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跟环节动物有密切的关系,软体动物门种类很多。它们的身体柔软而不分节,具有皮肤延伸而成的外套膜,体表有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石灰质贝壳,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软体动物长期适应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于环节动物的祖先。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但节肢动物的分节是异律分节并且有外骨骼,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是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常见的无脊柱动物。

(2)概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的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河蚌和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课前准备

课件、蝗虫模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

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河蚌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授课

(一)软体动物

1.初步认识软体动物

刚才说到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河蚌、扇贝、文蛤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下面我们就以河蚌为例来认识软体动物

2.河蚌的形态结构

首先让学生观察河蚌的形状,再用手触摸贝壳的硬度,边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贝壳能够保护河蚌内部柔软的身体。接着问“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再观察贝壳内部结构并了解其作用并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其他软体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软体动物形态结构如:蜗牛、乌贼。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二)节肢动物

1.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标本展示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从而引出节肢动物。

2.观察认识几种节肢动物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这些动物的形态结构相

似,它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的形态结构

教师根据课上所讲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最后归纳出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等。例如,在观察外部形态时,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蝗虫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头部有些什么结构?”“胸部有什么?”“腹部什么特点?”“雌雄个体的腹部末端相同吗?”……等等,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

当观察头部时,教师可以提问:“蝗虫头上的这对触角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之后,教师讲出答案:它是蝗虫的嗅觉器官,不信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蚂蚁做的剪去触角的小实验,留作课外来完成,要求下节课汇报你的实验结果,学生对此会非常感兴趣。下面一个证明胸腹部的气门是蝗虫呼吸器官的小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去做,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还可以将两个小实验设计成小论文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写出论文在课上宣读。

4.其他节肢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节肢动物形态结构如:蜘蛛、虾等。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节肢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节肢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节肢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板书设计

一、软体动物

1.河蚌

(1)生活环境:淡水

(2)呼吸:肺

(3)运动器官:斧足

(4)外套膜的功能

(5)珍珠的形成

2.蜗牛:用腹足运动,两对触角,贝壳呈螺旋形

3.乌贼:用鳃呼吸,足特化为碗,贝克在外套膜内

4.其他软体动物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

1.蝗虫

(1)身体分部:头、胸、腹三部分

(2)口器:咀嚼式口器

(3)运动器官:三对足,两对翅

(4)外骨骼:支持和保护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5)对人类的危害

2.其他节肢动物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后反思

学生对蝗虫很“熟悉”,有着极大的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