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情报拍报标准

水文情报拍报标准

水文情报拍报标准
水文情报拍报标准

目次

目次 (127)

1 总则 (128)

2 编码的基本格式 (130)

3 编码的基本规则 (133)

4 降水量编码 (136)

5 蒸发量编码 (139)

6 河道水情编码 (140)

7 水库(湖泊)水情编码 (143)

8 闸坝水情编码 (145)

9 泵站水情编码 (147)

10 潮汐水情编码 (149)

11 沙情编码 (151)

12 冰情编码 (154)

13 土壤墒情编码 (158)

14 地下水情编码 (161)

15 特殊水情编码 (162)

16 水文预报编码 (163)

1 总则

1.1 目的

现行《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是1964年12月按照邮电部门传送电报要求编制的水情电报代码格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水情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已经不能满足水文情报预报业务发展的需要。

为了推动水情工作的技术进步,统一技术标准,加强科学管理,更加适应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提供及时、全面的水文情报、预报服务,在认真总结执行《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的实践经验和吸取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按照1989年4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03年3月实施的《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和2000年6月实施的《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编写的主要原则是:内容上包括水文情报预报业务涉及到的所有业务内容(水质除外);保留《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中行之有效的水情报送规定,兼顾水情编码习惯,强调科学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可操作性,以适应水情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1.2 适用范围

1.2.1 本标准作为行业标准,在水利系统执行。但由于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是全社会性的工作,故其他部门在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水文部门传输水情信息时,也必须执行本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本标准中的水工程包括了水利水电、防洪工程、取引水工程、河道整治、航运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各种与水有关的工程。

1.2.2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正逐步成为水情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每个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内部的水情信息传输有其本身的通信协议和标准,所以,本标准对其系统内部的数据传输不做强制性规定,可参照执行本标准。但是当其向系统外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水文部门传输水情信息时,必须执行本标准。

1.3 基本规定

1.3.1 现行《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采用5位密码的方式对水情信息进行编码,易产生二义性。为适应水文业务工作的需要,解决原办法中的问题,本标准采用标识符表示水文要素。

确定本标准中的各类标识符时,总体上遵循了以下原则:①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②参照有关国际惯例;③尊重国内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中的使用习惯;④互不冲突。

1.3.6 本标准虽然规定的是关于水情信息编码的技术要求,但是,有关水情信息的报送标准、时段要求等管理方面的内容,与水情信息编码的报送关系密切,而且非常重要,故本标准以附录形式对报送水情信息工作的要求做了规定。

1.3.7 本标准中的水文要素是指所有描述某一观测点在某一时间内水文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水文因子,如降水量、水位、流量、水温、输沙量等等。

1.4 引用标准

本标准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在原《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的基础上编写的,同时参考了美国的《水文气象交换格式标准》。但由于原《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标准,参考的美国《水文气象交换格式标准》不是其标准原版,所以在引用标准中均没有列出。

2 编码的基本格式

2.1 一般规定

2.1.1 这里给出的格式是水情信息编码的一种最基本的组成方式,缺一不可。

2.1.2 为了便于编码、译码程序自动编报和译码,在一份信息前,必须有编码格式标识符。由编报格式码A 、B 、C 与10种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组合,分别构成A 、B 、C 三种编报格式码的不同类别水情信息的编码格式标识符,见表2.1.2。为了测站人员使用方便,将其中常用的A 格式码的“A ”规定为可缺省。

表2.1.2 编码格式标识符 编报格式码 序号 水情信息编码类别 编码

分类码 A B C

1 降水类 P [A]P BP CP

2 河道类 H [A]H BH CH

3 水库(湖泊)类 K [A]K BK CK

4 闸坝类 Z [A]Z BZ CZ

5 泵站类 D [A]D BD CD

6 潮位类 T [A]T BT CT

7 土壤墒情类 M [A]M BM CM

8 地下水类 G [A]G BG CG

9 特殊水情类 Y [A]Y BY CY

10

水文预报类 F [A]F BF CF 注:[ ]表示可缺省

2.1.3 水情信息编码的三种格式,各有不同的用途。

——A 格式主要用于编报单个水文测站观测的多种水情信息,是水情信息编码的最基本的格式。如果需要用A 格式编报多个站的水情信息,则可用站码引导符“ST ”引导其他的站。一般的测站均建议采用此格式。

——B 格式主要是为中心水文站和水情分中心等转发水情信息的单位而设计的。这些单位往往需要批量转发信息。为了使用方便,减少差错,标准中要求用B 格式传输的是同一类测站的水情信息。

——C 格式是为了传输水文时间序列信息而设计的,用于传输单个测站以均匀时段观测的一个或多个水文要素的一组水情信息。

2.1.4 用“R ”表示修正码。根据条文规定,修正编码只有A 格式一种形式,在A 格式编码标识符前加符号“R ”,即分别构成不同类别水情信息的修正编码格式标识符,见表2.1.4。如果没有修正码“R ”,数据库中的错误数据将得不到修正。

表2.1.4 修正编码格式标识符

序号水情信息编码类别编码分类码修正编码格式码

1 雨量类P R[A]P

2 河道类H R[A]H

3 水库(湖泊)类K R[A]K

4 闸坝类Z R[A]Z

5 泵站类 D R[A]D

6 潮汐类T R[A]T

7 墒情类M R[A]M

8 地下水类G R[A]G

9 水文预报类 F R[A]F

10 特殊水情类Y R[A]Y

2.2 A格式

2.2.1~2.2.3 A格式编码的基本思路和原《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要素的标识符和数据必须成对编列,标识符编列在前,数据(值)紧列其后。

2.2.4 过去,在同一编码中编报不同观测时间的水情信息时,观测时间与前面的编码没有特别的标识符,容易造成二义性。为计算机识别方便,在本标准中,特别规定了由时间引导标识符“TT”引导后续各观测时间码。

2.2.5 在过去的编码办法中,由“99099”引导多个站的水情信息。在本标准中,原则上定义了A格式编码用于编报一个水情站的信息。实际上,在一份A格式水情信息编码中,可以通过站码引导符“ST”引导编列多个水情站的信息,这时,引导符“ST”相当于原编码办法“99099”的作用。在引导符“ST”后的信息内容,应该符合A格式的基本型式,包括水情站码、观测时间码、要素标识符和数据等5部分。

另外,考虑我国水情分中心和中心水文站所管辖的水情报汛站一般不超过20个,故规定在一份编码中最多可以编列20个水情站的水情信息。

2.3 B格式

2.3.1 当中心水文站或水情分中心需要报送多个同类型测站的水情信息时,建议使用B格式。当用B格式编报不同测站类型的水情信息时,在不同的要素标识符下会出现很多的数据空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本标准规定,原则上B格式只用于编报同一测站类型的水情信息,但同时又规定了降水和蒸发站的信息可以同其他站类的信息一同编列,此时的编码格式标识符采用河道、水库和闸坝等其他类别的编码格式标识符。

2.3.3~2.3.4 B格式编码的形式类似于一个表格。编码标识组相当于表的标题行,其

内容包括编码格式标识符、观测时间和各要素的标识符。数据组相当于表中的内容,包括水情站码以及该站需要编报的数据。数据的编列次序必须与编码标识组中定义的要素标识符的次序一一对应,如果某一标识符没有对应的数据时,必须在对应的位置标明字符“M”或“N”。否则,表格错行会引起错误。每一个水情站码前均由站码引导符“ST”引导。

2.4 C格式

2.4.1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需要补报过去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等时段数据。如果按照常规方法编报,编码会很长。为了简化这一类编码,专门设计了C格式。当需要报送系列较长的水情数据时,宜采用C格式。C格式分为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测时间码、时间步长码、要素标识符组、数据组和结束符“NN”7个部分。一般只用于编报一个站的等时段的水文数据。

2.4.2~2.4.5 观测时间码必须定义第一组数据的观测时间,时间步长码表示观测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长。同一时间观测的数据应该按照要素标识组定义的次序编列完毕后,再编列下一个观测时间的数据。以后各组数据的观测时间即为前一组数据的观测时间加上时间间隔码表示的时间间隔。如果某一时间的某个或多个数据值未能获得时,必须在相应位置上标明字符“M”。如果需要编列另外一个时间间隔的时间序列,或者时间间隔长发生变化时,则需要另编C格式的编码。

