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 第二版 简明大纲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 第二版 简明大纲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 第二版 简明大纲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 第二版 简明大纲

《产业经济学》简明大纲201102

韩松

1. 本大纲所涉及的内容,只包括理论文字部分,并不涵盖全部讲课内容;

2. 本大纲其中的一些理论文字,如与教材基本一致则删去,请参阅原教材;

3. 本大纲所涉及的理论文字内容,因为课时的限制,并不能全部讲解;

4. 本大纲如遇到调整理论内容,不再另外通知;

5. 考研学生需关注本大纲最后所列的选讲和当前值得关注热点问题。

===============================================================

序言

阅读工具安装与使用说明

?邮箱:indfile@https://www.doczj.com/doc/473271592.html,

?密码:chanye

?进入“草稿”或“已发送邮件”,选择需要的邮件,在收件人一栏中填入自己的邮箱名,点击“发送”。

?在财院或郑大图书馆的网页,或者从华军软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473271592.html,,下载CAJViewer版本6.0或7.0,安装后可阅读CAJ或KDH文件。

?对于本课程内的学习和考试,仅要求看基本阅读材料(以“A”开头的文件);对于考研究生的学习和考试,则要求看所有阅读材料(以“A”或“B”开头的文件)。===============================================================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一、产业的含义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企业经济活动集合。

?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产业形成,为产业经济活动形成奠定了基础;四次产业革命使其进一步细化,为产业经济学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产业是介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中观经济,产业经济学属于中观分析,对产业的分析。

?产业经济学涵盖了产业组织( 市场和企业的微观运行)和整个产业及产业间的互动关联。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二、产业的分类方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两大部类分类法:

?战略关联分类法:

?生产要素分类法: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第二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产业经济学的定义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学科领域和学科层次

?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政策研究等。

第二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博弈论的分析方法:1944年,冯·诺伊曼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第三节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一、农本思想

?农本政策体现的是一种产业结构政策,农业实际上成为整个封建时期的“支柱产业”。

第三节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二、工商业思想

?封建国家对工商业经济的干预和影响不仅表现在抑商政策方面,各类禁榷(què,税)制度、土贡制度、官工业制度是抑商的“三大支柱”。

第三节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水利思想以其关注的对象和内容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治理大江大河为中心的“河工”思想和以维护漕运水道的“漕河”思想。

第一章导论本章作业

?简述产业的主要分类方法。

?试述河南省煤炭产业是否“夕阳产业”?

===============================================================

第二章组织理论演变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含义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把组织列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二、竞争机制和市场秩序

?亚当·斯密最早从体系上对竞争机制进行阐述,“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三、“马歇尔冲突”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以贝恩于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为标志。

?“马歇尔冲突”指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厂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导致了垄断,然而垄断会扼杀自由竞争这一经济运行的原动力,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结构主义的观点

?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梅森和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

式。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二、SCP范式的衰落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芝加哥学派崛起。

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引入了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理论,理论研究在理论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产生了突破。

?理论发展一方面沿着SCP范式的方向成为“新产业组织学”,

?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是以R·H·科斯等学者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后SCP流派)”。

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二、研究方法的演进

?20世纪50年代以后,案例分析成为产业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计量方法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后,博弈论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组织学家们又转向实证研究。

第二章组织理论演变本章作业

?简述新奥地利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的主要成就。

?试述河南省某一行业中是否存在“马歇尔冲突”。

===============================================================

第三章企业

第一节西方的企业观点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企业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可以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厂商选择投入要素和产出水平,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厂商根据均衡价格调整其生产规模;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那么必然存在范围经济。

第一节西方的企业观点二、现代企业理论

?1937年,科斯在《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性质》,讨论了企业的存在、性质和边界。

