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的倾向性从何而来_与何光珽先生商榷

新闻的倾向性从何而来_与何光珽先生商榷

新闻的倾向性从何而来_与何光珽先生商榷
新闻的倾向性从何而来_与何光珽先生商榷

的反应,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这属于宣传效果问题)。那么,我们以谁的反应来判断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呢?一篇具有正确倾向性的报道,也可能有少数人不以为然、甚至抵制,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它;反之,一篇具有错误倾向性的报道,尽管也会有人赞同、肯定,我们也不能认为它是好报道。

说报道的倾向性来自读者,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海外媒介发表一篇攻击、否定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报道,曲解下岗工人如何如何(错误的倾向性十分明显),而它又在一部分人中引起共鸣,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那么,我们谴责谁?难道不是传者而受众吗!想来报道者也决不会否认自己的功劳而拒绝受奖的!

这里,是不是要把新闻报道倾向性的产生和检验倾向性是否正确这两个问题区分开。倾向性源于记者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态度、感受、评价,但它是否正确,这也不能凭记者的主观认定、主观愿望。衡量它的,一是看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然是正确的,真正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看受众的反映和它实际产生的影响;三是看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确实,不了解广大受众的反应,不考虑它的实际影响,那是不能准确评判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的。但是,对一些经验丰富、对客观实际和群众情绪有着全面、深刻了解的记者、编辑、总编辑们来讲,在报道发表之前,他们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掂出其倾向性是否对头和它的份量来的(当然难免有失误),否则,/把握舆论导向0便成了一句空话。

(三)新闻报道倾向性和客观性的关系

既然绝大多数新闻报道都是有倾向性的(尤其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整体反映),对同一事件,不同记者又可以写出倾向性不同的报道,那么是不是说,客观事物就像一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人们是无法知其真面目或事物本质的?当然不是。这就涉及主观与客观统一的问题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的过程。开始时,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不符合实际的看法,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也必然会出现比较接近或基本符合实际的认识)))这就是何文所说/形式上是主观的,而内容却是客观的0,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或本来面目。比如,地球的形状,起初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中国古代便有/天圆地方0之说),但是随着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和论证,特别是航海实践的证明,终于表明/地球是圆的0的认识,是符合实际的,具有客观性。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尽管复杂得多,但也不是不可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报道。关键在于记者是否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否能以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是否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作风)))只要他能对客观事物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他的报道便会具有客观性(和其倾向性是一致的)。比如对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报道,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说明它的优越性,既符合客观实际也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反之,回顾1958年人民公社化的宣传,尽管它具有/咄咄逼人0的倾向性,但却远离客观实际,实践证明它是影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所以报道并不具有客观性。总之,我们需要的倾向性是与客观性相一致或大体一致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才是正确的,有利于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

新闻的倾向性从何而来,这是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最近,何光先生的5论新闻的倾向性(载5新闻界69812)一文对此作了新的探索,提出新闻的倾向性来源于读者的立场和态度,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不过,掩卷沉思,以为新闻的倾向性究竟从何而来,尚可进一步探讨。

一般地讲,此前的新闻学研究者大都认为新闻的倾向性产生于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林枫先生在为5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6撰写的5新闻倾向性6辞条中作了如下论述:/新闻倾向性产生于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很多,新闻机构既无必要也无可能都作报道。于是要进行选择。在选择事实,制作稿件、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持有不同阶级立场、政治态度、学术观点、价值观念、经济利益、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新闻工作