3 编码的基本规则

3.1 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

3.1.1~3.1.2 按照《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规定,“水情信息”的概念已扩展到包括水质在内的全部水文要素。在本标准中,“水情信息”专指为防汛、抗旱等特定任务需要的信息,所以,本标准中的水情信息分为降水、蒸发、河道水情、水库(湖泊)水情、闸坝水情、泵站水情、潮汐水情、沙情、冰情、土壤墒情、地下水情、特殊水情和水文预报等13类,不包括水质信息。

本标准中,水情信息编码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测站观测和编报内容而确定的。水文预报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虽然每种信息类别都有预报,但为了引起重视,故将其单分一类。特殊水情不是测站的常规观测项目,一般只有在灾害性水情发生时才需要编报,为了区别于其他一般水情,也单分一类。

同时规定,水文预报类和特殊水情类编码必须单独编报。

每一类水情信息编码可以编列不同种类的水情信息。为了便于计算机的自动编码和解码,也为了便于人工识别,减少编码中差错,凡一个水情站需要编报多种水情信息时,原则上应按标准条文中表3.1.1中编定的顺序依次编列。有关联的水情信息,如降雨和天气状况、水位和水势、流量和测法、各组闸门的启闭情况等,应连续编列。

3.2 水情站码

水情站码(又称站号)采用国家统一的编码体系。目前,全国报汛采用的是五位码,已出现站码不够用的现象。在全国新的测站编码体系没有实施之前,编报水情信息仍沿用五位码;全国新的测站编码体系实施之后,则采用全国统一的新测站编码,即八位站码。当一个水情站有几个观测断面时,每一个断面均应有一个唯一的水情站码。

3.3 观测时间码

本标准中的观测时间码,不论是观测时间,还是预报时间,均由月、日、时、分四部分构成,以24小时法计,每部分为2位数字,共8位。旬月特征值的出现时

间由对应的旬月结束日的次日(即11日、21日、1日)08时00分表示。

同一观测时间的不同水情信息,除极值信息外,一般只列一组观测时间码。

3.4 时间步长码

时间步长码是专为C格式编码设计的,它表示了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长。时间步长可以是月、日、小时、分钟,由标识符“DR”和表示月、日、小时、分钟的代码M、D、H、N,以及相应的时间长(nn)表示,即DRMnn表示时段长以月计,时间间隔为nn月(nn的取值范围见表3.4.2。下同),DRDnn表示时段长以日计,DRHnn表示时段长以小时计,DRNnn表示时段长以分钟计。一条C格式编码中,只能有一个时间步长码。

3.5 要素标识符

3.5.1 这里的“要素”是可以定量表示的水文观测(或计算)项目,如降水量、水位、流量、蓄水量等。每一个水文要素都有而且仅有一个代码。定性的描述项目,如“天气状况”、“水势状态”、“测法”等,虽然属于编码中的要素,但不可以定量表示,所以,这里规定的要素标识符的构成规则不适用这些定性的描述项目。

要素标识符的构成格式为:主代码[副代码][时段码][属性码]。按此规则,水文要素代码最短的只有1位字符,最长的可达6位字符(特殊规定除外)。

3.5.2 为了便于构成水文要素代码,依据《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以及水情工作中的使用习惯,将编码中涉及到的水文要素一共分为16大类,并用不同的代码进行标识。水文要素主代码表示水文要素的类型,以标识水情信息所属的类别。主代码是不能缺省的。

3.5.3 闸坝、水库等信息编码中常常需要编写多个同一类型的水文要素,如闸上水位、闸下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等。设计副代码,就是为了对主代码进行补充说明。副代码是可以缺省的,视水文要素而定。

由于需要补充说明的主代码可能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在条文中,仅对日常工作常用到的副代码做了规定,其他的在各章中规定。

3.5.4 过去,由于观测、通信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每个水情测站的报汛时段长都是固定的,南方一般采用6小时,北方一般采用2小时。但是,随着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不断普及,通信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防汛抗旱对水情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每个测站的报汛时段长将不是固定的,在降雨方面尤为突出,如果需要就会改变报汛的时段长。

为了在编码中表达报汛时段长的概念,设计了时段码。时段码是构成水文要素代码的一个部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编列。在水文要素代码中,它赋予了该代码所包含的时段概念。如果该水文要素代码表示的是流量、水位等值,则设定该水文要素是这个时段的平均值;如果该水文要素代码表示的是降雨、蒸发等值,则设定该水文要素为这个时段的累计量。

年、月、旬、日的时段码分别由字符Y、M、X、D表示。为了直观、方便、易记,对24小时以内的时段长用相应的小时数表示,如P6、P2、P12分别表示6小时、2小时和12小时的降水量, QX 、QM分别表示旬、月平均流量。1小时以内的时段码用“N”加相应的分钟数表示,分钟的取值范围为01~59。如5分钟降雨,即为PN05;15分钟降雨,即为PN15。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未来水文遥测系统的数据报讯而设计的。

对于水文要素的瞬时值,可缺省时段码。

3.5.5 水文要素代码的第四位为属性码,是为了表示水文特征属性而设计的,如最高(或低)、最(或极)大(或小)值等。如果某一水文要素属于特征数据,其代码中就必须含有属性码。否则,属性码可以缺省。

3.5.6 在编写水情信息编码时,水文数据之前必须要编列水文要素代码,二者缺一不可。否则为错码。

3.6 数据(值)编码

3.6.1 为了方便人工和计算机的识别,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在本编码中,数据(值)均采用实际观测数据或计算值。数据值可以带小数点。如某站水位为1235.46m,则水位数据应直接编码为“1235.46”;如某站流量为13600m3/s,则流量数据应直接编码为“13600”。基面以下的水位值或零度以下的温度值用负值表示,如某潮位站的水位为基面下0.52m,则水位数据应直接编码为“-0.52”。

3.6.4 由于测验或计算方面的原因,如果对数据(值)的精度或准确性有怀疑,应在数据(值)上加括号“()”。如某站实测的流量为6180 m3/s,当时流速大,忽略了测点流速的偏角改正,计算完毕后,认为精度有问题,则流量的编码应为“(6180)”。

4 降水量编码

4.1 一般规定

4.1.1 本条说明了降水类编码中可以编报的信息和编列次序。

4.1.3 降雪和降雹作为特殊的降水方式,可能会造成一些灾害,同时会对测站的降水量有一定的贡献,因此要求所有编报降水量的水情站,均应编报降雪及降雹信息。而是否编报暴雨加报信息,则考虑到各地的暴雨特性不同,报汛时段长也不尽相同,部分测站由于报汛时段较短,不加报暴雨,也可掌握降水情况,并能满足洪水预报需要;而某些测站的报汛时段较长,仅编报时段降水,可能对及时掌握降水情况有影响,这时,可以安排这些测站对暴雨进行加报。

为尽量减轻水情站的工作量,同时又能及时了解降水情况,因此是否安排测站加报暴雨,由各水情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1.4 目前在水情报汛工作中,将报汛时段按6级进行划分,在能够满足水文情报预报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控制了报量,相对减小了测站的工作强度,因此在本标准中,仍沿用6级划分,分时段报汛。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单位,可根据需要划分报汛时段,并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编定水文要素代码进行报汛。

4.1.6 在洪水期间,报汛站是否有后续降雨,可能对洪水预报的精度有影响,也对防汛工作安排及采取的防汛措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编报时段降水量及日降水量时,一定要编报当时的天气状况。而对于旬、月降水量,由于其本身为计算值,因此编报时,就不需编报天气状况。

4.1.7 日降水编码的观测时间应编为次日8时。在采用C格式编报系列日降水值时也应该执行此规定。

4.1.8 为便于掌握水情站的实时降水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也为了水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工作的需要,水情站的日降水量一般要求有雨即报。对于旬、月降水量,规定其为零时,也必须列报,便于开展统计工作。

4.1.9 考虑到我国目前大部分的降雨仍为人工观测,很难规定观测人员在非整点的某时刻进行降雨观测,故暴雨加报以整点小时数编报。

降雨历时为观测时段内的实际降雨时间。如某站规定1小时内降雨10毫米则进行暴雨加报,某日该站9时至10时降雨24毫米,实际降雨历时为45分钟,则该站10时需要编报暴雨加报信息,其中降雨历时为45分钟。

