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

研究生姓名陈先兰

指导教师姓名刘电芝(教授)

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

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4月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中文摘要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

中文摘要

当前国内对智力超常者的研究关注教育和发展问题,而对智力超常者的认知和脑功能特点探索不足。数学天才是智力超常者中的一个亚群体。他们在理工科学研究的核心能力——数理推理能力上有高度发展。西方研究者对数学天才的脑功能探索表明,他们具有两个重要脑功能特征:1)右脑功能发达。2)左右脑功能联合功能强化。这些脑功能特征是否可以推论到中国教育文化背景下的数学天才?依据该研究问题,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索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实验1中采取一个拼合脸测试(刺激为由一半平静脸与一半微笑脸拼合而成的人脸),要求被试对同时呈现的两副人脸(分别为左半微笑脸和右半微笑脸)判断哪张人脸看起来更愉快,从而得知被试倾向于使用左脑还是右脑来判断人脸情绪信息。实验2中采用一个大小嵌套字母测试(刺激为由小字母构成的大字母),要求被试判断分别呈现于左侧视野(对应右脑功能)、右侧视野(对应左脑功能)或双侧视野(对应左右联合功能)的两个刺激是否相同(一半实验次数下判断小字母;另一半实验次数下判断大字母)。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天才组还是普通组,在拼合脸测试上都表现出左脑加工优势,二者无显著差异;同时亦无显著性别差异。在大小嵌套字母测试中,普通被试的脑功能特征与前人研究一致:右脑在判断大字母时反应更迅速;左脑在判断小字母时反应更迅速。中国数学天才在判断小字母时表现出左脑优势,在判断大字母时表现出左右脑功能协作优势。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国数学天才具有强化的左脑功能优势和一定的左右脑联合功能的强化。这些特征既可能反应了数学天才者的独特之处,也可能反映了中国文化教育背景的影响。

关键词:脑功能特征;智力超常者;数学天才组

作者:陈先兰

指导老师:刘电芝(教授)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brain functioning of

mathematically genius

Abstract

Most national study of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focus on thei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few study have explore their feature of cognition and brain function. Mathematics gifted adolescent—a special case of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They have highly developed mathematical reasoning ability,which is the core competenc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Western researchers had find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brain functioning by researches:they have enhanced right hemisphere advantage and enhanced interactions between hemisphere.Whether the Chinese mathematical genius have the same 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is problem,this study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ain functioning of Chinese mathematical genius by two behaviora l experiments.

Experiment1:a free-vision chimeric face task(Each chimeric stimulus consists of two joined half-faces,either a leftside smile and a rightside neutral pose(leftside/neutral),or a rightside smile and a leftside neutral pose(rightside/neutral).members of both groups tended to judge the leftside smile/rightside neutral half-faces as“happier”,a pattern indicative of left hemisphere(LH)or right hemisphere(RH)arousal in judging emotion information.Experiment2:hierarchical letter pairs(Each stimulus was composed of capital letters and made up of smaller elements),participants made two stimulus presented in LVF-RH,RVF-LH and bilateral match-no match judgment(with half the number judging at the global level and the others at the local level)

In this study we had such conclusions:members of both groups tended to judge the rightside smile/lefttside neutral half-faces as“happier”,a pattern indicative of enhanced left hemisphere(LH)arousal,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roups and gender.In the experiment2,for the average-ability,the result was congruent with earlier research:the LH was faster for local matches and the RH for global matches.While the gifted showed LH advantage in the local processing and a certain degree of enhanced interactions between hemispheres in the global processing.Thi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nhanced LH advantage and enhanced interhemispheric interaction in some degree,which is the unique

function of Chinese mathematical genius and also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of China.

Key words:Brain functioning;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Mathematically genius

Written by Xianlan Chen

Supervised by Dianzhi Liu

目录

1引言 (1)

2文献综述 (2)

2.1智力超常者相关研究 (2)

2.1.1智力超常者概念界定 (2)

2.1.2智力超常者的认知功能 (3)

2.1.3智力超常者脑生理特征/功能特征 (5)

2.2数学天才的认知功能与脑功能特征 (7)

2.3文化对认知与脑功能的影响 (9)

2.3.1文化对认知的影响 (9)

2.3.2文化对脑功能的影响 (10)

3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3.1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12)

3.2当前研究的意义 (13)

3.2.1理论意义 (13)

3.2.2实践意义 (14)

4研究总体思路与研究假设 (15)

5实验研究 (17)

5.1实验一:拼合脸测试加工左右脑功能优势的行为研究 (17)

5.1.1实验目的 (17)

5.1.2实验假设 (17)

5.1.3实验内容及程序 (17)

5.2实验二:大小嵌套字母测试加工的脑功能优势的行为研究 (18)

5.2.1实验目的 (18)

5.2.2实验假设 (18)

5.2.3实验内容与程序 (18)

6统计分析结果 (20)

6.1被试信息 (20)

6.2高级瑞文推理测验方差分析结果 (20)

6.3对拼合脸测试结果分析 (20)

6.4对大小嵌套字母测试的结果分析 (21)

6.4.1加工辨别大字母的结果 (22)

6.4.2加工辨别小字母的结果 (23)

7讨论 (25)

7.1对拼合脸测试加工的脑功能特征的讨论 (25)

