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位园林老兵对海绵城市的深度解读!

一位园林老兵对海绵城市的深度解读!

一位园林老兵对海绵城市的深度解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神州到处吹海绵'。随着今年4月份国务院三部委推出的16个试点尘埃落定,海绵城市的话题充斥着各大媒体,各种海绵城市培训班也纷至沓来。在这些声浪当中,园林的专家学者很少发声。试点城市的各种举措的报道也是水务部门的居多。园林部门,管辖着城市大部分覆盖面积的行业好像被边缘化了。

那么,海绵城市是水务部门的事情还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系统工程?园林部门在此是应该唱主角还是被边缘化?眼花

缭乱的海绵城市概念潮水般地涌现出来,如何辩识真伪?下面就我的学习和理解,谈谈一名园林老兵的看法。

1、海绵城市概念与由来事件回顾:习大大在2013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说:“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11月2日,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

号,以下简称《指南》)。2014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申报

工作。2015年1月19日三部门下发通知,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试点工作,试点城市直辖市每年补助6亿元,省会城市5亿元,其他城市4亿元,一定三年。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出总体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背景:统计显示,过去3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造成伤亡的严重内涝。但与此同时,全国有1100座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的缺乏,让这些城市紧缺的资源成为了灾害发生的诱因。

暴雨淹城谁之错?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说,城市对雨水追求“一排了之”,正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像北京城区一年流走的雨水径流总量能超过三个亿(立方),整个(北京)行政区划全部流失的雨水一年超过十个亿(立方),这是严重的浪费。”问题是,该检讨的仅仅是“一排了之”吗?

下水道规划建设不足和堵塞成了众矢之的。还有人对欧洲可以开汽车的下水道羡慕至极。那我们再花上万亿重建一个城市排水系统?其实是我们破坏大自然之后保留的绿地太少,我们应该多建绿地(绿地率50%以上),改透水路面透水广场,让雨水回归大地;建屋顶绿化截留雨水,让雨水暂留天上(屋顶)就是智慧的事半功倍之道!

我们还要改变多年来城市建设中的随意改变地形地貌的大

挖大填和对雨水只排不蓄的落后理念。转而建立“渗,蓄,滞,用,排”五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雨水处理系统,把80%左右的雨水留住,以便降峰减流,涵养水源,打造海绵城市。

光绪年间福寿沟图

市政工作人员检查福寿沟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就有“天水不外泄”“四水归堂”“南面风水塘”等等截留利用雨水等等自然而然的朴素环保理念。赣州的宋代福寿沟,更是体现了我们古人的智慧——排水沟和水、旱塘排蓄结合的福寿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几百年前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最大限度减少雨水外排或形成洪水。并通过自然或人工系统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

“自然”。

海绵城市概念来自于“低影响开发系统(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一种城市雨洪及污染控制的管理技术,旨在利用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产生的径流及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自然的(开发前)水文循环。那么,搞大规模深隧属不属于LID?发达国家的庞大的排水系统属不属LID?显然不是。LID的关键词——源头,分散,小规模蓄水设施。每栋建筑、每段道路、每片平台、每片绿地都应因地制宜考虑小型雨水截流和蓄水设施,对降雨实施降峰减流和资源利用。如每千平方屋顶建一个20立方的蓄水池,就可储存20毫米(屋顶面积)的雨水。

2 海绵城市的技术指标2.1 径流总量目标控制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前后的径流排放量基本一致。开发前的自然绿地的年径流总量外排率为15~20%(相对于年雨量径流系数0.15~0.20)。借鉴外国经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最佳为80~85%。这个目标主要通过控制频率较高的中小降雨事件来实现。以北京为例,当年径流控制率为8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7.3和33.6mm,分别对应半年一遇和一年一遇的一小时降雨量。

表1.我国部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一览表

城市不同年径流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60%70%75%80%85%酒泉4.15.46.37.48.9拉萨

6.28.19.210.612.3西宁6.18.09.210.712.7乌鲁木齐

5.87.89.110.813.0银川7.510.312.114.417.7呼和浩特9.513.015.218.222.0哈尔滨9.112.715.118.222.2太原9.713.51

