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_省略_发研究_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_焦世泰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_省略_发研究_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_焦世泰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_省略_发研究_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_焦世泰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_省略_发研究_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_焦世泰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研究

)))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

焦世泰

(百色学院经济与旅游管理系,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苗寨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了解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历程,在分析旅游开发对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基础之上,探析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的西江苗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针对西江苗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护性旅游开发对策。

关键词: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西江苗寨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12)10-0941-04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Remote Villages Tourism Development

)))Taking Xijiang M iao Village as an Example

JIAO Shi-tai

(Economic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Baise University ,Baise 533000,China)

Abstract:Taking Xijiang Miao Village in Southeas t Guizhou Province for example,through field surveys,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tourism develop ment process of Xijiang M iao Villag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Xijiang Miao ethnic touris m develop ment on the posi tive role of tradi tional cu-l ture,analyze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blems 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Xijiang Miao ethnic culture,and then put up some strateg ies.

Key words:remote and poor ethnic minority areas;ethnic Village;tourism development;Xijiang Miao Village 收稿日期:2012-05-19;修订日期:2012-06-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BJ Y1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BJ L065);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编号:201203YB169);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0规划项目(编号:11CSH017)资助。

作者简介:焦世泰(1981-),男,甘肃省兰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旅游管理。

1 引言

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和贫困人口的发展意义重大,主要是增加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社区居民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提升社区居民的商品意识和综合素质;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特色产品开发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非农产业就业岗位,推动农民收入多元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社会稳定;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的交通通讯等条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旅游业的发展既可缓解农民边缘化、农村凋敝和农业难以维系的/三农0困境,又可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开发步伐,使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商在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方面,由于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居民受教育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加之区位条件闭锁,形成了安贫守旧的落后思想。这既是造成当前边远少数民族居民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又制约着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另一方面,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绝大部分地处边远的山区,通达性较差,而道路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即使当地居民有发展旅游业的诉求也难以支付巨额的旅游交通建设费用。此外,为了推动旅游发展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和推介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对贫穷的村寨居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贫穷、通达性差和旅游设施匮乏成为了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瓶颈。

随着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商的强势介入,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旅游过度性开发致使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和舞台化现象较严重;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水平较低,社区旅游开发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旅游开发利益分配失衡,社区居民贫富差距被逐渐拉大。因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保护性旅游开发对策,提高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战略地位,实现民族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战略课题。

2 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历程

目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苗寨旅游迅速崛起,成功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奇迹。西江苗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集投资、招商、规划、开发和管理于一身,主导着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有游客慕名来西江苗寨旅游,但由于可进入性差,游客数量来形成规模。这种缓慢的旅游发展模式持续了10多年时间,直到2002年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和斡旋下,/苗年文化周0的会场搬到了西江苗寨,使西江苗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惊艳亮相。在地方政府的策划和引导下,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广东和浙江等新闻媒体对西江千户苗寨进行了全方位和多视角报道。这次活动成为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的分水岭,证明了政府依托节事活动推动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的成效显著。/文化周0之后,西江苗寨的旅游呈现多样化

#

941#

和规模化发展趋势,苗年/苗家乐0逐步成为西江苗寨旅游的主要形式。2005年11月/苗年文化周0期间,建立了/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0,随后在政府的帮扶下,苗寨村民自建23家家庭博物馆,每年政府对家庭博物馆进行等级评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民族文化博物馆这种全新的文化旅游形式为西江苗寨旅游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政府的策划和推动下,2007年余秋雨先生应邀来到西江苗寨,写下了题为5用美丽回答一切6的考察手记并在网站、媒体上发表,引起了众多网友和读者的关注。据统计,西江在当年十一/黄金周0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游客总数比2006年增长了约30倍。2008年9月,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西南州举办,黔西南州政府及相关部门投入2.7亿元,建设和改造了20多项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举全州之力打造/看西江知天下苗寨0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目的地。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后,西江苗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09年底,雷山县西江景区旅游接待中外游客78.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95亿元。

3旅游开发对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护产生的积极作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文化,文化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和文化是共生互动的,两者的互动无论在哪个社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同样存在[1]。这种共生互动的需求,加上旅游的经济和文化属性,就产生了促进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重动力,推动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发展。许多濒危/民族文化遗产0会因为一个偶然因素被激活,旅游开发可以作为激活民族文化的/偶然因素0[2],民族文化会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

3.1旅游开发强化了社区的文化认同感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挑战,保护与传承困难重重。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我国许多未发展旅游业的民族村寨其外在的物质文化已消失殆尽,更何况民族文化内涵。西江苗寨的村民通过旅游业获取经济利益作为生活支撑和动力的同时,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有用性,并主动地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民族文化价值的经济体现反过来提升了东道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使东道主在面对外来强势文化时拥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使其能对外来文化采取审视的态度,既学习外来文化的先进之处,又能保持自我文化优良传统的健康发展,实现良性的文化变迁。事实上,每一种传统文化始终要扎根于生成该文化的共同体土壤中才能存活,这又取决与当下共同体成员对其有用性的认识[3]。

3.2旅游开发为文化的保持提供了平台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愈来愈浓,促使旅游目的地社区不断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民族文化从孕育、产生的肇始阶段到不断发展的各个时期,都不同程度地为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都有新的创造。这种传承性和新生性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旅游开发成为了激活西江苗寨民族文化的/催化剂0,民族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如建筑、服饰、饮食、礼仪、风俗等)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保持与复归。但对西江苗寨旅游开发引起的民族文化商品化、舞台化和博物馆化现象,不少学者深表忧虑。但事实表明,文化变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主动变迁还是被动变迁,而旅游不是造成文化变迁的唯一或主要因素。观光化、游艺化的民俗文化激发了社区认同感和参与意识,延续了中断的民族集体记忆[4]。

