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与直线方程

第1讲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与直线方程

第1讲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与直线方程
第1讲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与直线方程

第1讲 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与直线方程

【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直线的有关概念,如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截距等;考查过两点的斜率公式. 2.求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等). 3.直线常与圆锥曲线结合,属中高档题.

【复习指导】

1.本讲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复习时要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会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

2.在本讲的复习中,注意熟练地画出图形,抓住图形的特征量,利用该特征量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梳理

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1)直线坐标系 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者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2)向量的有关概念

①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简称为向量.

②从点A 到点B 的向量,记作AB →.点A 叫做向量AB →的起点,点B 叫做向量AB →

的终点,

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的长度,记作|AB →

|.

③数轴上同向且等长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1)两点的距离公式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 (x 1,y 1),B (x 2,y 2),则d (A ,B )=|AB |=(x 2-x 1)2+(y 2-y 1)2. (2)中点公式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 (x 1,y 1),B (x 2,y 2),点M (x ,y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x =x 1+x 22,y =y 1+y 22

.

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①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②倾斜角的范围为0°≤α<180°.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直线倾斜角α(当α≠90°时)的正切值叫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k =tan α,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 1(x 1,y 1)与P 2(x 2,y 2),则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斜率k =y 2-y 1

x 2-x 1

(其中x 1≠x 2).

4.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y -y 1=k (x -x 1)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斜截式 y =kx +b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续表 两点式

y -y 1y 2-y 1=x -x 1

x 2-x 1 (x 1≠x 2,y 1≠y 2)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截距式 x a +y b =1 (ab ≠0)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

线 一般式

Ax +By +C =0 (A ,B 不同时为零)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一条规律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斜率k 是一个实数,当倾斜角α≠90°时,k =tan α.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倾斜角为90°的直线无斜率.

两种方法

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形式的直线方程,直接求出方程中系数,写出直线方程;

(2)待定系数法:先根据已知条件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求系数,最后代入求出直线方程.

两个注意

(1)求直线方程时,若不能断定直线是否具有斜率时,应对斜率存在与不存在加以讨论.(2)在用截距式时,应先判断截距是否为0,若不确定,则需分类讨论.

双基自测

1.(人教B 版教材习题改编)直线经过点(0,2)和点(3,0),则它的斜率为( ). A.23 B.32 C .-23 D .-32

解析 k =0-23-0=-2

3

.

答案 C

2.直线3x -y +a =0(a 为常数)的倾斜角为( ). A .30° B .60° C .150° D .120° 解析 直线的斜率为:k =tan α=3,又∵α∈[0,π)∴α=60°. 答案 B

3.(2011·龙岩月考)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2,5),且斜率为-3

4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3x +4y -14=0

B .3x -4y +14=0

C .4x +3y -14=0

D .4x -3y +14=0

解析 由y -5=-3

4

(x +2),得3x +4y -14=0.

答案 A

4.(2012·烟台调研)过两点(0,3),(2,1)的直线方程为( ). A .x -y -3=0 B .x +y -3=0 C .x +y +3=0 D .x -y +3=0

解析 由两点式得:y -31-3=x -0

2-0

,即x +y -3=0.

答案 B 5.(2012·长春模拟)若点A (4,3),B (5,a ),C (6,5)三点共线,则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k AC =5-36-4=1,k AB =a -3

5-4

=a -3.

由于A 、B 、C 三点共线,所以a -3=1,即a =4. 答案 4

考向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例1】?若直线l :y =kx -3与直线2x +3y -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π6,π3

B.????π6,π2

C.????π3,π2

D.????π3,π2 [审题视点] 确定直线l 过定点(0,-3),结合图象求得.

解析 由题意,可作两直线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

值范围为????

π6,π2.

答案 B

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常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当直线的倾斜角由锐角变到直角及由直角变到钝角时,需根据正切函数y =tan α的单调性求k 的范围,数形结合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方法.

【训练1】 (2012·贵阳模拟)直线l 经过点A (1,2),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15

B .k >1或k <1

2

C .k >15或k <1

D .k >1

2

或k <-1

解析 设直线的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2=k (x -1),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

k

令-3<1-2

k

<3,解不等式可得.也可以利用数形结合.

