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总体规划

温州总体规划

温州总体规划
温州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三章温州都市区规划 (25)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4)

第五章主城区城市结构与用地布局 (34)

第六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38)

第七章主城区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 (40)

第八章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3)

第九章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8)

第十章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1)

第十一章主城区城乡统一规划 (56)

第十二章主城区给水工程规划 (58)

第十三章主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59)

第十四章主城区电力网规划 (60)

第十五章主城区邮政电信规划 (60)

第十六章主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61)

第十七章主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4)

第十八章主城区生态保护规划 (65)

第十九章主城区环境卫生规划 (66)

第二十章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6)

第二十一章主城区城市开发强度控制 (68)

1

第二十二章主城区远景构想 (69)

第二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70)

附表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72)

第一章总则

1.0.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

本规划。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1.0.2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本次规划确定温州

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全范围, 加上98版总规

中确定的瓯北片、七里片的范围,总面积为2703 km2,其中陆域面积为

1400km2。

1.0.3条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开发区)均应按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4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

近期 2000~2005年

中期 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远景 2020年以后

1.0.5条本规划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由温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2.1.1条中心聚集,南北伸展:进一步强化市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高对周边城镇

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温州市区以建设现代化都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其

对外的辐射作用,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商贸、港口城市和辐射

浙西南与闽东北的重要核心。乐城——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是温州市生产

力布局的重点地区,作为温州中心城市功能延伸的发展区。市域南部的鳌

3

江流域下游的城镇作为温州市域南部中心发展区。

2.1.2条点轴开发,分片均衡:以温瑞平原为核心区向南北两翼伸展形成温州市域

的一级发展轴,是今后城镇重点开发区域,通过轴线的带动作用,均衡各

片区域的城镇发展。内陆山区的城镇在健全区域基础设施和改善交通条件

的基础上,扶植重点城镇,通过交通轴线的辐射,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

展。

2.1.3条深入改革,优化小城镇(重点镇)布局:打破原有的城镇分布格局,突出

与确保重点镇的建设,将临近的一般建制镇并入区域中心城市;对那些镇

与镇之间距离过近甚至已经连成一片,密度过高,且人口、面积规模过小

的一般建制镇进行合并;对那些不适应区域整体发展,既无产业支撑又无

发展前景的一般建制镇,在方便群众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重组,以形成分布

合理,区域中心地位突出的小城市(重点镇)分布格局。

第二节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2.2.1条市域总人口:2010年约为830万人,2020年约为890万人。

2.2.2条城市化水平:2010年约为60%,2020年约为7

3.5%左右。

第三节经济区划分

2.3.1条温州市市域城镇和经济布局将形成四大经济功能区:温州中心经济区(含

温州城区、乐清经济区、瑞安经济区);鳌江流域经济区;山区-半山区经

济区;海洋经济区。

第四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2.4.1条温州城镇体系划分为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镇)、一般建制镇

四个不同等级。优先发展中心城市,优化小城市布局,集中发展一批重点

小城镇,控制一般建制镇,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副中心,

小城市(或重点镇)为骨干,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结构体系。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2.5.1条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以市域东部沿海交通线为主发展轴;沿瓯江、飞云江、

鳌江为次发展轴;以省道仙清线、分泰线为第三发展轴。主发展轴联通温

州市区、乐清、瑞安、龙港—鳌江四个城镇密集区,其轴线带动整个区域

发展;二、三级发展轴则通过水运,公路交通带动内陆山区的社会、经济

和城镇发展。

2.5.2条在城镇的空间布局结构上,形成“两大城镇密集区”:即以温州城区为中心

的,包括乐城——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内的城市组成的温州都市区;在市

域的南部以鳌江下游的龙港——鳌江为中心的温州市域南部城镇群。

2.5.3条沿瓯江、飞云江、鳌江的次发展轴,仙清线、分泰线的第三发展轴,形成

沿发展轴的“城镇点轴发展区”。

第六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2.6.1条

2020年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5

第七节主要城市发展规划

2.7.1条温州市区

温州市区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也是浙

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充分体现温州辐射浙西南、闽东北的区域地位与

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的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将通过铁路、公路、

航运等多种途径加强中心与腹地的联系,提高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

射作用。树立中心城市地位,带动区域发展,成为联结长江三角洲和珠江

三角洲经济区的纽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

产业专门化。实现第三产业多样化,以观光旅游业为主导,带动商业、金

融业、服务业向高档次、高产值方向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层次,形成浙江南部的经济、金融、交通、文化、科技中心。

2020年,温州市区城市人口将发展到250万人。2020年,温州市区将同

乐清、瑞安、上塘组成温州都市区,都市区人口规模420—450万人。

2.7.2条乐清组合城市

乐清组合城市包括乐成、柳市两个片区。乐清在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

发展金融和商贸业,充分利用旅游、港口资源,积极发展旅游、港口运输

产业,成为集工业、旅游、港口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到2010年,乐清

市城市人口将发展到约38万人。规划的远期,乐清组合城市作为乐柳片

纳入温州都市区的组成部分,城市人口将发展到48万人左右。

2.7.3条瑞安中等城市

瑞安中等城市由城关和塘下两个片区组成。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强化高技术

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要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