3.3旅游开发提升了社区的文化保护意识

在/保护就是发展0的旅游开发战略引领下,西江苗寨的民族传统建筑保存较好,居民大部分穿戴民族服饰,民族文化氛围较浓厚,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苗寨的传统民族建筑和民族服饰可起到保持社区居民的历史感,唤起族群的生命记忆,促进族群的文化认同,增强族群的民族自豪感的积极作用。西江老街的旅游商品店中摆满了银饰、刺绣、芦笙等民族手工艺和特色产品,民族特色产品深受旅游者的青睐,民族特色产品开发使一些早已忘却的民族记忆得到再生。旅游开发还使苗寨的村民开始运用旅游者的眼光来审视原本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景致,逐渐认识到村寨物质景观和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持对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开始重新认识和定位本民族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一些没有开发旅游的民族村寨,社区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如村寨民居的建筑形式和居民的穿着打扮已难以寻觅到民族文化的气息,村寨中现代砖瓦建筑赫然屹立,取代了古香古色的原始建筑。尽管他们的民俗依然相对传统,但已难以从表象上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味道。民族传统建筑的拆除或改变,民族服饰在村寨的消失会导致社区居民历史感的逐渐消逝和族群魅力的消失,人们的生命记忆和族群文化认同会趋于淡漠,应有的民族自豪感也将难以唤回。

4西江苗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1旅游开发决策管理权失衡

从旅游参与的角度思考,西江苗寨的村民绝大部分支持旅游开发,但现实中苗寨居民难以走到旅游开发、管理和决策的前台,因为主导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是地方政府。2009年雷山县人民政府宣布从2009年4月1日起对国内外游客收取每人100元的门票,在收费第一年,每人收取60元。自从收取门票以后,苗寨的游客减少了1/3,/苗家乐0经营户的生意变差。门票制度直接触及到社区居民的利益,旅游经营户对此大为不满。政府的理由是:他们在西江苗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有3000多万元贷款尚未偿还,政府已无力承担西江苗寨的后续开发。从/门票事件0可发现政府和社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导致政府与社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政府掌握着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强势的政府与弱势的社区居民之间难以平等对话,政府与社区之间没有建立完善的对话与协商机制,没有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提供制度性平台。旅游决策和管理权的失衡已影响到西江苗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西江苗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依托的是当地绚丽多姿、古老神秘的民族文化,开发的主体应是旅游开

# 942 #

发区的居民,如果忽视了当地居民的存在和利益,旅游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0。

4.2/完全的市场化0致使社区贫富差距拉大

民族村寨属于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缔造的/熟人社会0,其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又是维系村寨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的纽带,而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与民族文化共同构筑了民族村寨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脉络。而现在西江苗寨民风不再纯朴,一把瓜子、一杯水都成为了有价商品,家家的门头成为餐馆、旅社和商店[5]。在/功利主义0思想的影响下,原先的亲戚、朋友和邻居出于利益的驱动相互争夺客源,逐渐放弃了苗家/合作互助、团结进取0的精神,苗寨固有的人情关系渐渐淡薄,村民的价值取向也逐渐向/经济利益法则0倾斜,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并伴随出现社会分层现象[6]。据统计,2009年末西江从事旅游业的农户仅占25%,苗寨中的/苗家乐0共有156家,银饰刺绣店共有82家。西江苗寨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且善于经营的农户逐渐脱颖而出,走向了规模化发展;而没有从事旅游经营的农户月平均收入不足1000元,贫富差距之大让人感到吃惊。旅游开发将市场经济下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0游戏规则和现代管理制度引入到了西江苗寨,最终导致旅游经营户/强者恒强,弱者恒弱0,旅游收益的分配趋向失衡,村民的价值取向向/经济利益法则0倾斜,这恰恰与苗族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0思想相违背。这种开发模式与西江苗寨根深蒂固的社会和文化结构相互冲突,村寨固有的社会和文化结构将因此而解体,如果不加以改造将难以与村寨旅游发展相适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4.3过度/商品化0制约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现在的西江苗寨商业化氛围浓厚,村寨已演化成一个大型的旅游商品卖场,/人人皆商、处处开店0的状况使最初的风貌日益消失。民族村寨本为私人生活空间,其存在是为了满足村民生活的需要,村寨的发展是靠人情、信仰、习俗等非制度性因素来维系,但旅游开发试图将居民的生活空间变成游览空间,这种功能上的重建与再造将村寨变成一个/真实建筑,虚假生活0的主题公园[7]。这一系列变化导致民族文化成长的共同体土壤发生了质变,西江苗寨原有的社会形态、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发生了彻底改变,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主导下迷失了自我,变成了/旅游文化0。这种/旅游文化0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文化,而是为了迎合旅游需求,打上商业标签的旅游商品。久而久之,当地居民如果认为这种带有浓厚商业色彩且被异化和歪曲的民族文化就是他们的民族文化,这将对民族文化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常此以往,游客也会从商品化的文化中品味出浓浓的商业气息,必然会对这种虚假庸俗的旅游形式失去兴趣。这种缺失文化内涵的/展演性0文化必然不会长久,最终损失的还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8]。

4.4文化资源的文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西江苗寨的外在物质文化保持较好,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但民族文化的内涵正在发生蜕变。在地方政府的斡旋和引导下,西江苗寨现在已打破了按季节吹芦笙、跳铜鼓舞的苗族传统禁锢,现在的西江苗寨几乎每隔几个小时就有身着民族传统服饰的苗族姑娘伴随着音响中的音乐翩翩起舞,但表演形式和内容缺乏民族文化的真实性。苗寨的旅游经营户甚至将过去视为庄严神圣的民族礼仪和宗教仪式都作为招揽游客的/制胜法宝0。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西江苗寨的绝大部分旅游项目把经济利益放在旅游开发的首位,过于重视民族文化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遭到恣意歪曲和破坏,民族文化的/真实性0渐渐消失。近几年在旅游经济大潮的冲蚀下,西江苗寨的文化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迁。西江苗寨已有部分村民将自家的民居出租或出售给外地商人,西江老街出现了一些身着苗族传统服装却操着外地口音的商贩。种种迹象表明,西江苗寨也出现了类似于丽江古城原住民迁出和外地人迁入的/文化空巢0现象。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任其自由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些都应该是西江苗寨旅游开发和管理者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5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护性旅游开发对策

5.1加强社区居民的培训,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

贫困的根源在人,引起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的文化素质低下、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切不可忽略/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0的箴言。西江苗寨的村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有效的引导。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旅游项目投资虽然重要,但社区居民旅游经营管理综合素质的提高则更加重要。西江苗寨旅游开发要以培养和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综合素质为前提条件。一方面,要引导社区居民逐步认识到旅游开发的根基是当地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其树立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明确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建立社区居民旅游参与技能培训体系,依托旅游专业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通过专家讲座、理论知识培训班和实践技能操作等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实用技术、服务标准、礼仪礼节、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深化社区居民对旅游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意识的认识,培养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