6.119.423.6长春10.614.91

7.821.426.6昆明

11.515.718.522.026.8汉中11.716.018.822.327.0石家庄

12.317.120.324.128.9沈阳12.817.520.825.030.3杭州

13.117.821.024.930.3合肥13.118.021.325.631.3长沙13.718.521.826.031.6重庆12.217.420.925.531.9贵阳

13.218.421.926.332.0上海13.418.722.226.733.0北京

14.019.422.827.333.6郑州14.019.523.117.834.3福州14.820.424.128.935.7南京14.720.524.629.736.6宜宾12.919.023.429.136.7天津14.920.925.030.437.8南昌16.722.826.832.028.9南宁17.023.527.933.440.4济南16.723.227.733.541.3武汉17.624.529.235.543.4广州18.425.229.735.543.4海口23.533.140.049.563.4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论述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论述 发表时间:2018-12-06T16:14:28.9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张辉 [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渐加剧,这不仅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我国社会、人口以及规模的转变。 北京泓易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11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渐加剧,这不仅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我国社会、人口以及规模的转变。在此环境的作用下,提升了城镇化发展效率,使得诸多农村居民开始进入到城市中,城市整体规模逐渐增大。但是由于当前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迎合人们生活和发展要求,并且,现代化道路施工也加剧了道路的硬质化,再加上气候环境的改变,给城市发展风险出现提供了条件,从而给社会群众的和谐发展带来影响。为了迎合当前人们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在开展园林工程建设工作时,可以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到其中,进而实现园林景观整体效力的提升。下面,本文将重点阐述和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应用 1海绵城市的基本概述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指的海绵城市就是,任何一个城市,无论内部环境出现怎样的变化,还是面临怎样的自然环境,城市都可以像海绵一样,可以对这些现象进行妥善处理,特别是在降雨量比较高的情况下,凭借自身具备的保存和管理等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应用,将其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从宏观角度来说,海绵城市主要涉及了城市各个环节,覆盖面较为广泛,但是和其存在较大关联的就是园林工程。现阶段,我国在开展园林工程施工工作时,没有将海绵城市理念全面运用到其中,并且也没有在全国范畴内普及和推广。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探究发展,将其运用到城市建设中,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加大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探究力度,将其充分的运用到园林景观中,以此实现园林景观整体效能的激发,促进我国园林工程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应用的作用 2.1促进社会科学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给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条件。由于随着我国城市的全面发展,水资源数量逐渐减少,已经无法迎合当前城市群众用水需求。针对部分大规模城市来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洪涝现象频频出现,再加上水资源污染程度逐渐加剧,这给城市的今后发展带来了制约。对此,这就需要我们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把城市水循环系统融合到其中,在对水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以此促进城市和社会科学发展。 2.2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应用 实施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目的在于对城市水系统加以科学保护和管理,降低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雨水等资源合理把控和应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并且,通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能够实现对自然灾害的防控,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不必要财政支出,同时还能对城市群众生活起到优化效果。将城市园林建设和水利系统进行融合,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达到城市节能的效果,进而实现财政资金应用效率的提升。 2.3迎合社会生态化需求 通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能够有效扩充城市绿化面积,进而减少城市硬化占比。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设定绿化屋顶,或者在停车场建立水源滞留池,采用这种方式,将水资源进行节省,以此实现科学应用和调配,极大限度的降低项目施工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还能提升城市抵抗灾害的能力。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时,能够实现城市环境的优化,在迎合社会生态需求的基础上,给城市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原则 3.1生态原则 全面落实蓝线管控工作,将城市原有的河流进行复原,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实施河流治理,将自然排水功能全面激发,以此达到积存、净化自然的效果。借助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手段,对生态环境加以科学保护,增强生态系统自我改善效果。在对海绵城市理念普及和应用时,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在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开展城市建设工作,把生态环境融合到其中,以此实现城市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3.2引导原则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核心标准在于结合城市水系统运用情况,对其进行改善和优化,从而对城市径流加以科学把控,实现雨水的循环应用。然而,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所包含的内容较为繁多,因此,要想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就要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不但要提升相关部门和职工的专业性,同时还要对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解读和细化,以此保证相关职责和义务分配到各个部门中,进而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实现。 3.3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我国拥有较为宽阔的地理面积,使得各个领域具备的气候环境大不相同,并且在水文环境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时,应该结合各个领域的自身特性和真实情况,把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其中,根据城市自身状况,例如环境情况以及水文地质等,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安排,以此将因地制宜以及生态城市一同发展的标准充分落实,给城市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对策 4.1明确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绿化工程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时,核心内容在于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这就需要利用排水系统,将雨水等进行保留,根据自然情况实施排水,在需要水资源的情况下将保存的水源进行充分应用,以此迎合城市发展要求。在开展园林工程施工工作时,我们需要注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结合。在此环节中,由于城市更重视自身的发展,使得水循环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需要结合园林工程施工标准,合理建立水循环系统,这也是把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园林景观中的主要环节。根据园林景观真实特性,把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到城市建设中,通过计算减少硬质铺装或者是采用透水铺装,合理增加下凹绿地和雨水花园面积等。因为绿地能够像海绵一样实现水资源的

