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

2014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

2014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
2014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无意识/自由联想/分析梦境);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桑代克(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认知心理学:奈塞尔(1967)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认知心理学》标志正式诞生;人本主义:马洛斯,以人为本;罗杰斯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4.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5.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因心施教、因龄施教、因性施教、因材施教。

6.1903年,美国的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诞生。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8.教育、学习和发展的关系:联系(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低于或大大超越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都不利学生发展;(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区别:(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的不同学科侧重加以研究。“教育”主要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主要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而“发展”则主要由发展心理学来研究;(2)三者主体不同。“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9.教师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1)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先亮名片教育效果好(3)“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被当做自己人;(4)好感效应: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则易接受观点。启示: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0.教师的能力: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分配力、优良的思维品德)+ 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因材施教、教学控制、自我教育、教育科研、教育机智)

11.教学三种水平:(1)尝试式教学:知道应该“教什么”,不懂得“如何教”;(2)因循式教学:知道应该“如何教”,不懂如何有效教;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3)策略式教学:不仅懂得如何教,更懂得如何有效教。提高: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有效性教学;把握学生学习风格,进行个别化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性质,进行针对性教学,适应教学情境变化,进行灵活性教学;改善自身教学风格,进行创造性教学(哈尔曼) 12.教师成长发展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2.大学生学习特点:(1)学习内容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特点:自学方式日益点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1)准备律: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备,他就愿意学,学习效果较好(2)练习律:刺激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便越牢固(3)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

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发现说①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②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③教学应遵循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④学习方法:提倡发现学习⑤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核心)奥苏泊尔认知接受说:有意义学习(同化)①学习者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固定点)以便同化新知识;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逐渐分化,整合协调

5.先行组织者: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射性较广、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之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6.建构主义:皮亚杰、科恩伯格①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非绝对性。②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所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③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

1.奥苏伯尔学习动机类型划分:①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②自我

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③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利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2.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学习效率与动机关系)①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难度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3.弗洛姆:动机期望理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M=V·E)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信息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学习效果和目标的主观概率。效价是自己估计目标的价值。

4.阿特金斯: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5.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7.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先满足最低的需要,才会有更高级的需要。

8.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A.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B.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C.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D.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E.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F.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1.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

2.有效感知的条件(1)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对比律

3.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1)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变换同类实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所有的变式都是某一概念的正例;(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4.记忆的实质: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环节。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不超过1分钟,记忆容量为5~9个模块)和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三种不同系统。从瞬时记忆转换到短时记忆需要:选择性注意;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要:复述及深加工。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要及时复习才能加以巩固。遗忘:①衰退说②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③同化说

6.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审题、课题归类、重现知识、解题

7.复杂运用技能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8.熟练动作具有以下特征: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利用线索的减少;动觉控制的加强,而视觉、听觉下降;运动图式的形成;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

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

1.元认知: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2.学习策略:学习者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识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3.记忆的编码策略:组块、替换、联想、理解、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4.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性质:正迁移、负迁移;按层次: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按顺序:顺向迁移、横向迁移;按内容:特殊迁移、普遍迁移

5.学习迁移基本理论①形式训练说(迁移的实质是“心灵”的官能或心理活动的形式得到训练的结果)②相同要素

说(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提高才会促进另一个机能的提高)③经验概括说(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或对经验作出概括,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之中)④关系转换说(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产生)⑤认知结构说: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程度越高,新知识掌握越容易)a认知结构概括性,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是否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观念。b认知结构可辩识性,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认知结构巩固性,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

6.促进学习迁移①科学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③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的原则)④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学些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真创造,它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它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2.创造的心理过程:准备、酝酿、豁然开朗、验证阶段。创造性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3.创造力与智力: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一、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二、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三、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四、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启示: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创造性不只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因此,高等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更要重视拓展与提升大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创造性精神等全面的创造性素质。