7.2对大小嵌套字母测试加工的功能特征的讨论 (25)

7.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26)

8结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32)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1引言

1引言

对数学天才的脑功能研究是当前认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西方对于数学天才的脑功能优势已开展较多研究,其中,O’Boyle等学者对数学天才脑功能优势进行了较多的长期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学天才具有较强的右脑优势,其右脑不仅在处理传统上右脑加工主导的信息(如各类空间方位和空间旋转信息)时处于优势地位,甚至处理通常左脑功能主导的信息类型时也表现出不逊于左脑的重要性。2)数学天才具有强化的左右脑同步沟通协作功能。而在视觉辨别任务上,数学天才对于同时呈现于左右视野的视觉刺激的反应显著地快于出现在左侧或右侧的视觉刺激,说明了他们在辨别细节信息时也更依赖于左右脑同步沟通和协作(Singh& O’Boyle,2004)。已有关于数学天才的脑功能优势研究存在被试的局限性,其研究对象多为西方文化下的英语母语被试,因此其研究结果是否可以适用于不同文化下的对象(例如中国数学天才)还有待新研究来验证(O’Boyle,2005)。有研究者提出,不同性质的母语和文化影响认知和脑功能,甚至影响脑生理结构的塑造。不同文化中,语言加工所激活的脑区不同,例如,有学者比较了汉语普通话、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单语被试接收性语言功能的大脑皮层组织(Ochunov P,et al,2003,Laki C E,et al.2004)。据此,对中国语言教育文化背景下的数学天才的脑功能进行与西方研究对比和验证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性。

2文献综述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

2文献综述

2.1智力超常者相关研究

2.1.1智力超常者概念界定

“天才”(genio)一词始于16世纪,在当时指伟大的艺术家,特别指艺术家这个人的伟大而不是他的卓越才能(查子秀,1998)。对天才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Terman(1925)最早使用智力测验对天才进行定义。他认为智商超过140为高智力者,即所谓的天才。早期对天才的确定多依赖标准化测验,随着对天才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仅仅通过智力测验来衡量天才是存在明显局限性的。随后学者开展了多元化定义天才的局面。在七十年代,美国联邦局根据众多研究结果,认为天才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一般智力;(2)特殊学习能力倾向;(3)创造性思维;(4)领导才能;(5)视觉与演奏技术;(6)精神推动能力(后来删掉这一点)。认为只要在上面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资质突出就可以成为天才儿童(Marland,1972).随后,研究者认为天才不应该只局限在智力因素层面,还应该涉及非智力因素,于是就有了新的关于天才儿童的定义。任朱利(J.S.Renzulli,1978)认为天才儿童应该具备三种心理成分组成:中等以上的能力(智力)、强烈的动机、高水平的创造力。到了80年代初,Painter(1980)对天才儿童下了这样的定义:天才是那些具有被社会高度赞扬的才能,他们往往能够生产出能够满足社会大多数需求的产品。随后,Steinberg 和Davidson(1986)对于天才所下的定义是:天才儿童是被我们所发明的而不是我们发现的;也就是说,社会和人们想要他们成为天才,并且促成了这种定义的产生。泰伦鲍姆(A.T.Tannenbaum,1983)提出了天才的心理社会的定义(Psy2chosocial definition),认为天才是下列五个因素:(1)一般能力(即g因素或一般智力);(2)特殊的能力(包括特殊能力倾向或特殊才能;(3)非智力因素(如自我力量,奉献,愿意牺牲等);(4)环境因素(提供激励和支持的家庭、学校及社区环境);(5)机遇因素。Feldhusen 和Jarwan(1993)对天才各种定义总结发现:认为所有天才定义可以分为六种:(1)关于心理测量的定义,这类测验包括之前提到的对智商的测量,对认知水平的测量,以测量的分数对天才儿童进行确定;(2)特殊才能定义,该定义主要强调在音乐、数学、艺术、自然科学或其他领域有突出表现,只要在某一方面有超出常人的的特殊才能就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2文献综述可以成为天才儿童;(3)特质定义,强调天才儿童某种超出常人的特质,如毅力,坚持性等等;(4)教育取向定义,从教育角度出发,将那些具有卓越学业成就的学生视为天才儿童;(5)强调社会需要定义。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何种才能,就将具备何种才能的人视为天才。(6)多角度定义,从多方面定义天才,以上几方面的综合。

国内学术界习惯与用智力天才儿童取代天才一词。而“资优生”、“特长生”等所指的对象也都是同一对象。以上关于天才的种种定义不外乎可以归纳为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者发展水平或者具有某种特殊才能者(教育大辞典,1990)。因此,智力超常者包括英文中所说的(gifted and talented)的对象。Gifted(天才)所偏重的是人的天赋才能,而talented(专才)强调的是人的特殊才能。两个词从两个方面全面地解释了智力超常者的含义,表明智力超常者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发展相结合而来。

2.1.2智力超常者的认知功能

智力超常者的研究已有一段历史,而关于智力超常者的研究也从最初的诊断,定义逐渐发展为关注智力超常者的认知特点。当前对智力超常者的研究趋势主要转向关注的是他们的认知优势以及脑功能特点。已有研究表明与普通同龄儿童相比,智力超常者表现出更为优越的认知加工优势。这些认知优势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涉及:更加快捷的信息加工速度速度、元认知和自我调控更为出色、更加优化的中央执行功能、问题解决及策略能力更加具有灵活性。天才儿童的知识基础更扎实,也更善于利用这些知识;更喜欢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环境;解决问题时更具有计划性,而且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在问题的表征和分类上更准确;对程序性知识的加工更多。

