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数学人教B必修5第三章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1.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能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会设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程序框图.

3.了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含参数的不等式和简单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形如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其中a≠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用文字表述为:一般地,含有______未知数且未知数的________为2的整式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

【做一做1】已知不等式:①x2>0;②-x2-2x≤15;③x3-5x+6>0;④x2-y<0.其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个数为().

A.1B.2 C.3 D.4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如下表所示:

设f(x)=ax2+bx+c(a>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x1,x2,且x1<x2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1

,x2,且x1=x

没有实数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二次项系数为正且存在两个根的情况下,常用口诀是: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即:你只要记住一个前提:a>0和四句话:根上等于零,根间小于零,根外大于零,无根大于零.

对于二次项系数是负数(即a<0)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先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再对照上述情况求解.我们把二次项系数为正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称之为标准一元二次不等式.【做一做2-1】不等式x2-2x+1>0的解集是().

A.R B.{x|x∈R,且x≠1}

C.{x|x>1} D.{x|x<1}

【做一做2-2】不等式-6x2-x+2≤0的解集是__________.

3.用程序框图描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的算法过程:

【做一做3】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f (x )>0的解集是________.

一、借助函数图象解不等式的原理分析

剖析:我们知道以自变量的取值为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作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所有的点,这些点就构成了函数的图象.因此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意义是横坐标是自变量的取值,纵坐标是对应的函数值.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的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意义也是一样.由于位于x 轴上方的点的纵坐标大于0,位于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位于x 轴下方的点的纵坐标小于0,所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的图象上位于x 轴上方的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不等式f (x )=ax 2+bx +c >0的解集,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的图象上位于x 轴下方的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不等式f (x )=ax 2+bx +c <0的解集.所以可以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当然,对于任意函数y =f (x ),只要能画出它的图象,那么就可以解不等式f (x )>0或f (x )<0.

(1)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 +c ≥0的解集是R ,则有?

????

a >0,

Δ=b 2

-4ac ≤0;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 +c ≤0的解集是R ,则有?

????

a <0,

Δ=b 2

-4ac ≤0.

(2)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 +c ≥0的解集是?,则有?

????

a <0,

Δ=b 2

-4ac <0;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 +c ≤0的解集是?,则有?????

a >0,

Δ=b 2

-4ac <0.

二、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剖析:解法有两种:(1)等价转化,把高次不等式转化为低次不等式组.

(2)穿根法:先化成最高次项系数为正的形式,再把高次不等式中的多项式分解为多个一次或二次因式的积的形式,求出对应方程的根,依次在数轴上把根标出,然后用一条曲线从最大的根的右上方穿起,穿过所有根,曲线与数轴围成的上方区域为“>”型不等式的解集,下方区域为“<”型不等式的解集.当有重根时,偶次重根“穿而不过”,奇次重根按一次根对待.

三、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剖析:分母中含有未知数,且分子、分母都是关于未知数的多项式的不等式称为分式不等式,解法有两种:

(1)穿根法,其解题过程为:

先化成标准式(右端为0,左端的分子、分母均为一次因式或二次不可约因式的积),要求各一次因式中的x 的系数及二次因式中的x 2的系数必须为正数.以下过程同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教材中的“?”

1.由(1)和(2)的解法,你能否解不等式 x +2x -3≥0,x +2

x -3

≤0? 剖析:(1)x +2

x -3≥0相当于????? x +2≥0,x -3>0或????? x +2≤0,x -3<0,即????? x ≥-2,x >3或?

????

x ≤-2,x <3,得x >3

或x ≤-2.

(2)x +2

x -3≤0相当于????? x +2≥0,x -3<0或????? x +2≤0,x -3>0,即????? x ≥-2,x <3或?

????

x ≤-2,x >3,得-2≤x <3.