本密集型转移,依靠飞云江的港口条件,建设具有较强实力的区域性工业

基地,成为带动飞云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瑞安的城市性质确定为浙南沿海

对外开放的重要工贸、港口城市。

瑞安市城市人口发展到约36万人。规划远期2020年瑞安市和塘下连成一

体,纳入温州都市区,是组成温州都市区的瑞云片区,片区的城市人口将

发展到70万人左右。

2.7.4条龙港—鳌江中等城市

龙港—鳌江强化工业基础,逐步提高科技含量,重点发展以印刷、编织、

机械等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强

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应注重龙、鳌的协调发展,结合港口资源优势,使龙

港—鳌江城市成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

域的协调发展,成为浙南、闽北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温州市域南翼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两镇的统一规划和各类设施

的统一协调。

龙港—鳌江发展到约35万人。2020年,龙港—鳌江城市人口将发展到约

50-55万人左右。

2.7.5条上塘

上塘规划发展加工工业,加强发展第三产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

划成为带动永嘉发展的综合职能小城市。2010年,上塘城市人口规模为

13万人。2020年上塘和瓯北、黄田,作为上塘—瓯北片区成为温州都市

区的组成部分,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5~40万人。

2.7.6条昆阳

昆阳作为龙港—鳌江城市的外围城市,是南部城镇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阳的发展应在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完善塑编、服装等

轻工产业,加快产业科技化步伐。

规划昆阳城市人口规模约10万人,2020年,作为温州南部城镇群的组成

城市,城市人口达到15万人。

2.7.7条灵溪

灵溪交通条件优越,是苍南县域政治中心、交通枢纽。今后发展应充分利

用交通优势及已有工商业基础,建立以机械制造、塑料工业、石化仪表制

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和大运输量的工业生产基地,并开发多功能、高层次

7

的市场体系,使之成为带动苍南发展的综合职能城市。规划近期2010年,

灵溪城市人口规模约为达到18万人。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25万人。2.7.8条虹桥

虹桥是该区域商品流通的中心城镇。虹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充分发挥

其商贸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轻工、仪表制造等工业,使之成为乐清

中部工贸中心和物资流通中心,带动乐清中部地区腾飞。2010年,虹桥将

发展为人口规模约12万人的小城市。2020年城市人口发展到17万人。2.7.9条大峃

大峃今后应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及珊溪水电站建成带来的电力资源优势,发

展农、林、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并发展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及科教文卫

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带动文成县发展的中心城市。2010年,大

峃人口规模约为6万人。2020年大峃发展成为10~12万人的小城市。2.7.10条罗阳

罗阳应加强与区域其它地区的联系,侧重发展农林副产品加工及矿产资源

开发,成为以开发农林产品、生态旅游、矿产资源、水电为主的工贸城镇。

同时,应注重学校、科研、通讯与信息系统的建设,使之成为带动泰顺发

展的具有综合职能的重点城镇,在远期条件成熟的时候发展成为小城市。

2010年罗阳城镇人口规模约为6-8万人。2020年发展成为小城市,城市

人口10~12万人。

2.7.11条雁荡

雁荡是国家级雁荡山风景旅游区的中心城镇。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雁荡在今

后的发展中可大力发展商业和服务业。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

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新景点,加强污染治理和景观资源的保护,促进旅游

业的发展。工业将适度发展旅游制品工业。2010年雁荡将发展为人口规模

约5万人。2020年,雁荡和大荆共同组成新的旅游小城市,人口规模发展

15万人。

2.7.12条水头

水头是辐射现有的平阳县域中西部的核心城镇。应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交通枢纽的建设,加快壮大城镇规模和经济实力,担负起平阳西部

中心的作用。工业发展依托区域专业市场发展传统工业,带动周边地区发

展。同时继续发展南雁荡风景区旅游业。规划建设成为平阳中西部的小城

市。2010年水头城市人口规模约为6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8~10万人。

第八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2.8.1条综合交通规划目标

建成与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各种交通方式相协调的,以主干

线、主通道、主枢纽为主体的,快速、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温州市区至市域内其他城镇实现2小时可达。在温州都市区内部实现