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是非、褒贬,爱

憎等不同的倾向。0这可以说是很有代

表性的观点。现在何先生明确提出:/新

闻的倾向性既不是记者加上去的,也不

是新闻事实本身有什么倾向性,而是不

同读者对同一新闻事实所持不同态度

显现出来的0,也就是/不同立场的读者

对一条新闻的不同态度,便显示出了新

闻的倾向性来0。显然,这种新见与传统

观点大异其趣。如果作一个概括性的表

述,传统观点说的是记者的/报道倾

向0,何先生的新见讲的是读者的/接受

倾向0。新闻传播是新闻报道与新闻接

受两方面行为相结合的过程。没有新闻

报道,新闻接受就无从谈起;没有新闻

接受,新闻报道就没有实现有效的传

播,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研究新闻的

倾向性问题,全面的观点应当是把/报

道倾向0和/接受倾向0结合起来加以考

察。从这个意义上讲,何先生的新见对新

12

于正传统观点的偏颇,使倾向性问题得到更加全面的阐释,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问题在于:注意到新闻的倾向性与读者的接受行为密切相关而径直将倾向性的来源归结为读者的/接受倾向0,不仅有欠妥当,而且难以自圆其说。何先生在文章中指出: /任何新闻报道,其内容是客观的,而且这个内容在读者中产生的倾向性甚至是不以记者主观愿望为转移的;但是,这样一个内容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却是受记者的倾向性制约的。换句话说,记者虽然不能改变新闻事实内容在读者中引起的反映)))即倾向性,但他却是这种倾向性的实现者。0诚然,新闻/在读者中产生的倾向性0是客观的,是/不以记者主观愿望为转移0的。这里不妨补充一个例证。1982年10月16日,5人民日报6编发了一则美国总统里根儿子失业的消息。编者的意图在于说明美国经济衰退,连总统的儿子都失业了,所以失业严重,里根总统的/经济复兴计划0不过是吹牛而已。可是,很多读者却认为:总统的儿子照样失业,说明美国政府不搞特权;老板敢于解雇总统的儿子,说明美国社会的民主风气好,;儿子不靠老子的特权生活,说明美国的青年有志气。读者的这种接受倾向与编者的报道倾向是多么不同。但是,我们并不能以读者的接受倾向是一个客观存在就将记者的报道倾向排除在倾向性问题之外。实际上,何先生在强调读者的接受倾向性的同时,又承认了/记者的倾向性0,并认为读者的倾向性/是受记者的倾向性制约的0。甚至连用两个/是的0来赞同了这样的观点:/恰恰是不同立场、不同价值观的记者对同一事物的报道才使新闻发生了不同倾向性的问题。0而且在文章中还举了很多实例阐明:/不同立场的记者,对同一事物的报道可以形成完全相反的倾向性。0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说新闻的倾向性/不是记者加上去的0,或者说不是/记者赋予新闻以某种倾向性0呢?其实,记者的报道倾向产生于前,读者的接受倾向形成于后,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这显然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能把新闻的倾向性完全归结为/是新闻事实所表达的内容在读者中引起的不同态度0。读者的接受倾向仅仅是新闻倾向性形成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的方面。

为什么会出现一方面强调/新闻的倾向性不是记者加上去的0,或者说不是/记者赋予新闻以某种倾向性0,而一方面又承认/恰恰是不同立场,不同价值观的记者对同一事实的报道才使新闻发生了不同倾向性的问题0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看法呢?细审何先生文章命意所在,是为了强调和维护新闻的客观性。按照何先生自己的解释,/所谓新闻倾向性并非记者加上去的,是说这新闻事实表达的具体内容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不以记者主观愿望为转移的。0笔者以为,这个解释实际上是对新闻客观性的强调。何先生在批评/记者是有倾向性的,所以他写的新闻自然就有了倾向性0这个观点时,更是十分明确地指出:.倘若此论成立,那岂不是说新闻倾向性是记者加上去的了?或者说是记者赋予了新闻以某种倾向性了?这样一来,新闻无可辩驳的客观力量丧失了)))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是靠事实本身的力量赢得读者的。0不用说,其强调和维护新闻的客观性的旨归已经跃然纸上了。

