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专业《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临床医学专业《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临床医学专业《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临床医学专业《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系

二OO六年十月

《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主任:翟金国开课单位:临床精神病学教研室

课程编码:0310020 课程中文名称:精神病学课程英文名称:Psychiatry

《精神病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精神病学》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精神病学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司法和社会文化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病学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价值观念的改变,竞争机制加剧,导致人们的心理负荷不断增加,特别是青年人和儿童,老年人口中的精神疾病问题日益突出,酒瘾、药瘾明显上升,这些都精神病学提出了要求,也拓宽了精神病学服务与研究的对象。由于国内经济、社会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精神障碍和精神心理卫生问题的疾病谱明显改变,扩充了某些适应不良问题(如药物、酒精滥用、自杀等)的内容,使精神病学的取材范围大大扩大,疾病分类系统不断改变。课程教学要紧密联系精神病学的实际发展状况,使学生能够掌握这门学科的前沿知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领会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机制、临床特点、精神疾病的症状学以及诊断方法,同时掌握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精神疾病史的收集, 掌握精神状况检查的方法,了解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

本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先修课程要求:精神病学基础、临床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和行为医学。

本课程计划2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临床见习3学时,1学分。

选用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五版),郝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授课、实践教学等。

考核方法:理论教学部分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课程总分的80%,实践课采用临床技能考核等方法,占课程总分的20%。

《精神病学》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精神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熟悉脑的结构及脑的可塑性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掌握精神障碍的相关概念及精神疾病的有关病因。绪论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精神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二)精神障碍的概念: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病人感到痛苦,功能受损,增加病人死亡、残疾等的危险性。

(三)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等各学科密切相关。

第二节脑与精神活动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正常的大脑功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异常的大脑功能与结构可能导致异常的精神活动与行为表现。因而大脑与精神不可分割,如果没有大脑的完整性,就不可能有完整的精神活动。

(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

神经元的电信号在突触处转化为化学信号,然后又转化为电信号。在这些转化中,神经递质起着关键的作用。脑内的神经递质有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小分子,如单胺类;另一类为大分子,如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等。

(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行为适应性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与环境因素,感染、外伤等。

(二)心理、社会因素

(三)精神障碍和精神病学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精神障碍相关概念及病因学

(二)难点:脑的可塑性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和录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授法(结合提问、临床病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

(四)教具:

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

四、思考与练习

1.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理解精神疾病?

2.脑与精神活动是何种关系?

3.如何理解脑的复杂性?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掌握常见的精神症状的名称、概念及其意义,掌握容易混淆的某些症状之间的区别。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精神症状和精神病理学的概念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二)如何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否属正常范围:

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④在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的同时,还要观察其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三)精神症状的特点:

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四)精神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①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且确定存在哪些症状;

②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评定其严重程度;

③应要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症状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④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将减少疾病的误诊;

⑤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五)影响精神症状的因素

①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等;

②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1.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等。

2. 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3. 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多见于神经症等。

4. 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的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感觉缺失)。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症状,如失明、失聪等。

5.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

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二)思维障碍

包括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和超价观念,其中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象征性思维和语词新作,思维内容障碍为各种妄想,主要包括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和被洞悉感,明确各种症状的含义、临床意义以及一些类似症状的鉴别,如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思维破裂和思维奔逸、钟情妄想和嫉妒妄想等。

(三)注意障碍

注意程度方面的障碍(注意增强和注意减退)、注意稳定性方面的障碍(注意涣散)和注意范围方面的障碍(注意狭窄和注意转移),明确各种症状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四)记忆障碍

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和心因性遗忘)、错构、虚构,明确各种症状的含义、临床意义以及错构和虚构的鉴别。

(五)智能障碍

包括先天性的智力低下和后天获得性的痴呆,其中后者包括全面痴呆、部分性痴呆和假性痴呆(刚塞综合征、童样痴呆和抑郁性假性痴呆),明确先天性智力低下和后天性获得痴呆的区别,各种症状的含义和临床意义,以及全面痴呆和部分痴呆的鉴别。

(六)定向力

明确定向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定向力障碍多见于大脑器质性疾病有意识障碍或痴呆时。

