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

八年级生物上 BS版实验报告册

目录

实验一饲养和观察蜗牛

实验二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

实验三观察猪的长骨

实验四涡虫对光的行为研究

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实验六探究蜜蜂对荠菜结实的积极作用

实验七探究手上存在的微生物种类

实验八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实验九自制泡菜

实验十饲养家蚕

实验十一观察鸡卵的结构

实验十二植物的营养繁殖

实验十三参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实践活动

实验十四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

实验一观察蜗牛的运动

实验目标

1.学会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2.初步判断动物的运动方式;

3.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实验准备

一、知识回顾

绝大多数动物能迅速改变自身的位置,这一特征有别于植物。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利用资源的机会,对其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的生活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因此,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注意事项

1.将捕捉到的蜗牛饲养在较为黑暗潮湿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

2.观察蜗牛运动时不可撬开蜗牛的壳进行观察,以免蜗牛死亡。

三、实验器材

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瓷砖﹑纸板线、直尺、墨水、放大镜等。

探究过程

一、实验过程

1.把一只蜗牛放在透明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举起或竖起,观察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在蜗牛的足部滴一滴墨水观察会更清楚。

2.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运动后在玻璃板上留下什么物质,想一想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

3.测试蜗牛运动的速度。首先把饥饿的蜗牛放在玻璃上,旁边摆一直尺,用细线系小块苹果去引诱它,食物放在蜗牛范围内5 ~ 6厘米左右,一会蜗牛出壳发现苹果朝食物爬去,沿直尺边缘平行轻缓地拉动细线,诱使蜗牛不停沿直尺往前爬。以蜗牛腹足尾部为起始点和终点,60秒后,从直尺读取爬行的距离,计算出爬行的速度。在瓷砖﹑纸板上做同样的试。

二、数据记录

1.尝试用简笔画表示蜗牛的运动,画两个图分别表示足部肌肉的收缩动态。.

2.计算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爬行的速度。

三、实验结论

蜗牛的运动方式。

蜗牛的运动速度。

归纳总结

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鲜嫩的叶、芽、茎、花,多汁的果实等。蜗牛的身体由壳、头、触角、眼睛、嘴、腹和尾等部分组成。蜗牛的腹足宽大、肌肉发达,是蜗牛的运动器官。蜗牛运动缓慢,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而前进,运动时足下分泌黏液,主要起到固定身体的作用。

讨论

1.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2.蜗牛运动时,足部分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

4.行走、奔跑和跳跃都是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实验练习

1.在观察蜗牛的运动中,为了更仔细地观察,往往要借助以下哪种工具?()A.显微镜 B.望远镜 C.反光镜D.放大镜

2.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方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草履虫既没腿也没鳍,所以不会运动

B.蛇的运动方式为爬行

C.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们获取食物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3.家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与它的哪种运动方式相适应()A.行走B.跳跃 C.爬行D.奔跑

4.下列不属于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是()A.鱼 B.虾 C.草履虫D.马陆

5.长期生活在沙漠中,靠行走和奔跑来寻找食物的是()A.骆驼 B.家兔 C.鹿 D.金丝猴

6.蛇的四足退化,马陆有许多步足,它们的运动方式分别是()A.爬行、爬行 B.爬行、行走 C.爬行、奔跑 D.前三项都不对7.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 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运动,整个50 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8.在“观察蜗牛的运动”活动中,我们会看到,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总是一部分固定,一部分伸展运动,结合实际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蜗牛运动时是以(A)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还是以(B)足部肌肉收缩的部分固定?。(选择A或B)

(2)蜗牛运动后玻璃板上会留下一些黏液,这些黏液对蜗牛的运动有(选阻碍或促进)作用。

(3)张棉同学在活动中又做了一个“蜗牛的运动速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的实验,他选取了粗糙的纸板和光滑的玻璃板,这里设计的变量是,你能预测出实验的结果是。

实验二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

实验目标

1.通过折纸飞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2.观察比较纸飞机与纸张的落地情况,可以感受体形与运动的关系。

实验准备

一、知识回顾

靠着翅膀,很多昆虫能够在空中飞行,鸟类、蝙蝠也能够在空中飞行,其中鸟类的飞行能力很强。一些大型的鸟类(如鹰)能够双翅伸展不动,身体从某一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这样的飞行运动方式叫做。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善于滑翔的鸟类几乎可以沿水平方向飞行前进。制作纸飞机模仿了鸟类的外形,在高处释放的纸飞机是不是也能够如鸟类一样滑翔一段距离呢?

