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整体情况介绍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整体情况介绍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整体情况介绍

苏州科技学院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由创建于1984年的生物实验室发展而来,正式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集实验课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一体化的实体结构,负责全校生物基础实验教学和生物类专业实验教学。200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2008年获批为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获批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实验教学建立中心以来,利用财政部专项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实验室建设项目,以及学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集中加强了对中心的建设。目前,实验室使用面积由中心建设前的1700 平方米增加到5080平方米,本科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到1024.5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达126台套。

中心负责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及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与科研任务。中心面向全校生物及相关的专业开设生物类实验课程,承担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化学(师范)、物理(师范)、应用心理学等9个专业的生物类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开出实验项目191个,年完成人时数达103560,且实验教学规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逐年递增。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已成为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适应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一、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理念

中心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树立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本科为主,实践为重;质量为本,创新为魂”的实验教学理念,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协调发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1)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验中心以始终把这一理念贯穿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学校学费制改革,逐步完善学分制。

(2)坚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质量观。在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全面素质的质量关,即由重视专业知识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

展转变。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行为切入点,构建了贯

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

(3)坚持以学科建设引领实验室建设原则。建立服从于学科建设、培养拔尖人

才的实验大平台仪器设备实行管理者和使用者分离的原则,从机制上解决仪器使用效

率问题。在仪器设备的选购和配置上,注意学科发展需要,集中建设了酶和蛋白质工程、分子生物学与遗传改良、发酵工程与发酵过程控制等几个和平台的建设,既有利

于专业发展、学科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4)坚持开放性实验中心建设,强化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在实验中心建

设过程中,始终重视实验室开放,要求实验中心所有设备在履行一定程序后,面向校

内外所有师生和相关科研单位开放,使之成为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的平台。尤其对大

型仪器的管理,抛弃了过去分割管理模式,建立了有利于开放共享的专管共用机制。

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中心面向全校生物及相关的专业开设生物类实验课程,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情况表

序号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数量综合设计性实验数

1 植物学(一) 14 3

2 植物学(二) 8 0

3 植物生理学 13 6

4 动物学(一) 8 2

5 动物学(二) 10 4

6 人体解剖生理学 10 5

7 植物组织培养 2 2

8 植物生物学 15 3

9 动物生物学 8 5

10 生化技术 1 1

11 生物化学实验(一) 7 5

12 生命科学导论实践 2 0

13 生物化学实验(二) 7 4

14 自然科学基础 2 0

15 微生物学实验 11 7

16 动物细胞培养工程 3 1

17 生化工程 4 1

18 遗传学实验 12 8

19 细胞生物学实验 10 5

序号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数量综合设计性实验数

20 分子生物学 5 3 21 生物技术大实验 6 6 22 人体解剖生理学

5 3 23

发酵工程实验 4 3 24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 6 4 25 细胞生物学实验 4 1 26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6 6 27 发酵食品工艺学 2 2 28 环境生物工程 2 2 29 微生物遗传育种 4 3

29 191 95

共计

实验课程29门,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50%(95/191)

3、教学体系和内容

中心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增加开放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增加实验的门类与实验项目;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1)建立了完善的实验课程模块体系:第一模块是基础课程实验,包括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15门课程;第二模块是专业课程实验,包括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化工程、发酵工程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等6门课程;第三模块是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包括生化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环境生物工程、微生物遗传育种等6门课程;第四模块是综合实践课程实验,包括生物技术大实验、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这2门课程。

实验课程模块体系

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15门课程,123个实验项目

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化工程、发酵工程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等6门课程,42个实验项目

生化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环境生物工程、微生物遗传育种等6门课程,14个实验项目

生物技术大实验、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这2门课程,共12

个实验项目。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课程实验

基础课程实验

综合实践

第一级:基础课程实验

主要面向生物学科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和全校或大学城其它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开设各类生物基本操作使用技能实验,实验内容面广量大。主要进行生物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宽厚的生物科学基础素养,属于认知层次。

