12个月。 3.制定与实施ICU护士岗前业务培训计划,经考核后方可上岗,进修与 见习期人员不得单独执业。 4.对ICU在岗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实行分级管理。 二、为病人提供非医疗技术方面的服务制度 1.收住ICU的患者符合入住ICU收住指征。 2.病人的诊疗知情同意权得到保障。 3.出ICU的病人能够优先得到连贯的医疗服务。 4.ICU患者转科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合格的医疗护理人员监护。 5.病人的病历资料能随患者的转科而同时转移。 6.为清醒的病人提供心理方面的护理服务。 7.非清醒患者的隐私得到尊重。 8.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诊疗计划,实施高危操作应获得患者及其家属 的签字同意。 9.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拒绝复苏和放弃或停止维持生命诊疗的权利和应承 担的责任。 10.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患者确切病情,并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适时

提供接近患者的机会。

三、手术病人转入ICU后的交接制度 ICU护士应与手术室人员(麻醉医生/护士和外科医生)交接,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 1.一般情况:病人的姓名、年龄、及其他有关资料。 2.麻醉前状态: 1)简单的现病史和主要的既往病史、过敏史。 2)心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有关资料。 3)病人对术前药物反应及监护导管置入情况。 3.麻醉情况: 1)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药物剂量。 2)麻醉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如:困难插管、循环波动、心电图异常、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低体温等。 3)麻醉期间液体平衡情况,包括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和胶体液种类、血液制品输入量和种类、围术期出血量、围手术期尿 量等。 4)目前输注的药物和剂量、术中最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5)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清醒和拔管延迟、再插管困难、清醒时血压波动。 4.手术情况: 1)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的问题,如:引流管、手术切口的护理,及体位的要求。 2)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止血问题、血液制品补充等。 四、ICU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一)ICU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

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XXXX 医院 重 症 医 学 科 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目录 一、气管插管术 (3) 二、气管切开术 (4) 三、经皮气管切开术 (6) 四、胸腔穿刺术 (8) 五、胸腔闭式引流术 (9) 六、腹腔穿刺术 (10) 七、骨髓穿刺术 (11) 八、腰椎穿刺术 (12) 九、中心静脉穿刺术 (14) 十、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 (18) 十一、肺动脉漂浮导管植入术 (20) 十二、亚低温治疗 (22) 十三、心脏电转复及除颤术 (23) 十四、心肺复苏术 (26) 十五、心包腔穿刺术 (29) 十六、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31) 十七、体表肿块穿刺取样活检术 (33) 十八、关节穿刺术 (34) 十九、清创术、清创缝合术 (35)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就是否齐全合用,特别就是喉镜就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15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3周,预计2-3周内病情不改善,可考虑尽早行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

ICU工作制度

ICU工作制度 ICU (重症病房、加强医疗病房)医疗工作制度 病历是临床医生诊疗工作的记录和总结,可作为病人进一步诊治的参考,也是临床教学、医学科研的素材和法律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体现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 1、新入院病人 (1)I CU病历书写制度原则上与普通病房一致,并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2)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庭史、个人生活史、月经生育史、体格检查、化 验检查、特殊检查、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由书写医 师签字。 (3)客观如实反映病情。 (4)病历内容要求完整,重点突出,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5)病历摘要具概括性和系统性,能确切反映病情特点,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6)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历书写。 (7)格式与内容同普通入院病历及首次病程记录。 2、转入ICU的记录要求 (1)转入IVU不足24小时的病人仍需有转科记录。 (2)转入ICU首次病程记录应在入科4小时内完成。

(3)记录内容与普通病房的转科记录基本一致,就包括 ①因何种疾病(手术名称、术中发生特殊情况)入科及入科方式。 ②转入时给予何种处理(或处理原则),处理后的反应。 ③病人现实情况(生命体征等)。 ④需要继续观察的项目。 (4)化验回报单应按时间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亦应附于病历上。 (5)病程记录 ①病程记录的书写每天至少1-2次,病人病情遇有重大变化及短 期调整治疗应及时记录。 ②记录内容包括:病人病情变化,检查结果、鉴别诊断、上级医 师病情分析查房意见,诊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凡施行特殊处理 时,要记录处理及治疗后的效果,要记明施行时间和方法,对 病情变化的简单分析,需要值班医生关注的项目等。书写者应 为主管医生或代管医生。如进修医生的记录应有主管医生或代 管医生的签名认可。 3、转科记录要求与医院统一要求相同。 4、出院记录和残废记录均按医院要求完成。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第十条医院相关科室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超、血液净化仪、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第十一条重症医学科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 第十二条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第十三条重症医学科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 第三章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重症医学科管理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治理制度 1、各级医护人员在科主任统一治理下,按编制、任务选择裁定人员,并上报临床部和医院相关部门。 2、监护室护士必须符合监护室护理人员岗位资质要求。 3、主管科上任全面负责监护室治理工作,主管医师负责日常医疗工作,监护室护士长负责监护室日常治理和护理工作。 4、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监护室主管科主任和护士长治理,严格遵守监护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治理要求。 5、各级医护人员须积极参加监护室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达到各级职务人员岗位技术要求。 6、监护室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仪表端庄、大方,作风严谨。 7、实习生、进修生、轮转生须遵守监护室各项治理规定。 8、监护室卫生员由护士长负责治理并安排工作。

