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

二、问答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 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 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一、名词解释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

二、问答题1. 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2.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3. 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储集体类型)及主要物性特征。

4.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碳酸盐岩储集层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物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5. 试述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影响因素的区别。

6. 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一、名词解释油气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油气藏)、背斜圈闭(油气藏)、断层圈闭(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刺穿圈闭、地层圈闭(油气藏)、不整合圈闭(油气藏)、岩性圈闭(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闭合高度、油气藏高度、流体势;

二、问答题 1. 简述度量圈闭和油气藏的参数。 2. 简述圈闭、油气藏类型划分的依据及主要类型。3. 试述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4. 断层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5. 论述断层封闭的因素及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6. 试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7. 简述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形成的沉积背景。

8. 试述古潜山油气藏与基岩油气藏的异同点。

9. 水动力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 值、TTI法(值);

二、问答题1. 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

2. 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 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

4. 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

5. 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 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9. 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

一、名词解释油气运移、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二次运移、异常(高)地层压力、排烃效率、生油岩有效排烃厚度、浮力

二、问答题1. 论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因素。2. 论述异常高压产生的原因及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3. 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哪些?其相态演变方式。4. 解释油气初次运移的途径及方式。5. 油气二次运移中质点的受力情况(即运移机理)。6. 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疏导体系有哪些?7. 试述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取决于哪些因素。8. 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分析含油气盆地中有利的远景区。9. 油气二次运移中油气性质的变化。

一、名词解释油气聚集、成烃坳陷、(有利)生储盖组合、有效圈闭;临界温度、临界压力

二、问答题 1. 试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特点及意义。(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原理论述盆地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2. 论述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条件。 3. 试述生储盖组合的类型及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4. 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 简述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

6. 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一、名词解释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带、油气田

二、问答题1. 含油气盆地的基底、周边类型。 2.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 3. 以地球动力学背景考虑其所处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些类型? 4. 试论(大陆)裂谷型盆地(如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5. 试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分布规律。 6. 试从大地构造观点来分析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特征及其油气聚集类型。7.简述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内容。

一、名词解释地温梯度、地层压力、均—化温度

二、问答题1. 从油气藏形成理论论述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2.论述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3. 为什么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形成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地质环境?4. 论述不整合面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石油地质学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英语分类词汇表

目录 总类。。。。。。。。。。。。。。。。。。。。。。。4 1.油气地质勘探总论。。。。。。。。。。。。7 2.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7 3.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11 4. 油气性质。。。。。。。。。。。。。。。。。。。。。14 5. 油气成因。。。。。。。。。。。。。。。。。。。。。15 6. 油气储集层。。。。。。。。。。。。。。。。。。。21 7.油气运移。。。。。。。。。。。。。。。。。。。。。。22 8.油气聚集。。。。。。。。。。。。。。。。。。。。。。25 9.油气地质勘探。。。。。。。。。。。。。。。。。。27 10.油气地球化学勘探。。。。。。。。。。。。。29 11.地震地层学。。。。。。。。。。。。。。。。。。。29 12.遥感地质。。。。。。。。。。。。。。。。。。。。。32 13.实验室分析。。。。。。。。。。。。。。。。。。。33 14.油气资源评价。。。。。。。。。。。。。。。。。34 15.地质年代。。。。。。。。。。。。。。。。。。。。。16补充 17岩性,岩石学