Salt house于1985年提出了著名的“加工速度理论”(processing speed theory),认为信息加工速度是许多认知操作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众多的认知任务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是认知能力差异的主要来源。国外学者Cohn 等(1985,1989)通过简单反应,选择反应等9项基本任务对天才儿童与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天才儿童信息加工速度显著快于常态儿童,随后Kranzler J H等人(1994)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Duan等人(2013)的研究也表明了天才儿童具有更快捷的信息加工速度。我国学者施建农、刘正奎(2003)通过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4项基本认知任务对7岁的天才儿童和常态儿童进行信息速度差异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天才儿童基本信息加工能力

2文献综述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显著优于普通儿童,具体表现在反应时更短,或正确率更高。(2)天才儿童与常态儿童信息加工的差异与任务难度有关,在选择反应和图形匹配任务中,天才儿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常态儿童,而且,在图形匹配任务中,任务难度越大,差异越显著,而在心里旋转和抽象匹配任务中,天才儿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常态儿童。(3)任务的难度无论对天才组被试还是常态组被试的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都有影响,但影响方式不太一样。在反应时上,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两组被试的反应时都明显延长;但在正确率上,则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常态组被试的正确率降低,而天才组被试的正确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即任务难度间的差异不显著。程黎等(2004)通过采用两个视觉检测任务时对8至12岁天才儿童与常态的检测时成绩比较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天才儿童组的信息加工速度均优于普通组。

Flavell(1979)提出,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活动的的认知,它包括对自我认知能力(静态)和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知,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元认知是是认知过程的高级形式,而元认知与智力超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元记忆是元认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探索较多的领域。研究发现天才儿童具有较好的元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在元记忆知识领域,Schwanenflugel(1997)等的研究就发现,天才儿童在18%的元记忆知识项目上要优于普通儿童。Borkowski&Peck 通过对元记忆研究工作的终结发现,天才儿童通常在幼年就显示出了高效的知觉能力(极佳的短时记忆,反应时快等),他们在挑战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发展起了优于普通儿童的元认知。Hannah(1995)对11,12岁的天才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出声任务中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记忆比较研究发现,天才儿童的成绩显著优于普通儿童。Muil 等(2013)研究也表明,天才儿童具有更丰富的元认知背景知识。我国学者桑标(1997)通过对元认知与智力超常关系的探讨,也认为元认知能力与智力超常关系密切。在他的另一项研究中(2002)通过对偶图片对5至7岁天才儿童与普通儿童元记忆知识发展的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通过对偶图片对被试的个体变量、项目变量、过程变量、策略变量、遗忘与回忆变量知识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5至7岁天才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水平均与高一年龄组的普通儿童基本相同。

中央执行功能(central executive function,CEF)是信息加工的核心机制,是个体以动态、灵活的方式协调各子系统活动,进而实施目的行为的一种复杂认知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更新、转换、加工、储存等环节。中央执行功能可以细分为四种功能: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2文献综述抑制功能、转换功能、转换功能、刷新功能和双任务协调功能(Baddeley,1996)。大量研究表明,天才儿童具有更优化的中央执行功能(Johnson,Im-Bolter&Pascual-Leone,2003;Bracken&Brown,2006)。与普通智力者相比,智力超常者大脑能够保存更大信息量(N-BACK任务)、具有更敏捷快速转化信息的能力(威斯康星分类任务)、以及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stroop颜色词冲突任务)(Snyder,et al.,2011)。

问题解决是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有目的、有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活动过程,是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活动(Newell&Simon,1972),它突出表明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智慧性和创造性。Jau?ovec(1991)研究中发现,天才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比普通组给出了更多灵活的答案,并且在出声思考任务中,针对不同任务采取了更多的问题解决策略。Fugate(2013)研究也表明了天才儿童相比于普通儿童解决问题更加具有创造性,且在问题解决中,更擅长使用策略分析;研究(Yunus,2013)研究也发现,天才儿童在问题解决上,使用更加灵活的策略。我国学者对天才儿童的创造性解决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查子秀,2008;施建农&徐凡,1997),研究中对天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考察发现天才儿童的图形,数字和实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思维常态儿童的的创造性思维。而在创造性思维具体五个维度上(聚合性、流畅性、精细性、灵活性、新颖性上),除新颖性外,天才儿童在其他四个维度上都显著优于普通组。

2.1.3智力超常者脑生理特征/功能特征

研究者普遍认为,智力超常者上述认知优势来源于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优化。首先,智力高低与大脑生理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一,大脑的整体体积大小与智力具有显著正相关。据McDaniel的元分析(2005),二者相关系数约为0.33,且此相关系数在女性中(0.40)高于男性(0.34)。其二,某些局部脑区的灰质厚度与智力正相关。Jung和Haier(2007)对1988-2007年间相关研究所做的综述研究表明,顶叶(BA7和40)与额叶(BA9,45,46,47)的发达程度(包括其结构上的厚度和功能上的活跃性)和顶-枕之间的紧密功能联系对智力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顶-额整合理论(Parieto-Frontal Intergration Theory)来解释大脑对外界输入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据此理论,枕叶和颞叶主要对感觉信息进行初步加工;顶叶对感觉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抽象化加工;第三阶段通过顶-额交流来进行问题解决、信息评估和假设检验;