基础实验课程一览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内容

植物学(一)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了解细胞、组织的特征和结构,器官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掌握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植物学(二) 掌握孢子植物各大类群和常见种类的形态描述、生活习性、生活史以及采集和鉴别方法;学会使用体视显微镜;掌握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其生活史,识别常见的种类;学会解剖、观察被子植物花部构造的技术,学会用植物分类术语描述植物主要特征。熟练应用检索表,能鉴别出常见种子植物的科、属。

动物学(一) 以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动物学(二) 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 。对主要门纲的代表动物进行观察。

植物生物学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识别细胞、组织的特征和结构,器官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熟练应用检索表,能鉴别出常见种子植物的科、属。熟悉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分光计的使用,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物生物学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实验(一)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和验证生物化学理论、并初步掌握生物化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将实验理论和实验具体操作能力锻炼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理解好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切实掌握一套生物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生物化学实验(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和验证生物化学理论、并初步掌握生物化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将实验理论和实验具体操作能力锻炼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理解好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强了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生命科学导论实践 通过对主要动物、植物标本的观察识别,使学生实际掌握各种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特征;熟悉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方法、步骤和要求;掌握动植物分类的原理、方法和特征,

学会利用检索表和图鉴等工具书鉴定动植物种类;学习动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科研中去为社会服务。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调查和取样方法。

自然科学基础 通过对主要动物、植物标本的观察识别,使学生实际掌握各种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特征;熟悉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方法、步骤和要求;掌握动植物分类的原理、方法和特征,学会利用检索表和图鉴等工具书鉴定动植物种类;学习动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科研中去为社会服务。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调查和取样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 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微生物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

遗传学实验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验证遗传学基本理论,并让学生初步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操作技能,熟悉遗传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 (生科、生技) 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及当今先进的技术原理并能熟练操作,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的理解和掌握。

分子生物学 本课程从DNA和RNA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等方面入手,通过开设DNA技术、RNA技术和蛋白质技术等实验,训练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有关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

细胞生物学实验 (生物工程) 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及当今先进的技术原理并能熟练操作,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级:专业课程实验

主要面向二、三年级学生开设各专业类型的实验,使学生在具备基本素养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理解与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在各专业方向领域应用生物技能的实践能力。

专业实验课程一览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内容

植物生理学 加深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体解剖生理学 (生物科学)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

某些基本理论。

生化工程 将微生物原理、工艺调控、产品分离提取、相关的测试分析技术融入整个实验中,确保学生通过一个产品的发酵工艺技术掌握较为通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体解剖生理学 (应用心理学)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方法。

发酵工程实验 掌握发酵工程方面的实验基本原理、方法与技能,熟悉和掌握发酵罐的基本结构、安装与使用,发酵过程的操作、参数的分析、测定与工艺控制,发酵过程放大,一定的发酵过程代谢分析与调控等。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 本实验课程以产品制备为线索,将下游工艺与上游工艺环节相联系,强化学生对生物分离各单元的原理及装备的认识;同时强调了上下游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体系分离复杂性的认识,有利于课堂知识的综合、单元的集成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三级:专业方向课程实验

主要服务于生物学科三、四年级学生和全校其它相关专业学生。使生物学科的学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知识面,加深生物科学实践的认识,使生命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技术实现很好的衔接,掌握一些实用的生物技能。

专业方向实验课程一览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内容

植物组织培养 掌握组培用玻璃仪器的正确洗涤方法,能独立正确配制大量和微量元素母液、铁盐母液、植物激素母液;熟悉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掌握外植体的消毒和接种方法,能找出污染的原因及消除办法。

生化技术 掌握从目的物质的制备、分离纯化到鉴定的一套实用的生化实验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工程 掌握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了解获得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发酵食品工艺学 掌握一些食品工艺学的实用操作技能;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食品工艺学。

环境生物工程 掌握一些环境生物学的实用操作技能;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环境生物学理论。

