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数学一组刘树梅

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通过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的图案的问题,突破了以往解决问题的例题多安排在“数与计算”领域的局限,使得培养学生的“四能”的素材和案例更为丰富,例题选取了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为素材,让学生探索如何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同样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前我给学生留的助学提示是:1、怎样剪出一个小人、两个小人,折纸的方法和画法,需要注意什么?2、自学32页例4,想一下剪一个小人、剪两个手拉手小人、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怎样折纸,在哪边画。我的预设是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学收获,但是由于二年级孩子的自学习惯没有很好地养成,只注重了动手操作剪出四个手拉手的小孩,没有思考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折纸的方法,在课上汇报时,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剪对,有的剪出了三个手拉手的3个小人,有的剪出了3个小人及2个半个身子的小人,让学生找一下失败的原因,学生也不能够说出来,不能联系前几节课的知识轴对称图形说出特点,但是没剪之前,都能说出手拉手4个小人的特点,但是一用起来就忘了,说明学生们还不能学以致用,平时我应该多注意这方面问题,同时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课上不能利用好学生失败的作品突出重、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明白剪错的原因。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图形中的规律》是安排在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数学好玩》里的第二课。在生活和数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有规律的事物,以及事物变化趋势的问题。《数学好玩》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摆三角形”的这个探索活动,这个活动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从而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逐步将数形结合在一起,将知识进行进一步提升。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在生动的情景中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的意识。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过摆图形、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摆,小组讨论总结这样连摆图形的规律。这样效果会比较好。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唤醒、引导、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首先,我们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这样连续摆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摆小数目的三角形学生可能用肉眼观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而到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个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

的冲突,初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必要性。其次,以“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摆1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2、培养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并使之形成后续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我先让学生2个人为一组来想办法,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再对学生的方法及时进行梳理和指导。3、及时提供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寻规律。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行数学化。学生探究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表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要的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不足之处: 1、引入新知中让学生独立的摆三角形的步骤可以省略,因为学生已经掌握,可以直接引入新课。 2、在学生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时,对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规律的引导不够到位,显得比较着急,深怕学生不会,该留给学生更多地思考时间,学会等待。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安排的综合应用专题实践活动,意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渗透一些简单的函数思想,学会一些数学思考的方式、方法。 二、教材分析 “图形中的规律”一课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直观操作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探索所摆图形与所需根数之间的关系,从多种角度寻找数与形的关系,通过发现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小棒相应增加的根数,讨论有什么发现,探索其中规律,通过摆的操作活动去数,当没有办法摆时用算式进行表示,当数不完、写不完时尝试用字母表示规律。在摆三角形的基础上引出探索摆正方形的规律,通过列表、观察图形找出正方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正方形,就增加三根小棒,用算式表示所需小棒根数,从中发现规律,尝试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并安排实践活动用小棒摆图形尝试寻找所摆图形与小棒根数的规律作以拓展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并用字母表示规律。 2、学生经历直观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演示课件、打印表格(每小组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 六、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必须与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它应恰到好处地体现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索”的过程模式。本节课主要安排四个教学模块。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找规律、填一填 3、5、7、9、()… 3、6、9、12、()… 4、8、12、16、()… (设计找规律,填一填呈现数的排列规律,从数的角度为新知作以铺垫。) 2、提问过渡: 同学们,还记得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吗? 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摆一摆(学生各自操作) 2个、3个呢?算式如何表示?10个呢?n个呢? (个别汇报) 有没有简洁一点的摆法?(生:可以独立摆,也可以连起来摆,学生示范摆。) 你们能用第二种摆法继续摆吗?摆成一排这样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摆小棒的方式来探究图形排列中的一些规律。

幼儿园数学《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幼儿园数学《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轻音乐。 一、活动导入。 今天吴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它有一条边。 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 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

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 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 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 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三、通过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噢,原来它们藏在下面这些物品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大图形宝宝的家里好吗? 幼儿放好后,要让幼儿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帮忙送到正确的图形宝宝家里。 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 1、图形宝宝不仅喜欢捉迷藏,还会变魔术呢!请小眼睛看仔细,大家一起数123,奇迹就会出现! 2、教师分别出示自制图形拼摆图1、图2,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藏在图中的图形,并上前进行拆分、组合。 这条鱼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