2文献综述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当最佳反应方案被确定后,由前扣带回负责反应选择和抑制不恰当反应。C.大脑白质的发达程度为智力重要影响因素。白质发展程度取决于神经轴突的发达程度和轴突髓鞘化程度。高智力者的白质整合度显著高于低智力者(Colom,et al.,2010)。由于大脑灰质支持信息加工能力,而大脑白质支持信息在脑内的传递和交流,一些研究者进一步提出,高智力者的大脑信息传递通达(基于白质的联系功能)比普通智力者更为迅速有效,此观点可解释高智力者在行为测试上表现出来的加工速度优势。

其次,从大脑功能的角度来看,智力研究领域表明,大脑皮层的总体激活特征与智力相关。一些以高智力者为研究对象的脑电和功能性核磁研究表明,高智力者在加工信息时的皮层激活程度显著低于普通被试,有研究者由此提出神经功效假设(neural efficiency hypotheses),认为高智力者的神经系统能更省力有效地加工信息,所以激活程度比普通被试低。但是,有其他研究表明,高智力者并非在加工所有类型信息时的皮层激活程度都低于普通被试,在加工一些复杂困难任务时他们的激活程度反而高于普通被试。通过对上述两类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Neubauer和Fink(2009)提出,皮层激活程度取决于个体的技能熟练程度和问题的复杂困难程度,在简单熟悉的任务上高智力者倾向于低激活,而在复杂困难的任务上,高智力者更可能倾向于某些脑区的高激活。

而对智力超常者拥有如此突出的中央执行功能原因探讨中,研究者普遍认为是由于脑功能突出/脑功能优势化。目前对于脑功能主要存在两种流行理论:一是整脑论,整脑论认为智力超常者在生理结构上比普通智力者更为优化,所以对信息表现出更为突出的处理能力。这种优势表现为更为发达的轴突,更加紧密的神经元;

另一种理论是核心脑区论,这种理论将智力超常者与高度发展的脑区相联系,该理论认为与智力相关的脑区主要集中在额叶(BA9,45,46,47)和顶叶(BA7和40),与普通智力者相比,智力超常者在这些脑区高度发展,表现为脑区所占体积更大,额叶和顶叶的联系更为密切,神经元联系的更为紧密。这两种观点都认为认知优势的基础是整个大脑优势化或局部大脑优势化,并且得到了大量的证实,也有研究者认为或许二者可以进行整合,从而揭示智力超常者的认知优势。

2.2数学天才的认知功能与脑功能特征

数学天才是智力超常者的一种特例,表现为在数学推理上的突出能力,而数理能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2文献综述力是进行科研的核心,所以天才认知优势受到研究者广泛的重视。

智力领域研究对象的IQ分布状况一般在90—130之间,而针对智力极高者(IQ 超过140)的研究可以让我们直接了解天才们的脑功能特征。而当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学天才。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数学天才在智力超常者中所占比较较高;另一方面,相比于其他亚型智力超常者,数学天才更容易对其进行操作量化(例如一些学者使用SAT数学标准化测试得分作为数学天才的操作界定)目前相当数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天才的脑功能具有独特之处:其一,他们具有强化的右脑优势:其二,他们具有强化的左右脑协作功能。

数学天才具有强化的右脑加工优势,其右脑不仅在处理传统上右脑加工主导的信息(如各类空间方位和空间旋转信息)时处于优势地位,甚至处理通常左脑功能主导的信息类型时也表现出不逊于左脑的重要性。例如,普通人偏向于依赖左脑功能来分析语言信息,而数学天才在加工语言信息时表现出左右脑功能并重的趋势,使用双任务模式干扰右脑功能不影响普通被试的语言性质操作成绩,却显著削弱了数学天才者的语言性质操作成绩(O’Boyle,et al.,1994)。在以美国学者Michael O’Boyle等人开展了一项实验——双耳分听实验研究中(O’Boyle,M.W,Camilla Person Benbow,2005)中的到证实。在该实验中,被试为47天才组学生(其中男生33名,女生14名),这些数学天才来自爱德华少年挑战班,均为右利手,基本上完成了七、八年级的学业,并且他们在SAT数学成绩上的得分在全部学生的前5%。控制组为爱德华的一所普通中学的同等年龄的学生,同样是七、八年级的学生。实验中所使用的双耳分听材料来自于Hellge和Wong。六组音标为/pa/、/ta/、/ka/、/ba/、/da/、/ga/。总共为60次双耳分听测试,每一次音标都是随机呈现,每一次一侧耳朵的相同音标不会连续出现三次。两个连续音标出现的间隔时间为6秒。每次音标呈现,被试需判断左右耳出现的音标是否相同。他们的研究发现,让被试分听双耳材料时,普通被试对右耳(相对于左脑)输入的语言材料的辨别力要显著高于左耳(相对于右脑)输入的语言材料,而数学天才组则不存在两耳成绩的差异,左右耳具有同样的辨别力。在另一个实验中当要求被试在大声朗读文章时,同时用左手手指或右手手指点击桌面时,例如,让被试朗读这样的一段关于恐龙的文章:霸王龙曾经是地球上最巨大的生物,们的食物大多是的水果和蔬菜,基本上不食肉。该实验的依据为右手点击速度受左脑控制,而左脑此刻又正在进行阅读语言的活动,故右手的点击速度受到了限制所