答案 D

考向二 求直线的方程

【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 (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2)过点A (-1,-3),斜率是直线y =3x 的斜率的-1

4

(3)过点A (1,-1)与已知直线l 1:2x +y -6=0相交于B 点且|AB |=5. [审题视点] 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把所需要的条件求出即可.

解 (1)法一 设直线l 在x ,y 轴上的截距均为a ,若a =0,即l 过点(0,0)和(3,2),

∴l 的方程为y =2

3

x ,即2x -3y =0.

若a ≠0,则设l 的方程为x a +y

a

=1,

∵l 过点(3,2),∴3a +2

a

=1,

∴a =5,∴l 的方程为x +y -5=0,

综上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2x -3y =0或x +y -5=0. 法二 由题意,所求直线的斜率k 存在且k ≠0, 设直线方程为y -2=k (x -3),

令y =0,得x =3-2

k

,令x =0,得y =2-3k ,

由已知3-2k =2-3k ,解得k =-1或k =2

3

∴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3)或y -2=2

3

(x -3),

即x +y -5=0或2x -3y =0.

(2)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依题意

k =-14×3=-34

.

又直线经过点A (-1,-3),

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y +3=-3

4

(x +1),

即3x +4y +15=0.

(3)过点A (1,-1)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为x =1.

解方程组{ x =1, 2

x +y -6=0, 求得B 点坐标为(1,4),此时|AB |=5, 即x =1为所求.

设过A (1,-1)且与y 轴不平行的直线为y +1=k (x -1),

解方程组{ 2x +y -6=0,

y +1=k (x -1), 得两直线交点为?

??

x =k +7k +2, y =4k -2

k +2.

(k ≠-2,否则与已知直线平行). 则B 点坐标为????

k +7k +2,4k -2k +2.

由已知????k +7k +2-12+???

?4k -2k +2+12

=52,

解得k =-34,∴y +1=-3

4

(x -1),

即3x +4y +1=0.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1或3x +4y +1=0.

在求直线方程时,应先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

条件,用斜截式及点斜式时,直线的斜率必须存在,而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或经过原点的直线,故在解题时,若采用截距式,应注意分类讨论,判断截距是否为零;若采用点斜式,应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训练2】 (1)求过点A (1,3),斜率是直线y =-4x 的斜率的1

3

的直线方程.

(2)求经过点A (-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 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 解 (1)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依题意

k =-4×13=-4

3

.

又直线经过点A (1,3),

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y -3=-4

3

(x -1),

即4x +3y -13=0.

(2)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 2a +y

a =1,

将(-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a =-1

2

此时,直线方程为x +2y +1=0.

当直线过原点时,斜率k =-2

5

直线方程为y =-2

5

x ,即2x +5y =0,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方程为x +2y +1=0或2x +5y =0.

考向三 直线方程的应用

【例3】?已知直线

l 过点P (3,2),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如右图所示,求△ABO 的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 的方程.

[审题视点] 设直线l 的方程为截距式,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

解 设A (a,0),B (0,b ),(a >0,b >0),则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

b

=1,

∵l 过点P (3,2),∴3a +2

b

=1.

∴1=3a +2b ≥2 6ab

,即ab ≥24.

∴S △ABO =12ab ≥12.当且仅当3a =2

b

,即a =6,b =4.

△ABO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12.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6+y

4

=1.

即2x +3y -12=0.

求直线方程最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若题中直线过定点,一般设直线方

程的点斜式,也可以设截距式.注意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斜率k 的符号.

【训练3】 在本例条件下,求l 在两轴上的截距之和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

解 设l 的斜率为k (k <0),则l 的方程为y =k (x -3)+2,令x =0得B (0,2-3k ),

令y =0得A ???

?3-2

k ,0,

∴l 在两轴上的截距之和为

2-3k +3-2k

=5+????(-3k )+

????-2k ≥5+26, (当且仅当k =-6

3

时,等号成立),

∴k =-

6

3

时,l 在两轴上截距之和最小, 此时l 的方程为6x +3y -36-6=0.

难点突破18——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范围问题

从近两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考查一般不单独命题,常和导数、圆、椭圆等内容结合命题,难度中档偏上,考生往往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弄不清而出错.

【示例1】? (2010·辽宁)已知点P 在曲线y =4

e x +1

上,α为

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A.????0,π4

B.????π4,π2

C.????π2,3π4

D.????3π

4,π

【示例2】? (2011·济南一模)直线l 过点(-2,0),l 与圆x 2+y 2

=2x 有两个交点时,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22,22 B .(-2,2)

C.???