0.5—1小时可达。

2.8.2条铁路规划

规划期内建设温福铁路和甬温铁路。温福铁路、甬温铁路和金温铁路共同

组成温州市域的铁路网,建设温州成为华东铁路网的枢纽之一。

1.温福铁路:规划中的全国沿海铁路通道,温福铁路北起温州市区、往南

经过瑞安、平阳、苍南,过分水关后进入福建,规划按国家铁路Ⅰ级干线

标准修建。

2.甬温铁路:规划中的全国沿海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甬温铁路北起宁波,

途径台州并从乐清、永嘉至温州市区,按国家铁路Ⅰ级干线标准修建。

3.温州市铁路枢纽:规划温州铁路枢纽由温州西站、双屿站和温州客站组

成。温州西站为区段站兼货运站,双屿站是甬温线同金温线的接轨站,温

州西客站与温州客站为客运站。

2.8.3条市域港口水运规划总体目标

建设温州港为我国沿海20个枢纽港之一,为浙南、闽北的沿海地区和浙

赣、金温铁路沿线的地区服务。规划以温州港为中心,以洞头港、鳌江(龙

江)港、瑞安港为骨干,组成大小配套的港口群,沟通内河和四江(瓯江、

飞云江、鳌江、楠溪江),形成江、河、海贯通的航运网络。充分利用骨

干港的集散、分流、中转作用,发挥港口群体优势;对老港区以航道整治、

港区改造、道路疏通和设施更新为重点,对建港条件较好的港口及新建港

9

区,根据需要增建新泊位,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2.8.4条主要港口规划

温州港:发展目标是以国际集装箱、能源、外贸物资为主的沿海主枢纽港,

规划形成三个主要港区:杨府山港区、龙湾港区、七里港区。

洞头港:对建设温州大型深水港有重要意义,远期以三盘港为中心,逐步

形成洞头深水港区,将逐步成为温州港深水港区推进的方向

瑞安港:是为瑞安市及周边地区服务的重要地方性港口。远景逐步开发飞

云江口外的海岛资源,建设货物中转产品加工基地,

鳌江(龙江)港:规划加强航道的整治,进行合理的港口布局。在改造老

港区的同时,考虑开辟新港区。

2.8.5条内河航运规划

规划以沟通铁路温州货站与温州新港区和各条江河的联系为重点,将内河

南北主航线和四江(瓯江、飞云江、楠溪江、鳌江)航线联网,形成内河

主干道和四江互相通达的航运网。

内河南北主航线规划从乐成开始经柳市进入瓯江,过龙湾、蒲州经温州市

区杨府山港区后方,再沿温瑞塘河往南至瑞安市区东山入飞云江,在南岸

浦口进入内河至昆阳,再在鳌江南北两岸的亲美洲和下厂分别建过船建

筑,经鳌江、龙港至金乡。

2.8.6条公路交通网络规划

温州公路交通规划网络形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沿海高速公路、金丽温

一级汽车专用道组成公路主骨架,道路等级为一级;第二层次由104国道、

330国道、环城快速路、仙清线、瑞东线、分泰线组成,道路等级为二级

及二级以上;第三层次由省道和主要县道构成,道路等级在三级以上。

第一、第二层次共同构成公路主网络,即“二纵、二横、一环、三连”的

结构。

二纵:

1.沿海高速公路:南北贯穿温州东部沿海地区,由北至南分别设雁荡、虹

桥、乐城、白鹭屿、七都岛、状元镇、南白象、罗凤、西岙、平阳、钱仓、

沪山、观美十三个立交。

2.104国道:贯穿温州东部沿海地区,改建的重点是提高路面等级,改善

路况。

二横:

1.金丽温一级汽车专用路:温州西向陆路对外通达丽水、金华市并转接沪

杭衢及沪昆高速公路的高等级公路。

2.330国道:温州西向陆路重要出口公路。规划继续向东延伸,经半岛工

程到达洞头。

一环:

温州市区绕城快速道:疏解市区过境交通的快速通道。

三连:

1.仙清线:是连接高速公路和国家级风景区,贯穿永嘉县南北重要公路。

2.瑞东线:是温州市域南部贯穿瑞安、文成的重要公路。

3.分泰线:横贯温州最南部的省道,是泰顺县对外交通的重要公路。

2.8.7条公路站场和枢纽规划

1.温州公路主枢纽:由公路主枢纽服务管理中心;五个客运站(温州西站、

新南站、龙湾客运站、机场客运站和白鹭客运站);五个货运站(温州双

屿货运站、温州龙湾运配载中心、横塘货运站、七里货运中转站和蛟尾堡

货运中心站);两个客、货运综合站(南白象客货综合站和瓯北客货综合

站)组成。

2.各县(市、区)站场布局

市域其他各县(市、区)设:35个客运站,14个货运站,16个客、货运

综合站。

客运一级站为:乐清新站、虹桥站、上塘新站、瑞安站、平阳客运中心、

灵溪汽车站、龙港客运中心、永强客运中心、文成县城站、泰顺站;二级

站为:洞头站、雁荡站、岩头站、巨溪客运中心。

货运二级站为:白象、虹桥、乐城、乌牛、上塘、瑞安商城货运交易中心、

11

温福铁路瑞安物资集散中心、江溪货运交易中心、萧江货运配载中心、苍

南、龙港、文成货运配载中心、泰顺县货运中心。

客货综合一级站为:柳市、桥头、鳌江站;二级站为:洞头、水头、珊溪、

大荆、金乡、塘下、钱库、龙湾扶贫开发区站。

2.8.8条民用航空规划

1.温州机场:规划扩建温州机场,将国内航线网络和国际航线网络接通,

规划发展为4E级国家一级民用航空机场。

2.旅游直升机场:为适应温州各市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市域旅游直升

机场体系,形成空中旅游服务网络。规划在温州、雁荡、岩头、南麂、罗

阳、雅阳建设直升机场。

第九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2.9.1条教育设施规划目标

建立起适应温州市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系。全民受教

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有明显提高。全市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城市及

有条件的重点镇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中级专

门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实现较大增长。

2010年,全市6至15周岁人口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

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高等院校本、专科

在校生达2.5万人左右,加上自学考试、远程教育,18至22周岁人口高

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1200人

以上,基本满足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新增劳动

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全民受教育年限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建立

起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开放多元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相