海绵城市分析

4.路面雨水海绵城市设计 为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本工程绿化带采用下凹式绿地,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按照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导则表4.2.7要求,道路红线宽B=20m的未批未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上浮5%;根据表8.2.3武昌地区年径流总量一览表可知,本工程属于汤逊湖水系的直排区,建筑小区与道路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故本工程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设计降雨量为29.2mm)。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蓄水量计算: ψ综=(ψ绿地·F绿地+ψ透水路面·F透水路面+ψ沥青路面·F沥青路面)/(F绿地+F透水路面+ F 沥青路面) =(0.15×1414+0.45×3547+0.9×6230)/(1414+3547+6230)=0.663 V蓄=10×0.663×29.2×11191/10000=216.6m3。 绿化带有效蓄水深度取0.16m,蓄水量为226.24m3>216..6m3,满足 蓄水量要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综合指标评价一览表

路面雨水通过开口路缘石进入沉砂池然后排入下凹式绿地,路缘石开口间距按20~50m设置。绿化带内雨水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排入雨水干管中,溢流式雨水口按20m~50m间距设置。溢流式雨水口井篦比路面底0.05m(H-0.05m,设H为车行道路面高程),绿化带顶高程为H-0.21m,底高程为H-1.1m(其中种植土深0.6m)。 路面雨水连接管管径为d300mm,覆土按不小于0.7m控制,纵坡均不小于0.003,接入检查井雨水口的雨水连接管纵坡均不小于0.01。绿化带内采用溢流式单箅雨水口。本工程在道路交叉口和公交站台等区域无法将径流雨水引入绿化带海面设施,路面雨水口在机动车道采用偏沟式双箅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雨水口井圈、箅子采用球墨铸铁材料,井圈与箅子应配套加工安装使用。路面雨水井箅高程应比周围沥青路面高程低3cm,以利收水。