?-24,24 D.????-18,18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2014年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 8.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教学设计方案 2014年11月

《8.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对象】计算机网络专业二年级学生 【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主编:李广全李尚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内容】直线的方程——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授课类型】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以坐标化(解析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的相关性质的重要基础。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熟练掌握直线的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勇于挑战,且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但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在教学中,我力求将数学与专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等信息化手段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内容。 【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数学新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掌握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探索,互相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直线斜率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并引导学生分类讨论问题。 【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课前下发导学提纲,学生预习提出问题,课上通过任务展示、问题交流、小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按照强弱搭配的原则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评价方法:综合评价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变化,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对学生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价,使合作学习更加富有成效。 【教学设备】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素描纸,展示板,自制教具。 【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生活实例,把数学植根于生活。教具的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通过课前导学及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环节,课上再通过ppt、《几何画板》等信息化手段化解难点。

数理方程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曲线论 §1 向量函数 1. 证明本节命题3、命题5中未加证明的结论。 略 2. 求证常向量的微商等于零向量。 证:设,为常向量,因为 所以。证毕3. 证明 证: 证毕4. 利用向量函数的泰勒公式证明:如果向量在某一区间内所有的点其微商为零,则此向量在该区间上是常向量。

证:设,为定义在区间上的向量函数,因为在区间上可导当且仅当数量函数,和在区间上可导。所以,,根据数量函数的Lagrange中值定理,有 其中,,介于与之间。从而 上式为向量函数的0阶Taylor公式,其中。如果在区间上处处有,则在区间上处处有 ,从而,于是。证毕 5. 证明具有固定方向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于是。 充分性:如果,可设,令,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向量,因为,于是

因为,故,从而 为常向量,于是,,即具有固定方向。证毕 6. 证明平行于固定平面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平行于固定平面,则存在一个常向量,使得,对此式连续求导,依次可得和,从而,,和共面,因此。 充分性:设,即,其中,如果,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任取一个与垂直的单位常向量,于是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如果,则与不共线,又由可知,,,和共面,于是, 其中,为数量函数,令,那么,这说明与共线,从而,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证毕 §2曲线的概念

1. 求圆柱螺线在点的切线与法平面的方程。 解:,点对应于参数,于是当时,,,于是切线的方程为: 法平面的方程为 2. 求三次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和法平面的方程。 解:,当时,,, 于是切线的方程为: 法平面的方程为 3. 证明圆柱螺线的切线和轴成固定角。 证: 令为切线与轴之间的夹角,因为切线的方向向量为,轴的方向向量为,则

(推荐)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 取x轴作为基准, 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 k = tanα ⑴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4、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 那么一定有L1∥L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

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00x x k y y -=-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kx y +=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222211 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 y-y1/y-y2=x-x1/x-x2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中0,0≠≠b a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 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1、给出例题:两直线交点坐标 L1 :3x+4y-2=0 L1:2x+y +2=0 解:解方程组 3420 2220x y x y +-=??++=? 得 x=-2,y=2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考纲传真]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知识通关】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范围:直线l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 2.斜率公式 (1)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90°,则斜率k =tan_α. (2)P 1(x 1,y 1),P 2(x 2,y 2)在直线l 上,且x 1≠x 2,则l 的斜率k =y 2-y 1 x 2-x 1 .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直线的倾斜角α和斜率k 之间的对应关系: 2.当α∈??????0,π2时,α越大,l 的斜率越大;当α∈? ???? π2,π时,α越大,l 的斜率越 大.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均有倾斜角与斜率.( ) (2)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其斜率就越大.( ) (3)过定点P 0(x 0,y 0)的直线都可用方程y -y 0=k (x -x 0)表示.( ) (4)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 ) [答案] (1)× (2)× (3)× (4)√ 2.已知两点A (-3,3),B (3,-1),则直线AB 的斜率是( ) A .3 B .- 3 C . 33 D .- 33 D 3.过点(-1,2)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方程为( ) A .3x -3y +6+3=0 B .3x -3y -6+3=0 C .3x +3y +6+3=0 D .3x +3y -6+3=0 A 4.如果A ·C <0且B ·C <0,那么直线Ax +By +C =0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C 5.过点M (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 4x +3y =0或x +y +1=0 【题型突破】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应用 【例1】 (1)直线2x cos α-y -3=0? ???? α∈??????π6,π3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 ?? π6,π3 B .???? ?? π4,π3