?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的出现是为了避免或减少交易成本。

?科斯定理的意义,就在于他为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新依据。

第二节东方的企业观点一、东西方人本思想比较

?西方人本思想发端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儒家文化是东方人本思想的主体内容。

?比较东西方人本思想和理论,虽然起点不同,发展进程不同,但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的人本思想会有某些趋同之势。

第三节企业的作用和责任一、企业的历史作用

?企业的作用主要有: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人类

社会进步的力量;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和突破口。

第三节企业的作用和责任二、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利益最大化到崇尚商业道德再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社会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由关注个体利益最大化,逐步过渡到个体和社会相关利益者的长期共赢发展。

第三章企业本章作业

?简述科斯对于企业存在原因的主要观点。

?试述河南省某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社会责任。

===============================================================

第四章市场

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定义和类型

?市场结构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有:

?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

?在经济学发展中,张伯伦和罗宾逊共同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

第一节市场结构二、决定结构的因素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是表明市场寡占程度的指示器,包括卖者集中度和买者集中度。

?衡量的相对指标包括洛伦兹曲线和厂商规模的对数方差;衡量的绝对指标包括厂商集中度系数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较,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足以引发消费者产生某种主观偏好。

?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物理性差异、买方的主观差异、对买方的服务差异、地理位置差异、特殊促销活动差异,等等。

第一节市场结构二、决定结构的因素

?进入壁垒:与潜在的竞争者相比,在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

?退出壁垒:是指某个(或某些)企业停止作为卖方而从某个行业撤退时所遇到的阻碍。

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定义和分类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第二节市场行为二、市场价格行为

?价格竞争行为:一是掠夺性定价,二是限制性定价。

?价格协调行为

第二节市场行为三、广告行为和兼并行为

?广告是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差异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广告的本质是传播。?企业兼并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定义和内容

?市场绩效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从实质上来看,它反映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

第三节市场绩效二、衡量的指标

?利润率(收益率)指标:

?勒纳指数:

?贝恩指数:

第四节 SCP理论应用一、模型的应用

?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以及行业或企业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

第四章市场本章作业

?简述SCP理论的基本内容。

?试述河南省某一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状况。

===============================================================

第五章竞争

第一节竞争策略一、静态竞争策略

?在豪泰林(Hotelling) 模型中,产品在物理性能上是相同的,但在空间位置上有差异。

?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完全竞争概念指的是一种原子式的市场结构,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理想的市场状态。

?1838年古诺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

第一节竞争策略二、动态竞争策略

?现在企业间的战略互动行为明显加快,任何企业基于先发制人的竞争优势都有可能被竞争对手的反击行动所击败,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化趋势不可避免。

第二节竞争策略一、竞争观念的演化

?零和博弈观念最大的弊端是:一旦企业经营者形成这种观念,它往往使其竞争行为固化。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每个企业只是产业价值链的一环,竞争对手可能成为战略上的合作伙伴,寻求利益上的共同点,寻求互补。

第三节产业竞争力一、产业竞争力的含义

?产业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

第三节产业竞争力二、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原理:

?竞争优势原理:迈克尔·波特指出“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竞争优势有别于比较优势,它是指各国或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节产业竞争力三、“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附加要素组成。

第五章竞争本章作业

?简述古诺模型和豪泰林模型的基本内容。

?试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河南省某一产业的竞争力。

===============================================================

第六章结构理论演变

第一节结构演变趋势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产业结构是指组成国民经济的各产业之间在资源以及产出上的比例关系。

第一节结构演变趋势三、结构演变的趋势

?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从资源(要素)结构来看,从三大产业内部来看,从市场导向来看,从产业结构演进顺序来看。

第二节结构演变规律一、结构演变的理论

?威廉·配第根据英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

?库兹涅茨法则说明了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是一种阶段发展的有序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进一步验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

?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经济学家W.C.霍夫曼的结论:

?罗斯托认为,一国应选择具有扩散效应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传递到产业关联链上的各产业中。