(七)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分为有自知力(自知力完整)、部分自知力和无自知力(自知力缺乏)。明确自知力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疾病初期自知力尚存,随着疾病的发展自知力逐渐丧失,疾病恢复期由部分变为完全自知力。

(八)情绪和情感障碍

介绍基本概念如情绪、情感、心境和激情,明确情感障碍包括情感高涨、欣快症、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淡漠和易激惹,明确各种症状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九)意志障碍

包括意志增强、意志减弱和意志缺乏,明确各种症状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十)动作和行为障碍

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明确各种症状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十一)意识障碍

明确意识的含义和意义,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朦胧状态)、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谵妄、梦样状态)和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和人格转换)。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各种精神症状的概念、特点和临床意义。

(二)难点:相似症状之间的鉴别。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和录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授法(结合提问、临床病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

(四)教具

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

四、思考与练习

1. 为什么要学习精神症状学?

2. 什么是精神病理学?

3. 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4. 何谓幻觉?常见的幻觉分为哪几类?几种特征性幻听的临床意义?

5. 什么是错觉?错觉和幻觉如何区别?

6. 简述真性幻觉及假性幻觉的鉴别要点。

7. 妄想的概念、特点?试举出六个常见的妄想。

8. 常见的行为障碍的种类及意义?

9. 如何理解自知力?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常见器质性临床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掌握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要点。掌握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了解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分类和常见原因。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一)相关概念: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1.谵妄(delirium):又称急性脑病综合征(acute brain syndrome),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病因包括感染、代谢及内分泌紊乱、电解质紊乱、颅内损伤、手术后的状态、药物等。流行病学:住院病人中占10-30%,全麻外科手术后占50%。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有1-3天的前驱期(坐立不安、焦虑、注意力涣散、睡眠障碍等),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特点昼轻夜重)和感知觉障碍(视错觉、视幻觉)。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2.痴呆(dementia):又称慢性脑病综合征(chronic brain syndrome),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临床表现: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减退、智能减退)、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提高生活质量。

3.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 ),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ff’s syndrome),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病因:大脑损伤、酒精滥用等。

临床不限:近记忆障碍,学习新事物困难等。

4.其他:幻觉妄想、抑郁焦虑情绪。

(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分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2.阿尔茨海默病(阿尔采末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

定义: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有早发型(<65岁,即早老性痴呆)和晚发型(>65岁,即老年性痴呆)两种。

流行病学:AD占所有痴呆例数的50-70%,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多于男。

病因和发病机制:神经病理学-脑皮层弥散性萎缩、脑沟回增宽、脑室扩大。

组织病理学的显著特征:细胞外老年斑(SP)和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

神经化学:脑部Ach明显缺乏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降低。

分子遗传学:有痴呆家族史者其患病率为普通人群的3倍。

临床表现:认知功能障碍、非认知性精神症状、高级皮层功能受损。

分型:轻度、中度和重度。

起病隐匿,为持续性、进行性病程,一般经历8-10年。

预后:自愈-罕见,严重痴呆因褥疮、骨折、肺炎、营养不良等而导致死亡。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结合颅脑CT/MRI和心理学检查如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鉴别诊断:血管性痴呆。

(四)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分类: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伴发的精神障碍、结缔组织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内脏器官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2.诊断:有躯体疾病的依据,有证据显示精神障碍系躯体疾病导致,有功能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3.治疗:原则是病因和对症治疗并重,配合支持疗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1.常见器质性临床综合征的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鉴别。

4.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难点:

1.急性和慢性脑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和录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授法(结合提问、临床病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

(四)教具:

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

四、思考与练习

1.急、慢性脑病综合征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脑内有哪些特征性病理变化?