5.2创建旅游开发长效机制,推进文化可持续发展

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长效机制是旅游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1建立政府引导机制。政府引导机制的主体是要明确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贫困人口的利益得到保障,为贫困人口创造发展的机会。当地政府要制定新时期西江苗寨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拓宽旅游开发融资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9];要协调好旅游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相关利益,通过大力宣传和推介,引导旅游开发商参与旅游投资,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o建立旅游开发监督协调机制。建立政府、开发商和社区居民三方参与的旅游开发监督合作组织,坚决杜绝旅游开发商反客为主的行为,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在旅游收入分配中限制开发商利益最大化的唯一目标,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的利益。要维持好社区居民原有的思想体系,杜绝外来物质文化蚕食本土文化和社区居民核心价值取向朝/经济利益法则0转化;通过监督协调机制规范和监督社区居民的行为,因为村容村貌、村民的衣着服饰和言谈举止、村寨举行的各种宗教仪式和人生礼仪等都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建立社区参与机制。首先,要建立社区居民旅游参与的

#

943

#

议事机构。借助社区居民旅游参与的议事机构平台,定期召开旅游发展大会,集体讨论旅游发展重大问题,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社区居民集体协商和议事的方式约束旅游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并以/契约制0的形式实现旅游经营户之间的合作性竞争;?通过社区居民集体协商和议事的方式统一协调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方式和旅游收入分配方式,有效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的社区居民贫富差距拉大问题,营造和谐友善的旅游发展氛围。

5.3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推动文化传承

西江苗寨旅游开发主要依托独具特色的苗族传统文化,旅游开发与苗寨村民之间是/鱼水关系0。西江苗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确立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保障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不受损失。如果西江苗寨的村民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并从中获得实惠,村民在获取民主权利和经济收益作为支撑和动力的同时,会尽心竭力地支持旅游发展。这将激发村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文化自觉0,以此促进当地居民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为强势的客体文化异化。

在旅游开发中,西江苗寨外在的物质文化保护得到了极大彰显,而在物质文化得到强化的同时文化内涵却在弱化,旅游开发过度商品化使民族文化底蕴越来越淡薄。对旅游商品化问题,旅游人类学家有着不同的意见。科恩认为,文化的商品化使文化的真实性丧失是一种荒谬的说法,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可随时被接受为/真实0,对制造者来说还会获得新的意义。他提出,商品化对文化的冲击往往不是在文化繁荣时,而是在不景气时,此时旅游市场的出现常常有利于文化传统的保护而不是破坏[10]。格林伍德则认为,任何篡改和伪造都将破坏文化的真实性,损毁传统文化。他说:/把文化当作商品展示,这对政府来说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而这一做法却把具有350年历史的传统仪式毁于一旦。0[11]但面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所谓的将文化/原始地0保持下来也只是一个幻想,不可能也难以实现。即使没有旅游的介入,文化仍在变化和发展之中,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处在不断的变迁和发展之中,如果没有发展变化也无法留存至今。关键是在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和创造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审慎的态度严格对待,避免将民族文化资源变成纯粹的旅游商品来交换,那最终损失的必将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4采取/现代+传统0管理模式,平衡利益分配

西江苗寨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中,社会文化环境具有特殊性,世代相传的传统规则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持着村寨的稳定与和谐。但旅游的介入在一瞬间打破了苗寨往日的宁静,大批游客纷至沓来给当地人带来了丰厚利益回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传统0和/现代0几乎是在一瞬间发生了剧烈碰撞。利益相关者为了各自的利益来瓜分这个从未被染指的/大蛋糕0,现代管理制度也被带到了这样一个相对传统封闭的社会中。这种缺乏历史观的现代管理制度如果不进行改造就机械地套用在民族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当中,在实践中将难免遭遇重重阻力。特别是涉及到旅游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如果仅仅照搬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将会加速民族文化生长的社会文化结构的解体,民族文化生长的土壤将会永久的消失。如果能够将维持民族村寨社会长久、稳定与和谐的传统习俗与现代管理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取长补短0的良好效果。

6结语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主要资源是民族文化,而民族村寨的世居少数民族群众是民族文化的拥有者和传承人。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村寨的居民掌握着旅游开发的文化资本,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掌握着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民族村寨仅仅依靠文化资本,而缺乏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支撑是难以发展旅游业的。因此,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支持和参与,而这种依靠关系恰恰又使村寨的居民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使各利益主体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12]。因此要想维持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应明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根基是当地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当地居民才是优美自然风光和独特地域文化的真正拥有者,他们应该有足够的权力和责任来保护、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只有保证当地人在旅游开发中获得实惠和利益最大化,以及当地人的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旅游开发才可能得到当地人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实现,否则旅游开发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0。

参考文献:

[1]重新认识文化经济共生互动原理[DB/OL].我们的共同家园,www.

https://www.doczj.com/doc/4a5385274.html,.

[2]马羽中炜.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用[J].民族研究,2001,(1)B18-28.

[3]郭文.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及社区增权效能研究

)))云南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个案[J].旅游学刊,2010,25(3)B76-83.

[4]孙九霞.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M].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9B241-243.

[5]罗永常.浅谈原生态少数民族社区文化旅游的适度开发)))以贵州

黔东南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5)B98-102.

[6]何景明.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省思)))以贵州西江千

户苗寨为中心的考察[J].旅游学刊,2010,25(2)B59-65.

[7]宋瑞.古村镇旅游的问题与难题[J].旅游学刊,2010,25(6)B11-12.

[8]艾菊红.文化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和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云南

三个傣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比较研究[J].民族研究,2007,(4)B49-

58.

[9]焦世泰,张艳敏.百色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9,

22(4)B76-77.

[10]巫宁,马聪玲,陈立平.旅游社会学纵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7B5-18.

[11](美)史密斯主编.张晓萍,何昌邑,等译.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

类学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B149-161.

[12]孙九霞.守土与乡村社区旅游参与)))农民在社区旅游中的参与

状态及成因[J].思想战线,2006,32(5)B59-64.

