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是别的公司办税人员,现已离职,前公司现非正常,影响到现在就职这家公司正常办理业务,该如何涉税办理?

曾是别的公司办税人员,现已离职,前公司现非正常,影响到现在就职这家公司正常办理业务,该如何涉税办理?

热点咨询:我曾是别的公司的办税人员,现已离职,以前公司现为非正常,影响到我现在就职这家公司正常办理业务,

我该如何涉税办理?

答:联系以前公司法人/负责人/业主,解除非正常户,才能变更办税人员/财务负责人。

根据税局政策要求,非正常企业修改财务人员,必须先接受罚款补缴税款,解除非正常才能变更。并且变更财务人员时需要提供公司公章、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原件和新会计人员身份证、从业资格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的纳税人,应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的纳税人,应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登记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再者,根据《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实行办税人员实名办税的通告》,“七、其他事项……(四)办税人员离职、授权或代理行为到期或终止的,纳税人需及时办理办税人员维护。”

如果该企业法人/负责人/业主,拒绝变更,继续冒用,或者联系不上,可相关部门申诉,准备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当初的离职证明、入职新公司的证明、原公司董事会解聘你的证明、当时的辞职证明(如邮件截屏),此外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说明情况。上述回复仅供参考。

有关具体办理程序方面的事宜请直接向您的主管或所在地税务机关咨询。

1、如何被认定为非正常户?

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第四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失效,其应纳税款依法追征。

认定非正常户的纳税人,在注销前又前来履行纳税义务的,持有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领取并填写《解除非正常户申请审批表》,结清应缴应纳税款及滞纳金后,可重新恢复生产经营或者正常注销税务登记。

非正常户,是指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在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并经税务机关派员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2、非正常户对法人及财务负责人的影响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发票数据应用防范税收风险的指导意见》(税总发〔2015〕122号)文件规定:其法人或财务负责人曾任非正常户的法人或财务负责人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可以严格控制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专用发票)发放数量及最高开票限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纳税信用管理若干业务口径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5号)文件规定:有非正常户记录或者由非正常户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纳税信用级别直接判为d级。

有非正常户记录是指:在评价年度12月31日为非正常状态。

由非正常户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是指:由非正常户直接责任人员在认定为非正常户之后注册登记或负责经营的企业。该类企业不受《信用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限制,在纳入纳税信用管理的当年即纳入评价范围,且直接判为d级。

特别提醒:税务机关将对非正常户开展定期公告并实施对非正常户追踪管理。国税、地税、工商、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共享,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有非正常户记录或者非正常户直接责任人员将在全国范围内无法开办新公司、办理相关股权转移等。

3、如不及时变更办税人员/财务负责人,有纳入税收“黑名单”风险。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的公告》(2016年第24号)将“黑名单”标准明确了,财务人上“黑名单”主要的原因包括:

第一类:担任过企业会计。代理记账的企业终止代理后,未到税局办理会计人员变更,企业之后违背征管法上了黑名单,连带会计上黑名单。

第二类:未担任过企业会计。但帮企业办理过税务事项,比如买过一次发票,申请过一般纳税人,办理过税务报道等,留下了会计人员信息,企业之后违背征管法上了黑名单,连带会计上黑名单。

第三类:完全陌生的企业。会计对这个企业完全陌生,从未办理过任何业务,但税局系统里财务人员信息是会计的。这家企业违背征管法上了黑名单,连带会计上黑名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以前办理税务报道,企业只需自己填写会计人员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在税局系统里留下该会计的信息,税局没有去核实过。

附录

根据《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废止《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深圳市国家税务局与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将根据税务总局24号公告的规定,严格落实税收“黑名单”制度,维护正常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惩戒严重涉税违法行为,继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关于修订〈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的公告》(2016年第24号)将明确了税收“黑名单”标准: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是指符合下列标准的案件:

(一)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查补税款金额100万元以上,且任一年度查补税额占当年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

(二)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欠缴税款金额100万元以上的;

(三)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

(四)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

(五)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

(六)虚开普通发票100份或者金额40万元以上的;

(七)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伪造发票监制章的;

(八)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违法情节严重、有较大社会影响的。

符合前款规定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由税务稽查局作出了《税务处理决定书》或《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且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经行政复议或法院裁判对此案件最终确定效力后,按本办法处理。

被列入“黑名单”后的影响或惩戒:强化税务管理,通报有关部门。纳税信用级别直接判为D级;阻止出境;限制担任相关职务;金融机构融资授信参考;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向社会公示;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强化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依法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禁止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限制证券期货市场部分经营行为;限制保险市场部分经营行为;禁止受让收费公路权益;依法依规限制政府性资金支持;从严审核企业债券发行、依法限制公司债券发行;依法限制进口关税配额分配;通过主要新闻网站向社会公布;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依法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对失信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撤销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对失信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不予接纳、劝退等;强化外汇管理;限制在认证行业执业;限制取得认证机构资质,限制获得认证证书;其他案件信息一经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公布信息系统,将作为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记录永久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