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治理制度 1、为保持监护室清洁整齐,达到医院感染治理要求,须严格操纵入室人员。 2、进入监护室下作人员须按规定洗手、更衣、戴工作帽、更换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时必须换鞋、穿外出服。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4、严格落实洗手和手消毒的有关规定,在各种检查、泊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接触患者休液以及为爱护性隔离患者和专门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护理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5、保持监护室内安静,工作人员须做到讲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不得在室内喧哗、谈论与工作无关的情况,不接打手机和电话谈天。 ? 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理制度 1、入监护室患者必须符合监护标准,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统一协调。 2、入监护室患者须及时更衣,除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患者及家属应认真了解“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治疗、护理和治理。

重症医学科人员准入制度

-重症医学科人员准入制度 重症医学科医师应经过严格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应经过相关学科的规范化轮转培训,能够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 重症医学科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器官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和病理生理知识,掌握重症医学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应掌握重症患者重要脏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和技能。还应掌握重症医学专科监测与治疗技术。 重症医学科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人员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并经过市级以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重症医学科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的基础理论与技能,经市级以上重症护理专科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并经过转科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重症患者处于危及生命状态或病情危重、短期内有生命危险时,各级医护人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同时要及时向家属说明病情及预后。 一般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负责组织并主持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科主任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负责主持抢救工作。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肃认真、积极配合。 下级医师在抢救过程中遇到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管理等等方面困难时,必须及时请示汇报,上级医师接到指示后必须迅速到达现场,解决有关问题,必要时向医疗主管部门汇报。 认真做好抢救记录,要求准确、清晰、简明、扼要、完整,抢救记录由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书写,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名审查。如遇抢救患者未能及时记录,有关人员必须在抢救6小时内据时补记。 抢救过程中必须遵守医疗操作常规,不得因为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病人消毒隔离,以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各种抢救药物的空瓶或外包装必须集中放置,保留至抢救成功或病人死亡,以便查对。 重症医学科病情沟通制度

(成人)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方案和操作规范流程参考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

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重症医学科医师资格准入制度与程序

重症医学科医师资格准入制度与程序 为了规范重症患者管理,加强重症医学科资质准入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与流程 一、重症医学科医师资格准入要求: (1)重症医学科医师资格:医师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在本院注册,进入重症医学科后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掌握以下(2) 及(3)本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严格的 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人员。或取得国家或本省级重 症医学分会专科资质培训合格人员。 (2)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 力:复苏、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 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 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 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 外营养支持、镇静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免疫功能紊乱等。要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3)除掌握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臵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

术、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电复律与心脏除 颤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4)重症医学科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二、重症医学科资格准入程序 (一)对于本科新进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集中培训,达到以上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及技术操作考试。 (二)考试合格符合准入条件人员填写《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资格准入申请表》。 (三)科室资格准入考评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考核,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同意后由考评小组组长签署意见上报医务科。 (三)医务科根据其职称、权限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审核,对符合要求者报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人专业理论、技术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并签署审批意见。 (四)具体程序如下: 1、个人符合资质要求,填报《重症医学科资格准入申请表》 2、科室考评小组评议及组长(科主任)同意并签名 3、医务科对其资格、材料进行审核。 4、审核合格后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5、医务科备案并公示。 (五)资格准入实施动态管理,每两年复评一次。 三、重症医学科资格准入监督管理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抢救制度 一、病室内必须备有齐全的抢救器材、仪器、药品等,各项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 二、各类抢救仪器功能良好,器材完备适用,各种抢救用物配套完整,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三、急救车上物品放置有序,药品编号清楚,数物相符,护士能背诵药品排列次序。 四、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诊医生、护士长负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及时组织抢救,并按医院有关要求上报.抢救人员人人必须熟练掌握抢救知识,熟悉抢救仪器器材、药品的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五、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师未到以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输氧、吸痰、测量血压,保持输液通畅,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六、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经复述核实后才能执行,所有药品的空安瓿瓶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丢弃。 七、病人在危急情况下,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抢救期间,应有专人日夜守护,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情况均要仔细交接班。 八、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 九、抢救完毕,做好终末料理与消毒,用后物品及药品及时补充,详细登记抢救过程与病人转归情况。