4.1.10~4.1.11 雪水当量换算及雹粒直径的量测方法应执行有关测量规范。

4.2 标识符

4.2.1 本条表4.2.1中给出了各类站编报降水信息时所采用的编码要素及标识符。其中A格式的各类编码格式标识符可省去字符“A”。实际上,当非降雨水情站编报降水信息时,也可以采用降水类的编码格式标识符。

4.2.2 表4.2.1中给出了常用的降水要素标识符。对于表中未给出的,可根据本标准的有关标识符的构成原则,参考本表的标识符构成规律编制。但在使用本标准4.2.1条规定之外的标识符,应报国家水文主管部门批准,并通知有关接收单位。

由于在《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中,各站的时段雨量的报汛时段长是不编码的,造成有关的水情接收单位不了解水情站降水的时段长,不知道时段降水量是在多长时间内发生的,也影响了降水强度的计算,因此本标准直接将时段长编入时段降水量标识符,便于各收报机关掌握。如P6表示观测降水量的时段长为6小时,P6 2.5表示6小时时段内的降水量为2.5mm。

对于本标准中没有规定的时段降水量,当时段长为小时数时,其标识符可用“P”+时段长(小时数)方法编制,以解决部分收报机关的特殊需要。如8小时降雨量的标识符为P8。

对于小于1小时的时段长降雨量,按本标准3.5节的规定,要素标识符为“PN+分钟数”,分钟的取值范围为01~59。如5分钟降雨量的标识符为PN05,30分钟降雨量的标识符为PN30。

4.2.3 在降水量观测值中,出现整数的情况较多,为使编码尽量简单,本标准规定当降水量的观测数值为整数时可直接用整数表示,不带小数;当观测值有小数时,最多保留1位小数。

4.2.4 降水历时用来说明降水的实际历时。主要用于时段降水量及暴雨加报中,便于掌握水情站的降水真实情况。历时计至分钟,表示方法为“小时.分钟”。

4.2.6 目估的一般雹粒直径是指雹粒大小的平均情况,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雹粒直径。

4.2.10 由于《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中规定雨、阴、晴分别用7、8、9表示,为了应用方便,在不影响新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尽量沿用原来的习惯用法,故本次在说明降水量天气状况时仍用7、8、9表示雨、阴、晴。

由于降雪及雨夹雪也是较为常见的天气情况,故本标准中也将这两种天气状况赋予代码,分别由5、6表示。

4.3 编码格式

在编报降水信息各要素时,除应关联编码的各要素,一般对编列位置无严格要求,但为便于人工阅读,也便于计算机的自动编码与处理,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排列次序,一般应采用该顺序编报。

除暴雨外的各降水信息编报均可采用A、B、C三种格式编报:

1 A格式适合于单个雨量站编报降水量的信息,是常用的降水量编码格式;

2 B格式适用于水情分中心编报多个雨量站同一时间的降水量信息;

3 C格式只适用于编报单个雨量站等时间间隔的降水量信息,这种情况多用于一天中,前几个时段的降水量均不到起报标准,但后一个时段降水量达到起报标准,需补报前几个时段降水量信息的情况。

由于暴雨加报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降水信息,因此不应采用C格式编报,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A格式(单站)或B格式(多站同一观测时间)编报。

4.4 编码示例

4.4.2 由于该站18日8时不仅要编报前两个等时段的时段降水量,还要编报日降水量,因此不宜采用C格式进行编码。

4.4.3 由于该站的起报标准为10mm,各时段降水量均未达到起报标准,因此各时段降水量均不编报,16日8时编报日降水量时,应将各时段降水量同时编报。

5 蒸发量编码

5.1 一般规定

5.1.2 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编报蒸发信息的各水情站,其日蒸发量必须编报。旬、月、年蒸发量为统计值,是否需要编报,由主管机关自行规定。

5.1.3 日蒸发编码的观测时间应编为次日8时。在采用C格式编报系列日蒸发量时也应该执行此规定。

5.1.5 一般情况下,水情站的蒸发器(皿)型号是不变的,因此编报时不必每次都编列,考虑到信息接收单位的需求,水情站每月编列一次即可。但若水情站的蒸发器(皿)更换时,应及时编列。

5.2 标识符

5.2.4 目前常用的蒸发器(皿)有E601、Φ20、Φ80三种。“其他”是针对未来科技发展,可能采用的新的蒸发量观测仪器设备。

5.3 编码格式

5.3.6 在C格式蒸发编码中,一般可不编列蒸发器(皿)型号代码。

6 河道水情编码

6.1 一般规定

6.1.1 本条规定了在河道类水情信息编码中,降水、蒸发、河道水情、沙情和冰情等5类信息的编列顺序。

6.1.2 本条对河道水情的编码进行了规定。

6.1.3 水位的涨落趋势,对防汛工作十分重要,所以编报水位数据时,必须同时编报水势。当采用C格式报送系列数据时,由于水情信息的实时性已不是很强,所以水势、测法等信息可不列报。

6.1.4 本条的水位指零点基面以上的水面高程。有些河道站为了比测等目的,一般设有几组水尺。本条规定,报汛的水位采用基本水尺的水位。

6.1.5 要求编报流量的水情站,往往在洪水预报或水量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要求这样的水情站在每次编报水位时,一定要列报相应流量。对某些流域上游的山谷性河道控制站,没有什么防洪任务,水位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意义不大时,可不列报,但流量对下游的防洪和预报意义很大,所以一定要列报。

6.1.6 实测流量的相应水位在修正水位~流量曲线时必不可少,所以要求报送实测流量时,应同时列报其相应水位。

6.1.7 在断面及流速组中,一般只需要列报实测断面面积和流速,断面面积和流速的测法可根据需要列报,不做强制性规定。

6.1.8 当日8时编报前日平均值信息,其编码的观测时间码应编列为当日8时。在采用C格式编报系列日平均值时也应该执行此规定。

6.1.9 编报特征值时,极值的发生时间对了解水文特性有较大作用,因此极值的发生时间应与极值一并列报。极值的出现时间与极值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每个极值均应编报其对应的发生时间。在一个旬或月内,水文要素的极值出现不止一次时,定义首次出现的时间为极值发生时间。

6.1.10 河道的水流特征只有当其发生时才需要编列。在流量组中,流量为必编项目。

6.1.12 当河水干涸时,水情站只需列报一次干涸特征,因为干涸之后,再编报水情,对掌握水文情势已无较大作用,因此可不再编报水情。但若该站再次来水时,水文情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应按正常任务要求进行编报。

6.2 标识符

6.2.1 河道水情编码采用河道类编码格式标识符,即AH、BH、CH、RH。

6.2.2 本条规定了河道水情中常规水文要素的代码。对日以内的水位和流量平均值、极值,按照本标准3.5规定的水文要素代码的构成法则,时段码应直接用表示小时数的数字,并与水位、流量的主代码构成不同水文要素代码。如6小时平均流量、平均水位的代码分别为Q6和Z6。

6.2.3 水位以米为单位,记至厘米,即小数点后保留2位,如“25.53”即表示水位为25.53m。无小数位的,可只列报整数位。如水位326.00米,可编列为“Z 326”。

基面高程以下的水位用带负号“-”的数据表示,如某站水位在基面下0.65m,则表示为“Z -0.65”。

6.2.4 河道水势和水位是一对关联的信息,河道水势一般编列于水位数据的编码之后,中间不编列其他要素。如某站某观测时间的水位为16

7.98m,水势为涨,则编码应为:Z 167.98 ZS 5。

6.2.5 河道水流特征的编码一般应编列在流量信息之后。

6.2.6 大于1.0m3/s的流量,取3位有效数字,如某站实测流量为12.58m3/s,则编码为:Q 12.6;小于1.0m3/s的流量,取2位有效数字,但小数不超过3位,如某站实测流量为0.0134m3/s,则编码为:Q 0.013。

6.2.7 流量测法和流量数据是一对关联的信息,所以流量测法的编码应紧列在流量数据的编码之后。为了简化编码,本标准规定当流量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查得时,可以不列报流量测法,如某站水位流量关系线查得的流量为16700m3/s,则编码为:“Q 16700 QC 1”或“Q 16700”。但其他情况均应列报。