# 944 #

西江千户苗寨调查报告

学院: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穆焱红学号:1020020487 班级:旅游师101 实习地点:西江千户苗寨指导教师:宋晓虹 了成绩: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穆焱红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管101) 1.前言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2日——2012年10月13日 调查地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目的:通过本次教学实践,了解西江千户苗寨的资源特征,资源组合情况,旅游现状。 2.调查点状况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 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西江苗 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

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除了自然旅游资源,西江也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这也是黔东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 西江人民居住的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鳞次栉比,错落有方,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现在西江修建的风雨桥有五座,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风雨桥、主道一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大寨对面的也薅寨二号及四号弓形水泥风雨

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风情--西江千户苗寨、

直航贵州黄果树瀑布、荔波大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少数民族风情五天游 第一天:揭阳—贵阳–荔波中晚餐自理宿:荔波集中后乘Cz3857(07:45/09:40)揭阳飞贵阳,抵达后乘车前往乘车前往游览以险、奇、壮著称的【大七孔景区】(游约2H)。它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的景区,景观峻险神奇、气势雄劲磅礴,景区地下有湖,洞中有瀑、湖上有天窗,尤以地俄宫,恐怖峡、风神洞为代表,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晚赴荔波县城入住酒店休息 第二天:小七孔—西江早中晚宿:西江早餐后早餐后前往贵州第一个世界级自然遗产保护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喀斯特奇观的精华、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色宝石——荔波游览喀斯特精华幽、静、奇、古特色的【小七孔景区】(游3H)——涵碧潭小七孔古桥、秀美的拉雅瀑布、人间美景68级响水河瀑布群、奇特的龟背山原始森林、极具吸引力的水上森林(拖鞋、短裤自备),浪漫神奇的鸳鸯湖、有着小九寨沟之称的卧龙潭。中餐后乘车前往世界最大最美的苗族村寨【西江千户苗寨】(车程3.5H左右),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又连绵成片,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晚餐品尝苗家长桌宴风味餐(听苗家敬酒歌,品苗家自酿米酒)。 第三天:西江—贵阳早中晚宿:贵阳早上睡到自然醒,或者清晨前往观景台欣赏炊烟袅袅的西江晨景,薄雾笼罩着苗寨,第一缕阳光将木头房子渡成金色,炊烟袅袅升起,俯视苗寨群山、欣赏苗寨旖旎风光,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也可跟随导游步入西江博物馆了解苗族的迁徙、发展历史和节庆习俗等。11:30欣赏原生态的苗族歌舞表演(表演费用包含在门票中,如因恶劣天气或政府行为取消表演,不退补任何费用),中餐后乘车赴贵阳 (晚可前往贵阳陕西路、二七路、青云路夜市小吃街,品尝贵阳特色夜市小吃,贵阳的士起步价8元,晚22时以后起步价10元。住宿酒店前往夜市的士车价一般在10到15元。) 第四天:贵阳——黄果树——贵阳早中晚宿:贵阳早餐后前往【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游览亚州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可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之后游览瀑顶最宽的【陡坡塘瀑布】(游0.5H),它也是《西游记》片尾曲瀑布的拍摄点。中餐后游览【天星桥景区】(游2H),天星桥以瘦骨嶙峋奇形怪状的水上石林为主要看点。加上石头上盘根错节的古藤老树,俨然一个巨大的天然盘景园。后乘车前往贵阳,晚餐后入住酒店。 第五天:贵阳—揭阳早中 早餐后游览【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有浮玉桥衔接两岸。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乘车贵阳机场乘CZ3857(14: 10/16:00)返揭阳机场,结束贵州愉快之旅! 服务标准: 行:揭阳/贵阳/揭阳、含机票及机建税、空调旅游车 住:三星酒店或同级(补350、退230) 食:4早8正,餐标25/餐 游:行程所列门票(费用不含:黄果树野外观光大扶梯单程30元/人,往返50元/人) 购:全程无购物 贵州旅游注意事项: 1.请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证件。 2.贵州属云贵高原地区,海拔1100米左右,紫外线幅射较强,请自备防晒霜,以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晒黑晒伤皮肤。 3.贵阳春季,早晚温差较大,请注意增加保暖衣物。 4.贵阳小吃众多,黔菜口味以辣为主,如:丝娃娃,花江狗肉,乌江鱼,酸汤鱼,肠旺面,恋爱豆腐果、黔式烘烤等 等,小吃一条街位于陕西路,合群路,青云路、以夜市大排档为主,通宵营业。

贵州民族建筑赏析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民族建筑赏析》课程 调研报告 题目:贵州民族建筑调研报告 ——以西江苗寨为例 学生: 专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年级:建筑学000班 学号: 指导老师:李杰 完成时间: 2014年06月 题目:贵州民族建筑调研报告 ——以西江苗寨为例调研时间:2014年6月2日 调研地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 调研对象:西江千户苗寨苗族建筑 调研目的:通过研究贵州传统苗族民居建筑的生态特点的同时,关注苗族传统民居在历史、文化、地理的综合作用下,分析苗族传统民居的生态特点,挖掘苗族传统民居中普遍而朴素的生态价值, 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西江千户苗寨建筑特色 摘要苗族居民建筑是苗族人生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反映了苗族特有的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文章主通过对西江千户苗寨民居 建筑的研究进而对苗族民居进行了深入剖析,更好的了解苗族民居建筑所固有 的地域文化和审美价值。

关键字西江千户苗寨民居建筑吊脚楼现代建筑 苗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早在蚩尤时期就已存在。我国的贵州、湖北、湖南、海南、云南、广西等地是苗族主要分布地。而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凯里市雷山县,坐落起伏在群山之中,由十余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建相连而成,是贵州也是全国甚至是世界最大的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各族人们因地制宜修葺了形态各异的山地民居,这种民居建筑文化是由经济、文化、历史、家庭、社会和宗教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纵观中华大地,各具特色的民居,恰如一幅幅的水墨画,令人萌生诗意,回味无穷。 一、苗寨的选址 苗寨是根据村民的生活习性和生产特性而决定的村寨选址,尽可能选择接近土地和水源的地方,周围环境不仅要适宜居住耕种,而且要利于防御。在苗族的历史上不断受到压迫和驱逐,所以多居于山地,便于观察。苗族人对土地十分的珍惜,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多把村寨建在山坡上,苗族人在大部分的山坡地形都能建造房屋,从而节省出大量的耕地。西江苗寨所处地形为河流谷地,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却能合理利用环境创造适宜居住的家园。 简说苗族聚落方式 在此以西江苗寨为例。西江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因此其聚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西江苗寨依山就势,由山脚建至山腰。户与户之间有小青石铺砌的小道连接,整济卫生、舒适清爽,吊脚木楼栉比相连,次第升高,部分吊脚楼建于田地旁边,方便农作。整座苗寨天然地形成一对偌大的铆,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范,被建筑界赞为"民族建筑之瑰宝"。而通常苗寨是建于半山腰,山脚是田地,山顶即树林。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景点