?雁行形态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他在研究日本棉纺工业史时,发现纺织品的变化过程是“国外进口→国内生产→向外出口”,用曲线绘成图形,像雁群在空中飞翔。

第二节结构演变规律二、结构理论的演变

?20世纪30~40年代是现代理论的形成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现代理论的快速发展时期。

第三节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一、需求影响

?需求会随着经济主体的变化而呈现出层次性的变动。

?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直接决定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的比例关系。

第三节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二、要素影响

?即使严格地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优中择优、劣中择优” 指导分工,差距也是无法避免的。

?引起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体现是:劳动力的转移、资本的转移和技术与创新的传播。

第三节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三、贸易影响

?贸易包含两大类:一是国与国间的国际贸易;另一是国内地区间的区际贸易。?分工的演进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内容:表现为产业集合内各产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产业的发展日益以一种“迂回”生产方式显现出来。

第三节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四、技术进步影响

?原因在于通过各产业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不一致性来实现的——资源必然从低弹性的产业流向高弹性的产业。

第六章结构理论演变本章作业

?简述霍夫曼定理和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试述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

===============================================================

第七章关联

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一、产业关联的含义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它是一个介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之间的“中观”领域。

?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为投入产出理论,主要研究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二、关联理论的演变

?萌芽阶段(17世纪古典经济学时期~1874年前)

?产生阶段(1874年~1953年)

?产业关联理论的创始人里昂惕夫,吸收了古典经济理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一般均衡论”和国民收入理论的部分思想;他还从魁奈经济表、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的棋盘式表格中受到了启示。

?发展阶段(1953年~)

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三、产业关联的方式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是以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的,这种不同依托就构成了产业间联系的实质性内容。

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四、产业链

?产业链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包括农产品加工价值链的延长和可拓展价值链的拓展两个维度。

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一、投入产出的含义

?“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即使用方向和数量。

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二、投入产出的理论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假设条件:同质性假定,固定比例假定,时间静态性假定,独立性假定,价格体系的公正性假定。

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三、投入产出模型

?直接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

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四、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析是指对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及其特征以及比例关系进行的研究和分析。?最终需求率

?中间需求;中间投入。

?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

第三节产业波及效果一、产业波及的含义

?产业波及

第三节产业波及效果三、波及现状和预测分析

?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

第四节奥运关联效应三、后奥运低谷效应

?后奥运低谷效应指主办城市乃至主办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从筹办时持续加速增长,到举办前一年和举办当年达到高峰;但在奥运会结束后,其增长势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像旅游、商业等行业迅速陷入衰退,体育场馆闲置,失业人数增加,大量投资带来的财政负担等共同作用,使得经济发展曲线呈现出低谷的状态。

第七章关联本章作业

?简述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的内容。

?试述河南省汽车工业的产业关联方式。

===============================================================

第八章优化

第一节结构优化概述一、结构优化的含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第一节结构优化概述二、结构优化的内容

?产业结构成长效应即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中表现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

?供给结构的优化:

?需求结构的优化:

?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第二节结构高度化一、高度化的含义

?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容一般包括:科学技术进步;有效的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结构;政府的发展战略;全球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结构高度化一、高度化的运行机制

?作为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励的主体不是产业,而是作为产业运行微观主体的企业。

第二节结构高度化二、高度化的发展模式

?平衡发展理论

?非平衡发展理论是主张将生产要素倾斜式投到重点产业,通过关联效应和辐射效应等带动作用。

?赫希曼的理论:应该集中有限的资源,选择性地发展一些重点产业。

?罗斯托的理论:要实现起飞,就应当采用“部门不平衡发展”战略。

第二节结构高度化三、高度化的判别标准

?以相对劳动生产率结构为指标:综合考虑了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在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的作用,衡量较为全面。

第三节结构合理化一、合理化的基本内容

?产业结构合理化

?主导产业的本质:在产业结构系统中起引导和带动作用,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通过带动与扩散效应表现出来;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不同,支柱产业强调的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四节主导产业选择四、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要在新时代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八章优化本章作业

?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基本内容。

?试述河南省当前应选择怎样的主导产业?