2.不等式x 2+4x +4≥0的解集是什么?x 2+4x +4≤0的解集是什么? 剖析:x 2+4x +4≥0相当于(x +2)2≥0,∴不等式的解集为R . x 2+4x +4≤0相当于(x +2)2≤0,∴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

题型一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例1】①x 2+x +1<0,②-x 2-4x +5≤0,③x +y 2+1>0,④mx 2-5x +1>0,⑤-x 3

+5x ≥0,⑥(a 2+1)x 2+bx +c >0(m ,a ∈R ).其中关于x 的不等式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是__________.(请把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反思:当所给不等式的二次项系数含字母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这一点决定了这个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题型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2】解不等式:x 2-2x -3>0.

分析:可对不等式左边进行因式分解,再利用积的符号法则把它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

反思:解法一的具体步骤是:(1)因式分解;(2)转化为不等式组;(3)写解集.解法二的具体步骤是:(1)构造函数;(2)画图象;(3)写解集.

【例3】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a +a 2)x +a 3>0(a ∈R ).

分析:这是一个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考虑因式分解,分解之后可知方程的根是a ,a 2,需要对两根进行大小比较,所以要进行讨论.

反思:熟练掌握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对含字母系数的不等式,要注意按字母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分类时要注意不重、不漏.

题型三 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求参数问题

【例4】若不等式px 2+qx +2>0的解集为{x |-1<x <2},求p +q .

分析:本题需要通过不等式的解集来确定不等式的系数,它类似于在初中所碰到的由方程的根确定方程的系数.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能否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反思:在本题中,已知不等式的解集,要求确定其系数,这和解不等式的问题(已知系数求其解集)正好是互为逆向的两类问题.这类问题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解:(1)先作出一个解集符合要求的不等式;(2)根据不等式同解的要求,确定其系数的数值.利用此法确定不等式系数时,必须注意:①将两不等式化为同向不等式;②同向二次不等式的二次项系数同号,否则就会产生错误.

题型四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例5】解下列不等式:

(1)4-x 2x +3≤0;(2)2x -13x +1>0;(3)ax x +1

<0. 反思:在分式转化为整式的过程中注意分母不为零,对于“≥”“≤”型的分式不等式,

转化后应变为不等式组.

1已知集合M ={x ||x |<3},N ={x |x 2-x -6>0},则M ∩N 为( ).

A .R

B .{x |-2<x <3}

C .{x |-3<x <-2或x >3}

D .{x |-3<x <-2}

2函数y =x 2+x -12的定义域是( ).

A .{x |x <-4或x >3}

B .{x |-4<x <3}

C .{x |x ≤-4或x ≥3}

D .{x |-4≤x ≤3}

3不等式2x 2+mx +n >0的解集是{x |x >3或x <-2},则二次函数y =2x 2+mx +n 的表达式是( ).

A .y =2x 2+2x +12

B .y =2x 2-2x +12

C .y =2x 2+2x -12

D .y =2x 2-2x -12 4不等式x 2-x -2<0的解集是________.

52

则不等式ax +bx +c >0的解集是________. 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1.ax 2+bx +c >0 ax 2+bx +c <0 一个 最高次数 【做一做1】B

2.{x |x <x 1或x >x 2} {x |x ≠-b

2a

} R {x |x 1<x <x 2} ? ?

【做一做2-1】B

【做一做2-2】{x |x ≤-23或x ≥1

2

} 原不等式等价于6x 2+x -2≥0,6x 2+x -2=0的两

根为x 1=-23,x 2=12,∴6x 2+x -2≥0的解集为{x |x ≥12或x ≤-2

3}.

3.-b -Δ2a -b +Δ2a (-∞,-b 2a )∪(-b 2a ,+∞)

(-∞,x 1)∪(x 2,+∞) (-∞,+∞) 【做一做3】? 典型例题·领悟

【例1】①②⑥ ①②是;③不是;④不一定是,因为当m =0时,它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⑤不是,因为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3;⑥是,尽管x 2

的系数含有字母,但a 2+1≠0,所以⑥与④不同,故答案为①②⑥.

【例2】解:解法一:原不等式化为(x +1)(x -3)>0,即????? x +1>0,x -3>0或?

???

?

x +1<0,x -3<0.

解得x >3或x <-1.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或x >3}.

解法二:作函数y =x 2-2x -3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y =x 2-2x -3的图象在x 轴上方(即函数值大于零)的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x <-1或x >3.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或x >3}.