强调和维护新闻的客观性,对于纠正我们长期以来注重倾向性而忽视客观性的缺陷,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如果因此而把新闻的倾向性归结为仅仅是从读者那里产生的,以为记者并没有赋予新闻以某种倾向,不仅在理论上不能科学地阐明新闻的倾向性问题,而且事实上回避了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辩证统一问题。关于前者,上文已作讨论,这里只谈后者,即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实际上,何先生所强调/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0这个命题本身就表明:新闻既是客观的)))新闻事实本身是客观存在;同时又是有倾向的)))/说话0就意味着记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也就是记者的报道倾向。所以胡乔木在5人人要学会写新闻6一文中指出:/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接受叙述中的观点。0可见,尽管新闻报道如何先生所说,/绝不意味着新闻作品所报道的事实内容除了来自客观对象外,还可以由记者主观随意附加0,但是记者的立场、价值观完全可以通过/对事实的选择,报道角度的选择0而极其自然地体现出来,从而使新闻成为/一种无形的意见0。这就是说,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本身是客观的,甚至记者对事实的报道也是客观的)))不附加任何议论,但是对事实的报道是有选择的。正是这种选择蕴含着记者并没有形之于言的倾向性。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就这样辩证地统一起来。

总之,在新闻的倾向性从何而来问题上,上文阐明了这样几层意思:其一,提出新闻的倾向性来源于读者的观点,有助于深化对新闻倾向性问题的研究;其二,不能把新闻的倾向性仅仅归结为读者的立场、态度,应当认识到新闻的倾向性首先来自记者的报道倾向,其次才是读者的接受倾向;其三,不能为了强调新闻的客观性而将倾向性与客观性割裂开来,两者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有机统一的,并且统一在记者的报道过程之中。这些看法是否妥当,还望何先生赐教。

13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 9 合法性 12 主观主义 13 异化 16 社会几何学 18 姿势对话 21 实践的模糊逻辑 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 10 社会建构论 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2 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问题的认识。 3 举例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4 联系当代社会专业化的趋势,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5 模式变量 6 实践的逻辑 4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 7 莫顿如何批判宏关结构功能主义的? 4 为什么说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7 话语实践(福柯) 8 叙事知识(利奥诺) 10 本体性关怀(吉登斯)15 制度化(帕森斯) 16 旋转的中轴(贝尔) 8 怎样理解利奥塔对“元话语”的批判? 9 怎样来理解吉登斯的“方法论置括号”? 4 比较分析帕森斯的AGIL社会系统模式与丹尼尔.贝尔中轴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5 怎样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观念更新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意义? 6 概念行图示(贝尔) 7 认识的子集(利奥塔) 8 双重解读(布迪厄) 9 压抑文明(马尔库塞) 10 解放的认识兴趣(哈贝马斯) 1 当代社会学主要丛哪些角度去研究社会化问题? 2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新闻报道中客观性的主观倾向

新闻报道中客观性的主观倾向 内容摘要:新闻是信息的报道,信息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二性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一条基本规律。客观性报道原则已成为全世界新闻工作者一项基本的职业信条。但是做到完全客观是不可能的,从根本上说来,人们要报道什么事情,就有人来参与。作为新闻报道的记者,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可以在一定的底线内把握新闻报道尺度,使之在客观倾向和主观倾向中,得到相对的平衡。 关键词:新闻报道。客观倾向。主观倾向。底线。主观能动性。 正文: 新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要弄清楚新闻报道的客观倾向和主观倾向,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新近变动的信息的转播。这句话可以分两段来看,一是客观事物的新近变动,一是信息的传播。可以看出第一点,是具有确定性的。而信息的传播却具有不确定性。新闻是信息的报道,信息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信息作为第一性的,是客观存在的,而报道是传播信息的形式。 报道是具有主观性的,因为其中必定有新闻传播的参与者——记者。只要传播过程中有人的参与,就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避免不了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掺杂进记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等,就必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记者在取舍材料的时候就表达了他的主观意志。即是说,他们用某些材料而不用另一些材料,结果就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报道,而是带有某种倾向性的了。 但是即使有主观性在里面,真实是不可或缺的,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是新闻事业取信于民的力量所在,是新闻事业战斗力的源泉。 20世纪初,美国报业编辑协会就把真实作为一项必须遵守的法则写进《新闻工作准则》一书中,规定诚实,真实,准确,忠诚于读者是一切新闻工作名副其实的基础,把真实看成是忠诚于读者,看成一切新闻工作的基础。而《人民日报》也专门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捍卫真实性,反对假报道》,在文中指出了问题的重要性和维护真实性的意义,提出要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切实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办事。