重症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讲究个人卫生,勤沐浴、理发、修剪指甲,进入工作区要穿戴好工作衣帽及工作鞋,衣着整洁规范,不得将工作服穿至餐厅、会场等公共场所。 二、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进入和离开重症医学科时,均要用肥皂、流水搓洗双手至少15秒钟。 三、凡施行有可能直接接触血液和其他感染性体液的操作,均要戴手套。不可用手直接取下污染针头。凡预计在操作时可能有血液、体液溅出,操作者要戴防护眼镜。 四、重症医学科采用空气层流净化,要定期进行效果检测,并根据检测效果及时更换各级过滤材料,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五、治疗室每日用多功能杀菌机照射消毒1次,每次消毒1小时。细菌培养每月1次。每季度测试1次紫外线照射强度并登记。 六、重症医学科设感染监测员,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配置各种消毒液均要用量器,各种消毒浸泡方法正确,定期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及消毒效果。 七、每日用湿式清洁法清洁地面,当有液体、粪便及体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剂规范处理后再擦拭。收住高危患者和感染患者时,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及各类物体表面。 八、有菌物品与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标记明显,消毒物品有消毒

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目录 一、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制度 (2) 二、重症医学科安全管理制度 (2) 三、手术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交接制度 (3) 四、重症医学科患者外出检查制度 (4) 五、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风险评估制度 (5) 六、重症医学科仪器、物品管理制度 (6) 七、重症医学科仪器、设备使用与保养制度 (8) [ 八、重症医学科探视管理制度 (10) 九、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管理制度 (11) 十、重症医学科患者管理制度 (12) 十一、重症监护室病人的管理 (12) 十六、重症医学科排班制度 (13) 十七、重症医学科新入科护士培训制度 (14)

十八、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安排 (15) 十九、重症医学科ICU奖罚标准 (16) ~ 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制度 , 一、重症医学科布局合理,病房配置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护士与患者的比例≧:1 二、建立健全的重症医学科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范。 三、对护理人员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技能要求,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四、有专人负责设备维护,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 五、护理人员掌握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观察护理要点、疼痛管理、心理护理要点,措施有效,护理到位。 六、护理人员掌握导管滑脱、压疮等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预防

措施落实到位,有效控制及应对管路滑脱,无非预期压疮发生。 七、掌握各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八、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范、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 九、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重症医学科工作质量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改进及评价。 重症医学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建立科室安全管理制度、各种危重病员抢救程序及监护规范,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制定意外事件预防措施,配置防护用具,防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 三、加强公共区域设施的管理,注意门、窗、水、电的安全;消防通道保持通畅;监护室内严禁吸烟,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禁止使用明火;消防设施标识明显无遮挡,定期检查,保证完好。 四、物品、仪器固定位置摆放。抢救器材、药品应做到“六定”,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 五、加强药品管理,剧毒、麻醉、精神类药品应严格交接,专人管理。 六、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ICU规章制度

ICU规章制度 ICU探视制度 为了保证重症监护病房的空气质量及监护环境,避免交叉感染,保证住院病人顺利康复,特制定如下探视制度: 1、探视时间每日下午4:00—4:30,其他时间一律谢绝探视。 2、每床病人每次只允许一人探视,入室时要更换固定探视衣、鞋,其他探视者室外等候替换,请不要将隔离衣带出病室,每天一名患者最多有两名家属探视; 3、探视时可带少量生活用品,不能带食物及果品等。 4、探视时须遵守病房规定,保持肃静,与病人交谈小声,不得高声喧哗,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5、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和丢果皮只、纸屑杂物。 6、探视时应安慰,鼓励病人,安心养病,配合治疗,不要谈影响病人情绪的刺激性语言。 7、探视时只须探视有关病人,不得到处走动窜房和动用各种医疗用品,入输液管、胃管、氧管等。 8、危重病人在抢救期间,未经医生允许不得探视病人,以免影响抢救。 9、探视者最好为直系亲属,身体健康,如患有传染性

疾患(如:流行性感冒等),请勿探视,以免交叉感染,小孩一律不准探视。 10、家属要24小时在室外等候,患者病情变化或急需家属签字时,以便于联系。

ICU抢救工作制度 1、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各护理单元应备有抢救车,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物品应按规范放置,标识清楚。定位、定量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 3、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当抢救病人的医生未到达以前,护理人员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立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做准备。 5、护士长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及抢救情况,根据抢救工作需要及时安排护理工作。 6、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及时、详细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7、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品的安瓿必须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并提醒医生立即据实补记医嘱。 8、抢救结束后及时做好药品补充及器械、用物的消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