===============================================================

第九章布局

第一节产业区位理论一、农业区位论

?区位是指某种事物占据的场所或者空间,是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

?1826年,作为学者和农场主的杜能出版了标志区位论的产生的著作《孤立国对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第一节产业区位理论二、工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所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子对工业分布的吸引作用,区位因子就是决定工业空间分布于特定地点的因素。

?韦伯将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抽象为运费、劳动力成本和集聚效益,并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原理和相关分析工具。

第一节产业区位理论三、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第二节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一、产业集聚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

?资本积聚是产业集聚的前提条件,没有大量资本的积聚,不会形成和出现产业集聚。

第二节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二、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聚(Spatial Agglomeration)指的是一个空间范围内部,某种或者某几种产业大量出现,形成专业化的产业地区或者产业带。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指的是在一个产业区中,企业或者经济组织在一定的相对小的空间范围内集中,形成产业群落。

?产业集聚带往往分布多个集群区,集群总是发生在产业聚集带的某些区位上;集聚在微观结构上由集群来实现,集群的宏观表象是集聚。

第二节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二、产业集群理论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主要不是体现在比较优势上而是体现在产业集群上;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识、联系及激励是远距离的竞争对手所不能达到的。

第三节产业转移理论一、转移理论的演变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产业梯度转移是产业与技术由高经济梯度地区向低经济梯度地区转移的现象。?经济梯度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地图上的表示,类似于等高线,最常用的方法是计量各区域单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第三节产业转移理论二、转移的基本规律

?在产业层次上,表现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在转移区域上,表现为从发达国家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的梯度推进。?在转移进程上,表现为从加工、装配及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的过渡。

?在技术水平上,表现为转移产业的技术水平已进入“标准化”阶段。

第四节产业布局实践一、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体功能区是一系列特定的空间单元,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

第九章布局本章作业

?简述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试述河南省怎样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

第十章产业政策

第一节产业政策概述一、产业政策的起源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总和。

第一节产业政策概述二、产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正确的产业政策有赖于正确的产业目标选择: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节理论依据和演变规律一、存在的理论依据

?市场失灵说:

?赶超战略说:

?国际竞争说:

第三节政策效果评估一、政策评估的意义

?产业政策评估是指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前提下,依据特定的标准对某项产业政策实施的影响、效果进行度量、分析和评价,可以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

第十章产业政策本章作业

?简述产业政策兴起的理论依据。

?试述河南省某一产业怎样才能获得“后发优势”?

===============================================================

第十一章政策类型

第一节农业支持政策一、农业的特殊性

?只要农业生产率得不到提高,工业化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这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业是关系到社会生存和稳定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

第一节农业支持政策二、农业政策类型

?审视工业化进程中各国农业政策的基本取向,可以归为剥夺性农业政策和反哺性农业政策。

?生产者补贴等值(PSE)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政府取消了现有的保护措施,则农业生产者因此而承受的收入损失额。

第一节农业支持政策三、我国农业政策演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投资不足成为该战略的最大障碍。农业被定位成工业化资金积累的源泉,克服了工业化初期投资不足和需求不足的难题。

?2006年一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推出支持农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政策。

?随着新时期农村形势的发展,现行土地承包制已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把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在一家一户,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

第二节中小企业政策一、政策的演变趋势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现代物质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小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许多领域出现了生产规模小型化、分散化的趋势。

第二节中小企业政策二、政策的演变阶段

?中小企业政策可以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保护性政策和扶持性政策。

?二战以后,欧美国家开始采取保护政策,原因在于:垄断企业的吞并与政府的歧视不但没有消灭中小企业,反而使中小企业更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得以壮大;垄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垄断限制、扭曲甚至破坏了市场机制,从而成为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十一章政策类型本章作业

