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最新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最新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最新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最新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令人感动的情义世界——<最后一头战象>》。

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重披象鞍,再回战场,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文章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习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习。

2、三个场面的学习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文章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

读,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进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

观看影片,回顾文章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接着学生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嘎羧的四件事:战后幸存,重披象鞍、再回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情景再现,既是对上文的复习,又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温故而知新。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

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的一个难点。

1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进行学习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习、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象鞍

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象鞍”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而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课文中的其它三个故事片段,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摩挲”“ 泪光闪闪”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接着我引出沈石溪的一段话,总结出动物小说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场景二:再回战场

1学生自学,从句入手,从词着眼,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比如抓住了这句话“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满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的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教师抓住了这几个问题1、嘎羧回到昔日的战场做了什么呢?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想到什么?它对着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什么?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想诉说什么?3、学生想象,自由回答。此环节设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品味,进一步利用多媒体的设计,一曲勇敢的心曲调,深深的感染了同学们的情怀,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用心灵阅读,教师这样多层次,多

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嘎羧的这种重情重义的形象跃然纸上,课堂上掀起了情感波澜。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想象能力也被激活了。

2读写结合,体会情感在“久久凝望”可能会想到什么?设计小练笔起到了点睛之笔,此环节体现了读写结合,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而让学生乐于写。

3、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对比读,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通过欣赏影片引导到这一个场面,出示重点词语,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部分的内容。。嘎羧逝去了,它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静静地想,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习上升到对文章的理性学习上,总结人物的品质。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配乐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两次读最后一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

2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说板书设计

战后幸存

重披象鞍动作

最后一头战象再回战场神态情感

善良忠诚庄严归去

板书体现出来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提升,简洁明了,线索清晰,中心突出。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习题及答案

一、学习目标: 1.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 学习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 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最后一头战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 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重点解读分析: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让我们继续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最后一头战象》 1. 背景简介: 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一种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在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战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在战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就由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 据说,在泰国有许多名垂青史的战象。泰国古台王朝拉玛甘享石碑铭文记载:拉玛甘享在19岁时曾骑战象奋战敌营,营救父王,反败为胜。拉玛甘享的英名与他的战象一起被铭刻在石碑上。东南亚最著名的一次象战是暹罗王纳黎萱于1584年对缅甸王国的一次战斗,投入的战象多达几百头,那次大战结束了暹罗对缅甸的附属关系。 2.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比喻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豪迈: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唏嘘:抽泣,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膨胀:由于温度增高或其他原因,使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浴血:形容战斗激烈或经历了艰难的斗争。 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3. 了解文章线索,理解重点句子,感悟情感:

4篇评课稿

《窗前的气球》评课稿 城北小学宁水美 这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课文。红气球是孩子平时喜爱的玩具,可在特殊时刻却成了小伙伴们传达内心感情的工具,从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和行动看到了孩子们心灵的纯洁、感情的纯真。红气球是伙伴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表现,红气球是伙伴们的笑脸、真诚的问候……教学生阅读时,既要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真挚感情的理解,又要让学生释放、表达出自己的天真浪漫和童真,体会生活的“美”,语文的美。 教学本课时,杨水梅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科里亚前后心情变化的相关句子,围绕“真没意思、高兴地笑了”这两个重点词语展开教学。先通过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到科里亚孤单、寂寞的心情。然后再体会他看到红气球后的心情,前后进行比较,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领悟。这些心得和领悟溶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最后通过小练笔让学生给科里亚送去关心和祝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化认识升华情感,并有针对性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1、教学环节设计清楚、合理。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一、二段,勾画体现病中科利亚的心情的句子,感受科利亚的“孤单、寂寞”。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通过两个问题:“科利亚的心情为什么一下子好多了?”“为什么红气球让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 教学中注重了读写结合。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全班读一些重点句,让学生充分地通过阅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读词“可爱的”、“高兴地”,让学生用这两个词练习说话并在书中写话。最后通过读全篇课文,完成小练笔,深化情感。 教学中,如何丰富评价语,还有待去学习: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足以可见,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染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因为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但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时,杨老师评价语较单调。这些单调的话语,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能通过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回答中让其他学生受到启发或者吸取优点,这是今后在教学中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2021最新《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设计