3.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4.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征有哪些?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掌握阿片类药物戒断反应的表现和治疗。掌握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了解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了解药物滥用的原因。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一)概述

1.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情况、危害。

2.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苯二氮卓类、酒精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大麻

致幻剂:麦角酸二乙酰胺、仙人掌毒素

阿片类:海洛因、吗啡、鸦片、度冷丁、美沙酮

挥发性的溶剂:丙酮、苯环已哌啶

烟草

(二)相关概念

1.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又叫成瘾物质(substances)、药物(drug),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2.毒品:指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我国主要指阿片类、可卡因、大麻、兴奋剂等药物。

3.依赖(dependence):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包括躯体依赖(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精神依赖)

4.滥用(abuse):“有害使用”-不良后果

5.耐受性(tolerance):指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其药效逐渐减低,如要取得与用药初期同等效力,必须增加药量。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三)药物滥用的原因

1.社会因素:可获得性、家庭因素、同伴的影响、文化背景

2.心理因素:个性问题、药物的心理强化作用、戒断症状的影响

3.生物学因素:脑内的“犒赏系统”与药物依赖、代谢速度、遗传学因素

(四)阿片类药物

1.定义: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

2.药理作用:镇痛、镇静作用;抑制呼吸中枢;抑制咳嗽中枢;兴奋呕吐中枢;缩瞳作用;抑制胃肠蠕动;致欣快作用;戒断反应

3.戒断症状:客观体征和主观症状

4.治疗:脱毒治疗:减轻戒断症状;

替代治疗:原则是只减不加,先快后慢,限时减完;美沙酮、2-3周

非替代治疗:辅助治疗,可乐宁

防止复吸:阿片类阻滞剂—纳洛酮、纳曲酮

社会心理治疗

(五)酒精

1.概述:酒精的代谢和药理作用

2.酒精性精神障碍:

急性酒中毒、复杂性醉酒、病理性醉酒

戒断反应:单纯的戒断反应、震颤谵妄、癫痫发作

记忆及智力障碍:柯萨可夫综合征、Wernick脑病、酒精性痴呆其他:酒精性幻觉症、妄想症、人格改变、

酒依赖:是由于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

3.治疗戒断症状:安定:首次足量,逐渐减量。

对症处理拮抗剂戒酒:戒酒硫

支持疗法:维生素B、C、营养

支持性心理治疗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

1.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

2.阿片类药物和酒精戒断反应的表现和处理。

(二)难点:

成瘾行为发生的机制(即生物、心理、社会原因)。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和录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授法(结合提问、临床病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

(四)教具:

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

四、思考与练习

1. 何谓精神活性物质?

2.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3. 阿片类物质成瘾如何治疗?

4.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如何处理?如何戒酒?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分型和诊断和治疗。熟悉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诊断、病程和预后。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一)描述性定义: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良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流行病学

终生患病率:成年人口为1%左右;

性别:女性多于男性,1.6:1;

年龄:男性15-25岁,女性稍晚;

社会经济背景: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自杀率:50%曾自杀未遂,10%死于自杀。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子宫内感染与产伤、神经发育病因假说、社会心理因素。

(四)临床表现: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与行为障碍。

(五)临床分型

1.偏执性(paranoid type)、紧张型(catatonic type)、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单纯型(simple type)、其它类型(未分化型、衰退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2.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英国学者T.Crow按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型。阳性症状: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如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行为紊乱等。阴性症状: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如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等。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

2.鉴别诊断: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七)病程和预后

1.病程:间歇性病程、进行性病程

2.预后:第一次发作有75%可以治愈,20%保持终生健康。

影响预后的因素:起病形式、阳性症状为主和阴性症状为主、家族史阳性和阴性、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生活事件的影响

(八)治疗

1.早期干预和急性期的治疗

药物治疗: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继续使用1个月左右

心理治疗:提高自知力,增强药物的依从性,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维持治疗

药物的维持:症状缓解后不少于两年,如果复发,时间更长或终生服药。

3.心理社会康复(工作、家庭、社区医疗)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和临床特征。

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难点:

1.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诊断。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和录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授法(结合提问、临床病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

(四)教具:

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

四、思考与练习

1.精神分裂症有哪些临床分型,每型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2.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应与哪些精神障碍相鉴别?

3.精神分裂症有哪些治疗手段?其预后真的十分悲观吗?