总类 油气地质勘探petroleum and gas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石油地球物理petroleum geophysics 地球物理测井geophysical well logging 石油工程petroleum engineering 钻井工程drilling engineering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oil-gas field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石油炼制petroleum processing 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 processing 海洋石油技术offshore oil technique 油气集输与储运工程oil and gas gathering-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engineering 石油钻采机械与设备petroleum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油田化学oilfield chemistry 油气藏hydrocarbon reservoir 油藏oil reservoir 气藏gas reservoir 商业油气藏(又称工业油气藏)commercial hydrocarbon reservoir 油气田oil-gas field 油田oil field 气田gas field 大油气田large oil-gas field 特大油气田(又称巨型油气田)giant oil-gas field 岩石物性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 岩石物理学petrophysics 野外方法field method 野外装备field equipment 石油petroleum 天然石油natural oil 人造石油artificial oil 原油crude oil 原油性质oil property 石蜡基原油paraffin-base crude [oil] 环烷基原油(又称沥青基原油)naphthene- base crude [oil] 中间基原油(又称混合基原油)intermediate- base crude [oil] 芳香基原油aromatic- base crude [oil]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总学时:72 一、教学思想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 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 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 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 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 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 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 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 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 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 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 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Petroleum Geology》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宋荣彩制定(修订)时间:2010年2月所在单位:能源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大致知晓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萌发对从事油气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化工原料,国际贸易物资;世界及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内容、性质及主要相关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油气矿产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梗概。对油气行业的现状,尽可能运用最新的统计资料。对油气资源的展望和新的替代能源的研究可作适当介绍和讨论。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 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读书报告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院系名称: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四川盆地富含油气资源,并且油气成藏,是典型的含油气盆地。结合含油气盆地的成因及特征,从构造和地层等方面对其地质特征进行详述,为生、储、盖、运、圈、保机制提供基础性资料。 关键词:四川盆地;油气富集;构造;地层 0 前言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及重庆市,地处扬子板块西缘,为一北东向呈菱形的构造盆地,是典型的沉积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与周缘的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齐岳山和大娄山及大凉山组成盆山结构[1],内部则有以华蓥山为主的北东向雁列状山脉,其范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9×104km2。四川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是典型的叠合盆地。四川盆地富含油气资源,油气开发历史悠久,是典型的含油气盆地。众所周知,沉积盆地是油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含油气盆地的类型、构造和发展对油气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控制作用。构造是主导、沉积是基础、生油是关键,保存是条件[2]。四川盆地富含油气,并且油气成藏,即油气从分散有机质生成后还有运移和聚集过程。生、储、盖、运、圈、保是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因素[3]。四川盆地油气富集与其地质因素密不可分。1构造特征 四川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是古特提斯对中国板块施加压力环境下发育起来的大型不对称箕状压性断陷盆地。从晋宁运动到喜玛拉雅运动盆地定型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主要有:①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②东吴期,拉张断裂活动,玄武岩大量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③印支期,形成印支期泸州、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④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张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这种拉张-过渡反转-挤压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以及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四川盆地这种叠合盆地更为明显。在四川盆地刚性地块上,从边缘向刚性地块中间,出现一系列古隆起,其中古隆起边缘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_自己总结(按章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学科。它属于矿产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课。P1 第二章 油气藏中流体成分和性质 一、名词解释 石油:又称原油,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P11 原油灰分:石油燃烧后的残渣。P13 石油组分分析(组分组成):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P17 石油的比重: 石油的相对密度:在105Pa下,20℃石油与4℃纯水的密度比值,用d420表示。P22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发荧光的特性称为荧光性。P25 石油的旋光性: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P25 石油的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 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 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P16 干气:一般来说,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网络) 湿气:甲烷含量低于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网络) 天然气:从广义上讲,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在《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中研究主要对象是岩石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是狭义的天然气。P25 气藏气:是指在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P26 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P26 凝析气: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的气藏气。当地下较高温度、压力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溶解)于气中,呈单一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为凝析油气藏,简称凝析气藏,或凝析油藏。P26 伴生气:狭义的伴生气仅指油气藏中的气顶气和油藏及油气藏中的油溶气; 广义的伴生气还包括油田范围内分布于油藏及油气藏之间或其上方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气藏气。P28 非伴生气:是指那些与油藏及油气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 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但没有重要工业价值、以天然气占绝对优势的气藏气。P28 非常规油气藏:成藏机理不同于一般常规的油气藏的油气藏,往往具有隐蔽性和特殊性。 P213 吸附水:呈薄膜状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 在一般温、压条件下不能自由运动。P33 毛细管水:存在于毛细管孔隙- 裂缝中, 只有当作用于水的力超过毛细管力时才能运动。P33 自由水:存在于超毛细管孔隙- 裂缝中, 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 也称之为重力水。P33 底水:是指含油( 气) 外边界范围以内与油( 气) 相接触, 且位于油气之下承托着油气的油(气) 层水。P33 边水:是指含油( 气) 外边界以外的油( 气) 层水, 实际上是底水的自然外延。P33 气水化合物(96 97 03 05):是一种白色的固态似冰状的结晶化合物,又称气水化合物或固体气也叫“天然水合物”或“可燃冰”。 甲烷水合物(05):在特定的低温和高压条件下,甲烷气体可容纳水分子形成一种具笼形结构、似冰状的固体水合物,又称固态气体水合物。P27 煤型气:是指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网络) 煤成气:含煤岩系中有机质在成煤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网络)