适应的具有温州特色的社会主义区域教育体系。

2.9.2条市域教育设施规划

按照大城市(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的四个

等级进行教育设施布局。

1.第一等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完善高等教育园区。

基础教育逐步调整、配套、完善旧城区现有学校,加快新区配套建设教育

设施,保证发展地区的教育设施用地。

2.第二等级:(中等城市)增设大中专院校,增建、扩建中学,保证学校

用地面积,完善各项教育设施。在旧城改造中适当合并、外迁旧有学校,

作规模调整。

3.第三等级:(小城市、重点镇)应根据当地人口结构,每5万人设1所

高中,适当增加初中,集约化配置学校数量。

四等级:(一般建制镇)合理配置教育设施,力求做到既方便学生就近入

学,又集约利用教育资源。

2.9.3条市域卫生设施规划目标和结构

建成门类齐全、专科配套、布局合理、技术优良、便利群众的卫生服务体

系,使人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省内先进水

平,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省内的平均水平。建立起与温州市社会经济发展

相协调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卫生服务、卫生执法监督和医疗保障体系,基

本达到与小康生活相适应的健康水平。

全市卫生资源区域配置网络规划形成三个层面,东部圈带化发展,西部据

点开发的规划布局。

第一层面:温州市区成为全市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科研、信

息的综合指导主中心。

第二层面:沿海的乐清、瑞安、平阳、苍南四个县(市)以及永嘉县的南

部平原地区,着重调整、适度发展,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以104国道

为轴线、南北两翼齐张的卫生资源圈带结构。北翼以乐清市域为中心建立

卫生基地,。南翼以瑞安城区和鳌江——龙港城市组成两大副中心。

第三层面:泰顺、文成、洞头以及永嘉北部山区,着重发展、普及,达到

人人享有卫生初级保健要求。把有限资金集中到区域位置较好、辐射能力

较强的乡镇,实行据点开发,保证当地人民群众都能获得基本卫生服务。2.9.4条市域医疗设施规划

1.医院规划:大城市建三级甲等医院,中等城市建三级乙等或二级甲等医

13

院,小城市建二级乙等或一级甲等医院。一般镇设置卫生院。城市街道为

单位设置卫生院,并积极创造条件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010年全市卫技

人员达到每千人3.5人,医生数达到每千人2人,病床数每千人口达到2.4

张。

2.急救医疗网络规划:进一步加强区域急救服务网络建设。在市区着重健

全急救医疗网络,突出院前抢救为重点。建设市急救中心和急救分中心以

及与医疗机构急诊科联为一体的急救系统。各县(市、区)逐步建立各县

急救站,将瑞安、乐清市的第一人民医院建成市域南北两个急救分中心。

第十节市域市场体系规划

2.10.1条温州市场建设目标

建立一个按照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运行的,全面实行国际惯例的,现代化、

规范化、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1.完善中心市场、专业市场、住宅区农贸市场三级市场体系网络,使温州

成为新型的商贸城市,成为浙南区域性的商贸中心。

2.完善各龙头市场和专业市场的配套设施,使其充分发挥功能。以温州新

城为中心,兴建一批多功能、高档次、现代化的批发市场,与现代化商品

综合商场并网。

3.巩固发展省重点、区域性重点的大型工业品批发市场;培养扶持适应农

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淘汰关闭空壳市场、改造城

市马路市场。

4.完成对严重影响交通、布局不合理、消防隐患严重、规模较小的市场的

整改和搬迁。

5.加快农贸市场“退路入室”的进度,全市县城所在地以上城镇的农贸市

场在近期全部实现室内化。

2.10.2条综合市场规划

对现有的综合市场进行结构调整,进行完善、配套、提高市场的档次和品

位,原则上不再新建综合市场。综合市场安排在区域中心,大型龙头综合

市场在市区中心和瑞安市区各安排一处。

2.10.3条工业品专业市场规划

工业品专业市场以改建、扩建、迁建为主,相关市场通过联合、兼并、

重组等多种形式来盘活市场存量,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在一个县(市)

范围内原则上不建设两家同类工业品专业市场。工业品市场布局以温州

市区为中心,向两翼发展,大体沿两条国道(104国道、330国道)、四

条江(瓯江、飞云江、鳌江、楠溪江)轴向发展。

2.10.4条生产资料市场规划

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发展以改建和完善配套设施为主,现有的生产资料

市场要适当地整顿、调整、搬迁。生产资料市场设在市区和各县(市、

区)城乡结合部的货运中心、生产中心地带,依托市区(城镇)和港口

(船埠)、公路等,全市生产资料市场基本形成网络。

2.10.5条农副产品市场规划

农副产品市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规划,统筹规划、分步开发、

结合城改、加速改造。新住宅区以配套新建为主,老城区以改造、扩建、

改建为主。到2005年完成市区顶棚市场改造,11个马路市场全部退路

入室。

2.10.6条展览业规划

结合本地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创造独具温州特色的温州产品文化。规

划在温州市区兴建温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在市域内重要工业城镇和县

(市)域经济中心兴建产品展示场所,主要展示温州支柱产品及相关生

产的辅助材料。

第十一节市域旅游业发展规划

2.11.1条旅游发展战略步骤:

第一阶段:目前至2005年。在发展国内旅游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旅游

业务。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速省级以上风景区的开发建设,逐步

形成两个“金三角”旅游热线和四个王牌景点。北“金三角”(北雁、楠

15

溪江、洞头),南“金三角”(南麂、南雁、珊溪水库),四个王牌景点(北

雁、楠溪江、南麂、氡泉),力争实现这些旅游区空中联网。

第二阶段:2006年至2010年。全面建好旅游信息网、旅游管理网和旅游

培训网。旅游业成为温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把温州市建设成为

以瓯乐文化为依托,以奇山异水、滨海岛屿、高山湖泊和森林公园为特色

的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

2.11.2条旅游网络

全市旅游区划分为中心休闲购物旅游带、奇山秀水旅游带、生态保健旅游

带、金沙碧海旅游带、王牌景点旅游线,形成全市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

旅游网络。

市旅游网络划分为温南、温中、温北和温东四个旅游区:

1.温北山水旅游区:由北雁荡山与楠溪江两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

中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构成,辅以永嘉桥头钮扣市场和乐清柳市低压电器市

场两个社会考察热点。

2.温中城郊旅游区:分为两个圈层。城市园林圈以市内的公园和小山为主,

辅之以市区内娱乐设施和社会经济考察内容。郊游远足圈主要风景点有泽

雅、瑶溪、天柱寺、茶山五美园(合称为大罗山风景区)、桐溪、岷岗、

仙岩、中雁。

3.温南山水及滨海旅游区:以南雁荡山为重点,辅之有寨寮溪、大玉苍山、

圣井山、吴家园水库等山水景区,有炎亭、大渔、渔寮、赤溪、霞关等海

滩景点,矾都——苍南县矾山镇,龙港农民城和金乡、钱库、宜山、水头

等温州社会经济考察点组成。

4.温东海上旅游区:其范围包括乐清湾以南、北麂以北的近海海域,以洞

头、南麂为重点。

2.11.3条旅游服务中心

温州市域旅游服务中心分三级布局:

主服务中心设在温州市区,集中全市市一级的各种档次、规模的旅游服务

和接待设施。次中心为雁荡和鳌江——龙港城市。三级中心为各主要景区

(国家级、省级)的接待中心城镇。

2.11.4条旅游交通

1.航空:完善温州←→香港航线,争取开通东南亚各国和台湾地区直达航

班;完善与开辟温州至武夷山、黄山等国内主要景区的空中航线。用直升

飞机把市域内旅游区加以联网:开展市区空中观光游览。

2.公路:公路建设以104国道线为主轴,向两侧延伸至风景区,路面等级

均要达到三级以上;市区开通旅游班车至省级以上风景区。

3.水路:提高沿海客轮档次,主要解决温州←→洞头,温州←→南麂客运

交通。

第十二节市域水资源与给排水规划

2.12.1条市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在规划年限内,温州市域内各水利工程设施的供水量可以满足各行业需水

量的要求。近期的重点是通过“西水东调”,缓解不同地区供需水不平衡

的矛盾。提高水利工程质量,降低引水过程中的水量漏耗。加强对水环境

的保护,防止“水质化缺水”现象。

2.12.2条各流域供水设施规划

1.瓯江流域供水规划:规划在楠溪江上游大楠溪上修建鲍江水库,在中游

下浮林处建引水枢纽工程,保证永嘉县域和乐柳平原的供水。

2.飞云江流域供水规划:供水灌溉主要区域范围为珊溪水库坝址以下飞云

江两岸和滨海的温瑞、瑞平平原和鳌江龙港镇。主要规划建设项目有:珊

溪水库、飞云江引水工程、戍浦江雷峰水库。

3.鳌江流域供水规划:供水灌溉规划范围为鳌江流域内平阳、苍南两县的

所有平原乡镇及部分山区乡镇。主要规划建设项目有:南雁水库、南雁水

库引水工程、顺溪水库、挺南水库、东溪水库、町步头水库。

2.12.3条城镇供水设施规划

1.主要水厂规划:对现有主要水厂进行扩建,并新建部分水厂,使全市主要

水厂供水能力达到454万m3/日(2010年)。对于一些供水水质,水量与水

压均不符合城市供水要求的小水厂将不予保留。

17

全市各水厂供水能力规划表(单位:万m3/日)

输水干管网络规划:规划年限内建成以楠溪江引水工程输水干渠、泽雅水

库输水干渠、珊溪水利枢纽工程输水干渠、平原方江屿引水工程输水干渠、

百丈祭输水干渠等为主的输水干管网络。

2.12.4条非城市供应地用水和自备水源规划

在城镇供水难以达及的地区,应避免过于分散地打井饮水和无限制开采生

产用水,采用相对集中的供水方式。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应考虑以中心村

为单位建设小型净水设施。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部门允许建立自备水

源,但必须加以控制。

2.12.5条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1.排水系统规划:各市、县、区、镇排水系统,完善更新已有的排水系统,

合流制逐步过渡到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直接排入水体,污水经污水处理

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水体。

2.污水处理设施规划:2010年,市域内小城市(重点镇)以上城镇均应建

成污水处理厂。完善加强各工业企业内部污水处理设施。全市污水处理厂

总处理能力达到341.5万m3/日。城镇污水管普及率85%以上,污水处理率

达80%以上。一般镇考虑建设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沼气净化池。

第十三节市域供电系统规划

2.1

3.1条供电系统规划目标

把温州市域电网建设成为容量大、调峰能力强、稳定的现代化电网,把温

州城网建设成为现代化都市发展的高效能供配电网络。2010年温州市域的

最高负荷达到275万kW,用电量达到148.17亿kW·h,人均用电量为

1827kW·h。

2.1

3.2条电源建设

至2010年,规划新建装机容量为443.57万kW,温州市域内总装机容量达

到593.67万kW。继续建设温州电厂,山区继续建设大中小型水电站。远

期在沿海地区利用港口条件建设大型火电厂。

2.1

3.3条输变电工程

加快进行温州市域的500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至2010年,市域内建成

温州变、藻溪变两座500kV变电所。市域内500kV与金华、台州、福州的

500kV电网连接。完善建设市域内220kV主干戍边点工程建设。规划建成

南达平阳、苍南,北至永嘉、乐清,西到文成、泰顺的220kV主网架。市

域内220kV变电所达到20座。

温州市市域220kV变电站规划(2010年)