目前测站的大多数流量信息是根据本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查得,为缩短编码长度,因此当流量是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查得时,可以不再编列流量测法编码。

6.2.8 测流断面面积可以保留2位小数。当小数点后均为0时,可以只编列整数。

6.2.9 断面面积测法和断面面积是一对关联的信息,断面面积的测法应紧随断面面积信息之后编列。

6.2.10 为了解测站的实测断面的有关信息,要求编报实测流量的测站,在编报实测流量时,需要编报断面流速信息。对于断面流速信息,只要求测站编报断面平均流速及断面最大流速信息即可。

6.2.11 流速测法和流速是一对关联的信息,流速测法应紧随流速信息之后编列。6.2.12 旬末或月末补报旬(或月)水位、流量极值时,可与旬月降水量和旬月平均值等其他特征值一同编报,但其发生时间,不能由旬月结束日次日8时表示,必须

由时间引导标识符“TM”引导,单独编列在相应的旬月极值信息之后,不得缺省。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单独编报极值信息时,以编发极值信息时间作为观测时间码,然后以“TM”引导相应信息,即:

……

6.3 编码格式

6.3.1~6.3.5 为了便于人工识别和计算机的自动编码和解码,本节规定了河道水情各个项目的编列次序。编报时,当某些项目不需要报送时,可以缺省。

6.3.6~6.3.8 在河道水情的三种编码格式中,水位和流量有许多要素,如瞬时值、平均值和极值等,在一般型式中不便一一列出,故用“水位标识符”和“流量标识符”分别统称各自的所有要素。在实际编码时,要根据编报要素确定具体的要素代码。另外,三种基本型式均以一个水情站的编报内容来表达,当需要编报多个水情站的信息时,应按照编码的基本格式的规定执行。

6.3.9 规定旬、月水文特征值的基本编列顺序,也是为了便于人工识别和计算机的自动编码和解码,尽量减少错误。图中所列项目是以每月1日需要编报的水文特征值内容为对象而编列的。每月11日、21日编报时,所有月特征值信息均不需要编列。

6.4 编码示例

6.4.1 本编码示例及以下各编码示例中的QS 1 均可省略。

6.4.14 本编码示例采用A格式修正报文和完整编码格式标识符。实际应用中,A格式标识符“A”可以省略,编报时可仅用“RH”。

6.4.15 本编码示例也可采用A格式编报,但每站需要单独编报。

6.4.16 通过本编码示例可以看出,编报单站均匀时段的水文要素时,宜采用C格式编报。

6.4.17 本编码示例也可采用A格式编报。

7 水库(湖泊)水情编码

7.1 一般规定

7.1.1 水库信息编码编报的信息依次为降水、蒸发、水库水情和冰情。降水、蒸发、冰情信息类的编码办法分别按本标准第4章“降水量编码”、第5章“蒸发编码”、第12章“冰情编码”的规定执行。

水库出(入)库的沙情包括含沙量、径流总量等信息,比较复杂,不宜列入水库站编报内容,需要另外设置站号,并按本标准第11章“沙情编码”的规定编报。

7.1.2 库下水位只有在水库出库主要控制断面唯一时,才能编报。如果水库出库不止一个主要控制断面,那么编报库下水位就容易引起混淆。

当水库总出库流量由出库总控制断面测得时,无论是查线或是实测,均应编报测法,其它情况不报测法。

7.1.4 当用库容曲线反推法编报入库流量时,一般情况下,如果库水位在防洪限制水位或溢洪道底高以下时,可以只编报前24小时(8时至8时)的均值;如果库水位达到防洪限制水位或超过溢洪道底高时,应按主管机关规定的水位报送段次,列报时段平均入库流量和时段长。

7.1.12 通行船只的船闸,短时间开闸过船,启闭频繁,可只作定时报送,不逐次报送。但若被用来应急过流,则应按照主管机关的规定编报。

7.1.14 水库除入库流量与出流设备运行情况外,其它项目特征值的编码办法与“河道水情”等信息类型中的项目类似,可以参照相关规定执行。入库流量的极值应列报时段长;出流设备运行情况特征值的编报内容为:溢洪道指示标志、设备编号、流量的特征值及相应的闸门开启孔数与开启高度。

7.2 标识符

7.2.4 一般而言,百亿及以上,可以精确至亿;百亿以下,十亿及以上,可以精确至千万;依此类推,百万及以下精确至万。

7.2.5 有些输水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属性,应以主要功能确定其类别。如泄洪排沙洞,如功能以泄洪为主,则设备类别应定为2;如以排沙为主,则设备类别应定为6。7.2.6 888表示闸门提出水面,但未全开,当闸门在水面以上调整时,可不编报。

如果主管机关规定应报闸门开启的真实高度,则不用888,而用真实高度,在这种情况下,闸门一有变动,就应编报。

8 闸坝水情编码

8.1 一般规定

8.1.1 本条规定了在闸坝类水情信息编码中,降水、蒸发、水情、沙情和冰情等5类信息的编列次序。

8.1.3 闸上水位、闸门开启孔数和开启高度、过闸流量是闸坝水情的必报项目。过闸流量是总的过闸流量和各闸门组过闸流量的总称。

8.1.4 为便于数据的入库和查询,特此规定。

8.1.5 闸下水位信息随闸上信息一起编码时,可将闸下水位信息直接编列在闸上水位信息之后。

8.1.6 闸门(组)编号和闸门(组)流量是否编报,由主管机关确定。

8.1.8 分上下两层或蝴蝶阀闸等其他特殊型式的闸门,过去也没有规定,但考虑到今后可能会出现,故单独说明。

8.1.9 相应时间是指实测流量所对应的时间。

8.1.10 如闸门变动频繁,也可按主管机关规定执行。

8.2 标识符

8.2.3 分组编报闸门启闭情况时,必须将同一闸门组的信息编完后才能编下一个闸门组信息。

8.2.4 当闸下水位与闸上信息同时列报时,闸下水位信息用ZB标识。如闸下水位以河道站形式编报则应用水位标识符Z标识。

8.2.5 888表示闸门提出水面,但未全开。在这种情况下,闸门在水面以上调整时,可不编报。如主管机关规定应报闸门开启的真实高度,则不用888,而用真实高度。在这种情况下,闸门一有变动,就应编报。

8.3 编码格式

8.3.1 本条规定了闸坝水情编码的一般顺序。由于有的水闸运行情况复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编列次序,但各组闸门的相关信息必须编列的一起。