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张哨楠授课教案设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教案 教师姓名张哨楠宋荣彩 所在学院能源学院授课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课程代码0402B204 总学时72 学分 4.5 教材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2007年7 月 1 日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绪论(6学时) 1、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大致知晓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萌发对从事油气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2、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化工原料,国际贸易物资;世界 及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内容、性质 及主要相关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油气矿产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梗概。对油气行业的现状,尽可能运用最新的统计 资料。对油气资源的展望和新的替代能源的研究可作适当介绍和讨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油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我国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和油气勘探的前景,绪论部分没有什么难点。 4、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图片,结合适当板书和图件向学生介绍目前能源的国内外形势,能源储备的战略意义,油气所引起周边领土争、油价的变化、政治 斗争的焦点-能源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爱国热情。 首先简要介绍下学习这门课的要求,之后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什么是石油?它有什么用途?油 价的现状”,请学生回答后,教师作评价总结,引出本节课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进入第一节,石油及天然气作为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讲述石油与天然气的特点、 用途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既然石油如此重要,那么他的分布?明确本课程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进一步引入第二节的内容。 第三节针对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作简单的回顾,三个阶段的划分、特点。我国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讲述石油地质学的任务、性质和内容。使学生了解石油地质学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以上各部分内容可以做适当的穿插讲解。

《石油天然气地质及勘探》试题(B卷)答案

B卷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 《石油天然气地质及勘探》 期末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专业年级资源2002级班 姓名 学号 教研室油气资源系 考试日期 2005年6月28日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 1.氯仿沥青“ A” 岩样未经HCI处理,用氯仿抽提的产物。 2.二次运移 油气进入储集层之后的一切运移。 3.门限温度 有机质随埋深加大,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才开始大量向油气转化,此温度称生油门限温度。 4.时间—温度指数(TTI) 有机质演化的成熟度与温度成指数关系,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其演化效果是累加的、不可逆的。 5.石油的荧光性 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除轻汽油和石蜡外,无论其本身或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可发光的性质。 6.有效渗透率 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相流体的渗透率。 7.油型气 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达到成熟、高成熟及过成熟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 8.油气藏:指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9.干酪根: 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10.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