【例3】解:将不等式x 2

-(a +a 2

)x +a 3

>0变形为(x -a )(x -a 2)>0. 当a <0或a >1时,有a <a 2,解集为{x |x <a 或x >a 2}; 当0<a <1时,有a >a 2,解集为{x |x <a 2或x >a }; 当a =0时,解集为{x |x ≠0}; 当a =1时,解集为{x |x ≠1}.

【例4】解:∵不等式px 2+qx +2>0的解集为(-1,2), ∴方程px 2+qx +2=0的两根是x 1=-1,x 2=2,且p <0.

由韦达定理,可知?

??

-q

p =-1+2,2p

=(-1)·2??????

p =-1,

q =1?p +q =0.

【例5】解:(1)4-x

2x +3≤0??????

(4-x )(2x +3)≤02x +3≠0?

?

????

(x -4)(2x +3)≥02x +3≠0?{x |x ≥4或x <-3

2}.

(2)2x -1

3x +1

>0?(2x -1)(3x +1)>0 ?{x |x >12或x <-1

3}.

(3)ax x +1

<0?ax (x +1)<0, 当a >0时,ax (x +1)<0?x (x +1)<0?{x |-1<x <0}; 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a <0时,ax (x +1)<0?x (x +1)>0?{x |x >0或x <-1}. 随堂练习·巩固 1.D

2.C 要使函数有意义,只需x 2+x -12≥0. 方程x 2+x -12=0的解为x 1=-4,x 2=3.函数y =x 2+x -12的开口向上且与x 轴有两个交点(-4,0),(3,0).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4或x ≥3}.

3.D 依题意知x =3和x =-2是方程2x 2+mx +n =0的两个根,

所以?

??

3-2=-m

2

3×(-2)=n

2

.

解得m =-2,n =-12.

故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x 2-2x -12.

4.{x |-1<x <2} 原不等式可以变化为(x +1)(x -2)<0,可知方程x 2-x -2=0的解为-1和2,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2}.

5.(-∞,-2)∪(3,+∞) 根据所给数表中函数的单调性可以看出a >0,且方程ax 2

+bx +c =0的两个根为-2和3.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练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题组训练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六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若02522>-+-x x ,则221442 -++-x x x 等于( ) A .54-x B .3- C .3 D .x 45- 2.函数y =log 2 1(x + 1 1+x +1) (x > 1)的最大值是 ( ) A .-2 B .2 C .-3 D .3 3.不等式x x --213≥1的解集是 ( ) A .{x| 4 3≤x ≤2} B .{x| 4 3≤x <2} C .{x|x >2或x ≤4 3} D .{x|x <2} 4.设a >1>b >-1,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 b a 11< B . b a 11> C .a >b 2 D .a 2>2b 5.如果实数x,y 满足x 2 +y 2 =1,则(1-xy) (1+xy)有 ( ) A .最小值21和最大值1 B .最大值1和最小值 4 3 C .最小值 4 3而无最大值 D .最大值1而无最小值 6.二次方程x 2+(a 2+1)x +a -2=0,有一个根比1大,另一个根比-1小,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a <1 B .-2<a <0 C .-1<a <0 D .0<a <2 二、填空题(五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不等式组?? ?->-≥3 2x x 的负整数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2,若这个两位数小于30, 则这个两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等式 0212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x ___________时,函数)2(2 2x x y -=有最_______值,其值是_________。 5.若f(n)=)(21)(,1)(,12 2 N n n n n n n g n n ∈= -- =-+?,用不等号 连结起来为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学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 主备人: 王 浩 审核人: 马 琦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 2. 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 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的公式研究n S 的最大(小)值.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等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求5S . 2: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31a =,511a =,求和8S . 二、新课导学 ※ 探究一: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探究二:记等差数列{}n a 的偶数项和为S 偶,奇数项和为S 奇.当项数为2n 时,则有 S S nd -=奇偶 ;当项数为21n -时,则有n S S a -=奇偶 。 ※探究三:当等差数列{}n a 的项数为21n -时,有12-n S = 。 ※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为212 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变式: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为212 343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小结:数列通项n a 和前n 项和n S 关系为 n a =11(1) (2)n n S n S S n -=??-≥?,由此可由n S 求n a . 例2、等差数列{}m a 共有2n 项,其中奇数项的和为90,偶数项的和为72,且 2133n a a -=-,求该数列的公差d 。 变式:已知两个等差数列{}n a 和{}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A 和n B ,且745 3 n n A n B n +=+,求n n a b 。 例2、已知等差数列24 54377,,,....的前n 项和为n S ,求使得n S 最大的序号n 的值. 变式:等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

