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讲义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讲义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套试卷满分11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单位中,哪一组中的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

A .m 、N 、s

B .m 、kg 、s

C .kg 、J 、s

D .m 、kg 、N

2、飞机降落后,在机场跑道上滑行,与起飞升空时比较,它的惯性变小了,原因是( )

A 、地点变了

B 、高度降低了

C 、质量变小了

D 、阻力变大了

3、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经2秒落地,则该物体下落1秒时,离地高度是( )(g =10m/s 2

A 、5米

B 、10米

C 、15米

D 、14米 4、某质点在0~3 s 内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在第1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s 内的平均速度

B .质点在第2s 内的位移与第3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 .质点在第2s 内的加速度与第3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t=3 s 时,质点的位移最大

5、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位移为x 、2x 、3x 处的速度之比是( ) A . 5:3:1 B .3:2:1 C .1:3:5 D .(

)(

)

23:

12:

1--

6、如下图所示,物体A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则关于A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 B.A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

C.A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 D.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7、如图,物体A静置于长木板B上,当B与水平面的夹角θ缓慢增大时,A仍静止在木板B上,则物体A所受的弹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N减小,f增大

B.N增大,f减小

C.N减小,f减小

D.N增大,f增大

8、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不为零时()

A、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变化

B、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C、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

D、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9、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小球,小球和弹簧的受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的施力者是弹簧 B.F4的反作用力是F1

C.F3的施力者是地球 D.F2的反作用力是F3

10、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测得体重为70kg,则升降机的运动应是()

A.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 B.加速上升

C .减速上升

D .自由落体

二、多项选择(每空4分,共20分。选全对得4分,选对却不全得2分,选错得0分) 11、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6 s 末在途中相遇,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可以确定( )

A .t =0时甲在乙的前方27 m 处

B .t =0时乙在甲的前方27 m 处

C .3 s 末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

D .6 s 之后两物体不会再相遇

12、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从它被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 ) A .上升时间大于下降时间 B .上升加速度大于下降加速度

C .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大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

D .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小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

13、一个铁球从竖立在地面上的轻弹簧正上方A 点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在压缩的全过程中,若弹簧发生的都是弹性形变,则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 ) A .球所受合力最大,但不一定大于重力值 B .球的加

速度最大,且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值 C .球的加速度最大,有可能小于重力加速度 D .球所受

弹力最大,且一定大于重力值

14、如图所示,A 、B 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 sin g

B .B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 .A 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θsin 2g

D .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15、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

1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F <mg μ2时,A 、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

mg μ25时,A 的加速度为g μ3

1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g μ3

1

第II 卷(非选择题50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1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 及质量M 的关系实验。下图为实验装置简图,A 为小车,B 为打点计时器,C 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 ),D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若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及对应的M

1

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为直观反映F 不变时a 与M 的关系,请在下图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

(2)从图线中得到F 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3)某同学在探究a 与F 的关系时,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 ,作出a -F 图线如图下所示,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

(4)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保持第三个物理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 法。

17、在验证平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A 、B 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位于O 处,如下图所

示,此时o

90=+βα,现在保持A 读数不变化,减小α角,要使结点仍在O 处,可采用的办法是 (填写选项字母)

A .增大

B 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 B .增大B 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

C .减小B 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

D .减小B 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

18、研究小车的匀变速运动,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 2

,打P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 m/s 。(两个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

19、(12分)一辆卡车以v =12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前方遇到交通事故,开始以a =2m/s 2

的加速度刹车,求:

(1)卡车在3s 末的速度1v 及6s 内的位移1x ; (2)卡车在8s 末的速度2v 及8s 内的位移2x .

20、(12分)如图所示,拉B 物体的轻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O 为一定滑轮,物体A 与B 之间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且均保持静止,已知B 的重力为100 N ,水平地面对B 的支持力为80 N ,绳和滑轮的质量以及摩擦均不计,试求: (1)物体A 的重力;

(2)物体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摩擦力结果用小数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1、(10分)如图所示,有1、2、3三个质量均为m = 1kg的物体,物体2与物体3通过不可伸长轻绳连接,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设长板2到定滑轮足够远,物体3离地面高H = 5.75m,物体1与长板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长板2在光滑的桌面上从静止开始释放,同时物体1(视为质点)在长板2的左端以v = 4m/s的初速度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没有从长板2的右端掉下,g=10m/s2。求:

(1)长板2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长板2的长度L0;

(3)当物体3落地时,物体1在长板2上的位置。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4分,共40分)

二、多项选择(每空4分,共20分。选全对得4分,选对却不全得2分,选错得0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16、(1)

(2)a与M成反比

(3)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

没有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M。

(4)控制变量

17、 C

18、a = 0.80 m/s2 v = 0.25 m/s

四、计算题

19(12分)解:(1)卡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2’

则3s末的速度为:v1=v+at=12﹣2×3m/s=6m/s...............................2’6s内的位移为x1=vt+1/2at2=36m............................................2’(2)卡车8s末的速度就是6s末的速度v2=v+at=12﹣2×6m/s=0.............3’

卡车在8s内的位移等于6s内的位移,则有:,.........3’20、(12分)解析:对物体A、B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对A:F T=G A①. (2)

.................2’

对B:

F N+F T cos60°=

G B②...........2’

F f=F T sin60°③................2’

由②可得:F T==40 N........2’

故G A=40 N

由③可得:F f=F T sin60°≈34.6 N.......2’

答案:40 N 34.6 N

21、(10分)(建议第一问3分,第二问3分,第三问4分。或请评卷老师自行分配分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