新高中数学直线方程公式

欢迎阅读 直线方程公式 1.斜率公式 ①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00≤α<1800), 则k=tan α (α2π≠ ) ②若直线过点111(,)P x y 和222(,)P x y 两点. 则2121y y k x x -=- 解题时,要从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个方面分类讨论。点P 1(x 1,y 1),P 2(x 2,y 2)的中点P 0(x 0,y 0),则x 0=(x 1+ x 2)/2,y 0=(y 1+ y 2)/2。 2.方向向量坐标 : ()()k y y x x x x p p x x ,1,11 1 212122112=---=-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两直线平行的判断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则l 1∥l 2充要条件是k 1=k 2,且b 1≠b 2。 (2)若l 1:x=x 1, l 2:x=x 2,则l 1∥l 2充要条件是x 1≠x 2。 (3)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 1、l 2倾斜角分别为α1、α2,则l 1∥l 2充要条件是α1=α2。 (4)l 1:A 1x+B 1y+C 1=0, l 2:A 2x+B 2y+C 2=0,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则l 1∥l 2充要条件是A 1B 2-A 2B 1=0且B 1C 2-B 2C 1≠0(或A 1C 2-A 2C 1≠0)。11112222 ||A B C l l A B C ? =≠。 【2】两直线垂直的判断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则l 1⊥l 2充要条件是k 1·k 2=-1。 (2)若l 1的斜率不存在,则l 1⊥l 2充要条件是l 2的斜率为零。 (3)两条直线l 1、l 2倾斜角分别为α1、α2,则l 1⊥l 2充要条件是21a -a =900。 (4)l 1:A 1x+B 1y+C 1=0, l 2:A 2x+B 2y+C 2=0,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则l 1⊥l 2充要条件是A 1A 2+B 1B 2=0。 【3】两直线相交的判断 (1)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唯一解是两直线相交的充要条件。 (2)两直线斜率存在时,斜率不等是两直线相交的充要条件。 (3)两直线倾斜角不相等是两直线相交的充要条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 k = tan α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4、 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 1=k 2, 那么一定有L 1∥L 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 )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 (B )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 (C )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D )直线的斜率为0,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0或π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30°,直线l 2⊥l 1,则直线l 2的斜率为 (A )3 (B )-3 (C )33 (D )-3 3 3.直线y =x cos α+1 (α∈R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0, 2π] (B )[0, π) (C )[-4π, 6π] (D )[0, 4π]∪[4 3π,π) 4.若直线l 经过原点和点(-3, -3),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 )4π (B )54π (C )4π或54 π (D )-4π 5.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若cos α=-5 4,则直线l 的斜率为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公式

直线方程公式 1.斜率公式 ①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00≤α<1800), 则k=tan α (α2π≠ ) ②若直线过点111(,)P x y 和222(,)P x y 两点. 则2121y y k x x -=- 解题时,要从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个方面分类讨论。点P 1(x 1,y 1),P 2(x 2,y 2)的中点P 0(x 0,y 0),则x 0=(x 1+ x 2)/2,y 0=(y 1+ y 2)/2。 2.方向向量坐标 : ()()k y y x x x x p p x x ,1,11 1 212122112=---=-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两直线平行的判断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则l 1∥l 2充要条件是k 1=k 2,且b 1≠b 2。 (2)若l 1:x=x 1, l 2:x=x 2,则l 1∥l 2充要条件是x 1≠x 2。 (3)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 1、l 2倾斜角分别为α1、α2,则l 1∥l 2充要条件是α1=α2。 (4)l 1:A 1x+B 1y+C 1=0, l 2:A 2x+B 2y+C 2=0,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则l 1∥l 2充要条件是A 1B 2-A 2B 1=0且B 1C 2-B 2C 1≠0(或A 1C 2-A 2C 1≠0)。11112222 ||A B C l l A B C ?=≠。 【2】两直线垂直的判断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则l 1⊥l 2充要条件是k 1·k 2=-1。 (2)若l 1的斜率不存在,则l 1⊥l 2充要条件是l 2的斜率为零。 (3)两条直线l 1、l 2倾斜角分别为α1、α2,则l 1⊥l 2充要条件是21a -a =900。 (4)l 1:A 1x+B 1y+C 1=0, l 2:A 2x+B 2y+C 2=0,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则l 1⊥l 2充要条件是A 1A 2+B 1B 2=0。 【3】两直线相交的判断 (1)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唯一解是两直线相交的充要条件。 (2)两直线斜率存在时,斜率不等是两直线相交的充要条件。 (3)两直线倾斜角不相等是两直线相交的充要条件。