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一.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 设a 、b 是两个正数,则 2 a b +称为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 2.几何平均数 a 、 b 的几何平均数 二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 若0a >,0b >,则a b +≥,即 2 a b +≥2.基本不等式适用的条件 一正:两个数都是正数 二定:若x y s +=(和为定值),则当x y =时,积xy 取得最大值2 4 s 若xy p =(积为定值),则当x y =时,和x y +取得最小值 三相等:必须有等号成立的条件 注:当题目中没有明显的定值时,要会凑定值 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22 2,a b ab a b R +≥∈ (2)()22 ,2 a b ab a b R +≤∈ (3)()20,02a b ab a b +??≤>> ??? (4)()222,22a b a b a b R ++??≥∈ ??? . 三.跟踪训练 1.下列各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是 ( ) A .1y x x =+ B .1sin sin y x x =+,(0,)2x π∈ C .2 y = D .1y x =+ 2.当02x π <<时,函数21cos 28sin ()sin 2x x f x x ++=的最小值是( )。

A. 1 B. 2 C. 4 D. 3.x >0,当x 取什么值,x +1x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4.用20cm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应该怎样折? 5.一段长为3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花园,墙长18m,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6.设0,0x y >>且21x y +=,求11x y +的最小值是多少? 7.设矩形ABCD(AB>AD)的周长是24,把?ABC沿AC向?ADC折叠,AB折过去后交CD与点P,设AB=x ,求?ADP的面积最大值及相应x 的值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1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知识结构梳理 几何法证明 正弦定理的证明 向量法证明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两种应用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角的对角 解三角形 知识点1 正弦定理及其证明 1正弦定理: 2.正弦定理的证明: (1)向量法证明 (2)平面几何法证明 3.正弦定理的变形 知识点2 正弦定理的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应用正弦定理要注意以下三点: (1) (2) (3) 知识点3 解三角形

1.1.2余弦定理 知识点1 余弦定理 1. 余弦定理的概念 2. 余弦定理的推论 3. 余弦定理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4. 理解应用余弦定理应注意以下四点: (1) (2) (3) (4) 知识点2 余弦定理的的证明 证法1: 证法2: 知识点3 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求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角。 例1(山东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C=73. (1) 求C cos ; (2) 若 =2 5 ,且a+b=9,求c.