4.问题解决心理因素:问题表征/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功能固着/原型启发(给人获得解决问题启发的事物)

5.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造接纳意见的氛围;鼓励学生仔细界定问题;表演示范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提供解决问题的练习机会并给与反馈

6.创造性思维: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辩证性的训练。创造性教学:问题性、探究性、个性化

第七章品德心理与教育

1.四分法认为品德(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组成

2.班杜拉社会学习论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启发:教师本人必须树立好的榜样;为学生选择的榜样必须可信、可亲、可敬;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观察法、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两难故事法)

3.品德形成过程及教育策略①态度定势的形成②道德观念的确立③道德情感的培养(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通过文艺作品获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④道德信念的形成⑤道德意志的锻炼⑥道德行为的养成(掌握道德行为技能;训练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过矫正、防范协约、强化暂停、表征性奖励、榜样示范

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1.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结构: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观念(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层次。自尊是最主要。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2.自我意识发展过程: 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统一;转化与稳定)

3.大学生的自我教育:①全面认识自我(通过认识他人和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②积极悦纳自我(积极地评价自我;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③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调适

1.社会助长作用: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懈怠作用: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

2.去个性化: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匿名性、责任分散、自我意识)从众: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的行为的现象。(兼有积极与消极的意义)

3.集体舆论: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意见;集体规范: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集体凝聚力: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

4.人际吸引因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1)相似吸引(2)仪表吸引(3)互补吸引(4)人格吸引

5.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①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②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①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②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21世纪健康新概念: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①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②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③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④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⑤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⑥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⑧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4.大学生心理矛盾冲突①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②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③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

盾④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⑤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⑥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5.心理健康教育①环境适应教育②智力发展教育③人际关系和谐教育④健康恋爱观教育⑤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1.人格: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气质、性格)。能力: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智力:人的认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

2.卡特尔: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识能力。随生理成长而变化,随机体衰老而减退,十几岁的人的流体智力便达到高峰。晶体智力则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增长。

3.斯腾伯格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4.加德纳智力多元结构理论:逻辑数理智力、言语能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内省的智力、观察自然的智力。(数、语、体、美、音、社会、心理、自然)

启发:①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同学个性化的发展。③用多元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使他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扬长避短。

5.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量:测验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

6.智商:130 (超常2.275)110~129(偏高22.868)90~109(中常49.714) 70~89(偏低22.868) 69(低常2.275)

7.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是性格的生理基础。8.气质类型特征: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强不平衡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强平衡灵活活泼型)粘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里脆弱,具有内倾性。(强抑制性)

9.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①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②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③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④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不是指规章制度) 指一个国家社会的条件下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各类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的过程: 1. 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2.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有史可考的学校教育始于商代 1. 古代教育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当代教育)(重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历史上的教育性思想 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第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三婆术”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代表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外在规律)教育与人(内在规律)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老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老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和高校老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age 6) 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征,怎样开展教育 3.研究高等学校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4.研究大学生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重点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心理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研究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具体开发 8.研究现代技术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9.讨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1.客观性, 2.发展性, 3.理论联系实际, 4.教育性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践观察法-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表现有一些不积极的,有一些值得纠正的地方,如现在学生说,”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如果我们发现了学生不愿意上课或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上课积极性不高,这是我们观察到的. 问卷调查法-到底想干什么?想学什么?最后想成为什么人才?你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学习方法和学习课程? 经验总结法-教师应该进行理论上的总结,经验的总结. 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统称为实验法)-做比较试验,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经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会呈现出一些基本规律.比如,有的班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心理素质的拓展,心理健康的教育,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看两个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个案分析法-为什么学习动力不足,为什么人际交往不良,为什么就业压力大,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学习与应用,有助于这门学科的发展. 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开卷)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1.心理动力,心理倾向-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社会需要是什么,他的兴趣是什么(专业兴趣,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是什么,等等 2.心理过程-每个人面对客观刺激,面对自己主观成长的需要,都会有必然的共同的过程,第一个是认知过程,第二个是通过认知而产生了情感,最后通过情感而推动了意志,产生意志行为 3.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的状态(兴奋,抑郁,低落,觉醒) 4.心理特征-第一,心理倾向;第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8、精神分析心理学 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理论来自于治疗精神病临床经验,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各个手段,去发现病人潜在的东西,心理动机,使得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清除心理障碍的目的.精神病学派非常重视异常心理,非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意识现象(有意识的做某些事情,比如树立理想,树立目标),还要研究无意识现象(为什么无意识的做出这样一个行为,这样一个动作).精神分析心理学是我们掌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方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复习资料