银潭侗寨: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谷歌地图:25.8341190844,108.8547706604 百度地图:25.8403623190,108.8612319410 谷歌地球:25.8373252273,108.8507258892 北纬N25°50′14.37″ 东经E108°51′2.61″ 海拔:673.56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321国道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巫沙苗寨:剑河县南哨乡巫沙村 谷歌地图:26.5000105053,108.6081200838 百度地图:26.5062503430,108.6145509153 谷歌地球:26.5036495709,108.6041986942 北纬N26°30′13.14″ 东经E108°36′15.12″ 海拔:682.76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S31152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哨乡东南方向 占里侗寨: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谷歌地图:25.7989150000,108.9418040000 百度地图:25.8051421862,108.9482609569 谷歌地球:25.8021316147,108.9377431356 北纬N25°48′7.67″ 东经E108°56′15.88″ 海拔:370.28米 靠近:Unnamed Road, 从江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中国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 红阳苗寨:台江县台拱镇红阳村 谷歌地图:26.6683590000,108.3216250000 百度地图:26.6742735973,108.3281761050 谷歌地球:26.6717673567,108.3174246607 北纬N26°40′18.36″ 东经E108°19′2.73″ 海拔:676.87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文昌西路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 邓蒙苗寨: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 谷歌地图:26.3384991782,108.8636970520 百度地图:26.3445960312,108.8701772910 谷歌地球:26.3420423360,108.8596361876 北纬N26°20′31.35″ 东经E108°51′34.69″ 海拔:773.21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S308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东南方向

黔东南最新旅游攻略

黔东南 (第一版)https://www.doczj.com/doc/4a5385274.html, 首府凯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民风较为淳朴。鼓楼、风雨桥、干栏式吊脚楼、碧清的都柳江和榕江、一个个鳞次栉比的寨子,民族习俗的东西保留较好。那里的风景不震撼,但值得细细品味。住在那里的农村,很是写意。 黔东南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 黔东南州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 黔东南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遮天蔽日的亚热带森林,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又使其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一)西江千户苗寨 (2) (二)镇远古镇 (3) (三)雷公山 (4) (四)杉木河漂流 (5) (五)肇兴侗寨 (6) 四、黔东南美食 (7) 五、黔东南住宿推荐 (8) 六、黔东南特色商品 (9) 七、黔东南民俗娱乐简介 (9)

三、黔东南景点 (一)西江千户苗寨 概况 等级暂无数据 门票价格100元/人 小交通暂无数据 联系方式暂无数据 景点属地贵州黔东南 详细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 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 山麓 景点介绍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苗寨内的也东、羊排、南桂等自然村寨内零星分布着小片的枫树林,呈现出苗族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和谐安宁的苗寨、清澈诱人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极具旅游美学和开发价值。 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炎热难耐之时,这里却清凉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交通指南 从贵阳出发,可到东客站乘坐到凯里的汽车,车费50元,或者坐火车到达凯里,车票29元,从凯里可乘坐直达西江的汽车,车费13.5元,车程1小时左右,最早8点,最晚5点,每小时一班,汽车直接进寨,进寨前司机会停车,需要下车买票。

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利用的探讨以黔东南为例

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利用的探讨 ——以黔东南州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文化的利用进行探讨,浅析当前黔东南村落生态文化利用的主要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黔东南州村落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理论性的建议。 关键词:黔东南州,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利用,建议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1]。反应人和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个社会文化。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黔东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为人们孕育了一方生态净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乡村价值被重新发现,黔东南州成为研究乡村生态文化的重点区域之一,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生态文化利用的主要手段,对黔东南生态文化的研究成为热点,。从中国知网上生态旅游或者生态文化旅游的文献有865篇,集中讨论村落生态文化、乡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主题。大多数趋向于黔东南的少数民族村落文化、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相关的旅游产业开发。 1村落生态文化的特征与利用 1.1村落生态文化的特征 村落是以农村人群聚居的大聚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村落是以农村人群为核心,伴生生物为主要生物群落,建筑设施为重要栖息环境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农业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2]。 村落生态系统包括:土地、房屋、到了、公共场所、居住环境、小气候、植物、家禽家畜、伴生生物等自然要素;人、经济、风俗、风水、伦理、制度、秩序、禁忌、家庭等社会要素。村落生态系统体现的文化即为村落生态文化。村落生态文化具有范围上的局限性、文化上的独特性、及生态上的原真性等特点。 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具有更为鲜明的特征。从村落物质生态文化上来举例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依山伴水而建的吊脚楼建筑、村落农业景观、珍稀药材、植被及动植物等;从村落非物质生态文化上举例如:少数民族利用蓝靛染布、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体现于风俗、宗教及节庆等生态文化极为丰富。 1.2村落生态文化利用模式 1.2.1建立生态博物馆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距肇兴乡的堂安村,1999年成为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村有5个村民小组,全村207户,890人。堂安坐落在半山腰上,四面环山,峰峦叠嶂,梯田层叠,依山就势建寨,吊脚楼鳞次栉比,鼓楼、戏台、瓢井、古墓群等古建筑保存完好,村民还延续着侗族的传统习俗和饮食习惯。保持着原始的风味,成为”浓缩的侗乡“,被世界著名的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称为”人类反璞归真“的范例。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属于稻鱼耕作系统。目前也正在尝试旅游开发的路径,节假日每天有100游客左右慕名来到堂安村,具有接待能力和条件的农户都开始接待游客。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堂安旅游的开发,正在建设新的堂安生态展览馆。 1.2.2乡村旅游开发