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相对密度受 石油化学组成、石油组分的分子量、溶解气量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 石油化学组成、温度、压力。 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K+、(Na+)、Mg2+、Ca2+、Cl-、HCO3-、SO42-;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CaCI2、 NaHCO3、 MgCl2、 Na2SO4四种水型;其中CaCI2、 NaHCO3水型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3.沉积有机质是指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生物体的遗体或分泌物和排泄物。 4.生油岩层的特点是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分散状黄铁矿、有时含油苗;储集层的特性是孔隙性和渗透性;盖层的特征是致密、无裂缝,物性差,具有高的排替压力,厚度大,分布稳定。 5.煤型气是煤层及煤系地层中的有机质经过煤化作用形成的天然气。6.盆地中有利的油气二次运移指向区是生油凹陷中或邻近地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正向构造带。 7.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烃类物系中气体的数量必须大于液体数量、地层埋藏深,地层温度界于烃类物系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凝结温度之间,地层压力超过该温度时的露点压力。 8.生物化学气大量生成的条件是低温浅层,温度低于75゜C,埋深小于1500米、还原乏硫酸盐环境、有机质丰富,特别是腐植型和混合型干酪根、PH=6.5—7.5 。 9.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条件是:长期持续稳定沉降且沉降速率略大于沉积速率,岩相古地理条件是浅海、泻湖、深湖-半深湖、浅三角洲,古气候条件是温暖潮湿。 10.常见的碎屑岩储集岩的岩石类型是砂岩、粉砂岩、砾岩,碳酸盐岩储集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是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勘探、评估、开采、油气分离、输送理论和技术的工程学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石油与天然气生成环境、勘探、油气井工程设计、测井数据采集和处理、油气田开采、油气储运以及工程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复试科目与人数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或831油层物理学 招生人数30人

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ICS 75.010 E90 Q/SH 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 报告编制要求 Compiling & printing requirements of geological study reports o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质成果报告的组成 (1) 5 文字报告的编写格式 (1) 6 附件的编写格式及要求 (5) 7 审批文件的编写格式及要求 (6) 8 地质成果报告的印制要求 (6) 9 电子文件制作要求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成果报告的编排式样 (7)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红雯、赵传玉、郭齐军、石恒、范凌霄、唐泉、朱金良、唐来洲、张玉萍、沈长山。

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的形式构成、层次描述、编写格式及印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物探、化探、钻井、油气田开发、科学技术研究等地质成果报告的编制。也适用于总结性文字报告、规划、年报、小结等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SZ1999002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成果报告 geological result reports o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开发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按相应技术规范和项目设计要求,以文字、图表等形式编制的一套地质科技文件材料。 4 地质成果报告的组成 地质成果报告由三部分组成: a)文字报告——地质成果报告主要文字部分(含插图、插表、插照和附录); b)附件——非必备,文字报告所附的除正文插图、插表以外的附图(册)、附表(册)、技术性或说明性文字材料; c)审批文件——非必备,对地质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验收或认定时所形成的文件。 5 文字报告的编写格式 5.1 构成 文字报告结构见图1,文字报告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a)前置部分; b)主体部分; c)附录部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藏地质学)考点总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藏地质学)考点总结 第一部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概论 一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属于矿产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油气藏。油气藏不仅是油气地质勘探人员从事油气助探的直接对象,而且也是油气地质研究人员进行油气成因、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等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理沦和假说,均来源于实跋并直接指导实践;是根据对已知的油气藏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实践成果,并又在油气藏的勘探实践中得到检验。油气藏的研究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石油地质学的内容 1.本学科研究的物质主体:石油、天然气及其伴生的油田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油气形成的地质学原理:油气成因。 3.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生油岩,储集岩,盖岩,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条件。 4.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各地质条件间的相互联系:含油气盆地和含油气系统。 5.对油气藏特征和规律的人工再现:油气藏建模。 二天然气: 按相态可以分为游离气、溶解气(溶于油和水中)、吸附气和固体水溶气;按分布特点分为聚集 型和分散型;按与石油产出的关系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1)聚集型天然气 游离气 是常规气藏中天然气存在的基本型式。游离天然气可以是气藏气、气顶气和凝析气。 气藏气 是指在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是气藏气的主体。 气顶气 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凝析气 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溶解)于气中,呈单一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采出后因地表温度、压力较低,其中凝析油呈