数学物理方法第二次作业答案

第七章数学物理定解问题 1.研究均匀杆的纵振动。已知 x0端是自由的,则该端的边界条件为__。2.研究细杆的热传导,若细杆的x0 端保持绝热,则该端的边界条件为。3.弹性杆原长为 l ,一端固定,另一端被拉离平衡位置 b 而静止,放手任其振动,将其平衡位置选在 x 轴上,则其边界条件为u x 0 0 , u x l 0。 4.一根长为 l 的均匀弦,两端 x0 和 x l 固定,弦中张力为T0。在 x h 点,以横向力F0拉 弦,达到稳定后放手任其振动,该定解问题的边界条件为___ f(0)=0,f(l)=0;_____。 5、下列方程是波动方程的是D。 A u tt a2u xx f ; B u t a2u xx f ; C u t a2u xx; D u tt a2u x。 6、泛定方程u tt a2u xx0要构成定解问题,则应有的初始条件个数为B。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7.“一根长为 l 两端固定的弦,用手把它的中u h u 点朝横向拨开距离 h ,(如图〈 1〉所示)然后放0x l / 2 手任其振动。”该物理问题的初始条件为 ( D)。图〈 1〉 2h x, x[0, l ] u t h A .u t l2 l B.0 o u t0 2h(l x), x, l ]t 0 l [ 2 2h l x, x [ 0,] u t l2 C.u t0h D.02h l (l x), x [,l ] l2 u t t00 8.“线密度为,长为 l 的均匀弦,两端固定,开始时静止,后由于在点x0(0 x0l ) 受谐变力 F0 sin t 的作用而振动。”则该定解问题为(B)。 u tt a2 u xx F0 sin t(x x ) ,(0x l ) A . u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公式电子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公 式

直线方程公式 1.斜率公式 ①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00≤α<1800), 则k=tan α (α2π≠ ) ②若直线过点111(,)P x y 和222(,)P x y 两点. 则2121y y k x x -=- 解题时,要从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个方面分类讨论。点P 1(x 1,y 1),P 2(x 2,y 2)的中点P 0(x 0,y 0),则x 0=(x 1+ x 2)/2,y 0=(y 1+ y 2)/2。 2.方向向量坐标 : ()()k y y x x x x p p x x ,1,11 1 212122112=---=-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两直线平行的判断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则l 1∥l 2充要条件是k 1=k 2,且b 1≠b 2。 (2)若l 1:x=x 1, l 2:x=x 2,则l 1∥l 2充要条件是x 1≠x 2。 (3)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 1、l 2倾斜角分别为α1、α2,则l 1∥l 2充要条件是α1=α2。 (4)l 1:A 1x+B 1y+C 1=0, l 2:A 2x+B 2y+C 2=0,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则l 1∥l 2充要条件是A 1B 2-A 2B 1=0且B 1C 2-B 2C 1≠0(或A 1C 2-A 2C 1≠0)。11112222 ||A B C l l A B C ? =≠。 【2】两直线垂直的判断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则l 1⊥l 2充要条件是k 1·k 2=-1。 (2)若l 1的斜率不存在,则l 1⊥l 2充要条件是l 2的斜率为零。 (3)两条直线l 1、l 2倾斜角分别为α1、α2,则l 1⊥l 2充要条件是21a -a =900。 (4)l 1:A 1x+B 1y+C 1=0, l 2:A 2x+B 2y+C 2=0,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则l 1⊥l 2充要条件是A 1A 2+B 1B 2=0。 【3】两直线相交的判断 (1)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唯一解是两直线相交的充要条件。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公式21447