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解读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同时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息息相关,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一、海绵城市的内涵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城市水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水资源,有效保护和提升城市水环境,科学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因地制宜地维持和营造城市水文化,从而使城市具有良性的水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系统。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应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 二、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 1、透水铺装 包括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mm,并应设置排水层。 2、下沉式绿地 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 100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100~200mm。(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mm。 3、生物滞留设施 (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mm。 4、渗透塘(洼地,主要是下渗和净化,没有雨水调用)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涉及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参数和方法,其控制目标也与传统排水系统有很大差异。对这些基础问题、关系与要点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作为系列解读文章的第一篇,结合编制过程中的深入思考及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着重阐述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狭义与广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海绵城市的关系,以及综合目标的构建与各子目标之间的关系等基础问题,以期更清晰、科学地指导后续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的推进。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将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超过200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但中国城市仍普遍面临内涝频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灾害,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模式弊端显现,难以为继。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国办发(2013)23号、国发(2013)36号政策文件,高度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要求各地2014年底前编制完成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这些举措促进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等多部规范标准新编或修编,引发业内对“低影响开发”、“排水防涝”、“调蓄隧道”、“海绵城市”等热点问题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也进一步推动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嘉兴等城市雨水调蓄池、调蓄隧道等设施及低影响开发示范区的积极建设。 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北京建筑大学主编,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等9家规划设计单位参加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于2014年11月发布试行。《指南》的发布产生了巨大反响,但对指南的理解和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惑、疑问和误读,对科学地理解《指南》和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形成阻碍。 1海绵城市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国内对低影响开发及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缺乏广泛、长期、深入的系统研究和实践。面对新的理念、方法、技术和更高的要求,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城市雨洪问题,在推行《指南》的过程中会面对许多的困惑: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的基本概念、内涵、内在联系是什么?绿色、生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能否全面解决中国城市雨水系统问题?如何制定海绵城市的控制目标,兼顾排水防涝、污染控制等综合控制目标?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克服各种障碍,推进低影响开发和常规、超常规雨水蓄排系统(有时也分为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或小排水和大排水雨水系统)的提标改造,为切实实现海绵城市提供必要条件。海绵城市建设必然涉及城市规划、环保、给水排水、水利、园林景观、建筑、道路等许多行业和专业,如何取得共识,并协调这些复杂的关系。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 车伍,武彦杰,杨正,闫攀,赵杨 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利用雨水资源等。针对国内在城市雨洪调蓄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厘清调蓄设施的不同种类及功能特点,进而提出调蓄系统的概念、构建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框架,分析调蓄系统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子系统的联系及相互衔接关系,为我国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调蓄是维持自然水文循环和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极关键的环节,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重大举措。我国古人在治水、用水中已充分显示了对调蓄的理解和智慧的运用,甚至可追溯到古老、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和南宋时期赣州的福寿沟蓄排系统等。然而当代,随着城市雨水“快排”理论的发展和灰色排水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城市自然蓄排系统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灰色基础设施的增加减少了对自然调蓄排放设施的需求,大量河道、坑塘、湿地等天然调蓄设施被破坏、填埋甚至消失,城市调蓄能力大幅下降。尽管传统“快排”模式在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难以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流失、径流污染、洪涝风险加剧等突出问题。而这也警示人们,重拾古代雨洪管理智慧,利用现代雨洪管理理念和技术,构建现代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重要性。 调蓄是综合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开始成为雨水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受到广泛重视。业内已开展了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相关国家规范标准也正在编制,如新编《城市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等。但由于国内城市现代雨洪管理发展的整体滞后,相关研究及实践较薄弱,尤其在城市雨洪调蓄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缺乏对雨水调蓄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对调蓄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和科学认知,制约了相关标准的制定、调蓄设施的合理规划设计和有效实施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的开展。1我国城市雨洪调蓄中存在的问题 1.1概念混淆 笔者早前已论述过调蓄的概念、设施分类、功能等,但由于雨水系统发展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业内对雨水调蓄系统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研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概念不清和混淆的问题,甚至一些专业人员对储蓄和调节设施的功能、控制对象、设计方法等基础问题也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或错误,这会直接影响到调蓄设施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标准制定的合理性。 2缺乏系统的思想和解决方案 因面对解决城市水涝、径流污染、雨水利用等问题的迫切需求,国内近年出现大量调蓄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例如,北京在许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项目中应用了储蓄池,在立交桥积水点改造项目中已建、将建数十座调节设施;上海为治理苏州河径流污染先后建设多个CSO调蓄池;北京、沈阳、广州、上海等城市考虑通过建设深层调蓄隧道来重点解决内涝问题等。这些工程项目对解决城市雨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方面,它们的建设大多局限于局部问题缓解和末端控制,投资较高,综合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它们的功能、构造和设计计算方法其实都不相同。如何针对一个城市区域雨洪的多种控制目标和复杂的条件,进行综合性规划设计,优化设置调蓄设施和规模,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总体而言,缺少城市或区域尺度内各类调蓄设施的系统性规划设计,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和实现多功能的“海绵城市”目标。