?简述剥夺性农业政策和反哺性农业政策的理论内容。

?试述河南当前应采取哪些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

===============================================================

第十二章产业规制

第一节产业规制与政府规制一、产业规制的含义

?“规制”(regulation)也可译为“管制”,部分学者认为“管制”同命令和计划经济相联,而“规制”则是利用相关法律制度依“规”而治。

?产业规制是政府或社会对产业经济主体及其行为的规制,它是对市场失败的治理。

?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产业规制包含政府规制、社会规制和行业自律规制。?行业自律规制又可称之为行业管理,它介于政府规制和社会规制之间。

第一节产业规制与政府规制二、规制的主要理论

?市场规制发生的原因是存在着“市场失灵”,如自然垄断、人为垄断(行政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市场领域。

?现代规制理论认为: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和市场失灵是政府或公共机构进行规制的前提;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在规制过程中由于规制者寻租等原因,容易形成“政府失灵”。

第一节产业规制与政府规制三、规制的模式

?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

?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第二节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一、经济性规制

?经济性规制

第二节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二、社会性规制

?社会性规制

第三节自然垄断的产业规制一、自然垄断产业的含义

?自然垄断产业是指其主要业务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沉淀成本和资源稀缺性等原因,在生产和配送方面可能有一家或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营,产生垄断利润现象的产业,像铁路、电力、电信、自来水、城市燃气,等等。

第三节自然垄断的产业规制二、放松产业规制的原因

?政府放松或取消对自然垄断产业或其他产业的进入、价格等行政、法律规制,是对直接规制的放松,是走向间接规制的一种过渡情形。

?主要原因:许多被认为是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产业已不再具有原先的产业性质,将其中具有可竞争性的业务分离出来,引入竞争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还缺乏最佳规制所需的信息,因此规制存在较高的成本。

第十二章产业规制本章作业

?简述产业规制三种模式的内容。

?试述河南省对某一自然垄断产业应怎样规制?

===============================================================

第十三章行业管理

第一节行业管理概述一、行业管理职能

?行业管理就是按行业规划、按行业组织、按行业协调,以及按行业沟通的一种产业管理的体制,包含行业管理的两个层次和相互协调。

第一节行业管理概述三、政府行业管理

?在发达国家政府行业管理体制中,政府不按行业设置专门管理机构,由带有综合性质的经济部门行使行业管理的职能,如英国、法国、日本由工业和贸易部门管理。

第二节行业协会概述二、行业协会的模式

?英美模式,也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主要是英美法系国家采用。由于英、美长期的自由主义传统,政府公共机构对民间经济团体历来较少干预。

?大陆模式,也称为法德模式,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采用,在此模式下的行业协会或商会经常承担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混合模式,也称为日本模式,其中的两种分类常以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法系类型为标准。

第十三章行业管理本章作业

?简述行业协会模式之间的差异。

?试述河南省当前应怎样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

===============================================================

第十四章产业发展理论

第一节产业发展概述一、产业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则较广泛,既包含经济数量变化又包含经济质量变化。

?产业发展的概念类似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包含了产业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又是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

第二节新兴产业形成一、新兴产业的含义

?新兴产业是由于新的消费需求出现、技术创新或相对成本关系变动等影响而新形成的产业。

?形成的标志:具有自己独立的服务领域和市场需求群体;具有一定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具有初步的上下游企业,基本形成产业链;具有专业化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行业规范;商业活动已经形成并有一定规模,具有别于其他商业的活动规律;具有专门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从业人员和体系。

第二节新兴产业形成三、新兴产业的形成

?自发生成式;政府构建培育式;政府培育与市场选择结合。

第三节产业生命周期二、生命周期曲线

?产业部门是以产品的生产或销售为基础的,因此产品生命的周期性运动,在客观上就决定了产业部门的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都呈现“S”形。标准形

态都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第三节产业生命周期三、技术转移与技术引进

?技术转移是围绕某种技术形态(即相关技术匹配要素)从技术源向技术使用者的转移,强调的是一种技术能力的转移。

?技术引进陷阱

?技术选择是指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是偏向于资本密集型技术的引进,还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引进。

第十四章产业发展理论本章作业

?简述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曲线形态。

?试述河南省对新兴产业应采取哪些扶持政策?