西江千户苗寨游记

西江千户苗寨游记 隆回县群贤小学袁叶娟 盛夏的8月,我与家人冒着酷暑同时又满怀憧憬与期待,踏上了前往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的“游方”之旅。我们吃过中饭从隆回出发,当天傍晚到达黔东南的首府凯里市,歇息一晚后第二天清晨经过1个多小时的行程,便抵达了这片带有浓郁民族风情,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神秘西江! 西江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苗寨,苗族原始生态文化保存的比较完整。距凯里市约有40公里,在雷公山的腹地,北依雷公坪,清清的白水河蜿蜒流过,将寨子一分为二,滋养着千户苗寨的世代子民。这里住有上千户的苗族人家所以自然就称之为千户苗寨了。苗族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苦难的两个民族。在640多年前,苗王和寨民们为了躲避战争和灾难而来到苗岭大山深处的西江,西江也就成了苗族五次大迁徙后的聚居地。苗族人主要以打猎和种田为生,每天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并逐渐发展成如今庞大的苗家村寨。 西江的美,美在精致,美在大气。余秋雨先生到过西江后写下了“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佳句来形容西江。在望寨亭中放目远望,西江的壮美寨貌风景尽收眼底。苗人的家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个山包上,掩映在青山与

绿树之间,楼田层叠。密密匝匝的吊脚楼从小河边沿伸向两座山峰层叠而上,直到山顶,两个寨峰自然天成地很像一对水牛角的形状,正好契合了苗族崇拜的牛角形布局。那些木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足足盖过了两个山头,气势恢弘。寨前山水环绕,绿树成荫,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怡静清幽,给西江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恍若繁华盛世里的一块世外之地。 苗族是一个团结合作民族,他们聚居在一起便于相互照应,共同抵挡外来侵害。由于受客观环境的制约,苗族先民将房屋都建在悬崖陡坎的地方,这样是为了节约用地而不致为了造房占用一块平地,让平地来造土修田。苗人的造房艺术是高超的,为了把陡峭地形变为优势,不致于窄地窄住,于是用吊脚楼形式作弥补,使房子显得宽敞明亮,以此改变了居住环境,祖祖辈辈得以更好的生存下来。 走在西江的街道,仿佛置身于凤凰、丽江的街道。寨子那条原有的小集市街,如今已被改造成了商业的步行街,酒吧、客栈、小店比比皆是,供游人休闲、娱乐,好在游人不多,走在街上,反倒让人觉得轻松。如果不急着赶路,可以在这里小住几日,慵懒几日。有人说西江现在越来越商业,但我所看到的西江,除了那条新修的步行街,其它的和三年前别无他样:那山、那人、那精致的吊脚楼犹在,她依然是那朵盛开在苗岭上的奇葩。

贵州东南攻略

贵州八日游 2014.8.3(第一天) 策划已久的黔东南游终于成行,早上5点拽起尚处于懵懂中的女儿,一家人赶赴机场,搭乘海航HU7189航班飞往贵阳。一路上飞的很顺,上午11点多准点到达贵阳龙洞堡机场。按照网上攻略的介绍,搭出租到离机场不远的贵阳汽车东站,不过这里的司机很少打表,一般是一口价(应该在20元以内)。在汽车东站已经没有到荔波的大巴,经询问得知可以在都匀转车,于是马不停蹄登上大巴赶赴都匀。这一段主要是高速公路,路上风光也还不错,一路穿山越洞,2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当时还感慨,贵州的公路建设不错嘛,谁知更艰苦的路程还在前面等着我们呢! 都匀到荔波的票很好买,中间正好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们在车站附近的一家米粉店解决午餐,三碗热气腾腾的花溪米粉被一扫而空,味道与迁徙到北京的米粉真是天壤之别呀,必须赞一个,好吃,呵呵!再次坐上大巴奔赴荔波,但是越近荔波,路越是难走,据说正在修路中。我同事2009年来这里就在修路,5年过去了路还在修,工程真是旷日持久啊!断断续续已经走了7个多小时了,e越来越不耐烦了,一会儿头晕,一会儿肚子不舒服,弄得我上揉下搓不亦乐乎,好在翻过最后一个山头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荔波城,虽然对第一天的长途跋涉有思想准备,但到这时也真是精疲力竭。在携程上预订了登喜来酒店,看着同行的太原一对母女还在拖着行李找住处,心里还是暗自庆幸提前预订了酒店的。旅游旺季很多好酒店都爆满,建议还是要提前预订,省心省力啊!这次从贵阳到荔波一路大巴,时间还是太长了,建议也可搭乘火车从贵阳到独山,然后乘大巴从独山到荔波,据走过的人说只要5个多小时,大约能节省2个小时左右。晚上我们去小吃一条街吃晚餐,这里以烤鱼为主,点了一条,没觉得比北京的更好吃,评价中等吧! 8.4(第二天) 一早乘小巴车到小七孔景区,军人和14岁以下孩子都免费,只是这里的查票员看着我免票很不爽的样子,不仅盘问是否带保障卡,还拿着证件长时间审视,最后满不情愿地放我进去了。景区很大,所以有专门的大巴运送游客。我们是先一路坐到终点,然后慢慢往回玩,与九寨沟的玩法是一样的。小七孔终点是卧龙潭,卧龙潭很漂亮,在阳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发展情况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苗岭主峰雷公山在境内而 得名,距贵阳180公里~距凯里42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218.5平方公里~辖4镇 5乡~154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5万, 居住有苗、汉、水、侗、 瑶、彝等十多个民族~苗族人口占84.2%~是苗族主要聚居地之一。2010年全县接 待游客1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5%~旅游综合收入6.48亿元~比上年增长 27.1%。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面~是西江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6公里~距 州府凯里32公里~由平寨、东引、羊排、南贵等自然寨组成~现有农户1330户~5414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西江有2000多年建寨历史~是中国最大的苗族 村寨。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评为?中国景观村落?~素有?千户苗寨~天下西江?之美誉~被称为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9月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 会在西江成功举办后~西江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旅发大会至2010年11月~到西江旅 游观光的人数达175.2万人次~比旅发大会前增长7倍。2010年~西江景区接待 游客人数达到90.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实现门票收入1800万元~ 实现税收500万元。2011年1至2月~西江接待游客8.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27.68万元。 - 1 -