2文献综述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以降低,而左手受控于右脑,此时所进行的阅读活动并不影响它的速度。研究结果发现在进行阅读过程中进行点击活动,普通被试右手手指(对应于左脑)的点击速度明显降低,而数学天才组则左右手指的点击速度都降低,说明双任务模式显著削弱了数学天才者的语言性质操作成绩。该结果表明,天才组的右脑同样参与左脑主导的活动,因此左手点击速度也受到了影响。同时,在另一项测试——在chimeric face task(人脸微笑任务)中(O’Boyle,M.W,2005),以表情图片为刺激材料的实验中,同样发现数学天才强化的右脑加工优势。,实验中图形由半边笑脸和半边平静的脸拼合而成,图片涉及不同性别以及男女老少,要求被试对哪半边脸看起来更加的开心做出选择,O’Boyle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普通组还是天才组,被试都更倾向于选择左脸微笑(对应右脑),并且数学天才组选择左脸微笑的概率显著的高于普通组,而在天才组中,男性选择左脸微笑的比率为女生的两倍。说明在加工情绪刺激图片中,由于数学天才强化的右脑功能,他们在实验中更多的启动了右脑加工模式。

数学天才组独特的脑功能优势不仅表现在强化的右脑倾向,还表现在强化的左右脑同步沟通协作功能。例如,普通人在辨析物体细节信息时倾向于依赖左脑来加工,所以表现出视觉功能上的右视野反应速度优势(因为右视野信息先通达左脑)。相比之下,数学天才在辨析同样的细节信息时,其反应速度在左右视野同时出现视觉刺激时最快,说明他们辨别物体细节信息时更依赖于左右脑同步沟通和协作(Singh& O’Boyle,2004)。在该测试中,O’Boyle等人进行一项要求被试辨别大小字母是否一致的实验,实验对象为60名被试(18名数学天才,18名普通青少年,24名大学生)这些数学特长生的SAT平均成绩为620分(SAT数学成绩入学分为200,满分为800分,平均分为500分)。实验中,刺激字母为黑色,呈现在白色背景的电脑屏幕上。大字母的大小为3.0厘米长×2.7厘米宽,组成大字母的小字母为0.5厘米长×0.5厘米宽。实验中要求被试分别判断呈现于不同视野条件的大字母是否一致或是小字母是否一致,在判断由小字母组成的两个大字母是否一致时(即整体条件下),普通年龄组及大学生,对于出现在左侧视野的字母(对应右脑)的判断正确率高于右侧(对应左脑),并且反应速度显著快于右侧视野的字母(对应左脑)以及双侧视野下的字母(对应双脑);而数学天才组在双侧视野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快,左右脑反应速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判断组成两个大字母的小字母是否一致时(即局部的实验条件下),对应年龄的普通青少年组以及大学生对于出现在右侧视野的字母(对应于左脑)的成

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2文献综述绩显著优于出现在左侧视野的字母(对应于右脑)以及双侧视野下的字母(对应双脑),而数学天才组表现出了与整体条件下一样的趋势,在双侧视野刺激条件下,反应速度显著快于单侧视野条件下。该实验表明数学天才显著的双脑协作加工优势。数学天才被试在操作心理旋转(与数理思维能力高度相关的空间能力之一)任务时,表现出显著的双脑激活模式(主要为枕叶、视叶、和运动前区)。与普通被试相比,他们独特地激活了左右脑的前额和前扣带回区域。同时,脑电和功能性核磁研究表明,与普通被试相比,数学天才在加工信息时左右额-顶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显著更活,表现出强化的联结性。研究者认为该区域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对此起到重要作用(Navas-Sanchez,et al.,2013;Desco,et al.,2011;Prescott,et al.,2010;O’Boyle,et al.,2005)。

这些聚合研究表明,数学天才不仅仅具有强化的右脑功能,还具有显著的双脑交流整合倾向。这两个特征是数学天才的脑功能不同于其他类型天才的地方。

2.3文化对认知与脑功能的影响

2.3.1文化对认知的影响

在不同文化中,无疑语言对认知的影响是巨大的。“Language and culture shape brain”(语言塑造大脑)。按照Whorf(1956)的观点,一种语言由于其自身的语言结构和概念特征,可以决定该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与Whorf的这个语言关联性假设相关的大量研究表明,语言特征确实对思维趋向具有或强或弱的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加工所激活的脑区不同。Tan Li-hai等人通过脑成像(fMRI)研究发现,与拼音使用者相比,汉语使用者的大脑语言区空间位置完全不同(姚彬,吴汉荣,2003),导致在具体词汇加工中,导致激活的脑区也存在差异。揭示语言和文化塑造脑组织的原理对于揭示意识的本质,对于探查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2文化对脑功能的影响