1.斜率公式 ①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 则k=tan α (α2π ≠) ②若直线过点111(,)P x y 和222 (,)P x y 两点. 则21 21 y y k x x -=- 2.方向向量坐标 : ( )()k y y x x x x p p x x ,1,1 11 2 121 22112=---=-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 12222 ||A B C l l A B C ? =≠ ; ②1212120l l A A B B ⊥?+= 4..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 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5.“到角”及“夹角”公式 : 设 l 1 :b k x y 11+= ; l 2 :b k x y 22 += () (1)当121-≠k k 时 ??? ? ???+ -=+-=k k k k l l k k k k l l 212 1212 11 2 2 11tan 1tan θθθθ,则的角为与,则的角为到 (2)当121-=k k 时,两直线的夹角为 2 π 6.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点()y x A 21, , ()y x B 2 2 , 则 ()y y x x AB 1 2 1 2 ,--= 即 终点坐标-始点坐标 ()()y y x x 1 2122 2--+=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 A 级——夯基保分练 1.(2019·河北衡水十三中质检)直线2x ·sin 210°-y -2=0的倾斜角是( ) A .45° B .135° C .30° D .150° 解析:选B 由题意得直线的斜率k =2sin 210°=-2sin 30°=-1,故倾斜角为135°.故选B.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ax +y +b =0和直线l 2:bx +y +a =0有可能是( ) 解析:选B 由题意l 1:y =-ax -b ,l 2:y =-bx -a ,当a >0,b >0时,-a <0,-b <0.选项B 符合. 3.若直线ax +by =ab (a >0,b >0)过点(1,1),则该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之和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4 D .8 解析:选C ∵直线ax +by =ab (a >0,b >0)过点(1,1), ∴a +b =ab ,即1a +1 b =1, ∴a +b =(a +b )???? 1a +1b =2+b a +a b ≥2+2 b a ·a b =4, 当且仅当a =b =2时上式等号成立. ∴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之和的最小值为4. 4.已知直线l :x -my +3m =0上存在点M 满足与A (-1,0),B (1,0)两点连线的斜率k MA 与k MB 之积为3,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6, 6 ] B.????-∞,- 66∪????66,+∞ C.? ???-∞,-66∪??? ?66,+∞ D.? ?? ?- 22, 22

数理方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教材

数理方程第二版课后 习题答案

第一章曲线论 §1 向量函数 1. 证明本节命题3、命题5中未加证明的结论。 略 2. 求证常向量的微商等于零向量。 证:设,为常向量,因为 所以。证毕 3. 证明 证: 证毕4. 利用向量函数的泰勒公式证明:如果向量在某一区间内所有的点其微商为零,则此向量在该区间上是常向量。 证:设,为定义在区间上的向量函数,因为

在区间上可导当且仅当数量函数,和在区间上可导。所以,,根据数量函数的Lagrange中值定理,有 其中,,介于与之间。从而 上式为向量函数的0阶Taylor公式,其中。如果在区间上处处有,则在区间上处处有 ,从而,于是。证毕 5. 证明具有固定方向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于是。充分性:如果,可设,令,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向量,因为,于是 因为,故,从而 为常向量,于是,,即具有固定方向。证毕

6. 证明平行于固定平面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平行于固定平面,则存在一个常向量,使得,对此式连续求导,依次可得和,从而,,和共面,因此。 充分性:设,即,其中,如果,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任取一个与垂直的单位常向量,于是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如果,则与 不共线,又由可知,,,和共面,于是,其中,为数量函数,令,那么,这说明与共线,从而,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证毕 §2曲线的概念 1. 求圆柱螺线在点的切线与法平面的方程。 解:,点对应于参数,于是当时,, ,于是切线的方程为:

2022高三统考数学文北师大版一轮:第八章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0页 [基础梳理]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 (2)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π). 2. 条件公式 直线的倾斜角θ,且θ≠90°k=tan__θ 直线过点A(x1,y1),B(x2,y2) 且x1≠x2k=y1-y2 x1-x2 3. 条件两直线位置 关系 斜率的关系 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斜率分别为k1,k2平行 k1=k2 k1与k2都不存在 垂直 k1k2=-1 k1与k2一个为零、另一个不 存在 4. 名称已知条件方程适用范围 点斜式斜率k与点(x1,y1)y-y1=k(x- x1) 不含直线x=x1 斜截式斜率k与直线在y轴上的 截距b y=kx+b 不含垂直于x轴的 直线 两点式两点(x1,y1),(x2,y2)y-y1 y2-y1 = x-x1 x2-x1 不含直线x=x1(x1= x2)和直线y=y1(y1