二、注意事项

1. 折纸飞机的纸张不宜太重或太软,要尽量折得两边对称,且纸飞机的重心位置应该靠前。(想想为什么?)

2.实验做完后不要随便丢弃纸张和纸飞机,以保持环境卫生。

三、实验器材

纸、剪刀等。

探究过程

一、实验过程

1. 站在高处将一张纸顺风释放,观察并记录纸张下落的方式和落地所需时间。重复实验5次。

2. 将纸折成一只飞机形状,站在同一高处顺风释放纸飞机,观察纸飞机下落的状况,记录纸飞机下落的方式和落地所需时间。重复实验5次。

二、数据记录

三、实验结论

1.纸张的下落情况:。

2.纸飞机的下落情况:。

归纳总结

一、误差分析

二、实验整体总结

讨论

1. 纸飞机和一张纸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一张纸和纸飞机的落地状态有什么不同?

3.要提高纸飞机的飞行水平,应该怎样改进?

4.纸飞机与飞机有哪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练习

1.在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A.飞行距离与纸飞机的形状无关

B.飞行距离与纸飞机的形状有关

C.一张纸和纸飞机落地状态相同

D.以上结论都不对

2.下列家鸽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中,哪一项与飞行的关系不密切 (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变成翼并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C.体表被覆羽毛

D.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3.飞机实现了人类在空中飞行的梦想。大多数飞机都由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哪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

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稳定和操作作用?() A.机身 B.机翼

C.尾翼 D.动力装置

4.鸵鸟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鸟,请说出它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A.翅膀、奔跑

B.下肢、飞行

C.翅膀、飞行

D.下肢、奔跑

5.鸟类滑翔器官是()

A.羽毛

B.双翅

C.腿

D.足

6.下列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空中飞行的都是鸟

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是用鳍游泳

C.每种动物都固定的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运动方式单一

D.昆虫因为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

7.判断正误。

(1)蝙蝠能够飞行,所以它属于鸟类。()(2)所有的鸟类的主要运动方式是飞行。()(3)滑翔是飞行动物一种费力的运动方式。()(4)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5)乌贼在水中依靠漏斗喷水和腕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8.将下列动物运动的名称与运动的结构用线连接起来。

水母四肢

乌贼肌肉收缩

草履虫步足

马陆纤毛

蛇漏斗、腕

猫伞部

9.把下列动物与运动方式连接起来

金丝猴跳跃

袋鼠爬行

蚯蚓行走和奔跑

猎豹飞行

蝴蝶攀援

10.仿生学是指人类模仿生物功能,来发明创造的科学。请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人类发明

技术用线连起来。

鸟类雷达

蝙蝠飞机

鱼锯子

萤火虫卫星

丝茅草冷光

蜂巢潜水艇

实验拓展

纸飞机的折法

实验三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实验目标

1.观察长骨的主要结构。

2.认识长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实验准备

一、知识回顾

上肢的肱骨、尺骨和桡骨,下肢的股骨、胫骨和腓骨都属于长骨,人体运动时,长骨起着和作用。

二、注意事项

1.安全性:实验中会用到骨锯、解剖刀等工具,实验前必须先熟悉这些工具的使用,以免使用不当弄伤自己。

2.材料选择:尽可能选取新鲜的实验材料,现做现买,尽量不冷藏。

三、实验器材

哺乳动物的长骨(一端纵向剖开)、解剖盘、解剖刀、镊子、骨锯、放大镜等。

探究过程

一、实验过程

1.取一根新鲜的哺乳动物的长骨,放入解剖盘里。用手触摸表面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2.用镊子从骨的表面分离出一层膜,这就是骨膜。想想骨膜有什么作用?骨

3.用放大镜观察骨膜内侧,是否看到它的表面有红细条和白细条,想想红细条和白细条分别是什么?有何作用?

4.观察已经纵向剖开的长骨,比较骨骺和骨干两部分在骨组织的致密程度上的差异。想想这种差异有什么作用?

5.观察骨干中央空腔中的物质,想一想它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作用?

二、数据记录

根据对长骨的观察,画出哺乳动物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

三、实验结论

长骨的结构:。

长骨的作用:。归纳总结

骨是一种器官,根据形态不同,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其中,长骨

在人体运动中起着支持和杠杆作用。长骨多呈管状,中间的骨干稍细,两段的骨骺膨大。长骨表面覆盖着骨膜,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骨密质;骨干内侧和骨骺的骨组织呈蜂窝状,呈为骨松质。长骨骨干中央的空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容纳着骨髓。幼年时,骨髓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黄骨髓也可以恢复造血功能。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讨论

1.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2.为什么长骨既坚固又轻便?