微生物遗传育种 全面了解微生物遗传育种实验的科学内容和基本原理,熟练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和药品;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和结果分析。

第四级:综合实践课程实验

主要服务于生物学科四年级学生,是根据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特点,打破学科界限,将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分离工程等六大主干课程的前沿性研究整合成“生物技术大实验和生物工程大实验”课程。使学生将各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系统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课程一览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内容

生物技术大实验 主要包括微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和酶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实验技能训练和培养,开设的实验在本专业领域中较常见的经典实验,这些实验既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热门学科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主要包括微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和酶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实验技能训练和培养,开设的实验在本专业领域中较常见的经典实验,这些实验既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热门学科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实验,训练学生基本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生物实验现象的能力。该层次实验项目为96个,占总数的50.26%,实验学时数为244,占总学时数的22.02%。第二层次为提高型实验(综合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实验的能力。该层次实验项目为95个,占总数的49.74%,实验学时数为864,占总学时数的77.98%。第三层次为研究创新型实验,学生需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学科内容,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实验研究。

(3)对实验课程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

生物学4门实验课由原来的课内实验改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并且打造成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通用平台课程,其中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由原来的20课时调整为32课时,增加了综合设计实验的数量。增加了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和生物工程大实验。

教学内容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实验项目

本层次的实验项目的功能定位是完成对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相关单一知识点的验

证和掌握,主要分布于基础实验课程。

部分基本实验项目一览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和目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植物

细胞一

掌握光学显微镜;掌握细胞基本结构;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植物细胞(二) 识别质体形态;了解细胞间的相互联系;学习整体装片法、涂片法。

植物细胞(三) 了解细胞内重要的贮藏物质的形态及其简单的鉴别方法;学习徒手切片法。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特征。

种子结构和幼苗类型

认识不同类型种子的形态和结构;鉴别种子内的储藏物质;

学习徒手切片法。

?演示和验证性实验

?96个实验项目,占总数的

? 244个实验学时,占总学数的

?大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科研立项

其中

?学生毕业论文: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

?

?

研究创新

型实验

提高型

实验

基本

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和目的

根的构造 掌握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掌握侧根的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增粗生长。

茎的结构(一) 了解茎尖的构造和茎伸长生长的关系;了解茎的初生构造。

茎的结构(二) 了解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了解茎的次生结构;识别木材三切面。

叶的结构 了解双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和松属叶的构造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花(一) 了解花的一般构造;了解花药的发育及其构造。

花(二)、果实 了解子房、胚珠、胚囊的构造;了解胚的发育和形态。

藻类植物 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识别常见属种。

苔藓植物 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史;学会使用体视显微镜。

蕨类植物 掌握蕨类植物亚门的特征,并对蕨类植物基本特征和生活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裸子植物(一) 了解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其生活史。 裸子植物(二) 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种类。

被子植物(一) 了解被子植物原始特征,掌握木兰科、蔷薇科、木犀科等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植物。

被子植物(二) 掌握豆目、桑科、石竹科、十字花科、忍冬科、杨柳科等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植物。

被子植物(三) 掌握大戟科、樟科、杜鹃花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莎草科、禾本科等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植物。

玻璃仪器的清点与洗涤 强调实验要求,分组保管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提高责任心。

单盐毒害及离子间拮抗作用 通过实验说明培养时培养液中各种离子平衡(各种离子浓度)的重要性。

植物灰分元素的分析鉴定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常量元素。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以植物叶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色素,以纸层析法分离其成分;鉴定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Ⅰ、Ⅱ、Ⅲ) 掌握植物种子活力快速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奠定种子活力鉴定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基础。

花粉活力的测定(Ⅰ、Ⅱ、Ⅲ法) 熟悉测定花粉活力的几种方法,了解花粉的可育性,并掌握不育花粉的形态、生理特征。

高温和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归还 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了解极端温度对植物的伤害。按照清单归还仪器,对破损、丢失的仪器填写破损单,以便赔偿。