第八章心境障碍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境障碍的定义和临床特征。掌握抑郁和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预防。熟悉心境障碍的病程和预后。熟悉自杀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流行病学、自杀的预测和干预。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一)描述性定义: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神经生化改变、脑影像异常、脑电生理改变、社会心理因素等。

(三)临床表现

1.躁狂发作:“三高”、“三主征”,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其他症状。

分类:轻性躁狂、复发性躁狂、无精神病性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的躁狂症。

2.抑郁发作: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躯体症状等。

分类:轻性抑郁症、反复发作性抑郁症、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3.双相障碍(biplor disorder):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快速循环:过去的1年中至少有4次发作。

4.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程度比较轻,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和患者的人格特征(环性人格)有密切的关系。

5.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 disorder):“抑郁性神经症”。

(四)病程及预后

1.躁狂发作:病程平均3个月,缓解率70-80%

2.抑郁发作:病程平均6-8个月

3.双相障碍:病程6个月

急性发作后大多数可以缓解

反复多次发作后可能发展为慢性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继发性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居丧反应。

(六)治疗

1.躁狂发作的治疗:药物治疗:心境稳定剂(锂盐、抗惊厥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电休克治疗(ECT)

2.抑郁发作的治疗:药物治疗:总有效率60-80%,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MAOI(吗氯贝胺)、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肽普兰、氟伏沙明)。电休克治疗(ECT)

3.双相: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ECT

原则上只用心境稳定剂,抑郁发作严重时:小剂量抗抑郁药,防止转躁。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1.心境障碍的定义。

2.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3.心境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二)难点:

心境障碍的病因和抑郁症的鉴别诊断。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1、什么叫精神障碍?(P1)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传统上,精神障碍根据有无所谓的器质性因素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后者由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轻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 2、导致精神障碍的病因或危险因素有哪些?(P5) (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表观遗传、精神发育异常、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如何理解精神障碍的等级诊断观念?(P39) 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器质性的问题,才考虑功能性障碍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精神病性的,如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 第二层次:非精神病性的,如神经症性、癔症、没有重性精神病性特征 第三层次:人格障碍和心理应激因素 4、CCMD-3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哪四项? ①症状标准②严重标准③病程标准④排除标准 5、谵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P55)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病因: 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物质滥用、中毒、营养缺乏 临床表现: 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老年患者中持续数月者也并非罕见。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30天以上。谵妄的特征: ①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 ②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人物定向障碍。 ③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 ④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⑤感知障碍尤其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情绪紊乱非常突出,包括恐怖、焦虑、抑郁、愤怒或者欣快等。 6.AD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AD与VD的鉴别。(P60)

精神病学重点名解含英文、大题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知觉consciousness对事物总体属性的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遗忘的经验。一段时间的全部精力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积极是对部分精力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的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精力。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 又称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分和偏执性精神病 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的。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综合症 震颤谵妄T remor delirium 病人在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快出现的短暂意识障碍,同时有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常伴有发热大汗等。 痴呆dementia:较严重的持续性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真性痴呆genuine / T rue dementia指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和智能发育正常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导致严重智能障碍。 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 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的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维持时间较短。 木僵stupor病人意识清楚,出现言语动作行为的抑制。重者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躯体形式障碍。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使患者感觉痛苦。 恶性综合征Malignant syndrome :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少见的严重副作用。临床特征:持续性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常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情感淡漠indifference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思维散漫looseness。。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破裂splitting。。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思维被洞悉thought revealed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是,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大纲适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结合精神病学是临床 医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中西结合精神病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精神病学基本概念、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査和诊断、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和康复等。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精神疾病基础理论知识、举握精神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疾病的处理原则,通过理论、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基本上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后续课程有“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儿童精神病学”、“神志病学”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精神病学进展,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精神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原则,举握精神疾病症状学及接触检査精神障碍患考的技能,重点第握脑器质性椿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及儿童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西医诊断、中医辩证分型方法和屮西医结合治疗预防措施。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将来在综合医院、儿保、社区全科医学匸作中识别、筛査精神疾病的能力,并促进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概述:精神病学、梢神障碍、其他相关学科; 2. 脑与精神活动: 3.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4. 展望。 【目的要求】 1. 掌握脑的结构,脑的神经化学,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2. 熟悉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物学因素、中医的理论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 3. 了解精神障碍的定义与相关医学的联系及展望。 【难度与重点】 1. 教学重点:精神障碍的概念

关于修订我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意见

关于修订我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意见 各教学单位: 我校2009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已定稿,为顺利落实该培养方案,经研究决定,启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教学大纲是执行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选用或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做好此次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1、认真研究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体现高等教育改革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 3、力求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特殊专业要参照国家相关专业人才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和规范。 二、基本原则 1、符合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体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要以专业培养方案为蓝本,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