实验练习

1.人体的一块骨就是()

A.一个细胞

B.一种组织

C.一个器官

D.一个系统

2.儿童少年的长骨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 )

A.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不断分泌骨质的结果

B.骨骺不断增生的结果

C.骺软骨不断增生不断骨化的结果

D.骨细胞不断分裂不断增大的结果

3.下面关于骨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

B.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黄色骨髓;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

C.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

D.人在幼年时的骨髓都是红色骨髓

4.儿童和少年骨的特点是 ( )

A.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骨折

B.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变形

C.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骨折和变形

D.有机物多,无机物少,不易骨折和变形

5.老年人骨的特点是 ( )

A.无机物多,有机物少,易骨折

B.无机物多,有机物少,不易骨折和变形

C.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易骨折和变形

D.有机物多,无机物少,不易骨折和变形

6..某同学刚入初中时脊背挺直,三年后发现驼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造成驼背的原因主要是()A.营养不良 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C.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

D.经常不注意坐姿

7.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就会引起脊柱变形,这是因为这个时期

()

A.骨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骨的硬度小、柔韧、弹性大

B.骨中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骨硬脆,弹性小

C.骨密质薄

D.骨松质排列不整齐

8.下图是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请填充适当内容。

(1)根据图上的字母标注,填写名称:A. ;B.;C.;D. 。(2)图中A的腔隙内容纳着,具有功能。

(3)D内血管中的血液对骨具有作用;D内层的细胞对骨的与骨折后的愈合有着重要作用。

(4)身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是()

A.骨自主运动的结果

B.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引骨绕关节活动的结果

C.附着同一块骨上的骨骼肌收缩,使骨运动的结果

D.关节可以自主、自由地转动,转动时,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实验四涡虫对光的行为研究

实验目标

1.通过涡虫对光的反应研究,能够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2.能够说出动物后天性行为对生存繁衍的意义。

实验准备

一、知识回顾

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动物,不仅要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而且要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提高其和的机会。

动物行为可分为和。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行为是在后天的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中得到的一些新行为。

二、注意事项

1.发现涡虫后,用毛笔将它刷下,落入盛有清水的广口瓶里,再捡几块采集地的小石块,以备回家后放入饲养缸。野外采回的涡虫,可移入金鱼缸或其他玻璃容器内饲养。饲养缸必须很干净,否则就会影响涡虫正常生活,甚至会引起死亡。

2.涡虫有避光的习性,饲养缸要放在阴凉处,缸内放些采集地带回的小石块。缸口盖上一层纱布,以防蚊子等产卵。饲养水最好用井水,如用自来水,须放2 ~ 3天后才可使用。

三、实验器材

涡虫若干只、玻璃缸、培养皿、手电筒、电击棒、黑布、试管、铝箔、白纸、秒表等。

探究过程

一、实验过程

实验(一)蜗虫的先天性行为研究

1.发现并提出问题:涡虫喜欢生活在石块下方等比较黑暗的环境,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的环境是先天性行为。

3.制定计划:制造光照和黑暗两种不同的环境,观察涡虫更趋向哪个环境。

4.实施计划:

(1)用试管从培养皿中轻轻地吸入一只涡虫,迅速的送入试管中。

(2)向试管中注满自来水或河水,加水时防止产生气泡。用橡皮塞塞好管口,然后用记号笔在试管中部做一标记。靠近试管塞一端记为A端,另一端记为B端。

(3)将试管水平放置,直至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观察涡虫10 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4)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用铝箔套遮住试管B端的光,观察涡虫10 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 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实验后,把涡虫放回培养皿。

(5)换几只涡虫进行重复实验,看结果如何。

实验(二)涡虫的学习行为研究

1.发现并提出问题:涡虫见光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2.作出假设:涡虫见光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

(1)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观察涡虫的反应。

(2)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

(3)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观察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

(4)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多次。

(5)最后只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

二、数据记录

涡虫的学习行为研究

三、实验结论

归纳总结

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有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是一种本能行为,动物的本能行为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动物的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具有学习行为的动物能够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涡虫在光线较暗处生活,它们这种对光照的反应是生来就会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这属于先天性行为。涡虫在光照下舒展身体,电击时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是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在多次“光照—电击”配合下,最后只要给光照,涡虫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显然是经过多次“光照—电击”结合,涡虫学习的行为,所以这种见光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讨论

1.在实验(一)中,属于实验者控制的因素是什么?你能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预测吗?