眼虫和变形虫 通过眼虫和变形虫的观察,了解鞭毛纲与肉足纲的主要特点。

第二层次:提高型实验项目

本层次的实验项目涉及多种实验仪器使用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其功能定位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部分提高型实验项目一览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和目的

β-半乳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应用 掌握酶固定化操作技术和β-半乳糖苷酶的检测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生物分离技术综合实验 掌握生物分离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林可霉素发酵过程工艺控制 掌握发酵过程的控制技术和发酵参数检测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基因工程实验 掌握基因克隆和表达的一系列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小鼠学习能力的测定分析 1.了解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测试实验方法原理; 2.掌握利用Y型迷宫刺激器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的实验操作流程; 3. 自主设计一实验项目(热应激,冷应激,疲劳态,睡眠剥夺,缺氧等)。

视野、盲点的测定和声音的传导途径 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2.计算盲点所在位置和范围。3.证明声音传导的两种传导途径并比较空气、骨传导的不同。

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1.学习并掌握人体间接测压法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常见因素人体动脉血压的影响。

谷氨酸摇瓶发酵 掌握培养基的配制、菌种培养及糖、氮、产物等的分析测定。

面包酵母流加发酵(5L或7L罐) 掌握酵母发酵的过程工艺控制、培养基流加及有关参数分析。

50L发酵罐放大实验(以

链霉素为例)

掌握发酵罐放大方法,工艺控制,了解代谢分析及控制。

离子交换法提取抗生素工艺研究 了解离子交换树脂工作原理和工艺条件选择,研究pH对交换容量的影响,并作树脂吸附与解吸附曲线。

大网格吸附树脂的吸附等温线的制作 通过实验,加深对大网格树脂吸附法机制的理解,了解和掌握等温线制作的过程与方法。

超临界萃大豆荚壳异黄酮和HPLC鉴定 了解超临界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学会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

正交设计法优化微波萃取植物多糖 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正交设计的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

细胞内DNA和RNA的原位

显示

掌握鉴定DNA和RNA的方法

食品生物技术 掌握食品生物技术的一系列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用多管发酵法测定不同水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了解大肠菌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和目的

肠菌群 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β-半乳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应用 掌握酶固定化操作技术和β-半乳糖苷酶的检测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生物分离技术综合实验 掌握生物分离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林可霉素发酵过程工艺控制 掌握发酵过程的控制技术和发酵参数检测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基因工程实验 掌握基因克隆和表达的一系列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第三层次:研究创新型实验

该层次的实验的功能定位是训练学生应用已学知识探究未知生命现象的能力,是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勤学好问、勇于探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实践和探索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交往和沟通能力等。项目来源于学生自主创新课题、学生毕业论文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除了大四毕业论文期间对大四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论文研究外,还积极组织低年级学生申报各级别的大学生科研立项,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大学生科研立项实验1

大学生科研立项实验2

大学生科研立项结题汇报

邱业先教授指导研究生实验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立项前与验收时教学情况比较

2、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心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善实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选择一定数量的实验项目进行讨论式学习和自主性探究。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实现网络化教学与管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性。

通过实验中心网站和天空教室,学生可以方便地在网上浏览实验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动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师生还可以进行在线交流。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实验教学课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中心自行设计了多套实验课多媒体课件,购置了有关多媒体教学参考资料。并在中心实验楼的每层楼配备了1个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使教师能方便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

验教学。

(3)建立了研究性、开放性教学模式。

利用“生物技术与工程实践创新平台”, 使学生实现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创新及科学研究实验→参与校内外合作创新研究。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申报各级别的大学生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及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课题开题报告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做汇报

(4)部分实验项目采用“师生交互式”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选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实验指导,教师再进行更正、补充,并进一步就其它知识点进行提问。增加了实验课教学的趣味

性和新颖性,活跃了实验课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师生交互式”教学模式

(5)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通过短学期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走出校园,认知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走进生产车间了解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植物学野外实习

动物学野外实习

学生生产实习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