置。在实现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明确本课程各章节的内容和深度,既要保证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要贯彻“少、精、新”的原则。 2、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均需编写教学大纲,并与各专业所处的课程平台相统一。各类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应注意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公共课课程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要符合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专业课课程要体现专业特色,注重基本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处理好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关系,注意课程间的相互联系与衔接,既要防止遗漏,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思想性。课程教学大纲要力求反映科学研究的新成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转变“教”与“学”的地位和方式,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管理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编制要求 1、教学大纲需从总体上规定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名解 1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的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以认识纠正。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 (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采。 3原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 4继发性妄想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其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5妄想心境(妄想氛围) 指患者突然产生一种情绪,感到周围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与他有关,患者因此出现焦虑紧张、惶恐不安。属于原发性妄想(不是建立在感知觉障碍的基础上,也不是认识和领悟能力障碍,而是一种直接的、突然的、无中生有的、十分明显的、坚信不疑的妄想体验)的一种。常见于急性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及中毒性精神障碍。 6妄想知觉 是指患者对正常出现的知觉体验突然赋予妄想性意义,正常知觉与妄想性意义之间无法联系,且无法理解。属于原发性妄想 7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原因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损害、情绪影响、暗示、周围感觉器官病变、感觉剥夺。建康人有时也会出现。分为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和嗅幻觉,本体幻觉。 8真性幻觉 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了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患者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因而患者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9假性幻觉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 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不能理解,无法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解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虚构confabulation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为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错构paramnesia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edation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 痴呆dementia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注意attention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定向力orientation 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情感affection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绪emotion 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心境mood 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 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 意志volition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的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的反应能力。 自知力insight 又称领悟力或自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disorders 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谵妄delirium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痴呆dementia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自动症epileptic automatisms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浑浊状态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指具有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候群 滥用abuse 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耐受性tolerance 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 脱毒detoxification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 瓦解症候群disorganization symptoms包含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

精神病学历届测试试题

精神病学历届试题

————————————————————————————————作者:————————————————————————————————日期:

答案仅供参考 参照八年制第二版教科书 04级八年制精神病学 名解 1、心因性遗忘(psychogenic amnesia)P26 又名界限性遗忘(circumscribed amnesia),指同以往经历的某一特定时期/阶段有关的记忆丧失。通常这一阶段/时期发生的事件是不愉快的,或与强烈的恐惧、愤怒、羞辱情境有关,具有高度选择性。多见于分离性障碍。 2、钟情妄想(delusion of amor or sexuality)P20 患者认为自己被异性看中、所爱,因而眷恋、追逐对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被洞悉感(即思维播散,thought broadcasting)P20 患者觉得自己的思维即使不讲出来别人也会知道,好似新闻被广播,人人皆知。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4、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116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不认为是病态。患者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智能障碍。该组疾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较多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而部分患者经有效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5、自知力insight 指个体对自身精神状况和躯体状况的认识。 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百度) 问答 1、抑郁发作的临表(三低)P149 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典型病例具有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特点。 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 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被动、疏懒、兴趣减退、回避社交、“抑郁性木僵”,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4.认知功能障碍近事记忆下降,注意力障碍,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 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导致社会功能障碍。 5.躯体症状睡眠障碍(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入睡,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乏力、食欲减退、性欲减退。 6.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一)核心症状 1、抑郁心境(情绪低落) 愉快感丧失,抑郁、悲观、绝望、失去信心。无助感(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无用感、无价值。

莆田学院关于教学大纲编制的若干意见(修订)