历年考题及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及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2填: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课讲稿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 B.自然 C.社会 D.边缘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 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 B.情绪、思维和意志 C.动机、需要和兴趣 D.能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 A 是认知过程,答案 C 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 D 是个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 B.信念 C.性格 D.理想 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 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最新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里面至少含有30%一样或相似的题目,成就您的考编梦)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半开半闭

第一章 1、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简答闭卷论述1-2页) 六个环节:明确教育目的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教学评价 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2)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3)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观察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验室实验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其心理规律。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问题。(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6)学生心理卫生和教育的问题(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10)教育心理学的问题 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6、精神分析心理学 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7、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理论和应用相交叉的科学(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科学(3)古老的话题,崭新的学科,一门新的学科。该学科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特点,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的特点,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为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服务。 8、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这两段话的涵义 以上文字对高校教师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1)要做好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细腻的精神领域(2)认真分析精神领域的基本规律(智慧感情信念自我意识意志)(3)用教师的群体智慧去感染影响学生(4)师生间的良好亲密的沟通非常重要(5)只有情感上的相互接纳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我们并不对教师说,你们得这样或那样做,但是,我们得对他们说,你们要研究你们想支配的那些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在工作中考虑这些规律和那么想应用这些规律的情况。” 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答案: 1.研究表明,心理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2.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3.应用这些规律的经验。4.违背这些规律的教训。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大学生情绪情感体验上的特点 (1)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4)情绪、情感的内隐性(5)大学生情绪的激化,正面激化是激情、负面是对立(6)大学生情感的升华

高等教育心理学 1至4章课后题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1 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a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育人b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c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d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2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 a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b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c榜样和模范公民d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3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a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b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c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d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无声的身教) 4 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a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b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c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5 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a计划性与准备性b课堂教学的组织性c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d沟通性e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f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g职业发展性 6 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a角色改变技术b教学反馈技术c现场指导技术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 1 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 a胆汁质: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躁,不稳重,好挑衅;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b多血质:有很高的反应性,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c粘液质:缄默而沉静,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d抑郁质: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 2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划分。a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某些要素的偏爱b学习风格的社会因素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形式上(如独自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c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便。 3 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是进行适应学生学习风格教学的前提。然后,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最后,教师要根据学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扬长策略,二是补短策略。 4 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5 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气质的特点进行教育 a依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1)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心理品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的产生。 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保持平静,轻声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这些方法对胆汁质的人来说教育效果是较好的。(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特点的产生。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替”,在他们满不在乎时,批评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在他们对错误能冷静对待时,要耐心帮助,做好巩固工作。(3)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冷淡、迟缓等品质。对粘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应当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各项任务。(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对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要经常给予帮助,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交往中消除疑虑;应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的工作,鼓励他们前进,对他们的要求应逐渐提高,不可操之过急。对这些学生,称赞、嘉许、奖励等将对他们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b 教育学生善于认识、改善自己的气质。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发展成不良品质的可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善于驾驭自己的气质 6 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性格的特点进行教育 a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人施教b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性格c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d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特点: 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种类 (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考点 9: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 ◆考点 10:教育学的萌芽★ 1.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 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

教师考编心理学教育学试题大全

·教师考编心理学教育学试题汇编(一)填空题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 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2填: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