8.3.4 闸坝水情编码也可采用B格式。

8.4 编码示例

8.4.8~8.4.18 过闸流量的测法一般为查线,在编码中可以不编列。

8.4.22 如没有闸门编号,则必须将所有闸门组的信息均作为更正信息编列。

【参加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之随想】 水文数据整编

【参加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之随想】水文数据整编 参加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之随想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而日子就像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不知不觉中,一年的汛期又来临了。有人说,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2013年1月,我有幸到分局参加了2012年水文资料整编、审查及复审工作。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我收获颇丰和感触最多的一段时光。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是水文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是对基层测站水文测验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评价。在近4个月的日子里,我不仅第一次完整地接触到了水文整编工作流程,更欣喜的是,能够认识到全分局优秀的整编技术能手,他们拥有扎实的水文理论知识与整编工作经验,让我敬佩,而更让我留下深刻印记的是他们那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记得参加整编工作的第一天,我来到四楼水文监测科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繁杂忙碌的工作画面,同事们都在认真校对数据资料,分析检查和审核各种图表,有条不紊地在整理手上的资料,有水位、流量、泥沙、蒸发、降水量等等。面对这堆成小山的一叠叠资料,他们显得从容而淡定。接下来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胸有成竹,若不是有多年的整编经验又怎能这般沉着与镇定。水文资料整编是一件细活,既要细心,还要有耐心,一个数字、一个小数点都不能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资料整编还是一项繁琐的事情,数字、表格、曲线混在一起,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才能做好。还要有科学的整编方法,并且合理地安排工作程序。使用科学的整编方法,合理的工作程序,力求成果正确、可靠,避免引起返工。尤其是在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分析、检查时,要求非常严格,对线上每个流量点子逐个认真检查,细致审核曲线的合理性。在整编过程中,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探明水文因素的变化规律,才能做好整编工作。对于我这个初学者,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对我都是关怀备至,时常给我鼓励和帮助。水文监测科段科长对我们热情周到,细致入微地安排布置整编工作任务,对我们所提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都及时给予解决和帮助。科里每一位同事都给予了最亲切的笑容与最真诚的指导,使我了解和掌握了许多在测站学不到的整编知识。大家在严谨的工作态度之外,更是有着一副热心肠,每天吃中午饭时,他们都会约我一起去食堂,休息之余还邀约我一起逛街,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在这里我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4月底,整编工作圆满结束了。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一起审查资料,讨论规范,一起交流,一起谈心。在这里,我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资料整理、分析、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不常见的整编方法,让我对水文工作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和领悟,也对水文工作有了很多新的理解。当看到那装订好的厚厚的资料,那一页页一本本一叠叠的成果时,无不浓缩了水文人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雪严寒酷暑收集原始资料的艰辛,无不见证着水文人默默坚守江边河畔看护河流预报水情的质朴生活。一代代水文人传承下来的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更体现了水文人的一种视成果质量为生命般珍贵、对资料高度负责以及对社会强烈负责任的高贵品格。回顾这几个月的整编工作,我有一点点的进步,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以人为镜,照见我的不足和缺点。从同事们认真严谨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水文人那种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要做一名合格的水文技术质量的把关者,我还需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更高的追求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我相信初次参加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的经历,会是我一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更是我明日路上的一步坚实台阶。要提高测验精度和整编质量,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水文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总则 为统一全国水库水文泥沙观测内容和技术要求,保证水库水文泥沙观测成果质量,制定本规范。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是水库(包括水电站)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组成部分。水库水文泥沙观测的任务是收集水库水文泥沙资料并据以探索水库水沙运动规律,为保证工程安全、发挥工程效益、搞好管理运行、验证和改进工程设计,促进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目前我国现有的水文泥沙观测规范中,尚缺乏统一的、能反映水库特点的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为了统一水库的水文泥沙观测技术要求,需全面系统地制定一套全国通用的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大型及重要的中型水库,其它类型水库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是针对大型水库和重要的中型水库制定的,主要根据全国已建大中型水库水文泥沙观测的经验编写而成。 我国水库根据库容大小分为5类,分类情况见表1。 重要的中型水库是指防洪、发电、供水、综合利用等功能特别重要或水库泥沙问题突出的中型水库。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包括以下技术内容: 1水库淤积测量; 2进、出库水文泥沙测验; 3库区水文测验; 4变动回水区水流泥沙测验; 5坝区水文泥沙测验; 6水库异重流测验; 7水库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与调查; 8水库水文泥沙测验资料整编; 9其它需要观测项目。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作业前应根据项目要求收集、整理、分析并利用测区内已有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作业中应加强内、外业质量检查。作业后应组织验收,做好资料整理、工程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的编写工作。重大项目的技术设计、成果报告应通过专家审查。 为顺利开展水库水文泥沙观测工作,在水库规划设计阶段,应由规划设计部门对水库各项水文泥沙观测工作进行综合考虑并作出全面规划,在水库工程的规划设计报告中列出水库水文泥沙观测经费,经费的概(预)算应纳入工程总造价和水库运行管理成本中。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观测项目计划、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布设;水文(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和固定断面等的布设;基本观测设施、仪器设备、经费、人员编制、实施计划等。

水文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水文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G9359《GB/T9359-2001水文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条件及方法》 G11826《GB/T11826-2002转子式流速仪》 G11828.1《GB/T11828.1-2002水位测量仪器:浮子式水位计》 G11828.2《GB/T11828.2-2005水位测量仪器:压力式水位计》 G11828.4《GB/T11828.4-2011水位测量仪器第4部分:超声波水位计》 G11828.5《GB/T11828.5-2011水位测量仪器第5部分:电子水尺》 G11828.6《GB/T11828.6-2008水位测量仪器遥测水位计》 G11831《GB/T11831-2002水文测报装置:遥测雨量计》 G13336《GB/T13336-2007水文仪器系列型谱》 G15966《GB/T15966-2007水文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 G18185《GB/T18185-2000水文仪器可靠性技术要求》 G18522.1《GB/T18522.1-2003水文仪器通则:总则》 G18522.2《GB/T18522.2-2002水文仪器通则:参比工作条件》 G18522.3《GB/T18522.3-2001水文仪器通则:基本性能及其表示方法》 G18522.4《GB/T18522.4-2002水文仪器通则:基本技术要求》 G18522.5《GB/T18522.5-2002水文仪器通则:工作条件影响及试验方法》 G18522.6《GB/T18522.6-2007水文仪器通则: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使用说明书》 G18523《GB18523-2001水文仪器安全要求》 G19677《GB/T19677-2005水文仪器术语及符号》 G19704《GB/T19704-2005水文仪器显示与记录》 G19705《GB/T19705-2005水文仪器信号与接口》 G20204《GB/T20204-2006水利水文自动化系统设备检验测试通用技术规范》G21699《GB/T21699-2008直线明槽中的转子式流速仪检定/校准方法》 G22482《GB/T22482-2008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G27991《GB/T27991-2011河流泥沙测验及颗粒分析仪器基本技术条件》 G27992.1《GB/T27992.1-2011水深测量仪器第1部分:水文测杆》 G27993《GB/T27993-2011水位测量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G27994《GB/T27994-201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HJ174《HJ/T174-2005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175《HJ/T175-2005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SL06《SL06-2006水文测验铅鱼》 SL07《SL07-2006悬移质泥沙采样器》 SL61《SL61-200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SL108《SL108-2006水文仪器和水利水文自动化系统型号命名方法》 SL144《SL144-1995水环境检测仪器与试验设备校(检)验方法》 SL276《SL276-2002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 SL323《SL323-2005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 SL324《SL324-2005基础水文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 SL337《SL337-2006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 SL338《SL338-2006水文测船测验规范》 SL339《SL339-2006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 SL340《SL340-2006流速流量记录仪》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安装说明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SHDP2.0版 安装说明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SHDP2.0版使用的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 或Access 数据库,有条件的安装SQL Server 2000,安装步骤如下: SQL Server 2000的安装步骤 如使用Access数据库就无需安装SQL Server 2000,关于SQL Server的安装的详细方法,请参考有关文档。请注意:SQL Server2000标准版需要运行在Windows 2000 或Windows XP专业版或Windows 2003上,在Windows XP Home 版上安装可能会出现问题。 由于SQL Server支持网络访问,因此,数据库可以安装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推荐安装在服务器上。 SQLServer2000的安装方法:在需要安装数据库的计算机上运行SQLServer2000安装程序Setup.exe,按照下面步骤进行。 注意:安装过程显示的画面可能不一样,但主要过程是一致的。 第1步启动安装 启动SQL Server2000安装程序Setup.exe,出现下图安装界面,请在界面上选择需要安装的SQL Server 2000的版本,一般选择“安装SQL Server 2000简体中文标准版”。 在“安装SQL Server 2000简体中文标准版”项上单击鼠标。进入下一步。 在安装过程中,如果系统提示不能安装该版本,也可以选择“安装SQL Server 2000简体中文个人版”。

第2步选择安装组件 选择“安装SQL Server 2000 组件”,在“安装SQL Server 2000 组件”上单击鼠标。 第3步选择安装内容 选择“安装数据库服务器”,在“安装数据库服务器”上单击鼠标。 第4步开始安装向导 显示SQL Server 2000安装欢迎画面,请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Excel在水库水文资料整编中的应用