新闻学基础考试试卷试题标准答案.doc

精品文档新闻学基础考试试题8. 新闻价值要素中的“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指的是() 姓名:年级:成绩: A. 趣味性 B. 接近性 C. 重要性 D. 显著性 一、单项选择题(共40 分)。9.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是() A. 新闻需求的程度 B. 信息需求的程度 C. 文化需求的程度 D. 社会需求 A. 中国新闻学会 B.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程度 C.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 D.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10. 甘惜分教授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认为构成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 2. 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两大天职的是()要素是() A. 陈独秀 B. 邵飘萍 C. 徐宝璜 D.梁启超 A. 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B. 新闻—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 3. 理论新闻学属于新闻学学科体系的()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 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A. 应用学科 B. 基础学科. 综合学科 D.交叉学科11. 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 4. 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的() A. 传播新闻信息 B. 开展政治宣传 C. 提供社会服务 D. 进行舆论监督 A. 文化教育 B. 信息交往 C. 政治宣传 D. 商品交换12. 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 5.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A. 政治民主 B. 经济发达 C. 文化繁荣 D. 技术进步 A. 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13. 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新闻事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B. 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A. 奴隶主义阶段—封建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C. 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B. 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国家控制阶段—社会责任阶段 D. 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C. 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责任阶段 6. 与文学相比,新闻的主要特征在于() D. 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A. 讲究报道真实 B. 坚持为人民服务14. 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决定于() C. 坚持为社会服务 D. 注重反映群众生活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经济形态 C. 技术进步程度 D. 文化繁荣程度 7. 新闻价值要素中“接近性”的全面含义指的是()15. 新闻事业的职能权力,一是及时公开地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二是 A. 地理和心理的接近 B. 心理和利益的接近() C. 利益和地理的接近 D. 地理、利益和心理的接近 A. 通过理论宣传进行思想教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年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B 】 A 经济人B社会人 C 理性人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 】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 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C 】 A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B 】 A生理机制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 】A预期社会化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B 】 A幻想期B规划期 C尝试期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B 】 A自学成才的道路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 】 A达伦道夫B涂尔干 C怀特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D 】 A组织文化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C 】 A有较强的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 】 A三方协调机制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 C 】 A绩效报酬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C 】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 】