有学者比较了汉语普通话、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单语被试接收性语言功能的大脑皮层组织(Laki C E,et al.2004)。结果表明,英语被试在语言加工中表现出明显的左半球单侧化,而汉语被试在语言加工中左、右半球不平衡的程度明显降低,汉语被试右脑颞顶部位更多地参与生理激活。解剖学的证据表明,讲英语的白种人和讲汉语的亚洲人

2文献综述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在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的结构上存在差异,差异的根源可以用儿童时期在语言习得中形成的神经可塑性来解释(Ochunov P,et al,2003)。

另一项双语研究中发现,双语思维经验促进抑制控制的发展;强化双语者的左右脑交流(李莹丽等,2012),双语抑制控制的经验使双语者比单语者具有更强大的抑制无关信息的功能(Bialystok,2007)双语学习经验促进脑功能活动方式变化,在Hull 和Vaid(2007)的元分析研究里发现,双语熟练程度不同,双语者的大脑进行语言表征的区域亦有差异。在6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者,语言在大脑里的表征呈现双脑分布趋势;而6岁以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被试的语言表征为左脑控制。例如, Ibrahim(2009)对希伯来-英语和阿拉伯-英语双语者在分视域进行词汇决策任务的研究中发现,无论平衡(双语同等流利)还是不平衡(双语流利程度存在差异)的双语被试,在双视野的情况下都表现出了加工速度上的优势。该研究说明,无论双语熟练程度如何,双语经验都能促进被试在加工信息时进行左右脑交流合作。因此,熟练双语者在处理各种认知信息的时候,比单语者更可能倾向于同步激活左右脑,强化左右脑的协作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左右脑交流强化的倾向也许并不仅仅局限于熟练双语者。左右脑在加工信息时同步激活进行交流合作的倾向也被认为是天才儿童的工作记忆加工的脑功能特点(O’Boyle,2005)。

研究表明,不同文化中教育模式也是影响脑功能的一个因素,例如,在中国文化教育背景下,有研究者指出学生细节分析能力受到十分的重视(陆文霞.,2012),这种重视在语文学科中尤为突出邓丽萍,2009&刘英波,2013)。分析细节能力的培养同样被数学教育强调(杨先福,2013),在历史(张宏杰,2009),德育(郑岩,2008)等多门学科中亦受到重视。教育中对细节分析能力的长期重视与培养,使得学生细节分析策略的应用得以不断发展,同时也强化了其左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认知过程。综合以上信息,中国教育的独特性,亦有可能反映在中国数学天才的信息加工方式和相应脑功能特征上。

专题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经济上 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 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变 (1)经济(工业化)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快速发展与清末新政、 (2)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3)思想(理性化) 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民主、科学等思想广泛传播 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3、阶段性的成果: 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经济上,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思想文化上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进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 1、经济现代化 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阶段特征 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1.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50年代) ⑴列强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又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工业革命发动战争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 影响:破坏主权,社会性质变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客观上破坏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⑵中国人民的抗争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的坚强决心。 由于阶级矛盾的加深,加之外来侵略引发的民族矛盾。1851年,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革命运动的主体是农民阶级。 ⑶在经济上,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棉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 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农业生产商品化。 外商企业出现——早期资本输出。 ⑷中国人民的探索: 地主阶级: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洪仁玕:《资政新篇》 ⑸中国社会的变化: 政治上: ①历史转折——近代史开端 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阶级关系: 新的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买办阶级。 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农民战争最高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特征、肩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1) 第六课洋务运动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主张师夷长技。初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创为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1、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从此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失败后在北京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创办机关报《中外纪闻》。 3、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戊戍变法失败原因:1.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切身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2.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历史知识总结: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历史知识总结: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因此,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地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传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它破坏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这些条件使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得以发生,同时又被原已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利用而滋长,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表现为双重的发生过程。”因此,不能说它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处理这一问题,要把下面两个问题区分开来: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否是欧风美丽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欧风美丽”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扩大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新的社会条件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形成的,这隐含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落后地区后果的理论认识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律必将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形成。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欧风美丽”关系甚密,对其有资金、技术、机器等方面的依赖。 ☆关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其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即着眼于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方式逐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侵略目的转为争夺并独占投资场所。表现在谋求侵略权益上,早期主要是强开通商口岸,设租界。而后期转变为谋取资本输出特权。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其中《中法新约》较早显现出这种变化,即法国要求获得在中国广西和云南的筑路权。到《马关条约》表现:更为明显直接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办工厂和大片割地,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以至迅速刺激和引发了瓜分狂潮。另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又不能截然分开,在四五十年代商品输出阶段,已有早期的资本输出,只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服务,如沿海的外资工厂,把收来的棉花、茶叶、蚕茧等加工之后运回本国,既减少消耗,又增加效益。而19世纪末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商品输出也仍然存在。 ☆关于租界、租借地 租界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作为外侨居住和贸易的一定区域,作为其进一步侵略该国的据点,上海英租界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租界。“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经济手段控制某国的一定区域,不许别国插足的特殊区域,是向殖民地发展的过渡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两种侵华方式的比较 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自