2021最新《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设计 2021最新《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设计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役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光阴催它年老,知道本身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握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宅兆,尊严地将本身安葬。课文以嘎羧举动为线索,语言精致逼真,局面生动动人,语言普通易懂,布局条理清楚,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篇课文近xxxx字,学生阅读时,对团体掌握文章内容,领会动物心田天下,感悟动物情绪有肯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写话,拓展阅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易错词纠正,易错字教学。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点评: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书写各段小标题,在公开课上很少见到,这是基于教者的独特思考。六年级学生应该学会整理笔记,与初中教学顺利接轨。概括小标题梳理出主要情节,便于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书面评课题目赏析

书面评课题目赏析 我市2009年11月举办的“2009年龙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之后的“网络评课比赛”已落下帷幕,比赛收到了较好效果。闭余之际,再次浏览了所有语文评课帖子,纵观近五百篇的语文学科评课帖子,对帖子的题目颇有感触。 大家都知道,题目就是文章的题眼,评课文章也不例外。只要一接触题目,便可大体知道作者的观点、评课的角度。下面拮取一部分题目,加以归类赏析。 评课,可以重点听,重点评;也可以全面听,全面评。经归类,我市此次活动中,大约出现了以下几种类型: 一、泛式评课 这类评课帖子大约占语文评课帖子的三分之二强,虽然题目有所差异,但基本属于“泛式”评课类型。如《听< >后感》、《听< >随笔》、《对< >一课的几点看法》、《< >一课引我之思》等。这一类评课方式,需要阅读文章内容后,才可能知道评课者的观点,也就是说,评课者的观点隐藏在文章之中。题目不出现主题的评课方式显得较灵活、松散。评课者可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进行漫谈,不受主题的限制,发言评价比较随意、自由。 二、主题观点加课题的评课方式 这类评课方式观点鲜明,且加上了所听课的题目,显得完整,让人一看,就能大致了解评课者的观点,并知道这一观点是由哪一节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如《“朗读感悟”清新的阅读教学——评一节<纸船和风筝>课堂教学》、《课堂上的无声胜有声——肢体语言》、等。 三、诗情画意的评课方式 此次评课中,出现了许多“诗情画意”的评课方式,如:《春夜喜雨——评张小芳<太空生活趣事多>》、《见证精彩——听<最后一头战象>有感》、《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幽幽生死情不绝于心——评叶宗保老师<伯牙绝弦>一课》、《心中流淌着串串感动》、等。此类评课笔调轻松舒畅,抒情语言让人有一股诗情画意之美感。教学需要艺术,评课同样也需要艺术。把审美观点融入评课之中,增强了评课艺术感;将情感融入评课之中,把评课者与被评课者的对话建立在情感的对话之中,更增强了两者的亲和力,有利于相互探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综合性评课方式 个别老师对所有课的共性特点,提练出评价主题,加于评述。如:《用心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作者从整体感悟的角度出发,把观摩中所有课的共同特点用同一主题连串起来加于评论,这类评价方式因为评价点单一集中,更有力地肯定了整体特点,对读者的感染力较强。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说课稿(六年级上册) 目录 六年级上册 (2) 第一组 (2) 1 山中访友 (2) 2* 山雨(无) (6) 3 草虫的村落 (6) 4* 索溪峪的“野”(无) (11) 第二组 (11) 5 詹天佑 (11) 6 怀念母亲 (16) 7* 彩色的翅膀(无) (21) 8* 中华少年(无) (21) 第三组 (21) 9 穷人 (21)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23) 11 唯一的听众 (27) 12* 用心灵去倾听(无) (31) 第四组 (31) 13、只有一个地球 (31) 14* 大瀑布的葬礼(无) (32)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3) 16* 青山不老(无) (34) 第五组 (34) 17 少年闰土 (34)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9) 19* 一面(无) (42) 20* 有的人(无) (42) 第六组 (42) 诗海拾贝 (42) 诗经?采薇(节选)(无) (42) 春夜喜雨(无) (4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无) (42) 天净沙?秋 (43) 天上的街市(无) (44) 白桦(无) (44) 与诗同行(无) (44) 我们去看海(无) (44) 致老鼠(无) (44) 爸爸的鼾声 (44)