2.实验(二)的步骤(2)和步骤(5)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实验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对涡虫有什么意义?

4. 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

实验练习

1.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织网

B.蚂蚁筑巢

C.海豚顶球

D.蜜蜂采蜜

E.鹦鹉学舌

F.失去雏鸟的鸟喂食物给鱼吃

G.大山雀偷喝牛奶

H.小鸡抓虫

I.春蚕吐丝

J.公鸡打鸣

K.家养的猫会在指定的窝中休息

L.猴子会表演骑自行车

M.老马识途

N.惊弓之鸟

O.蚯蚓走迷宫

P.黑猩猩叠箱子摘取高处香蕉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公鸡打鸣

B.小鸟喂鱼

C.小猴表演节目

D.小狗长牙

3.下列动物具有“学习能力”的意义的描述,你认为哪项更好些()

A.有利于找到食物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找到食物

D.更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4.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鱼类的趋光性,蛙的搔扒反射、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蛙的搔扒反射、蜘蛛织网、蚂蚁做巢、鸟类迁徙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昆虫的趋光性

D.鸟类迁徙、幼小黑猩猩从洞穴中取出白蚁、涡虫受到光照刺激后产生身体收缩

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鱼的洄游

B.龟的冬眠

C.象的表演

D.鸟的迁徙

6.马戏团的小狗能用叫声表演“算算术”,这种行为是(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遗传行为

D.都不是

7.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8.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蚯蚓

B.大山雀

C.马

D.黑猩猩

9.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A.环境因素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D.亲代训练

10.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

该行为属于()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防御行为

D.后天性、攻击行为

11.“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印度曾经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崽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跃窗进入房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乳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的,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母狼哺乳婴儿长大的行为,从现象来看属于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是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所决定的。

(2)“狼孩”的表现说明: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建立起来的行为。

(3)越是高等的动物,其生活中行为越多,越(“复杂”或“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适应各种生活的能力就越。

13.在花展蜂拥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因而提出了“花的红颜色吸引了蜜蜂”这一假设。

(1)根据这一假设,请进一步到处用于实验的假设:

(2)根据这一假设,你能设计出实验吗?。

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1。

○2。

○3。

(3)得出结论:。

(4)蜜蜂停留在红色纸花上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性行为?

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实验目标

1.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体会小组的协同分工的受益, 观察其他同学的长处,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

实验准备

一、知识回顾

动物的的行为多种多样,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法和法,单纯的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法中却离不开观察。很多动物行为的研究问题都来源于对动物的长期观察,因此说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同等重要的。

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蚂蚁喜欢甜的食物,这属于观察法,运用实验法可进一步证明观察法得到的结果。

二、注意事项

1.饲养蚂蚁的容器应大一点,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2.捕捉30只蚂蚁(或更多)饲养于玻璃槽内,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进行饥饿处理1 ~ 2 d 。

3.蚂蚁个头小,善于爬行,必须非常注意玻璃槽的密闭性(同时又要保证透气性),否则蚂蚁很容易出来。 三、实验器材

玻璃槽、干湿适中的土壤、蚁穴土壤、蚂蚁、消过毒的棉花团、浓糖水、清水、辣椒汁、苦瓜汁、纯白醋、浓食盐水、尺子、滴管、计时秒表、纸、笔。

探究过程

一、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味道的食物?

2.作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

3.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在蚁窝外20厘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6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图1)。

②准备6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

③每隔5 min 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棉花团上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 ~ 10次。

二、数据记录

加辣椒汁棉花团 加糖水棉花团

加清水棉花团

加苦瓜汁棉花团 加食盐水棉花团 加纯白醋棉花团

蚁窝

三、实验结论

归纳总结

蚂蚁是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颜色有黑、褐、黄、红等。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雄蚁、工蚁、兵蚁。蚁后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雄蚁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蚂蚁在洞穴里缺少糖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很不好,为了能够找到充分的糖份,所以蚂蚁一旦发现甜的东西,便会取食,这是蚂蚁的一个天性。

讨论

1通过探究,你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2.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什么?

3.蚂蚁的取食行为是简单的个体行为还是集体行为?