贵州苗寨村寨调研报告

贵州省黔东南黔南民俗 调研报告 □ 个人隐私相片 班级:***

学号:*** 姓名:*** 调研简介:我们这次的调研主要在贵州黔东南以及黔南地区,从贵阳出发到凯里,过一个晚上,然后坐车去从江。在从江呆三个晚上,在从江去了岜沙,小黄,占里。然后去榕江,在榕江过一晚,接着出发去都江,第 二天就启程回贵阳了。回贵阳的路上 都经过三都,都匀。虽然这一路上困 难重重,路途遥远,算了一下我们坐 车的时间就有将近三十个小时,但是 这是一次相当有意义的旅程,让我们 更加了解贵州这个很有文化特色的省

份。这一路上,要感谢当地政府向我们提供的帮组,同时也很感谢几位村长和老支书的帮助,才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调研地点之一:凯里市 时间:2010年9月4日 民族:苗族,侗族, 简述路线:市区—凯里市体育 中心—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简述: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 部,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 城区规划面积248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辖 2乡8镇5个街道办事处,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市总人口53万人,是一个 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城市。 那天我们一大早就出发,在凯里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参观体育中心和民族博物馆。第一站是体育馆,路程不远,所以我们一行走的方式进行调研了,一路走过去,发现凯里作为黔东南州的一个州府,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我们看到的很多建筑都具有少数民族的屋顶等等,虽然有大部分没有结构的作用,但作为一个象征民族的符号保留下来是很有意义的,也只有这样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城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走出去啊!不要像其它城市一样,都失去了地域文化,一切按部就班的模仿欧美国家,弄得我国大多数的城市是之见建筑不见城市,千篇一律。 地点之二:贵州省黔东南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 时间:2010年9月5日 族名:苗族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要名师来开路,导游来带路。”我叫依依,大家可以叫我小依,非常荣幸能给大家做导游;在旅途中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还请大家及时提出,我将尽我所能为各位解答,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里写道,世界上有两种苦难的移民,一遍布世界没有自己家园的犹太人;二是几千年来不断迁徙的中国苗族。而西江这个地方就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西江苗族最早约在西汉汉文都时迁徙到这里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西江也可以叫千年古寨。到目前为止,西江有1288户人家,接近

6000人,因此又称千户苗寨。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苗族,也是世界最大的苗寨。 给大家大概说了西江的概况,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到的想要讲到它了吧!我们前面就是观景台了。 苗族是一个悲壮的民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最后逃亡到这里定居,西江苗族来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选择在这里定居也是考虑到一定的战略作用。在苗族呢有这样一种说法,水湾越大的地方,就越能够狙击财富、狙击人才。大家看西江是不是处在一个大水湾里呢!前环水、背靠山、左青龙、右白虎。这里汇集了天地的灵气,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人们都说“玩在西江,看在西江,更要醉在西江”在千户苗寨里穿行,犹如穿梭于这个古朴苗苗族文化的历史时空中! 寨中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房前屋后,茂篁点缀;寨脚寨顶,枫叶掩映。是如此的气势恢宏!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都亮起了各自家的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那场景就更璀璨、更醉人了! 说到吊脚木楼,它可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依山而建不仅节约了用地;聚集在一起还可以抵御外敌。吊脚楼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养家畜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导游词范文5篇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统计,在清朝咸丰年间(1720xx年)西江千户苗寨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至1227户,1997年为1115户。据20xx 年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58户,人口53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 1 / 19

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间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语。在清雍正开辟“新疆六厅”以前,西江基本处于化外之地,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著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不同性质的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相互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性质,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与利益。“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若干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村寨,“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族老”则是某一家族的领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2 / 19

[贵州千户苗寨在哪里]贵州千户苗寨旅游攻略

[贵州千户苗寨在哪里]贵州千户苗寨旅游攻 略 西江千户苗寨最佳旅行时间 春秋最佳 一首诗道尽西江: 九衢羊肠通西江,清溪两岸育苗乡。 灯火千户星满地,游客万人齐村庄。 民风淳朴人好客,晚风带雨游人昶。 绿山碧水天阴凉,古镇山寨美名扬。 西江千户苗寨·自驾 贵阳到西江千户苗寨自驾车路线: 从贵阳出发,上高速路走凯里方向,从凯里高速公司的凯里东出口进入,直接到三棵树镇。到了三棵树镇,路上便有明显的到西江的标示,还是很容易找到的。由于一路上都是直线,所以一般从凯里到西江只需要30分钟到40分钟左右。 西江千户苗寨·交通 1、凯里二龙车站坐开往脚高的班车(3.5到4元),在郎利西江岔路下车乘坐摩托车(15元)或者面包车(10元左右) 。 2、凯里客车站乘坐往西江镇的中巴,车费收20—25元,4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大部分知情者都在凯里花120元打的士就直达西江了。

3、贵阳直达西江苗寨大巴:每天2趟,上午9点贵阳客运东站发车第一趟,下午3点发第二趟,票价80元。 西江千户苗寨·门票 门票:通票120元(含4车程观光车票),普通票100元(不含4车程观光车票)。 门票说明 1、门票包含:免费参观博物馆、鼓藏头家、活路头家、蜡染作坊、刺绣作坊、银饰作坊、米酒作坊、表演场(不含夜场) 2、1.4米以下儿童及14周岁以下儿童。超过1.4米但不满14周岁的儿童,需凭身份证或者户口本才能享受免票 3、年满70周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或者老年证可免票 4、旅游服务行业人员持有导游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证,驾驶员凭旅游从业资格证或旅游专用客车辆行车证的享受免票 5、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国家新闻总署颁发的新闻记者证,省级以上摄影家协会会员证,残疾人凭证免费入园 6、14-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在校学生,60—69周岁老人,可凭有效证件享受5折优惠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SWOT分析——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SWOT分析——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 -旅游管理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SWOT分析——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 贵州省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本文借助SWOT战略分析法,以贵州最为著名且发展较早的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分析该地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所具备的内在优势及劣势、所面临的外在机会与威胁,以明确该地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态势,为制定适合现阶段该地旅游业发展对策提供支持。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旅游资源开发;西江苗寨;SWOT分析;旅游管理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以及国家法定假日的增多,人们可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不断增加,而国家的开发与建设又使得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居民旅游出行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追求多样化及个性化时代的到来,简单的游山玩水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与体验旅游的需求,一些能够充分体验当地生活、感受民族氛围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驴友”们的青睐。 贵州省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全省常住人口346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2%,有着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其中雷山县的西江苗寨发展较早最为著名。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分析该地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态势,以期为制定适合现阶段该地旅游业发展对策提供依据。 一、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历程 西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北部,坐落于雷公山群