如何正确看待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倾向性

如何正确看待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与立场倾向之间的关系? 从大一到现在,每一专业门课都一直强调新闻报道一定要具有真实客观性,这是新闻的生命源泉,但我觉得客观真实性只是相对于新闻报道一个内容层面的要求。事实上,大多新闻制作出来,制作时、前甚至是准备采访前可能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倾向性,这个倾向性或与媒体平台的态度、记者编辑、社会舆论的态度,可能都会存在新闻倾向性。 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内容上所指的就有很大区别。新闻的客观性在于它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是否属实,是否是真实事件的客观呈现。而新闻的倾向性是不同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不同态度,制作新闻所选角度,侧重点的选择倾向。我认为,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并不等于客观事实,毕竟它是经过记者头脑对客观事实进行选择、过滤的结果,它体现了记者编辑媒体平台的情感选择和要求,总会有些许倾向性的情绪、立场等。但是新闻报道具有倾向性,也不能说他是不客观的,虽然被记者进行筛选过,但是记者如果对整件事情如实的报道,整体上符合事实发展真实情况,没有对客观的事件进行添油加醋,误导读者对整件事情的了解,这依旧是真实客观的。事实上,这两者这并不冲突,更不是有你没它。 1、新闻真实性和倾向性都是新闻报道制作过程必然存在的,既然无法避免,就应该辩证看待,他们之间更像是哲学里面所讲的辩证统一关系,并非水火不容。只是这个“度”要把握得好,但是对现在的信息环境和媒介环境而言也挺难把握的。现在很多所谓的媒体(尤其很多自媒体)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或者是利益的挂钩,把一件有利于自我、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当做重大新闻来报道,甚至是炒作(炒作这个名词也不仅仅限于娱乐圈,其他媒体平台也很多)或者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这样既不会成为客观的新闻,而且不利于媒体的长远发展和形象树立。 2、粗略来说,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纯客观”的报道本是很难做到的,就算有也很难评判,到底什么样的新闻是完全客观的,不得而知。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个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且被广泛认同的概念实际上也在诠释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主客观辩证的统一。 3、而光有倾向性和立场,脱离客观事实的也终究不能成为新闻。新闻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真实客观也是记者编辑媒体表现其倾向性的基础,而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倾向,只有在其基础之上才能谈得上是新闻报道,才有了部分倾向性和观念的表达。 综合来讲,二者的关系存在排斥但又必定会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新闻工作人员坚持新闻真实性是首要原则,采写新闻必须客观公正,避免报道失实,同时更要谨记新闻倾向性的合理使用,切勿越界。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基本涵义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a6470533.html,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基本涵义探讨 作者:尹宁 来源:《楚商》2016年第05期 摘要:实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有许多方面的体现,不仅表现在客观性广义、狭义等的定义上,中西方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定义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就通过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各方面的涵义进行分析,来阐述新闻报道客观性的重要性和提高客观性的方法,更好的实现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客观表达。 关键词:新闻报道客观性基本涵义 引言:客观性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策略,是每个新闻人必须要遵守的准则。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有着许多不同意义的理解,本文就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涵义做出了不同方面的了解和分析。 一、客观性的定义 (一)客观性的广义层次 客观性的广义层次,主要源于启蒙运动,认为客观性是不受人的自我意识所控制的,是独立存在在每个人之外的。换句话说,客观性是人的客体,不依附于人的意志,脱离人的意志而存在。 (二)客观性的中间层次 中层次的客观性主要是对新闻的知识理论以及实践方面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新闻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他不会受人的思维意识所影响,所以,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人员必须要根据事实,对新闻进行客观的报道。虽然中西方都重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但因文化底蕴及思维意识的不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在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着重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立场上,主要强调的是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准确全面、保持中立;而西方国家在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主要方向是在自由的文化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做到对新闻报道进行一种管制和约束。 (三)客观性的狭义层次 客观性的狭义层次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客观理念,他是新闻的代名词,也是新闻报道中的原则。现如今我们所了解到的客观性,只是前两种客观性的分析,对狭义的客观性并不够了解。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客观性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理念,是在报道过程中一定要依照的原则。在新闻报道的原则实施中,新闻人在报道中要抛弃价值观念,做到真正去追求真实性的报道。

新闻传播学试卷及答案

新闻传播学考试试卷 200—200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第一套) 科目:新闻传播概论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可以划分为、、业务技能和经 营与管理等内容。 2 . 3 . 电台是1920年11月2 4 . 1948年传播学的奠基者之一、社会学家拉斯韦尔 提出了“五个W模式”,即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它包括: 谁Who、说了什么Sayswhat、、、。 5 . 6 . 性。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8 A.新鲜性 B.重要性 C.接近性 D.

2 . “经验范围模式”是由谁于1954年提出的() A.申农 B.施拉姆 C.麦奎尔 D. 3 . “它是对新闻传播内容和信息的研究。” 究的表述() A.新闻传播本体理论研究 B.新闻传播主体理论 研究 C.新闻传播受体理论研究 D.新闻传播客体理论 4 . 新闻人才的最本质的属性是() A.独创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 5 .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A.维纳 B.申农 C.施拉姆 D. 6 . 信息分为“物质信息”和() A.“观念信息” B.“本能信息” C.“机械信息” D. 7 . 以下哪个不属于信息的功能() A.知识的功能 B.价值的功能 C.社会服务功能 D. 8 .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A.陆定一 B.王中 C.甘惜分 D.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 A.社会调查法 B.比较分析法 C.内容分析法 D.实验分析法 E.观察法

2 . 新闻工作者的综合修养有() A.政治修养 B.学术修养 C.业务修养 D.理论修养 E.文化修养 3 . 以下哪些是信息的特性() A.依附性 B.再生性 C.可传递性 D.可储存性 E.浓缩性 4 . 模式具有哪些特性() A.整体性 B.解释性 C.对应性 D.概括性 E.实用性 5 . 以下哪些属于媒体策划的特点() A.计划性 B.功利性 C.创新性 D.引导性 E.增效性 :(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15 表现形态。() 2 . 3 . 可以互换的。() 4 . 5 . :(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9

精选-《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大传统?