1.2应用举例 知识点1 有关名词、术语 (1)仰角和俯角: (2)方位角: 知识点2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1)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和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如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 (3)合理选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单位、结果要求近似等。 1.3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的方法步骤 (1)首先要准备皮尺、测角仪器,然后选定测量的现场(或模拟现场),再收集测量数据,最后解决问题,完成实习报告。要注意测量的数据应尽量做到准确,为此可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方案,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2)实习作业中的选取问题,一般有:○1距离问题,如从一个可到达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或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②高度问题,如求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高一数学必修5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不等式 1、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②,a b b c a c >>?>;③a b a c b c >?+>+; ④,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 ⑥0,0a b c d ac bd >>>>?>;⑦()0,1n n a b a b n n >>?>∈N >; ⑧)0,1a b n n >>?>∈N >. 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判别式24b ac ? =- 0?> 0?= 0?< 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0a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2 0ax bx c ++= ()0a >的根 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1,22b x a -= ()12x x <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122b x x a ==- 没有实数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20ax bx c ++> ()0a > {} 1 2 x x x x x <>或 2b x x a ??≠-???? R 20ax bx c ++< ()0a > {}1 2x x x x << ? ? 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 和y 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 y ,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 y 构成的集合.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x y C A +B +=,坐标平面内的点()00,x y P . ①若0B >,000x y C A +B +>,则点()00,x y P 在直线0x y C A +B +=的上方.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1+n a -n a =d n n a a 1 +=q(q ≠0) 通项公式 n a =1a +(n-1)d n a =1a 1-n q (q ≠0) 递推公式 n a =1-n a +d, n a =m a +(n-m)d n a =1-n a q n a =m a m n q - 中项 A=2b a + 推广:A=2a k n k n a +-+(n,k ∈N + ;n>k>0) ab G =2。推广:G=k n k n a a +-±(n,k ∈N + ;n>k>0) 。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 项一定有两个 前n 项和 n S =2 n (1a +n a ) n S =n 1a + 2 ) 1(n -n d n S = q q a n --11() 1 n S =q q a a n --11 性质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 21 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6)d= n m a n m --a (m ≠n) (7)d>0递增数列d<0递减数列d=0常数数列 (1)若m n p q +=+,则 m n p q a a a a =·· (2)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二、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通项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涉及前n项和S n 求通项公式,利用a n 与S n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即 例1、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2 n n S =,求通项n a . 例2、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n n a 32S -=,求通项n a 3、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叠加法:递推关系式形如()n f a a n 1n =-+型 ???≥-===-) 2() 1(111n s s n a s a n n n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不等式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不等式 一、选择题 1.若a =20.5,b =log π3,c =log πsin 5 2π ,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2.设a ,b 是非零实数,且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a 2<b 2 B .ab 2<a 2b C . 21ab <b a 21 D . a b <b a 3.若对任意实数x ∈R ,不等式|x |≥a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1 C .|a |<1 D .a ≥1 4.不等式x 3-x ≥0的解集为( ). A .(1,+∞) B .[1,+∞) C .[0,1)∪(1,+∞) D .[-1,0]∪[1,+∞) 5.已知f (x )在R 上是减函数,则满足f (11 -x )>f (1)的实数取值范围是( ). A .(-∞,1) B .(2,+∞) C .(-∞,1)∪(2,+∞) D .(1,2) 6.已知不等式f (x )=ax 2-x -c >0的解集为{x |-2<x <1},则函数y =f (-x )的图象为图中( ). A B C D 7.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 ??y x y x y x 2++- 则目标函数z =5x +y 的最大值是( ). A .2 B .3 C .4 D .5 8.设变量x ,y 满足?? ? ??5 --31+-3-+y x y x y x 设y =kx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21,3 4 ] B .[ 3 4 ,2] C .[ 2 1 ,2] D .[ 2 1 ,+∞) ≥0 ≤1 ≥1 ≥0 ≥1 ≤ 1 (第6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 .15 B .18 C .19 D .23 2.数列{}n a 中,如果n a =3n (n =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 .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 .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8,a 3+a 4=3,那么它的公差是( ). A .4 B .5 C .6 D .7 4.△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C =60°, 则c 的值等于( ). A .5 B .13 C .13 D .37 5.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6.△ABC 中,如果A a tan =B b tan =C c tan ,那么△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如果a >b >0,t >0,设M =b a ,N =t b t a ++,那么(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大小关系随t 的变化而变化 8.如果{a n }为递增数列,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A .a n =-2n +3 B .a n =-n 2-3n +1 C .a n = n 21 D .a n =1+log 2n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设a ,b ,c ∈R ,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a >b ?a -c >b -c B.a >b ?ac >bc C.a >b ?a 2>b 2 D. a >b ?ac 2>bc 2 2.不等式02<-+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20x y +-=的(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 .左下方 3.不等式5x +4>-x 2的解集是( ) A .{x |x >-1,或x <-4} B.{x |-4<x <-1} C.{x |x >4,或x <1} D. {x |1<x <4} 4.设集合{}20<≤=x x M ,集合{ } 0322 <--=x x x N ,则集合N M ?等于( )。 A.{}10≤≤x x B .{}20<≤x x C.{}10<≤x x D. {} 20≤≤x x 5.函数2 41x y -= 的定义域是( ) A .{x |-2<x <2} B.{x |-2≤x ≤2} C.{x |x >2,或x <-2} D. {x |x ≥2,或x ≤-2} 6.二次不等式2 0ax bx c ++>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的条件是( ). A .00a >???>? B .00a >???? D .00a --x x 的解集是( ) A.{}32>0,若x + 81 x 的值最小,则x 为( ). A . 81 B . 9 C . 3 D .18 10.已知2 2 π π αβ- ≤<≤ ,则 2 αβ -的范围是( ). A .(,0)2π- B .[,0]2π- C .(,0]2π- D .[,0)2 π - 11.在直角坐标系中,满足不等式x 2-y 2 ≥0的点(x,y )的集合(用阴影部分来表示)是( )B