Excel在水库水文资料整编中的应用 施功臣(宜昌市黄柏河流域管理局 443000) 摘要: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创建水库水文资料整编电算化模板,使整个水库的系列水文资料之计算、分析统计以及成果表的格式得到了完全统一,解决了因为人的变动和理解上的差异而出现资料汇编方法不一致、可比性差、关联性差等问题,同时也减轻了资料整编人员的工作强度;水文资料成果汇编文档的数子化,使资料汇编更为规范、准确,管理更为先进、运用更为方便、查阅更加快捷。 关键词:Excel;软件应用;水库水文资料整编 水库水文资料整编是将水库水文观测成果,依据水量平衡原则,按照水库水帐计算、水情分析、水库调度等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它是为总结防汛、洪水调度、水库水电生产调度和编制洪水预报方案提供基本数据的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在以前的水库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中,大量基本资料均由手工抄录和计算,其中一份入库流量成果表的计算填制,涉及到灌溉、发电、溢洪、渗漏等所有出库流量的汇总及水库蓄水率计算等上千个基本数据,难免发生错误,且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1995年以前,笔者在对水库水文资料进行手工整编时,一般地,一座水库一年的水库水文资料成果汇编,约需要30天左右。整天埋没在数据抄写、计算、校对之中。因成果表是不允许涂改的,若稍有不慎使数据计算和填写错误,则必须重来。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和枯燥无味的重复工作,特别令人怨倦。 鉴于上述情况,1995年,本人根据多年的水库水文资料整编经验,按照《水文资料整编规范》、湖北省水库水文资料成果汇编统一表格和有关水库水文计算要求,利用Microsoft 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创建了《水库水文资料整编电算模板》,并在运用中广泛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利用该电算模板,一年的成果汇编,从基本数据的录入到打印只需1-2天时间,而且各种

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格书.doc

技术规格书 编制: 地测科: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XX 矿 二零一零年七月十二日 一、总则 1、本规格书适用于矿综合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它提出了该系统及

其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实验等方面的技术参数。 2、本规格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本规格书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的优质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环境保护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3、如果供方对本规格书的条文没有书面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供方提出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格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格书中的意见和同规格书的偏差”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4、在签订合同之后,甲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甲方、供应方共同商定。 5、本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6、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认为包含在设备报价中,供方应保证甲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费用。 7、本规格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协商确定。 二、项目概况 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生产的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采掘工作面的涌水量、水沟流量、含水层水位动态情况等进行监测,了解水文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危险征兆并采取预防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治水工作。

目前,煤矿众多观测点的水文动态情况一般由人工定期逐点观测,一是需要观测人员多,且工作量大;二是观测密度满足不了水害预测预报对观测的实时性要求,特别是水害事故发生前,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三是难以同步获得各观测点数据;四是人工观测经常出现人为的观测误差。矿井综合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可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三、系统总体要求 本次系统集成投标厂家需要建立矿井的综合水文动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包括地面水文遥测和井下水文监测2个子系统及其集成。 根据煤矿建设和生产的特点,此系统应满足: 1)硬件设备选型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型式检验。用于防爆环境的设备,还必须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检测机构的防爆检验,并取得“防爆合格证”。下井设备还应取得国家煤矿安全局的“煤矿安全标志”,要充分考虑满足防爆、防尘、抗高温潮湿和电磁干扰的要求。地面系统充分考虑防雷和抗电磁干扰的设置。 2)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有考虑到网络通信的冗余,确保网络通路的安全。 3)系统应可靠、稳定性强、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方案厂家对整个系统元器件的选型和配置,要求质量可靠,设备一流。并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及所需软硬件作介绍。

荆州局水文测验整编质量管理办法

荆州局水文测验整编质量管理办法 公告栏加入时间:2008-4-15 下午 04:46:09 点击:1311 国标《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水位观测标准》及行标《水文普通测量规范》、《降水量观测规范》、《水面蒸发测验规范》、《水文缆道测验规范》、《水文资料整编规范》、《水文测验规范补充规定》、《水文资料整编补充规定》等就是水文测验、整编工作的技术准则,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为了努力稳定与巩固基础业务工作的主业地位,提高我局水文资料测验整编质量,本着以人为本原则,特制定《荆州局水文测验整编质量管理办法》。 一、总则 1、各勘测队、站负责辖区内各水文站的水文资料测、整达刊印水平,并按年度任务书的要求上交整编成果到局相关科室验收。 2、局勘测科负责全局各队、站测验整编工作的检查、指导。 3、局勘测科按时完成全局年度水文资料的综合整编,并按时参加全省水文资料复审工作。 4、各队、站的水文资料质量对市局负责(具体工作由勘测科落实),全局的水文资料质量由市局对省局负责(具体工作由勘测科组织完成)。 5、测站的水文资料质量名次在市局排第一位时,人平奖300元,第二位的奖200元,第三位的奖100元。 6、测站测整资料在90分以下时,人平罚100元,80分以下的人平罚200元,70分以下的罚300元,60分以下的罚400元。(审查阶段) 二、违反技术准则的扣罚标准 (一)基本规定 1. 伪造资料就是指不在现场观测与施测,捏造水各种水文数据。凡伪造水文资料的专职水文职工,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外,一年内只发给基本生活费。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解聘处理。 2. 凡遗失基本站原始资料的水文职工,除给予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处理外,遗失5天以内资料或1~3份流量资料扣发半年绩效工资,5天至一个月内资料或流量4~10份,扣发1年的绩效工资,一个月以上(含1个月)或流量资料10份以上,年终考核为不合格,一年内只发给基本生活费。 3. 没执行测站任务书影响全局年度资料审查复审的当事人,给予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处理。 4. 凡缺测原始资料的基本站水文职工,给予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处理。 5. 对于本辖区内出现超历史暴雨、洪水、溃口、?破堤等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水文调查的又没上报影响资料整编及其质量取消该站评先资格。 6. 要求每年对各种水文仪器设备(含水准仪、水准尺)进行比测、调试检查无检查记录,对测验设施由于管理不善,不经常检查,出现故障又没上报而造成缺测、停测情况取消该站评

水文资料整编工作要点分析

水文资料整编工作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9T10:27:19.5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作者:陈龙州郑大成 [导读] 摘要:为了促进水文工作稳定发展,必须做好水文资料整编工作。 (浙江省温州市水文站浙江省 325000) 摘要:为了促进水文工作稳定发展,必须做好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指的是对水文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于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防洪抗旱、灾后重建等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现如今,在对水文资料进行整编时,依然有很多不足,因此,对水文资料整编工作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文资料;整编;要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建设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水利工程建设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水文资料作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资料之一,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水文资料的整理和编制工作与工作人员的计算整理与分析是分不开的,如果只是将所有的水文资料收集起来,而不做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就不能得到水文资料中有用的东西,也不能根据水文资料来预测和了解我国水利方面的动向。所以,只有对水文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并总结其中的规律,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我国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的进步,才能更好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 1水文资料整编概述 水利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水利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发展,而且还能够为防洪抗旱提供保障。水文资料的整编项目在水文事业建设中,对水文资料的依赖性比较强。水文资料可以为水文事业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水文事业健康发展。水文部门整编水文资料的颁布形式为逐日表,即资料内容按照逐日数值表示,而对于降水资料而言,则需要对不同时段的降水情况进行统计。在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中涉及很多内容,包括考证、定线、制表、检查等等。其中,考证主要是为了考察清楚水文站与水文测验有关的内容,以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性内容,该项工作可以找出资料整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在合理性检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按照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对整编结果进行检验。水文资料整编的基本组织形式水文资料的存贮与检索有两种组织形式:①将水文资料分离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②在建立数据文件时,对于包含不同文件的数据,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定的关联,这样才能为检索便捷化提供保障。总之,两种基本组织形式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水文资料的有效性,提升整编质量。 2水文资料整编要点 2.1设置站点问题 水文站的位置对于整理水文资料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在设置水文站时,要充分考虑收集水文资料的方便性,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一定要科学选择水文站点的位置,如果选择的水文站点不能有效收集当地的水文资料,或者说收集的水文资料不能代表当地的实际情况,那么收集的水文资料就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即使统计和分析好这段河流的水文资料也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它只能代表这个特殊地段的水流动向,这对以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其他方面的建设都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产生误导作用,从而影响整个工程建设。在设置水文站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水文站点的位置,以是否能收集到有用的水文资料为主要标准。 2.2认真审查和复审水文资料 为了保证水文资料的准确性,水文资料在整编后要对其水文资料进行复审,在尽可能的避免明显错误的前提下,提高水文资料整编的准确性,其审查和复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水位复审。其对象为20%以上的日平均水位记录,看其是否有明显不符常理的水位测试值存在,在此过程中,还要对水位测试时所使用的水尺的精准度进行确认,并确认水尺有无损坏等现象,对照原始记录和水文资料打印版本进行对照,避免如录入或者誊写等低级错误的发生。水流量的复审。抽检样本水文资料中30%的水流量进行审查。复审的内容主要包括洪峰测量和河道断面的流量值,然后根据洪峰、断面面积以及断面流量这3个数值来验证记录是否有误,在复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所使用的测试仪器流速仪是否正确,翻看当地气象资料与水文资料做对比,验证其记录是否准确。单沙复审。抽检样本水文资料30%的洪峰中单沙的测试值,反推清水的质量,并检验水重量系数在常温(27℃)时的值是否符合要求。图表复审。图表是将水文资料直接用图或者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来体现出水文资料。在复审时主要是针对图中线条走向与数据是否吻合,表格中数值、符号和方法是否合适,并计算若存在误差时图表的误差率为多少。 2.3做好定线审线 关于定线,主要为确定两个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实现以其中一个水文要素的资料推算出其他水文要素的目标。所以,定线工作具有连续性,且此项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水文资料的整编精度,在水文资料整编精度的控制工作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水文资料整编中的定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使得河道的中的水文特征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水力学公式等出现改变,基于此传统定线方法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临时曲线推流法的应用无法确保水文资料的质量,劳动强度较大。定线工作,应以实测资料与水文资料整编要求为基础。满足指定测站推流曲线,然后按照指定测站水流特性明确水文资料的整编方法。对指定测站推流曲线进行审线操作,确保定线精准性,但需考虑定线推流是否适用于指定测站。此外,还需对推流曲线是否需要做出高/低水延长进行考虑,若需要,则要考虑延长的方法是否科学并适用。 2.4切实提升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积极开展资料搜取整编工作 整编工作和资料收集以及整理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只有保证原始信息精准,才可以确保整编工作准确。在搜取原始信息的时候,要认真纠正已存在的错误。在校对的时候如果有错误的话,就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且加以纠正。在纠正的时候,注意发现由于前面过程错误,从而产生连带错误,应该尽可能的做到“认真分析、仔细谨慎”,以此来保证信息录入以及计算的精准。在资料录入的过程中,要切实依据有关标准开展。当录入完成之后要做好打印工作,通常来讲录入者要进行不低于三次的校对,尽量将失误控制到最低。在搜集原始资料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其真实,做好鉴别工作。作为整编活动的总结性内容,整编说明虽说不会影响到成果,不过会对别的机构的使用情况有一定的影响。经由合理的编订说明,可以确保整编工作的价值得以很好的体现出来。在编订说明的时候,必须要对水情、

