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知识点精简版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知识点精简版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知识点精简版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知识点精简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2)政治: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社会结构:以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640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 世纪初,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

(2)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5 世纪,殖民主义的产生。他们来到东方,是为了把东方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这种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林则徐1839 年6 月(3 日至26 日)在广东虎门销毁收缴鸦片,英国针对中国禁烟,1840 年4 月,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1840 年6 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2)战争的结果:1842 年8 月29 日,清政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后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4 年7 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 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为什么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2)半封建化了:①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②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2)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2、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

市场之中。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一批官僚、买办、地主、商人投资兴办新式工业。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2)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而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的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力量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地域广大,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各列强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三座大山”),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旧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2)新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A、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B、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

A、工人阶级的来源: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组织纪律性强、分布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2)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①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②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1941 年 5 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3)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4)义和团与部分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2)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2、经济技术的落后,这是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四、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早期维新思想

(1)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1843 年1 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2)孙中山1894 年11 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他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爆发的原因

战争失败的巨额赔款。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

2、金田起义到太平天国败亡

1843 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1851 年1 月11 日,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3 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1856 年9 月发生了天京事变,这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性质: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颁布)

(1)性质:它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2)评价:①其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②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4、《资政新篇》(1859 年颁布)

(1)性质:洪仁玕拟定的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未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2)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原因:①客观:敌强我弱。

②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③具体原因: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2)失败的教训: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洋务运动:指19 世纪60—90 年代,清朝统治者中的部分成员,为了拯救清王朝、御侮自强,以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西方的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一场地主阶级的的自救运动。

2、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奕

基地:上海、天津。

3、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

4、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5、洋务事业:(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兵工厂)。

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领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的改变。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1898 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1)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

(4)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3、百日维新:1898 年6 月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 年9 月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4、戊戌政变:守旧势力于1898 年9 月21 日发动政变,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1)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

(2)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3)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

(4)“戊戌六君子”被杀: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弟、康广仁。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它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

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教育方面,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4)戊戌维新运动在移风易俗、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维新派的势力弱小,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军队,更不懂得应当去发动群众。这样,他们就只能把自己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2)维新派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3)遇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1)戊戌维新的失败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2)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3)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清政府于1901 年4 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下令从1906 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2)“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 月成立“皇族内阁”。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民族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1894 年,孙中山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希望能用和平手段推进中国变革,但被拒绝。他的思想也从改良转为革命。

(2)1894 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3)1895 年,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反清。

(4)1904 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

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出版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出版了《警世钟》、《猛回头》。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3)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①1905 年8 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②领导: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③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为《民报》。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1905 年11 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其内容: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2)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3)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1905年至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2、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武昌起义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20多名革命志士在广州举行起义。事后,收殓殉难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2)保路风潮:1911 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武昌首义:1911 年10 月10 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成立湖北军政府,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2)清朝灭亡:1912 年2 月12 日,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覆灭。

二、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3 月,临时参议院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

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1)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旧官僚等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的同时,加紧“逼宫”,孙中山不得不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

(2)1912 年2 月12 日,清帝退位。

(3)2 月13 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呈。

(4)1912 年3 月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5)1912 年4 月1 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6)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建立了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二次革命”:1913 年孙中山发动的反袁斗争。

(2)中华革命党成立:1914 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坚持反袁。

(3)护国运动:1915 年12 月,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反袁复辟帝制,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次年3 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4)护法运动: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其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护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5)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是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②从主观方面来说,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他们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他们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这些弱点和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2)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 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 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 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 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 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 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 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2017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太平天国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017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太平天国斗 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有天地会及其支派的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西南、西北有各族人民起义。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余部仍坚持斗争达4年之久。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但最终失败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表现是: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甚至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农民起义者自身的努力。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虽然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考研政治单选: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第一”

考研政治近代史单选要点 一、近代史上的“第一位”人物: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中华民族英雄、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林则徐。 2、中国近代为抗击外敌入侵而牺牲的第一位爱国将领:陈连升。 3、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人: 洪仁。 4、中国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5、中国近代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 6、中国近代最早提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主张的人: 郑观应。 7、中国近代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 8、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 唐绍仪。 9、中国近代“诗界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是:黄遵宪。 10、中国近代最早西方文学翻译家:林纾。 11、中国近代最早倡导资产阶级史学的人:梁启超。 12、中国近代介绍西学中成就最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复。 13、中国近代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无产阶级先驱人:李大钊,代表作品《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4、中国近代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不平等条约类: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2、中美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3、中法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4、中俄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亦是中国近代割占领土最多条约: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 5、中国近代签订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天津条约》。 6、中国近代首次涉及资本输出条款内容的不平等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 7、中国近代自中英《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到了内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半封的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 总结 本文为各位考生汇总了以时间线为主的周年纪念事件,希望帮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综述: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 2通过几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 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中国所丧失的权利: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分析点)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文化上都具有封建性的特征。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些特征开始瓦解,主要表现在: (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以后,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中国:主权遭到破坏,丧失完全独立的地位;但名义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经济上是半封建的中国: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2)社会阶级关系变动。旧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地主阶级来说,有的转化为官僚地主,有的转化为城居地主。农民阶级一部分向贫农和雇农转化,一部分成为了产业工人后备军。同时,导致了新的阶级的产生,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3)主要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出现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确实在各个方面给中国都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中国工人阶级的优势: 第一,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第二,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及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第三,高度集中,便于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第四,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买办、商人、地主和官僚。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弱点:软弱性。 9如何评价“帝国主义侵华有功论”?(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帝国主义国家对 落后国家的侵略一定程度了促进了落后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是帝国主义“充当了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 (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 (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 (4)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比较:

近代史核心知识点:洋务事业的兴办

近代史核心知识点: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这一点,在奕 等人的奏折中说得很明白。奕 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具体怎么办?奕 提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李鸿章的主张与奕 基本一致。他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资金全部或大部由政府筹集,也吸收一部分商股,主要由政府派官员管理,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几种方式。其中,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舰船八九十艘。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其中,规定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 (分数:2.00) A.主权和领土完整 B.领海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B选项正确。 3.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方式是 (分数:2.00) A.经济掠夺 B.政治控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C选项正确。本题虽然超越了《大纲解析》的范围,但是考生仍然需要了解,故增加了本题。 4.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 (分数:2.00) A.早期维新思想家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B选项正确。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分数:2.00)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强调变革 D.反帝反封建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以理解性为主、识记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的民族救亡运动;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都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都对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有积极作用。故选项B正确。考生要注意本题还可以从多选题角度考查。 6.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建立于 (分数:2.00)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复杂,复习有难度,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新东方网考研频道特别分享史纲要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分有哪些知识要点: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2. 重庆谈判从1945年8月20日到10月10日结束。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3.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4.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5.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①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②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6.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报告,主要内容有: ①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解决剩下国民党军队的方式是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 ②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战斗的作风”。 7. 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 题及答案(五) 知识点概要 本章主要讲述1927年至W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以及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着重讲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讲述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及其危害;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单项选择题 1.国民党的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标志是 A.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B.宁、汉合流 C.张学良“东北易帆” D.《训政纲领》的通过 2.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 A.四个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B.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

阶级的政党 C.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D.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和地主阶级的政党. 3、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4.在A七会议上,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是 A.毛泽东 B.王明 C.瞿秋白 D.陈独秀 5.大革命失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的是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赣南起义 6.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中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是 A.八一南昌起义 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海陆丰收起义 7.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深刻阐明了坚持辩IE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的著作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8.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后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 A.井闪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五四指示》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选择题总结

史纲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掀起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为:《马关条约》 工人阶级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三次革命的高潮:义和团运动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孙中山1894年11月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振兴中华” 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1851.1.11 最先对洋务派的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中国同盟会,影响最大的为1911年广州起义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7,运动失败标志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为五四运动导火索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次正确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 中国第一个党组织在上海建立1920.8 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1921.7.23,同年9月,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浙江萧山 国共合作第一次:国民党一大1924.1 第二次:1937.9.22 国民政府建立:1925.7.1 广州 全国大革命高潮的起点:五卅运动1925.5 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1930.5 对中国革命危害最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长征 中国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第二个《兴国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遵义会议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卢沟桥事变1937.7.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结束,1936.12.12 第一次抗击日本战争的胜利: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1937.9 抗日战争完胜的标志:收回台湾及澎湖列岛1945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北平,194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北京,1978.12.18~22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近代史及考研政治背诵资料)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不仅串联了毛中特和史纲两门课程,更是我们考研政治每年选择题的必考题型。许多同学反映,会议跨越史纲和毛中特两门课程,时间长,内容多,根本记不住。为了帮助大家节省复习的时间,文娟老师把历次重要会议会涉及考试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的。 一.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 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 内容: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意义: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三.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 内容: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意义: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四.中共四大 时间:1925年 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内容: ①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意义: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六.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 内容: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2017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总结

2017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要按照一条主线、二个基本理论、三件大事、四个基本问题、五大建设进行,下面带大家一起来梳理梳理知识点框架。 1.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 2.二个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 4.四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 5.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首先必须了解的重要名词。这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一条主线。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厘清这15章内容的脉络。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足够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重点掌握提出的时间、人物、会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背景,有助于加深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名思义,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具体实际。重点记住一个数字——3。也就是说,内涵具体包括3各方面,即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至于对内涵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在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主要掌握两个数字——2和4。2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也即两大理论成果。就是我们这门课程的题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指的是两大理论成果中的具体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个数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将会不断地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纵深下去,就是体系内3个重要理论的细化内容。今天的这篇文章知识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大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怎么去学习这一知识点。理论的细化内容,后续的将会为同学们一一讲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意义: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这个知识点主要掌握一个数字3。指的是意义的3个重要方面: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3个方面注意理解记忆,无需死记硬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