中国近代历史探索的过程及其特征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一百多年间,先进的中国人为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探索过多种救国道路,实践过多种救国方案,走过了最艰苦、最复杂、最激烈的探索道路。由于其阶级立场与时代背景各有所异,其救国方案、实施过程与结局后果也大为迥异。虽然这些的探索最终均不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的失败再次告诉国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也行不通。 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拓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统一战线等新的革命战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无论中国革命,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兴办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能够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认识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 (2)以表格形式为主,教师讲授,学生回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由此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授课过程 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战败。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使中国独立富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探索救国方案,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 一、知识梳理: 学生朗读本部分内容,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本节内容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过程设计如下:1. 学生快速浏览本节知识,并结合教材完成表格内容;2.教师抽查、补充及疏导。 (一)洋务运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本内容的知识梳理表格。

记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然后抽查学生速记情况。 (二)戊戌变法 1、据表格提示,学生采用口述方式,自主完成。然后学生阅读,巩 (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器物技术(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三、归纳总结 学生先自我归纳,然后教师加以完善,共同总结出中国近代化探索 的特点: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及史实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地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种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是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即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发展变化又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斗争所要解决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两大历史主题,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鸦片战争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

解体;另一方面,它们凭借自己的船坚炮利,继续进行武装侵略,不断扩大侵略权益,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加紧侵略。这时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掠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美国、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俄国对新疆的侵略,英国对云南、西藏的侵略都发生在这一时期,造成了中国边疆的新危机;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通过《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中国西南门户。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的结果。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惨遭失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继《南京条约》以来失权最多、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在华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等特权,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外输出资本的要求。《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后,19世纪末,德、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则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列强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及探索历程 1、含义:是指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 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2、探索历程: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 过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线索梳理】线索1:冲击与反应

线索2:近代化转型1.政治民主化 2.经济工业化 3.思想科学化

线索3:近代化转型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1.北京北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要扮演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角色,见证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走向富强的历程。 2.上海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上海不仅是引领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顺应了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潮流,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并最终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3.南京南京长期是中国近现代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民主法治的伟大探索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4.广州广州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地区,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5.重 庆重庆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内地商埠之一,是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也是现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内地开放较早的地区,是中国从近代衰败到现代崛起的缩影. 线索4:不同国家近代化路径的比较

【精品】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专题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练习新人教版6

知识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2018·潜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中国产业工人:1894年约10万,辛亥革命前约50~60万,五四运动前约200万。 (1)写出发生在A处与B处之间体现近代化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外各一例) (2)分析从C处、D处到E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3)指出1919年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

(4)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分析中国近代化道路始终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原因。 2.[2018·新疆]中国近代化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1)图①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2)与图片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 (3)图③人物是谁?图④杂志的诞生,是哪一事件兴起的标志? (4)请给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时代主题。

3.[改编]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活的变化

4.[2018·通辽]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你如何看待这次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导航——《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姓名 一、【走进历史,整理史实】(认真回忆,提取有效信息) 经过 性质 (地位) 影响 二、【感知历史,评价史实】 1、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的探索之路上(即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分别举出事例。。 2、对比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近代化变革有何不同? 3、学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你有何启示?

4、学习了先辈们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事迹,作为中学生的你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三、【中考再现,巩固知识】 1、1.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4、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6、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7、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8、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9、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 【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史实: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 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史实: 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史实: 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史实: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 【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资产 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一系列的反北洋军阀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失败。B无产阶级: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1919-1926年出现萧条。 史实: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跌价竞争,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思想: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际:一战(1914-1918);俄国十月革命(1917)。 史实:A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想。B1915年新文化运动。C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D孙中山新三民主义。 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史实: 第三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阶段(1927~1949年) 【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替、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主要有: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矛盾。 政治:(1)民族危机: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 (2)中国人民的抗争:A:1927~1936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1937~1945年,日本侵华,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两个战场。中国抗战胜利意义全民族抗战是胜利根本保证。C:1945年8月~1946年6月,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重庆谈判、重庆政协,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阶段。D 1946年6月~1949年9月,国民党进攻解放区,解放战争。 1.防御阶段:国民党全国军事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2.反攻阶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3.决战阶段:三大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4.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经济:民族工业的夏、秋、冬三季史实: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史实: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领导权与农民问题。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1940《新民主主义论》(标志)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七大确立为指导地位。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 1