2018年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

必修五阶段测试二(第二章数列)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山西朔州期末)在等比数列{}中,公比q=-2,且a 3a 7=4a 4,则a 8等于() A.16 B.32 C.-16 D.-32 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错误!则a 2·a 3等于()A.8 B.20 C.28 D.303.已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满足a 3=b 3,2b 3-b 2b 4=0,则数列{}的前5项和S 5为() A.5 B.10 C.20 D.404.(2017·山西忻州一中期末)在数列{}中,=-2n+29n+3,则此数列最大项的值是()

A.102 D.108 5.等比数列{}中,a 2=9,a 5=243,则{}的前4项和为()A.81 B.120 C.168 D.1926.等差数列{}中,a 10<0,a 11>0,且a 11> 10|,是前n项的和,则() A.S 1,S 2,S 3,…,S 10都小于零,S 11,S 12,S 13,…都大于零B.S 1,S 2,…,S 19都小于零,S 20,S

21,…都大于零 C.S 1,S 2,…,S 5都大于零,S 6,S 7,…都小于零 D.S 1,S 2,…,S 20都大于零,S 21,S 22,…都小于零 7.(2017·桐城八中月考)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a,1 / 922b∈R),且S 25=100,则a 12+a 14等于() A.16 B.8 C.4 D.不确定8.(2017·莆田六中期末)设{}(n∈N)是等差数列,是其前* n项和,且S 5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变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若a b >,则ac bc > B .若a b >,则22a b > C .若a c b c +<+,0c <,则a b > D >a b > 3. 若m =(2a -1)(a +2),n =(a +2)(a -3),则m ,n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例2、解下列不等式 (1)2230x x --≥ (2)2280x x -++> (3) 405x x ->- (4)405 x x -≥- (5)112x ≥ (6)已知R 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x x a .

变、若不等式02<--b ax x 的解集为{} 32<

例5、 1. 积为定值 (1)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2)设2a >,12 p a a =+-的最大值是 . (3)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4) 变、 (1 )2y = 的最小值是 . (2) . 2. 和为定值 (1) ,y=x(4-x) 的最大值是 . (2), 的最大值是 . 例6、“1”的妙用 1. 2.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y x 11+的最小值为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步骤1. 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 得到b b a a s i n s i n = 同理,在△ABC 中, b b c c sin sin = 步骤2.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 所以C R c D sin 2sin ==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 (4)R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 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s - s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数列知识点总结 2、涉及前n项和 S 求通项公式,利用 a 与 S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即a = ?s 1 = a 1 (n = 1) n n n n ? ? n n -1 (n ≥ 2) 例 1、在数列{ a n }中, S n 表示其前n项和,且S = n ,求通项a . 2 例 2、在数列{ a n }中, S n 表示其前n项和,且S n = 2 - 3a n ,求通项a n 3、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 叠加法:递推关系式形如a n +1 - a n = f (n )型 n n