第十四节市域通信系统规划

2.14.1条通信系统规划目标

立足温州实际,坚持高起点,应用新技术建立现代邮电通信网络。电信网

由普通业务向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建成完善的具有通讯数字化和智能

19

化、邮件处理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化邮电通信网络。大力发展移动通信、

建设覆盖全市的智能网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完善No.7信令网、数字

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等电信网支撑系统。

到2010年,全市电话普及率提高到47%,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基本实

现电话交换综合化、个人化、智能化、长途交换逐步向二级交换网结构过

渡,最终向无级网迈进;电话交换机容量500万门,长途交换机容量12.8

万路端,移动电话用户达150万户,无线寻呼用户达200万户。

2.14.2条电信网络规划

1.电话交换网:新建交换局所或新增交换机按大容量模式建设,对重要用

户重叠覆盖;采用新型用户接入方式,使光纤尽量靠近用户。

2.光纤传输中继网:市区传输网采用二纤自愈环方式作为温州市传输网的

网络结构;采用智能化SDH中继传输网代替PDH数字传输网;温州市区中

继网扩建两个2.5Gb/s的SDH自愈环;温州市域形成两个SDH环:

南环:温州——瑞安——平阳——苍南——泰顺——文成——瑞安——温

北环:信河——雪山——双屿——永嘉——乐清——开发区——洪殿——

信河

城镇建成区搞好地下管线预埋工程,实现光缆线路管道化。

3.无线通讯网:移动通信以数字网为发展方向,模拟网原则上不再扩容。

数字网采用DCS-1800与GSM合用交换机组合建网,组建单独的CDMA交换

网。

温州第二长途局增设智能业务交换点功能,建成覆盖全市、全国联网的综

合智能网,并向网络型智能网过渡。

2.14.3条数据通信和信息网络规划

建设温州为浙南信息港,以温州市区为中心,建设市域信息高速公路网。

逐步完成从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大力发展数

字数据网(DDN)和公用帧中继宽带网。争取使温州成为国内互联网络的

骨干节点之一。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南通港市区七个港区陆域用地布局规划

南通港市区七个港区陆域用地布局规划 一、规划目的 为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加快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结合南通的区位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港口发展现状,优化南通港港区布局,重点解决港区陆域用地不足问题,完善港区配套,进一步提升南通港的区域竞争力。 二、编制过程 2004 年4月南通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2004 年8月通过规划评审。 三、主要规划内容 1、规划目标 以沿江产业发展布局为导向,以港口岸线的合理利用为核心,以做大做强南通港口为目标,以区内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调整对土地、通道等基础资源的使用安排,引导沿江企业有序重组和码头整合,形成一个对区外和区内企业都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分期分批推动沿江开发,呼应南通经济跨越式发展。 2、各港区性质、陆域布局港区名称港区性质陆域布局 天生港区 为天生港电厂、华能电厂及港闸开发区沿江船舶修造工业发展服务的工业港区,其中通沙汽渡两侧至通吕河口规划为公用码头九圩港至芦泾港:. 考虑为利用港口资源企业的发展备用地。芦泾港至通

沙汽渡:船舶修造基地,后方为港闸开发区工业用地。通沙汽渡至通吕运河口:港口仓储物流基地。 南通港区 以杂货运输为主,近期兼顾少量客运的综合性港区通吕运河至任港河口:规划以杂货运输为主,近期兼顾客运的综合性港区。港区用地以龙潭路为界,区内沿人民西路两侧布置港区综合配套的公共设施。任港河口至粮油公司下界:以专用杂货运输为主,后方为仓储加工区。 任港港区 南通船舶修造基地,工业港区中远船厂及中远川崎沿江码头为作业区,后方为港区用地,用于建设配套服务的办公、生活区及原材料仓储等设施。中远船厂后方(江堤路以北)规划为粮油公司的仓储物流用地,保留任港液化气贮灌站。 狼山港区 外贸综合性港区,是南通市及其腹地内大宗散货、集装箱以及散杂货运输的重要港区狼山港区在空间上将形成三大功能区:通用及散货作业区、散杂货作业区和集装箱作业区,港区后方以港口物流和仓储用地为主。 富民港区 为开发区工业生产服务,同时兼顾部分公共货物运输的工业港区裤子港至华洋液化气公司下界、华洋化工至中天海缆上界:公共码头用地,后方为开发区工业用地。船舶修造厂和建材堆场用地:生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试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第十一条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南通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2035)

南通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 一、前言 、规划背景 南通地处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型结构交汇点,“据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水运发展优势。近年来,在江苏沿海开发和沿江开发两大战略的推动下,特别是在近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新战略的带动下,南通市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综合交通和沿海沿江港口发展迅速,正在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年月,南通市委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交通转型”三大转型任务。推进交通建设由单一体系向综合枢纽转变、由基本通达型向集成运输型转变、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智能型转变,是交通转型的三大工作重点。内河水运作为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引导重大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根据《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内河港口作为内河水运的关键节点和充分发挥水运效益、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必须加快发展。年月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交水发〔〕号),要求进一步做好港口转型升级工作,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升级。此外,江苏内河干线航道网建设等重大工程都将在年全面建成,为内河港口规模化发展、江河联运带来新的机遇。随着宏观形势的发展,上述意见的出台,南通区域交通格局变化,以及内河水运条件的持续改善,提升内河港口发展综合效益,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成为未来内河港口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 南通市坐拥江海之利,境内水网发达,内河航道总里程仅次于盐城居全省第二位,具有发展内河港口的天然优势,连申线和通扬线等主要航道沿线内河港口在能源物资和大宗货种运输方面,对南通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历史原因,南通市内河港口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部分地区的内河港口发展缓慢,存在分布散、规模小、等级低、功能弱、基础设施和装卸水平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综合交通运输的发