【学前】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图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定稿) 执教范淑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好玩》中的《图形中的规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形,多种角度观察和寻找关系, 尝试找出图形中规律。 2、通过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探索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中拼摆规律,获得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寻找图形中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磁性小棒(教师),小棒(学生),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摆3个三角形呢(9根、7根)请你俩上来摆一摆。不一样的摆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摆法,照这样摆,摆4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怎么计算摆20个三角形呢这种摆法我们以前就已经研究过,大家对它已经很熟悉,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摆法,这种摆法以前有研究过吗(没有)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像这种摆法的图形中的规律。引出课题:图形中的规律 二、组织探究,构建认识

1、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用7根小棒摆的三角形有什么规律(生:我发现,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第三个三角形只用 2根小棒)(评价) (2)问:照这样的摆法,摆第4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生答 教师操作),摆第五个三角形呢(指名学生上来摆) 2、共同发现计算方法一 问:照这样摆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怎么计算你是怎么想的(生答,教师板书:3+2×4=11根)(评价) 如果摆10个三角形又需要几根小棒呢怎么计算100个n个呢(生回答,教师板书) 3、合作学习,发现第二种、第三种计算方法 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除了这种计算方法外,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同学们两人合作,通过摆小棒、看书自学、讨论交流等方法找出别的计算方法,并把你的计算方法写在记录表里(课件),自主学习时间为3分钟,到音乐停止我们就收好小棒进行分享,好吧。 (1)学生领取小棒和记录表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4)整理,板书 如果学生对第二、三种算法不理解时,用课件演示一次,并整理板书:第二种方法摆10个三角形要小棒1+2×10=21根摆100个要1+2×100=201根摆n个三角形要1+2n根 第三种方法:摆10个三角形要小棒3×10-9=21根摆100个要3×100-99=201根摆n个三角形要3n-(n-1)根 4、小结并练习:同样一个问题,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就能找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祝贺同学们想出来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三种计算方法,你

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高陵县泾渭镇西营中心小学郝高峰【教材分析】《图形中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四年级下册 P 100 P 101 的一节实践课。 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探索所摆图形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做数学,从多种角度寻找关系,逐步解决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你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的?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三个问题【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操作、思考),课堂交流,尝试找出用小棒摆一排三角形的个数与所用小棒根数之间的规律,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找出的规律。 2、通过探究图形中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帮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寻找图形中规律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习准备】课前预习,动手摆一摆,多媒体课件、练习设计等。 1 / 4

【学习过程】(课前学生已预习(自学)完教材,如果需要课前可通过找茬游戏组织课堂)一、谈话,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预习了?生: 图形中的规律。 (适时板书课题: 《图形中的规律》)二、预习成果展示 1.学生再次看书,并与同桌(组员)交流。 师: 请同学们自己再次阅读教材 3 分钟,想一想预习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并于同桌交流讨论,一会儿请同学们汇报你们的预习成果。 (学生看书、交流,教师参与学习活动,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倾听同学的意见) 2.成果展示(多媒体出示表格,根据学生课堂生成情况,适时播放课件)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注意先填完表格,重点说清楚三个问题: 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你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的?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 (1)3+2(n-1) (2) 2n+1 (3) 3n-(n-1)(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解释每个算式的实际意义。 如 2n+1,从图形的角度看,如果第一个三角形去掉一根小棒,这时每个三角形都转化成 2根小棒围成,那么 n 个三角形就有 2n 根