4.说说蚂蚁和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

实验练习

1.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

A.学习行为

B.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

D.领域行为

2.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猫头鹰昼伏夜出

B.雁南飞

C.野兔的心脏跳动

D.两鸡争斗

3.“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诗中描绘的是母燕的()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描述的是动物的()。

A.领域行为 B.取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5.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也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逸椿象间的联系方式是() A.椿象发出的气味 B.椿象发出的光

C.椿象发出的声音

D.椿象的挣扎动作

6.工蜂找到蜜源后,告知伙伴方位的“语言”是 ( )

A.发出声音

B.分泌气味

C.跳舞

D.触角接触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8.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

生殖行为防御行为

觅食行为迁徒行为

○1海龟产卵○2鸭孵卵○3蝙蝠利用超声波分辨是否是可吃食物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

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_10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郊区乡一中 孔凡琴一、提出问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是) 二、作出假设: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是)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实验器材: 课本必备的材料用具小组设计需要的材料用具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酒精(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等。盆栽黑纸片、别针、酒精 (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等。另外,配备水浴锅、大红花叶等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正确使用火柴:采用易燃的木材做成火柴梗,在其一端蘸以蜡油和含氯酸钾的药料(火柴头),制成火柴;在包装盒上涂以含赤磷的磷面。使用时,将火柴在磷面上擦划,即能引燃。使用时将火柴棒取出,火柴头紧贴包装盒上磷面,使火柴棒成45-60度角,从下往上(下往上也可)擦划即可点燃。点燃酒精灯后,把它放进有水的收集垃圾的烧杯中,使其熄灭。 2、正确使用酒精灯: (1)检查灯芯,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2)检查酒精量,灯里酒精应大于灯容积的1/4,少于2/3;(3)禁止事项: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不可用嘴去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 3、正确使用水浴锅: 工作时,按要求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按下调温按钮(调温到100℃),待红灯灭,绿灯亮表示恒温。水温高,注意安全。 七、实验步骤: 课本实验步骤小组实验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 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

(完整版)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docx

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生姓名 实验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 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名称和用途。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实验器材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实验报告单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 实验内容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 学会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0.9%生理盐水、碘液、 实验器材 吸水纸、其他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 实验步骤 1、取镜安放实 2、对光 3、放置玻片验 标本 步 4、观察 骤 实验步骤 5、收放 结 论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取显微镜时,左手握 显微镜是贵重仪器,双手取镜是为了。 住,右手托 安放显微镜略偏左的目的是: 住。安放显微镜应略 。 偏。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当外界光源暗时,应选用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选 孔。用反光镜。 把要观察的玻片放在 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央,这样物像容易 上,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 在中找到。 中央。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的目的是:避免 。 降,直至为 镜筒上升切忌太快,因为只有在 止,眼睛应从侧面注 位置上,物象才清晰。若镜筒上升太快,极易错过 视。 焦距。 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要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推移装片的 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 方向是。 止。再转动 “上”字装片在显微镜下呈图像。说明显微镜成像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是。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实验后,把显微镜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镜 筒降至处,反光镜放在 实 验 成 绩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 为什 ①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碎屑 实浓度一般是。 抹要均 1、制作人口腔 ③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 侧壁轻刮几下。 验上皮细胞临时装避免 片。 ④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 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 步⑤盖上盖玻片。 气泡与 ⑥在盖玻片一侧加在 骤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2、是微镜观察 人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讨论分 按生物绘图要求,画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结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实 验 成 论绩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不得高声说话。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

水槽内,并放水冲走。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 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置好,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 实验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 1.实验报告应该在专用的生化实验报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书写。 2.实验报告的前三部分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③实验步骤要求在实验课前预习后撰写,作为实验预习报告的内容。预习时也要考虑并设计好相应实验记录的表格。 3.每项内容的基本要求 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实验材料:应包括各种来源的生物样品及试剂和主要仪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Word精品,可编辑】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Word精品,可编辑】心缘中学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2016-2017学年 第一学期 学校 班级 姓名 心缘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单 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实验名称实验一: 饲养和观察蚯蚓 提出问题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作出假设 实验目的 1、设置一个适合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实验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设计实验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实验过程 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 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 4、观察蚯蚓的运动 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 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 5、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预期结果实验较成功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1、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从前端到环带共有 完好。节。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2、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 3、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 和食性. 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 4、观察蚯蚓的运动 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 心缘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单 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实验名称实验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 1、鱼如果缺了鳍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吗, 2、鱼的各个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背鳍)在游泳中各起到什么作用, 作出假设 1、鱼如果缺了鳍不能再水中自由游泳 2、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高中生物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高中生物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实验报告纯净水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证明氮元素为黄瓜苗的必备元素。 【实验原理】 植物所吸收的氮素主要是硝酸盐(no3-)和铵(nh4+),也可以利用某 些可溶性的含氮有机物,如尿素等。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此外,氮存在于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植物激素和多种维生素(如b1,b2,b6,pp等)中。由于氮作为组成植物体中许多基本结构物质的组分,对植 物的生命活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氮又称为生命元素。氮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氮时幼叶向老叶吸收氮素,老叶出现缺绿病。严重的情况下老叶完全变黄枯死,但幼叶可较长时间保持绿色。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叶小色淡或发红,分枝少,花少,籽实不饱和,产量低。 【材料用具】 1.两株生长健康的黄瓜苗; 2.两种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其中a种肥料含有氮元素,b种肥料不含有氮元素,a、b两种肥料其他性质相同。 【方法步骤】 1.在相同正常自然生长条件下,向两株黄瓜苗分别长期施