温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温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建立温州TRANBBS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火灾及其它灾害的能力,适应温州建设的消防安全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TRANBBS规划法》的规定,特编制《温州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 3、《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1998年12月) 4、《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公消[1998]164号) 5、《浙江省公安消防部队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2004年8月,省公安厅、省发改委、省建设厅) 6、《浙江省消防部队消防装备标准(试行)》(2004年4月,省消防总队) 7、《浙江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实施意见》(2002年7月,省消防总队) 8、《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报批稿) 9、温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 第3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4条规划范围 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县行政管辖范围以及瓯北片与七里片,规划总面积1423.6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目标 1、近期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TRANBBS技术规范的规定,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起消防法制健全、宣传教育普及、监督管理有效、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良好、体制合理、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保障有力、适应温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特点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 2、远期建成适应温州城市特点,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并为建立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创造条件。实现消防队伍和设施向多功能发展,使之成为温州市防火、灭火和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及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 第6条规划原则 1、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全面安排、有利生产、保障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做好城市防火和灭火的各项规划建设。 2、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城市现状特点和消防现实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消防规划,逐步形成高标准、现代化的城市消防体系。 3、消防的规划建设与防火灭火应加强公众参与,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 4、统一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节约用地与留有余地相结合,充分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第7条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消防建设的依据,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消防规划所涉及的范围内从事与城市消防安全有关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均应按本规划执行。 第二章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第8条工业区、仓储区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 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 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 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 1)进入WTO后,传统“温州经济”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 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 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

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 1)区划调整后瓯海区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 2)瓯海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结论: 强化中心、扩展两翼 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 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 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 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1年 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12 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07 5)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2001.02 6)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05 7)《温州市统计年鉴(2000)》,温州市统计局 8)《瓯海区统计年鉴(2001)》,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模板】

附件: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工作,提高规划成果质量,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现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制定如下标准: 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 其中,附件中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审查意见、规划公示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市政府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意见、规划修编大事记、规划编制单位内部技术审查会纪要,以及其它相关会议的记录文件。 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一律采用A4纸规格装订,规划图纸一律按照A3纸规格成图,并折叠成A4纸规格装订。规划强制性内容必须在文本中明确,并采用黑体字加下划线表示。 二、总体规划成果审查的主要内容 凡提请省规委会、政府常务会审议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完成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城市政府应当组织编写专门的汇报材料,并制作PPT(幻灯片)形式的多媒体汇报稿。设区市按照20分钟汇报时间准备,县级市按照15分钟准备。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城市定位 在简要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城市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规划修编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明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

1、明确市域城镇发展战略,分析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规划到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明确城镇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3、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防灾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以及重要的社会服务设施,提出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4、提出市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范围。 5、县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还应当编制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专章,确定市域村庄发展的控制原则和措施,提出村庄空间布局调整和用地整合的意见,明确市域现状及规划调整后的村庄数量。 6、区别不同情况,有的城市还应当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增加重点地区发展规划的专章。 (三)中心XX区规划 1、分析中心XX区用地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 2、确定中心XX区规划到2010年、2020年的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3、确定中心XX区的总体布局结构,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 4、确定城市各类用地的布局。其中,居住用地规划统一调整为居住用地和住房建设规划,要明确住房保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分别提出2010年、2020年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居住人口和用地布局。提出XX区内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善的目标、措施和步骤。 5、确定中心XX区公共设施规划布局,提出城市中心的位置和规模,统筹安排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商业中心、科研教育中心等主要公共设施布局。 6、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明确城市道路网结构,提出主次干路和支路的路网密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等规划指标。明确城市主干路功能和城市对外交通联系。 -2-

济宁2018-2025年全市停车位、停车场规划

目录 1总则 (1) 2停车发展战略 (4) 3停车供给目标 (6) 4建筑配建停车标准优化 (7) 5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8) 6路内公共停车场规划 (10) 7充电设施布局规划 (12) 8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 (14) 9停车政策研究 (16) 10近期行动计划 (18) I

附表目录 附表1 停车区域划分表 (19) 附表2 停车总量目标 (19) 附表3 供应结构目标 (19) 附表4 停车配建指标 (20) 附表5 一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1) 附表6 二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3) 附表7三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7) 附表8 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分配 (32) 附表9 路内临时停车设置控制表 (33) 附表10 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 V/C比值 (33) 附表11 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2 占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3 任城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4) 附表14 兖州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5) 附表15 各类用地配建充电桩统计一览表 (36) 附表16 充电桩近期主要布点位置统计一览表 (37) 附表17 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布局 (39) 附表18 路内停车泊位充电桩布局数量 (40) 附表19 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宽度要求 (40) 附表20 济宁城区停车收费标准 (40) II

附表21 严格违停执法工作分工表 (41) 附表22 近期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一览表 (41) III

1总则 【第01条】规划背景 国家不断出台指导意见,系统的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 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重点和方向提出了 新的要求,现有停车规划有必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济宁城市的 发展要求。 【第02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济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任城区、兖 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等,规划用地面积385平方公 里,规划人口350万 重点范围:任城老城区和兖州老城区。 【第03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7--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第04条】规划目标 1.近期着重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弥补城区停车缺口,缓解停车压力, 远期建成与济宁城市特征和公交优先交通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 停车发展模式; 2.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是公 1