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篇一: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大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摸一摸,并分别立体粘贴在三张桌子前面)。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 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 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角形等)。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 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4长方形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师:长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对边都相等,四个角。 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三、通过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 学习的乐趣。 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准备的物品)噢,原来它们藏在下面这些物品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大图形宝宝的家里好吗?(三张贴有大卡片桌子) 幼儿放好后,要让幼儿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帮忙送到正确的图形宝宝家里。 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 1、图形宝宝不仅喜欢捉迷藏,还会变魔术呢! 请小眼睛看仔细,大家一起数123,奇迹就会出现! 2、教师分别出示自制图形拼摆图1(热带鱼),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藏在图中的图形。(1)这条鱼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老师也想变魔术,看老师把小鱼变成了什么?(在孩子拼摆的小鱼的基础上,再拿一个三角形,变成一颗小松树,拓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修订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定稿) 执教范淑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好玩》中的《图形中的规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形,多种角度观察和寻找关系, 尝试找出图形中规律。 2、通过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探索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中拼摆规律,获得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寻找图形中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磁性小棒(教师),小棒(学生),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摆3个三角形呢(9根、7根)请你俩上来摆一摆。不一样的摆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摆法,照这样摆,摆4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怎么计算摆20个三角形呢这种摆法我们以前就已经研究过,大家对它已经很熟悉,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摆法,这种摆法以前有研究过吗(没有)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像这种摆法的图形中的规律。引出课题:图形中的规律 二、组织探究,构建认识

1、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用7根小棒摆的三角形有什么规律(生:我发现,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第三个三角形只用 2根小棒)(评价) (2)问:照这样的摆法,摆第4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生答 教师操作),摆第五个三角形呢(指名学生上来摆) 2、共同发现计算方法一 问:照这样摆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怎么计算你是怎么想的(生答,教师板书:3+2×4=11根)(评价) 如果摆10个三角形又需要几根小棒呢怎么计算100个n个呢(生回答,教师板书) 3、合作学习,发现第二种、第三种计算方法 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除了这种计算方法外,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同学们两人合作,通过摆小棒、看书自学、讨论交流等方法找出别的计算方法,并把你的计算方法写在记录表里(课件),自主学习时间为3分钟,到音乐停止我们就收好小棒进行分享,好吧。 (1)学生领取小棒和记录表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4)整理,板书 如果学生对第二、三种算法不理解时,用课件演示一次,并整理板书:第二种方法摆10个三角形要小棒1+2×10=21根摆100个要1+2×100=201根摆n个三角形要1+2n根 第三种方法:摆10个三角形要小棒3×10-9=21根摆100个要3×100-99=201根摆n个三角形要3n-(n-1)根 4、小结并练习:同样一个问题,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就能找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祝贺同学们想出来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三种计算方法,你

《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活动准备: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吴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大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摸一摸,并分别立体粘贴在三张桌子前面)。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 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 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角形等)。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 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 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三、通过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准备的物品)噢,原来它们藏在下面这些物品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大图形宝宝的家里好吗?(三张贴有大卡片桌子) 幼儿放好后,要让幼儿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帮忙送到正确的图形宝宝家里。 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 1、图形宝宝不仅喜欢捉迷藏,还会变魔术呢!请小眼睛看仔细,大家一起数123,奇迹就会出现! 2、教师分别出示自制图形拼摆图1(热带鱼)、图2(小房子),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藏在图中的图形,并上前进行拆分、组合。 (1)这条鱼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把小鱼取下来分开看看说的对吗?(根据情况幼儿回答)你想不想把小鱼再变回去?(幼儿回答) 看到XX小朋友会变魔术,吴老师也想变魔术,看老师把小鱼变成了什么?(在孩子拼摆的小鱼的基础上,再拿一个三角形,变成一颗小松树,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维空间。) (2)图形宝宝继续变魔术,数123,奇迹就会出现!(出示拼摆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是由哪几个图形宝宝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 你们想不想和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想),现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图形宝宝们一起变魔术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 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 图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的图案,并尝试着进行设计。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2、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 图形,尝试着利用所认识的简单的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准备:相关的挂图、学具盒、投影片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