莆田学院关于教学大纲编制的若干意见(修订) 莆院教[2009]131号 教学大纲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执行培养方案的基本教学文件。它既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选用、制订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和教学检查等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也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规范化的基本要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为规范教学大纲的编写及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 第一条? 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大纲须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整体要求出发,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时,分别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条把握好与有关课程(如前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编制教学大纲要先理顺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分工,避免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第三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大纲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注重学生素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条培养方案中开出的各门课程均需要编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学分、学时、实践学时等基本要素要与培养方案中的规定一致。 第五条不同学分、学时或者教学要求和内容不同的课程要单独编写教学大纲。 第六条独立和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应单独制订教学大纲。 第七条教学大纲由开课院、系(部)负责编写,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审核,分管教学副主任审定。跨院系开设的课程由专业所在系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后,开课院系负责编写并审定。 (二)、编制教学大纲的要求 第八条? 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说明、学时分配表、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纲要、实验和实践环节、课程教材和其他说明等。 第九条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参照《莆田学院实验教学实施细则》中相关要求制订。 第十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适用专业、设计学时、先修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设计内容及时间安排和考核标准等。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解

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预防和康复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illness):或称精神疾病,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Psychoses系:指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疾病自知力严重受损甚至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接触的一组情况。 4.精神症状:精神障碍通过精神活动异常表现出来,包括认知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等。这些不同类别障碍的特定而具体的临床表现,即为精神症状(symptoms of mental disorder)。 5.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6.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感知,但对其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7.妄想(delusion):是在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8.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基本正常,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9.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0.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指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特定的文化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 11.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 12.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以减轻体重,使得体重变化并不一定明显的一种进食障碍。 13.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psychogenic vomiting):指进食后出现自发地或故意诱发地反复呕吐,不影响下次进食的食欲。 14.失眠症(insomnia:是指睡眠启动和睡眠维持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情况。 15.神经症性障碍: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15.恐惧症(phobia):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的焦虑障碍。 16.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是以强迫症状——即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17.神经衰弱: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18.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却不能证实有相应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而又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有密切相关的精神疾病。 19.疑病症(hypochondriasis):是一种以担心或确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精神障碍,其关心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符。 20.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和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 21.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性障碍: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过去经历、目前环境或自我身份的认知。 癔症性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朦胧和昏睡状态多见自我意识障碍:包括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癔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 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障碍。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的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国内临床常用的三个分类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 DSM-Ⅳ: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7类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0类 DSM-Ⅳ系统精神障碍分类类别如下: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精神检查 面谈检查的目的: 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 2、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 3、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 4、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 5、向病人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1、开始:(1)不受干扰的环境:(2)落座:(3)自我介绍 2、深入:(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2)主导谈话:(3)非言语性交谈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11150401(第一临床医学院)、11160601(第二临床医学院)、11480017(附四院)、11490016(附属延安 医院)、11500018(附属甘美医院)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Ⅰ 英文名称:NeurologyⅠ 总学时:28学时(理论授课:22学时;见习课:6学时) 学分:1.5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实习考核(10%)、 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 期中考核(10%)。 《神经病学Ⅰ》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神经病学》教学必须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和我省的实际、系统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临床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通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以达到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能力。 《神经病学Ⅰ》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由于学科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已由内科分出成为独立学科,目前神经病学重点讲述神经系

统常见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此外,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免疫学等方面内容也与神经病学课程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但神经病学教材中仅简要加以叙述,更详细的知识由专业教材加以阐述。总学时数为28学时。理论授课:22学时,见习:6学时。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 1. 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 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及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 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神经病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 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及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 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第二章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二、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 三、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5.0学时。见习课3.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意识障碍,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眩晕,感觉障碍,瘫痪,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反射。 二、主要教学内容:

修订教学大纲、课表等的规定

关于制(修)订教学大纲的规定 教学大纲是落实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教师从事教学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为规范教学大纲的制(修)订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原则 1、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专业培养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培养计划的整体要求,教学大纲还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课程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基本要求。 2、每门课程均应选用或制定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3、新设置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定教学大纲,再确定教材或编写讲义,然后才能开课。 4、制定的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应根据学科发展的动向和实践经验、学时的变化等因素进行定期修订,不受某本教材或某一体例的限制。 二、教学大纲的内容 1、课程的教育目标。 2、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以及与专业能力的关系。 3、采用的教材和学生应读的参考书。 4、学时分配 5、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知识点、能力点及素质要求) 6、作业次数、作业类型及每次作业量。 7、课程中附设实验、实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单独设置的实验、实训课应单独制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8、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9、考核次数、方法及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10、必要的说明。 三、制定程序 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大纲由各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或教研室集体编写(或选用),经校长批准、教务科备案后实施。