给诗加“腰”(无) (44) 诗中的“秋”(无) (44) 第七组 (44) 21 老人与海鸥 (44)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无) (47) 23 最后一头战象 (47) 24* 金色的脚印词语盘点(无) (50) 第八组 (50) 25 伯牙绝弦 (50) 26 月光曲 (55) 27* 蒙娜丽莎之约() (58) 28* 我的舞台无(无) (58) 六年级上册 第一组 1 山中访友 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不骑车,不邀游伴”、“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儿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相对于前面两个单元的哲理性文章和后面的诗歌、科学说明文、记叙文来说,本文是比较简单、浅显的,所以设计时目标就放在让学生品味和运用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在自我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本文讲课的最大难点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逐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支离破碎。所以我认为在处理本教材时应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与课文文字和画面充分接触,在细致地体味课文的同时产生个性化理解,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和一气呵成的美。 学生分析: 经过小学六年及初一一个多月的学习,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言的赏析、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能说出山中之友。 2、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学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故采用“感知──交流──引导──领悟”的学习

群文阅读《人与动物》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七组 群文阅读“人与动物”教学设计 本组概述: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本组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课文:《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我和小摩西的友谊》《绿毛龟》。 学习目标: 1.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2.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有效地进行同步阅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师:在《同步阅读》的故事《泪的重量》中,作者这样写道:“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只是它们因为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继续走进“人与动物”这个主题。 主题回顾 2.出示第七单元中四个故事的课文插图,读了这些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 《老人与海鸥》: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喜爱 《最后一头战象》:敬重《金色的脚印》:信任 阅读概览 3.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两篇以“人与动物”为主题的文章,请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4.你最难以忘怀的是哪个故事?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5.相机总结主题。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摘录) 杨屹校长评课实录(会场一) 【杨屹:特级教师,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校长】 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珍视能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来分享我的心得。 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从事语文教学同仁们心中期盼的盛会。回顾着全国小语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思索着上课教师展示的研究成果,不禁想起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 一只贝,因痛苦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 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 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而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 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问题提出 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从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从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知识认知,转向帮助掌握主动获取知识,认知未知世界的方法。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多年的研究进程及时代发

展需求,是一次语文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式探索。 (一)研究进程 每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都围绕我们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任务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交流探讨、反思总结,其研究成果已起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里程碑式的作用。 2002年第四届观摩活动,正值课改初期,肩负着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责任,会议研讨主题是: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三维整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2004年第五届观摩活动,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的重要时刻。会议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为主题,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 2006年第六届观摩活动,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针对“得意而忘言”的失衡做法,关注“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图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2008年第七届观摩活动,继续关注语文本体的回归,将“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确定为研讨主题。 在研究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历程中,我们共同迎来了本次研讨活动。我们将审视语文教学的视角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师怎样教好,到思考学生怎样学好。 (二)时代背景 这是在课程改革进行到第九年的今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