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

----------------------------------------------------------------------------------- 陈力丹2006-01-23 15:54: 本文作者:陈力丹王亦高 “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理论中极其重要而又基础的命题之一,多少年来为国内外新闻学者所瞩目,它的发展与演变无形中影响着与构建着我们的观念。然而直到今天,我们对新闻客观性的理解,却始终未见得有多么深刻,我们常常囿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思维定势,所讨论的核心问题也逡巡在“新闻是否客观”、“新闻能否客观”等狭窄的命题之中。加拿大学者哈克特()与中国学者赵月枝合著的《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Sustaining Democracy? 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一书(以下简称《维系民主》),相当程度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因而有必要谈谈这本书。 1998年,该书在加拿大出版,郭镇之当年发表的论文《“客观新闻学”》9次引证该书的观点。我也在当年得到作者送的英文原版书,随即将书中“不死的上帝”(现在看,应该翻译为“不死之神”,因为原文god没有大写)这个关于新闻客观性的比喻用到了教学上。该书带有明显的批判学派色彩,可以说是一本以新闻客观性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北美传媒境况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书中所使用的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无疑使翻译过程变得十分艰苦,两位出色的译者在翻译了两遍之后才得以定稿。经过译者长时间的研读与润色,该书的中译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 现在的译作距原作付梓已七年有余,如同中文版序言所说,“书中某些具体细节已成为历史”,但其“所揭示的新闻客观性的多面性、复杂性与矛盾性在过去几年中变得更明显了”。经过了时间的磨砺,书中的观点依然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也正是我们有必要重温此书的原因。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久远的命题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禁止在报道中直接、公开地采取带有撰稿人主观倾向的立场。对新闻客观性的论述可以追溯到1702年英国出版的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The Daily Courant),其创办者马利特()曾说:“报纸的义务在于将事实叙述出来,结论应由读者来做。”然而,这家报纸不久变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家政党的机关日报,客观的办报宗旨不复存在。显然,在政党报刊时期的高涨期,保持一家报纸不偏不倚的态度是很困难的。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业的一种普遍理念,发生在此后一个多世纪,即19世纪中叶新闻业从政党报刊时期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最近一个半世纪,新闻报道在体裁、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新闻客观性的理念也不

新闻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容是要求必须向受众开放。二、观点辨析题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答:题中所述观点有误。 (1)新闻不是“事实”、“现象”,而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2)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3)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2.新闻选择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 答:(1)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是互动的,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2)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的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的制约。(3)受众并非完全被动,长期的反馈行为影响了传者的新闻选择。受众已成为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3.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答:(1)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我们所说的新闻客观性的涵包括:事实与意见分离;超然中立的态度;平衡原则。(2)报道者主观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纯粹的客观”不可能实现。 三、简答题 1.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答:(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

社会学原理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A

《社会学原理》复习纲要A 一、单项选择题 1.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文 2.一个人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同 D.角色失败 3. 在违法的行为发生后,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惩罚的手段来予以制裁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消极的控制 B.内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4.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称为()。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6. 子女成婚后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 有人将社会学喻之为“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这说明了社会学具有的()功能。 A.社会管理 B.社会教育 C.社会批评 D.社会控制 8. 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生活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9.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0. 学校教育属于()。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11.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 A.功能整合 B.结构整合 C.符号整合 D.关系整合 第 1 页共4 页