(x 1≠x 2,y 1≠y 2) =y 2) 截距式 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x a +y b =1(a ≠0,b ≠0)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 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Ax +By +C =0(A 2+B 2≠0)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的直线都适用 5.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线段P 1,P 2的中点M 的坐标为(x , y ),则?????x =x 1+x 2 2,y =y 1+y 2 2, 此公式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公式. 1.斜率与倾斜角的两个关注点 (1)倾斜角α的范围是[0,π),斜率与倾斜角的函数关系为k =tan α,图像为: (2)当倾斜角为90? 时,直线垂直于x 轴,斜率不存在. 2.直线A 1x +B 1y +C 1=0与A 2x +B 2y +C 2=0垂直的充要条件为A 1A 2+B 1B 2=0. [四基自测] 1.(基础点:根据两点求斜率)过点M (-2,m ),N (m ,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 A .1 B .4 C .1或3 D.1或4 答案:A 2.(基础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直线x +3y +1=0的倾斜角是( ) A.π6 B .π3 C.2π3 D.5π6 答案:D 3.(基础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2,5),且斜率为-3 4,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 答案:3x +4y -14=0 4.(易错点:直线的截距概念)过点(5,0),且在两轴上的截距之差为2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3x +5y -15=0或7x +5y -35=0

直线斜率公式的应用

浅议直线斜率公式的应用 贵州省岑巩县第一中学 蒋世军 摘要:直线是一种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斜率是直线的本质属性,它直观反映了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的斜率公式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公式,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中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斜率公式与代数中的分式在结构上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它除了直接用来求直线方程,求直线的斜率外,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一些问题。如求分式函数的值域(最值),解决数列有关问题,以及不等式的有关问题等-----都可借助斜率的几何意义,巧妙的解决。 关键词:直线 斜率公式 应用 下面就问题举例说明: 一、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1:已知直线l 1经过两点A(-23,1)、B (6,-3),直线l 2的斜率为直线l 1的斜率的一半,求直线l 2的倾斜角θ. 分析:先利用过两点的斜率公式求l 1的斜率,再求得l 2的斜率,从而求得θ. 解:设直线l 1、l 2的斜率斜率分别为k 1、k 2,则 由已知可求得) 3(16321----=k 3-2=, ∴k 2=3- 即ta n θ=-3, ∵θ∈[0,+∞) ∴θ= 3 2π 点评: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在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必须熟记并灵活应用.根据斜率求倾斜角时,在tan θ=k 中,θ的取值与k 的正负有关,当k ≥0时,θ??????∈2,0π,当k <0时,θ?? ? ??∈ππ,2,另外要注意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倾斜角为2 π。 二、证三点共线 例2:求证:A(1,3) 、B (5,7)、C (10,12)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要证A 、B 、C 三点共线,只需证直线AB,AC 的斜率相等。 证明:∵11537=--=AB K 11 10312=--=AC K ∴AC AB K K = 又∵直线AB,AC 有共同的端点A 。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3: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自Q 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为'Q ,求证:P 'Q 过抛物线的顶点。

直线的斜率公式

课题:《直线的斜率公式》 授课人:朱庆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应用.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之后,为了方便研究直线的方程而设置的一个过渡内容.另外,本课内容对于后面导数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进一步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相互联系; 2.能力目标: (1)了解用坐标研究直线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其中的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方法; (2)通过公式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联想、概括与抽象的思维能力,类比推理、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与转化和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4.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从而感受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斜率公式的推导 3.难点突破: 通过构造R t 引出直线的斜率与两点坐标的关系,并对两点不同顺序以及直线不同位置情况进行分析,以问题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最终得出公式,再通过习题进行巩固达标.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导学式 五.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直线l 的向上方向; (2)x 轴的正方向; (3)最小的正角 2.直线的斜率: (1)αtan =k ; (2)α的取值范围; (3)斜率k 的取值范围 (二)新课讲解: 1.问题引入:我们知道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已知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如何计算直线的斜率? 2.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已知点111(,)P x y 、222(,)P x y ,且12P P 、与x 轴不垂直 用12P P 、的坐标来表示12P P 的斜率k . 如图1,设直线21P P 的倾斜角为α(? ≠90α ),当 直线21P P 的方向(即从1P 指向2P 的方向)向上时, 过点1P 作x 轴的平行线,过点2P 作y 轴的平行线, 两线相交于点Q ,于是点Q 的坐标为21(,)x y . 当α为锐角时,21P QP ∠=α,2 1x x <,2 1 y y <. 在12R t P P Q ?中, 22112121 ||ta n ta n || Q P y y Q P P P Q x x α-=∠= = -. 师生互动 回顾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对上节课巩固和反馈. 图1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公式