最后一头战象 说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感人至深的情义世界——《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教授的是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第一板块——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讲述了一只垂暮的战象重披象鞍,再返战场,缅怀往事,最后庄严归去的动人故事,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文章主要抓住战象嘎羧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学过一篇有趣的描写泰国大象的文章:《与象共舞》,对大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对大象怀有喜爱之情,因此对本文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兴趣。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对这样一篇长文,他们能很快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和情节,对嘎羧临死前情感的复杂、深邃也有模糊感知。可是作者采用哪些形式和手法组织情节,展现形象,学生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需要老师用一定的策略引领。还有,此篇小说表达的内心情感隐晦而耐人寻味,需要层层剥离,把握主线,才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 (三)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因此我这次力求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尝试长文短教。授课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四)说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想象的活动,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谊。 4.激发阅读动物小说的兴趣,推荐阅读相关经典,多一条了解世界的途径。 (五)教学重点 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理解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感受嘎羧高尚的情怀。 (六)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手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七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七说课稿 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六年级石洁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次交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口语交际部分。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通过对这四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对动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所以口语交际部分也重在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习惯,通过讨论如何保护小动物以及如何劝说身边的人爱护小动物。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通过交流讨论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用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以模拟对话的方式劝说身边的人珍爱动物。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四、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学生情感 一个好的故事是一段智慧的闪光,是启迪孩子智慧和灵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的手段,更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手段。可以说学生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讲故事或者听故事。所以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天性,我用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2.开讨论会。讨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很好的交流内心的体会。 3.图片展示法 运用图片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事物,这节课,我会给学生展示三组图片,先用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和人类捕杀动物的图片来进行对比,让同学们意识到,是我们人类破坏了动物们美好的生活,再结合两个动物救人的故事同学们看到人捕杀动物时是那么无情。引发学生思考为后面的模拟对话做感情铺垫。最后再出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作总结:只要我们人们放下屠刀,善待动物,一定会有和谐美好的家园。 4. 情景教学法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 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文章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习的时候分别采取了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习。 2、三个场面的学习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文章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进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真情导入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回顾文章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课件)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最后一头战象 评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 执教者:蒋佳丽上课时间:12月16日评课者:李娜蒋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我认为蒋老师的课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以生为主,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蒋老师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而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课文中的其它三个故事片段,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课堂中,蒋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 三、品词析句,促进生本的亲密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蒋老师在教学中能紧扣本文的理解难点,从句入手,从词着眼,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四、引导想象,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其一大任务。在引导学生体会战象嘎羧来到打洛江畔这一段语言文字时,蒋老师让学生用上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年的场面,在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的基础上,又与学生合作朗读,让生读文本内容,师补充想象的部分,巧妙的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促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课后布置的作业“小练笔”:让学生想象描写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促进了读写结合,达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课的优点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还是留与别的老师点评吧。下面我也针对这节课提几点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在引导学生理解嘎羧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这处的语句描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读句提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抛给学生的那些问题,其实学生们也有能力发现并提出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会更高些。 二、对于描写战象嘎羧死时“凝望着天空”的神情的理解,我觉得学生的点评还不够到位,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得更大胆一些,如嘎羧也许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怀,或也带有对和平的期盼等等。 三、这篇课文的描写重在突出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所以我认为板书上可以体现“善良、忠诚”这两个词,从而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所在。 总之,蒋老师所上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其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数不胜数。

群文阅读动物世界四个一.doc

群文阅读——《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世纪园小学俊华 一、议题 : ()的动物 二、选文篇目及来源 1、《翡翠鹦鹉》:来源于人教课标版《同步解析与测评》 2、《麻雀》:来源于教材后面选读课文, 3、《白公鹅》:来源于人教课标版《同步阅读》 三、教学目标 通过多文本阅读,在阅读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同样是写动物, 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 四、教学重点 发现:同样是写动物,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群文阅读,就是比 较阅读。比较就是找相同和不同,从而发现规律。五、设计思路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也基本上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来描写的,写法也大致相同。所以还需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发现,写动物除了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写以外,还可以选用一件事或者多件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当然,学生在理解这一点时,并不容易。因此在阅读第一篇时教 师要引路。即使是在阅读第二篇、第三篇时,对于选材方面的不同, 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思考的方向,毕竟学生的水平有限。

另外,学生仅仅阅读这有限的几篇是不够的,教师应当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的天空,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动物小说甚至动物寓 言、动物童话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三篇文章。 2、大家齐读课题,你发现什么:这三篇文章都是写___的(板书:动物) 二、导读第 1 篇《翡翠鹦鹉》: 1、自读:快速默读,在头脑中建立画面即可(谁+怎么样、谁 +干什么) 2、导填“群文阅读记录表” : (1)作者写翡翠鹦鹉,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板书:外貌、吃 相、玩相、和我) (2)这是一只()的鹦鹉?是作者告诉我们的?还是我们 自己概括出来的?(板书:可爱) (3)最能体现鹦鹉可爱、写得最精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 段有哪些?作者在这些自然段中用什么方法来把这个特点写清楚具 体的? (板书:外貌描写、排比) (交流语言提示:①第_____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研会小学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发言稿).docx

WORD格式 教研会小学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发言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说实话,让我来做语文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我感觉很惭愧。其实,在教学工作 中,大家都是我的老师,今天,借此机会把我的一点浅薄的见解和大家谈一谈,希望能起到抛 砖引玉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我认为,课堂教学来得最快,也最直接。 如果语文老师功底深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同时又幽默风趣,课堂设计新颖、灵活。再辅 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等,三、两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 了,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会一直喜欢语文的。 二、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主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乐于诵读、课外阅读 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 力,我让学生互评,这样增加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和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 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 三、重视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在每一节课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来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疑问,一一记下来。我想,我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一定也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尽可能地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琢磨浅显、明了的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四、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古人说“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朗 读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 出来,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过程。 训练朗读,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重视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 六、重视作文教学。 (一)强化单元作文教学 每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都是与单元学习主题相一致的,我们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在写作 方法,表达特点,观察方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铺好路子。 (二)进行作文系列化训练 想提高作文水平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又一有效办法。 1、生活中的作文训练; 2、不同题材习作系列训练 小学阶段作文题材比较单一,一般以写人记事为主,还有读后感, 活动,简单的应用文,如书信,建议书,留言条,请假条,通讯报道