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何客观、公正、准确的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广大读者,做到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辩证统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所具备的首要条件。新闻报道中,客观性与倾向性是辩证统一的,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倾向性寓于客观性之中。 (一)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的客观性即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报道者属于寓贬褒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 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在事实和报道之间,还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记者。没有记录的选择、采访、写作及编者的编辑等,事实不过是个自在的事实,他不能进入大众传媒,即否定了“纯客观”。同时我们也反对部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论”,它否定了新闻的客观性,过于强调主观性,认为新闻事实及其本身所蕴涵的性质、意义、规律等都是新闻的客观性的最终依据。且新闻客观性的获得是在记者的能动性和受众的被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实现的。在记者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自身的认识逐渐接近客观实际,然后用准确的语言报道出来。至此,新闻事实极其性质意义、规律如实大放映出来,实现了新闻的客观性。 所以,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一条基本规律。 (二)新闻的倾向性 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媒介或明或暗地表现出的特点的政治立场。 新闻事实本身就有明显的倾向。 新闻事实反映着两种或更多的倾向。除了我们常见的正反倾向外,还有多侧面的倾向,多倾向的报道往往给受众以新的启示。 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评论、版面安排、电视新闻图像的解说、新闻照片的说明反映倾向。 (三)倾向性和客观性的关系 刘少奇同志说:“新华社的新闻必须是客观地、真实地、公正地、全面地、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对于这一论述,要全面理解,不能把他割裂出来片面的应用。必须使倾向性与客观性密切结合,做到互为辩证统一。客观报道是基本表现形式,所表现的倾向有直露的、十分明确的、也有比较含蓄的、带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 无论是无产阶级的新闻还是资产阶级的新闻都主张进行客观性报道。但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倾向性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对“客观性报道”的理解也是相异的。无产阶级主张客观性报道,也就是主张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并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去分析、研究社会现象,写出客观性与倾向性辩证统一的报道。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客观主义报道,他们标榜在认识社会现象,分析问题时,不搀杂主观见解。这种“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在前面的论述中,笔者已经提到这是不可能的。在此已不在加以详细论述。它的实质是用现象掩盖本质,其目的是给人们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模糊人们前进的正确方向,其实,这也是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倾向性。 所以,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的新闻,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是密不可分的,难以彻底分开的。 记者在采访时,肯定会遇到大量的新闻事实、新闻素材,但不能有闻必录。要使新闻的客观性与选择性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应尊重并承认事实存在的客观性。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决不能“人云亦云”。选择那些代表事物本质的事实和选择那些代表人民利益的事实。 同一个事物时,要从多侧面地进行反映,既要报道好的一面,也要报道不足的一面。在

新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历史和应用新闻学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新闻学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事业及工作规律的科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②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官的精髓;③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④坚持贴近实际、生活、群众;⑤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⑦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⑨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曾强生机和活力;⑩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①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底,要求我们全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②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把握规律 第一章 (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认识事实和新闻的关系 新闻的本源:事实。 关系: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的反映。 (2)新闻的定义是什么请分析比较几条有关新闻的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变动)事实的报道。 几条定义:①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②“报纸”;③新闻事业;④新闻报道 (3)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原因: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新闻无论就此内容或形式都离不开事实。新闻必须完全忠实于事实,新闻一旦失实,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第二章 (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①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2)新闻报道中,对事实真实的要求是什么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3)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①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②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③对事实的报

、_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新闻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新闻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 新闻理论(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舆论监督 【参考答案】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称之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2、新闻客观性 【参考答案】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根据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其二是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 二、简答题(15分) 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 【参考答案】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言论自由、广播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展开批评的自由。新闻自由这个概念产生于阶级社会,因而它本身也是一个阶级的概念,事实上也总是为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占有。当然,被统治阶级也总是利用这一手段来争取自己的解放和权利。因此,超阶级的新闻自由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新闻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言论、新闻出版自由在阶级社会中从来是不存在的。任何社会的言论、新闻出版自由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要受到当时的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受到各个国家统治阶级利益的制约。新闻自由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阶级社会中,“人”不是超越阶级国界的,而是属于一定阶级和国家的人。人的任何权利包括作为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言论出版自由,都是阶级的权利,都是有鲜明阶级性的。新闻自由的性质,是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维护自己的自由权利,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阶级向着当权者争夺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进行的斗争,新闻出版自由历来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政治特权。
三、论述题(25分) 试论当前我国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意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泰勒和梅耶 B、泰勒和韦伯 C、泰勒和配 D、泰勒和迪尔凯姆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B)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调查法 C、参考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3、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C) 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杂劳动 4、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的是(D) A、品貌和气质 B、报酬 C、相似和互补 D、政治信仰 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哪个指标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的是( C ) A、劳动 B、闲暇 C、劳动和闲暇 D、娱乐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A)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 D、正式行为 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人属于“职业锚”的哪种类型?( A )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 9、下列哪个理论强调道德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B )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 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 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系统功能论 D、以上理论都不是 10、职业生涯管理中心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学派观点的是( 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C、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 D、社会结构决定人们手社会行为