1.斜率公式 ①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 则k=tan α (α2 π ≠) ②若直线过点111(,)P x y 和222(,)P x y 两点. 则21 21 y y k x x -= - 2.方向向量坐标 : ()()k y y x x x x p p x x ,1,111 2 1 2 1 22 1 1 2=---= -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 12222 ||A B C l l A B C ? =≠ ; ? ②1212120l l A A B B ⊥?+= 4..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 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5.“到角”及“夹角”公式 : 设 l 1 :b k x y 11+= ; l 2 :b k x y 22 += () (1)当121-≠k k 时 ??? ? ???+ -=+-=k k k k l l k k k k l l 212 1212 11 2 2 11tan 1tan θθθθ,则的角为与,则的角为到 / (2)当 121-=k k 时,两直线的夹角为 2 π 6.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点()y x A 21, , ()y x B 2 2 , 则 ()y y x x AB 1 2 1 2 ,--= 即 终点坐标-始点坐标 ()()y y x x 1 2122 2--+=

直线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表示方法

承接上次课: 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关键:①直线向上方向;②x 轴的正方向;③小于平角的正角. 注意: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2 π αα≠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tan k α=. 时,斜率不存在。 当时,当的增大而减小; 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时,,当的增大而增大; 也随的增大而增大,随时,当2 ;0 0,0)2 ( ,0 )2 ,0 (π ααααππ αααπ α= ==<∈>∈k k k k k k k 斜率公式:已知直线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12()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 21 y y k x x -= -. 例题1:如图,图中的直线321l l l 、、、的斜率分别为k 1, k 2 ,k 3,则( D ) A. k 1< k 2

直线的斜率教学案例

----直线的斜率? 一、案例背景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上述精神表达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种理念下,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可是,却有很多学生对数学不大感兴趣,觉得数学很难学,很枯燥。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尤显重要。下面,我结合直线的斜率的内容就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谈一些个人体会。 二、案例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骑自行车上坡时很吃力,这与坡的什么有关? 课件: 生:与坡的平缓和陡有关。 师:我们分析一下坡的平缓和陡问题。 先请同学们来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课件: 如图是两张不同的楼梯图。 问题1:其中的楼梯有什么不同? 生:楼梯的平缓和陡程度不同。 问题2:用什么量来刻画楼梯的平缓和陡呢? (提示:观察楼梯下面两个三角形) 生:用高度和宽度的比值来反映。 师:一般地:高度和宽度的比值就叫坡度。 所以楼梯的倾斜程度是由坡度来刻画的,坡度越大,楼梯越陡。 (二)、归纳探索,形成概念 1、借助模型,直观感知 课件:给出一个楼梯模型 楼梯上面有一条直线,直线就反映坡度。 〖设计意图〗从模型直观感知直线的斜率,完成直线的斜率的感性认识。 问题3:楼梯的倾斜程度用坡度来刻画,那么直线的倾斜程度用什么量来刻画呢? (对第三个问题,学生议论纷纷,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准确回答)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的方程 考试内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 考试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直线和圆的方程 知识要点 一、直线方程. 1. 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0παα ≤≤. 注:①当 90=α或12x x =时,直线l 垂直于x 轴,它的斜率不存在. ②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惟一的倾斜角,除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的斜率一定时,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 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切式. 特别地,当直线经过两点),0(),0,(b a ,即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0(,≠≠b a b a 时,直线方程是: 1=+b y a x . 注:若232-- =x y 是一直线的方程,则这条直线的方程是232--=x y ,但若)0(23 2≥--=x x y 则不是这条线. 附:直线系: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kx y +=,当b k ,均为确定的数值时,它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如果b k ,变化时,对应的直线也会变化.①当b 为定值,k 变化时,它们表示过定点(0,b )的直线束.②当k 为定值,b 变化时,它们表示一组平行直线. 3. ⑴两条直线平行: 1l ∥212k k l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①1l 和2l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②在1l 和2l 的斜率都存在的前提下得到的. 因此,应特别注意,抽掉或忽视其中任一个“前提”都会导致结论的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