山峻岭中的白水河谷里。西江苗寨由平寨、羊排、也东、也薅、南贵、乌嘎、也通、东引等自然村寨紧紧相连组成,距县城丹江镇37公里,距州府凯里80公里。 20世纪80年代,已有游客慕名前往西江苗寨旅游,但由于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游客仅限于极少数以考察为目的的学者以及追求体验式旅游的尖端游客。这种形式的旅游难成规模、发展缓慢。对西江苗寨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推动促进作用的是2002年“苗年文化周”会场搬到西江苗寨这一政府主导的旅游节事活动。该活动期间,多家新闻媒体对西江千户苗寨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报道,西江苗寨第一次以活生生的面孔走进了旅游爱好者的视野。2005年11月,国家民委批准建立“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更使得西江苗寨旅游实实在在地上升到了民族文化旅游的较高层次。随后,2007年余秋雨的《用美丽回答一切》的考察手记以及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东南州的举办,使得西江苗寨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2011年8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挂牌,填补了黔东南州4A级景区的历史空白。据最新数据统计,西江苗寨景区201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31亿元[2]。可以说,目前西江苗寨旅游市场的开发和经营代表着贵州省黔东南旅游业的最高水平。 二、西江苗寨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战略分析方法,它通过对内寻找被分析对象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对外分析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给被分析对象带来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寻找适合被分析对象现阶段发展的战略规划。SWOT分析法因其分析的全面性及直观性而被广泛应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届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试题.doc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届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江苏省对口青海省的精准扶贫绿色项目“云养羊”已开发线上平台。网友线上支付订金,便可在线上领养一只佩戴芯片的藏羊,通过佩戴的芯片可以实时监测藏羊的生长情况、健康状态和运动量。代养半年后,藏羊成熟,养殖户进行绿色加工,通过快递送达消费者家中。“云养羊”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据此完成1-3题。 1.“云养羊”模式的兴起,根本上取决于 A.高品质食材需求的提升 B.区际联系的加强 C.交通和保鲜条件的改善 D.养殖技术的进步 2.“云养羊”模式显著降低了藏羊养殖的 A.饲养成本 B.物流成本 C.营销成本 D.管理成本 3.青海省发展“云养羊”模式,可以 A.实现青海省全员脱贫 B.降低质量监管力度 C.减少政府资金投入 D.增加潜在游客数量 长江经济带不同类型工业分布重心格局体现了东西部资源禀赋的差异,重心的移动反映出产业发展的空间差异。下列两幅图分别示意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采掘业和高新技术工业的重心分布及移动轨迹。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采掘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分布重心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2010-2011年采掘业重心移动幅度比高新技术工业小 B.2012-2013年高新技术工业重心移动幅度比采掘业小 C.2013-2014年采掘业和高新技术工业重心同向移动 D.2017-2018年采掘业和高新技术工业重心反向移动

5.与高新技术工业相比,采掘业重心分布更受制于 A.技术 B.市场 C.交通 D.资源 6.2013-2018年高新技术工业重心的移动反映出长江经济带 A.下游地区产业升级 B.下游地区人才外流 C.上游地区技术扩散 D.上游地区污染加重 第四纪冰期时,中国东部海平面下降了 130-150m,裸露的渤海陆架呈现荒漠化景观,在外力作用驱动下,沉积形成了多种黄土地貌。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部分黄土理藏于海底,部分黄土出露在沿岸(如图)。 据此完成7-8题。 7.第四纪冰期海退期间,出露的渤海陆架 A.坡度较大 B.黄土质地均匀 C.表层湿润 D.风蚀强烈 8.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将导致 A.出露黄土面积扩大 B.沿岸黄土逐渐蚀退 C.黄土平均粒径减小 D.黄土矿物成分改变 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 9-11题。 9.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10.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分省略及优化研究以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谢会强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86期2013年第4期Serial No.186 No.4,2013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自治地方共辖46个县市,占全省县市的53.4%,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5.5%。在贵州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就有36个,占全省总贫困县总数的74%, 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全省总贫困人口的70%。贵州民族地区的贫困是因为生活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居民文化素质低、增收渠道少等导致的绝对贫困。但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通过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振兴。 一、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分析———以西江苗寨为例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主要指村寨旅游扶贫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包括村寨旅游扶贫的负面影响。村寨扶贫开发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民族地区的资源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发挥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提高民族地区收入;为民族地区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分流;增加民族地区居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加速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贫困地区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人文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民族地区的更大发展奠定思想观念和人才基础;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 和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和对外开放。 村寨旅游在发挥扶贫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即村寨旅游扶贫的负效应。村寨旅游扶贫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旅游开发对地区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民族地区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导致资源环境的浪费和破坏;旅游业同其他产业在资源方面的博弈竞争和抑制作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旅游飞地”现象和替代性竞争对消除贫困的负面影响。 西江苗寨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内,距县城36公里,平均海拔833米,行政面积38.59平方公里。西江苗寨由平寨、东引、羊排、南贵四个自然寨组成,现共有1330户,5414人,苗族人口占全村的99.5%,故被誉为“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西江苗寨是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江千户苗寨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围绕旅游发展的相关服务行业日益繁荣,呈现劳动力有效集聚,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00—2010年以来,西江苗寨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长,农民收入水平也呈现不断增长态势。 从雷山政府办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西江苗寨的村寨旅游游客数量从2000年的0.76万人次,发展到2010年的9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00年的17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8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0年的664元增加到2010年的2880元。2008年后增长非常显著,西江景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增长55.7%,直接或间接参与 收稿日期:2012-12-08 基金项目:2012年凯里学院校级课题“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分析及优化研究———以西江苗寨为例”(S1210);2012年教育厅课题“民族地区农村小额信贷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12ZC013) 作者简介:谢会强(1984-),男,湖北枣阳人,助教,硕士,从事农村经济研究。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分析及优化研究 ———以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 谢会强 (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将会对贵州的扶贫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以西江苗寨为例分析贵州民族村寨的扶贫开发效应,指出影响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设施落后,贫困村民参与程度低,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村民的参与程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效应分析;贵州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191-02 1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