水文专业检测设备标准

3.1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3.1.1 水质系统建设任务 建设一个10个水质参数的水质监测站,它包括常规五项(水温、电导率、溶解氧、PH值、浊度)与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及流量。现在该站通讯采用光纤通讯。 3.1.2 水质系统技术标准 《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 《水质数据库表结构与标枳符规定》(SL325-2005)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98-2003)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6-2003) 《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7-2003) 《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8-2003)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9-2003)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0-2003)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1-2003) 《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3-2003) 《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SL337-2006)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技术规定》(GBJ42-81)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3.1.3 水质系统功能要求及技术条件 3.1.3.1 中心站功能要求 (1)应有数据接收、监控、信息查询服务的功能。 (2)能够实时接收自动监测站的数据,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入库。 (3)应有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合理性检查,对异常数据提醒的功能。 (4)应有对存入数据库的监测数据修改的功能。 (5)可以实时显示自动监测站现场数据、分析结果、所有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取水过程、水泵运行、阀门运行、清洗过程、反吹过程等),诊断系统运行状态等,并能对监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查询。 (6)能够实时接收处理和显示水质自动监测站各类报警信息,应有超限值、报警方式用户自定义功能。 (7)应能远程对监测站进行配置管理。 (8)数据接收系统控制软件应具有用户自定义功能。在系统增加或减少数据采集点(测站)时,无需修改系统即可实现监测站数据的接收和监控。 (9)数据接收系统控制软件应能从无线与有线通信信道接收数据。 (10)系统控制软件水质监测数据库表按照水利部最新水质数据库库表结构统一编码。 3.1.3.2 十参数监测站功能要求 (1)应能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每日监测次数和自报次数可以本地设置也可以远程设置,监测采用定时自报和召测工作方式。 (2)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3)能将采集的监测信息和测站状态信息通过光纤或无线网桥发送到中心站。 (4)应有定期自动清洗和自动校正等功能。 (5)应能现场显示测量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

地测防治水标准化

第3部分地测防治水 一、基本条件 生产矿井不应存在以下情况: (1)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措施; (2)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措施。 二、基本要求 1、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2)冲击地压矿井设立专门的防治冲击地压(以下简称“防冲”)机构。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应设地测部门、地测总工程师,有分管负责人; (4)地测防治水部门配备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储量管理、矿井测量、井下钻探、物探、制图绘图等方面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 2、煤矿地质 煤矿地质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在不同生产阶段,按期完成报告修编、提交、审批及采后总结等基础工作; (2)成果资料、原始记录、地质图纸等基础资料齐全,内容规范; (3)地质预报内容完整,档案管理规范。 3、煤矿测量 煤矿测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建立健全测量控制系统,测量工作执行通知单制度,贯通精度,中腰线标定符合要求,原始记录齐全规范; (2)基本矿图种类、内容、填绘、存档符合《煤矿测量规定》规定; (3)沉陷治理手段合理,台帐资料齐全 (4)储量计算图纸、台帐、统计管理符合《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试行)》规定。

4、煤矿防治水 煤矿防治水应符合以下要求: (1)井上、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及防治基础台帐、数据管理规范,水文地质图纸、水害预报内容齐全,符合要求; (2)建立健全防排水系统,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措施、工程质量符合规定;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应建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和水害监测预警系统,对构成威胁的水害进行检测、诊断和预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5、防治冲击地压 防治冲击地压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冲击危险采区、工作面有规范的防冲专项设计,防冲措施科学有效; (2)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监测系统 三、评分办法 按表3-1、表3-2、表3-4、和表3-5评分,每个表总分为100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煤矿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P=J×15%+D×25%+C×25%+F1×25%+F2×10% 式中 P—煤矿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 J—煤矿地测防治水(含防冲)技术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 D—煤矿地质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 C—煤矿测量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 F1—煤矿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 F2—煤矿防冶冲击地压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无冲击地压矿井F2分值为100)。

水文资料整编与水文数据库建设与发展

水文资料整编与水文数据库建设与发展

我国水文资料整编和数据库技术发展综述 章树安1,林伟2、吴礼福1 (1.水利部水文局,北京,10053;2. 四川省水文 水资源勘测局,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 关键词: 水文是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经过整编的水文资料是水文数据的最终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科学研究及其他国民经济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基本信息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控制水旱灾害、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水土保持与生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对水文数据分析处理、存储、应用服务也将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对我国水文资料整编和水文数据库建设与发展作简要回顾与总结。

水文资料的整编、汇编是对水文监测数据按流域水系进行处理、加工、分析、统计等复杂的技术过程和人员组织过程。刊印水文年鉴一般需经过资料在站整编、资料审查、复审、汇编、刊印等生产过程。 水文年鉴是一种逐年刊印的资料,以统一、科学的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成果。内容主要是上年实测的并经过严格整编审查的、普遍需要的基本水文资料,提供水利水电建设、其他国民经济建设及科学研究部门使用。水文年鉴的内容主要包括:说明资料,水位、流量、输沙率、泥沙颗粒级配、水温冰凌、水化学、地下水、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已刊布的资料的更正与补充;主要有逐日表、月年统计表、实测成果表、摘录表等。 中国的水文测验开始于战国时期,但资料的积累、保存、整编要晚得多,正式观测记录被系统保存下来,开始于19世纪。保存的正规降水量记录,开始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北京),正规的水位记录,开始于清同治四年(1865 3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技术指导意见

水利部水文局二○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目的意义 (4) 二、适用范围 (4)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原则 (5) 五、防洪与测洪标准 (6) 六、雨量、水位、水文站设备通用要求 (7) 七、雨量站建设 (8) 八、水位站建设 (9) 九、水文站建设 (12) 十、水文巡测队和巡测基地建设 (20)

十一、水文应急(机动)监测队建设 (22)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技术指导意见 一、目的意义 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统一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技术标准,规范水文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处理流程,加快水文现代化进程,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能力,兼顾公共服务和管理、决策需求,特制定《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所涉及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巡测基地、应急监测队等水文监测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配置及规范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亦可作为系统设计、审查和验收的技术依据。 三、建设目标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应以先进测报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

