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有答案)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有答案)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有答案)

中考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 2 分,共30 分)

1.“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C)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种植水稻③会使用火④过定居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许多成语典故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特征。以下成语能够体现的历史时期特征是(B)

①退避之舍②围魏救赵③纸上谈兵

A早期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的纷乱

C大变革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下列选项中能提现由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度变化的是( C )

A“三家分晋”到“秦王扫六和”

B“桐叶封弟”到“烽火戏诸侯”

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聚邑为县,置令丞”

D“废井田,开阡陌”到“车同轨,书同文”

4.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重要素养,下列有关年代和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早期

B罗马帝国建立时,中国正值西汉末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于辛亥年

D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国九年

5.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四青年节,三班历史小组准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主题制作美篇,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D)

①五四烽火②国民革命歌③台儿庄战役4遵义会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4 D①②4

6. 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位同学来自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有答案)

(A)

A.台湾

B.西藏

C.香港

D.澳门

7.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A)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国民政府成立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在此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8.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峙——合作”。下列选项中,能够准确反映国共对峙的是(D)

A.武昌起义B.百团大战C.北伐战争D.长征

9. 1956 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 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因为新中国( C)

①实现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②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全面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繁荣

④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0.图片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九年级三班四组的同学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进行主题复习,以下选项中最符合他们的研究主题是(B)

A.祖国统一大势所趋

B.屈辱到崛起的中国外交

C.欣欣向荣的中国经济

D.教育水平发展迅速

11.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

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C)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2.“三角贸易”兴起于16 世纪,17—18 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路线,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推动这一贸易兴起的历史条件有(B)

①指南针、航海地图等技术的进步②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

③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④非洲和美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A.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13.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从“手工工场的出现”“人文主义”“发现新大陆”等关键信息中,可以确定研究的主题是(B)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4.下面是小亮同学在复习《美苏两极格局》时事先整理的个人笔记,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

①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②北约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③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④马歇尔计划是两极格局建立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5. 20 世纪70 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 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下列哪一项是西欧引起美国重视的原因(C)

A.西欧战后的霸主地位

B.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C.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D.美国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 分)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工程建筑】

请依据图片,将下列三幅图片的信息介绍补充完整。

(2)【书画艺术】

图四所示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

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

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指出这幅作品的名称,并说出这幅画突出反映了我国

历史上哪一朝代怎样的社会景象?

答案:清明上河图;(1分) 是北宋城市经济发展

和市民生活的写照。(2分)

(3)【文学小说】

答案:

史传性、包容性、世俗性、故事性。(任意一点1

分,两点2分。)

《三国演义》《水浒传》(任写两部,符合题意即可)。(任意一点1分,两点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艰难曲折的救亡图存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道,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和“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一次近代化的探索?(2分)

答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任意一点1分,两点2分。)

材料二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剑桥中华民国史》

(2)依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2分)

答案:进行北伐战争建立黄埔军校(任意一点1分,两点2分。)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3)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4分)

答案:原因:人民的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任意一点1分,两点2分)

共产党:百团大战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分别答出国民党和共产党战役,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

(4)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和学习,你有何感悟?(2分)

答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艰难而曲折了历程。(任意一点1分,两点2分。)

18.“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几经变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

材料一英国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能够发展为世界“领头羊”的原因。(2分)

答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殖民扩张,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进行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任意一点1分,两点2分)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试图确立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川教版《世界历史》下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臭名昭著的。(2分)

答案: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的严厉处置,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对殖民地重新划分,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是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分别对两次会议结合史实进行说明,史实结合说明地1分,两次会议都答出得2分)

材料三丘吉尔参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某次会议后,谈感受时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大国崛起》解说词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丘吉尔参加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答案:雅尔塔会议;(1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分)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国际形势黄皮书》

(4)依据材料指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4分)

答案: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两点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王老师以“探寻民主法制之路”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追根溯源—探寻西方民主法治之源】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表格中内容填写完整。(4分)

任务二:【浴火重生—探寻近代西方民主法治之路】

(2)17、18世纪的欧美在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中,再次开创了各具特色西方民主法治之路。请说出下面两幅图片对应的法律文献的名称,并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这两部文献是如何推动西方民主法治历程的。(6分)

图一 17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议会图二 18世纪美国确立的政治体制

答案:《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权利法案》从财政、军事、立法等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使英国从人治开始走向法治。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别享有行政、立法和司法权,确立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使美国开始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推动人类社会由专制走向民主。(一个文献结合史实并说明可以得2分,共4分)

任务三:【曲折前行—探寻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历程】

(3)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请结合年代尺,运用史

实阐述中国民主法制的曲折发展历程。(3分)

答案:1949—1966年,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初步成就,如1954年一部宪法的颁布。

1966—1976年,进行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至今,平反冤假错案,颁布第四部宪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献,初步建立起比较

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分三个阶段表述,一个阶段得1分,共3分。)

任务四:【感悟提升—圆民主法制之梦】

(4)结合以上探究,中外近现代民主法制是不断进步发展的,你从中能得出哪些重要感悟

与认识?(2分)

答案: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建设要依据各国国情,

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他国模式。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

(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共2分)

相关文档
  •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1

  •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2

  • 人教版历史中考试题

  • 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

  • 世界历史中考试题

相关文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