n 例 3、已知数列{ a n }中, a 1 = 1, a n +1 - a n = n ,求通项a n 练习 1、在数列{ a n }中, a 1 = 3 , a n +1 = a n + 2n ,求通项a (2) 叠乘法:递推关系式形如 a n +1 = f (n ) 型 a n n 例 4、在数列{ a n }中, a 1 = 1,a n +1 = n +1 a n ,求通项a n 练习 2、在数列{ a n }中, a 1 = 3 , a n +1 = a n ? 2n ,求通项a (3) 构造等比数列:递推关系式形如a n +1 = Aa n + B (A,B 均为常数,A ≠1,B ≠0) 例 5、已知数列{ a n }满足a 1 = 4 , a n = 3a n -1 - 2 ,求通项a n 练习 3、已知数列{ a n }满足a 1 = 3 , a n +1 = 2a n + 3 ,求通项a n (4) 倒数法 例 6、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 = 1,a n +1 = 2a n a n + 2 ,求数列的通项a n 四、求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方法 1、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 = n (a 1 + a n ) = na + n (n -1) d n 2 ? na 1 1 2 (q = 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 = ? a (1 - q n ) a - a q n ? 1 = 1 n (q ≠ 1) ?? 1 - q 1 - q 2、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 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 1] 求数列 2 , 4 2 22 , 6 ,? ? ?, 23 2n ,? ? ?前 n 项的和. 2n [例 2] 求和: S = 1 + 3x + 5x 2 + 7x 3 + ? ? ? + (2n - 1)x n -1 3、倒序相加法:数列{ a n }的第 m 项与倒数第 m 项的和相等。即: a 1 + a n = a 2 + a n -1 = = a m + a n -m +1 [例 3] 求sin 2 1 + sin 2 2 + sin 2 3 + ??? + sin 2 88 + sin 2 89 的值 [例 4] 函数f (x )对任x ∈ R 都有f (x )+ f (1- x ) = 1 ,求: 2 f (0)+ f ? 1 ? + f ? 2 ? + + f ? n -1? + f (1) n ? n ? n ? ? ? ? ? ? ? 4、分组求和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 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 1 1 1 [例 5] 求数列:1+ 2 ,2 + 4 ,3 + 8 , , n + 2 n , 的前 n 项和 n n