撑,通过系统建设达到提高水文测报自动化水平,改善测验人员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确保设施设备先进可靠,测验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水雨情信息采集及时准确。 中小河流新建或经过改建后的雨量站应全部实现自动测报,水位站、水文站水位监测应95%以上实现自动测报,水文站应优先采用自动化测流。测站数据传输以公网为主,公网未覆盖地区采用卫星通讯方式,国家重要站或本地区防洪特别重要的站可以采用公网和卫星双保险传输模式。数据接收处理应建立统一的水文测验管理公共数据平台。 四、建设原则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应遵循实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统筹兼顾的原则。 1、实用可靠原则 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的确定,测验方式的选择和仪器设备的选型,应因地制宜,功能完善,操作方便,维护简单,实用可靠。系统建设应选用实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2、技术先进性原则 新建和改建的中小河流测站在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储存等各环节,应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先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水文测报技术和自动化仪器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时效性,力求做到技术先进,

基本水文站规范化建设简析

基本水文站规范化建设简析 发表时间:2017-12-18T16:02:14.653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作者:柴怀堂柴楠楠张琪 [导读] 水文站作为一个防汛单位,应当有一个单位的正常运行机制,而现在的基本水文测站运行缺少的就是这种应有的机制。 德州市水文局山东德州 253016 摘要:文章以德州市为例在分析基本水文测站的现状和水文测站规范化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水文测站规范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建设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德州市水文测站的规范化建设。德州市水文测站规范化建强力推进水文与现在社会发展相融合,提升水文事业发展影响力,使水文测站在良性轨道上顺利运行,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本水文站;规范化建设;顶层设计;示范 随着水文改革步伐的加快,新时期对水文规范化管理、整体形象、水文人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水文工作最前沿的基本水文测站,是防汛测报的第一线,承担着防汛测报工作、为防汛抗旱部门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的工作,责任重大。水文测站的规范化运作关系到防汛抗旱、区域用水总量监测、水文测验、水文资料整编等工作质量的优劣。加快推进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能不断提升水文测站的业务能力和监测水平,增强水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科学性,切实提升水文服务能力。 1.基本水文站现状及规范化建设必要性 1.1基本水文站现状 德州市所辖国家基本报汛基本水文站7处,其中大部分站房建设年代久远,由于自然的破坏等原因,大多数站房以及院落已显破败。办公环境差对了测站职工工作的安全性、积极性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水文现代化监测的需求。同时,测站的规章制度、规范不够系统完备,容易造成人浮于事现象的发生。再次,由于水文测站多处于比较偏僻的地方,这种特殊性易使测站职工产生懒惰消极的工作作风,严重影响水文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水文站作为一个防汛单位,应当有一个单位的正常运行机制,而现在的基本水文测站运行缺少的就是这种应有的机制。 1.2基本水文站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规范化水文站指的是基础设施完善、硬件设施设备配置科学、区域功能规划合理、水文标识科学统一、制度章程规范完善、站容站貌整洁文明、职工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现代化水文示范站。 作为十几年、几十年没有的变的基本水文测站,与现在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为使我市水文基层测站跟上时代步伐,更好的履行水文站的工作职责、树立水文新时期形象、提升测站职工幸福感、满足感,水文测站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 2.建设阶段 2.1前期准备 山东省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规范化建设管理始于2013年。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山东省水文局党委指出,山东省水文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主动适应新常态。决定从2014年起,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山东省境内全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规范化。 德州市水文局以创建“规范化管理示范站”为契机,以“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测报安全、业务精湛、工作创新、文明服务”为目标,多措并举,不断推进德州市水文测站规范化管理建设。 2.2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1)顶层设计高标准。为把水文测站规范化建设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山东省水文局高度重视、严格把关,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应制定出台了《水文测站工作考核办法》,从站容站貌、规章制度、水文测报与整编、设施设备、属站管理、学习培训、文明创建、水文服务等8个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实行“规范化示范站”动态管理制度,并明确了奖惩措施和考核结果运用。为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表水)水文站网运行管理的意见》和《水文监测设施管理暂行办法》。系列化的管理办法为德州市水文测站的规范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测站规范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上下同心搞创建。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把水文测站规范化创建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在每年的全省水文工作会议上着重安排部署,并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加快推进。德州市水文局积极响应号召,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上级领导保持高度一致,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德州市水文局相继建立创建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做到创建工作科学化、人员管理制度化、设施设备操作规范化。同时充分借鉴规范化管理示范站先进经验,主动开展测站间的观摩交流学习,着重加强水文测站形象、职能建设,切实做好水文测站职工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3)脚踏实地创示范。为保证创建工作抓出成效,确保质量,德州市水文局投入专项资金,从测站的站容站貌到健全规章制度,从职工的教育培训到做好测报整编工作,从设备仪器维护维修到属站管理工作,从后勤保障工作到水文服务工作,每一项工作都严格把关,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水文测站工作考核办法》一一检查,保证了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4)规范建设成效显。创建工作为水文监测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德州市水文资料的整编资料在全省中一直名列前茅,水文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站站创示范,人人争先进”,人要精神、物要整洁、事要规范、形象良好成为水文测站建设管理的新常态。 3.重要意义 德州市水文局水文测站规范化建设坚持“以作为求地位,以创新求发展”的思路,强力推进水文与现在社会发展相融合,提升水文事业发展影响力,使水文测站在良性轨道上顺利运行。随着规范水文测站的不断建设,将大大提高了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与评价能力,能够较好地满足防汛抗旱减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需要,为人们采取避灾、救灾、抢险措施争取时间,减少突发性洪水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水文测站规范化建设,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结语 水文测站规范化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规范化建设验收的通过只是我们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如何保持住荣誉称号以及后来的

水文资料整编学习

水文资料整编学习 第一篇概述 为了使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国家水利部门先后多次制定、修订了水文资料整编和水文年鉴刊印规范。如1951年颁布的《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表式及填制说明》、1956年颁布的《水文资料审编刊印须知》、1964年颁发的《水文年鉴审编刊印暂行规范》、1975你颁发的《水文测验试行规范》、《水文测验手册》、1988年颁发的部标《水文年鉴编印规范》(SD244-87),增加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检验和标准差计算等内容。1999年颁布了《水文资料整编规范》(以下称“规范”),因水利部1994年通知停止水文年鉴刊印,改为计算机存储,所以该规范取消了水文年鉴刊印内容。根据人大要求,2001年对重点流域、重点卷册又恢复刊印,2007年实行全面恢复刊印,又执行《水文年鉴编印规范》,但该规范又与现在要求不相应,在2009年水利部又颁布了《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 现“规范”与历年颁发规范的区别 1988年以前的历次规范,水文年鉴刊印的内容都是重点,从内容、格式、编排到刊印质量和期限都做了相信的规定,因存储方法的变化,“规范”删除了刊印的有关内容,其它如整编方法、图表格式和填制说明及流域水系的划分原则等基本内容仍同《水文年鉴编印规范》,保持了水文资料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删除了专门面向人工整编的条款,增加了“数据结构与文件名”、“存储”等内容,基本适用于计算机整编、存储和数据库建设。 在定线精度方面历年规范一直采用75%以上测点与关系曲线偏离误差不超过某一限度,“规范”改为国际统一的置信水平为95%的随机不确定度表示,与测验规范一致。 1990年以来,水文测验方面的如《水位观测标准》、《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河流流量测验规范》、《降水量观测规范》、《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水文普通测量规范》、《河流冰情观测规范》、《水面蒸发量观测规范》等规范引用了国际标准,采用了不确定度表达和估算误差。所以“规范”也应做相应的修改,保持一致性。 原规范把整编刊印工作划分为整编(主要指在站整编)、审查、复审、验收、汇刊五个阶段,但在实际执行中,又增加了原始资料审查、流域审查和全国终审三个阶段。 有关质量标准的规定 “规范”与原规范的质量标准基本相同,但数字质量标准较原规范有较大变化,增加了无特征值错误,一般错也由1/2000提高到1/10000,与年鉴刊印的标准一致。 水文资料整编按大的项目可分为3个,一是说明资料,二是基本资料,三是调查资料。 测站考证项目,原水文站以上(区间)水利工程图表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