用上述a、b两种肥料; 2.观察一段时间后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 施用b种肥料的黄瓜苗的黄瓜叶片发黄,植株矮小,而施用a种肥料的黄瓜苗无此症状。 【实验结论】 氮元素为黄瓜苗的必备元素。 【思考质疑】 氮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陈奕君高一(6)班 第二篇:生物调查报告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我们跟随着老师在学校中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调查校园生物种类调查目的:(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调查方法: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等方法步骤: 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 2、分组:以5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 低倍镜小短亮小多 高倍镜大长暗大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 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上

实验一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 1.认识鱼的外形;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2.设计探究鱼各种鳍在游泳中不同作用的实验方法。 3.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继续培养实事求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原因可能是:鱼的个体有差别,实验操作有差别。 结论:胸鳍,腹鳍,背鳍能维持鱼体身体平衡;尾鳍有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前进的方向 【实验作业】 1.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掌握平衡,可见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当鱼的背鳍被捆绑后,鱼体会因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3)通过捆绑鱼的尾鳍或模拟实验,证明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控制运动的方向。 2.不完全。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运 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问题讨论】 模拟实验的优点是: (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 (2)模拟实验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实验的缺点是: 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实验二饲养和观察蚯蚓 【目的要求】 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方法步骤】 1、(1)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2)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蚯蚓身体分节,从蚯蚓头部到环带有13节 粗糙 3、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 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 4、有 【问题讨论】 1.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 活。一般昼伏夜出。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异体受精。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和刚毛之间的配合运动,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大雨过后,过多 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3.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 能。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有所支撑,与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完成运动。 4.深层潮湿的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 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八年级上册 1.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 目的: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 仪器:人血细胞涂片、显微镜 步骤:1,取镜,对光 2,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 3,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转入高倍镜下观察 4,取下装片,收镜 现象: 结果: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圆饼状,个体较小;白细胞数量小,有细胞核,个体较大 2.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目的:了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根据血流速度、方向及血管粗细和分支情况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原理: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仪器:培养皿、纱布、小金鱼、显微镜 步骤:1,用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将小鱼放置于培养皿中,使尾鳍平铺在培养皿底部。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是通光孔正对小鱼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现象:血管的粗细不同,血液在血管内沿着一个方向流动,最细的血管,血流速度最慢 结果: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 目的:观察气孔的结构,认识气孔的作用 仪器:蚕豆叶、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刀片、解剖针

步骤: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取蚕豆叶,把叶片的背面向里折,丛折断处轻轻撕拉,折断处的白色薄膜就是叶的表皮。用镊子取一小片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把他摊平,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叶表皮: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用低倍镜观察现象:除了看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绿色细胞外,还可以看到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以及由它们的间隙形成的圆孔。 结果:植物叶表皮存在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细胞构成 4.测定植物蒸腾作用 目的:通过实验,学习绿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仪器:锥形瓶、塑料袋、新鲜树枝、水、食用油 步骤:1,取两个锥形瓶,标号A、B,向瓶内注入等体积的水,瓶口处倒入一层食用油 2,取两根相似的树枝,将其中一根叶子去掉,插入A瓶,另一根不做处理,插入B瓶。3,两组实验均套上塑料袋,一小时后进行观察。 现象:A组塑料袋上没有水蒸气,B组塑料袋上出现出水蒸气 结果:植物通过叶片发生蒸腾作用,将水分排出体外 .5..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原理: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仪器:广口瓶、导管、橡皮塞、凡士林、小盆植物 步骤:1,取三只大广口瓶,分别标号A、B、C。在A、B中各放一盆枝叶茂盛的植物,C瓶内放无植物的花盆。通过导管分别向各瓶中深吐气十余次,使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用凡士林封口。 2,将A放入黑暗中,B、C放在阳光下。2小时后,向A、B、C三瓶中分别滴入一些澄清石灰水,观察各瓶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A:浑浊;B:澄清;C:浑浊