题目认识图形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1、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 目标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发展空间观念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教学重难点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 教学课件课时 1 准备学具安排 教学过程 活动一:通过积木中的三棱柱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三角形 1、小组的桌面上都准备了许多各种形状的物体,谁愿意和我们说一说你们 组都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出示一块积木(三棱住)并问学生:你能看到它上边的那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多数是改变积木的位置) 3、教师提出:如果不能转动这块积木,还有被的方法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利用沙子) 4、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图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 活动二:小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圆 1、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学具中的小印章,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小组汇报。由学生拿着印章盖的印,边指边说) 3、都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个圆形。 4、教师出示一个圆(大一些),这还是圆吗?贴在黑板上。板书:圆 活动三:从实际物体上再次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在这两个物体上有没有你们认识的图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实际操作加以验证。 3、如果不去转动这个长方体,你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大家知道上面和下面都 是什么形状的?(描的方法) 4、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教师出示并板书。 活动四: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加深认识 1、今天真高兴!我们有在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 可以找到他们吗? 2、教师出示下图: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意思吗?

有趣的图形教学反思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本周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思考分析,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本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几种不同图形的区分。因此,我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首先,我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大家来找茬,通过幼儿有书送给上的几种形态各异的图形,让幼儿来找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通过这个方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长方形:有四个角,四边不一样长;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

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反思(8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学生在具体解决问题时都能够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解决,有个别潜能生总是无法理解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分的练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需要增加一些两步计算的试题来进行练习,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如果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己设计使用小括号的习题,然后再自已解答会更利于孩子们理解小括号。很多学生理解不了练习中的第4题(计算球赛各队总分),题目本身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让学生无法理解。我在让学生练习这样的表格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改编,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事件,如:(在黑板画表格)利用三个班级打两场球赛的得分情况进行讲解,这样孩子们理解了,从而找出解答第4题的方法。有些学生喜欢列综合算式解答,有些学生喜欢列分步列式。我想:适当的也应该要求大家都列综合算式解答,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这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出计算方法,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让数学课堂也充满活力。 平均分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桃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平移 在教学设计中,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趣的图形》教案