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三章不等式3.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描述:例题: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不等式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一、学习任务 1. 能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集合意义,能用平面区 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 能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二、知识清单 平面区域的表示 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 三、知识讲解 1.平面区域的表示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已知直线 :,它把坐标平面分为两部分,每个部分叫做开半平面,开半平面 与 的并集叫做闭半平面.以不等式解 为坐标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叫做不等式表示的 区域或不等式的图象. 对于直线 : 同一侧的所有点 ,代数式 的符号相同,所 以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一点 代入 ,由 符号即可判断 出 (或)表示的是直线哪一侧的点集.直线 叫做这 两个区域的边界(boundary).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区域的确定方法:①直线定界②由几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 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l Ax +By +C =0l (x ,y )l Ax +By +C =0(x ,y )Ax +By +C (,)x 0y 0Ax +By +C A +B +C x 0y 0A +B +C >0x 0y 0<0Ax +By +C =0画出下列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1) ;(2). 解:(1)① 画出直线 ,因为这条直线上的点不满足 ,所以画 成虚线. ② 取原点 ,代入 ,所以原点在不等式 所表示的平 面区域内,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如图. 3x +2y +6>0y ?3x 3x +2y +6=03x +2y +6>0(0,0)3x +2y +6=6>03x +2y +6>0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加油吧,少年,拼一次,无怨无悔! 高二数学必修五全套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 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BC中,设BC=a, 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B版)第三章不等式3.5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描述:例题: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B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不等式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一、学习任务 1. 能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 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 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二、知识清单 平面区域的表示 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 三、知识讲解 1.平面区域的表示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已知直线 :,它把坐标平面分为两部分,每个部分叫做开半平面,开半平面 与 的并集叫做闭半平面.以不等式解 为坐标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叫做不等式表示的 区域或不等式的图象. 对于直线 : 同一侧的所有点 ,代数式 的符号相同,所 以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一点 代入 ,由 符号即可判断 出 (或)表示的是直线哪一侧的点集.直线 叫做这 两个区域的边界(boundary).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区域的确定方法:①直线定界②由几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 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l Ax +By +C =0l (x ,y )l Ax +By +C =0(x ,y )Ax +By +C (,)x 0y 0Ax +By +C A +B +C x 0y 0A +B +C >0x 0y 0<0Ax +By +C =0画出下列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1) ;(2). 解:(1)① 画出直线 ,因为这条直线上的点不满足 ,所以画 成虚线. ② 取原点 ,代入 ,所以原点在不等式 所表示的平 面区域内,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如图. 3x +2y +6>0y ?3x 3x +2y +6=03x +2y +6>0(0,0)3x +2y +6=6>03x +2y +6>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五第二章训练卷 数列(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数列{}n a 中,12=a ,1=221n n a a ++,则101a 的值为( ) A .49 B .50 C .51 D .52 2.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7916a a +=,41a =,则12a 的值是( ) A .15 B .30 C .31 D .64 3.等比数列{}n a 中,29a =,5243a =,则{}n a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4.等差数列{}n a 中,12324a a a ++=-,18192078a a a ++=,则此数列前20项和等于( ) A .160 B .180 C .200 D .220 5.数列 {} n a 中,37 ()n a n n +=∈N -,数列 {} n b 满足11 3 b = ,1(72)2n n b b n n +≥=∈N -且,若log n k n a b +为常数,则满足条件的k 值( ) A .唯一存在,且为1 3 B .唯一存在,且为3 C .存在且不唯一 D .不一定存在 6.等比数列{}n a 中,2a ,6a 是方程234640x x +=-的两根,则4a 等于( ) A .8 B .8- C .8± D .以上都不对 7.若{}n a 是等比数列,其公比是q ,且5a -,4a ,6a 成等差数列,则q 等于( ) A .1或2 B .1或2- C .1-或2 D .1-或2- 8.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05:1:2S S =,则155:S S 等于( ) A .3:4 B .2:3 C .1:2 D .1:3 9.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且1a ,3a ,9a 成等比数列,则139 2410 a a a a a a ++++等于 ( ) A . 1514 B . 1213 C . 1316 D . 1516 10.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35105a a a ++=,24699a a a ++=,以n S 表示{}n a 的前n 项和,则使得n S 达到最大值的n 是( ) A .21 B .20 C .19 D .18 11.设{}n a 是任意等比数列,它的前n 项和,前2n 项和与前3n 项和分别为X ,Y , Z ,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2X Z Y += B .()()Y Y X Z Z X =-- C .2Y XZ = D .()()Y Y X X Z X =-- 12.已知数列1,12,21,13,22,31,14 ,23,32,41,…,则5 6是数列中的( ) A .第48项 B .第49项 C .第50项 D .第51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21-与21+的等比中项是________. 14.已知在等差数列{}n a 中,首项为23,公差是整数,从第七项开始为负项, 则公差为______. 15.“嫦娥奔月,举国欢庆”,据科学计算,运载“神六”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在点火第一秒钟通过的路程为2 km ,以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增加2 km ,在达到离地面240 km 的高度时,火箭与飞船分离,则这一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间是______秒.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总结 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c a c b b a >?>>, (3)加法法则:c b c a b a +>+?>; d b c a d c b a +>+?>>, (4)乘法法则: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bd ac d c b a >?>>>>0,0 (5)倒数法则:b a a b b a 110,> (6)乘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7)开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02>++c bx ax 和)0(02≠<++a c bx ax 及其解法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注意:一般常用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顺口溜: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前提下:大于型取两边,小于型取中间

三、均值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如果a,b 是正数,那么 ).""(2 号时取当且仅当==≥+b a ab b a 2、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3、平均不等式: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 、b 为正数),即 2 112a b a b ++(当a = b 时取等) 四、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 是指数轴上点x 到原点的距离;12||x x -是指数轴上12,x x 两点间的距离 2、则不等式:如果,0>a a x a x a x -<><=>>或|| a x a x a x -≤≥<=>≥或|| a x a a x <<-<=><|| a x a a x ≤≤-<=>≤|| 3.当0c >时, ||ax b c ax b c +>?+>或ax b c +<-, ||ax b c c ax b c +?∈,||ax b c x φ+?-<<,|| (0)x a a x a >>?>或x a <-. (2)定义法:零点分段法;(3)平方法:不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时,两边同时平方. 五、其他常见不等式形式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