学期授课计划的制订和审订制度 一、学期授课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必须在开课前一个月,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规定,参照教科书的内容,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认真制定,并交教务科存档。 二、学期授课计划原则上要按每一次课安排教学进程。 学期授课计划应符合:(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如专业特点、理论与实验实习的比例等。(2)知识更新原则,如适当增加新内容,删除、纠正陈旧观点。(3)考试和考查的有关规定。(4)积极克服困难的精神。(5)教学改革的要求,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等。 三、学期授课计划首先由任课教师制定,交教研室主任签字、教务科签字和主管校长审核后执行。同一门课程,同一个专业如有几位教师同时任教,应做到五个统一,即教学目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程统一,实验实习统一,布置作业统一,考试考查统一。要求一式数份,任课教师、教务科必须各存档一份,并向授课班级学生公布。 四、教务科和教研督导科对学期授课计划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按学期授课计划认真组织教学,若有一般性变动须在计划中记载,说明原由,有重大变动,要经教研室讨论通过,报教务科审批后方可执行。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DOC)精编版

1.精神疾病的概念是: A.受精神创伤后的情绪悲观 B.未达到个人目的的内心矛盾 C.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D.精神疾病实际上是思想病 E.以上都不对 2.意识模糊综合征最主要特征是: A意识清晰度降低 B.动作紊乱 C.兴奋激动 D.呓语 E.思维不连贯 3.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A.情感障碍 B.感知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志活动障碍 E.缺乏自知力 4.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意志薄弱、富于依赖性 B.情感变幻莫测 C.学习能力差 D.智力水平较同龄的人低 E.整日忙碌不停、伤人毁物 5.电休克治疗最适宜的疾病是: A.燥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抑郁症 D.癔症 E.强迫症 6.每次上街不能控制地数电线杆,自感痛苦,要求治疗,应属: A.恐怖症 B.强迫症 C.精神衰弱 D.抑郁症 E.癔症 7.症状性精神病治疗的根本方法是: A.病因治疗 B.中药治疗 C.小剂量镇静剂 D.促脑细胞代谢药物 E.支持疗法 8.抑郁症具有严重自伤倾向时,最好慎重应用: A.静脉注射氯丙嗪 B.肌肉注射氟啶醇 C.电抽搐 D.强刺人中,足三里 E.胰岛素昏迷 9.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早期记忆障碍主要为: A.错构或虚构 B.顺行性遗忘 C.逆行性遗忘 D.近事遗忘 E.远事遗忘 10.精神活动主要指: A.饮食、起居、待人接物 B.工作、生活、娱乐 C.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 D.思维、理想、情操 E.以上都不是 11.患者感到地球上各种客体都比原来小,是属于: A.幻觉 B.幻想 C.妄想 D.错觉 E.知觉综合障碍 12.反应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在于前者: A.精神因素明显 B.有焦虑症状 C.情绪抑郁 D.妄想不泛化 E.常急性起病 13.精神治疗为首选的疾病是; A.精神分裂症 B.药瘾 C.神经官能病 D.精神发育迟滞 E.更年期精神病 14.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妄想为: A.疑病妄想 B.被害妄想 C.原发性妄想 D.罪恶妄想 E.嫉妒妄想 15.自觉心慌心悸,多次内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仍认为自己患心脏病,应属: 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恐怖症 E.强迫症 16.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临床主要为: A.木僵 B.思维迟钝 C.思维破裂 D.意识障碍 E.情感淡漠 17.治疗抑郁症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少活动而引起合并感染 C.自责有自伤观念 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疑病 18.老年前期痴呆有代表性的疾病为: A.Wilson氏病 B.Alzheimer氏病 C.Parkinson氏综合症 D.肺脑综合症 E.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19.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分与学时:45学时(理论课30学时,见习课15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神经病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后以及预防的一门科学。 本大纲系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神经病学)并结合职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的,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之用。本学科的讲授内容,以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资料,系统地阐述神经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教学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神经系统精细而复杂,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结合神经解剖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纷杂的临床表现做出定性诊断及定性诊断。并应有整体观念,注意到患者的全身情况。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神经病学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熟悉各种常用的诊疗操作。 理论课讲授时数及分配总表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及临床各学科的关系,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三、学习神经病学的方法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二、熟悉神经系统解剖及损害时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三、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原则,了解与诊断有关的常用的辅助检查。【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8.5学时 【教学内容】 脑神经 1.详细讲解十二对脑神经的解剖及生理。