《有趣的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 2、情感:让学生欣赏乐曲的节奏变化美,体验音乐与美术的共通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3、能力:让学生在乐曲的感受、体验中,尝试用不同线条表现线的变化,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与美术的互通中学习线的变化。 难点:初步掌握线的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版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与体验(玩一玩) 让学生学生通过玩一玩铅丝,认识、体验已学过的一些线条。 来,可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玩一玩桌面上这根铝丝,你能把它变成不同的线条吗?好,动手变一变,变好了吗?拿起来给老师看一看。哇!你们真象一位小小的魔术师,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变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线条,有弯的、曲的、旋转的等等,出示学生不同的线条,其实小朋友们会变的线条还很多,今天呀,我们就来跟(多媒体出示):会变的线条交朋友。让我们大声的喊出新朋友的名字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玩一玩手中的线,感受发现线条变化的乐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新授课埋下伏笔。) 二、审美与欣赏(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及自然、生活中的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感受、欣赏自然中线变化组合的美感。 这些会变的线条就在我们身边,它们无处不在。小朋友们,找一找看(教师四处张望)你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哪里还有呀?(桌面、多媒体前台弧线、窗户、铁门、衣服、学具桶提手、墙、黑板角线)。除了我们身边的这些线条外,自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美丽的线条,就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中去瞧一瞧,找一找,好吗?多媒体出示,自然生活中的线:直线(建筑)、曲线(雪景)、折线(建筑、斜线、连起来是什么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图形认知经验,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尝试对图形进行组合拼搭,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数学《有趣的图形》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图形进行组合拼搭。 2、结合自己的图形认知经验,帮助朋友解决问题。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有趣的图形》课件、图形片若干、正方形底板幼儿人手一份、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图形捉迷藏 1、点击课件,出现三个图形 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形状? 小结:它们是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找图形 ------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到哪里去了?你在图片的什么地方发现了它们?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藏着那么多的图形宝宝。 二、图形宝宝帮大忙 1、宝宝想玩滑滑梯 滑滑梯是什么样子的?哪个图形像斜坡?三角形怎么放更像滑滑梯?(转一转) 小结:图形可以转一转,转一转说不定就能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2、汽车轮胎坏了 谁能变成汽车的轮子呢?没有圆形怎么办?这三个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谁能变出圆形? 小结:原来两个半圆形拼起来就是一个圆形。 三、拼出正方形 电视柜是什么?哪个图形可以做电视柜?(正方形)正方形躲起来了,可以用什么图形帮帮忙,拼出正方形呢?你们自己去试试看。 请幼儿将不同的图形片贴在正方形的轮廓上,尝试拼搭出正方形。教师与幼儿分享经验。 小结:原来正方形可以用其它图形拼出来。两个长方形可以拼出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也可以拼出长方形,还可以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正方形。 儿童早期对图形的认识是与其生活周围客观环境相联系的,他们所感知到的形状大多来源于现实中具体的客观实体。教师根据幼儿认识图形的特点,组织小班幼儿开展了《有趣的图形》的活动,那么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 抛问: 1.说说小班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特点? 2.教师如何将认识几何图形与幼儿生活周围的客观环境相联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反思.doc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后续学习内容,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教材分析,对《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还作出了如下说明:“图形中的规律” 这个专题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是什么,在此不作要求。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 方法。 2、积累图形中规律的探索经验,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 3、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三个数学活动: 1、激趣导入。 2、探究规律,体 验方法。 3、应用规律。把活动重点放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 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具体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产生探究规律的内在需求。 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引导、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 。首先,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上课伊始,我就问学生,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接着我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摆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让学生通过 摆一摆验证至少需要几根小棒,引出摆图形是存在规律。接着一连串的问题:摆3 个、4 个摆 10 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摆小数目的三角形学生可能用肉眼观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到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个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初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必要性。 由此激发他学习本节课的欲望。 二、以“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好玩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初步体验寻找规律的一般方法,由单一的到众多的,由个别到普遍的 发展中找出规律所在。 2.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产生寻找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以及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倾听同学意见、交流各人想法的好处,从而更重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在众多的算式中找出规律所在,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像老师一样再鼓一次,发现了什么? 二. 探索摆三角形的规律 1、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2、摆3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大部分学生可能说9根,可能有个别学生说7根) 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各用9根、7根小棒摆出3个三角形。 仔细观察,说一说他们的摆法有什么不同? 3、照这样摆下去,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2)写出算式。 (3)汇报不同的方法。 1、照这样摆下去,摆10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生写算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5、找规律。 (1)照这样摆下去,摆10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生写出算式。(板书规律) (2) 找出最好的规律。 (3)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相互说说。 三.课堂练习。 1.像这样摆,一共用了37根小棒,可以摆多少个三角形? 2.照图中的方法,用小棒摆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数一数各用几根小棒。 你有什么发现? 摆2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图形》

幼儿教育: ______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图形》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学习使用基本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事物。 活动准备: 、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图形拼摆图4 幅。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郑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 (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圆形图片)。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 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 代表三角形等)。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 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三、通过游戏“和图形宝宝捉迷藏”,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 师: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准备的物品)噢,原来它们藏在下面这些物品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1、播放,欣赏几种图形拼摆组合。 2、引导幼儿说出都是哪些图形拼出来的。 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师:图形宝宝不仅喜欢捉迷藏,还会变魔术呢!你们想不想和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想),现在就和桌子上的图形宝宝们一起变魔术吧! 五、活动小结:哇,图形宝宝们能变出这么多神奇的造型,你们还想不想试一试呢?(幼:想)今天就带图形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变魔术,好吗?(幼:好)祝你们表演成功!(鼓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

(完整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有趣的图形教案

第四单元学习计划 单元学习内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折纸拼图活动、认识七巧板、欣赏与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2.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教材设计了将简单几何体的底面画下来的活动,并安排了三个“动手做”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又让学生折正方形纸,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对于这些知识,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用一

张正方形纸对折,能折出不同的图形。把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多种图形。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力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提供空间。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尝试着利用所认识的简单的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单元学习课时: 本单元学习课时数为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课时 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1课时 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1课时 动手做(三)(欣赏与设计)1课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