初一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初一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学校: 班级: 学生: 织金县教育局制

编者语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农业离不开它,医疗卫生离不开它,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离不开它。他甚至关系到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初中生物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初中学生是好奇心最强的时期,教师引导的恰当,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相反,则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实验技能既能让学生体验自己亲自动手动脑的乐趣,通过实验更能让学生发现包罗万象的生物学世界,证明已有的生物学真理、发现和探索生物学的未知领域。教师应加以积极的引导,参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关实验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册是根据初中年级的生物教材、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编辑而成。各年级的生物实验报告册各有二册,供各年级的学生第一和第二学期使用,实验报告册中含有的都是一些较基础且与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实验,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完成。 本报告册在编辑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本实验报告册还不够完善,希望广大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参与编写人员:魏凯田育臣冯文甫陈贤 2014年8月

目录 1.练习使用显微镜 (4)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7)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9) 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11) 5.观察种子的结构 (13) 6.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15) 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6)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答案

生物实验报告答案 活动探究一 【探究准备】 1.其他生物 2.糖类脂肪蛋白质 3.光合作用化学能 4.脂肪 5.(1)蛋白质糖类脂肪(2)细胞能量 【实验用品】 锥形瓶托盘天平易拉罐温度计解剖针酒精灯试管夹火柴花生种子 【活动过程与记录】 1.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3. (1)供氧(2)30 (4)干燥(5)锥形瓶底部 (6)花生0.8 30 20 50 900 Q=4.2m(T2-T1)【探究结论】0.8克的花生种子含有900焦耳的热量 【反思交流】各有优缺点 【问题与思考】 1.(1)1岁儿童每日所需的糖类为:45140÷17=2655.3g 18岁女子每日所需的糖类为:113400÷17=6670.6g (2)1岁儿童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35÷9.5=3.68g 18岁男子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80÷53=1.51g 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于18岁的生长发育速度。 (3)女子月经失血会导致铁的流失,所以女子需铁更多。 2. (1)花生大小、硬度适中 (2)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3)燃烧后质量会减少 (4)900焦耳误差大 (5)用易拉罐罩住(6)不可靠应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日期: P4 3.11 活动探究二 【探究准备】 1.消化道消化腺口腔小肠胃小肠 2.咀嚼搅拌 3.大复杂小简单 4.奶汁和血渍含蛋白质,洗衣粉里的蛋白酶能分解其中的蛋白质。 温度要适宜 【实验用品】 试管温度计大水槽热水馒头小刀碘液

【活动过程与记录】 1.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对馒头的消化有影响吗 2.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对馒头的消化有影响 3. (1)对照(2)漱净唾液(3)2 清水唾液37 碘液 【探究结论】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对馒头的消化有影响 【反思交流】漱口后,口含消毒棉絮取唾液 【问题与思考】 1. 5~10分钟碎屑有利于淀粉充分和唾液淀粉酶接触 2. (1)淀粉蛋白质(2)肝脏胰腺胆汁 (3)D (4)麦芽糖(5)A C D (6)大肠绒毛 3. (1)D (2)B (3)B 4. (1)淀粉分解(2)A B 小肠(3)对照 日期 P8 3.16 活动探究三 【探究准备】 1. 消化道 2. 小分子营养物质(或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消化道壁胃小肠 大肠小肠 【实验用品】 解剖剪鸡小肠清水 【活动过程与记录】 1. 外部 2. 解剖剪清水 【探究结论】 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反思交流】便于观察小肠绒毛 【问题与思考】 1. (1)小肠(2)胆汁胰腺肠腺(3)皱襞绒毛 (4)毛细血管(5)消化吸收 2. (1)口腔肝脏小肠肛门(2)④胆汁 (3)①口腔(4)⑤胃(5)小肠长,含多种消化酶,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 3. 洗净→肉眼观察→纵向剖开→放入清水→放大镜观察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状突起 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日期 P11 3.18

高中生物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反思: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内,RNA主要分布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 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二、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三、实验用具:大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 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取材 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中; 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 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五、考点提示: 1、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2、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4、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5、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生物实验报告单