精品文档 (47)1994年 关于印发中小学语文等23个学科教学大纲调整意见的通知

(教基〔1994〕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 为执行国务院颁发的新工时制度,我委对现行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见教基[1994]14号文件),同时相应调整了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现将小学语文、数学、社会、自然、音乐、体育等学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学科,高中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大纲的调整意见印发给你们(见附件一、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这次印发的23个学科教学大纲的调整意见,列出了这些学科教学大纲调整的内容和说明,未列出的部分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大纲均不变动。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应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教师认真学习,正确认识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必要性,提高贯彻执行调整后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自觉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都要按照教学大纲调整意见的要求,指导并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要指导教研部门根据教学大纲调整意见的要求,对本地中小学使用的教材提出具体的调整办法。在教材尚未修订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应负责通知本地有关的教材编写单位或个人,根据教材使用的情况和调整后的教学大纲着手研究教材的修订工作。 1995年起,对送审的教材,将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进行审查。 四、各地在期末考试、中考和会考时,要依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进行命题,试题要分量适当,难易适度。 国家教委将按照教基[1994]14号文件精神,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修订有关学科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说明,并从1995年起,即以修订后的各科教学大纲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习、贯彻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本通知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国家教育委员会 2 经典模板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讲解

精神病学选择题 1.精神疾病的概念是: A.受精神创伤后的情绪悲观 B.未达到个人目的的内心矛盾 C.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D.精神疾病实际上是思想病 E.以上都不对 2.意识模糊综合征最主要特征是: A意识清晰度降低 B.动作紊乱 C.兴奋激动 D.呓语 E.思维不连贯 3.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A.情感障碍 B.感知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志活动障碍 E.缺乏自知力 4.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意志薄弱、富于依赖性 B.情感变幻莫测 C.学习能力差 D.智力水平较同龄的人低 E.整日忙碌不停、伤人毁物 5.电休克治疗最适宜的疾病是: A.燥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抑郁症 D.癔症 E.强迫症 6.每次上街不能控制地数电线杆,自感痛苦,要求治疗,应属: A.恐怖症 B.强迫症 C.精神衰弱 D.抑郁症 E.癔症 7.症状性精神病治疗的根本方法是: A.病因治疗 B.中药治疗 C.小剂量镇静剂 D.促脑细胞代谢药物 E.支持疗法 8.抑郁症具有严重自伤倾向时,最好慎重应用: A.静脉注射氯丙嗪 B.肌肉注射氟啶醇 C.电抽搐 D.强刺人中,足三里 E.胰岛素昏迷 9.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早期记忆障碍主要为: A.错构或虚构 B.顺行性遗忘 C.逆行性遗忘 D.近事遗忘 E.远事遗忘 10.精神活动主要指: A.饮食、起居、待人接物 B.工作、生活、娱乐 C.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 D.思维、理想、情操 E.以上都不是 11.患者感到地球上各种客体都比原来小,是属于: A.幻觉 B.幻想 C.妄想 D.错觉 E.知觉综合障碍 12.反应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在于前者: A.精神因素明显 B.有焦虑症状 C.情绪抑郁 D.妄想不泛化 E.常急性起病 13.精神治疗为首选的疾病是; A.精神分裂症 B.药瘾 C.神经官能病 D.精神发育迟滞 E.更年期精神病 14.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妄想为: A.疑病妄想 B.被害妄想 C.原发性妄想 D.罪恶妄想 E.嫉妒妄想 15.自觉心慌心悸,多次内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仍认为自己患心脏病,应属: 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恐怖症 E.强迫症 16.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临床主要为: A.木僵 B.思维迟钝 C.思维破裂 D.意识障碍 E.情感淡漠 17.治疗抑郁症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少活动而引起合并感染 C.自责有自伤观念 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疑病 18.老年前期痴呆有代表性的疾病为: A.Wilson氏病 B.Alzheimer氏病 C.Parkinson氏综合症 D.肺脑综合症 E.动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