===============================================================

第十五章发展战略规划

第一节产业发展战略二、发展战略的类型

?平衡发展的实质是要克服经济中不可分性的障碍,以获取内部经济的好处和扩大经济规模。

?非平衡发展强调通过投资诱导机制和产业间、地区间的联系效应与驱动效应,从而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进口替代

?出口促进

?轻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第一节产业发展战略三、发展战略与利用外资

?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是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FDI之利:增加国内投资和促进资本形成;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国内的外贸规模,改善外贸结构;是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

?FDI之弊:投资越来越多地采取了独资经营的方式,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外商从原先的投资建厂转向更多地并购国有企业、国有品牌发展;对所投资的企业往往更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

第二节特色产业规划三、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业经济规划思路: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突出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完善城乡产业合理分工。

第三节县域经济规划一、县域经济的含义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第三节县域经济规划三、县域经济的模式

?工业强县型;非公有经济推动型;开放带动型;产业聚集型;农业产业化推动型

和劳务经济型。

第十五章发展战略规划本章作业

?简述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类型。

?试述河南省当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选讲

讲座一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

讲座二产业安全

讲座三循环经济

讲座四创意产业

===============================================================

当前值得关注热点

?产业发展战略、主导产业选择、产业规划

?政府(行政体制、执政方式)转型与发展方式

?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刘易斯转折)

?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与反贫困

?知识产权保护

?水利

?城市化

?海洋经济

?国家创新体系

?区域经济合作

===============================================================

The End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时间不一致性 答:时间不一致性又称“动态不一致性”,是指政府的一项未来政策,假设没有任何新的有关信息的出现,对于政府来说,在初始的制定阶段是最优选择,而在后来的执行阶段(新的信息出现)就不再是最优选择了,政府改为选择其他的最优政策的情况。例如,政府认识到,过高的税率会打击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缩小,实际征收到的税收并不多;而较低的税率会刺激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扩大,实际征收到的税收会较多。因此,政府在今年宣布,明年将实行低税率政策。如果私人部门相信了政府的这一承诺,扩大了明年的生产活动,使其创造的财富(含税基)增加,这时,对于政府来说,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苏东水)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 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3)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合理化 4、产业组织 5、市场集中度 6、规模经济 7、网络组织 8、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 10、增长极理论 11、产业集聚 12、市场失灵 13、自然垄断产业 14、产业组织政策 15、价格规制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7、什么是战略联盟?它有什么特征?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2、答案要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政府。人们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方式和范围的认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

附件三: 2003年度“上海市 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省市上海市 所属学校复旦大学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理论经济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西方经济学 课称负责人袁志刚 申报日期 2003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0 0 三年九月十日 填写要求 一、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 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 情况 1-1 基本信息姓名袁志刚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年1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博导电话 学位博士职务经济学系主任传真 所在院系经济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2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总人数《宏观经济学A》本科生必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750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本科生选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650人 《西方非均衡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必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1200人 《中级宏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选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1200人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MBA选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1100人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生必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45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袁志刚教授1995起担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含答案)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 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异化程度 C.进入壁垒的高低D.退出壁垒的高低 2、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企业的主要特点? A.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B.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C.十分重视人际和谐 D.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 3、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 A.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B.没有替代产品 C.进入壁垒非常高D.完备信息 4、以价格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B.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D.豪泰林模型 5、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D.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E.市场需求的增长率F.短期成本结构 6、依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的市场经济类型,当代西方产业规制可以区 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它们分别是: A.行业主导型产业规制B.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C.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D.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7、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内容主要有: A.产品主体差异化B.品牌差异化 C.价格差异化D.渠道差异化 E.促销差异化F.服务差异化