石油地质学试题

2005 ─ 2006 学年 第 2 学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考试试卷(B 卷) 注意:1、本试卷共 2 页;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任课教师: 林小云 陈恭洋 授课班级:资 工1031~ 1035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凝析气: 2.门限深度: 3.相对渗透率: 4.构造油气藏: 5.油气二次运移: 6.成烃坳陷: 7.二级构造单元 8.TTI 值: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以 、 为主,同时还有多种微量元素,它构成了石油中的 。 2.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 、 、 、 。 3.生成油气的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四大原始生物化学组成,它们是 、 、 和 。 4.评价烃源岩的地化指标包括: 、 、 。 5.盖层能封闭油气的机理是: 、 、 。 6.含油气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主要有 、 、 。 三、问答题(共40分) 1.油气生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说明有利生油的岩相古地理环境。(1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2.画图表示如何用压汞曲线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10分) 3.背斜圈闭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说明各类型特征。(10分) 4.试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哪些?(10分) 四、论述题(共26分) 1.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沉积体系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13分) 2.论述油气生成理论的中心内容和在勘探中的指导意义。(13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凝析气。 2.门限深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深度界限称门限深度。 3.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4.构造油气藏:主要是由于褶皱、断层引起或者其它构造力使储集层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中聚集了油气,称为构造油气藏。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成烃坳陷: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成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体积大,并能提供充足的油气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TTI值: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根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TTI法。即时间—温度指数,简称TTI值。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碳氢灰分组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 一、名词解释 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 二、问答题 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 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 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一、名词解释 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 二、问答题 1.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 2.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 4.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 5.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 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 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部分 第一二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石油: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和数量不等的固态烃类和非烃类物质。 石油的组分组成: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原油分割成不同沸点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 临界温度:气相纯物质能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 无论压力有多大, 都不能使气态物质凝为液态。 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 气态物质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 逆蒸发:在地下较高温度( 即物系的临界温度和最高凝结温度之间) 的特定条件下, 随压力增加液态烃可以转变为气态,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原因。 天然气(广义):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气体。(狭义):岩石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气藏气: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 气顶气: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凝析气: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于气中,呈单一的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 凝析油气藏:凝析气被采出后因地表的温度压力降低,其中凝析油呈液态析出与天然气分离,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之为凝析油气藏,简称为凝析气藏或凝析油藏。 煤层气: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以甲烷为主,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的基质表面,在煤层割理和裂隙及煤层水中还存在有少量的游离气或溶解气。 致密地层气:主要指致密砂岩和裂缝性含气页岩中的天然气,广义的致密地层气还包括煤层气,统称为非常规天然气。 伴生气(狭义):仅指油气藏中的气顶气和油溶气,广义上还包括油气田围分布于油藏及油气藏之间或其上方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气藏气。 非伴生气:指那些与油气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但没有重要工业价值,以天然气占绝对优势的气藏气。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或者说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同体积的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 油田水: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狭义上是指油气田围直接与油气层相互联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沉积水是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充填于沉积物颗粒间隙并保存在其中的水。 渗入水是指来源于大气降雨时渗入到浅处孔隙、渗透性岩层中的水。 深成水:特指来源于地幔及地壳深部的高温、高矿化度、饱和气体的地下水, 包括初生水、岩浆水和变质水。 成岩水:来源于矿物成岩转化脱出的结晶水( 结构水) 和有机质演化伴生的水。 吸附水:成薄膜状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在一般的温压条件下不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

2012年西北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原题及答案整理

一、基础概念 天然气: 广义的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通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或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狭义的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与生物成因有关。 圈闭: 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成为圈闭。圈闭由三部分组成: a、储集层; b、盖层; c、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生油xx: 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干酪根: 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储集层: 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油气藏: 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盖层: 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

生油门限: 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田: 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油气聚集带: 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 含油气盆地: 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以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含油气系统: 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内,与一个或一系列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相似的演化史,包含油气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 成藏动力学是: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盆地演化历史中和输导格架下,通过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分析,研究沉积盆地油气形成、演化和运移过程和聚集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是盆地演化历史和流体输导格架,研究的核心是能量场(包括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演化及其控。 油气初次运移: 油气从烃源层向储集层的运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