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

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 洋务运动 H 川行P8(下),八上P28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内容:H 川行P8.6(右下) 性质:失败的封建自救者运动 失败原因:H 川行P9.9(2)(左中) 意义:H 川行P9(左中)(方框) 戊戌变法 H 川行P9(左中),八上P32 主张:救亡图存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失败原因:H 川行P9(左下)(红笔) 公车上书意义:H 川行P9.4.D (左下) 性质:H 川行P9.5(右中) 多重性质:H 导学思P2.4(右上) 意义:H 川行P9.6(右中) 教训:使资产救济政治斗争由改革转向革命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资料P4.3(下)、导学思P21(下)、H 川行P36.5 (上) 辛亥革命 H 川行P9(右下),八上P37 主张:三民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经过:H 川行P9.5(右下)、H 川行P10.7(表格) 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启示:在帝国主义时代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意义:H 川行P10.6(2)(3)(左中) 失败原因: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原因)②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革命不彻底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 新文化运动 H 川行P10(左下),八上P43 主张:民主与科学 领导阶级: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内容:H 川行P10.7(右中) 性质: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H 川行P10.8(2)(右中) 总结 特点:由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相同点及不同点:H 导学思P1.1(左下) 联系:洋务运动为资产阶级领导近代化奠定了阶级基础;戊戌变法促使资产救济政治斗争由改革转向革命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H 川行P9(右下)(方框) 启示: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它说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H 导学思P1.2(右下)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H 导学思P2.3(左中) 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几个阶段:H 导学思P2.6(右下) 产生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遭到扼杀 时间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一战期间 一战以后 原因 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国资本 主义入侵破坏了自然经济。 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设厂的限制。 (根本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侵略;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受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一战以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卷土重来 分布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我国沿海地区 我国沿海地区 代表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同文书局 张謇的大生纱厂 特点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西方列强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一战期间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面粉业和纺织厂发展最快。 结局 倒闭或被外企吞并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姓名:张彬 班级:会计13—01 学号:541306050248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一些代表人物即开始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太平天国领袖洪仁歼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则是中国人最早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付之于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在不同层面上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从经济上升到了政治,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新思想中国近代化中国近现代史探索历程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思想基础启示向西方学习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一般认为。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考点: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文化方面,中国的灿烂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但是往往骄傲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拖累。因为我们的儒家文明,决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观念,圣上的意思是不能违背的,再加上明朝开始的八股科举,一切的一切,将我们那时的年轻一代都束缚起来,思想僵化,没有了创新意思。自然我们的文明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还有明朝的倭寇侵袭,我们开始了漫长的闭关锁国,刚刚萌芽的资本经济毁于一旦。我们开始沉浸在我们的灿烂文明当中无法自拔,而那时的西方列强,开始他们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他们的强国之路。甚至在西方列强用坚船利舰轰开我们的国门后,我们的统治者还是没能有一点前进的思想。文化的牵绊使我们的的改革动力降到了无法启动的地步,我们的封建文明其实在唐朝已经到了顶峰,但是直到清朝我们的封建文明还是这样,没有得到过改革。没有进步的文明是不值得强大的,我们的文明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没有进步自然要衰落。天朝上国的梦终究要在别人是坚船利炮下破碎的。所以文明可以是我们的骄傲但也可能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思想解放潮流

热点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考点】 1、思想家:魏源、严复 2、近代化的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思想的近代化。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专题线索梳理】 鸦片战争后,西学大量传入,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速了封建制度崩溃,一方面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就是把“孔孟之道”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对传统儒学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及与批判;新文化运动更是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从根本上冲击与动摇了儒学在中国思想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尊孔读经,儒学不再作为社会统治思想而主要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和反思。 一、列举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著名思想家:魏源、严复。见《突破与跨越》P34 (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主张(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长处,抵抗外国的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之法(侧重军事技术)。 著作:《海国图志》—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意义:激发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有利于人们研究现实问题。林则徐、魏源由此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严复——被梁启超称为“中国西学第一”,: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效仿西方,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译著:《天演论》;意义: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书的按语里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见《突破与跨越》P24、27、29 (一)近代化的含义: 1、“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上的含义(核心):经济的工业化(是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戊戌变法。)

论述题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

论述题:近代社会与文化特点 一,近代经济的多种成分和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近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区域性。 1,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在文化上反映出复杂性。既有资本主义文化,又有封建主义文化;既有殖民地文化,又有爱国主义文化;既有西方近代文化,又有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新文化,又有旧文化。近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近代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东南沿海和沿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比较集中的地区,出现了一批具有近代性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风气也日渐开放,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2然而,广大内地、农村,经济基础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受封建经济的支配,笃信封建纲常。3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薄弱,封建地主经济成分的强大与占主体地位,造成了新文化缺乏坚实牢固的经济基础。近代文化的主体承担者是传统士大夫中的一些开明之士。他们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学习西学,企图变革社会,但未能完全摆脱封建士大夫传统的思想意识。 二,近代文化的发展变化始终同政治变革、救亡图存密切结合。 1近代中国80年,是中国人民受尽屈辱、灾难深重的80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每一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同时也每一次让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无论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直夷”,还是郑观应的“商战”;无论康有为的“君主立宪”,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无论是“实业救国”,还是“教育救国”,“科学救国”,都是围绕着救国理论展开的。2在五四运动以前,对中国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有两大理论:“进化论”和“民约论”。前者以生存竞争的理论适应了救亡图存、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民约论以天赋人权的观念适应了要求民权平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感弥漫华夏。严复翻译《天演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法则,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同时天赋人权的思想也在甲午战争后广泛传播。戊戌维新时期,民权平等为维新志士所提倡。 辛亥革命时期,民权平等思想更为流行。3近代文化中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二者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三,近代文化是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冲突及汇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1由于近代前夜的文化专制主义,清朝统治者大型文字狱,利用封建科举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得中国文化没有在自己的社会范围内走向近代。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引起了变化,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中,相互融合,形成了资产阶级新文化。2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矛盾冲突。一方面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激起中国人对侵略势力的仇恨,另一方也由于两种文化模式和形态在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心理感情方面截然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抵触。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君臣、父子、夫妇的尊卑等级和基督宣传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相悖。反教会运动和传统的儒家祭拜孔子有着一定的关联。3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同时,也带着会同融合,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及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因素的吸收、消化。学习西方的舰船利炮,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辅”的态度还停留在对融合过程中较低的层次。到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思想又进一步,提倡民权、进化论,进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方案。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解读】 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 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 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时间8分钟 【梳理点拨】 易混知识点: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