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整理

秦始皇

统一六国原因

(1)时代趋势: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强化名族交往加强,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秦王嬴政即位,采取合理措施广纳各国贤才展开兼并战争

统一过程:韩赵燕魏楚齐(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意义:结束分裂,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巩固统一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②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为何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暴政表现:

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激化社会矛盾

②横征暴敛:繁重的徭役兵役,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

灭亡原因:

根本:秦的暴政

直接:秦末农民起义

评价秦始皇

功:

1.灭六国统一全国,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3.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过:

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2.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3.广建宫殿陵墓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极限

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时代趋势与个人作用的辩证关系

⑴统一的史实包括: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郡西南夷

⑵时代的发展趋势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作用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英雄人物顺应历史的趋势就会推动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造就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秦始皇的措施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唐太宗

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客观:

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主要动力

主观:

(1)治国思想:唐太宗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2)用人策略: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政治: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法为末原则

(4)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5)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6)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7)外交:采取开放的政策,设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族团结对外开放

总评: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太宗的治国之道为后代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局限性: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唐太宗的贤明、克己和审慎也难以贯彻始终。在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中渐趋奢靡晚年要求大臣进谏撰写《帝范》自省

康熙初年面临形势:

(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

(2)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4)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三藩)

(5)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新特点:注重国内安定团结发展等与反侵略相结合

巩固统一贡献:

(1)巩固统一国家活动:

A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消除了割据分裂隐患加强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后在内蒙设立木兰围场

B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C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D册封五世班禅尊重活佛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团结蒙藏

E 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必修一: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大事放权小事集权因地制宜的行政管理设立边疆机构理藩院(雍正年间西南地区改土归流)

(2)维护国家主权活动:

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评价康熙帝:

功:

①管理边疆: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五世班禅、平息“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

②抗击沙俄入侵

③发展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

④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⑤重视文教,进用文士

消:

①兴文字狱②实行闭关政策

总之,康熙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时代:

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周礼尽在鲁”

对其影响:

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2、提出仁思想(核心)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互相补充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思想内容:

(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仁(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下的两个最重要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主张:

(1)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4)内容: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

对中国:

(1)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使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推广创造条件

(3)六经是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世界: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不同历史时期地位及其历史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儒家思想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受到冷落

2.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

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统思想对立因此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没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亚里士多德

成就及贡献:

哲学:

A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B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生物学:

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评价:

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一方面总结古希腊文化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建立一些规范性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长久深刻影响

②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

局限:

①基本哲学观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中西思想中庸比较:

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1、苏格兰人民起义1638导火线

2、新议会召开揭开序幕1640开始

3、内战1642-1648发展

4、1649.1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高潮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曲折

6、1688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7、1689《权利法案》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

时代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要求政治权力

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与清教徒运动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革命胜利影响:

①维护革命成果扩大资产阶级利益

②加剧民族矛盾1651颁布《航海条例》争夺海上霸权

结果: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荷兰拒绝接受英荷战争爆发

③1649处死国王和共和国建立1649.1.30克伦威尔签署死刑令处死查理一世1649.5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掌握了国家政权

担任护国公原因:1.军事胜利军官大商人拥戴他建立独裁集权2.议会力量薄弱不足击退封建反扑需要强权3.个人政治欲望

作用:巩固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

评价: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但并非资产阶级统治常态,具有过渡性临时性

内外政策影响:

1、对内镇压巩固了革命成果,缓和了国内矛盾

2、远征胜利助长了克伦威尔独裁的野心为英国建立军事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

3、英荷战争的胜利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赢得了广阔外贸和航海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君权神授”被否定

2、封建王权的统治结束

3、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英国建立

华盛顿

美国独立战争原因

①(根本)英国政府对北美的殖民政策加重对北美人民的剥削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③启蒙思想的传入

④直接原因(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矛盾激化

⑤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以武装反抗英国的最后手段的决议

胜利意义

①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②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③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胜利原因

①美国人民为正义的事业而战人民全力以赴

②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战争提供了获胜的物质基础

③国际援助:取得了法、荷等国际上的军事援助、道义支持

④华盛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建国初事迹:

A 拒绝接受王位

B 主持制宪: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C 担任美国总统:

(1)第一届任期内:

政治: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财政: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外交: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2)第二届任期内:

对外:在英法战争中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中

对内:推进西进运动

引退:不当终身总统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

评价华盛顿:

积极:

①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三权分立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族

③用国家代替联盟对内有利于全国市场的形成对外则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

消极方面:

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过程:

1789.7.14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

1792.8推翻波旁封建王朝,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1792.8-1793.6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处死国王建立第一共和国

1793.6—1794.7雅各宾派统治时期革命高潮

1795—1799督政府统治时期秋千政策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①1789--1792年:大革命爆发与君主立宪制时期

②1792-1799-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③1804-181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

④1815–1830-1848年: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君主立宪)时期

⑤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⑥1852-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⑦1870-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

①直接: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寡不敌众失败

②根本: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大于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主要原因:

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②大陆封锁政策既打击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③两线作战,削弱了进攻的力量

④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

拿破仑的战争

性质:

①革命性:反法同盟(前期)②争霸性:英俄(后期)③侵略性:埃、西(后期)

作用

积极: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加快封建制度的解体

消极:奴役侵略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

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

1、1804加冕称帝即法兰西第一帝国

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

2、改造法国的政策:

政治: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权利

经济: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

军事: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

法制:发布《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自由平等原则;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影响: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法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评价: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功:

对内: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颁布《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对外:他对外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前期作战捍卫革命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过:

对内:实行专制独裁,镇压人民反抗

对外:后期作战主要是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争夺霸权,给欧洲人民带来灾难,体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总评: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传奇式人物和一个时代的象征。

孙中山

四次转变:

1、"医人"-"医国" (原因:民族危机西式教育影响生活求学经历)

2、"改良"-"革命"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

3、"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原因:失败中反思十月革命的启迪中共的帮助)

4、"依赖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失败中反思革命的探索中共的帮助)

投身革命

1、1894年创办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开始走上革命道路的标志。

2、1905年创办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斗争由各地团体各自为政走向统一领导统一纲领,同盟会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思想上与保皇派展开论战,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实践、思想和舆论准备

辛亥革命背景

1、必要性: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

2、可能性:

①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思想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广为传播

③组织条件: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④军事条件: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

⑤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武昌起义1911.10.10

主力:湖北新军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影响:(1)有利: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不利: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

武昌起义成功原因

①革命派的武装斗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

②文学社、共进会长期的筹备工作;

③大量新军参加革命-军事保证;

④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有利时机;

⑤革命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革命主动精神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府①掌权者为革命党人②实施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临时约法评价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局限性:A.《临时约法》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B.没有明确反帝

袁世凯为何能轻易取得辛亥革命的成果?

①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实力强大(北洋军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性,脱离人民群众

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成功革命

①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思想启蒙)

②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③推动了社会生活和习俗向平等、文明、简约方向变革

失败革命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经验教训: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胜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革命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阶级斗争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近现代化史观: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文明史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全球整体史观: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社会史观:“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

促成国共合作

原因:捍卫共和斗争屡遭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中共的帮助

经过:1924年国民党一大决定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新旧三民主义内涵

1.民族主义(前提)

旧: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的专制统治

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各民族一律平等

发展:①不明确反帝→明确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

2.民权主义(核心)

旧: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新: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给反帝和反军阀之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

发展: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

3.民生主义(补充发展)

旧: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发展:①节制资本②扶助农工

发展实业:

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把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上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为捍卫共和而斗争:

领导二次革命1913→护国运动1915→两次护法运动1917、1920

1.二次革命:

袁世凯专制:

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世凯力量悬殊和分散而失败2.护国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签订"二十一条"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反对袁被迫取消帝制

3.第一次护法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遭滇、桂军阀排挤而失败

4.第二次护法运动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20年底在广州重组军政府因陈炯明叛乱而失败

评价:

(1)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孙中山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不折不挠,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亚洲觉醒的先驱

甘地

非暴力思想

内容: ①消极抵抗②坚持真理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不向敌人施加暴力理论形成原因:

①家庭影响和性格

②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

③赞同托尔斯泰的书中所提到的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背景:

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②一战后反英情绪迅速增长

③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的民族观念教育青年

④由于英国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印度人民主权甘地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由于超出非暴力界限被甘地终止

原因:

根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直接:阿姆利则惨案

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评价运动:

积极性: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马克思

思想理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成就:主编《德法年鉴》批判唯心主义与思格斯合作撰写《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

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成就:《资本论》发表

内容: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

意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上

3.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内容: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斗争实践

1.建立政党:

1846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将“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盟”

2.参加斗争:

①参加1848年革命②创办《新莱茵报》③领导第一国际④支持巴黎公社革命⑤撰写《法兰西内战》总结公社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运动:1871.3.18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失败原因:革命脱离了广大人民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还处于上升期

评价: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列宁

布尔什维克党

背景:

1.阶级:19世纪70年代,俄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需要政党领导

2.思想组织:19世纪80年代后俄马义传播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3.19世纪末列宁为建党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建党: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制定党纲(无产阶级专政)成立布党(多数派政党)

意义: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思想体系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十月革命

理论指导:

①一战爆发撰写文章

意义: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②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

A.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掌握实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说明二月革命已经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B.《四月提纲》提出了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意义: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俄国实际问题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建设提供依据③七月流血事件(表明和平夺权的破产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后发表《国家与革命》指导武装起义

实践指导:

1917十月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榜样开辟无产阶级新时代为殖民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巩固新生政权

1、短暂的和平建设(1917—1918)

背景:新生政权面临首要问题-结束战争恢复经济

政策:

A外交: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

B政治:1918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首都设在莫斯科

C经济:工作重心由军事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恢复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影响:暂时稳定发展巩固新生政权

三年内战(1918—1920)

背景:

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俄国地主资本家叛乱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维护新政权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军事方面

政策: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收归国有实行贸易国有化实行实物配给制等

②作用: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争取战争胜利但损害农民利益

B、组建红军

C、唤起民众劳动与爱国热情

影响:1920战争取得胜利政权得以巩固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1、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0)

原因:战争结束后,列宁等领导人认为可以用来建设社会主义

特点:行政命令建设经济

影响:①损害农民利益导致农民极大不满②违背经济规律导致生产下降③人民生活困苦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

2、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

原因: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内容:

A粮食税代替余梁收集制

B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取代贸易国有化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代替企业收归国有

D按劳分配代替实物配给制等

特点:根据国情利用市场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经济恢复政权巩固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晚年探索

1.现代化:共产主义= 苏维埃政权+ 全国电气化(1920)

2.民族关系:1922年,苏联成立,承认各民族自决权,还撰写文章阐述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3.政权政党:实现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

以上是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与产物

评价

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①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

②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③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毛泽东

立志改造社会

1.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

2.投身中国革命:

A、1920年成为共产主义者

B、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

开创中国革命新路

1、1921—1927(模仿俄国道路)

背景:中共一大制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活动:

A建立湖南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B从事农民问题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D参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参加大革命

2、1927—1931(开创革命新道路)

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

活动:

A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总方针)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B领导秋收起义(1927)

C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形成与新道路适应的战略战术

E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新道路作阐述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典范)

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遵义会议:重新领导中国革命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建立新中国:

1、领导抗战胜利: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

③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④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论

⑤1942年的整风运动,为革命胜利的奠定思想基础

2.领导争取和平民主主义斗争:

重庆谈判与国民党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

3.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1956)

1.巩固政权:继续追歼反动势力,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

2.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合理条整工商业,引导人民进行工农业发展

3.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A、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B、三大改造(农业、

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经济:1956年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政治: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讲话

错误: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文革(1966---1976)

评价: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

2.平反冤假错案

3.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

内容: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口号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政治建设进入新时代

2、经济体制改革

3、对外开放

措施: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1992南方谈话

背景:东欧巨变、苏联解体1989年政治风波

内容:①提出社会主义本质②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③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意义: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在紧要关头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方向,成为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

6、一国两制

意义: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富有创造性的战略构想

评价:邓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