海绵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海绵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27T16:33:11.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曾小朋[导读]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海绵城市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随后介绍了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优势,最后提出了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有效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花园、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合理设计海绵园林,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深圳市华森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18000摘要:文章先分析了海绵城市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随后介绍了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优势,最后提出了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有效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花园、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合理设计海绵园林,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内涝问题也愈加突出,对城市中的水利工作和承受能力造成巨大压力。而海绵城市的诞生为城市中的洪涝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可以应用到园林景观建设当中,创建绿色生态系统,从而彻底解决城市中内涝问题。 1.海绵城市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海绵城市也可以叫做雨水开发系统,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低,主要是指城市在降雨过程中,可以通过内部基础水利设施,结合净化、渗透、采集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洪流、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地表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进行全面控制,随后在将收集到的所有水资源应用到旱季,作为一种补充水源应用,促进城市实现循环节水的目标,创建更加环保、绿色生态的城市水利系统。海绵城市是一种宏观的理念,其包含城市建设发展多种方面,不管是湖泊、森林还是草地,在采集大量雨水资源后,便会形成一种海绵体,能够重复利用吸收进来的雨水资源,进而减轻城市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而园林景观建设也关系到城市发展,和海绵城市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结合景观原理进行设计,并实践过程中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探索与优化。在美化生存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创建符合人类生活、发展需求的城市景观。 2.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优势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中的生态水循环问题,为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增加新的动力,处理好水循环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为人们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其可以充分感受生命魅力。此外,促进海绵城市和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可以把雪水、雨水等天然水存储到蓄水池内,并将其作为居民的生活用水,不但降低了水资源浪费,同时还能积累更多的洁净、环保生态用水。海绵城市的发展优势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可以降低洪涝灾害,我国地域广阔,每年的6到9日月份是降雨集中期,而在进行园林设计中需要充分结合洪涝灾害的问题进行考虑,充分利用各种科学设备和地理优势条件,减少城市中的洪涝灾害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地势低洼的城市当中,借助海绵城市疏导、渗透和吸收的功能,可以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第二是平衡水位补给,城市建设中,需要保证城市地下和地上水位条件始终维持在一种平衡的状态。随着我国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大部分偏远地区中的井眼与河流相继枯竭,城市中的植物覆盖逐渐减少。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城市中,雨水降落后无法直接渗透到地下。而在海绵城市的指导下,创建小水景、人工湖、绿地、广场等景观,可以有效弥补地表、地下和地上水位缺口,促进雨水资源实现循环发展。第三是实现循环用水,随着城市发展,绿地面积逐渐缩小,而将海绵城市应用到园林设计当中,可以扩大绿地植被面积,加强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预防土地出现大面积硬化问题,同时还具有净化效果。 3.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3.1建设雨水花园为了将海绵城市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相关设计师可以将海绵城市的基础理念融入到景观整体设计当中,坚持低成本、低消耗和低影响的基础理念,人工制造下凹式绿地,这种做法可以在雨季环境下,促进雨水的涵养聚集,同时经过植被和大面积沙土的净化,使雨水实现自然净化,将变成地下的涵养水资源。经过净化的雨水资源,还可以充当园林的日常浇灌水,避免水资源浪费,使自然景观生态实现持续发展。设计师还可以把景观水池设置在花园周围,并布置成斜坡式道路的形式,创建绿地花园为核心、水池景观为辅的园林项目,不但可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一种生活和视觉上的享受,设计师还可以充分结合水池景观的设计概念,栽种美人芭蕉等具有良好净化能力的植物,使园林花园呈现出一种分明的层次感,创造出舒爽清新的自然艺术景观。 3.2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生物净化处理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植物自身所具备的净化能力,可以将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有机分解,从而实现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目标。植物富集浓度要比水的富集浓度高出几十倍,可以全面吸收雨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雨水资源。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还可以促进水体进行新陈代谢,在吸收有害污染物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池塘水和湖泊水的过滤作用,将生物净水的功效全面发挥出来。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还需要对其中的种植植物进行合理选择,坚持海绵城市的指导,可以选择黄花鸢尾、茭白、芦苇、灯芯草等湿地植物,从而促进水体能够进行自净处理,让水体始终保持一种洁净的状态,展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作用。 3.3合理设计海绵园林在海绵城市指导下,创建生态系统。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通过科学归纳,尽量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减少海绵园林发展中的限制阻碍。在设计海绵园林的过程中,还需要维持海绵体稳定的吸收能力,并对其进行深入开发和创新应用。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还需要对城市中各个区域的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对不同区域实施定期考察,结合园林景观区域中的储水区和降水量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计,发挥出海绵城市优势。按照海绵城市相关建设规范要求,进行严谨施工,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调控,提升海绵园林的建设质量。 4.结语:综上所述,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随着海绵城市的提出,可以提高城市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海绵城市也打破了排放为主的传统雨水处理观念,依靠水系、道路、广场、绿地、建筑等多种基础设施,促进水资源实现综合应用,提高人民用水安全性。通过净化、续存和渗透等技术创建城市用水系统。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