8、关于“人为为人”文化,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人为为人”一句话概括了所有促进协作型竞争产生和存续的文化本 质 B.“人为为人”是为了达到最优均衡中的合作而必须具有的文化或“知识结 构” C.“人为为人”正是现代市场竞争新趋势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D.“人为为人”文化正是协作型的竞争所需要的、有效的合作型文化 9、产业间联系的纽带主要有: A.产品、劳务联系B.生产技术联系 C.价格联系D.劳动就业联系 E.投资联系 10、行政规制较之于其他规制手段的优点是: A.强力性B.速效性C.直接性D.经济性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有效竞争 2、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3、完全消耗系数 4、产业结构合理化 5、产业规制 三、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产业关联静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2、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3、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四、 论述题(1题,20分) 1、试分析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圣才出品】

第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简释下列概念: 均衡产出或收入、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投资乘数、直接税、间接税、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通货紧缩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 答:(1)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又称之为均衡收入,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如果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如果生产低于需求,企业库存会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总之,由于企业要根据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产出或收入的均衡条件是E Y=,即计划支出等于计划产出,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零。均衡的条件也可表示为I S=,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2)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相对“储蓄函数”而言的,反映的是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 = C f Y 其中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消费函数中的收入Y既可指国民收入也可指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理论最先由凯恩斯提出,并成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石之一。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正数且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且消费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但战后的研究表明,绝对收入假设适用于短期分析而不适用于长期分析。此后,相对收入假设、生命周期假设和永久收入假设便

兴起和发展起来了。(3)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C MPC Y ?=?C ?表示增加的消费,Y ?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根据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是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收入Y 用于消费C 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可以表示为: C APC Y =它可以指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4)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变化。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表示为: /MPS S Y =??其中Y ?表示收入的变化量,S ?表示储蓄的变化量。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为1。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说成是国民收入的储蓄倾向,也可以说成是可支配收入的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是相对而言的,指收入Y 用于储蓄S 的比例。平均储

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一、苏东水:产业经济学 此教科书是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的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与现实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除论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外,还适应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论述了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产业经济思想,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精华。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广大读者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形成了新的专著。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含义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第二篇产业组织 第二章理论演变 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 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第三章企业 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二、现代企业理论 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 二、东方企业的特点 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的地位 二、企业的作用 第四章市场 第一节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市场行为 一、市场行为的定义 二、市场竞争行为 三、市场协调行为 第三节市场绩效

产业经济学模拟测试试题(一)-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作者:————————————————————————————————日期: 2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 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合理化 4、产业组织 5、市场集中度 6、规模经济 7、网络组织 8、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 10、增长极理论 11、产业集聚 12、市场失灵 13、自然垄断产业 14、产业组织政策 15、价格规制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 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经济学初步【圣才出品】