城市总体规划技术标案例

第五章投标文件商务标格式 **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投标文件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投标文件内容: 技术标 投标人: (盖章)法定代表人 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一、项目解读 1、规划修编背景 (1)宏观政策的战略新部署 当前中国已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调整、转型、跨越、提升”等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由于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都需要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城镇化也因此成为了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和抓手。 相比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在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空间布局、政策环境以及关注重点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对空间布局的统筹结果。借势国家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所营造的良好政策环境,**城市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的修编来引导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实现,加快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探索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2)区域发展的战略新格局 中心城市带动和区域整合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各省市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纷纷形成了以规划建设产业高度聚集、产城高度融合的新经济区为重点的新一轮发展态势。在重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国务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的批复,意味着**城市所在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版图。同时,为实现胶东半岛这一省内优质资源最为集中区域的转型升级,山东省及时出台了《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胶东半岛各城市均推出了发展不同特点高端产业的规划,将发展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国家到省级政府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意味着**城市将依托优势区域板块获得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政策、大规模基础设施、产业等),如何更好地从自身禀赋特征和发展目标角度,探讨在区域战略中的地位及诉求,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示范区,将成为诸城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议题。 (3)重大设施的战略新提升 随着潍日高速公路、对接青岛东西大通道、滨(潍)诸城际铁路、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完成,**城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也将明显提升。 上述重大交通设施在**城市的相继落户,一方面为**城市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基础支撑,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影响**城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城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4)城市转型的战略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诸城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城市化进程。根据山东省“十二五”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未来3-5年内,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年)及规划图 2008年8月19日至20日,由省建设厅组织召开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年)评审会》在我市香港大厦举行。评审委员会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教授、山东省国土厅宇向东副厅长、山东省建设厅规划处齐鹏处长等10位国内知名规划专家组成。会议由建设厅副厅长昝龙亮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洪刚出席会议。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着力点,市委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建设城乡秀美新济宁作为五大发展目标之一,确定了“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先导、文脉存续、自然生态”的原则,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济宁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跨区域、跨河道、大范围展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易道设计公司、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济宁市城市风貌规划》、《济宁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九龙山山体、水系生态景观规划》、《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西段两岸环境景观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越河围合地块概念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每年都确立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增强了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现行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2007年12月28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我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今年初,我们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对规划思路作了重大调整。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这次评审会议,就是对这一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对前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检验。 专家们踏勘了现场,听取了《纲要》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规划纲要文件,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致认为:《纲要》编制认真贯彻当前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统筹和城乡协调发展,注重“两型”社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可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纲要》编制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论证比较充分,对产业发展战略、煤炭开发与城市协调发展、生态承载力、人口和用地规模4项专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的空间层次、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城镇体系规划等比较符合济宁实际。《纲要》成果内容丰富,图件齐全,达到了国家和省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要求。各位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评审,并从规划的各个方面和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评审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专家意见,与设计单位共同努力,从济宁长远发展和自身特色去把握规划,进一步拓宽思路,及时将规划纲要进行深化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水平、高标准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需提交的成果一览表

(一)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包括基础资料汇编、说明书、技术图纸和公众参与报告;专题研究收录于技术文件中。 1)基础资料汇编: (1)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和相关规划对编制区的规划要求,以及相邻地区已批准规划的情况。 (2)自然条件 编制区的水文、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特征等自然条件。 (3)人口及居住状况 编制区的人口空间分布、人口结构及居住状况等情况。 (4)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及征地权属情况(以“现状用地平衡表表”和“现状用地权属表”的形式汇总)。 a、用地结构及各类用地布局现状。 b、已划拨或出让用地的征地权属情况。 c、已批准的设计要点情况。 (5)建筑物状况 编制区的建筑物状况,包括建筑物的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建筑权属、建筑层数和合法性等情况。 (6)道路交通现状 现状道路的等级体系、功能划分、红线及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规模。 (7)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 (8)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的分布、规模、用地面积以及管网等级和分布情况。 (9)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 编制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资料。 (10)环境保护现状 编制区主要污染源、污染类型及污染指标。 (11)其它

2)说明书: (1)前言 说明规划编制的背景及主要过程,包括规划的委托和编制过程等。 (2)规划依据与原则 说明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包括已审批的上层次规划及专项规划,适用的法规、规范和其它依据,规划编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等。 (3)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简述编制区自然、历史和现状特点,分析评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 (4)规划目标 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结合编制区的发展条件,确定编制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并预测编制区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开发建设规模。 (5)用地布局 分析影响编制区用地布局结构与功能组织的重大因素;阐述用地布局与功能组织的基本思路及规划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规模及规划要求;列出“规划用地平衡表”。 (6)地块划分与细分 评价影响编制区地块划分与细分的要素,明确地块划分与细分的依据和原则,确定地块划分与细分的方法。 a、结合道路和自然界线,在编制区内进行地块划分,并确定分地块编码。 b、结合道路界线、自然界线、土地权属情况和出让要求,在地块内进行地块细分,并确定细分地块编码。 (7)地块控制 按照规划控制的要求及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编制区的各地块及细分地块的建设用地性质和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指标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论证。 a、建设用地性质:确定地块土地使用性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原则上分至中、小类;确定地块和细分地块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范围或适宜建设要求。 b、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确定各地块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人口密度等控制指标。 (8)道路交通规划 评价道路交通现状;预测发展需求;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制定交通组织原则和交通发展对策,合理组织内外交通系统;确定各类交通设施的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