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 我有幸聆听了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一课,观摩了她扎实、充实、丰实、真实的课堂教学,感到受益匪浅。《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我认为潘老师的课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由于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们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在执教本课时采用了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部分,让学生划分段落,再请学生自己用词语(小标题)概括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从事件抓。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全班齐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导读等各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潘老师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而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课文中的其它三个故事片段,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课堂中,潘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潘老师在教学中能紧扣本文的理解难点,从句入手,从词着眼,如摩挲这个词语,跟亲了又亲结合起来讲,将这种感情渗透进去,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此外,潘老师很善于开动学生脑筋,很多地方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真正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提问也非常简练,更多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很好的总结,这些都是我应该向潘老师学的地方。到最后给学生一个课下练笔的机会,这样能更加加深学生对这头战象的好感,从而能体会到人和动物之间的确是该有着深厚感情的。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第11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嘎羧这头战象像人一样拥有丰富的情感,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我们能从课文里感人的事例,生动细致的描写中,充分地感受到它忠诚、善良、英勇的英雄形象。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虽然战象对于他们来说比较远离他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战象历史、精神的探究与对话。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4、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体会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自身条件,我设定的教学重、难点以为: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最后一头战象 教案

23最后一头战象 学习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情怀。 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 第一课时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浴血搏杀”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第二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12——23小节,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它。 3、继续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忠诚的善良、高尚情怀。 一、复习导入,讲述嘎羧的故事 以打字机的声音逐字出示字幕:“西双版纳曾经有过这样一头战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到了曾经浴血拼杀的战场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他就是我们今天继续要认识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把课文分成了四段,并给每一段加上了小标题,一起来回顾一下吧!(师出示板书,齐读) 英雄垂暮(近黄昏), 重披战甲(忆当年)。 凭吊战场(念战友), 自掘坟墓(共长眠)。 上节课学习了前两段,嘎羧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二、聆听心声,感悟嘎羧的情怀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嘎羧有了这些初步印象。现在,我们继续走近嘎羧。快速默读12到23自然段,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最让你感动的是——(指名读,随机出示句子) 1、绕村三圈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整体:师:还有谁也被这里感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段话当中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 师:(长了翅膀似的)评:村民对嘎羧的关注感动了你。你真会读书! (男女老少,许多人)评:送行的人多让你感动! (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绑了四块黑布)评:穿戴整齐看出村民们对它的敬重,这让你很感动。 (捧着香蕉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评:尽管嘠羧已经吃不下东西了,可人们

《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王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更有幸的是有机会主评王老师的这节课。王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我认为王老师的课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以生为主,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而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课文中的其它三个故事片段,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课堂中,王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 三、品词析句,促进生本的亲密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

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王老师在教学中能紧扣本文的理解难点,从句入手,从词着眼,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四、巧妙设置问题导思路,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其一大任务。在引导学生体会战象嘎羧来到打洛江畔这一段语言文字时,王老师让学生用上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年的场面,在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的基础上,又与学生合作朗读,让生读文本内容,师补充想象的部分,巧妙的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促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最后一问“为什么以《最后一头战象》为题?”引发了学生更多思考,达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王老师所上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其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数不胜数,还是留待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学吧!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 案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设计) 学科 语文 姓名 李留丽 课题 最后一头战象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知识链接: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包围的弹丸之地。日本军国主义者野心勃勃,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3 月,侵占南海群岛;1941年12月,日寇占领香港;1942年,日军侵占菲律宾、缅甸……日军一次又一次挥舞战刀,铁蹄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日军的暴行也激起了民众的怒火,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燃遍整个东亚。 1943年,当日寇的魔掌伸向云南,伸向西双版纳时,象兵们英勇地扛起了抗日的旗帜。现在,让我们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战争年代,感受那英勇惨烈的战斗场面吧。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