第10章国际经济学初步 10.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 1.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可以表现为生产技术的不同,也可以表现为各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相对数量的不同。这些差异导致各国生产同一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各不相同,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各国都把资源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实行专业化生产,然后与他国进行交换,则双方都能通过两国间的贸易获益。 (2)赫克歇尔-奥林理论 两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数量的不同,也会促成两国间贸易的发生。赫克歇尔和奥林就是用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来阐述贸易的基础。他们认为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都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根据赫克歇尔-奥林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生产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2.竞争优势与国际贸易 (1)理论 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是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来源于这个国家的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根源于企业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生产率。竞争优势的获得需要一系列条件,波特把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种种因素归纳为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者,以及机遇和政府行为这几个方面。 (2)政策主张 国家应尽可能为企业创造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环境,通过技术引进和高科技投入等途径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出口前途好的产业部门,创造出国际竞争的优势。 (3)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区别 ①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奥林理论强调的都是静态的比较利益;而竞争优势理论强调的是动态的比较利益。 ②比较优势的获得是由现有资源禀赋决定的;而竞争优势不是固有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获得或通过投资创新与经验积累人为创造出来。 ③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看重的是贸易中的成本和价格优势;而竞争优势理论不但看到价格优势,还看到品牌、质量、垄断力等竞争优势。 3.行业内贸易 (1)概念 行业内贸易是指同一行业内部同类产品的贸易,其特点在于:在同一行业内不同国家所提供的产品虽有差异但可互相替代。 (2)行业内贸易产生原因: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知识交流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经济学总学分数:3个学分 总学时数:32学时修订年月:****** 编写年月:******* 执笔: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1、课程简介(中文)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通过对各种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课程简介(英文):The Macro-Economics is the required coures of economic specialty. This course, by research on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the differect economic aggregates, aim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contradication, dciplines and the govemment’s economic policies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is course’s researchful content include the basic theories of social output, income, lever of price and level of employment. 2、教学目标 2.1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逻辑,并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的形成过程、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等经济问题。(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2.2 掌握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书本知识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实践,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转型、失业与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实现问题进行深信探讨,加强对书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产业经济学试题

产业经济学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产业组织 2.马歇尔冲突 3 雁行形态理论 4. 配第—克拉克定律 5顾客资本 二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下列哪种分法属于产业 的 一般分类方法() A三次产业分类法B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C霍夫曼分类法D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2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3. 下列关于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中企业性质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A. 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 B. 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C. 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 D. 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 4.在博弈的要素中哪些要素统称为博弈规则() A. 参与人、信息、结果 B .参与人、行动、结果 C.策略、得益、均衡 D .参与人、策略、均衡 5. 以产量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 B .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D .豪泰林模型 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的手段有:()A.审批制B .配额制C .许可证制 D .出口退税 7.《火炬计划》的提出是在() A. 六五 B .七五C .八五D .九五 8. 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包括() A 供给结构优化 B 需求结构优化 C 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 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9. 对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三种解释是() A 市场失灵说 B 赶超战略说 C 国际竞争说 D 政府监督说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克拉克 B.爱德华.H.张伯伦 C.乔安.罗宾逊夫人 D.霍夫曼 2、(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B.芝加哥学派C.新制度学派D.新奥地利学派 3、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 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C.必要资本量D.规模经济 4、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 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5、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7、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 A.横向兼并 B.水平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8、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hit-run-out”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可竞争市场C.寡头垄断市场D.垄断竞争市场 9、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0、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C +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AC 11、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 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2、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 A.产业素质不协调 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3、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 A.信任品 B.后验品 C.经验品 D.搜寻品 14、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渔业B.钢铁业C.林业D.石油化工 15、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5 B.3 C.6 D.4 16、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5 B.1 C.3 D.2 17、(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B.克拉克C.配第D.罗斯托 18、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A.短期内,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B.短期看,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 A.产业集中度高 B.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D.完备信息 2.产品差异化决策不包括: A.品牌差异化 B.价格差异化 C.服务差异化 D.广告差异 3.以产品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B.伯特兰德模型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D.豪泰林模型 4.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产业规制包含: A.政府规制B.社会规制C.民间规制D.行业自律规制 5.法律规制对经济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A.适应和推动产业规制的变革 B.推动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 C.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 D.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E.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6.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主要有: A.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B.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C.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D.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7.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8.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为突出 B.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金不足,设备更新困难,技术创新能力弱

C.布局比较分散,用地浪费严重 D.信息闭塞,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低 E.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9.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 A.产业集聚化B.产业融合化C.产业生态化D.产业知识化 10.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A.市场化B.城市化C.全球化D.知识化 E.信息化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直接消耗系数 2.中间需求率 3.区位商 4.政府规制 5.行业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