生物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姓名合作者 年月日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明白播种的要求方法。 实验用具大豆、餐巾纸、培养皿、水、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过程 1、A装置中有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但放在冰箱中。 2、B装置缺水,其他条件具备。 3、C装置缺氧,其他条件具备。 4、D装置有水、有氧气,温度适宜。 预期结果实验效果明显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将A装置放入水和充入氧气,然后放入冰箱。 2、将B、C、D三个装置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 3、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现象。1、第一天没有发现种子萌发现象,浸水的种子 2、第二天,装置中的种子有胚根挤出种皮现象,其他装置保持现状。 3、第三天,装置中的种子露出胚根。 4、第五天,装置中的种子已萌发,其他装置无变化。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需要。

年级班姓名合作者 年月日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出问题种子萌时,是什么结构先出现变化?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长出根。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种子萌发时胚的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实验用具种子(大豆)、餐巾纸、培养皿、清水、放大镜 实验过程 在培养皿中放入少量水和两张餐巾纸,将10粒大豆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然后将培养皿置温暖的室内。 预期结果实验现象明显,跟假设相符合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将两张餐巾纸垫在培养皿内。 2、倒入少量水使餐巾纸保持湿润。 3、放10粒大豆在纸上。 4、将培养皿放置在温暖的房内。 5、每天仔细观察1、第一天种子2、第三天,胚根 3、第四天,胚轴。 4、第五天,子叶展开,露出。 5、第六、七天胚芽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过程先是,然后是 发育。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就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仔细观察酵母菌 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被染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3、观察青霉 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青霉 用解刨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交流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青霉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3、你是否在某个酵母菌的菌体上看到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什么? 是。这是芽体。 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书上78页)实验目的 1、了解真菌的生殖。 2、学会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实验器材 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 实验步骤 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印 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 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孢子,它们呈淡 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鱼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实验结论了解了真菌的生殖和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 1、通过制作孢子印,你有哪些体会? 通过实验我认识了什么是孢子印,同时学会了制作孢子印。进一步了解了真菌的特点。 2、根据你所制作的孢子印,预测一个蘑菇能产生多少个孢子? 15~16亿个。 3、为什么实验要求选择一个大蘑菇?小蘑菇不行吗? 4、不行。大个蘑菇的外部形态规则,制作出来的孢子印才清晰、美观。

2018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2018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导读:本文2018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学校: 班级: 学生: 织金县教育局制

编者语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农业离不开它,医疗卫生离不开它,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离不开它。他甚至关系到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初中生物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初中学生是好奇心最强的时期,教师引导的恰当,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相反,则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实验技能既能让学生体验自己亲自动手动脑的乐趣,通过实验更能让学生发现包罗万象的生物学世界,证明已有的生物学真理、发现和探索生物学的未知领域。教师应加以积极的引导,参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关实验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册根据初中年级的生物教材、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编辑而成。各年级的生物实验报告册各有二册,供各年级的学生第一和第二学期使用,实验报告册中含有的都是一些较基础且与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实验,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完成。 本报告册在编辑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本实验报告册还不够完善,希望广大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与编写人员:魏凯田育臣冯文甫陈贤 2014年8月

目录 1、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 2、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 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6) 4、膝跳反射 (7) 5、测定反应速度 (8)

实验(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日期:年月日组长:组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能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设计实验。 2、通过实验测定,对食物中的能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二、实验器材:花生、火柴、解剖针、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自制装置、量筒、水、 三、实验设计: 1、用称取花生的质量。 2、用量取清水的体积时,应注意量筒必 须,视线要跟量筒内液的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3、用测出水温时,应注意温度计的 要淹没在液体中但不要加热容器的壁,当温度计里的水银不再或时才能读出读数。 4、对试管里的清水进行加热时,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四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的,注意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45。),不让试管口对着,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进行预热。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上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 上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实验一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 1.认识鱼的外形;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2.设计探究鱼各种鳍在游泳中不同作用的实验方法。 3.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继续培养实事求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方法步骤】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4.一致, 原因可能是:鱼的个体有差别,实验操作有差别。

结论:胸鳍,腹鳍,背鳍能维持鱼体身体平衡;尾鳍有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前进的方向 【实验作业】 1.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掌握平衡,可见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当鱼的背鳍被捆绑后,鱼体会因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3)通过捆绑鱼的尾鳍或模拟实验,证明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控制运动的方向。 2.不完全。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 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问题讨论】 模拟实验的优点是: (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 (2)模拟实验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实验的缺点是: 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实验二饲养和观察蚯蚓 【目的要求】

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方法步骤】 1、(1)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2)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蚯蚓身体分节,从蚯蚓头部到环带有13节 粗糙 3、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 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 4、有 【问题讨论】 1.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异体受精。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和刚毛之间的配合运动,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3.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能。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有所支撑,与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完成运动。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doc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实验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材料器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