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

20123281 许文琪 观看视频后的报告 --------------从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出发真实、客观、公正地向公众报道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义务,也是我国新闻界一直以来秉承的准则。在当前时代下,信息泛滥,作为新闻人,更应对事实进行辨认分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报道,以及对舆论及时、正确的引导。 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报道必须完全反映真人真事,任何传言、猜测、估摸地分析,未经多方核查证实的信息,都不能成为新闻报道。 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包括“五W”{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以及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完全准确无误,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虚构或 夸大、缩小;第二,对事实的说明、解释,也应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 歪曲或掩饰。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新闻报道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实践的检验。[1] 坚持客观报道,是把握好度的重要方法。新闻媒体应只做客观报道,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性报道中,客观报道事实,不发表带有倾向性的评论或意见,以免误导受众,滋生纷扰。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也说过:“新闻工作者不是评论员(言论文章除外,不是裁判,更不是法官。你的任务就是冷静地将新闻事件完整地记录 下来,进行客观报道” [2] 在白岩松的《新闻1+1》栏目中,对贵州毕节,五男孩在垃圾桶中死亡的报道,便凸显了新闻的客观性及真实性。首先,这起震惊全社会的事件之所以能被大家关注,最初还是因网友李先生,在11月16日晚上发布在网络论坛上的信息,以及拾荒老人对死亡孩子的发现,从人物上和时间上可见,这五个孩子是真实存在的。记者同样对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广电新闻学》试题和答案(AB卷)

燕京理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结业考试试卷(B)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比较特点明显:报纸只能传播文本信息。广播只能传播声音信息。电 视可以传播图像和声音信息。() 2.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包括用文本、音乐、讲话、视频、注解图表和静态照片 等来传播统一的讯息,在理想状态下是可以交互的。() 3.在日常生活中,群众口头传播新闻的场所有:田头、旅店、市场、茶馆、咖啡馆等。 () 4. 中国封建社会驿站发达,书信新闻传递的很快。如:军报每天100里。() 5 .报纸产生经过三个阶段:手抄;新闻书;日报。() 6 1928年6月30日,香港电台正式开始播音,标志香港广播事业诞生。 7.世界上最早的广播新闻是:1920年8月3日,美国底特律市实验电台广播的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 8. 1922年,英国设立了英国广播公司简称NBC。() 9. 1923年1月24日,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由美国记者奥斯顿在上海创办。() 10. 1940年12月30日,是中共创办的第一家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的日子,也是我国广播创建纪念日。() 11.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后来改为中央电视台。成为国家电台。() 12. 近代中国第一批报纸是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 13. 世界四大通讯社有: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 14.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被公认为是世界 第一座广播电台。() 15. 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 16. 1927年,荷兰是世界第一个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17. 西方著名电视台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福克斯电 视;有线电视新闻;英国广播公司;日本广播协会;法国新频道;德国卢森堡广播电视台。() 18. 西方国家著名媒体集团有:时代华纳;维拉康姆;新闻集团;迪斯尼;贝塔斯曼集团; 维旺迪环球集团等() 19. 中国当代著名的党报有:人民日报;解放报;南方日报。() 20. 广播新闻是运用广播媒介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新近事实的实时报道。() 21. 电视新闻是运用电视媒介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新近事实的实时报道。() 22 .广播播音员标准播报速度每分钟350字。() 23 .在广播新闻中500字就算长消息。() 24 在广播新闻中300字以下算短消息。() 25 在广播新闻中100字以下算简明新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